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区杨树网蝽科和蝽科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豫西地区杨树舟蛾科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豫西地区杨树舟蛾科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小 斑 。 黄 绿 色 , 球 形 , 块 状排 列于 叶 面 C 老 熟 幼 虫体 卵 半 呈 3 1 。
长 2 ~ 3mm, 色 变化 大 , 灰 褐 色 、 绿 色 , 具 紫 色 光 1 2 体 呈 灰 微
迟 缓 , 夜取 食 , 熟幼 虫吐丝 缀 叶化 蛹 。0月进 入越 冬期 。 昼 老 1

个 方 向 , 列整 齐 。 排 2龄 以 后吐 丝 缀 叶 , 成 大 的 虫包 。 形 3
头 形 。 熟时 体长 3 — 0 m 头 黑褐 色 。 身密 披 灰黄 色 长 老 5 4 。 m 全
毛 , 体灰赭褐色 , 身 背面 淡 黄 绿 色 , 个体 节两 侧 各 有 4个 每 赭 色 小 毛 瘤 , 形排 列 , 上 有 长 毛 , 环 其 两侧 各有 一 个 较 大 的 黑瘤 , 上面 生 有 白色细 毛 一 束 。 18腹 节 背 面 中央 有 一 大 第 、
交尾 、 卵 , 产 多将 卵产 于 叶 片上 。 代 幼 虫出现 期 : 1 为 各 第 代
5月 上 旬 ; 2代 6月 中旬 至 7月上 旬 ; 3代发 生 于 7月 第 第
成 虫体 长 1~ 4mm, l 1 翅展 2 ~ 6mm。 色变化 较 多 , 4 2 体 有
黄 褐 、 褐 和 暗褐 等 色 。 翅 有 3条具 暗 边 的 灰 白色横 线 , 红 前
摘 要 介 绍杨 树舟 蛾科 害虫的 形 态特征 , 析其 在豫 西 地 区的发 生规 律 和危 害 症状 , 出综 合 防 治技 术 , 分 提 以为 该地 区杨 树 舟蛾 科 害 虫 的防 治提供 参 考 。 关键词 杨树; 舟蛾 科 害 虫 ; 生规律 ; 发 防治技 术 ; 西地 区 豫 中图分 类 号 ¥ 9 .1 ¥ 6 . 7 21 ;7 37 文献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0 — 7 9 2 1 ) 6 0 9 — 1 0 7 5 3 ( 0 1 0 — 15 0

豫西地区杨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一)

豫西地区杨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一)

豫西地区杨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一)摘要介绍豫西地区杨树卷蛾科、潜蛾科、叶潜蛾科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症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为该地区杨树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树;害虫;发生;防治技术;豫西地区1形态特征鉴别1.1卷蛾科(Tortricidae)(1)杨小卷叶蛾(GypsonomaminutanaHubner)。

