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电流保护问题及其改进策略研究
电力系统中电流保护策略的研究

电力系统中电流保护策略的研究在当今高度依赖电力的社会中,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电流保护作为电力系统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关键意义。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网络,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多个环节组成。
在这个系统中,电流的正常流动是实现电能传输和分配的基础。
然而,由于各种故障和异常情况的出现,电流可能会发生异常变化,如短路、过载等。
这时,电流保护装置就需要迅速动作,将故障部分与系统隔离,以避免故障扩大,减少停电范围,保护电力设备不受损坏。
电流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电流的幅值、相位和变化率等特征来判断系统是否发生故障。
常见的电流保护类型包括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是一种快速动作的保护方式。
它的动作电流按照躲过被保护线路末端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
这样可以确保在保护区内发生短路故障时,保护装置能够迅速动作,切除故障。
然而,这种保护方式的保护范围较小,通常不能保护线路的全长。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则是在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时限,以保护线路的全长。
其动作电流按照躲过相邻线路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来整定。
通过与相邻线路的保护配合,可以在保证选择性的前提下,扩大保护范围。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则是一种按照时间来动作的保护。
它的动作电流按照躲过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
这种保护不仅能够作为本线路的近后备保护,还能够作为相邻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但由于其动作时间较长,在故障发生时可能会对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
在实际的电力系统中,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整定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短路电流水平、保护装置的特性等。
同时,还需要保证保护的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和可靠性。
选择性是指保护装置只切除故障部分,而不影响非故障部分的正常运行。
为了实现选择性,需要合理整定保护的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使得上下级保护之间能够配合协调。
电力系统中电流保护技术的创新研究

电力系统中电流保护技术的创新研究在当今高度依赖电力的社会中,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电流保护技术作为电力系统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防止电力事故的发生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复杂化,传统的电流保护技术逐渐面临挑战,创新研究成为了必然趋势。
一、电力系统中电流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电流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电流的大小和变化来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发生故障。
当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电流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然而,一旦发生短路、过载等故障,电流会迅速增大或出现异常变化。
电流保护装置通过检测电流的这些变化,并在达到设定的阈值时迅速动作,切断故障部分,以保护电力设备和系统的安全。
常见的电流保护类型包括过电流保护、短路电流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等。
过电流保护主要用于检测过载情况,当电流超过设定的过载阈值且持续一定时间时,保护装置动作。
短路电流保护则针对短路故障,其动作速度通常较快,以迅速隔离故障点,减少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零序电流保护用于检测电力系统中的零序电流,主要用于接地故障的保护。
二、传统电流保护技术的局限性尽管传统的电流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传统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往往基于固定的参数和模型,难以适应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频繁变化。
当系统运行方式发生较大改变时,保护的灵敏性和选择性可能无法得到保证。
其次,传统电流保护对于复杂的故障情况,如多端电源系统中的故障、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的故障等,可能存在误判或动作不及时的问题。
此外,随着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其产生的谐波和暂态电流可能会影响电流保护装置的正常工作,导致保护误动或拒动。
三、电流保护技术的创新方向为了克服传统电流保护技术的局限性,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多个方面开展了创新研究。
(一)智能化的电流保护算法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于电流保护算法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创新方向。
微电网技术的研究与优化

微电网技术的研究与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中央供电方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同时,在环保和能源利用效率等问题上,人们的需求越来越高。
这种情况下,微电网技术应运而生。
微电网是一种由小型能量装置组成的、相互连接并交换电能的能源系统,它能够满足局部用电的需求。
因此,微电网技术的研究和优化显得十分重要。
一、微电网技术的原理与分类微电网的技术原理是将分散的小型能源装置如太阳能、风能、发电机等通过微电网控制器互联,形成一个微型独立电力系统,供应周边的用户。
微型电网可以分类为 AC 微网和 DC 微网两种,分别表示使用交流电和直流电进行可再生能源的收集和分配。
二、微电网技术的优点与传统的集中式电力供应系统相比,微电网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不中断电,保障供电可靠性。
微电网技术采用分布式的发电模式,使得供电的可靠性大大提高,避免了断电的风险。
2. 降低能源成本。
由于微电网采用的是分布式能源装置,且逐渐淘汰了传统的燃油发电,因此能够大幅度降低能源成本。
3. 更好的使用可再生能源。
微电网技术可以高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协调能源资源。
微电网可以根据需求优化能源分配,协调能源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局部能源资源,达到节能的效果。
三、微电网技术的研究重点目前,微电网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微电网控制算法。
