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对此评论正确的是()①抨击了儒家的传统道德①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①推动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①声讨北洋军阀镇压学生的爱国运动A. 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D. ①①①2.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同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不是哪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

……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

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 )A.弘扬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B.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C.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D.颂扬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3.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该评论认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4.梁启超说:“舍西学而言中学,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其西学必为无本。

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虽庠序如林,逢掖如鲫,适以蠹国,无救危亡。

”梁启超持此观点的主要目的在于()A.宣扬“中体西用”B.维护封建伦理纲常C.减少变法阻力D.回应民主革命思潮5.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教员中既有以陈独秀为首,以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为骨干的革新营垒;又有辜鸿铭、刘师培、陈汉章、黄侃等知名的旧派学者。

他们政见不同,在学术上也各抒己见。

这一现象()A.有利于提高北京大学的教育和科研水平B.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C.体现了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D.推动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6.下图是近代中国新潮杂志社创办并于当年再版的《新潮》月刊杂志,下列关于此图说法不正确的是()注:按照“新潮”两字的意义,应译作“New Tide”,但是印在书面上的英文译名是“The Renaissance”,是西洋史上“文艺复兴”的意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评

第五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政府一面让出洋幼童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等知识,一面要求幼童学习汉语和四书五经、国朝律例、圣谕广训,向他们灌输三纲五常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

这表明政府主张( )A 西学中源B 中体西用C 君民共主D 道德救国解析:题干材料体现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答案:B2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解析:解答本题,必须要明确“逸出旧轨”指的是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

从这个角度分析,洋务运动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答案:C3(2012·海南单科)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林则徐、魏源B 康有为、梁启超C 孙中山、章太炎D 陈独秀、胡适解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反映的是康有为学说的特点: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因此,B项正确。

A项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并未摆脱地主阶级思想范畴;C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是系统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D项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A、C、D三项都错误。

答案:B4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 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 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 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 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解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著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梁启超评价康有为:“以为生于中国,当先救中国;欲救中国,不可不因中国人之历史习惯而利导之。

又以为中国人公德缺乏,团体涣散,将不可以立于大地;欲从而统一之,非择一举国人所同戴而诚服者,则不足以结合其感情,而光大其本性。

于是乎以孔教复原为第一著手。

”这里强调了康有为()A.根据国民的传统习惯宣传变法B.重视国民公德和团体观念教育C.结合国民的感情和本性作引导D.以儒家思想为宣传变法的载体2.“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说这段话的是()A.梁启超B.陈独秀C.蔡元培D.李大钊3.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其依据包括()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④宣传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进入新的时期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4.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可见,陈独秀反对( )A.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C.孔子主张D.封建专制5.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

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梁启超家庭伦理观念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儒学已成为众矢之的6.王韬《弢园文录外编》中载述:“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

……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王韬的认识()A.准确反映了议会的职权B.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C.揭示了君主立宪制的本质D.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7.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梁启超评价康有为:“以为生于中国,当先救中国;欲救中国,不可不因中国人之历史习惯而利导之。

又以为中国人公德缺乏,团体涣散,将不可以立于大地;欲从而统一之,非择一举国人所同戴而诚服者,则不足以结合其感情,而光大其本性。

于是乎以孔教复原为第一著手。

”这里强调了康有为()A.根据国民的传统习惯宣传变法B.重视国民公德和团体观念教育C.结合国民的感情和本性作引导D.以儒家思想为宣传变法的载体2.“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说这段话的是()A.梁启超B.陈独秀C.蔡元培D.李大钊3.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其依据包括()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①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宣传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进入新的时期A. ①①①B. 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①4.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可见,陈独秀反对( )A.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C.孔子主张D.封建专制5.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

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梁启超家庭伦理观念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儒学已成为众矢之的6.王韬《弢园文录外编》中载述:“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

……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A.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开明分子掀起的新政
B.维新变法是由知识分子领导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C.清末新政是由先知先觉者倡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5.下图是关于19世纪末我国某一历史事件的一幅漫画(画中文字为“西方科学技术”“注射器”)。该漫画反映了清政府()
A.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治愈国人的病症
A.直接从传统思想发展而来B.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
C.没有受到西方的任何影响D.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3.有学者说,三民主义是要实现“使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而不相冲突。”其针对的是三民主义中的()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C.推翻帝制,创立民国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中国近60年(1870年—1930年)来的新政都是自上而下,并非由下而上。一切新的事业都是由少数先知先觉者提倡,费尽苦心,慢慢地奋斗出来的。在甲午战争以前,这少数先知先觉者都是在朝廷做官的人。甲午战争以后,革新的领袖权慢慢地转到在野的人手里,但这些在野的领袖都是知识分子,不是民众。严格说来,民众的迷信是中华民族近代接受西方文化的大阻碍之一。”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敢有垄断以置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C.“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D.“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18.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这一现象()
B.已经认识到只靠西方科学技术不能救国
C.学习西方还没有完全脱离“器物”的层次
D.腐败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农民起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90分钟100分)第工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A.讲究训话考据B.提倡“经世致用”C.主张重新认识世界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2.鸦片战争后萌发的“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核心是A.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工业B.与西方“商战”,维护本国利益C.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D.冲破传统观念,发展工商业3.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A.在广州设立译馆,翻译外国书报B.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C.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知识D.主张建立一支新式海军4.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做系统论述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严复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王朝内部的少数有识之士进行反思,提出新的对策,开始兴办洋务。

