血流正常值

合集下载

血流正常值——精选推荐

血流正常值——精选推荐

上肢动脉的正常测值锁骨下动脉:3.5——6.0mm 血流速度:60——120 cm/s腋动脉:3.0——6.0mm 血流速度:60——100 cm/s肱动脉:2.5——6.0mm 血流速度:60——100 cm/s尺桡动脉:1.5——2.5mm 血流速度:35——65 cm/s除锁骨下动脉以外,其他上肢动脉可以没有负相波。

上肢静脉的正常测值锁骨下静脉:<11mm 血流速度:20——50 cm/s腋静脉:5.0——8.0mm 血流速度:15——30 cm/s肱静脉:2.5——4.5mm 血流速度:10——20 cm/s尺桡静脉:1.0——2.0mm 血流速度:5——10 cm/s颈部血管正常测值颈总动脉内径:5——8mm颈内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40——80 cm/s颈外动脉内径:3.5——5.5mm椎动脉内径:3——4mm 血流速度:30——60cm/s下肢动脉的正常测值髂外动脉内径:6——8mm 血流速度:80——120cm/s股总动脉内径:6——8mm 血流速度:80——130cm/s股深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50——90cm/s股浅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65——110cm/s腘动脉内径:4.5——6.5mm 血流速度:45——80cm/s胫后动脉内径:3——5mm 血流速度:50——90cm/s胫前动脉内径:2——3mm 血流速度:40——70cm/s舒张期是收缩期的1/4~1/5,收缩期正相波>舒张早期负向波>舒张中晚期正向波。

下肢静脉的正常测值髂外静脉内径:<14mm 血流速度:25——40cm/s股总静脉内径:<13mm 血流速度:20——30cm/s股深静脉内径:4.5~7mm 血流速度:15——20cm/s股浅静脉内径:5——8mm 血流速度:10——25cm/s腘静脉内径:<11mm 血流速度:10——20cm/s胫后静脉内径:3——5.5mm 血流速度:10——20 cm/s胫前静脉内径:2——2.5mm 血流速度:5cm/s大隐静脉:内侧汇入股总近心段,入股总静脉处(10mm),主干内径不大于5mm,血流速度小于10 cm/s。

TCD各个血管的参数正常值

TCD各个血管的参数正常值

TCD检测成人主要颅底动脉血流正常范围、异常标准及PI参考值
注:1.该表根据徐安定博士在全国第二届TCD会议上宣读的论文《中国成人TCD正常范围的统计学研究》中的数据和标准计算而成。

该表发表于《中国临床医药检测》,陈崇远等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成都,1996;P336-337(ISBN7-5616-3229-0/)。

其中均值±标准差的数据为根据国内5个单位的正常值报导综合统计而成。

正常范围采用均值±标准差(包含80%的正常人);
异常标准采用超出均值±标准(95%的正常人不超出此范围)为标准;介入二者之间者可疑血流速度异常,此时应结合TCD的其他指标和临床综合判断。

