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8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章1-7节教学课件 (打包26套 544张幻灯)
最新最全的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教科版2018年(1)

最新最全的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教科版2018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教科版2018年,具体章节为《动物的生命周期》。
详细内容包括: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常见动物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特点、动物生命周期与自然规律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动物生命周期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动物的生命周期特点,认识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物生命周期的概念及常见动物的生命周期特点。
难点: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变化及其与自然规律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蝴蝶、青蛙等动物的生长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的生命周期。
2. 新课内容:(1)讲解动物生命周期的概念;(2)介绍常见动物的生命周期特点;(3)分析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变化及其与自然规律的关系。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了解的动物生命周期,分享彼此的知识;(2)观察实物:观察实物展示,了解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3)随堂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动物的生命周期》2. 内容:(1)动物生命周期概念;(2)常见动物生命周期特点;(3)生命周期各阶段变化;(4)动物生命周期与自然规律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出你所了解的动物生命周期,并画出它们的生命周期图;(2)结合教材,解释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变化原因。
2. 答案:(1)例:蝴蝶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2)教材中有关生命周期各阶段变化的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动物生命周期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仍需加强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天气与气候
04
天气的变化
总结词
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详细描述
天气变化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和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 影响。例如,暴雨、暴雪、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 房屋倒塌、交通瘫痪、农作物受损等。因此,了解天气变 化的原因和规律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总结词
天气变化的类型
详细描述
天气变化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风向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 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气压、湿度、气 温和地形等。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预测天气变化。
总结词
书写工具的种类与特点
详细描述
介绍铅笔、钢笔、圆珠笔等书写 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总结词
书写工具的正确使用与保养
详细描述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正确 的坐姿、握笔姿势和书写速度等
。
总结词
书写习惯的培养
详细描述
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书写工 具,以保持书写的流畅和整洁。
纸的制造过程
总结词
纸的原料与制造过程
种子发芽
种子吸收水分和氧气,胚根突破种皮 ,开始发芽。
植物的生长过程
01
02
03
萌芽阶段
种子发芽后,植物进入萌 芽阶段,此时植物开始长 出根、茎、叶等器官。
生殖生长阶段
随着植物的生长,会进入 生殖生长阶段,此时植物 开始开花、结果、繁殖。
成熟阶段
当植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 ,会进入成熟阶段,此时 植物的形态和结构基本稳 定。
详细描述
在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中,学生 将学习如何对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通过分 类,学生可以将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归为一 类,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共性和特征。通 过比较,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 和特点,进一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

思考:
根据呼吸时胸部和腹部的变化, 你们能推测我们身上有哪些器官 参与呼吸吗?
人体的呼吸器官由 鼻、喉、气管、支 气管和肺组成。肺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其余器官是气体的 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和右肺, 肺里面有许多肺泡, 总数有7.5亿个,如 果把肺泡展开,表 面积可达55平方米 ~70平方米。肺泡表 面Biblioteka 布毛血管网。氮气78%
氧气
21%
二氧化碳 水蒸气
0.4% 0.6%
78%
16%
4%
2%
呼 吸
炼 钢 急救
宇宙航行
气焊
保护空气
1、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碳氢化物 飘尘 煤尘 放 射性物质等 空气污染源 自然:火山爆发、地 震、森林火灾
人为:
人为来源
• 来源:煤 石油的燃烧,矿 石冶炼,汽车尾气,工业废 气等
5、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等)
6、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制定标准、加强监测。
2.三大环境问题
(1)、酸雨:二氧化硫(SO2) (2)、温室效应:二氧化碳(CO2) (3)、臭氧空洞:氟氯烃
酸 雨 对 建 筑 物 的 腐 蚀
酸 雨 对 森 林 的 破 坏
治理: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或燃烧时进行脱S处理) 2、改进燃料结构,安装净化装置,减少有害 气体的排放 3、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对废气进行回收净化 再利用等。 4、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董桂林
体验活动一: 先把手放在鼻子前面,用手掌对着鼻 孔,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再用你们 刚才想出的其它办法感觉自己的呼吸。
体验活动二:
请用手捏住鼻子,看看能坚持 多久?如果坚持不住就不要坚持 了。
最新最全的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教科版2018年

最新最全的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教科版2018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教科版2018年,主要涉及第二章《多样的生命》的第三、四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生命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及特征、认识不同的动植物以及它们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认识到生物的分类及特征。
2. 学会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生物,了解它们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懂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及特征、生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学会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生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生物卡片、挂图等。
2. 学具: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动植物,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物多样性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分类及特征,结合实物展示,让学生深入了解。
a. 植物的分类及特征b. 动物的分类及特征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生物,归纳它们的特征。
4. 知识拓展:介绍生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a. 植物的多样性b. 动物的多样性2. 生物的分类及特征a. 植物的分类及特征b. 动物的分类及特征3. 生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b. 画一幅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画,并简要说明。
2. 答案:a. 学生需提交观察记录,包括动植物的名称、特征、分类等。
b. 学生需提交画作,展现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对生物分类及特征的理解仍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加户外实践活动,实地观察和研究生物。
b. 举办生物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及特征、生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课时《物体的形状》了解物体的基本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学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形状。