成虫为小型的蛾子。

体长5mm,翅展12mm。

前翅茶褐色,翅面有黑褐色和灰白色相间的横波状纹及斑点,翅中部有一条较宽的灰白色波状横带。

后翅灰褐色。

卵圆球形。

幼虫体较短粗,灰白色,老熟时体长6mm。

头淡褐色,前胸背板褐色,两侧下缘各有2个黑点。

胸足灰黑色。

体节上的毛片浅褐色,上生白色细毛,腹部第5节背面透过皮层可见到2个椭圆形褐色斑块。

蛹褐色,长6mm。

(2)苹褐卷叶蛾(PandemisheparanaDeni&Schiffermuller)。

成虫黄褐色,体长8~10mm,翅展18~25mm。

前翅褐色,基部斑纹浓褐色,中部有1条自前缘伸向后缘的浓褐色宽横带,上窄下宽,横带内缘中部凸出,外缘弯曲,超前缘外端半圆形斑浓褐色。

各斑纹边缘有深色细线1]。

后翅灰褐色。

卵扁椭圆形,长径0.9mm,短径0.7mm。

卵排列成鱼鳞状卵块。

末龄幼虫体长18~20mm,头壳近似方形,淡绿色。

前胸背板绿色,大多数个体前胸背板后缘两侧各有1个黑斑。

虫体深绿色稍带白色,毛片色稍淡。

臀栉4~5根。

蛹长11~12mm,全体淡褐色,唯胸部腹面绿色。

腹部背面各节有2横排刺突。

1.2潜蛾科(Lyonetiidae)(1)国槐潜叶蛾(PhyllonorycTeracucillaMn)。

成虫体长2mm左右,翅展6mm左右,全体银白色,有光泽,前翅顶端有星状金纹。

卵圆形,黄白色。

幼虫体长5mm左右,黄白色。

蛹长2mm左右,锥形,胸背黑褐色,腹部黄色。

茧丝质白色,两端各伸出2根丝带,附着叶背、树皮或建筑物上。

豫西地区杨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豫西地区杨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现 代 农业 科技
21 0 0年第 2 0期
植物 护理 学
豫 西地 区杨树 主 要 害 虫发 生规 律及 综合 防治技 术
朱巧 宁 高九 思
(河 南省 灵 宝 市 西 阎 乡农 业 服 务 中心 , 南 灵 宝 4 2 0 三 门 峡 市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 河 7 50;
11 卷 蛾 科 ( ot . T r  ̄Ma ) r e
( ) 小 卷 叶 蛾 ( y sn mamiua aH b e ) 成 虫 为 1杨 Gpoo nt n u nr 。
小 型的蛾 子 。 体长 5mm. 展 1 翅 2mm。 前翅 茶褐 色 , 翅面 有 黑
褐 色 和 灰 白 色 相 间 的 横 波 状 纹 及 斑 点 , 中 部 有 一 条 较 宽 翅 的灰 白色波状 横 带 。 翅灰 褐 色 。 圆球 形 。 虫 体较 短 粗 , 后 卯 幼 灰 白色 , 熟 时 体 长 6m 头 淡 褐 色 , 胸 背 板 褐 色 , 侧 老 m。 前 两 下 缘 各 有 2个 黑 点 。 足 灰 黑 色 。 节 上 的 毛 片 浅 褐 色 , 胸 体 上
弧 形纹 。 前线 角 的 内方 有 2条斜 纹 , 外侧 缘 斜纹 的 下方 有 在 1 三 角形 的黑 色斑纹 , 纹 的下 侧 尚有 1 向后 缘 弯 曲的 个 斑 条 斜 纹 , 内方 呈现 金 黄 色 , 由此 向外 发 出放 射状 的缘 毛I 其 并 3 ] 。 后 翅 窄长 , 先端 尖 细 , 缘毛 细 长 , 呈灰 白色 。 部腹 面 可 见 6 腹 节 。 绒腹 部 肥 大 , 雌 雄蛾 腹 部 尖 细 。 灰 白色 , 卵 扁椭 圆形 . 长
03ml, 02mm。 虫 浅 黄 色 , 表 光 滑 , 退 化 , 及 胸 . T宽 . l 幼 体 足 头

豫西地区杨树尺蛾科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豫西地区杨树尺蛾科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植物保护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5期1形态特征1.1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 )成虫体灰褐色,雌成虫体长9~16mm ,无翅,触角丝状,腹部背面有成排黑刺,刺尖端圆钝,臀板上有突起和黑刺列。

