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站复习
港口管理复习题

港口管理复习题港口管理复习题港口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也是国内外物流运输的重要枢纽。
港口管理是确保港口运作高效、安全、可持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复习题,来回顾港口管理的关键知识点和实践应用。
一、港口基础知识1. 港口的定义是什么?港口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港口是指为海上航运提供装卸货物、集散货物、转运货物、停泊和修理船舶等服务的地方。
港口的主要功能包括货物装卸、货物集散、航运服务、船舶修理和管理运输。
2. 港口的分类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各类港口的特点。
港口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按照地理位置划分的港口、按照功能划分的港口、按照货物类型划分的港口等。
按照地理位置划分,港口可以分为内河港口、沿海港口和深水港口。
内河港口位于内陆水域,主要服务于内河航运;沿海港口位于沿海地区,连接内陆和海洋,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门户;深水港口是指可以容纳大型船只停靠的港口,通常位于海湾或海峡等深水区域。
按照功能划分,港口可以分为主港、支港和港口群。
主港是指规模较大、功能较全面的港口,拥有完善的设施和服务;支港是指为主港提供辅助服务的港口,通常位于主港的附近;港口群是指由多个港口组成的区域,相互协作,形成整体的港口网络。
按照货物类型划分,港口可以分为散货港口、集装箱港口和油气港口等。
散货港口主要负责散装货物的装卸;集装箱港口是指专门处理集装箱货物的港口;油气港口是指专门处理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的港口。
二、港口规划与设计1. 港口规划的目的是什么?港口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港口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港口资源,提高港口运营效率,满足未来经济发展和物流需求。
港口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灵活性原则。
2. 港口设计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请简要介绍。
港口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理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航道条件、泊位布局、装卸设备、码头设施、堆场规划、交通联络等。
交通枢纽复习题

《交通港站与枢纽》复习思考题第一章(这些题目的答案,我都是从PDF中弄下来的,上面没有的就都在书上,我也都标注了在哪一页,希望可以对同学们复习有用,还有希望同学们期末取得好成绩哈!呵呵)1)港站枢纽的概念交通枢纽:在两条或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储存、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2)港站枢纽的功能;P23)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各种分类方法P3 1.2.3、1.2.5、1.2.6按交通枢纽的运输方式分:单一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按承担客货运输业务的状况分:中转港站与枢纽、地方性港站与枢纽和混合性港站与枢纽按交通运输干线与场站空间分布形态划分:终端式港站与枢纽、伸长式港站与枢纽、辐射式港站与枢纽、辐射环形港站与枢纽和辐射半环形港站与枢纽。
第二章概念:辐射范围、重心法1.交通枢纽布局规划的内容与原则交通枢纽规划是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上级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专门规划。
主要内容:1)总体布局规划& 2)枢纽的规划设计要求——长期发展规划,对建设、运营和管理起宏观指导——与交通运输网络的协调——与城市布局的协调——枢纽规划布局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紧凑、各站点布局分工协作恰当——旅客转乘、货物中转便利内容: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调查分析、发展预测、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优化、枢纽系统设计、社会经济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和资金筹措等工作三个层次:——分析规划区域中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确定交通枢纽的主要功能、性质、与其它交通方式枢纽的相互关系。
——运作系统效益最优的前提下,对交通枢纽的场站总体布局(数量、位置、规模)进行优化;对交通枢纽中不同子系统的构成、营运管理进行初步规划和设计。
——确定布局方案后,对其建设实施步骤进行规划,以适当超前又避免闲置或过于缓慢带来的经济损失。
