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新人教版4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魏B. 蜀C. 晋D. 吴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下列哪一项出现于唐朝?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纸张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苏轼4. 明朝时期,下列哪位航海家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A. 郑和B. 刘家港C. 汪大渊D. 茶马古道5. 清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发生了“鸦片战争”?A. 乾隆帝B. 嘉庆帝C. 道光帝D. 同治帝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是郡县制。
(√)2. 唐朝的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3. 宋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但国内商业却相对衰落。
(×)4. 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5.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了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起点在_______(长安),终点在_______(罗马)。
2.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成医学巨著《_______》(伤寒杂病论)。
3. 唐朝的_______(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 宋朝的_______(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5. 明朝的_______(戚继光)是著名的抗倭英雄。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2. 请列举唐朝的三位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
3. 简述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4. 请简述元朝的行省制度。
5. 请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如何巩固统一后的国家?2. 请以唐朝为例,说明对外交往的重要性。
3. 分析宋朝商业发展的原因。
4. 请结合元朝的历史背景,分析其民族政策的特点。
5. 请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分析明朝的盛世局面。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是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的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据此可以推测元谋人A.距今的时间 B.行走的状态 C.生产的状况 D.居住的情况2.“建造住宅时,他们往往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
”他们可能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3.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每年的清明节,为了纪念人文始祖,数万华夏子孙汇聚在“天下第一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规模宏大的公祭典礼。
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A.尧B.舜C.禹D.黄帝4.西周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
西周采取的这种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5.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而作。
重832.84千克,至少需要1000千克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
这反映出商代青铜铸造业()①规模宏大于组织严密③分工细致④种类单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下列对先秦(秦朝以前)时期历史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造彩陶B.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C.“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晋、秦D.西周实行分封制,在当时起着捍卫周王室的作用7.历史发展显示出一个定律:处在巨变的时代,有能力彻底改变的国家强,改变不彻底的国家乱。
下列事件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三家分晋B.盘庚迁都C.长平之战D.废除井田制8.下列言论,出自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是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9.1973年,在山东省威海市苘山镇出土了一个秦代铁权(秤砣),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

湖北省宜城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宜城市度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试七年级历史答案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前表格内的相应位置。
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C A D A C C B B B C D B D B A B B D A二.非选择题(第1小题20分,第2小题10分,第3小题14分,第4小题16分,共60分)1.(1)影响最深远的是:成立县制。
(2分)。
还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生意。
(2分)。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去徭役,(2分)。
按照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2分)。
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2分)。
(2)a.成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分)。
b.统一货币、气宇衡、文字(小篆)。
(2分)。
c.实行“焚书坑儒”。
(2分)。
d.修筑万里长城。
(2分)。
e.开凿灵渠 (2分)。
2.(1)卫青(2分)、霍去病。
(2分)(2)秦朝。
(2分)(3)王昭君。
(2分)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奉献。
(2分)3.(1)“秦皇”指秦始皇或嬴政;(2分)“汉武”指汉武帝刘彻。
(2分)(2)“免除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行儒学教育,(2分)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2分)(3)封国(诸侯、王国)势力过于壮大;(3分)公布“推恩令”(或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
(3分)。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doc(4)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doc(4)一、选择题1.秦统一后,先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富豪、强族移民到关中(秦朝统治的核心区域);一种是将平民、罪吏移民到边境地区。
这两种移民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关中地区的经济优势B.使全国的人口分布实现均衡C.加速我国边疆地区的开发D.巩固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一2.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五胡”,历史学家吕思勉在著作中提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
”他旨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民族政权并立B.民族交融加深C.中外交流频繁D.民族矛盾消除3.《三国志》载:“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B.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C.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4.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事件发生于A.263年B.266年C.280年D.290年5.《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本书中查阅的史实有①商汤灭夏②齐桓公称霸③楚汉之争④赤壁之战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西域都护统管着50多个国家,各国王侯官吏皆佩汉印,以确认为汉朝官员。
可见,该机构的设置有利于A.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B.瓦解地方豪强势力C.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辖D.开辟陆上丝绸之路7.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候。
"此童谣反映当时的政治状况是()A.皇权至上B.政治腐败C.起义不断D.时局动荡8.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A.都是开国皇帝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D.都使用统一货币五铢钱9.北魏皇帝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新人教版

天津市宝坻、宁河、蓟州、静海、武清五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天津市部分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开卷)答案A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3题10分,24题8分,25题16分,26题22分共56分)23.识图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0分)A 长安。
(2分)B 河西走廊。