2.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第3课时《水的奇妙变化》学习水的的三态变化,以及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并了解生活中水的利用。
3. 第三单元:动植物的世界,第5课时《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等,并学习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
4. 第四单元:我们来探索,第7课时《磁铁的奥秘》学习磁铁的性质,如磁极、磁力等,并学会用磁铁进行简单的探索活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磁铁的性质和磁力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科学笔记本、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水的利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水的奇妙变化。
2. 知识讲解:讲解水的的三态变化,以及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
4.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水的奇妙变化:三态变化、溶解、沉淀。
2. 水的应用:生活中水的利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的例子。
(2)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简要描述。
2. 答案:(1)生活中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的例子:洗衣服、煮饭等。
(2)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通过调整水的pH值,使衣服更易洗净;通过加盐,使水中的杂质沉淀,提高煮饭的口感等。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第4章《生活中的科学》中的第1节《有趣的磁铁》。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磁铁的性质、磁铁的吸斥现象、磁铁的极性以及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磁铁的性质,掌握磁铁的吸斥现象,了解磁铁的极性。
2. 学会运用磁铁进行简单的探索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铁的性质、磁铁的吸斥现象、磁铁的极性。
难点: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运用磁铁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回形针、铁钉、铜线、指南针、幻灯片。
学具:磁铁、回形针、铁钉、铜线、指南针。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铁吸起铁钉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铁的性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磁铁的性质:介绍磁铁的吸斥现象、极性等。
(2)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如何用磁铁辨别回形针的南北极?(2)如何用磁铁制作指南针?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磁铁的吸斥现象,制作简单的指南针。
六、板书设计1. 磁铁的性质吸斥现象极性2. 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磁铁的三个应用实例。
(2)简述磁铁的吸斥现象及原因。
2. 答案:(1)略(2)磁铁的吸斥现象: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原因:磁铁内部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决定了磁极的吸斥性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磁铁产生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学习磁铁的性质和应用。
在课后,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磁铁进行更多有趣的实验,如制作磁铁起重机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
同时,注意观察学生对磁铁性质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磁铁的性质及吸斥现象的讲解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准备一个神秘的小箱子,里面装有磁铁和铁钉。
教科版科学3上全册课件三年级上册

教科版科学3上全册课件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植物、动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基本知识。
2. 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提高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适应性特点、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天气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生长过程图、动物图片、天气现象演示器材。
学具:学生用植物观察记录表、动物观察记录表、天气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和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章节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植物、动物和天气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植物、动物和天气的变化。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生长过程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 动物的的生活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的方式3. 天气的变化天气现象天气预报气象常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描述其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其特征、生活习性及适应环境的方式。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记录表。
(2)动物观察记录表。
(3)天气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了解植物、动物和天气方面的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实践情景引入的实施3. 例题讲解的针对性4. 作业设计的具体性和答案的详尽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在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时,应充分考虑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
针对植物的生长过程,重点应放在光合作用这一生命活动中,解释清楚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和氧气。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我们身边的科学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索身边的科学问题2. 动物与植物认识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的特征3. 空气与水空气的性质水的奥秘4. 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现象5. 磁铁与电磁铁的性质与应用电的基本概念与电路二、教学目标1. 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 认识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3. 掌握空气与水的性质,提高环保意识。
4. 理解声音与光的传播原理,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能力。
5. 了解磁铁与电的基本概念,为学习更深入的物理知识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铁的性质与应用电的基本概念与电路2. 教学重点:动物和植物的特征空气与水的性质声音与光的传播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动植物标本、磁铁、电路元件等演示实验器材:声音传播实验器材、光学实验器材等2. 学具:动植物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册彩色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本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身边的科学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举例说明。
5. 随堂练习:学生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填写观察记录表。
6. 知识巩固: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理解空气与水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点知识框架2. 板书形式:采用图示、表格、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知识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
收集有关空气和水的资料,讨论它们的性质。
2. 答案:动植物特点描述准确,语言表达清晰。
资料收集全面,能正确阐述空气和水的性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开展科学小实验,探索更多科学奥秘。
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三:一个成 年人每天要分泌 大约1~1.5升唾液, 用于帮助嚼碎食 物并稀释食物。 加上其他的消化 器官,每天共分 泌5.3~9.5升消化 液。消化液里 90%是水。
课后延伸: 1. 人体还有许多的生命活动,如食物的 消化与吸收、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运送、 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废物的排出等它们 需要水吗?请查阅资料。 2.课后观察统计:自己一昼夜24小时大 约排出多少尿液?