2.新生儿期血流速度为青年的一半,半岁时接近青年组,而后渐快,3-10岁时约为青年组的倍,以后逐渐减慢至承认水平。

3.*者表示表中的数值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作了适当的调整。

TCD各个血管的参数正常值

TCD各个血管的参数正常值

TCD各个血管的参数正常值在人体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

这些血管各自具有不同的生理参数,这些参数的正常值也会根据个体的特点而有所差异。

本文将详细介绍TCD检测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血管的参数正常值。

一、动脉的参数正常值:1.动脉的直径:正常人的动脉直径范围比较广泛,一般为0.7-1.2毫米。

2.动脉的血流量:动脉的血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动脉的血液量。

正常人的动脉血流量范围为每分钟4-6升。

3.动脉的血速:正常人的动脉血速范围为每秒30-40厘米。

二、静脉的参数正常值:1.静脉的直径:静脉直径较动脉大,一般为1-3毫米。

2.静脉的血流量:正常人的静脉血流量范围为每分钟4-6升,与动脉血流量相当。

3.静脉的血速:静脉的血速相对较慢,一般为每秒10-20厘米。

三、毛细血管的参数正常值:1.毛细血管的直径:毛细血管是很细微的血管,其直径最小,一般为5-10微米。

2.毛细血管的密度:毛细血管的密度指单位面积内毛细血管的数量,正常人的毛细血管密度范围为每平方毫米600-900个。

3.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是指血管壁对溶质和液体的穿透程度。

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较高,且能较好地保持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除了以上参数之外,还有一些其他与血管相关的重要参数包括:1.壁厚:指血管壁的厚度,一般血管壁的厚度在10-100微米之间。

2.弹性:指血管壁的弹性程度,正常血管壁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适应血液流动的压力变化。

3.血管阻力:指血管内血流受到的阻碍程度,与血管的直径、长度、血液黏稠度等因素有关。

4.血压: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80-90毫米汞柱。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参数的正常值还会受到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具体血管参数测量时,应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此外,同一个血管参数的正常值范围在不同的研究和临床实验中也会有所差异,因此理解和掌握血管各项参数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十分重要。