微电网的控制算法是保证微电网正常运行的核心,因此优化微电网控制算法十分重要,可以通过建立合适的微电网控制算法模型,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提升微电网系统的效率。
提升微电网系统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如优化微电网设备的设计和安装等,还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来提高效率等手段。
3. 实现微电网的智能化控制。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微电网技术也越来越智能化,可以实现远程监管等功能。
四、微电网技术发展趋势从目前的研究和发展趋势来看,微电网技术将以智能化、自动化和绿色化为主要目标。
浅析微电网中的继电保护问题

)&)&) 导致保护灵敏度甚至导致保护拒动 微电网通过 ;KK与配电网并网后微电网的接入导致线路 产生助增电流或者分流电流从而影响使线路的故障电流的整 定进而导致线路灵敏度的相应改变甚至导致保护拒动 )&)&( 导致相邻线路保护误动保护失去选择性扩大停电 范围 当微电网通过 ;KK向配电网馈电时由于助增电流的存 在当本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相邻线路流过的短路电流增大 保护可能误动从而使停电范围扩大保护失去选择性
'含有 ![的微电网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
. All R含i有g!h[t的s 微R电e网se并r入v配ed电.网时将产生一下影响 $&$ 对配电网规划产生影响 大量 ![投入电力系统将加大负荷预测的难度也使网络 拓扑结构中电源节点的增多这都将影响配电网的一次和二次 的规划同时微电网和配电网的公共路连接点 ]F/-BF`,F62 6F- ,F--C,B/F-;KK 必须装设电力电子设备规划时的设备投 资将增加 $&) 对电能质量产生影响 由于采用逆变器并网方式微电网接入将造成谐波污染 
电力系统中的电流保护策略研究在现代社会,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各个领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而电流保护作为电力系统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和可靠供电起着关键作用。
电流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电流的变化来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发生故障。
当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电流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然而,一旦发生故障,例如短路、接地故障等,电流会瞬间增大或减小,超过或低于正常的阈值。
电流保护装置通过检测这些电流的异常变化,迅速动作,切断故障部分,以防止故障扩大,保护电力设备和系统的安全。
在电力系统中,常见的电流保护策略主要包括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过电流保护是一种按照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的保护策略。
它不仅能保护本线路的全长,还能保护相邻线路的全长。
但由于其动作时间相对较长,在靠近电源侧的保护装置动作时间可能会更长,因此一般作为后备保护使用。
电流速断保护则是以保护线路的一部分为主。
它的动作电流按照躲开本线路末端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动作迅速,能够在短时间内切除故障。
但它不能保护线路的全长,存在一定的保护“死区”。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则是介于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之间的一种保护策略。
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切除本线路全长范围内的故障,同时又能和相邻线路的电流速断保护配合,保证选择性。
为了实现有效的电流保护,保护装置的整定计算至关重要。
在整定计算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短路电流的大小、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等。
不同的运行方式下,短路电流的大小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选择可能出现的最不利的运行方式来进行整定计算,以确保保护装置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可靠动作。
同时,电流互感器的精度和性能也会对电流保护的效果产生影响。
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可能导致测量到的电流与实际电流存在偏差,从而影响保护装置的动作准确性。
因此,在选择电流互感器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精度和变比,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复杂化,传统的电流保护策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微电网继电保护中特殊性问题解决方案的探讨

环球市场理论探讨/-61-微电网继电保护中特殊性问题解决方案的探讨李志洁 张晓彤 王 伟 孙宁波 郑德涛国网平度市供电公司摘要:利用分布式发电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电网进行优化,可以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2013下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分布式能源发展的能源政策,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配电网将迎来大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和高渗透。
当前配电网的网络基础、保护、控制和运行管理等问题显然不能应对目前的发展情况。
因此,微电网整合分布式发电的优点,同时减少分布式发电对电网的影响和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分布式发电的价值。
关键词:微电网(微网);继电保护;故障1 引言当电网发生短路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快速、准确地切断开关,使电源切断了继电保护的特殊性。
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主要的保护和后备保护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
深入了解继电保护中的特殊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继电保护人员的现场安全管理和控制能力,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有力保证。
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分析了主要的特殊问题。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的保护作用是能够快速、特别地清除故障设备。
2 继电保护现状因为电网跨越辽阔区域,其安全稳定运行非常容易受气候条件影响,而且的气候虽然夏季比较温暖湿润,冬季的比较湿冷,而且区域的降水量较为丰富,所以在电网故障中,临界性的降水是电网故障的主导因素。
即电网故障大量集中于恶劣气候条件下例如暴雨、冰雪,或者是与气候相关事件火山、雷暴的环境当中下出现。
在对电网停电数据统计的基础上,采用组织理论对电网发生事故的宏观规律进行深入化的研究,研究结果初步证明电网具有自组织临界性的特征。
此外,继电保护隐式故障是指电网保护装置中存在的一个永久性缺陷,这个缺陷的存在,虽然只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者运行不正常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但是其造成的后果却十分严重。