(2分)C 玉门关。
(2分)D 阳关。
(2分)欧洲(2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1)①嬴政。
(2分)②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意思相近答出一点即可)(2分)(2) 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4分)25.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判断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16分)(1) 材料所述不合史实(或不正确、错误)。
(2分)因为葡萄到汉代才传入中原。
(2分)(2) 小李的推荐不合理(或不正确、错误)。
(2分)因为《史记》不是军事著作。
(2分)(3) 小明所述有误(或不正确、错误)。
(2分)因为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2分)(4) 小芳所述有误(或不正确、错误)。
(2分)因为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术。
(2分)26.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22分)(1)鲜卑、羌、氐、匈奴、羯。
(10分)(2)①经济繁荣。
(2分)②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3)①孝文帝。
(2分)②改革姓氏(或改鲜卑姓为汉姓)。
(2分)③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等。
(3分)④促进了民族交融。
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1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考古发现的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直立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遗址之一。
它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D.二里头遗址2.下面可以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依据的遗址是A.石家河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红山遗址3.我国儒家经典《尚书尧典》中有“尧舜禅让”的记载,“舜禹禅让”的记载。
文献记载尧舜禹“禅让”的标准是《尚书-大禹谟》中则有()A.德能兼备B.部落势力C.治水功绩D.征战功绩4.通过“甲骨卜辞”“司母戊鼎”“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A.夏朝历史B.商朝历史C.西周历史D.东周历史5.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
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汉朝6.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D.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7.“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政权被大夫田氏取代。
”这说明战国时期()A.诸侯国数量增加了B.出现了卿大夫篡权立国的情况C.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更加激烈 D.统一的趋势更加明显8.假如时光倒流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老子、墨子四人到某电视台应聘节目主持人,招聘的栏目有:教育观察、法制园地、军事天地、自然与环境,按照他们的各自主张,应聘栏目最恰当的是()A.《教育观察》---孔子B.《法制园地》---孟子C.《军事天地》---老子D.《自然与环境》---墨子9.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芈月的姐姐在前往秦国途中生病了,芈月拿着药方去买药,结果没有人看得懂药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看懂楚文的人,但是不敢配药给芈月,因为药材的剂量不对。
”在秦统一后,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哪些可以解决芈月遇到的上述问题()①秦始皇统一了车辆和道路的宽窄②秦始皇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③秦始皇统一货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五铢钱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把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比较关心重视的问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一、选择题1.鲁迅先生说:“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下列哪个不是这位英雄的历史活动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挟持汉献帝D.建立魏国2.通过对下列考古成就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规律的是A.元谋人门齿化石B.北京人头盖骨化石C.山顶洞人的装饰品D.河姆渡干栏式建筑3.下列有关丝绸之路正确的路线是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亚一今新疆境内一大秦B.长安一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南亚、西亚一大秦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重→今新疆境内一大秦D.洛阳→中亚、南亚、西亚一河西走廊一今新疆境内一大秦4.央视《苏家垄墓葬》考古栏目报道:在1500平方米的发掘面上,显露着100多座大小墓葬和8个车马坑,考古人员依据迹象判断,它们的年代应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下列与该墓葬大至同期的是A.甲骨文出现B.分封制开始C.周平王东迁洛邑D.西晋短期统5.考古人员在洛阳平原发掘出一座都城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这座都城遗址应是A.二里头遗址B.殷墟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6.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7.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A.皇帝专权B.宦官专权C.外戚专权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8.铁器、牛耕的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铁制工具应用农业生产领域最早开始于A.商朝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9.毛泽东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这里的“始祖”是指A.舜B.大禹C.尧D.黄帝10.《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历史(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历史(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为实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西周实行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2.下列有关丝绸之路正确的路线是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亚一今新疆境内一大秦B.长安一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南亚、西亚一大秦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重→今新疆境内一大秦D.洛阳→中亚、南亚、西亚一河西走廊一今新疆境内一大秦3.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A.司马懿和司马昭B.司马昭和司马炎C.司马炎和司马睿D.司马懿和司马睿4.小明正在学习西汉“文景之治”的知识,下列措施不属于“文景之治”现象的是A.修建阿房宫B.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C.重视“以德化民”D.提倡勤俭治国5.(题文)以下是某历史小组同学为云冈石窟设计的解说词,其中正确的是( )A.开凿于两汉,宣传的是佛教 B.开凿于东汉,宣传的是道教C.开凿于北朝,宣传的是佛教 D.开凿于唐朝,宣传的是道教6.汉武帝曾诏日:“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联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材料体现的制度A.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扩大了地方豪强地主的势力C.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提高官员素质D.有利于消除地方隐患,加强中央集权7.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秦简的记载B.学者的研究论文C.民间的传说D.《史记》的记载8.“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该思想流派所持的治国理念是A.以德治国,反对刑罚B.无为而治,崇尚自然C.以法治国,厉行赏罚D.兼爱非攻,提倡节俭9.“先人已逝,精神永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罗定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26.答案提示:(共12分)
(1)秦始皇(或嬴政)。
(1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分)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2分)
(3)董仲舒;独尊儒术。
(2分)儒家。
(1分)
(4)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或完成国家统一,并采取措施巩固统一);(2分)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分)27.答案提示:(共13分)
(1)①吴②东晋;(4分)南京。
(1分)
(2)政权分立。
(2分)
(3)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内迁和中原汉族南迁。
(4分)
积极影响:促进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
(2分)
评分说明:
1.文字表述不要求与参考答案完全一致。
2.符合题意,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