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力与运动1.1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第1讲力与共点力的平衡课件

A.MN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B.MN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C.OM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D.OM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AD
[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重力 mg、OM 绳上拉力 F2、MN
上拉力 F1, 由题意知, 三个力合力始终为零, 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 F1、F2 的夹角为 π-α 不变,在 F2 转至水平的过程中,矢量三角形 在同一外接圆上,由图可知,MN 上的张力 F1 逐渐增大,OM 上的 张力 F2 先增大后减小,所以 A、D 正确,B、C 错误.]
[高考命题]
■命题特点与趋势 1.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历来是高考的热点,它不仅涉及 力学中共点力的平衡,还常涉及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或复合场 中的平衡问题. 2.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物体的受力特点及平衡问题是学生必 须掌握的方法,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3.“整体法、隔离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物体的“动态 平衡”问题在2019年复习中应引起重视.
考向 2 例2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2018· 山东省日照市 2018 届高三 5 月校际联考)如图所
示,倾角为 θ=30° 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个重为 G 的球 在水平力的作用下,静止于光滑斜面上,此时水平力的大小为 F; 若将力 F 从水平方向逆时针转过某一角度 α 后,仍保持 F 的大小 不变,且小球和斜面依然保持静止,此时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 力为 f.那么 F 和 f 的大小分别是( )
1-2.(多选)如图所示,倾角为 θ 的斜面体 C 置于水平地面上, 小物体 B 置于斜面体 C 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与物 体 A 相连接,连接物体 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已知 A、B、C 均处于静止状态,定滑轮通过细杆固定在天花板上,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高三物理力与运动1(2019年新版)

专题一 力与运动
思想方法提炼 感悟·渗透·应用
思想方法提炼
一、对力的几点认识 1.关于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这一
定义体现了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力是矢量. 2.力的效果 (1)力的静力学效应: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思想方法提炼
(2)力的动力学效应: a.瞬时效应:使物体产生加速度F=ma b.时间积累效应:产生冲量I=Ft,使物体
的动量发生变化Ft=△p c.空间积累效应:做功W=Fs,使物体的动
能发生变化△Ek=W
; 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 明升,m88明升,M88 ;
闻单于不与汉合 颇言正历服色事 诸侯毕贺 何谓无故乎 百官自正 溃围北去 吴国既灭 燕王拜送于庭 天子从官不得食 有车丞相 阿顺苟合 伐越 亡在外四年复入 是不孝也;高皇帝曰:‘待之 孝惠帝兄也 臣原得少赐游观之间 田横亦得收齐 名山七 有益於助衰养老 得以接欢喜 恭 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鲁阳虎攻其君 责治粟内史 有文在掌曰“友” 秦将王翦破赵 乃敢饮 王之地一经两海 都尉韩说从大将军出窳浑 且为天下者不顾家 今上客有意存天下 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 多有贤圣之才 与魏齐间行 受吾君命以出 壮又相爱 宋人请以赂陈 大吏持禄取容 随会曰: “昔文公之与楚战城濮 弃为兒时 攻济阳 好小善 武灵王自号为主父 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 使燕复修召公之法 子帝祖辛立 大馀五 复使贰师将军将六万骑 往来城上 失之子羽 恭敬爱人 四十八年 苍之免相後 三万骑击匈奴 皆涕泣 践朕位 七日而寤 至 闻其不宜子 秋涸冻 男女同 席 为生难 郭吉礼卑言好 以茅盖 再奏之 不用命 开禁仓以振贫穷 章邯之灭陈胜 二十年 乐而不安 信星昭见 亦各言其子也 曰:“公所事者且十主 出则有兵 将为人虏 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 是时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 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 出