由此可见,电网的继电保护装置的隐式故障是电网电力系统故障发生的重要原因。
《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范文

《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微电网作为整合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以及负载的综合供电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灵活的运行策略及持续优化的方法对于提升微电网运行效率、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研究微电网的运行策略及其优化方法。
二、微电网的基本构成与运行特点1. 微电网的基本构成微电网主要由分布式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发电设备)、储能设备(如电池储能系统)、能量转换设备以及负载组成。
这些设备通过微电网控制系统进行协调运行。
2. 微电网的运行特点微电网具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模式。
在独立运行模式下,微电网能够通过内部的能源供应和储能设备保障电力供应;在并网运行时,微电网则能够与大电网互补,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微电网的运行策略1. 分布式能源的优化配置根据微电网的负荷需求和可再生能源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分布式能源,确保能源的充分利用和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2. 储能设备的运行策略储能设备在微电网中扮演着能量缓冲的角色,需要根据微电网的负荷需求和分布式能源的输出情况进行充放电操作,保证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
3. 负荷管理策略通过智能负荷管理技术,对微电网内的负荷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确保电力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平衡。
四、微电网的优化方法1. 运行模式优化根据实际需求和环境条件,对微电网的运行模式进行优化选择,以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2. 能源调度优化通过先进的调度算法,对分布式能源进行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储能设备的维护与升级定期对储能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五、实践应用与未来展望1. 实践应用目前,微电网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其运行策略和优化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优化。
例如,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微电网的自动运行和故障诊断;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微电网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等。
2. 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增加,微电网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范文

《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对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供应模式,其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微电网能够整合分布式能源资源,如风能、太阳能和储能系统等,实现高效、环保、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本文旨在探讨微电网的运行策略及其优化方法,为微电网的优化运行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微电网的基本构成及特点微电网主要由分布式能源资源、储能系统、负荷、控制系统等组成。
其中,分布式能源资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储能系统用于平衡电力供需;负荷则代表了微电网内部的电力消费需求;控制系统则负责协调各部分的工作,确保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微电网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能够整合多种分布式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能源需求;三是能够减少对外部电网的依赖,提高供电可靠性;四是能够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降低能源消耗成本。
三、微电网的运行策略微电网的运行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调度策略:根据微电网内部的能源供需情况,合理分配各种能源的发电量和用电量,确保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2. 储能系统管理策略:通过控制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过程,平衡微电网内部的电力供需,提高供电可靠性。
3. 负荷管理策略:根据负荷的特性和用电需求,合理安排负荷的用电时间和用电量,降低电力消耗成本。
4. 保护与控制策略:确保微电网在面临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反应,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四、微电网的优化方法微电网的优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优化算法:利用智能算法对微电网的运行进行优化,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这些算法能够根据微电网的实际情况,自动调整运行参数,实现最优运行。
2. 分布式能源协调控制:通过协调控制微电网内部的分布式能源资源,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3. 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根据微电网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储能系统的规模和类型,提高微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ngchun 130000, China. 3. Datang Xiangyang Wind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Changchun 130000, China)
Abstract: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traditional power grid hasbecome increasingly obvious so that the process of the
1
1
2
3
WANG Guan-ying , GAO Chun-ying JI Chun-yu CUI Qian
(1.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hangchun 130000, China. 2.Changc 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validity of the protection configuration.
