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配置教程
raid 配置流程

raid 配置流程RAID,即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冗余磁盘阵列),是一种数据存储技术,能提供更高的数据可用性和更高的性能。
在RAID中,多个硬盘组成一个数组,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或性能的提升。
以下是RAID配置的流程:第一步:选择合适的RAID级别RAID有多种级别,从简单的RAID 0到更高级的RAID 5、RAID 6和RAID 10。
每种级别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因此在配置RAID之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级别。
RAID 0:提升性能,不提供冗余备份。
RAID 1:提供数据冗余备份,但不提升性能。
RAID 5:提供数据冗余备份和性能提升。
至少需要3块硬盘。
RAID 6:提供更高的数据冗余备份和性能提升。
至少需要4块硬盘。
RAID 10:提供最高级别的数据冗余备份和性能提升。
至少需要4块硬盘,通常需要更多。
第二步:选择硬盘选择合适的硬盘是配置RAID的关键。
硬盘的类型、大小、速度和容量都会影响RAID的性能和可用性。
硬盘类型:RAID可以使用机械硬盘(HDD)或固态硬盘(SSD)。
SSD的速度比HDD更快,但成本更高。
如果需要更高的性能,可以考虑使用SSD。
硬盘大小:选择合适的硬盘大小可以最大化使用存储空间。
如果使用不同大小的硬盘,RAID将以最小的硬盘为基准,这可能导致存储空间的浪费。
硬盘速度:硬盘速度也会影响RAID的性能。
选择速度较快的硬盘可以提高RAID的速度。
通常,选择具有更高转速和更大缓存的硬盘可以提高RAID的性能。
第三步:安装软件或硬件RAID安装软件或硬件RAID可以实现RAID的配置。
软件RAID通过主机的CPU来处理RAID操作,而硬件RAID则使用专用RAID卡。
硬件RAID通常提供更高的性能,但成本更高。
在安装RAID之前,需要确保计算机或服务器中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RAID卡或空闲SATA端口。
服务器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做

服务器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做服务器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做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一种利用多个硬盘并行工作以提升性能、容错性和可靠性的技术。
本教程将手把手教你如何在服务器上配置RAID。
在开始之前,请确保你已经准备好适量的硬盘和一个支持RAID的服务器。
第一步:了解RAID级别在开始配置RAID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不同的RAID级别,以便选择适合你需求的级别。
常见的RAID级别有RAID 0、RAID 1、RAID 5、RAID 6和RAID 10。
下面将简要介绍每个级别的特点:1. RAID 0: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硬盘上,提升读写速度,但没有容错能力。
2. RAID 1:镜像技术,数据同时写入两个硬盘,提供备份和冗余功能。
3. RAID 5:数据存储在多个硬盘上,并通过奇偶校验提供容错能力。
4. RAID 6:类似RAID 5,但提供更高的容错能力,可以同时容忍两个硬盘的故障。
5. RAID 10:将RAID 1和RAID 0相结合,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容错能力。
选择适合你需求的RAID级别后,我们可以继续配置RAID。
第二步:进入服务器BIOS首先,启动服务器,并按照显示屏上的提示进入BIOS设置。
具体的按键可能因服务器品牌或型号而异,一般是F2或DEL键。
进入BIOS后,找到“存储”或“SATA配置”等选项,然后进入硬盘配置界面。
第三步:创建RAID阵列在硬盘配置界面,我们可以看到已连接的硬盘列表。
根据你的需求和选择的RAID级别,选择要使用的硬盘,然后选择“创建RAID阵列”或类似选项。
第四步:配置RAID级别和参数在创建阵列的界面,选择你所需的RAID级别,并根据提示设置其他参数,如RAID名称、阵列大小等。
一些服务器还提供高级选项,如缓存策略和读写速度设置,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第五步:保存和退出完成RAID配置后,保存设置并退出BIOS界面。
RAID 配置步骤分解

