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8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8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8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以两位数和百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教学方法:探索法、练习法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一、复习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二、新授1、展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渗透环境教育。

提问:你能分成多少组?2.把学生列出的公式和方法写在黑板上。

和全班一起重复,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算法。

3、将答案完成在书上。

4、完成试一试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第二个问题先讲怎么做,然后学生完成。

三、练习。

完成P11 1~3题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交流算法。

问题2:让学生先看图,理解图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集体修改。

问题3:让学生先看图,理解图的意思,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

四、课堂小结告诉我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

你的学习怎么样?学生听算,做完后交流。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公式,探索算法,与同龄人交流。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交流算法。

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做,个别学生适当指导。

学生互评,自评。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知道如何口头计算整百位数乘一位数,如何计算百位数乘一位数(大家都不携带),并能书面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乘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了解算法的多样性。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合理运用口头计算、书面计算或估算,了解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意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获得成功经验,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时间:十二课时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

三年级的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三年级的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三年级的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三年级的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优秀的数学课件是很重要的。

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的数学上册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三年级的数学上册教案(篇1)一、填字组成语。

()()为壑()精会()()容()定目()口()昂()挺()情同()()不()不()有始()()头()目()汗如()()得意()()异()同()()踏实()全()()注专心()()三()二()千()一()震耳()()情同()()()()不安爬()爬()东()西()一丝()()持()以()有()有()扶老()()()死()伤各尽()()()砖()瓦()中送()任劳()()()老敬()()()为乐()不容()推心()()无忧()()千()百()小心()()神采()()万()千()二、我会写。

沉甸甸(ABB)郁郁葱葱(AABB)心心相印(AABC)虎头蛇尾(含反义词)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淘气——()信任——()复杂——()自满——()延伸——()讽刺——()宽阔——()懒惰——()安宁——()三年级的数学上册教案(篇2)一、选词填空。

偶尔、偶然1、我()碰到了这个许久未见的老朋友。

2、他经常唱歌,()也跳跳舞。

掠过、拂过3、海鸥轻轻地()水面,好像在和它打招呼。

4、醉人的微风()美丽的长廊。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华()实摇()晃()()面()方自()自()()先()后天()云()三、句子加工厂。

1、美丽的草原上一群一群的孩子们在快乐地跳舞。

(缩句)2、他轻轻地把书从睡着的孩子手中拿了出来。

(改为被字句)3、秋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仿写比喻句)4、我全部把一切讲给大家听。

(修改病句)三年级的数学上册教案(篇3)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精选8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精选8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精选8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篇1教案示例搭积木教学目标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学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小捧等.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10+5=15 16-2=14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二)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一)动手操作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10+1=1111-1=1011-10=110+6=1616-6=1016-10=610+7=1717-7=1017-10=7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二)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三、活动三:整理归类.(一)找规律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2.小组合作交流.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二)教师小结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四、活动四:结合实际巩固练习(一)出示图片:说一说4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二)出示图片:说一说5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减法算式.(三)教师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教案点评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

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1、第5、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第10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千克 3 g=()g4吨=()千克 6000 t =()g4千克500克=()克 3吨70千克=()千克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第11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案:秒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师: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

(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及时补充)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

(若是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复习)生:……师:同学们的记忆里可真好,看来大家学过的知识是难不倒你们了!那你们能正确迅速的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来比比赛!(教师拨时间,学生认读,对于不正确的给予指正,并说说是怎样认读的?)二、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啊!敢不敢继续挑战自己?大家仔细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钟面上针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生:有的钟面上有三种针,有的钟面上有两种针。

(师提示:较短的一根指针叫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较长的一根指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

)师:你知道最长最细的是什么针吗?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对,就是一秒!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来认识一下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2、说说是几秒,教师提问:秒针走一大格表示几秒,从1走到4表示几秒,从7走到1是几秒,……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3、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适当的给学生讲解秒表的读法)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篇一《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内容:练习一的第3-7题。