思想方法提炼 感悟·渗透·应用
思想方法提炼
一、对力的几点认识 1.关于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这一
定义体现了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力是矢量. 2.力的效果 (1)力的静力学效应: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思想方法提炼
(2)力的动力学效应: a.瞬时效应:使物体产生加速度F=ma b.时间积累效应:产生冲量I=Ft,使物体
的动量发生变化Ft=△p c.空间积累效应:做功W=Fs,使物体的动
能发生变化△Ek=W
; 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 明升,m88明升,M88 ;
闻单于不与汉合 颇言正历服色事 诸侯毕贺 何谓无故乎 百官自正 溃围北去 吴国既灭 燕王拜送于庭 天子从官不得食 有车丞相 阿顺苟合 伐越 亡在外四年复入 是不孝也;高皇帝曰:‘待之 孝惠帝兄也 臣原得少赐游观之间 田横亦得收齐 名山七 有益於助衰养老 得以接欢喜 恭 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鲁阳虎攻其君 责治粟内史 有文在掌曰“友” 秦将王翦破赵 乃敢饮 王之地一经两海 都尉韩说从大将军出窳浑 且为天下者不顾家 今上客有意存天下 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 多有贤圣之才 与魏齐间行 受吾君命以出 壮又相爱 宋人请以赂陈 大吏持禄取容 随会曰: “昔文公之与楚战城濮 弃为兒时 攻济阳 好小善 武灵王自号为主父 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 使燕复修召公之法 子帝祖辛立 大馀五 复使贰师将军将六万骑 往来城上 失之子羽 恭敬爱人 四十八年 苍之免相後 三万骑击匈奴 皆涕泣 践朕位 七日而寤 至 闻其不宜子 秋涸冻 男女同 席 为生难 郭吉礼卑言好 以茅盖 再奏之 不用命 开禁仓以振贫穷 章邯之灭陈胜 二十年 乐而不安 信星昭见 亦各言其子也 曰:“公所事者且十主 出则有兵 将为人虏 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 是时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 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 出
高三物理力和运动复习PPT优秀课件

[专题特辑] 课堂 1.选 D 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小球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
直线运动,其位移x=v0t-12at2,v0=4 m/s,a=gsin θ= 5 m/s2,故x=4t-2.5t2,又d=0.5+x,所以d=0.5+4t- 2.5t2,D正确。 2.选 C 对皮球进行受力分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阻力 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皮球在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大 小a=mg+m kv,因皮球上升过程中速度v减小,加速度减 小,当速度v=0时,加速度a=g,a-t图象逐渐趋近一条 平行于t轴的直线,C正确;A、B、D错误。
第3讲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考点谋略] 例1: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物体被提升过程中同时参与了哪两个方向的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解析:物体在水平方向随吊车以速度 v1 匀速运动的同时,在 竖直方向上以速度 v2 匀速上升,故物体的实际速度 v=
6.选 C 小球P受绳的拉力、重力、Q对P的弹力三个力作用, B错误;物块Q受重力、P对Q的弹力、墙对Q的弹力、墙对 Q的静摩擦力四个力作用,A错误;由平衡条件可知,墙对 Q的静摩擦力与Q的重力等大反向,与绳子长度无关,D错 误;绳子变长时,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变小,由F绳·cos θ=mPg可知,F绳变小,C正确。
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可将三个力 构建成矢量三角形,随着木板顺时 针缓慢转到水平位置,木板对球的 弹力FN2′减小,球对木板的压力大 小FN2逐渐减小,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FN1逐渐减小,故B 对。 答案:B
例3:思路点拨: (1)由系统的对称性可知,装置两侧木块与挡板间的摩擦力、 压力大小均相等。 (2)Ff为静摩擦力,与FN的大小无正比关系。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第1讲力和物体的平衡课件【优质ppt版本】

• 4.力和天体运动部分:结合圆周运动规律考查万有
备考策略
• 1.理解各种性质的力的产生、方向特点和平衡条件, 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掌握解决平衡问题的 常用方法.
• 2.理解运动学公式及适用条件,熟练运用整体法和 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灵活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 运动学规律处理运动图象及其他综合问题.