RAID 配置步骤分解1·开机按“Esc”,出现浪潮自检画面是按照所提示按“Ctrl+H”进入下一界面2·选择“Boot Manager”3·选择“(Bus 81 DEV 00 )PCL RAID Adapter”4·自检完成后进入raid配置画面,上面显示有raid的型号和firmware固件的版本号,选择“Start”进入下一步5·进入webbios界面,左侧是菜单栏,右侧显示已经配置过了一个RAID5,有三块磁盘,选择进入“configuration mizard”删除之前的raid6·选择“clear configuration”清除之前的配置,然后新选择“next”进入下一步7·提示:你确定要清除配置?选择“yes”8·之前显示的RAID5已经被清除,进入“configuration mizard”重新配置raid9·选择“new configeration”新建,然后选择“next”进入下一步10·再次提示;你确定要清除配置?选择“yes”11·选择配置方法,选择“manual configuration”手动配置,进入下一步12·在drives(驱动器)下根据想要配置的raid选择所需数量的磁盘,确定后选择“add to array”添加drive groups(驱动组)13·显示所选择的的磁盘已经被添加到了右侧drive groups(驱动组),选择“accept DG”接受DG14右侧drive groups下已经添加了一个drive groups 1,选择“next”进入下一步添加到span16·磁盘组已经加入到了span,选择“next”进入下一步17·进入阵列参数配置,在RAID Level这一栏选择想要配置的raid级别(此次我以raid5为例进行配置),其他选择默认不做修改18·最下一栏的参数update size选择阵列大小,右侧绿色内容为raid5的最大阵列大小,可以点击的“update size”选择更新大小19·选择“accept”接受,进行下一步20·选择“yes”进入下一步21·回到raid配置界面,选择“next”进入下一步22·选择“accept”完成配置23·提示:保存配置,选择“yes”24·提示:所有的虚拟驱动器数据将要丢失,将要进入初始化,选择“yes”25·正在进行初始化,有进度条提示。
什么是RAID如何配置电脑的RAID系统

什么是RAID如何配置电脑的RAID系统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硬盘并联使用来提高数据存储性能和冗余容错能力的技术。
不同的RAID级别有不同的配置方式和适用场景。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RAID以及如何配置电脑的RAID系统。
一、RAID的定义和作用RAID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独立的硬盘组成一个逻辑卷来提高数据存储性能和数据安全性的技术。
它通过分布式存储、数据备份和容错技术,可以将数据同时存储在多个硬盘上,不仅提高了读写速度,还可以防止单个硬盘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RAID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以及大量数据存储需求的场景,比如数据库服务器、视频编辑工作站以及企业级数据中心等。
通过合适的RAID级别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平衡数据存储和数据冗余的需求。
二、RAID级别的分类和特点RAID系统根据冗余方式和数据分发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级别,常见的RAID级别包括RAID 0、RAID 1、RAID 5、RAID 6和RAID 10等。
1. RAID 0:RAID 0是一种数据条带化(Striping)方式的RAID级别,它将数据均匀地分割并存储到多个硬盘上,提高了数据的读写速度。
然而,RAID 0没有冗余机制,一旦一个硬盘损坏,所有数据都会丢失。
2. RAID 1:RAID 1是一种镜像(Mirroring)方式的RAID级别,它将数据同时写入两个硬盘,并实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RAID 1提供了数据冗余和容错能力,但是需要两倍的硬盘容量。
3. RAID 5:RAID 5是一种条带化加分布式奇偶校验(Striping with Distributed Parity)方式的RAID级别。
它将数据条带化地存储到多个硬盘上,并通过计算奇偶校验信息实现数据冗余和恢复。
RAID 5需要至少三个硬盘,并提供了较高的数据读取性能和数据冗余能力。
4. RAID 6:RAID 6是在RAID 5基础上增加了双重奇偶校验的RAID级别,提供了更高的数据冗余性和故障容忍能力。
教你如何配置RAID

第9步,容不得器创建好后,使用“ESC”键退出磁盘阵列配置界面,并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
2. 在AIM/LSI磁盘阵列控制器上创建Logical Drive(逻辑磁盘)
图文教程教详细教你如何配置RAID(3)
时间:2010-11-13 01:03来源:作者:mchen点击:113次
第1步,首先当系统在自检的过程中出现如(图1)提示时,同时按下“Ctrl+A”组合键。进入如(图2)所示的磁盘阵列卡的配置程序界面。