图
水对气候的影响
• 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60%,保护地球 不致冷却。海洋和陆地水体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 冬季则能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 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发到天空中形成了云,云中的水通过降水落下来变成雨, 冬天则变成雪。落于地表上的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从地层里冒 出来,形成泉水,经过小溪、江河汇入大海。形成一个水循环。 雨雪等降水活动对气候形成重要的影响。在温带季风性气候中,季风带来了 丰富的水气,形成明显的干湿两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水还会以冰雹、雾、露水、 霜等形态出现并影响气候和人类的活动。
水是生命的源泉
水的来源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态水所覆盖 的星球。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学术上存在很大的分 歧,目前有几十种不同的水形成学说。有观点认 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气中的氢、氧化合成 水,水蒸气逐步凝结下来并形成海洋;也有观点 认为,形成地球的星云物质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 分。另外的观点认为,原始地壳中硅酸盐等物质 受火山影响而发生反应、析出水分。也有观点认 为,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陨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 来源,甚至现在地球上的水还在不停增加。
图
水对地理的影响
• 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盖,从空中来看,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水侵 蚀岩石土壤,冲淤河道,搬运泥沙,营造平原,改变地表形态。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了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 积雪、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由于注入海洋的水带有一定的盐分,加 上常年的积累和蒸发作用,海和大洋里的水都是咸水,不能被直接饮 用。某些湖泊的水也是含盐水。世界上最大的水体是太平洋。北美的 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水系。欧亚大陆上的里海是最大的咸水湖。 地球上水的体积大约有 1 360 000 000 立方公里. 当中 海洋占了的1 320 000 000立方公里(或97.2%)。 冰川和冰盖占了25 000 000立方公里(或1.8%)。 地下水占了13 000 000立方公里(或者0.9%)。 湖泊,内陆海,和河里的淡水占了250 000 立方公里(或0.02%)。 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任何已知的时候都占了13 000立方公里(或 0.001%)。
资料一: 人在饥饿或无法进食的情况下,只要提供 足够的水就可以勉强维持生命。但如果体 内水分损失超过20%,生命就无法维持。
思考讨论:
我们每天都在喝 水,那我们喝下 去的水到哪里去 了呢? 我们身体里哪 些地方有水?
资料二: 水不仅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而且是 生命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就人类而言,构成 我们身体的组成部分大致如下:蛋白质占 17%,脂肪14%,碳水化合物1.5%,钙等矿 物质6%,剩下的61.5%为水,也就是说水占 我们身体体重的比例大约是2/3。人体的各个 器官组织也大都由水来支持,人体器官组织 的含水量大致如下:血液90%左右,肌肉 70%,肺、心脏80%,肾83%,肝68%,脑 75%~85%,消化液90%,就连骨骼也含水 10%~25%。
水是生命的源泉
对生命的影响
• 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现的。水是所有生 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水占70%;而水母中 98%都是水。水中生活着大量的水生植被等水生生 物。 水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在生物体 内还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 水对于维持生物体温 度的稳定起很大作用。
水 ——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
图
对生命的影响
• 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现的。水是所有生 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水占70%;而水母中 98%都是水。水中生活着大量的水生植被等水生生 物。 水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在生物体内还 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 水对于维持生物体温度的 稳定起很大作用。
水 ——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
图
水对气候的影响
• 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60%,保护地球 不致冷却。海洋和陆地水体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 冬季则能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 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发到天空中形成了云,云中的水通过降水落下来变成雨, 冬天则变成雪。落于地表上的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从地层里冒 出来,形成泉水,经过小溪、江河汇入大海。形成一个水循环。 雨雪等降水活动对气候形成重要的影响。在温带季风性气候中,季风带来了 丰富的水气,形成明显的干湿两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水还会以冰雹、雾、露水、 霜等形态出现并影响气候和人类的活动。
用鼻子去闻 没有味道的
用手去抓
用嘴去尝
友情提醒: 学会合作,学会倾听,活动有秩序,声音小,速度快,动作轻。 学会使用试验品,不要让实验用品污染环境。 养成卫: 液体
空气:气体
水:无色,无味,无气味,液体 物质的分类:
有固定的形状不可流动
固体
没有固定的形状 液体 气体
用手摸
凉的,轻的,软的
摇一摇,听声音
用耳朵听
有声音的
友情提醒: 学会合作,学会倾听,活动有秩序,声音小,速度快,动作轻。 学会使用试验品,不要让实验用品污染环境。 养成卫生好习惯。
2、如果还没有被辨别出来,那么,打开袋子在不用 眼睛看的情况下,我们又可以用什么方法把水辨 别出来?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辨别出来的。
1、2、3组讨论 右侧的网状图
4、5、6组讨论 左侧的网状图
冰 水是什么样的 洗衣
存在
淡水
水
用途
和生物的关系
植物离不开水
无味 无色 冰 水是什么样的 液体
雪 存在
淡水
洗衣
水
用途
发电
海水
植物离不开水
和生物的关系
做饭
人离不开水
动物离不开水
• 1、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把水辨别出来?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辨别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