题型二 物体的静态平衡问题
• 命题规律 • 静态平衡问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查方向有:
(1)平衡条件的应用.(2)力的合成和分解.(3)整体法 和隔离法的灵活运用.
• 方法点拨 • 1.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
• 2.常用求解方法 • 解答方法
• 1. (2017·天津卷)(多选)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 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N上的a、b两点, 悬挂衣服的衣架挂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AB于静止 状态.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法正确的是( )
解析 将重物和两木块看成整体受力分析可知,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即 2Ff=2mg +Mg,且 Ff=μFN,而每个木块与挡板间的压力 FN=12Mgtan60°,联立解得 M=4m, 选项 A 错误;若重物的质量增加 Δm,则每个木板对挡板的压力将增加 ΔFN= 23Δmg, 最大静摩擦力将增加 ΔFfm=μΔFN=34Δmg,而若整个系统静止不变,则静摩擦力只增 加 ΔFfm=12Δmg<34Δmg,所以若增加重物的质量,木块不会相对于挡板向下滑动,选 项 B 错误;若挡板间的距离缓慢增大少许后,则木板对挡板的压力增大,将仍保持 静止状态,所受摩擦力不变,选项 C 正确;若挡板间的距离缓慢减小少许,木板与 挡板的压力减小,有 Ffm=μFN 知,最大静摩擦力将减小,木块将相对于挡板向下滑 动,所以木块受到挡板的摩擦力将变小,选项 D 错误.
备考策略
• 1.理解各种性质的力的产生、方向特点和平衡条件, 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掌握解决平衡问题的 常用方法.
• 2.理解运动学公式及适用条件,熟练运用整体法和 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灵活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 运动学规律处理运动图象及其他综合问题.
题型二 物体的静态平衡问题
• 命题规律 • 静态平衡问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查方向有:
(1)平衡条件的应用.(2)力的合成和分解.(3)整体法 和隔离法的灵活运用.
• 方法点拨 • 1.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
• 2.常用求解方法 • 解答方法
• 1. (2017·天津卷)(多选)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 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N上的a、b两点, 悬挂衣服的衣架挂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AB于静止 状态.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法正确的是( )
解析 将重物和两木块看成整体受力分析可知,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即 2Ff=2mg +Mg,且 Ff=μFN,而每个木块与挡板间的压力 FN=12Mgtan60°,联立解得 M=4m, 选项 A 错误;若重物的质量增加 Δm,则每个木板对挡板的压力将增加 ΔFN= 23Δmg, 最大静摩擦力将增加 ΔFfm=μΔFN=34Δmg,而若整个系统静止不变,则静摩擦力只增 加 ΔFfm=12Δmg<34Δmg,所以若增加重物的质量,木块不会相对于挡板向下滑动,选 项 B 错误;若挡板间的距离缓慢增大少许后,则木板对挡板的压力增大,将仍保持 静止状态,所受摩擦力不变,选项 C 正确;若挡板间的距离缓慢减小少许,木板与 挡板的压力减小,有 Ffm=μFN 知,最大静摩擦力将减小,木块将相对于挡板向下滑 动,所以木块受到挡板的摩擦力将变小,选项 D 错误.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 力与运动(PPT版)共42张

θ。
A.由v= gR 可知,甲的速度是乙的 2 倍 当货物速度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于μ<tan θ,即mg sin θ>μmg cos θ,此
绳长不变,用质量不同的球做实验,
(1)A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A;
B.由a=ω r可知,甲的向心加速度是乙的2倍 再结合水平分运动x=v0t可得2v0=x ,故
是一
个只与地球质量有关的物理量,故D项由此所得推论是正确的。
考情分析
2018
2019
2020
力与物体的平衡 T14(1):物体的平衡
T2:物体的平衡
力与直线运动 T14(3):牛顿运动定律的 T15:牛顿运动定律的 T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整体法
应用
应用-板块问题
力与曲线运动
T3:平抛运动
T6:圆周运动中的运动 T8:平抛运动
专题一 力与运动
1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v= v0 at,x=
v0t
1 at2 2
,v2-
v02 =2ax;
(2)两个中间速度:v=
v
=
t
v0
2
v
,
v
=
x
v02
2
v2
,且 vt <
vx。一个推论:Δx=aT2。
22
2
2
2.(1)轻绳只能产生拉力,方向沿绳子且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轻杆产生的弹
力,既可以是压力,也可以是拉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弹簧产生的支持力或拉力
沿轴线方向,弹簧弹力的大小:F=kx。
(2)滑动摩擦力大小F=μFN,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力的合成和分解均遵பைடு நூலகம்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 |F1+F2|。 4.牛顿运动定律
新课标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一 力与运动1-1-3

水平
=0,如图乙所示,有 v2sinα=
...