图一
图二
第2步,然后选择“Container configuration utility”,进入如(图3)所示配置界面。
图三
第3步,选择“Initialize Drivers“选项去对新的或是需要重新创建容器的硬盘进行初始化(注意: 初始话硬盘将删去当前硬盘上的所有数据),按回车后进入如(图4)所示界面。在这个界面中出现了RAID卡的通道和连接到该通道上的硬盘,使用“Insert”键选中需要被初始化的硬盘(具体的使用方法参见界面底部的提示,下同)。
图六
第6步,按回车键后进入如(图7)所示配置界面,用“insert”键选中需要用于创建Container(容器)的硬盘到右边的列表中去。然后按回车键。在弹出来的如(图8)所示配置界面中用回车选择RAID级别,输入Container的卷标和大小。其它均保持默认不变。然后在“Done”按钮上单击确认即可。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
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如微软的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oll的Net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raid配置指导

硬raid配置指导硬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独立硬盘组合成一个逻辑卷来提高数据存储性能和冗余性的技术。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硬RAID的配置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1. 硬RAID类型选择在开始配置硬RAID之前,您需要确定所需的RAID级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RAID级别及其特点:- RAID 0: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硬盘上,提高读写性能,但没有冗余备份。
- RAID 1:将数据完全复制到多个硬盘上,提供数据冗余备份,但读写性能与单个硬盘相当。
- RAID 5:将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分布在多个硬盘上,提供数据冗余备份和读写性能提升。
- RAID 10:将RAID 1和RAID 0结合,提供数据冗余备份和读写性能提升。
2. 硬RAID控制器选购硬RAID需要使用专用的硬RAID控制器来管理和操作硬盘阵列。
在选购硬RAID控制器时,您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RAID级别支持:确保硬RAID控制器支持您所需的RAID级别。
- 接口类型:选择与您的计算机主板兼容的接口类型,如SATA、SAS等。
- 缓存大小:较大的缓存可以提高读写性能。
- 扩展性:如果您计划将来扩展硬盘阵列,确保硬RAID控制器支持扩展性。
3. 硬RAID配置步骤以下是一般的硬RAID配置步骤,具体步骤可能因硬RAID控制器和操作系统而有所不同:1) 安装硬RAID控制器:将硬RAID控制器插入计算机主板上的合适插槽,并连接电源和数据线。
2) 连接硬盘:将要组成RAID阵列的硬盘连接到硬RAID控制器上的适当端口。
3) 启动计算机并进入硬RAID控制器配置界面:在计算机启动时按下相应的按键进入硬RAID控制器的配置界面。
4) 创建RAID阵列:在配置界面中,选择创建新的RAID阵列,并选择所需的RAID级别。
5) 配置RAID阵列参数:您可以设置RAID阵列的名称、容量、读写策略等参数。
BIOS设置磁盘阵列RAID

BIOS设置磁盘阵列RAID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一种通过组合多个磁盘驱动器来提高数据存储性能和冗余性的技术。
在BIOS设置中,您可以配置和管理RAID阵列,以适应您的特定需求。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BIOS中进行磁盘阵列RAID设置。
1. 进入BIOS设置首先,您需要进入计算机的BIOS设置。
通常,在计算机开机时按下特定的按键(如F2、Del或F10)即可进入BIOS设置界面。
请注意,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计算机可能有不同的按键,您可以在计算机开机时查看屏幕上的提示信息来确定正确的按键。
2. 查找RAID设置选项一旦进入BIOS设置界面,您需要找到RAID设置选项。
这通常位于菜单的存储或高级设置部分。
您可以使用箭头键来浏览菜单,然后按Enter键选择相应选项。
3. 启用RAID功能在RAID设置选项中,您可能会看到一个“RAID模式”或“RAID功能”的选项。
将其设置为“启用”或“开启”以启用RAID功能。
4. 配置磁盘阵列RAID一旦启用RAID功能,您可以开始配置磁盘阵列。
通常有几种常见的RAID配置,包括RAID 0、RAID 1和RAID 5。
