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散文小说阅读学生版

合集下载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浙江卷,含答案)不分版本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浙江卷,含答案)不分版本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浙江卷,含答案)不分版本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风行〔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群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阻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那么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工程〞,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

[乙]不管..到达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开启 B.付与 C.不管 D.独一无二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甲 B.乙 C.丙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2010年高考浙江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作文

2010年高考浙江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作文

2010年高考浙江省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澄澈(é)轻佻(ā)豁免权(ō)舆论哗然(á).甄别(ē)市侩(à)软着陆(á)温柔敦厚(ū).苍穹(ó)未遂(ì)扁桃腺(à)拈轻怕重(ā).跛脚(ō)菁华(ī)撂挑子(à)大雨滂沱(ā).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有原则的知识分子,对许多重大问题,他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只不过他很少采取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意。

.我坐在暖烘烘的沙滩上,眺望浩渺的大海,观看为了一块面包而聒燥的海鸥,打量那些在海滩上寻找斑斓贝壳的孩童,尽量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

.初春,周围的一切在闪烁,在融化,大地蒸腾起热气,云雀安详地鸣啭着……呼吸着凛冽、砭骨的空气,融雪炫目的反光使我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世人仅以沧海一粟之身,却能精鹜八级,心游万仞,领略茫茫宇宙与纷烦人世的壮丽之美,这是何等的境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她到任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看起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

2017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风靡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完整版)2017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完整版)2017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了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秘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1.(3分)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只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

[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启B.付与C.不管D.独一无二2.(3分)B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3.(2分)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奋发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2010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最新考试题库(完整版)_图文

2010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最新考试题库(完整版)_图文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

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

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D.坐标博取辨证法大相径庭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妨碍功夫片钟灵毓秀管中窥豹,可见一斑B.梳妆吊胃口瞠目结舌文武之道,一张一驰C.辐射入场券循章摘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D.蜚然直辖市秘而不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即日起开始施行,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定首次提出保修期不低于三年。

B.东方白鹳是一种体态优美的大型涉禽,其羽毛亮如白雪,腿脚鲜红艳丽,覆羽和飞羽黑中的闪亮。

白、红、黑结合得如此高妙,令人惊叹。

C.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D.重庆商品展示交易会今日在国博中心开幕,农产品展区众多商户在现场批发促销,副食品展区买一送一等优惠活动也比比皆是。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散文参考答案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散文参考答案

2017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散文一、【新课标Ⅱ】阅读下边文字,达成4~ 6 题。

( 12 分)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提及?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迷茫地找不到个源泉。

现在,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间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退色的蓝布,又一个秃顶。

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歇息。

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

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很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此后,是还要走很多路的。

兰花烟的香味屡次跟着细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腔调,固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久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全部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味道,全在那边的,你其实不是不可以看到,只可是是永久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地区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此间还有的是周折,是喧闹,是紧张!但是你则其实不必定能看见,由于那全部的周折,喧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斋里,窗子以外的光景本就有限。

那边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由于缺少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尽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

什么送煤的来了,有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企业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脸,“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个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执的声浪。

那边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全部活动,不过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烦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浙江卷,含解析)不分版本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浙江卷,含解析)不分版本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浙江卷,含解析)不分版本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风行〔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群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阻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那么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答案】D【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标准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工程〞,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

【乙】不.管.到达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开启B.付与C.不管D.独一无二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甲B.乙C.丙【答案】2.B3.B【解析】2.试题分析:对于词语题,不仅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完整版)2017年浙江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和答案解析

(完整版)2017年浙江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和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项,风靡mǐ;B项,秘诀;C项,不禁jīn。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

【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启 B.付与 C.不管 D.独一无二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乙 C.丙【答案】2.B3.B【解析】2.试题分析:B项“付与”错误,应是“赋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静流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

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

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喜欢,我们都记得提放蜻蜓是几时最喜欢的游戏。

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

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

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

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

为了实现愿望,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

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

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生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怼的。

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

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摆着一幅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

他们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我那时已在江南。

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

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巷闾烟火的不易。

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有了释然。

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

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尘埃随之落定。

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

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

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突出,对望,烟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

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

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地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另一面。

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为孤独症患者。

不能接受现实的是父亲。

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

弟第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

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

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

弟开始不停地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

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着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质有坚韧自持的力量。

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

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脊背,走出大门。

..他收下。

然后挺直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

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

我说,你放心吧。

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

父亲对弟的赞许是在他走后才说出来的。

(改编自李丽娟的作品)12、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13、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4分)(1)拍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喝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挺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

(5分)15、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5分)16、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亮点成长感悟。

(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第9车厢【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

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

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

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

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

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

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听了3分钟。

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顺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

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车厢跑去。

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

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

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

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

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

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

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我不知道这次行车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只是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呀?”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

就更别说半天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

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走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旅客本来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本文有修改)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12.补写第二段中“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

(不超过50字)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中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画线部分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

四、突出主题。

五、烘托人物形象。

在本文里,主要是二点。

但不能笼统回答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这样没能结合文章具体作答而无法得到高分。

15. 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6分)2012年(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母亲的中药铺甘典江(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

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

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3)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

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

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

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

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

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

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

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4)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

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

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

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

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

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

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

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6)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

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

人参太贵,吃不起。

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

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7)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

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

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

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

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8)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

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

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

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

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