下列能反映洋务运动前十年内容的图片是6.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科技、教育的发展,然而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时,报名人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是因为A.欧洲列强的干涉B.巩固派的反对C.洋务派的无能D.维新派的抵制7.薛福成说:“今诚取西人气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

”他应属于A.洋务派B.顽固派C.早期维新派D.维新派8.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①主张进行“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②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③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④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A.①⑧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下列人物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咫风”“火山大喷火”的是10,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A.民主共和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C.君主立宪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1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A.新思想的萌发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1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A.列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B.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袁世凯掀起复古尊孔逆流D.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13.下列人物中,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D e m o c r a c y a n d S c i e n c e”的是14.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的实质是A.对孔子的否定'B.对孔子权威的否定C.对儒家思想的褒贬D.对封建意识形态和传统思想的扬弃15.下列作品中既明确体现出反对封建旧道德,又鲜明反映出提倡新文学的是A.《文学改良色议》B,《文学革命论》C.《狂人日记》D.《庶民的胜利》16.导致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发生重大变化的事件是A.俄国十月革命B.五四运动C.问题与主义之争D.中国共产党成立17,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是指A.向西方学习B.主张民主共和C.反对尊孔复古D.继续反封建18,前期新文化运动就其作用而言“新”在A.传播了民主和科学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人研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19.右图中的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活动有①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宣传新文化②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③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④回击胡适的挑战,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20.最早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马克思研究专号》B.《庶民的胜利》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社会主义》21.下列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以《每周评论》为阵地展开②反映了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③实质是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革中国的社会制度④通过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2.毛泽东等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马克思主义自身具有无与伦比的科学性B,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C,先进知识分子勇于探索救国救民之路D.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①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②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③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展开斗争④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包括①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④共产国际的帮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5.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在学习西方时经历了下列演变A.英日式一美法式一俄国式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C.美法式一英日式—俄国式D.俄国式一美法式一英日式第2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第26题12分;第27题n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高中历史人教版本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考试测试卷

高中历史人教版本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考试测试卷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新文化运动被称作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依据是()A.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D.奠定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2.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其中“过火”的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D.民主和科学思想3.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A.鲁迅的《狂人日记》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4.“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

这首诗反映出()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①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率真”与“质朴”①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①“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A. 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5.“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

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

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这一言论针对的是()A.抵抗派B.洋务派C.顽固派D.维新派6.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人“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这部分人“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维护传统思想及制度的需要C.对西方传统的难以接受D.中西方文化传统的迥异7.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A . AB . BC . CD . D8.《新青年》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如下图),是法语“青年”的意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清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录了一副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这副对联应出自()A.鸦片战争期间的封建官吏 B.维新变法期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洋务运动期间的封建顽固派 D.辛亥革命期间的资产阶级革命派2.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B.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进步知识分子认识到,听任陈腐的君主专制思想泛滥,将导致“人格丧失,异议枉绝”,使“民德、民志、民气”扫地以尽。

导致这一认识的直接原因是A.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C.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 D.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4.“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影响广泛的思想主张。

其代表人物张之洞即认为“西学应世事,中学治身心”“中学为本,西学为用”。

下列主张与之一致的是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商君之论富强也,以耕战为务,而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C.无征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于三代先王以行之D.欲避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5.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

……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

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材料表明他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④6.“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无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 B.王韬 C.孙中山 D.胡适7.1921年9月1日,《新青年》上刊登了中共产党第一个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指示新潮底趋向,测定潮势底迟速,一面为信仰不坚定者祛除根本上的疑惑,一面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1.(2018·山东德州高三期末·23)1843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

1851年,该书传人日本后,连印十五版,极为畅销,1859年价格已达首版三倍。

该现象说明()A.日本的民族危机比中国更加严重B.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整体上比日本守旧C.《海国图志》只关注了西方的新技术,中国人对此不感兴趣D.《海国图志》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在日本国内更有市场2.(2018·天津和平二模·5)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3.(2018·浙江衢州二模·16)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