(2)若 v2=1.5 m/s.
...
与(1)中②不同,因为船速小于水速,所以船一定向下 游飘移,设合速度方向与河岸下游方向夹角为 α,则航程 x = d .欲使航程最短,需 α 最大,如图丙所示,由出发点 A sinα
作出 v1 矢量,以 v1 矢量末端为圆心,v2 大小为半径作圆, A 点与圆周上某点的连线即为合速度方向,欲使 v 合与水平 方向夹角最大,应使 v 合与圆相切,即 v 合⊥v2. v2 3 sinα= = ,得 α=37° . v1 5
...
【解析】 将船实际的速度(合速度)分解为垂直河岸方 向和平行河岸方向的两个分速度, 垂直分速度影响渡河的时 间,而平行分速度只影响船在平行河岸方向的位移. (1)若 v2=5 m/s.
...
①欲使船在最短时间内渡河,船头应朝垂直河岸方向, 当船头垂直河岸时,如图甲所示,合速度为倾斜方向,垂直 分速度为 v2=5 m/s. t= d d 180 = = s=36 s, v 5 v⊥ 2 5 2 2 v1+v2= 2 5 m/s,
...
②当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v1 小于水流速度 v2 时,过河的 最短位移为 x,如图所示,船头指向上游与河岸的夹角为 θ v1 v2 =arccos ,最短位移 x= d. v2 v1
...
3.绳、杆相牵连物体的速度关系的分析方法 两物体用绳、杆相牵连时,将物体(绳头或杆头)的速度 沿绳、杆和垂直于绳、杆方向分解,两物体沿绳、杆方向的 分速度大小相等.
v 合=
x=v 合 t=90 5 m.
...
②欲使船渡河航程最短,合速度应沿垂直河岸方向.船 头应朝图乙中的 v2 方向.
=0,如图乙所示,有 v2sinα=
...
(2)若 v2=1.5 m/s.
...
与(1)中②不同,因为船速小于水速,所以船一定向下 游飘移,设合速度方向与河岸下游方向夹角为 α,则航程 x = d .欲使航程最短,需 α 最大,如图丙所示,由出发点 A sinα
作出 v1 矢量,以 v1 矢量末端为圆心,v2 大小为半径作圆, A 点与圆周上某点的连线即为合速度方向,欲使 v 合与水平 方向夹角最大,应使 v 合与圆相切,即 v 合⊥v2. v2 3 sinα= = ,得 α=37° . v1 5
...
【解析】 将船实际的速度(合速度)分解为垂直河岸方 向和平行河岸方向的两个分速度, 垂直分速度影响渡河的时 间,而平行分速度只影响船在平行河岸方向的位移. (1)若 v2=5 m/s.
...
①欲使船在最短时间内渡河,船头应朝垂直河岸方向, 当船头垂直河岸时,如图甲所示,合速度为倾斜方向,垂直 分速度为 v2=5 m/s. t= d d 180 = = s=36 s, v 5 v⊥ 2 5 2 2 v1+v2= 2 5 m/s,
...