交通枢纽规划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规划区域(城市)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的地位——引导需求——适度超前——强调多交通方式的综合协调——规划建设和管理运用并重——满足规划区域(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2.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布局应考虑哪些影响因素?P17—24(看书为主)各运输方式的运输活动都是在扩大的地域空间中进行的,自然条件是影响交通枢纽规划与布局的重要因素,自然条件影响交通枢纽场站的选址﹑建设投资﹑运输能力以及建成后的运输成本和运营费用支出。
交通港站与枢纽总复习要点

交通港站与枢纽总复习第一章绪论1、理解港站及枢纽的概念2、了解港站及枢纽学科研究内容【P7】(学科的研究重点)1综合交通枢纽与运输网络布局的协调理论和方法研究2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规划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研究3综合交通枢纽中各种交通方式相互协调的理论和方法研究4综合交通枢纽站点合理布局及分工理论和方法研究5 港站各项设施的合理规模、合理作业流程、合理布局研究6.港站各车场、库房等合理平纵断面,车站咽喉结构,各项设备需要数量、能力计算,协调与加强途径。
3、了解港站与枢纽在交通路网中的地位与作用【P2】(交通港站与枢纽的重要性)①港口和车站是交通运输的基层生产单位,它集中了与运输有关的各项技术设备,参与运输过程的主要作业环节②港口和车站对保证运输工作质量起着决定作用③港口和车站及枢纽的能力是运输网络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④港站及枢纽在交通建设投资和固定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⑤港站及枢纽既是沟通城乡、联系各省区和国内外的门户,又是联系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纽带。
第二章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1、掌握交通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P11-12】⑴交通枢纽规划是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基础上进行的专门规划。
交通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和枢纽的规划设计两大部分。
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是属于长期发展规划,对交通枢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起宏观指导作用。
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是对布局确定了的交通枢纽场站的具体功能、运作流程、相关的硬件设施和配套设施、组织管理系统等进行详细设计的过程。
⑵交通枢纽规划的基本原则1.充分考虑规划区域(城市)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从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需求出发,满足全国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的需要。
充分体现规划区域的经济特点,适合向规模化、集约化和高附加值化发展的要求。
2.引导需求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战略和土地利用规划,积极引导城乡一体化、多中心分散组团式城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合理的交通结构,使整个交通系统向综合交通运运输体系发展。
港站与枢纽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港站和车站是交通运输的基层生产单位,它集中了与运输有关的各项技术设备。
港口和车站对保证运输工作质量起着决定作用。
港口和车站及枢纽的能力是运输网络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铁路从1876年修建第一条铁路。
1910年德国出现了第一个机场。
交通港站枢纽学科研究重点:1、综合交通枢纽与运输网络布局的协调理论和方法研究;2、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规划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研究;3、综合交通枢纽中各种交通方式相互协调的理论和方法研究;4、综合交通枢纽站点合理布局及分工理论和方法研究;5、港站各项设施的合理规模、合理作业流程、合理布局研究。
6、港站各车场、库房等的合理平纵断面,车站咽喉结构,各项设备需要数量、能力计算,协调与加速途径。
第二章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交通枢纽是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储存、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交通枢纽总体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分析与发展预测、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优化,枢纽系统设计,社会经济评价,建设项目实施序列计划和资金筹措等工作。