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A.普遍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B.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C.“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D.开始传播“师夷长技”的新思潮4.(2018·浙江四县市高三5月联考·15)有学者指出:“(传统中国)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在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和从属的”。

下列思想或口号体现了这种社会观念开始改变的是()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5.(2018·山东滨州一模·16)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材料评论的是()A.顽固派的“抱义而处”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6.(2018·北京丰台一模·17)下列中国近代思想主张出现最晚的是()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C.“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故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D.“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7.(2018·浙江湖州高三期末·22)近代某思想家提出:“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

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

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该材料直接反映这一思想家的主要立场是()A.反对“中体西用” 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C.挽救民族危亡 D.发展资本主义8.(2018·江苏苏州高三期末·7)有人认为“五四”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科学和自由,乃至“现代与西方”“传统与中国”这样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在晚清时都已经提出了。

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9.(2018·河南南阳高三期末·29)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其主要目的是()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配合清末新政C.反对资产阶级革命 D.推动维新变法深入进行10.(2018·吉林长春二模·27)有学者认为,康有为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这己经预示着后面将有更加猛烈的风潮,不仅包括政治革命,而且包括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维新变法更有利于推进社会进步11.(2018·江苏南通、扬州二模·5)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

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

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

”从中可见,该思想家()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坚持“中体西用”思想C.赞赏君主立宪政体 D.认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12.(2018·浙江绍兴一模·15)梁启超说:“贵族政治者,虽平民政治之蟊贼,然亦君主政治之悍敌也。

……贵族之于平民,固少数也;其于君主则多数也。

故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力,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

后此平民亦能以之为型,以之为循。

”此论主张的是()A.共和 B.民主 C.帝制 D.自由13.(2018·浙江衢州二模·18)何启、胡礼垣在《劝学篇》中说道,“民权者,其国之君仍世袭其位;民主者,其国之君由民选立,以几年为期。

吾言民权者,谓欲使中国之君世代相承,践天位于勿替,非民主之国之谓也”。

下列人物的政治主张与此二人最接近的是()A.魏源 B.邹容 C.康有为 D.孙中山14.(2018·江苏淮安四模·8)康有为认为: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

这反映康有为()A.反对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B.反对美国式政治体制C.主张保留君主专制制度 D.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15.(2018·安徽淮南一模·19)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外曾出现过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两种极端。

但有学者认为: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手段,以下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A.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B.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C.洋务运动和国民大革命 D.戊戌变法和文艺复兴16.(2018·山西太原二模·28)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中说:“吾党做劝告开明工夫,未必不为彼党间接发生助力。

彼党做预备革命军工夫,亦未必不为吾党间接生助力,此所谓相反而实相成。

”材料表明()A.中国近代政党政治的形成 B.两党分工明确并各司其职C.两党为共同利益实现联合 D.实现民权是两者共同目标三2新文化运动17.(2018·江苏常州高三期末·8)“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

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

”这里的“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是指()A.自由与平等 B.法制与科学 C.民主与自由 D.民主与科学18.(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六·7)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人才荟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

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兔子是胡适。

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大兔子: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学风焕然一新B.中兔子: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C.小兔子:提倡白话文,发表《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D.三只兔子所倡导的新思想,最终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19.(2018·辽宁大连高三双基测试·28)下列新文化运动前后思想文化领域的言论,最有利于近代民主革命目标实现的是()A.“世界万国,以有民权而兴,无民权而亡者,踵相接,背相望”B.“女权愈振之国,共国愈文明”C.“社会主义社会是最进步之社会”D.“孔丘砌专制政府之基,以荼毒吾同胞者,二千余年矣”20.(2018·四川德阳二模·5)在胡适看来,中国人在文化上所面临的“真正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

可见,胡适主张()A.反对传统,全盘实现文化西化 B.中西结合,重构中国的新文化C.坚守传统,抵制资产阶级文化 D.中体西用,将西方文化中国化21.(2018·安徽“江淮十校”高三4月联考·15)“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下列言论与材料原意相近的是()A.“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

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

”B.“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臾缓。

”C.“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难一根本之条件。

”D.“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22.(2018·江西鹰潭二模·28)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解释科学道:“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

以下对材料中“科学”最合理的认识是()A.科学仅指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 B.当时学者对科学的解释较浅显C.科学是指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D.中国开始才引入了科学的概念23.(2018·浙江稽阳联谊学校二模·13)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面肯定西方文化,在此基础上主张对中国文化结构进行深层次的根本改造。

从文明史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主张推动了近代中国()A.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B.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兼容C.东西方化的碰撞与交融 D.传统文化与的西方文化的传播24.(2018·湖南五市十校高三5月仿真模拟·27)“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

……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

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

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

”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25.(2018·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考考前模拟·5)有人这样认为:“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