雄成虫体长10~14mm ,触角羽状[1]。

前翅淡灰褐至黑褐色,有3条褐色波状横纹,中间1条不明显。

卵长0.8~1.0mm ,长圆形,灰绿色至黄褐色,孵化前变为黑紫色,有光泽,卵壳上有整齐刻纹。

老熟幼虫体长22~40mm ,灰褐色。

腹部第2节两侧各有1个瘤状突起,腹线白色,气门线淡黄色。

蛹长8~18mm ,棕褐色,臀棘刺状,末端有分叉。

1.2枣尺蠖(Sucra jujuba Chu )雄虫体长12~13mm ,淡灰褐色。

头具长毛,头顶混有鳞片。

触角双栉状、棕色,背面覆有白鳞,栉齿上的微毛呈灰白色,密而长。

喙极微弱,下唇须短而多长毛。

胸部粗壮,密生长毛及鳞,前胸领片后缘有黑边,肩片被灰色长毛[2]。

前翅灰褐色,中横线不明显,中室端有黑纹。

后翅中部有1条明显的黑色波纹横线,其内外还各有1条,但不明显,中室端有黑纹。

卵椭圆形,有光泽。

长径0.9~1.0mm ,短径约0.8mm 。

数十粒或数百粒卵产在一起呈块状。

初产时呈淡绿色,后渐变为淡褐色,近孵化时为暗黑色。

幼虫共5龄。

老熟幼虫体长37~40mm ,灰绿色或灰褐色,具25条灰白色纵条纹,头部淡黄褐色密布黑褐色斑点,胸足3对,腹足、殿足各1对,胴部有6个白环。

蛹体长14~18mm ,纺锤形,紫褐色。

腹末分两叉呈“Y ”形,基部两侧各有一小突起。

雌、雄可由腹面触角纹痕加以区别。

1.3桑褶翅尺蛾(Zamacra excavata Dyar )雌蛾体长14~15mm ,翅展40~50mm 。

体灰褐色。

头部及胸部多毛。

触角丝状。

翅面有赤色和白色斑纹。

前翅内、外横线外侧各有1条不太明显的褐色横线,后翅基部及端部灰褐色,近翅基部处为灰白色,中部有1条明显的灰褐色横线。

豫西地区杨树蜡蚧科害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豫西地区杨树蜡蚧科害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豫西地区杨树蜡蚧科害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摘要介绍豫西地区杨树蜡蚧科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杨树蜡蚧科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树;蜡蚧科害虫;防治;豫西地区1 形态特征鉴别1.1 槐花球蚧(Eulecanium kuwanai kanda)槐花球蚧雌成虫半球形,表现为2种类型:一种表现为体光滑,体长为12.5~18.0 mm,宽为11.0~15.0 mm,高为9.5~11.0 mm;体壁红褐色,产卵前灰黑色背中带和锯齿状绿带间有8个灰黑色斑,并覆盖毛绒状蜡被;产卵后体背硬化,棕褐色,斑纹和蜡被均消失。

另一种表现为体壁被缩,体长和宽均为6.0~6.7 mm,高5.5 mm左右;淡黄褐色,产卵前花纹较明显,产卵后体壁明显皱缩硬化,呈黄褐色。

二者显微特征相同,触角7节;气门路由20个五格腺组成,体缘有大管腺形成的宽带;臀裂浅;肛板2块,长三角形;肛环有孔纹,肛环毛8根左右。

雄虫头黑褐色,胸腹部褐色;腹末有2条白色长蜡丝;体长1.8~2.0 mm;触角10节;单眼5对;前翅膜质乳白色;后翅小棍棒状,端部有2条弯钩状毛;交配器细长。

卵长圆形,乳白色或粉红色。

若虫初孵若虫椭圆形,红色,体长0.3~0.5 mm,宽0.2~0.3 mm;触角6节;足发达;臀末有2根长刺毛;气门刺各3根;气门路五格腺各4~5个;肛环毛6根。

固定后的若虫扁平,革履形,淡黄褐色,体长为0.60~0.72 mm,宽0.3~0.5 mm;体背白色透明蜡质。

2龄若虫椭圆形,黄褐至栗褐色,体长1.0~l.3 mm,宽0.5~0.7 mm;体被1层灰白色半透明呈龟裂状的蜡层,蜡层外附少量白色蜡丝,体绿的缘刺被蜡层覆盖呈白色。