交通枢纽规划的基本原则:1、充分考虑规划区域(城市)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2、引导需求;3、适度超前;4、强调多交通方式的综合协调;5、规划建设和管理运用并重;6、满足规划区域(主要为城市)总体规划原则。
交通枢纽规划与交通运输网络规划的配合交通运输网络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国家或地区)内由几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和枢纽等固定技术装备组成的综合体。
交通枢纽是分布在交通运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交通枢纽必须依托于一个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交通运输网络。
交通运输网络规划是交通枢纽规划的重要依据。
交通运输网规划是根据国家工农业生产布局与客、货流规划,同时考虑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等各方面的要求所拟定的交通发展远景规划。
交通枢纽总是以某一城市为依托,其功能就是连接城市内外交通,交通枢纽与所在城市的性质与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交通枢纽布局规划时,必须考虑城市交通系统与交通枢纽的关系。
交通港站与枢纽复习题(精选合集)

交通港站与枢纽复习题(精选合集)第一篇:交通港站与枢纽复习题《交通港站与枢纽》复习题1.港口和车站是交通运输的基层生产单位,它对保证运输工作质量起着决定作用。
2.交通枢纽的运转是由旅客(或货主)、运输企业和政府三个部分共同参与的。
3.交通枢纽布置形式有一站枢纽、三角形和十字形枢纽、顺列延伸式枢纽、并列式枢纽、环形或半环形枢纽、尽端式枢纽。
4.交通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和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
5.交通流线按照流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行人(旅客)交通流线、车船交通流线、货物交通流线。
6.交通流线按照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交叉干扰情况,可以分为平行流线、会合流线、分歧流线、交叉流线。
7.流线疏解基本形式有时间疏解、平面交叉疏解和立体交叉疏解。
8.区段站在路网上的分布主要决定于牵引区段的长度、路网上技术作业的要求、地区及城镇发展规划等三项因素。
9.区段站按图形可分为横列式区段站、纵列式区段站、客货纵列式区段站。
10.设在不同轨距铁路的接轨点的车站叫换装站。
11.由到达场出口咽喉的最外警冲标到峰顶平台始端的线段叫推送线。
12.驼峰的高度是指峰顶与难行线计算点之间的高差。
13.溜放部分是指由峰顶(峰顶平台与溜放部分的变坡点)到计算点的线路范围。
14.根据每昼夜解体的车辆数,驼峰可分为大能力驼峰、中能力驼峰和小能力驼峰三类。
15.编组站图型按按车场相互排列位置的不同又可分为横列式、混合式和纵列式三种。
16.货运站按其与枢纽内铁路线衔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尽头式和通过式货运站两种类型。
17.货运站图形按车场与货场的布置形式均可分为横列式和纵列式两种。
18.地铁和轻轨车站按其运营功能不同分为中间站、换乘站和终点站。
19.地铁和轻轨车站站台有侧式、岛式和混合式等三种布置形式。
20.铁路线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及特别用途线。
21.道岔的辙叉号码可用道岔辙叉角的余切值来确定。
22.常见的道岔配列形式有异侧对向、同侧对向、异侧顺向、同侧顺向分支、同侧顺向平行、异侧辙岔尾部相对。
交通港站与枢纽复习

交通港站与枢纽复习1、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与作用是什么。
2、当前国际交通运输发展的两大趋势和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3、什么是交通枢纽?什么是单式交通枢纽和复式交通枢纽?4、交通枢纽的功能是什么?交通枢纽有哪几种分类?5、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基础规划有哪些?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包括哪些规划?6、交通枢纽总体布局规划的步骤有哪些?7、交通枢纽布局的方法有哪几种?8、掌握用重心法和目的规划法求场站点的方法。