Key words:micro-grid, over-current protection, non-communication protection
0引言
定义为: 微电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微电源共同组成的系
随着中国能源的短缺,使得可再生能源得到有力的 统,它可同时提供电能和热能;微电网内部的电源主要
发展,分布式电源逐渐渗透入电力系统。由于分布式电 由电力电子器件负责能量的转换,并提供必须的控制;
源自身的缺陷,加大了分布式电源在电网中应用的难 度,微电网概念的提出,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微电源大 多是用电力电子变换器接入微电网,使其具有短路容量 小的特点,传统的电网保护对微电网不实用,因此提出
[1-2]
适合微电网特性的新型保护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1 微型电网概述
美国电力可靠技术解决方案协会提出的微电网
微电网相对于外部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受控单元,并同
[3]
时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 微电网是由多个分布式电源(DG)、负荷、开关、
[4]
线路、一系列电力电子变换器共同组成 。基本结构如 图1所示。微电网作为一个整体存在,通过一个隔离开 关和上一级电网相连。图中的微电网有A、B和C三条 馈线,馈线A、B通过一个静态开关(SD)与电网相连,
无通道保护的优点是加速保护动作、不受中性点
运行方式和负荷大小的影响;缺点是不能够隔离对称
故障。
3.2 无通道保护的保护判据
(1)启动判据:
R1=
I0+I2 I1
式中 I1、I2、I0分别为电流的正负零序分量。一般启动
判据整定值为0.4。正常工作时,启动判据为零,当系
统发生不对称故障时,启动判据迅速上升;
摘要:随着传统大电网脆弱性日益暴露,致使全球化电力市场改革进程加快,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分布式发电技
术这个概念。而分布式发电技术会改变配电网的辐射状态和其单向传输电能状态,会降低大电网的可靠性和安
全性。随后,微电网的概念孕育而生,微电网能够克服分布式发电技术的缺点,使分布式发电技术得到大规模的
运用。通过对微电网及其结构的介绍,根据微电网短路容量小的特点,提出一种快速动作的保护方案,在PSCAD/
第 51 卷 第 12 期 2014 年 6 月 25 日
电测与仪表 Electrical Measurement & Instrumentation
Vol.51 No.12 Jun.25,2014
微电网电流保护问题及其改进策略研究
1
1
2
3
王冠英 ,高春英 ,吉春宇 ,崔倩
(1.东北电力设计院,长春 130000;2.长春工业大学,长春 130000;3.大唐向阳风电有限公司,长春 130000)
technology and enables it to be used on a large scale. In this paper, micro-grid and its structure were introduced and
a protection scheme with fast action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micro-grid that its short-circuit
当在线路 L3上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继电器R1B、 R2B、R3A、R3B、R4B、R5B都检测到正方向的短路电流,根 据方向性过电流保护的整定原则,保护均启动。延时 最短的继电器R3B最先动作Q3B跳闸,继电器R4B、R5B检 测不到短路电流,表明故障被隔离,继电器R1B、R2B、 R3A仍然可以检测到短路电流的存在,启用无通道保 护,继电器R3A同时满足无通道保护的三个判据,动作 相应的断路器跳闸,故障被隔离。 5 仿真结果分析
one-way transmission state of electrical energy, which will reduce the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owergrid. Later,