2龄雄若虫体背1层污白色毛玻璃状蜡壳。

雄蛹预蛹近梭形,体长为1.5 mm,宽为0.5 mm;黄褐色;触角、足、翅芽雏形。

蜗体长为1.7 mm,宽为0.6 mm;触角和足可见分节,翅芽和交配器明显[1]。

豫西地区杨树袋蛾科/细蛾科害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豫西地区杨树袋蛾科/细蛾科害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现 代农 业科 技
21 年第 1 01 0期
植物 保护 学
豫 西 地 区杨 树袋 蛾 科 、 蛾 科 害 虫 的发 生规 律 及 综 合 防治 技 术 细
任 敏 红 陈 学 宾 。 张新 峰 。 史 先元 高九 思
(河 南 省 三 门 峡 市涧 河 公 园管 理 处 , 南 三 门 峡 4 2 0 三 门峡 冯 佐 果 品 科 技 开 发 有 限 公 司 ;’ 门 峡 市虢 国 公 园 河 7 0 0; 三
规 则 的 波 状 纹 。 翅 披 针 形 , 毛 宽 度 约 为 翅 宽 的 2倍 。 后 缘 前
11 袋 蛾 科 ( sc ia ) . P yhd e
111 大 袋 蛾 ( lnav r gt n l n 。 虫 雌 雄 异 型 。 .. Ca i ai aaS el ) 成 e e 雌 虫 无 翅 , 长 1 ~ 0m 蛆 形 , 胖 , 小 , 体 7 2 m, 肥 头 口器 退 化 , 部 胸 发 达 , 胸 背板 先端 向前 突 出 , 部 7 8节 有 黄 色茸 毛 。 前 腹 、 雄
1I, TY 头部 深 棕 色 , 顶 有 环 状 斑 纹 , 部 背 板 骨 化 强 , 部 II 头 胸 腹
背 面 黑褐 色 , 足 趾钩 呈环 状 , 虫 体小 , 褐 色 。 蛹体 长 腹 雄 黄 雌 2 ~ 3mm, 圆 筒 状 , 褐 色 , 部 3节 紧 密 , 部 第 2、 、 22 近 棕 胸 腹 35 节 后端 有 ~横 列 小 刺 突 。 蛹 体较 瘦 , 1 ~ 0mm, 部 突 雄 长 7 2 胸 起, 腹部 稍 弯 , 节 后端 均 有 一列 小 刺突 。 囊纺 锤 形 , 虫 每 护 榷 长 约 6 l ; 虫 约 5 2nI 雄 n 2mm。 囊上 常缀 附 小枝 、 片 。 护 叶 112 小 蓑蛾 ( lnamiuc l b t r 。 虫雌 雄 异 型 雌 成 .. Ca i n sue ul ) 成 e 虫体 长 8lm 左右 。 部较 小 , 色 。 无翅 , 退 化 , 白 l T 头 褐 体 足 黄 色, 形似 如蛆 。 成 虫体 长 1 翅 展约 3 体 茶 褐 色 , 雄 4mm, 0mm。

豫西地区杨树潜蝇科、叶蜂科害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豫西地区杨树潜蝇科、叶蜂科害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植物保护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16期1形态特征1.1潜蝇科(Agromyzidae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成虫体型小,长1.3~2.3mm ,浅灰黑色。