9、交通枢纽场站布局的综合规划法有哪些?10、公路枢纽布局规划的原则是什么?11、公路主枢纽的场站布局的思路是什么?12、货物流通中心规划布局原则是什么?13、货物流通中心规划步骤是什么? OD调查的内容是什么?14、道路立体交叉枢纽规划与布局原则是什么?15、交织路段长度为多少?交织路段与加减速车道之和的长度为多少?相邻两立交中心最小间距约为多少?16、道路立交的设计原则是什么?17、立交形式选择的原则是什么?18、立体交叉形式选择步骤是什么?19、道路立交设计方案比较的方法有哪些?20、立交位置选定的步骤是什么?应注意哪四个问题?21、立体交叉枢纽的交通组织方式有哪些?22、对立交造型设计的要求是什么?23、立交桥排水方式有哪些?交通标志有哪几种?24、布置在城市内的枢纽铁路线路有哪几种?25、铁路枢纽的布置形式有有哪几种?26、三角型和十字型枢纽与城市位置的相互配置方式哪几种?27、在城市规划上处理铁路客、货运站与城市道路的关系时,应达到两点要求是什么?28、处理铁路与城市道路的布局关系的要求是什么?29、车站广场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30、车站广场规划设计的内容是什么?31、车站广场规划设计的基础资料收集内容是什么?32、港口的分类方法哪几种?按用途分为哪几种?33、港址选择的基本要求有哪些?34、港口的主要陆域设施有哪些?35、现代港口建设的发展趋势是什么?36、在岸线规划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37、港口建设与城市公共构筑物的位置关系应考虑哪些?38、航空运输带来哪两大问题?39、在飞机场的位置选择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其净空要求是什么?40、机场选择的用地条件、气象条件和生态学环境条件是什么?41、飞机场与城市中心的最合适距离是多少?42、飞机场与城市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43、飞机场的平面布局原则是什么44、滑行道的布置形式有哪几种?45、各种铁路枢纽的布置形式及其特点:本课课堂的提问内容1、什么是干线交通流的分流?干线交通流驶入匝道时,便是分流现象。
港站与枢纽习题

1、试述双线横列式区段站机务段位置方案?各优缺点?答:在区段站上,机务段可设在站同左、站同右、站对右、站对左、站对并等五个位置。
站同左、站同右方案:缺点是列车换挂机车需跨越正线;靠机务段一端站场咽喉布置复杂,另一端机车走行距离长:占城镇土地多;恶化居民区环境;改建因难。
新建一般不采用。
站对并方案:机车出入段与调车作业干扰,但与列车到发的交又平均分配在两端咽喉区;两端咽喉区构造简单;不需设专用机走线;机车在站内走行距离短;用地较少。
缺点是车站横向发展困难;改编作业量较大时,对调车作业干扰严重。
对远期没有多大发展的区段站,必要时可考虑站对并的方案。
站对右、站对左方案:缺点是用地多;靠机务段一端站场咽喉布置复杂,另一端机车走行距离长。
优点是机车出入段对作业干扰最少。
在双线横列式区段站上,站对右方案机车出入段与列车出发进路交叉,而站对左方案机车出人段与列车到达进路交叉。
发展为纵列式图形时,站对右方案的机车走行距离较站对左方案短。
一般首先考虑机务段设于站对右的位置,其次是站对左的位置。
2、指出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的最主要缺点,说明产生该缺点的原因及消除的途径?答:由于两个到发场同在正线一侧,车站 A 端上行旅客列车出发进路与下行货物列车到达进路产生交叉干扰;B 端上行旅客列车到达进路与下行货物列车出发进路产生交叉干扰。
客、货列车到发交叉的性质比较严重,是双线横列式区段站的主要矛盾。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变更到发场与正线相互间的配置。
3、试画出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要求表示出车场,驼峰,牵出线,正线及机务段,车辆段的合理位置及主要连接线路?说明其消除了横列式区段站的哪些缺点,仍然存在哪些缺点?答:单向一级三场模列式编组站布置图略(见教材102页图4-2-1) 。
消除了横列式区段站的缺点(1)两到发扬分设在调车场两侧,消除了横列式区段站图型的货调交叉。
(2)正线外包,消除了横列式区段站图型的客货交叉。
交通运输港站与枢纽复习提纲

第一章思考题:交通港站与枢纽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的主要任务是安全、迅速、经济、方便地运送旅客和货物,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服务。
在完成这项任务时,港口、车站及枢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 港口与车站时交通运输的基层生产单位,它参与运输过程的主要作业环节。
b 港口与车站对保证运输工作质量起着决定作用。
因此,合理地布置和有效地运用车站和枢纽的各项设备,是保证运输安全、正点,加速运载工具周转,降低运输成本的关键。
c 港口和车站及枢纽的能力是运输网络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港口和车站及枢纽内部各项设备能力的协调、港口和车站及枢纽与相邻区间能力的协调是保证运输畅通的先决条件。
d 港站与枢纽在交通建设投资和固定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因此,为了有效地使用国家资源,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港站用地,必须高度重视港站及枢纽的设计和规划。
e 港站及枢纽既是沟通城乡、联系各省区和国内外的门户,又是联系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纽带。
规划好港站及枢纽总图,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还具有政治意义。
交通港站与枢纽学科的研究重点a 综合交通枢纽与运输网络布局的协调理论和方法研究。
