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卷及答案讲解学习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如果给下图——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西游天竺,求取佛经D.主动请缨,和亲塞外【答案】A【考点】鉴真与玄奘【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僧人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B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指武则天统治时期;C项“西游天竺,求取佛经”是指玄奘西行;D项“主动请缨,和亲塞外”指昭君出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学生要掌握鉴真为中日交往所做出的贡献。
2.唐朝之后,我国进入的历史时期是()A.隋朝B.五代十国C.两宋D.南北朝【答案】B【考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政权。
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故B符合题意;隋朝、南北朝是出现在唐朝之前,故AD不符合题意;两宋是在“五代十国”之后出现,故C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学生还要掌握五代十国是位于唐朝和北宋之间一个分裂时期,要识记五代政权的名称。
3.“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汉武帝刘彻B.隋文帝杨坚C.唐太宗李世民D.宋太祖赵匡胤【答案】D【考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赵匡胤是北宋开国皇帝,“陈桥兵变”后被拥立为帝,黄袍加身。
在北宋建立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禁军也黄袍加身,赵匡胤通过酒宴“杯酒释兵权”,解除了一批大将手中的兵权。
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合。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赵匡胤建立北宋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宋朝实行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的国策,即()A. 重文轻武B. 重内轻外C. 重农抑商D. 重武轻文【答案】A【考点】重文轻武的政策【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文轻武政策是宋朝的基本国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奠定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答案】D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战国时期的变法D. 秦朝的建立【答案】C4. 下列哪个皇帝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A5. 下列哪个战争奠定了汉朝统治的基础?A. 淝水之战B. 巨鹿之战C. 楚汉战争D. 官渡之战【答案】C二、填空题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由______建立的。
【答案】嬴政2.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
【答案】郡国3. 楚汉之争的胜利者是______。
【答案】刘邦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措施。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修筑万里长城,推行法治,强化国家机器等。
2. 请简要介绍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答案】汉武帝时期,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太学,选拔人才,推广儒学,统一思想;开辟丝绸之路,加强对外交流;征服南越、东胡、朝鲜等,拓展疆域。
四、论述题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楚汉之争的历史意义。
【答案】楚汉之争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战争结束后,刘邦建立了汉朝,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统一。
楚汉之争的历史意义在于:一是奠定了汉朝统治的基础,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三是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经验教训,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晚唐陆龟蒙所著《末相经》记载“直辕已改为曲辕,因而更便于转变和操纵。
”它的主要用途是()A.交通运输B.农业生产C.惩处囚犯D.陶器制作【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曲辕犁.【详解】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
因而“直辕已改为曲辕”“更便于转弯和操纵”,曲辕犁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唐朝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2.下列史实中能够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是()A.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B.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C.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D.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分析】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知道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
【详解】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3.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
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豪迈飘逸洒脱,被称为“诗仙”的是()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清照【分析】本题以为了弘扬民族文化,2016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等为依托,考查李白。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李白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富有浪漫主义情怀,人们称他为“诗仙”,他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4.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是()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澶渊之盟D.“五代十国”出现【分析】本题以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为切入点,考查安史之乱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 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试卷3(解析版)

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1.唐太宗曾对大臣说:皇帝的灾难是自己造成的,皇帝的欲望太盛就会多费财物,多费财物就要加重赋税,加重赋税老百姓就愁苦,老百姓愁苦就会亡国。
下列哪位皇帝的亡国直接促使唐太宗得出这个道理()A. 秦始皇B. 陈后主C. 隋文帝D. 隋炀帝2.“口口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盛世,特别是口口,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继承了汉魏以来的传统并加以总结、提高,又接受了南北朝民族交融、疆域开拓的新局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文化传统。
……其文化绚丽多彩,又强烈地影响着周边各国。
”材料中两处“口口”处,应是()A. 隋唐;隋朝B. 隋唐;唐朝C. 明清;明朝D. 明清;清朝3.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 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 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 坊与市已没有区别4.唐代诗人刘得仁是皇亲国戚,其兄弟也是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主要反映了唐代()A. 科举考试不重视考生的才能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上的权力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5.看如图隋唐、两宋和元朝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示意图。
其中唐朝中后期中央与地方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是因为()A. 节度使势力膨胀B. 相权受到较大削弱C. 北方经济趋于停滞D. 科举制度不够完善6.下面是某位同学阅读《中国历史地理学》后摘抄的资料,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两宋时期()A. 北方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B. 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 南方的商业水平超过北方D. 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7.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
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丰富。
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题(人教版含答案和解释)

