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周末试卷(世界近代史)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全国市级联考Word】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全国市级联考Word】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题区域均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

这反映了A.华夏正统的意识B.家国同构的理念C.王权独尊的观念D.国家统一的趋势2.刘邦入咸阳时,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之后,相国萧何整理秦六律,新增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制定了“律九章”。

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A.严刑重罚的治国方针B.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C.法不阿贵的法制观念D.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3.唐代财赋之事,开元之前,事归尚书省;开元之后,权移他官。

有转运使、租庸使、盐铁使、度支盐铁转运使、常平铸钱盐铁使、租庸青苗使、水陆运盐铁租庸使、两税使等,随事立名,沿革不一。

这一变化表明了A.中央官制逐步完善B.赋役负担日益加重C.经济实力不断提高D.丞相权力逐渐削弱4.白居易《琵琶行》中记叙了: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江西省东北部)买茶去。

这可以印证当时A.商人地位逐渐提高B.社会风气较为开放C.饮茶成为唐代时尚D.江西经济地位突出5.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

1085年),南方各路按户均田亩数从多到少依次是江东、江西、两浙、福建,中举人数从多到少依次是福建、两浙、江西和江东。

2018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2018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福州市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提示:答案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一、选择题(以下各题都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血缘纽带、家国同构C.君主专制、官僚政治 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2.汉武帝元狩五年,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

其直接目的是A.考察选拔官员 B.提升内朝地位 C.分割丞相权力 D.监察百官行为3.《史记·货殖列传》载:‚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这反映了司马迁A.主张农工商并重 B.主张‚工商食官‛C.坚持‚重本抑末‛ D.肯定‚重义轻利‛4.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火药用于军事,其京都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

这一时期应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D.明朝5.唐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均田法令,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

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田)。

‛这反映了唐朝A.均田制趋向瓦解 B.农民生活日趋贫困C.小农户自给自足 D.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6.明朝王世懋在《闽部疏》中说:‚闽西诸郡人,皆食山为足。

为举子业,不求甚工。

漳泉海隅,其人以业主为不赀,以航海为恒产。

‛福建内地与沿海的社会价值观差异的决定因素在于A.山与海不同的地理条件 B.农与商不同的经济模式C.儒与佛不同的文化背景 D.汉与越不同的历史传统7.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 of Military 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A.由来 B.职能 C.特点D.性质8.1 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

最新-2018届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

最新-2018届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

福州八中2018—2018学年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018.10.9一、选择题(共30道,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1、《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4、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5、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 6、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A. 地方无选举权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 察举制的弊端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7、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8、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最新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8学年度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精品

最新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8学年度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精品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8—2018学年度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请将第I卷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考生只交第II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灿烂。

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冶铸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的青铜铸造采用金银错新技术B.春秋战国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领先世界C.《墨经》光学八条记载了先秦时期的冶炼技术D.唐朝普遍采用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技术2.中国古代历法体系成熟的标志是A.十二气历B.大衍历C.太初历D.授时历3.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战争史的新阶段,图1所示火器发明于()A.唐朝末年B.北宋C.南宋D.元朝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回答4~6题。

4.唐朝统治者采取“抚九族以仁”政策表明()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的用兵B.各民族的关系一直非常和睦C.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巩固边防5.“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拱手而让台”。

该文句反映的史实是()A.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B.台湾人民展开反割台斗争C.反对“二十一条”签订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6.“国耻烟消两制统,中华儿女显风骚”。

出现图2历史场面的因素包括()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②《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③中华民族的认同感④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回答7—9题。

7.“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

这句话反映的背景性事件是A.甲午中日战争B.九一八事变C.华北事变D.七七事变8.关于图3、图4所反映革命形势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革命的重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B.革命的中心任务由反对国民党统治到抗日斗争C.社会主要矛盾从阶级矛盾为主转变为民族矛盾为主D.政权性质从革命统一战线政权变为抗日民主政权9.图5为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发表的一份声明。

2018届福州市八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2018届福州市八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 OO分;完卷时间:90分钟)提示:答案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一、选择题(以下各题都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2013年福州屏山地铁站考古现场发掘出西汉时期闽越国宫殿遗址专用品“万岁”当(图1),还发现三口汉代水井。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汉初福州地区仍实施分封制B.“万岁"瓦当是我国出土的最早青瓷C.瓦当上的字体是当时流行的楷书D.汉代使用水排获取井水2.秦汉时期战争与先秦时期相比,北方地区战争次数大幅下降,而四川、江西、云南却由原来的6次、1次、2次分别增至36次、8次、11次。

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迅速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C.政治中心迁往南方D.国家长期分裂,战乱不已3.“东汉都城洛阳的中心有草市,市场内高耸的会馆对门是一家瓦肆,楼内人们杯觥交错。

”以东汉时期的史实为判断依据,这段描述中错误有A.二处 B.三处 C.四处 D.五处4.晋代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写道:“世胄(世家子弟)蹑(登)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而唐代诗人刘禹锡则在《乌衣巷》中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瓦解 B.宰相制的终结C.科举制的确立 D.三省六部制的实施5.下列图示与解析对应关系正确的是6.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