额鲜黄色,侧额上面部分色深,甚至黑色,外顶鬃着生于黑色区域,内顶鬃着生于黑黄交界处,触角第3节黄色。

中胸背板黑色,背中鬃4根,3+1式,中鬃为不规则的4列。

中胸侧板黄色,有一黑色区,大小有变异。

足的基节和腿节鲜黄色,胫节和跗节色较深暗,前足为黄褐色,后足为黑褐色。

腹部大部分为黑色,背板两侧为黄色。

卵椭圆形,长径为0.2~0.3mm ,短径为0.10~0.15mm ,浅米色,略透明。

幼虫蛆状,初孵化近无色,渐变淡黄绿色,后期变为橙黄色,长约3mm ;后气门突呈近圆锥状突起,顶端三分叉,各具1个开口,两端的突起呈长形,共3龄。

蛹椭圆形,围蛹,腹面稍扁平,长1.7~2.3mm ,橙黄色。

后气门突与幼虫相同。

脱出叶外化蛹。

1.2叶蜂科(Tenthredinidae )杨黄褐锉叶蜂[Pristiphora conjugata (Dahlbom )]雌虫体长7~8mm ,雄虫体长5~6mm 。

体黄褐色,具光泽。

头部除上唇、须、上颚基部、眼下部外,中胸前盾片、盾片、小盾片、小盾片副区、后背片、后背板,后胸盾片、小盾片、后背板,中胸前侧片下部、后侧片、腹板均黑色。

触角黑褐色。

唇基前缘乎截。

翅半透明,翅膜上密被细毛;翅德黑褐色,中央深黄色;C 脉、R 脉、A 脉基部淡黄色,其余翅脉黑褐色。

卵椭圆形,长1.3~1.5mm ,宽0.3mm ,乳白色,表面光滑。

初龄幼虫体长2.5~2.8mm ;2龄3.5~4.0mm ;3龄5.5~7.0mm ;4龄9.0~11.0mm ;老熟幼虫体长15~17mm 。

头黑褐色,唇基褐色,平截,上唇黄色。

体黄绿色,胸部3节,背面有横列的黑斑点,胸足基都褐色,腹部第1~7节侧面各有5个黑斑点,胸足基部和第1~7腹足基部各有2个黑斑点。

杨树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

杨树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

2 . 杨树黑斑病 。 叶部病害 。 易引起早期落叶 , 衰弱树势 。 识别要点 : 一般 发生在 叶片嫩梢及果穗上 , 叶正面出现 褐 色斑点 , 以后 病斑 扩大连成大斑 , 多圆形 , 发病严重时 , 整
个 叶片变成黑色 , 病叶可提早脱落 2个月 。 发病规律 : 一般毛白杨于 5 月初开始发病 ; 加杨于 6月
干。
识别要点 : 幼虫 危害 。 尤喜 危害嫩叶 , 幼虫吐丝粘缀 嫩 叶呈饺子形或在叶缘吐丝将 叶折叠 。 生物 学特性 : 1 年 4代 , 以幼龄幼虫在落 叶 、 地被 物及 树皮裂缝 中结茧越冬。 翌年 4月初杨树发芽后 , 越冬幼虫开 始 出蛰危害 。幼虫吐丝粘缀嫩 叶呈饺子形或在叶缘吐丝将 叶折 叠 , 隐藏其 中危 害。5月底 6月初幼虫老熟 , 在卷叶 中 化蛹 。 6月上中旬成 虫开始羽化 , 之后世代重叠 。1 0月 中下 旬幼龄幼虫越冬 。
防治要 点 : 在苗 木和幼树上 , 于幼虫发生期 喷布 1 %阿 维菌素 3 0 0 0 倍 液。 6 . 杨扇舟蛾。叶部虫害。 识别要点 : 幼虫危 害全身密披灰黄色长毛 , 身体灰赭褐 色, 背面带淡黄绿色 , 每节两侧各有 4 个赭色小毛瘤。 第l 、 8 腹节 背中央有一大枣红色瘤 。 生物学特性 : 该虫在我市 1 年 4代 , 以茧蛹在落 叶 、 墙 缝 、树洞 或表 土内越冬 。翌年 3月中旬越 冬代成虫开始 羽 化, 交 配产 卵 ; 第 1 代幼虫发生期 为 4月 中旬至 6月 中旬 ; 第 2代为 6 月上旬至 7月上旬 ;第 3代为 7 月 中旬 至 8月 下旬 ; 第 4代为 8月下旬 至 9月下旬 , 世代重叠。最后 1 代 幼虫危害至 9 月底陆续下树 , 寻找适宜场所结茧化蛹越冬 , 个别幼虫至 1 O月上旬化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 代农 业 科技
21 年第 1 01 5期
植物保 护 学
豫 西 地 区杨 树 网蝽科 和 蝽 科 害 虫发 生 规律 及 综 合 防治 技 术
高 秀云 高 九 思 赵 卫民 - 陈 治华
( 河南省三门峡 市园林 科学 研究所 , 南三门峡 4 2 0 ; - '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 河 7 0 0  ̄l q 摘 要 阐述 了豫 西 地 区杨树 网蝽科 和 蝽科 多种 害 虫的危 害症状 、 态特 征 , 结 了其发 生 规律 , 提 出 了相应 的 综合 防治技 术 , 形 总 并 以期 为 防治杨 树 害 虫提 供 参考 。 关键 词 杨 树 害 虫 ; 网蝽 科 ; 蝽科 ; 态特征 ; 生规 律 ; 形 发 防治技 术 ; 西地 区 豫 中 图分类 号 ¥ 6 .5 7 33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0 — 7 9(0 1 1— 17 0 0 7 5 3 2 1 )5 0 9 — 2
3 发 生 规 律 31 网 蝽 科 .