超声血管正常值

超声血管正常值

常用血管血流参数正参值颈部血管1.内中膜厚度(IMT ): 颈总动脉< 1mm ,分叉处IMT< 1.2 mm2. 内径:颈外动脉4—5mm;颈内动脉5—6mm;颈总动脉6—7mm 3.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SPV):颈总动脉91.3 ± 20.7cm/s ;颈外动脉70.9 ± 16.1 cm/s ;颈内动6脉7.6 ±14.3 cm/s 4. 阻力指数(RI):颈外动脉0.65—0.83;颈总动脉0.65—0.75;颈内动脉0.55—0.655. 颈总动脉:V2 / V1< 0.86. 椎动脉:内径3.5—4.2cm ;收缩期峰值流速45 —75 cm/s颈内动脉狭窄分级诊断标准1. 轻度狭窄(内径减少0%—50%)⑴ 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⑵ 频窗存在2. 中度狭窄(内径减少51%—70%)⑴ 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⑵ 舒张末期流速<40cm/s⑶ 频窗消失⑷ 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3. 严重狭窄(内径减少71%—90%)⑴ 收缩期峰值流速>170cm/s⑵ 舒张末期流速>40cm/s⑶ 频窗消失⑷ 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4. 极重度狭窄(内径减少91%—99%)⑴ 收缩期峰值流速>200cm/s⑵ 舒张末期流速>100cm/s⑶ 频窗消失⑷ 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45. 完全闭塞(内径减少100%)⑴ 闭塞的管腔内可有充满的血栓回声⑵ 闭塞管腔内无血流信号⑶ 同侧颈总动脉舒张期无血流信号,甚至出现反向波四肢血管上肢动脉内径参考值动脉测点测值(mm)锁骨下动脉 第一肋外侧缘处 6.18 ± 0.49 腋动脉 大圆肌下缘处 4.87 ± 0.67 肱动脉 内外上髁间 3.87 ± 0.55 桡动脉 桡骨茎突平面 1.87 ± 0.36 尺动脉 尺骨茎突平面 2.04 ± 0.37 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 内径 SPV ( cm/s ) PI锁骨下动脉 5.64 ± 0.79 85 ± 22腋动脉 3.79 ± 0.64 71 ± 16 4.61 ± 2.17肱动脉 3.62 ± 0.65 68 ± 18 4.2l ± 2.29桡动脉近段 2.5l ± 0.49 51 ± 26 3.66 ± 2.03 桡动脉远端 2.04 ± 0.39 52 ± 12 3.35 ± 1.56 尺动脉近端 3.18 ± 0.44 53 ± 14 3.95 ± 1.91 尺动脉远端 1.87 ± 0.39 56 ± 15 3.56 ± 2.04 下肢动脉内径参考值动脉 内 径( mm )左右股动脉 7.6 ± 1.3 7.8 ± 1.1腘动脉 5.9 ± 0.7 5.8 ± 0.6 胫后动脉 2.5 ± 0.4 2.5 ± 0.3 足背动脉 2.3 ± 0.4 2.2 ± 0.3 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1.近段髂总动脉 85± 20cm/s2.髂内动脉 93± 18cm/s3.近段髂外动脉 99± 22cm/s4.近段股总动脉 89± 16cm/s5.股深动脉 64± 15cm/s6.近段股浅动脉 73± 10cm/s 远段股浅动脉 56± 12cm/s 7.近段腘动脉 53± 9cm/s 远段腘动脉53 ± 24cm/s8.胫腓动脉干 57± 14cm/s9.近段胫前动脉 40± 7cm/s 远段胫前动脉56 ± 20cm/s 10.近段胫后动脉 42± 14cm/s 远段胫后动脉48 ± 23cm/s 11.近段腓动脉 46± 14cm/s 远段腓动脉44 ± 12cm/s 12.足背动脉 30± 10cm/s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分级诊断标准I 级:返流时间持续 1-2 秒II 级:返流时间持续为 2-3 秒III 级:返流时间持续为 4-6 秒IV 级:返流时间大于 6 秒返流时间在 0.5秒以内,可视为正常; 0.5-1 秒为可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远段髂总动脉90 ± 21cm/s远段髂外动脉96 ± 13cm/s 远段股总动脉71 ± 15cm/s 中段股浅动脉74 ± 13cm/s腹部血管及其他肝脏血管1.肝固有动脉⑴ 内径2-6mm⑵ 峰值流速46-66cm/s⑶ 阻力指数0.5-0.72.肝静脉⑴ 频谱形态:三相(S 波、 D 波、 a 波)或双相频谱⑵内径:<10mm3.门静脉⑴ 主干内径12-14mm⑵ 最高流速15-25cm/s⑶ 平均流速14.8 ± 3.7 cm/s门静脉高压征血管参数变化1. 门静脉:主干内径<1.4cm,出现双向或离肝血流,血流期相性消失,平均流速降低(7.6 ±2.8cm/s )2. 肝动脉:代偿性扩张,内径0.4-1.0cm3 .脾门静脉:内径>0.9cm4 .附脐静脉:内径>0.3cm5 .冠状静脉:内径>0.5cm肾动脉1. 肾动脉干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 ,RI<0.72. 不同年龄组肾动脉内径和血流参数年龄组管径(mm)SPV(cm/s )EDV(cm/s )RI20〜5.14± 0.7185.69±18.52 31.88±11.29 0.64±0.1731〜5.21± 0.5187.28± 26.23 31.98± 8.57 0.64±0.1641〜5.24±0.3179.09±13.38 29.83± 8.97 0.63±0.1551 〜5.37 ± 0.54 87.44 ± 8.37 24.72 ± 9.59 0.65 ± 0.15 61 〜5.30 ± 0.43 77.9 ± 19.91 24.74 ± 8.06 0.68 ± 0.143.肾动脉狭窄诊断标准⑴ 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⑵ 舒张期无血流信号⑶ 频谱的频带增宽⑷ 动脉加速时间延长(>0.8s),加速度降低(<3m/s2 )⑸ 肾动脉狭窄段SPV与邻近腹主动脉SPV之比>3.5腹主动脉1. 内径:近段2.0cm—3.0cm,中段1.6cm—2.2cm,远段1.3cm—1.7cm2. 收缩期峰值流速:近段70—180cm/s,远段67 —150cm/s甲状腺上下动脉1 . 内径2mm2. 收缩期峰值流速30—50cm/s3. 阻力指数0.5—0.6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颈动脉正常血流频谱范围

颈动脉正常血流频谱范围

颈动脉正常血流频谱范围
颈动脉正常血流频谱是指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中所显示的血流速度波形,它反映了颈动脉内血液流动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颈动脉正常血流频谱呈脉冲式,收缩期血流速度加快,舒张期血流速度减慢。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一般在80-120 厘米/秒之间,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一般在20-40 厘米/秒之间。

此外,颈动脉正常血流频谱还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 血流方向正常,即从心脏流向头部。