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

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A.太平天国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C.新思想的萌发 D.维新变法运动7.从1 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

最新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8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精品

最新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8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精品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8—2018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准考证号码填写说明:准考证号码共九位,每位都体现不同的分类,具体如下:级别代号科类代号教学班代号行政班代号行政班座号第Ⅰ卷(选择题,50分)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直接填涂在答题卡上。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期,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下列观点体现了这一历史阶段特征的有()①公作则迟,分地则速②公室将卑,大夫皆富③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④天不变,道亦不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战国时期之所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主要是因为当时()A.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B.兼并战争激烈C.各诸侯国进行了变法运动D.统一趋势增强3.网上有人拍卖一块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崇祯三年奉敕立石”的石碑。

对于这块石碑,以下说法最为适当的是()A.明朝郑成功部队开发台湾时树立的界碑B.清朝在东北入关前立的界碑C.这是古董商人为牟取暴利制作的假古董D.这是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占领北京后立的警示碑4.某生向图书馆借阅《利玛窦中国札记》、《苏州府志》、《郑板桥传》,计划写一篇论文。

下列最有可能作为其论文主题的是()A.《清朝的苏州生活》B.《明末清初的抗清斗争》C.《元朝的对外交往》D.《明清江南的文人生活》5.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如果你要选择“忧愤之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A.屈原B.林则徐C.洪秀全D.邓世昌6.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7.2018年2月,印度天竺那烂陀举行了玄奘纪念堂落成典礼,中印两国领导人应邀出席。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周末试卷(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周末试卷(

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周末试卷11.8(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广东省新会县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

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B.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D.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2.有学者认为,“(这一制度)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特别是公平竞争、广泛参与、唯才是举的思想,不但在封建社会是进步的,还超越时空、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

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4.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

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5.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

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

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A.三者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C.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D.三者都是以重视发展商品经济做考虑6.在明末棉花基本普及的基础上,清代棉花种植更加盛行。

如松江府属诸州县,“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查——历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查——历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

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

这反映了汉代A.生产力水平低下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D.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2、《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3、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新全球史》提出:“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A.自曹魏开始实行至唐朝废止B.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C.全国的田地进行了平均分配D.反映了封建国家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4、“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

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

”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分工过细B.外部竟争 C.管理僵化 D.利益内耗5、明中叶起,松江“布被天下”的局面真正呈现出来,远销全国各地和海外。

但是,江南的棉纺织行业却并未出现手工工场这种集中生产方式。

究其原因,可能是A.棉纺织业出现较晚技术不够成熟B.小农家庭副业是棉纺织业的主体C.棉纺织品易损耗不能够集中生产D.棉花种植分散使集中生产成本高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 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周末试卷12.06(世界近代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

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2.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

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B.扩大议会的权力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

”这一国家应是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4.1792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曾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该宪法修正案确立的新体制是A.代议制 B.分权制 C.共和制 D.联邦制5.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A.确立责任内阁制B.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6.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7.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

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

”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8.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

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

”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9.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

”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

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10.马克思曾经评论道:“由于俾斯麦的特别法令,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先生已经以叛国罪被逮捕,其实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敢于履行他们作为德国议员所承担的责任,即在联邦国会里抗议兼并亚尔萨斯和洛林,投票反对新的军事拨款,表示同情法兰西共和国,抨击想要把德国变成普鲁士兵营的企图。

”上述评论的历史背景是A.普法战争 B.拿破仑战争 C.德意志帝国成立 D.路易·波拿巴政变1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12.图6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13.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14.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蒸汽机的推广B.相对论的提出C.内燃机的出现D.发电机的发明15.下表为1870—1900年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单位:千米)A.30年间美国铁路发展超过欧洲总和 B.1870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领先地位C.铁路的发展扩大了欧美之间经济联系 D.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不断扩大16.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

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17.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国际垄断集团形成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18.1815年,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对巴黎的胜利,标志着伦敦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而巴黎则不再可能。

也许是从l789年大革命的爆发到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这26年的动荡折腾了法国,此后,法国就再也未能重现其往日作为“超级”大国的辉煌,她已经沦为二流强国。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A.说明法国往日曾经非常辉煌 B.分析法国在19世纪初落后于英国的原因C.介绍从1789到1815年法国经历了26年的动荡D.陈述19世纪初英、法两国势力的此消彼长19.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20.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期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21.表一美国钢铁业统计表A.行业竞争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22.下列对图7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图7 欧美四国在世界工业总量中的比重A.四国工业总量之和在当时世界上占绝对优势B.各国工业比重的变化与其资本输出量成正比C.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23.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24.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街已成为无用之物。

”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25.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26.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27.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28.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29.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30.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40分。

)31.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作成了动画,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

材料二:16一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材料三: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材料四: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

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

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1)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的发展对宋代的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