以下是它们的简要介绍:- RAID 0:也被称为条带化,将多个磁盘驱动器组合成一个大容量的虚拟驱动器,以提高读写性能。
然而,RAID 0没有冗余功能,一旦一个驱动器损坏,所有数据都将丢失。
- RAID 1:也被称为镜像,将两个磁盘驱动器镜像成完全相同的副本。
当其中一个驱动器发生故障时,系统仍能正常运行,并且数据可以从备份驱动器恢复。
- RAID 5:通过将数据和奇偶校验分布在多个磁盘驱动器上来提供更高的冗余性和性能。
RAID 5至少需要三个驱动器,当其中一个驱动器发生故障时,可以使用奇偶校验信息重建数据。
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您的RAID配置。
使用箭头键选择相应的RAID级别,然后按Enter键进入下一步。
HP服务器RAID配置

HP服务器RAID配置在企业级服务器中,RAID(冗余磁盘阵列)配置对于数据存储和容错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HP(惠普)服务器上,正确配置RAID可以提高数据可靠性、读写速度和系统的可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HP服务器RAID配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了解RAID概念RAID是一种将多块硬盘组合成一个或多个逻辑驱动器的技术。
通过在多个硬盘之间分布数据,RAID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冗余,从而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
在HP服务器上,我们通常使用HP Smart Array 配置RAID。
二、准备工作在进行RAID配置之前,确保你已经备份了重要的数据。
因为RAID配置会格式化硬盘,导致数据丢失。
另外,确保所有硬盘已经正确安装在服务器上。
三、进入BIOS界面1. 重启HP服务器并按下适当的功能键(通常是F9或F10)进入BIOS界面。
2. 在BIOS界面中,找到"System Configuration"或类似选项。
3. 找到"Smart Array"或类似选项,并进入配置界面。
四、创建逻辑驱动器1. 在HP Smart Array配置界面中,选择"Create Logical Drive"或类似选项。
2. 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要创建RAID的硬盘。
通常,至少需要两块硬盘才能创建RAID。
3. 根据需求选择RAID级别。
常用的RAID级别包括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10。
每个级别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限制。
4. 配置逻辑驱动器的大小。
这取决于你的存储需求和可用硬盘空间。
5. 确认配置并开始创建逻辑驱动器。
五、配置RAID高级选项(可选)1. 如果需要进行高级配置,可以选择"Advanced Options"或类似选项。
2. 在高级选项中,你可以设置缓存策略、故障转移和其他性能和可靠性相关的参数。
3. 阅读相关文档并根据需要进行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AID配置教程(1)“动态磁盘”的概念是随着Windows 2000系统的发布而引入的,借助“动态磁盘”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加强对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的管理。
本节内容将介绍在Windows Server 2003(SP1)系统中实现基于动态磁盘的软RAID的技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实现服务器数据自动备份的目标。
从遥远的DOS时代到现在的Windows XP/2003系统时代,基于Windows平台的存储系统出现了两大类型,即“基本磁盘”和“动态磁盘”。
“基本磁盘”指的是从DOS时代就已经存在的那种存储系统。
其中允许有主磁盘分区和扩展磁盘分区,还可以有逻辑磁盘分区。
基本磁盘使用的分区型式称为主启动记录(MBR),主启动记录位于基本磁盘上的第一个扇区。
主启动记录中记录着关于磁盘结构的重要信息,例如开始扇区、结束扇区、扇区总数和分区信息(即分区表FAT)等。
对于个人使用的计算机和相当一部分服务器而言,大多数都是使用“基本磁盘”存储系统。
“动态磁盘”是从Windows 2000系统开始被引入的,Windows 2000以前的系统不支持动态磁盘。
在Windows Server 2003(SP1)系统中,动态磁盘是以逻辑单位的形式集合起来工作的,这种逻辑单位又称为磁盘组。
在基本磁盘系统中,分区表(分区表中包含着磁盘分区的重要信息)被包含在主启动记录中。
而动态磁盘则把关于磁盘的一些重要信息包含在一条记录项中。
创建动态磁盘时,实际是在该磁盘卷的末尾写入了一条1MB的数据库信息。