2. 血流信号强度均匀,无杂音或异常回声。

3. 频谱形态规则,无异常波形。

需要注意的是,颈动脉血流频谱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血压、心率等。

因此,在评估颈动脉血流频谱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颈动脉血流频谱异常,可能提示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等疾病,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

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

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是指在健康人群中,血液循环的各项指标在一定范围内的理想数值。

这些指标反映了人体血液循环状态的良好程度,对于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先,血压是血流动力学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高压)在90-140毫米汞柱(mmHg)之间,舒张压(低压)在60-90mmHg之间。

血压的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能够保证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的压力稳定,从而保障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

其次,心率也是血流动力学中的关键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正常心率范围为每分钟60-100次。

心率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提示心血管系统出现异常。

心率的正常范围能够保证心脏有效地泵血,以满足全身组织的需求。

除了血压和心率,心排血量也是血流动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心排血量是指心脏每分钟所排出的血液量,通常以升/分钟(L/min)来表示。

成年人的正常心排血量范围为4.5-5.5L/min。

心排血量的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能够保证全身各组织器官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维持其正常的代谢需求。

此外,血液中的氧饱和度也是血流动力学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成年人的正常血氧饱和度范围为95%-100%。

血氧饱和度反映了肺部氧合功能和氧气输送的有效性,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动脉血氧分压也是血流动力学中不可忽视的指标之一。

成年人的正常动脉血氧分压范围为80-100mmHg。

动脉血氧分压是组织细胞摄取氧气的主要驱动力,维持正常的细胞呼吸和代谢功能。

综上所述,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是保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参考标准。

血压、心率、心排血量、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等指标的稳定和正常范围能够保证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状态良好,维持各组织器官的正常代谢需求。

因此,了解和监测这些指标,对个体健康的评估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血流正常值

血流正常值

血流正常值上肢动脉的正常测值锁骨下动脉:3.5——6.0mm 血流速度:60——120 cm/s腋动脉:3.0——6.0mm 血流速度:60——100 cm/s肱动脉:2.5——6.0mm 血流速度:60——100 cm/s尺桡动脉:1.5——2.5mm 血流速度:35——65 cm/s除锁骨下动脉以外,其他上肢动脉可以没有负相波。

上肢静脉的正常测值锁骨下静脉:<11mm 血流速度:20——50 cm/s腋静脉:5.0——8.0mm 血流速度:15——30 cm/s肱静脉:2.5——4.5mm 血流速度:10——20 cm/s尺桡静脉:1.0——2.0mm 血流速度:5——10 cm/s颈部血管正常测值颈总动脉内径:5——8mm颈内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40——80 cm/s颈外动脉内径:3.5——5.5mm椎动脉内径:3——4mm 血流速度:30——60cm/s下肢动脉的正常测值髂外动脉内径:6——8mm 血流速度:80——120cm/s股总动脉内径:6——8mm 血流速度:80——130cm/s股深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50——90cm/s股浅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65——110cm/s腘动脉内径:4.5——6.5mm 血流速度:45——80cm/s胫后动脉内径:3——5mm 血流速度:50——90cm/s胫前动脉内径:2——3mm 血流速度:40——70cm/s舒张期是收缩期的1/4~1/5,收缩期正相波>舒张早期负向波>舒张中晚期正向波。

下肢静脉的正常测值髂外静脉内径:<14mm 血流速度:25——40cm/s股总静脉内径:<13mm 血流速度:20——30cm/s股深静脉内径:4.5~7mm 血流速度:15——20cm/s股浅静脉内径:5——8mm 血流速度:10——25cm/s腘静脉内径:<11mm 血流速度:10——20cm/s胫后静脉内径:3——5.5mm 血流速度:10——20 cm/s胫前静脉内径:2——2.5mm 血流速度:5cm/s大隐静脉:内侧汇入股总近心段,入股总静脉处(10mm),主干内径不大于5mm,血流速度小于10 cm/s。

血流动力学指标

血流动力学指标

血流动力学指标一、概述血流动力学指标是评估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用于评估心脏和血管的功能状态。