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

2、能力目标: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

3、思教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难点:不同单位的数相加、减。

单位不相邻的两个数的换算。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填空1米=()分米=( )厘米1分米=()厘米1厘米=( )毫米你们是怎么想的?二、导学阶段:1、教师发7厘米的纸条。

注意提醒学生量的方法。

这张纸条长多少?如果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呢?先讨论,再各抒己见。

学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同,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有的用数的方法,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

应该这样想: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个1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2、量一量课桌高度。

提问:这个课桌的高度是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用迁移类推的方式就可推出80厘米=8分米。

自己做,订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长度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的第3、4 题。

(1)第3题(2)第4题重点观察第1小题:1米-2分米=( )分米师:长度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1米变换成10分米再计算。

2、小测试:5分米=( )厘米43毫米+17毫米=( )毫米4分米=()厘米=( )毫米60米=( )厘米22分米+8分米=()分米=( )米30厘米=( )毫米90毫米=( )厘米45分米-36分米=()分米=( )厘米86厘米-46厘米=()厘米=( )分米3、第5-7题练习。

四、小结。

板书设计: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7厘米=(70)毫米80厘米=(8)分米1米-2分米=10分米-2分米=8分米教学后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二第1课时一天的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2、程与方法:借助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优秀7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优秀7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优秀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

6×7+4= 2×8+6= 7×9+5=5×5+3= 3×9+7= 8×6+4=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三第2题。

43×8= 7×44= 39×5= 75×6=3×284= 9×263= 6×724= 355×8=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习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云有多少张照片?小兰有多少张照片?(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1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1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案的具体内容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目标:1、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

初步概念。

教学关键: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并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纸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由分月饼不公平,引出“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分成大小的不一样的2份,不公平,再次强调“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引出“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进行表示,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1/2的意义和读、写。

(二)认识1/3的意义。

(三)概括分数的意义并叙述几分之一。

(四)折纸游戏,补充分数的意义。

(五)引出分数的概念。

(六)自学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指生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除法一、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的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2、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 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和探索算法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时间:十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教学内容:P1——2教学目标:1、 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里、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口答:20里面有()个十,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70里面有()个十,8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解决实际问题。

两个人一共买了18枝铅笔,平均每个人买几枝?口答算式,问:你是怎样想的?你会用竖式计算吗?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⑴出示场景图左半部分,提问:观察图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你会列式吗?⑵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并说出摆与分的过程。

⑶相互交流,知道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

⑷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法。

⑸小结。

2、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⑴出示场景图右半部分,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求什么问题?要求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应该怎样列式?⑵猜猜46÷2商是几十多?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⑶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枝?⑷学习用竖式计算。

各小组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后汇报交流。

⑸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1、想想做做.2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

谈话:说说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余数。

说说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进一步巩固笔算方法。

2、想想做做4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独立练习。

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5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要知道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你打算怎么办?独立解答,在班内共同订正。

四、作业:想想做做3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吗?除法的验算教学内容:P3——4教学目标: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生日聚会吗?明明和芳芳快过生日了,这天,他俩一起来到食品店选购蛋糕(出示场景图),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在买蛋糕过程遇到的数学问题吗?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电脑出示两人的对话情景)。

问:明明算得对吗?你能帮他验算吗?请你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小朋友听一听。

指名回答。

教师将学生的验算可能性板书于黑板(乘法验算、除法再算一遍等)提出下列问题在班内交流。

⑴12×3=36表示什么意思?这说明明明的计算怎么样?⑵12、3、36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这样的除法?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来进行验算。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电脑继续出示对话场景图)谈话:芳芳算得对吗?请你也想出一种验算方法帮帮她。