这个数据库中包含了服务器上所有动态磁盘的分区信息,并且这些信息会被自动复制到本机其他的动态磁盘上。
为了创建具有容错能力的卷或者多磁盘卷,用户需要把磁盘升级成动态磁盘。
不过并不是说动态磁盘在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
例如用户如果需要保持与本地操作系统的兼容性,或者服务器中只有一块硬盘且无新增硬盘的计划,那么最好使用基本磁盘,动态磁盘在个人使用的单硬盘计算机上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升级动态磁盘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将原有的硬盘转换为动态磁盘,二是将新添加的硬盘设置为动态磁盘,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1. 从基本磁盘升级为动态磁盘即使已经对基本磁盘进行了分区操作,用户依然可以将基本磁盘升级为动态磁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把基本磁盘升级为动态磁盘,那么将无法在不删除所有卷的情况下将动态磁盘恢复成基本磁盘。
这就意味着,把动态磁盘恢复成基本磁盘时将丢失动态磁盘卷中的所有数据。
确认升级动态磁盘的操作不会给以后的管理工作带来麻烦,升级动态磁盘的操作步骤如下所述:Step1 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图标,选择菜单中的【管理】命令。
Step2 打开“计算机管理”窗口,在左窗格中展开【存储】目录,选中【磁盘管理】选项。
这时右窗格中会显示出所有磁盘驱动器的信息。
Step3 用鼠标右键单击准备转换为动态磁盘的物理驱动器左侧的灰色区域,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转换到动态磁盘】命令,如图9-118所示。
图9-118 单击【转换到动态磁盘】命令Step4 打开“转换为动态磁盘”对话框,当前系统中所有可以转换的基本磁盘都将在列表中出现,并且带有编号以示区别。
在“磁盘”列表中选中准备转换的磁盘,并单击【确定】按钮,如图9-119所示。
图9-119 “转换为动态磁盘”对话框Step5 如果磁盘是一块不包括任何分区的未划分磁盘,则转换会自动完成。
如果磁盘中含有任何已存在的分区,将打开“要转换的磁盘”对话框。
该对话框中列出了用户选择的磁盘和每个磁盘将要转换的卷,用户需要确认所选择磁盘的正确性。
如果没有问题,则单击【转换】按钮,如图9-120所示。
图9-120 “要转换的磁盘”对话框Step6 在随后打开的“磁盘管理”对话框中需要用户再次确认操作的正确性。
因为将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后,较早版本的Windows系统(如Windows 9X/Me 系统)将无法从该磁盘的任何卷上启动。
确定转换操作不会为自己带来麻烦,单击【是】按钮开始转换,如图9-121所示。
图9-121 确认转换操作Step7 完成转换后,如果目标磁盘中包含Windows目录,则会要求重新启动计算机。
否则不会要求重启,转换即可直接完成。
提示:如果在升级动态磁盘时操作失败,建议检查磁盘本身是否存在问题(可以借助第三方工具所示。
因为当“磁盘管理”工具把基本磁盘转换成动态磁盘时会首先进行系统检查,以保证升级过程可以成功。
升级的目标磁盘必须能够正常工作,因为系统无法向存在I/O错误的磁盘中写入动态磁盘要使用的1MB数据库信息。
另外,目标磁盘上分区必须能被“磁盘管理”工具识别出来。
2. 将新磁盘设置为动态磁盘当计算机添加新硬盘后,可以直接在“磁盘管理”窗口中将之设置为动态磁盘,操作步骤如下所述:Step1 打开“计算机管理”窗口,选中【磁盘管理】选项。
这时“磁盘初始化和转换向导”对话框会打开。
利用该向导可以将添加的新硬盘初始化,并将基本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
Step2 在打开的“选择要初始化的磁盘”对话框中,选中“磁盘”列表中添加所有的新磁盘。
Step3 在“选择要转换的磁盘”对话框里选中准备转换为动态磁盘的磁盘。
Step4 在随后打开的“正在完成磁盘初始化和转换向导”对话框中单击【完成】按钮,系统开始在后台对磁盘进行初始化和转换。
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如图9-122所示。
图9-122 准备完成转换3. 将动态磁盘转换成基本磁盘严格意义上来说,将一个非空的动态磁盘转换成基本磁盘没有实际意义。
因为在转换时将删除动态磁盘中的卷,从而也就造成了数据的丢失。
当然对于一块没有任何有用数据的动态磁盘来说,如果需要,完全可以进行转换。
转换方法很简单,只需用鼠标右键单击相应物理磁盘的灰色区域,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转换到基本磁盘】命令即可,如图9-123所示。
图9-123 选择【转换到基本磁盘】命令完成转换后无需重新启动系统即可使磁盘系统生效。
RAID配置教程(2)卷指的是动态磁盘上未指派空间的一个逻辑划分区域,常被用来表示动态磁盘与基本磁盘的区别。
跟磁盘分区不同的是,一个卷既可以存在于同一个磁盘上,也可以存在于几个不同的磁盘上。