它们反映了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包括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平均动脉压等。

二、心输出量1.定义:每分钟从左心室排出的血液量。

2.计算方法:CO=SV×HR(其中CO为心输出量,SV为每搏输出量,HR为心率)。

3.意义:反映了心脏泵血能力的强弱,是评价全身组织灌注情况和代谢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关键指标。

4.正常值:成人静息状态下约为4-8L/min。

三、平均动脉压1.定义:每次心跳时动脉内压力变化的平均值。

2.计算方法:MAP=DBP+1/3(SBP-DBP)(其中MAP为平均动脉压,SBP为收缩压,DBP为舒张压)。

3.意义:反映了全身器官灌注情况,在维持组织灌注和氧供需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正常值:成人静息状态下约为70-100mmHg。

四、心脏指数1.定义:每分钟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2.计算方法:CI=CO/BSA(其中CI为心脏指数,CO为心输出量,BSA为体表面积)。

3.意义:反映了心脏泵血能力与身体大小之间的关系,是评价心功能状态和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4.正常值:成人静息状态下约为2.5-4L/min/m²。

五、中心静脉压1.定义:右房内压力的反映。

2.测量方法:通过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来测量。

3.意义:反映了右心功能状态和全身循环容量状态,对于休克、循环衰竭等病情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4.正常值:成人静息状态下约为0-8mmHg。

六、肺动脉楔压1.定义:肺毛细血管楔压的反映。

2.测量方法:通过置入肺动脉导管来测量。

3.意义:反映了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左室前负荷,对于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4.正常值:成人静息状态下约为6-12mmHg。

七、总外周阻力1.定义:全身动脉床对血液流动的阻力。

2.计算方法:TPR=MAP/CO(其中TPR为总外周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肢动脉的正常测值
锁骨下动脉:——6.0mm 血流速度:60——120 cm/s
腋动脉:——6.0mm 血流速度:60——100 cm/s
肱动脉:——6.0mm 血流速度:60——100 cm/s
尺桡动脉:——2.5mm 血流速度:35——65 cm/s
除锁骨下动脉以外,其他上肢动脉可以没有负相波。

上肢静脉的正常测值
锁骨下静脉:<11mm 血流速度:20——50 cm/s
腋静脉:——8.0mm 血流速度:15——30 cm/s
肱静脉:——4.5mm 血流速度:10——20 cm/s
尺桡静脉:——2.0mm 血流速度:5——10 cm/s
颈部血管正常测值
颈总动脉内径:5——8mm
颈内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40——80 cm/s
颈外动脉内径:——5.5mm
椎动脉内径:3——4mm 血流速度:30——60cm/s
下肢动脉的正常测值
髂外动脉内径:6——8mm 血流速度:80——120cm/s
股总动脉内径:6——8mm 血流速度:80——130cm/s
股深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50——90cm/s
股浅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65——110cm/s
腘动脉内径:——6.5mm 血流速度:45——80cm/s
胫后动脉内径:3——5mm 血流速度:50——90cm/s
胫前动脉内径:2——3mm 血流速度:40——70cm/s
舒张期是收缩期的1/4~1/5,收缩期正相波>舒张早期负向波>舒张中晚期正向波。

下肢静脉的正常测值
髂外静脉内径:<14mm 血流速度:25——40cm/s
股总静脉内径:<13mm 血流速度:20——30cm/s
股深静脉内径:~7mm 血流速度:15——20cm/s
股浅静脉内径:5——8mm 血流速度:10——25cm/s
腘静脉内径:<11mm 血流速度:10——20cm/s
胫后静脉内径:3——5.5mm 血流速度:10——20 cm/s
胫前静脉内径:2——2.5mm 血流速度:5cm/s
大隐静脉:内侧汇入股总近心段,入股总静脉处(10mm),主干内径不大于5mm,血流速度小于10 cm/s。

小隐静脉:小于3.5mm 速度7~8 cm/s。

返流时间:<正常>静脉瓣功能不全
~静脉瓣功能不全可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