the concept micro -grid comes into being, which overcomes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
图4 继电器 R3A处的响应行为(τ=0.8~0.9) Fig.4 The response behavior of the relay at R3A
(2)差值判据:
I(S n)=(I n)-(I n-T)
式中 (I n)和(I n-T)为健全相电流一个周期前后的采
样值;
(3)加速时间判据:τ
加速时间满足了继电器的选择性,只有在加速的
时间段内,同时满足启动判据和差值判据,继电器启
动相应的断路器动作,否则不动作。考虑到断路器的
动作延时等因素,加速时间一般在0~0.1s(以对端断
路器动作的时间为起点,例如0.3s时发生故障,再经
过0.5s对端断路器动作,此端继电器无通道保护的加
速时间为0.8~0.9s)。
4 仿真分析
4.1 仿真模型
在PSCAD中搭建微电网模型如图2所示,模型中
含有 4 个 DG,这四个 DG 中,均采用直流电源经逆
变技术逆变成交流。其中LC 起到滤波的作用。
protection
护的加速时段。当系统中某线路发生不对称故障时, 首先按照方向性过电流保护的整定原则,即起动电流 应按照躲开变压器可能出现的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 检测到故障电流且延时最短的继电器动作相应的断 路器动作。对端断路器跳闸后,引起本端电气量发生 变化,满足无通道保护判据的继电器加速相应的断路 器跳闸。无通道保护只在方向性过电流保护整定时间微电网的基本结构模型 Fig.2 The basic structure model of the micro-grid 4.2 保护配置
保护配置采用的是传统的方向性过电流保护与 无通道保护相结合的保护方法,如图3所示。
线路1~5的两端配置继电器,分别为R1A、R1B、R2A、 R2B、R3A、R3B、R4A、R4B、R5A 、R5B。控制相应的断路器Q 1A、Q1B、Q2A、Q2B、Q3A、Q3B、Q4A、Q4B、Q5A、Q5B。各保护的配 置和整定时间在图3上进行标注。图中继电器上面的 是过电流保护的延迟时间,继电器下面的是无通道保
capacity was small. A micro -grid model was built in the PSCAD/EMTDC software and a protection scheme was
configured which combined current protection with non-communication protection.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verified
-125-
第 51 卷 第 12 期 2014 年 6 月 25 日
电测与仪表 Electrical Measurement & Instrumentation
Vol.51 No.12 Jun.25,2014
图1 微电网的基本结构 Fig.1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micro-grid
EMTDC软件中搭建微电网模型,并配置电流保护和无通道保护相结合的保护方案,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保护
配置的有效性。
关键词:微型电网;过电流保护;无通道保护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390(2014)12-0125-04
Current Protection Problems of the Micro-Grid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9-10]
护相结合的保护方案,加速了保护的动作 。 3 无通道保护 3.1 无通道保护的基本原理
无通道保护,不需要通信信道,利用电气量实现
[8]
速动的保护功能,减小了系统的投资 。 无通道保护的基本原理:在线路发生不对称故障
时,三相电压、电流将处于不对称运行状态,利用对侧 断路器动作后,使得本侧健全相电流发生突变,并且 突变发生在加速的时间内,判断故障发生在本区域 内,不需要延时,加速断路器动作。
接的是重要负荷或者可调负荷。微电网通过一个公共 耦合节点(PCC)与大电网相连,可以实现孤岛运行和 并网运行的平滑切换。 2 微电网的继电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