一.选择题(共24小题)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2.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A.贞观之治 B.贞观遗风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3.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重用酷吏,滥杀无辜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4.“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A.回纥 B.南诏 C.吐蕃 D.靺鞨5.盛唐时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一大批诗人.他诗风雄奇飘逸,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象,人们称他为“诗仙”.他是()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6.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仿照唐朝制度进行政治改革B.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C.高丽乐在唐宫廷演出,也流行于民间D.学习唐朝的书法艺术、建筑技术7.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8.促使唐朝由盛转衰亡的因素有()①安史之乱②藩镇割据③宦官专权④黄巢起义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9.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A.安史之乱 B.七国之乱C.八王之乱 D.唐太宗对突厥用兵10.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是通过()A.外戚掌权 B.发动兵变 C.皇位世袭 D.组织农民起义11.2013年4月上映的电影《忠烈杨家将》讲述的是北宋年间杨家将抗辽的故事,辽是下列哪个的少数民族建立的()A.党项 B.女真 C.回纥 D.契丹12.“澶渊之盟”是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13.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A.赵高 B.李林甫 C.秦桧 D.贾似道14.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南宋定都临安 B.宋军收复建康C.宋金达成和议 D.岳飞取得郾城大捷15.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A.主持变法 B.监察百官 C.管理海外贸易 D.执行削藩政策16.“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17.“□□的统一,结束了300多年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
重庆市渝北区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重庆市渝北区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分,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图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是()A.耦犁B.骨耜C.翻车D.曲辕犁2.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3.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B.创立于隋炀帝时期C.为世袭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D.为隋唐时期的繁荣提供了人才支持4.至今依然屹立在云南大理的古建筑,见证了当时汉族与南诏的友好交往。
南诏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的祖先()A.苗族 B.壮族 C.维吾尔族 D.彝族和白族5.玄奘12岁出家,遍读佛典,其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灌而成的求知之路.历史上,他曾()A.西游天竺 B.东渡日本 C.出使西域 D.七下西洋6.下列历史史实最能体现宋朝商业繁荣的是()A.江南区成为制瓷中心B.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棉花在两广.福建开始种植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7.因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毛泽东赞誉为“一代天骄”的是()A.成吉思汗 B.努尔哈赤 C.忽必烈D.皇太极8.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①兵部②东厂③锦衣卫④刑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其法律依据是()A.《尼布楚条约》B.设置台湾府C.雅克萨之战D.设置伊犁将军10.下列各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太祖﹣废除丞相制B.明成祖﹣设立内阁C.清顺治帝﹣迁都北京D.清乾隆帝﹣设立军机处11.我国古代曾多次出现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国家强盛和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
下列盛世局面的出现,按先后顺序排列()①开皇之治②贞观之治③开元盛世④康乾盛世。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734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73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明朝中后期体现新的社会发展趋向的历史现象是()①商人地位上升②苏州机工罢工,要求加银③“苏城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日受值”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②④D. ②③2、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①兵部②东厂③锦衣卫④刑部。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3、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它是 ( )A. 三省六部制B. 行省制度C. 科举制度D. 八旗制度4、习近平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我国最早设立经济特区的省份是()A. 广东和海南B. 广东和福建C. 福建和上海D. 浙江和福建5、中国有着颇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历史悠久。
早在宋代,中华饮食文化已空前繁荣,那时人们的主要饮食习惯不包括()A. 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B. 北方吃羊肉为主,南方以猪肉或鱼为主C. 饮茶之风盛行全国各地D. 欧美的饮食方式备受欢迎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
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A.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 南方战乱相对较少C.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D. 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7、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泰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下列史实中哪一项与此盟约有关( )A. 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 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 以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 宋辽以准水到大散关一线为界8、下列哪些成语出自战国( )A. 老马识途B. 纸上谈兵C. 卧薪藏胆D. 朝秦暮楚9、某影星在电影《墨攻》中扮演了一位墨家的门人,以下符合他的观点()A. 主张民贵君轻B. 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C. 主张顺其自然D. 提倡节俭10、下列国家中属于战国七雄的有()A. 齐B. 晋C. 楚D. 赵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1、_______和_______的使用,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含期中期末试题第一单元检测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在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300多年的政权分立时期,结束这种局面是在哪个朝代建立之后(D)A.东晋B.西晋C.陈朝D.隋朝2.隋朝大运河全长2 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其中心是(B)A.长安B.洛阳C.余杭D.涿郡3.有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D) A.促进了中外交流B.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C.促进了民族交融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4.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
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B)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5.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
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B)A.西周实行分封制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C.元朝推行行省制D.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6.《蒙曼说唐:武则天》由《百家讲坛》讲稿改编而成,深入浅出,读来引人入胜。
该书中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B)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7.对比分析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
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A.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B.政治比较稳定C.经济繁荣发展D.国力强盛8.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