末端 ; 前端近 前 缘处 有 2 近 长方 形 的黑斑 ; 板 上 布满 深 个 背
褐 色 刻点 。 翅 淡 黄 褐 色或 灰 黄 色 。 前 翅端 圆 钝 , 缘 脉 呈圆 弧状 , 后翅 稍 短于 前 翅 , 黄 色 , 近 烟 靠
及 果 实汁 液 。 梨果 被 害 , 成 疙 瘩梨 , 常形 果面 凹 凸不 平 , 受害 处 变硬 、 味苦 , 果 肉木栓 化 。 、 或 桃 李受 害 , 有胶 滴溢 出 。 常
2 形 态 特 征 21 网 蝽 科 .

表面 有 网纹 状并 密 布 白色短 绒 毛 , 盖稍 突 出 , 围有 若 干 卵 周 个小 突 起 。 虫初 孵化 的若 虫 , 若 头胸 部 黑色 , 部 淡黄 色 , 腹 各
是 网蝽科 ( igd e 。 、 虫均 能 为害 , 要在 叶 背 T nia ) 成 若 主
吸 食 汁液 , 害叶 片正 面 形成 苍 白点 , 被 背面 有 褐色 斑 点状 虫 粪及 分 泌 物 , 生严 重 的叶 片 变褐 反卷 脱 落 , 发 嫩枝 枯 死 , 甚 至 整株 死 亡 。 是蝽 科 ( ettmia )成 、 二 P nao d e 。 若虫 吸食 叶 、 梢 嫩
小黄 点 , 侧 斑点 明显 。 两 腹部 侧 接缘 为 黑黄 相 间[ 卯 短 圆 筒 4 1 。
虫 体长 40 . 宽 25/ 1左右 , . 8mm, . 11 1 / 体黄 褐 色 , 扁平 状 。 角 触 4节 , 褐 色 , 3节细 长 , 4节略 膨 大 ; 顶 背面 正 中有 黑 第 第 头 1 弧 状 隆起 。 对 前胸 背板 近 似 菱形 , 端平 , 侧 角尖 锐 , 前 两 后 端 呈等 边 三 角形 , 背板 中央 有 1 纵 隆脊 , 条 可伸 达三 角突 的
翅 脉处 具 蓝 色 闪 光 。 虫腹 部 黄 褐 色 , 雄 色泽 较 重 。 8节 近 第
三 角 形 。 黄 褐 色 , 细 长 , 节 第 l节 末 端 有 2个 勾 形 足 较 跗
是角 菱背 网蝽 。 1年发 生 3代 , 有世 代 重叠现 象 。 以成
爪, 中间 有 1个 垫 。 白色 , 椭 圆 形 , 间 有 1个 小 黑点 。 卵 长 中 若 虫共 6龄 , 06 07m 宽 02 03n 初 孵化 时 白色透 长 .~ . m, .— . l m, 明, 后渐 变 为 浅 黄 色 , 长条 形 i 二 是 膜 肩 网蝽 ( gsd m s l l 。 Heeie u h b D re 。 虫 体长 29 - .5mm, 11 — . a ak )成 . 