例如,把一个1000MB的文件放入一个800MB的分区和一个200MB的分区可能有一定难度,而如果把它放入一个1000MB的卷中(尽管这卷可能存在于多个磁盘)则很容易。
简单卷只能应用在单个动态磁盘上,尽管其不能提供明显优于基本磁盘中的分区的性能,但它们可以作为在本地系统上扩展存储空间或增加容错性的基础。
当用户希望扩展卷的容量或跨接卷时,那么首先创建简单卷。
并且还可以跟服务器其他动态磁盘中的卷建立镜像来实现容错。
1. 创建简单卷如果把一个基本磁盘升级为动态磁盘时其已经包含有分区,则所有这些分区都将自动转化为简单卷。
如果没有包含分区,可以在升级成动态磁盘后创建简单卷,操作步骤如下所述:Step1 在桌面上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图标,选择【管理】快捷命令,打开“计算机管理”窗口。
在左窗格中展开【存储】目录,选中【磁盘管理】选项。
这时右窗格中会显示出所有磁盘驱动器的信息。
Step2 用鼠标右键单击将要创建简单卷的动态磁盘,选择【新建卷】快捷命令。
打开“新建卷向导”,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9-124所示。
图9-124 选择【新建卷】命令Step3 打开“选择卷类型”对话框,在这里可以选择要创建的卷类型,其中包括“简单”、“跨区”、“带区”、“镜像”和“RAID-5”几种类型的卷。
保持【简单】单选钮的选中状态,并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9-125所示。
图9-125 “选择卷类型”对话框Step4 在打开的“选择磁盘”对话框中列出了可选的磁盘,用户可以选择多个动态磁盘,并可以确定每个卷的大小。
默认情况下,简单卷的大小等于磁盘上剩余的未指派空间的大小。
设置完毕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9-126所示。
图9-126 “选择磁盘”对话框Step5 打开“指派驱动器号和路径”对话框,该对话框中提供了三个可选项,分别是指派卷驱动器盘符、装入到一个现有的NTFS分区上的空文件夹中,或者既不装入也不分配驱动器盘符。
选中【指派以下驱动器号】单选钮,并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9-127所示。
图9-127 选中【指派以下驱动器号】单选钮Step6 在打开的“卷区格式化”对话框中可以选择卷的格式化类型,不过在“计算机管理”窗口中对于动态磁盘上的卷惟一可用的选项是NTFS类型。
另外还要指定分配单位大小和设置卷标,并可以使用快速格式化,选中【单击快速格式化】复选框,并依次单击【下一步】→【完成】按钮。
系统开始格式化卷,完成后无需重启系统,如图9-128所示。
图9-128 “卷区格式化”对话框提示:如果选定了格式化该卷选项,但没有选择快速格式化选项,则完成操作可能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2. 扩展为跨区卷成功创建简单卷以后,用户还可以在需要时对其进行扩展。
不过前提条件是简单卷使用NTFS格式进行格式化,且不是从Windows系统较早版本的基本卷中转化而来,也不是作为系统卷或启动卷而存在。
简单卷可以通过添加位于同一块磁盘上的未指派空间或同一个系统中另一块磁盘上的未指派空间来进行扩展。
如果是超出单个磁盘的范围来扩展一个简单卷,则简单卷将成为跨区卷,这种磁盘卷可以占据同一个系统中最多32个动态磁盘上的多个非连续区域。
不过遗憾的是,跨区卷不能提供任何性能优势,而仅仅扩展了简单卷的容量。
将简单卷扩展为跨区卷的操作步骤如下所述:Step1 在“计算机管理”窗口中的【磁盘管理】节点下,用鼠标右键单击某一个简单卷,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扩展卷】命令,如图9-129所示。
图9-129 选择【扩展卷】命令Step2 进入“扩展卷向导”,单击【下一步】按钮。
打开“选择磁盘”对话框,为了将一个简单卷转换成一个跨区卷,需要从“可用”列表中选中一个包含未指派空间的动态磁盘,并单击【添加】按钮将它添加到“已选的”列表框中。
接着需要调整【选择空间量】微调框的数值,确定为这个现有卷添加多少磁盘空间。
设置完毕依次单击【下一步】→【完成】按钮完成卷的扩展,如图9-130所示。
图9-130 “选择磁盘”对话框提示:跨区卷也可以通过“新建卷向导”组合多个动态磁盘上的多个未指派磁盘空间区域来创建。
3. 删除简单卷或跨区卷如果想要恢复简单卷或跨区卷所占用的空间,可以将简单卷或据跨区卷删除,在删除之前需要备份卷中有用数据。
删除简单卷或跨区卷的方法很简单,在“磁盘管理”节点窗口中,用鼠标右键单击简单卷或跨区卷的任何一部分,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卷】命令。
这时会提醒用户该卷上的所有数据都将丢失,确认后即可删除该卷,如图9-131所示。
图9-131 选择【删除卷】命令删除操作完成之后,这个卷所用的空间将返回到未指派的状态,用户可以将这部分空间用于其他类型的磁盘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