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D)9.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
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B)A.隋朝B.唐朝C.宋朝D.南北朝10.“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二学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下面的答案表内。
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列表述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
A.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国家统一B.开凿了大运河
C.统治者昏庸残暴D.繁荣而短暂2.“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此书应是
A.《史记》B.《宋书》C.《二十四史》D.《资治通鉴》
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A.完成隋朝的统一B.方便隋炀帝巡游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加强边防
4.在我国历史上,郭沫若用“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称赞的古代帝王是A.唐太宗B.唐玄宗C.武则天
D.唐高宗
5.下图所示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筒车(模型),它的主要用途是
A.灌溉田地B.耕种田地C.鼓风冶铁D.纺织丝绸
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一时期的状况?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7.同学们一定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那么你知道剧中的唐僧是依据历史上哪个人物原型创作的
A.玄奘B.鉴真C.戒贤
D.戒日王
8.“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诗中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
A.朝鲜B.日本C.印度
D.越南
9.今天,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称中国人为“唐人”,他们居住的地方叫“China Town”,这是因为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时正式开始对外交往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D.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10.小明的爸爸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色,经专家鉴定是真品。
请判断这座彩陶马是什么时候制作的A.秦朝B.汉朝C.隋朝
D.唐朝
11.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下图中,福娃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假如你想欣赏更多的敦煌壁画,应该去
A.甘肃省B.河南省C.陕西省D.四川省
12.“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隋朝的
A.赵州桥B.玉带桥C.宝带桥D.泸定桥
13.被人们称为“诗仙”、“诗圣”的唐代著名诗人分别是
A.杜甫白居易B.李白王维C.李白杜甫D.王维白居易
14.下列四幅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15.“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于
A.战国B.北宋C.元朝
D.南宋
16.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姓秦的杭州县令在瞻仰了岳飞墓后写了副对联:“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副对联主要表达了
A.对祖国山河的热爱B.对岳飞的无限崇敬
C.对秦桧的无比憎恨D.对南宋灭亡的叹息
17.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是
A.大都广州B.广州泉州C.广州福州D.杭州广州
18.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宋朝的商人,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粮船可经运河从杭州直通北京B.购买景德镇的瓷器C.可以到东京夜市吃小吃D.除夕夜在家守岁
19.元朝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建立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是
A.行省制度B.三省六部制度C.科举制度D.三司制度
20.元朝有诗说:“胡人有妇解汗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反映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同时又有一个新的民族开始形成,它是
A.契丹族B.女真族C.维吾尔族D.回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3分,第22小题16分,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17分,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
材料二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1)材料一中最早的考试制度是指什么?它创立于哪个朝代?(4分)
(2)唐朝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关键的三个人物是谁?(3分)
(3)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一制度在唐朝时的积极影响。
(6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
摘自《陆游集》材料二下图
材料三所谓瓦子,“谓其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是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宋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有哪些?(9分)
(2)材料二图片的名称是__________,它出现于__________时期,它的出现反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材料三中“瓦子”的出现说明了什么?(3分)
23.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1)上图为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南北对峙形势图,A政权是__________,建立这一政权的民族是__________;B政权是__________;D政权的建立者是
__________。
(4分)
(2)图中①地在当时的名称是__________,③处现在的名称是
__________。
(2分)
(3)图中C是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写出这条分界线的起止地点。
(4分)(4)这一政权对峙的分裂局面最终是由哪一王朝结束的?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4分)
2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是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史上几位著名帝王的赞颂与评价。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唐太宗、成吉思汗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4分)
(2)唐朝和元朝在西藏问题上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5分)
(3)唐太宗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基于以上认识,他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8分)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 DDCCA 6-10 CABCD 11-15 AACDB 16-20 CBAA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3分,第22小题16分,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17分,共60分。
21.(1)科举制度(2分)隋朝(2分)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各1分,共3分)
(3)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让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读书之风盛行;科举制度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各2分,共6分)
22.(1)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3分)
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统治者重视等(答出三条即可得满分,每条2分,共6分)
(2)交子(1分)北宋(1分)商业繁荣,贸易活跃(2分)
(3)宋代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3分)
23.(1)金女真南宋元昊(4分)
(2)中都(1分)杭州(1分)
(3)淮水至大散关(4分)
(4)元朝(1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有战有和,战是支流,各族人民的友好相处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3分)
24.(1)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4分)
(2)唐:采取和亲政策派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嫁与吐蕃赞普,唐蕃“合同为一家”。
(3分)
元: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2分)
(3)以隋亡为鉴,居安思危;重视农业。
轻徭薄赋;合并州县,精简机构;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改善民族关系,开放对外交流等。
(答出三条即可,每条2分,共6分)
启示:统治者要爱民重民,正确处理好君民关系,协调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等之间的关系,关爱他人等。
(不必拘泥于答案的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