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 第四章3、4节随堂即时巩固 必修3
2024年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

2024年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一、总体概述生物是高中最后一年的核心科目之一,也是高考的重点科目之一。
由于知识点繁多且涉及广泛,生物的复习需要有一个系统、有序地进行,以确保不遗忘遗漏任何内容。
下面是一个____字的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二、复习安排1. 定下复习计划在开始复习之前,首先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内容和时间安排。
可以将整个生物知识点划分为不同的大类,每周选择一到两个大类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2. 分析考纲仔细研究考纲内容,明确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和重点。
将考纲分为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3. 资源准备搜集相关的教材、习题和参考书,建立自己的学习资料库,方便随时查阅。
此外,还可以找一些高三生物的优秀复习资料作为参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4. 制定学习计划将每周的学习内容安排在日历上,确保每天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复习。
合理分配时间,不要盲目追求数量,关键是质量。
5. 分类复习将生物的知识点按照章节和模块进行分类复习。
可以先整理出各个章节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点,并进行梳理和总结。
然后用习题检验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合理安排时间高三生物复习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有每天的学习时间,也要有适当的休息时间。
每天可以安排固定的时间段进行集中学习,比如上午的两个小时和晚上的两个小时。
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休息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7. 制定科学的复习方法在复习过程中,要多用思维导图、总结法、归纳法等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
可以通过制作笔记、归纳总结等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8. 定期检测定期进行知识点巩固和模拟考试,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学习方法和复习计划,及时补充和强化相关知识。
9. 多练习题生物是一个注重实践和应用的学科,多做习题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能力。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篇1一、指导思想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重点讲解和练习能够拿分的知识点。
二、学科目标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二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
三轮作好模拟训练,增加高考经验,争取__年取得优异成绩。
三、具体措施1、备课中对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怎样呈现给学生要进行充分研究。
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案。
教师要多作题,多参考资料。
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课堂效率。
2、认真搞好练习和试卷讲评,每次训练测试全批全改,分数登记入册。
有练必改,有考必评,练考必讲。
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个问题及原因。
考后及时巩固。
3、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5年高考试卷。
总结高考经验,指导好复习4、二轮专题复习时间3月13日至4月30日,共分12个专题。
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
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
三轮复习时间5月1日至30日,这段时间主要是查漏补缺,全面巩固,综合训练,深化知识,加强学生应考能力。
四轮复习5月30日至6月3日,进入考前知识再现阶段。
主要是回归基础和课本,教师答疑解惑,增强应考信心。
5、教师广泛搜集资料,选择最适合学生的习题进行练习,每练必改,每考必评。
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收到更大效果。
6、认真做好辅优工作,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生物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第4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②分裂期:持续时间较短,包括
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
二、细胞的有丝分裂
1.有丝分裂过程——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蛋白质
染色体
核膜
纺锤丝
着丝粒
赤道板
着丝粒
染色质
核膜和核仁
名师点睛着丝粒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而是相关酶的作用。比如,利
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在没有纺锤丝牵引的情况下,染色体的着丝
一真实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
考向突破
考向1 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征
1.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
B.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的参与
C.有丝分裂中期,发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短
是(
)
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
制
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
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知,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
上升段的变化原因
下降段的变化原因
间期DNA复制 ,DNA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 ,DNA数目减
核DNA
数目加倍
半
后期着丝粒分裂 ,染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 ,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
色体数目加倍
减半
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 第四章1、2节课时活页训练 必修3