b 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规划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c 综合交通枢纽中各种交通方式相互协调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d 综合交通枢纽站点合理布局及分工理论和方法研究。
e 港站各项设施的合理规模、合理作业流程、合理布局研究。
f 港站各车场、库房等的合理平纵断面,车站咽喉结构,各项设备需要数量、能力计算,协调与加强途径。
第二章概念:交通枢纽是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储存、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设备。
一元重心法是一种模拟方法,它将运输系统中的交通发生点和吸引点看成是分布在某一平面范围内的物体系统,各点的交通发生、吸引量分别看成该点的重量,物体系统的重心就是枢纽场站设计的最佳点,用求几何重心的方法来确定交通枢纽场站的最佳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各种交通网络、节点、枢纽的表述
2、交通枢纽的六大功能及其定义、交通港站定义
3、内河航道、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的划分
4、铁路专用线的含义
5、高铁的标准
6、综合交通枢纽的理论体系,布局设计的三个阶段
发展历程(三个阶段):单纯的数学物理方法——运筹学等——现代交通流理论、现代交通规划学。
7、综合交通枢纽定义、属性
8、交通枢纽规划布局的四个内容(两字描述)
9、交通枢纽规划布局常见方法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一元为主)、各种方法的比较分析(特点、实用性)
10、0-1模型求解的决定性
11、两阶段模型对应的两种网络
12、港口码头的布局层次
13、港口腹地的定义
14、码头外堤(突堤、岛堤、防波堤、防沙堤、导流堤等)
1)按位置
a、突堤:一端与岸线相连,另一端伸入海中。
b、岛堤:两端都在海中。
2)按作用:
a、防波堤:抵御港外波浪侵袭,考虑波浪、流、风、泥沙、地形等
自然条件,还要注意口门的布置,同时有利于船舶通行。
b、防沙堤:防止或减少涨沙对港口或航道影响,有的与防波堤一样。
c、导流堤:导流,维持航道和口门水深作用,一般布置在河口或泻湖口。
15、码头的布局形式(突堤式的角度、顺岸式与突堤式的应用场景)
16、民航机场的两个发展方向
17、飞行区的定义,等级标定的含义
18、NP、V、CAT等跑道表达的意思
(1)非仪表跑道(V)——供飞机目视近进程序飞行的跑道,目前少见;
(2)仪表跑道——供飞机用仪表近进程序飞行的跑道,主要包括:a.非精密近进跑道(NP)——装备相应的目视助航设备和非目视助航设备的仪表跑道,能对直接近进提供方向性引导;
b.Ⅰ类精密近进跑道(CATⅠ)——精密进近和着陆最低标准的决断高不低于60米,能见度不低于800米或跑道视程不小于550米;
c. Ⅱ类精密近进跑道(CATⅡ)——精密进近和着陆最低标准的决断高低于60米,但不低于30米;跑道视程不小于350米;
d. IIIA类(CAT IIIA)——精密进近和着陆最低标准的决断高低于30米,或无决断高;跑道视程不小于200米;
e. IIIB类(CAT IIIB)——精密进近和着陆最低标准的决断高低于15米,或无决断高;跑道视程小于200米但不小于50米;
f. IIIC类(CAT IIIC)——精密进近和着陆最低标准无决断高和无跑道视程的限制。
19、三种空管方式、塔台管制的定义
飞机的飞行、起飞、降落的空管有三种
区域管制:地理区域管制。
我国9个飞行情报区(对接国际空管)、27个高空管制区(6600米以上),28个中低空管制区;
近进管制:调度指挥。
负责飞机近出场的组织协调;
塔台管制:负责与本机场相关的飞机起飞、降落与飞行的联系。
20、铁路枢纽的按作用分类的比较,几种常见的布局形式分类的特点比较分析,从“流”的角度比较
21、车辆段、机务段、客车整备所(作业方式)的含义
22、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的区别,关注会让站、越行站几种常见的布局图,比较分析
23、编组站布局“向、级、场、式”标定含义
24、三种常见编组站布局形式的比较分析(图、特点、优缺点、实用性)
25、编组站集中与分散设置比较
26、驼峰的定义、组成、驼峰的信号控制设备
驼峰是编组站的主要特征,它是地面上修筑的犹如骆驼峰背形状的小山丘,设计成适当的坡度,上面铺设铁路,利用车辆的重力和驼峰的
坡度所产生的位能辅以机车推力来解体列车的一种调车设备,是编组站解体车列的一种主要方法(为货物列车的快速解编服务)。
27、工业站、企业站的交接模式,设置方案
28、通过式、尽端式铁路客运站布局的特点
a.货物交接:货物交接方式是铁路与企业之间仅将到达企业和从企业发出的货物交给对方
b. 车辆交接:车辆交接方式是企业备有机车,铁路与企业在指定地点将货物连同车辆一并交给对方,即同时进行货运及车辆技术状态的交接。
c. 货物交接与车辆交接并存。
29、公路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的发展与特点
①客运枢纽站场规划应以人为本,尽量做到零换乘;
②货运枢纽布局应以市场为向导,尽量做到货畅其流;
③客运枢纽建设“大站场,小站房,公交化,轨道化”方向发展;
④货运枢纽建设要向供应链上下游拓展功能,无缝衔接,向“物流化”方向发展。
30、零换乘定义
31、公路汽车客运站的四种布局形式(特点、优缺点、适用性)
32、公路客运站规模分类,招呼站的定义,服务方式的分类,并分析
33、公路客运站主要基础设施
34、公路客运站的“三流”
35、公路汽车客运站设计的年限(统计年限、设计年限的区别)
36、客运站设计发车位、日发班次的表达式及其符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