汇报验算方法,教师板书于黑板。

组织讨论:21×3+2=65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是65元又表示了什么意思?21、3、2、65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意思?问:你认为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怎样验算呢?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结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四、实践运用,加深理解1、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提问:每组中两道题有什么联系?2、想想做做2把4道题分成两组,每人自选一组题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指名两人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3、想想做做3同桌两人轮流口算,并说说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想想做做4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在班内交流算法,并回答:你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吗?5、想想做做5先独立读题看图解决第一个问题。

再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四、拓展提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3=21......2 ÷=12 (1)五、作业:用竖式计算并验算:69÷3 85÷4 27÷244÷2 65÷3 58÷5六、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练习一1教学内容:P5.第1--4题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

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一、练习指导1、练习一.1独立尝试进行口算,再指名汇报得数。

教师选择其中几题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出示题目:93÷3 85÷4 46÷2 67÷3尝试练习,并指名板演。

交流评析,要求口述算法。

3、练习一.3出示表格题,引导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汇报交流。

二、基本训练1、学校买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剩下多少只皮球?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能借到多少只?(读题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能从条件入手正确解答。

)2、学校买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

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能借到多少只?(读题后引导学生将以上2题进行对比,找出其异同点,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正确解答。

)3、练习一.4独立审题后学生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组织交流,重点讨论第二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三、全课总结四、拓展练习:P6.思考题。

五、作业:P5.2、4练习一2教学内容:P5--6第5--8题教学目标:会正确进行除法计算和验算,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口算33÷3 36÷3 77÷7 80÷824÷2 84÷4 80÷4 66÷6先由学生独立口算。

再随机指名口算。

同时选择其中几题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2、计算并验算85÷4 98÷369÷3 84÷4二、思维训练1、学校买了58本故事书,26本科技书,平均放在3层书架上。

每层书架放了多少本书?引导分析题目,要求学生会说出思考过程。

2、王老师买了4只小皮球,付出100元,营业员找回16元。

每只小皮球多少元?引导理解题意,并指导分析,使学生能完整表达思考过程。

三、练习指导1、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5--8题,想想每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如果有困难可向同学请教。

2、学生独立尝试。

3、组织交流,分析思考过程。

四、全课总结五、作业:P5--6.第5--8题。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尾不能整除)教学内容:P7--8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尾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恩能够正确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迁移1、笔算42÷2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评讲,要求说出笔算过程。

2、谈话引入新课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题图⑴学生独立审题,然后提问:要求"每班能分到多少个"该怎样列式?⑵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竖式。

⑶让学生观察、试锄,要求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⑷引导:这类题该怎样解决呢?我们一起来用小棒摆一摆。

2、操作探究⑴问:应该先摆多少根小棒?(演示摆出5捆带2根)⑵同桌交流: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怎样分呢?每份得多少?请大家先自己独立分一分,然后同桌互相交流分发。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分法)⑶情况反馈(学生边操作演示边叙述分的过程)。

⑷引导比较各种不同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好?为什么?⑸学生复述分的过程。

学生独立分小棒的过程,要求边分边口述。

3、教学笔算⑴问:根据刚才分小棒的过程,52÷2的笔算该怎样写呢?应先算哪一位?十位上余下的1表示什么?接下来怎样除?⑵验算。

⑶比一比:52÷2与42÷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⑷练习:想想做做1的前两题。

班级交流反馈。

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1后两题。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想想做做3出示前两组题,分组练习。

反馈:这两组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出示后两组题,分组练习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3、想想做做6先要求学生估算出这些提的商是几十多,并说出理由。

再用竖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上,我们通过摆摆、说说、算算学会了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吗?五、作业:P8.2、4、5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内容:P9——10教学目标:1、经历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上的个位是0的除法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这种笔算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主题图,谈话: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1、动手操作。

谈话:请你找出相应的学具代表羽毛球,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分一分。

学生分组活动,再汇报交流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分羽毛球的过程,边演示边提问:先分整筒的,每班分到几筒?整筒的分完了吗?再分单个的,出现了什么情况?你是怎样分的?2、列竖式计算学生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板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