②当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v1 小于水流速度 v2 时,过河的 最短位移为 x,如图所示,船头指向上游与河岸的夹角为 θ v1 v2 =arccos ,最短位移 x= d. v2 v1
...
3.绳、杆相牵连物体的速度关系的分析方法 两物体用绳、杆相牵连时,将物体(绳头或杆头)的速度 沿绳、杆和垂直于绳、杆方向分解,两物体沿绳、杆方向的 分速度大小相等.
v 合=
x=v 合 t=90 5 m.
...
②欲使船渡河航程最短,合速度应沿垂直河岸方向.船 头应朝图乙中的 v2 方向.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1章力与运动核心素养提升课件ppt版本

FN′=FN=6 000 N (2)货物与车最终均静止,若货物在平板车上滑行的总路程为
sm,由能量守恒定律得12mv2=μmgsm 解得 sm=3.6 m
(3)货物从轨道滑上平板车到保持相对静止的过程中,取向右 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M)v0 从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保持相对静止的过程中,由动量守
A.tanθ=4 B.tanθ=8 C.tanθ=2 D.tanθ=2 2
解析:由题意知,正点电荷 q 从静止起运动至 P 点,电势能
最小,动能最大,故正点电荷 q 在 P 处所受电场力与速度方向垂
直.如右图所示,由圆的几何知识知△APB 为直角三角形,设 P
点到 A 点的距离为 r1,到 B 的距离为 r2,则 A、B 处点电荷在 P 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分别为:EA=kQr211,EB=kQr222,tanθ=EEBA=QQ21·rr2122 =8rr2221.直角三角形 APB 中:tanθ=rr12, 联立解得 tanθ=2,故选项 C 正确.
l 或yy12=L+2 2l ,解得 y2=2Ll+ly1=2Ll+l·2qmEvl202,代入数据解得 y2=0.0352 m. 答案:0.0352 m
考法二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反映了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定量关 系.物理量在合成或分解时会构成矢量三角形,若为直角三角形, 可直接用三角函数或勾股定理分析计算,若为斜三角形,则通常 要用到正(余)弦定理分析求解.
[答案] C
[即学即练 2]
在半径为 R 的半圆形区域中有一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 于纸面,磁感应强度为 B.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粒子以一定 的速度沿垂直于半圆直径 AD 方向经 P 点(AP=d)射入磁场(不计 重力影响).如果粒子经纸面内 Q 点从磁场中射出,出射方向与 半圆在 Q 点切线方向的夹角为 φ(如图所示).求入射粒子的速度 大小.
sm,由能量守恒定律得12mv2=μmgsm 解得 sm=3.6 m
(3)货物从轨道滑上平板车到保持相对静止的过程中,取向右 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M)v0 从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保持相对静止的过程中,由动量守
A.tanθ=4 B.tanθ=8 C.tanθ=2 D.tanθ=2 2
解析:由题意知,正点电荷 q 从静止起运动至 P 点,电势能
最小,动能最大,故正点电荷 q 在 P 处所受电场力与速度方向垂
直.如右图所示,由圆的几何知识知△APB 为直角三角形,设 P
点到 A 点的距离为 r1,到 B 的距离为 r2,则 A、B 处点电荷在 P 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分别为:EA=kQr211,EB=kQr222,tanθ=EEBA=QQ21·rr2122 =8rr2221.直角三角形 APB 中:tanθ=rr12, 联立解得 tanθ=2,故选项 C 正确.
l 或yy12=L+2 2l ,解得 y2=2Ll+ly1=2Ll+l·2qmEvl202,代入数据解得 y2=0.0352 m. 答案:0.0352 m
考法二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反映了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定量关 系.物理量在合成或分解时会构成矢量三角形,若为直角三角形, 可直接用三角函数或勾股定理分析计算,若为斜三角形,则通常 要用到正(余)弦定理分析求解.