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某某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湖泊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稗草是一个种群④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①③⑤B.②④⑤C.④⑤D.③⑤解析:选D。
①②两项中的“全部牛”“鱼”并不一定是同一物种,如牛就有黄牛、水牛、牦牛等多种。
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主要因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非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故④错⑤对。
2.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D.种群,一条鲤鱼解析:选A。
性别、出生、年龄、死亡是个体的特征,而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等特征是个体无法体现的,只能体现于种群中。
3.在下面的4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解析:选D。
图A所示的年龄结构中,年幼的个体占多数,年老的个体最少,预示着种群数量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属于增长型种群;图B中的三个年龄组的个体数相等,属于稳定型的年龄结构;由于这种年龄结构总会保持一定的生殖个体基数,所以种群灭绝的可能性很小;而D恰好与A相反,属于衰退型。
4.(2010年海淀区模拟)某种群死亡率如右图中Ⅱ,出生率如图中Ⅰ,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A.a B.bC.c D.d答案:C5.(2008年高考某某卷)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
种群密度的变化取决于年增长率和年采收率,各组计算结果为:①年增加1.5%,②年减少1%,③年减少10%,④年增加25%。
6.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3篇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
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1每天读课本由于理综试卷中生物试题量较少,知识覆盖面较窄,考查内容偏少,因此很多学生不重视基础知识,只是一味做题。
实际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都是高考范围,所有的知识点上都有可能出题,而每道试题不外乎是某一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的再现。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要扎扎实实地将基本概念、规律、方法、技巧落到实处,认真阅读教材,听老师的讲解,作好课堂笔记,结合复习资料,对基础知识加深理解,准确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融会贯通,力求做到基本概念、规律、方法和技巧“烂熟于心”。
学生要养成每天(大约30分钟)阅读生物课本的习惯,来加强基础知识记忆。
基本概念及理论的复习在整个生物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作用,如果不过关,后面的综合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基础题仍占主要地位,做好了基础题就拿到了基本分,失去了基础题就失去了一切。
抓住生物三大重点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要走出“越基础越重要的知识越易出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
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遗传变异,这三部分知识是高中生物三册书的“灵魂”,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要特别留心,可以结合复习资料,分析涉及到的题型,并查阅自己经常出错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
学生在复习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生物科学相关的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生物科技发展的热点。
2024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的计划

2024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的计划一、总体目标高考生物考试内容较多,因此第一轮复习的目标是系统地复习所有的基础知识点,并建立扎实的基础,为第二轮复习和高考做好准备。
二、复习时间安排第一轮复习时间为一年,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1月-4月):复习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分子与生物技术等内容。
2. 第二阶段(5月-8月):复习生物的进化与复制、发育生物学和植物生物学等内容。
3. 第三阶段(9月-12月):复习动物生物学、生态学和人体生物学等内容。
三、复习内容1. 细胞生物学a.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的结构和功能。
b. 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作用。
c.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d. 遗传物质: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
2. 遗传学a.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的规律等。
b. 物质的遗传改变:突变和易位的类型和效应。
c. 遗传的分析方法:遗传图谱的绘制和遗传连锁的分析方法。
d. DNA的复制和遗传信息的变异:DNA的复制过程和基因突变的类型。
3. 生物分子与生物技术a.蛋白质的合成: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和机制。
b.酶和酶的作用:酶的特性和作用于代谢调节。
c.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重组DNA技术和基因克隆的原理和方法。
d.生物技术的应用:基因检测、转基因和基因治疗等的原理和应用。
4. 生物的进化与复制a.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原理。
b.种的形成和人类进化:物种形成的机制和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c.群体遗传学和进化:基因频率和群体遗传平衡的规律。
d.人类性别的遗传与人类的疾病:性染色体和性别的遗传、常见疾病的遗传原理。
5. 发育生物学a.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受精、胚胎发育和器官发生的过程和机制。
b.激素调节和发育过程:生长激素、激素突变等的作用和机制。
c.人类的生殖与发育: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生殖和胎儿发育过程。
2023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

2023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目标
本文档旨在制定2023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计划,帮助学生高效备考生物考试。
时间安排
以下是预计的第一轮复时间安排:
- 第一周:细胞结构与功能
- 第二周:生物分子与生物信息传递
- 第三周:遗传与遗传变异
- 第四周:生物进化与分类
- 第五周:植物生理与植物组织
- 第六周:动物生理与动物组织
- 第七周:生态学
研究资源
为了提高研究效果,建议以下资源的利用:
- 教科书:充分阅读教科书,并整理出重点知识点和难点题目。
- 参考资料:查找相关参考资料,辅助理解与记忆核心概念。
- 题集:做大量题以巩固知识,且注意掌握解题技巧。
复策略
在编排第一轮复计划时,可以考虑以下策略:
- 制定时间表:合理分配每个知识点的研究时间,确保全面覆盖。
- 分割任务:将每个知识点进一步分割成小任务,分步完成,
提高研究效率。
- 主题复:按照知识点的主题进行复,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 记忆方法:采用多种记忆方法,如制作思维导图、做卡片记
忆等。
- 复笔记:制作复笔记,将重要知识点记录下来,方便日后温
故知新。
注意事项
在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疲劳导致研究效果下降。
- 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应对考试挑战。
- 制定弹性计划,以应对可能的研究延误或困难。
- 寻求帮助: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结论
通过制定合理的2023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学生可以有序高效地进行备考,提高自己的生物知识水平,从而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高中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讲义 必修3 4.3、4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各种生物种群
群落的演替 (2)物种数目 目测估计
2.(1)物种组成
二、1.另一种生物 3.寄主的养分
2.两种或两种以上
4.有利
三、1.垂直结构 2.阳光 光照强度 四、1.另一个群落 3.地衣 苔藓
水平结构 土壤湿度 盐碱度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灌木
4.(1)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2)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图:________。B图:________。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图:(1)植物分层:________。 (2)动物分层:________。 B图:地形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________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 的影响等。
疑难突破 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分析
误区剖析 几种难辨别的种间关系 (1)要正确区别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①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 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 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 食:a.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b.一种生物以同 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 争。
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 直分布主要是受温度的制约。
四、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代替 的过程。 2.类型: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 裸岩阶段→________阶段→________阶段→草本植物 阶段→________阶段→森林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08年高考重庆卷)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了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选D。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包含多个物种;一定地域内或空间内所有的生物构成群落。
所以A、B、C项不正确。
2.(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解析:选D。
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竞争的结果常是一种生物生存下来,而另一种生物逐渐消亡,D 项两种绿藻为竞争关系。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蚜虫因此而免遭
天敌瓢虫的捕食,这是互利共生关系;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的食物不同,不是竞争关系;细菌和噬菌体是寄生关系。
3.(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解析:选C。
甲、乙、丙三者之间可形成一条食物链,由于丙专食乙,所以三者之间为捕食关系,甲、乙和丙还会因生存空间的相同性而存在竞争;丙大量的捕食乙,乙会消亡,随之丙也会消亡,最后只剩下甲。
4.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物
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答案:C
5.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D.垂直结构
答案:C
6.(原创题)近些年来,山西、山东、
河南、河北等省份,在平原地区大力发展
煤矿建设。
这虽然为缓解能源紧张,促进
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也严
重地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环境。
一是造成了许多塌陷区,二是堆积了很多很大的矸石山。
试想,几十年过后这些塌陷区内和矸石山上将会分别出现()
A.绿油油的庄稼和不毛之地
B.水草丛丛和片片地衣
C.池塘群落和森林群落
D.鱼鸭满塘和果树满山
解析:选C。
因塌陷地内有大量的水,故经过几十年的次生演替,许多塌陷区将会演替为池塘群落;因为矸石山上全是岩石,故其上面会发生初生演替,经过几十年的演替,可以构成森林群落。
7.如图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
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中A、B、C曲线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枯草杆菌可被草履虫摄食,为捕食关系,两种草履虫食性相似,属于竞争关系。
(2)从食物关系和能量流动的角度看,A应为枯草杆菌,而B应为竞争的胜者双小核草履虫。
(3)由于大草履虫的竞争力小于双小核草履虫,因而被淘汰,表现在曲线呈下降趋势。
(4)A曲线(枯草杆菌)在a~b段下降是由于大草履虫数量的上升,使枯草杆菌数量减少。
答案:(1)捕食竞争(2)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
(3)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
后者被淘汰
(4)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导致枯草杆菌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