3 7 0 宽 .8 1 7mm; 2 头 红 褐 色 , 滑 , 而 圆鼓 ; 刺 黄 白色 , 状 , 光 短 头 棒 2长 1短 ; 角 触 浅黄褐色 , 被短 毛 , 4节端 部 黑褐 色 ; 第 头兜 屋脊 状 , 末端 有 2个黑 褐 色斑 , 3条纵 脊 灰 黄色 , 两侧 脊 端与 中 纵脊 平 行 ; 侧 背 板 狭 窄 , 状 , 有 1列 小 室 ; 脊 具 前翅 长 椭 圆形 , 过 腹 末 长 端 , 黄 白色 , 许 多透 明 小 室 , 深褐 色 “ 形 斑 ; 浅 有 具 X” 后翅 白 色, 腹部 腹 面黑 褐 色 , 黄 褐色 。 足 卵长 椭 圆形 , 弯 , 04 ~ 略 长 .3 04 宽 01 — . 初产 时 乳 白色 , .6mm, .5 01 mm, 6 后变 淡 黄 色 , 孵化 前 变 为红 色 。 多 成行 , 于叶 背面 主 脉和 侧 脉 两边 的叶 肉 卵 产
1 危害 症状

第2 5节 基部 黄 白色 , — 呈黄 色斑 点 ; 中胸小 盾 片长三 角形 , 末 端鲜 明 淡黄 色 ; 前翅 革质 部红 褐 色 , 质部 透 明 , 膜 黄褐 色 ; 足 黄褐 至 褐色 , 腿节 、 胫节 密 布黑 色刻 点 。 长 圆桶 形 , 齐 排 卯 整 列成 块 , 产 时黄 白色 , 变淡 红 色 , 初 后 孵化 前 为橘 红 色 , 壳 卵
是 角菱 背 网 蝽 ( toe sa g ltsD a ee Ma ) 成 E en u n uau rk t a 。
带紫红色 , 前胸 背 板 、 盾 片和 前 翅 革 质部 有 黑 褐 色 刻 点 , 小
前胸 背 板 前缘 横 列 4个黄 褐 色 小 点 , 盾 征 基 部 横 列 5个 小
形 , 径 07mm 左 右 , 灰 白色 , 化 前 黑 褐 色 。 虫初 孵 直 . 初 孵 若 体长 1 . mm左 右 , 圆形 。 部淡 橙 黄 色 , 腹 节两 侧 节 间 5 近 腹 各 各有 1 长 方形 黑斑 , 8对 。 个 共 腹部 第 3 5 7节 背面 中部 各 、、 有 1 个较 大 的长 方形 黑斑 。 老熟若 虫 与成 虫相 似 , 无翅 。
节 中央及 两 侧黑 色 。 熟若 虫 暗灰 褐 色 , 老 遍体 密 布黑 色 刻 点 和 白色 绒 毛 嘲 二 是 茶 翅 蝽 ( lo op ah l (t1 ) 虫体 。 Ha m rh ay Sa. 。 y s ) 长 1~ 6mm, 65 90mm, 椭 圆形 , 黄褐 至茶 褐 色 , 21 宽 .~ . 扁 淡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