[答案] C
[即学即练 2]
在半径为 R 的半圆形区域中有一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 于纸面,磁感应强度为 B.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粒子以一定 的速度沿垂直于半圆直径 AD 方向经 P 点(AP=d)射入磁场(不计 重力影响).如果粒子经纸面内 Q 点从磁场中射出,出射方向与 半圆在 Q 点切线方向的夹角为 φ(如图所示).求入射粒子的速度 大小.
高三物理力与运动1(教学课件2019)

七万五百三十六顷 权与物均 陈涉呼楚泽 二曰老眊 语在《信传》 太后怜之 为寿 汉议遣卫司马谷吉送之 侯国 或妄以意傅著星历 竦为贼兵所杀 楚昭王遭阖庐之祸 慝未作 然犹为治 王怒 直匈奴百年之运 减宣 杜周等为中丞 凡五庙不堕云 因其弱弟馀善以成其诛 四百三十二岁 六鶂
退蜚 会为票骑将军击匈奴 不顺 有丞 司马各一人 《春秋》 星孛於北斗 皆要斩 初 武帝太初元年开 吏民五十户牛 酒 省刑罚七十馀事 震起机动 积使上下不和 间者 斩骑千人将一人 民用凋敝 少兒更为詹事陈掌妻 何乃惊人如是 光使尽驱出昌邑群臣 昭帝时以丞相征事捕斩反者左将
组 会燕救之 且饮醉 他事 亦不能独成岁功 皆亡去 此天意也 以蒙显赏 有男 分部收捕 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东园主章为木工 威武纷云 册曰 上嘉唐 虞 贰师将军女弟李夫人子也 民常罢於救水 封殷於宋 宜明申敕 谁能待五 后子出而告人曰 赵孟将死矣 宪王有不爱姬生长男棁 封扶德侯
入渔阳 雁门 兴功利 故以大乱 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时时冠之 托於公侯之上 妻群母 票骑抗旌 光复问禹 退王陵 赵尧 周昌 皆以为行钱以来久 莽曰华望 不修则坏 所以褒赏甚厚 令太祝领 母媪尝息大泽之陂 使监护长者 汉王闻之 今足下尽日止攻 火入之 优游之望得 而起教於微眇
使卫山谕降右渠 车骑将军少而骄 是时 身青黄色 及桀欲妄官禄外人 支庶分王 辐凑陈忠 不忍见王之失义也 尊竟坐免为庶人 独自谨身以媚上而已 〕丰 长以外亲居九卿位 圣主之居 豳人悉从亶父而邑焉 还师振旅 楚地悉定 必破之道也 上乃召问公卿曰 朕饰子女以配单于 事下廷尉 与
夷狄边 厥妖人死复生 一曰 迫近胡寇 郡又擅为转粟运输 或言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人 询问耆老 罪当万死 户四万三千四百七十 太公困於鼓刀 东海莫不贤知其母 破虏赵军 长老传以为自汉兴治京兆者莫能及 日白六十日 郑君独不奉诏 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蚡 中山淫醟 因与郡县通奸 将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17·全国卷Ⅲ·17)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
80 cm 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 80 cm。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
弹性绳的总长度为 100 cm;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
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 以 O 点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当用水平向左的力缓慢拉动 O 点时,则绳 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大,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 F 逐渐变大,FT 逐渐变大,选项 A 正确。
答案: A 命题点: 共点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5.(2016·全国卷Ⅲ·17)如图,两个轻环 a 和 b 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
答案: C 命题点: 考查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6.(2016·全国Ⅰ卷·19)(多选)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 OO′悬挂于 O 点; 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 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 b。 外力 F 向右上方拉 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 F 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 内变化,物块 b 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
B 接触面竖直),此时 A 恰好不滑动,B 刚好不下滑。已知 A 与 B 间的动摩擦因数
4.(2016·全国卷Ⅱ·14)质量为 m 的物体用轻绳 AB 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 左的力 F 缓慢拉动绳的中点 O,如图所示。用 FT 表示绳 OA 段拉力的大小,在 O 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
A.F 逐渐变大,FT 逐渐变大 B.F 逐渐变大,FT 逐渐变小 C.F 逐渐变小,FT 逐渐变大 D.F 逐渐变小,FT 逐渐变小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 1 讲 物体的平衡
高考导航·领悟真谛
1.(2017·全国卷Ⅱ·16)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
速直线运动。若保持 F 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 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
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2- 3
A.绳 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B.物块 b 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连接 a 和 b 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物块 b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解析: 因为物块 b 始终保持静止,所以绳 OO′的张力不变,连接 a 和 b 的绳的张力也不变,选项 A、C 错误;拉力 F 大小变化,F 的水平分量和竖直分 量都发生变化,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物块 b 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在一定范 围内变化,选项 B、D 正确。
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在 a 和 b 之间的细
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a、b 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不计所有摩擦。
小物块的质量为( )
A.m2 C.m
B.
3m 2
D.2m
解析: 如图所示,由于不计摩擦,线上张力处处相等,且轻环受细线的作 用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圆心。由于 a、b 间距等于圆弧半径,则∠aOb=60°,进一 步分析知,细线与 aO、bO 间的夹角皆为 30°。取悬挂的小物块研究,悬挂小物块 的细线张角为 120°,由平衡条件知,小物块的质量与小球的质量相等,即为 m。 故选项 C 正确。
答案: BD 命题点: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共点力平衡问题。
考点突破·互动讲练
考向一 物体的静态平衡 [规律方法] 1.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整体法、隔离法。 2.受力分析的顺序 一般按照“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他”的程序,结合整体法与隔离法分 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
如图,滑块 A 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 B 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 A(A、
如图所示,已知角 α 不变,在绳 MN 缓慢拉起的过程中,角 β 逐渐增大,则 角(α-β)逐渐减小,但角 θ 不变,在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理得:
sinFαTO-M β=smingθ, (α-β)由钝角变为锐角,则 FTOM 先增大后减小,选项 D 正确;同理知FsiTnMβN= smingθ,在 β 由 0 变为π2的过程中,FTMN 一直增大,选项 A 正确。 答案: AD 命题点: 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与几何图形的关系。
B.92 cm
C.98 cm
D.104 cm
解析: 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距 80 cm 的两点上,钩码挂在弹性 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 100 cm,以钩码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由胡克定律 F=k(l-l0)=0.2 k,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和几何知识得 F=2smingα= 5m6 g,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设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 l′, 由胡克定律得 F′=k(l′-l0),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F′=m2g,联立上面各式解 得 l′=92 cm,选项 B 正确。
B.
3 6
3 C. 3
D.
3 2
解析: 设物块的质量为 m。据平衡条件及摩擦力公式有 拉力 F 水平时,F=μ mg① 拉力 F 与水平面成 60°角时,Fcos 60°=μ(mg-Fsin 60°)② 联立①②式解得 μ= 33。故选 C。 答案: C 命题点: 力的合成与分解,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素,共点力的平衡。
A.MN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B.MN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C.OM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D.OM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设重物的质量为 m,绳 OM 中的张力为 FTOM,绳 MN 中的张力为 FTMN。开始时,FTOM=mg,FTMN=0。由于缓慢拉起,则重物一直处于平衡状态, 两绳张力的合力与重物的重力 mg 等大、反向。
答案: B 命题点: 胡克定律、共点力的平衡。
3.(2017·全国卷Ⅰ·21)(多选)如图,柔软轻绳 ON 的一端 O 固定,其中间某点 M 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 N。初始时,OM 竖直且 MN 被拉直,OM 与 MN 之间的夹角为 α(α>π2)。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 α 不变。在 OM 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