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校长课堂实录及点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建国校长课堂实录及点评
执教:李建国校长
时间:2011年10月9日
地点:五(7)班教室
内容:《成语故事》
听课人员:市二小五年级语文教师
整理:徐春花
师:同学们,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只有一种情况是错误的,那就是不发言,今天,你们想犯错吗?
生:不想。

(学生齐说)
师:那你在这节课上打算怎么做?
生:积极发言。

生:认真思考。

生: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生:想好了就说出自己的意见。

师:下面我们来听写四个词语,刚才发言的四位同学,给你们机会到黑板上默写,其余同学写在听写本上,两个词一行:
绘声绘色名副其实凶相毕露指手画脚
师:对照黑板批改,全对的举手。

亮剑队,紫燕队全对,真不错,请放下。

你能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什么?
生:上两行成语是讨人喜欢的,下两行成语是不讨人喜欢的。

师:你已经知道了这些四字词语还是成语,你们喜欢那些成语?
生:绘声绘色名副其实
师:小明讲故事讲得_______
生: 绘声绘色
师:这位老师上课娓娓动听,是个__________的教学能手。

生:名副其实
师: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三个成语:第8课,齐读(生:成语故事),文中的三个成语分别是什么?
生: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师:看李老师写成语,你把它记在心里。

“矛盾”是一个词,“滥”字笔画较多,右边是个“监”字。

(师边写边口述)。

师:齐读。

你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
生:我喜欢“画龙点睛”。

师:这是神来之笔呀。

生:我不喜欢“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师:早熟悉这三个成语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同学举手),那编书的人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五年级才给我们学?等你学完了你就会
明白。

谁能为大家讲讲这些故事?
(生讲故事,师提醒学生:讲过的不要重复)
师:故事听完了,我们来检查预习。

(小黑板出示词语:腾空、锐利、墙壁、逼真、神韵、俸禄、张口结舌、惊叹不已)
(指名读)
师:声音洪亮,正确、流利,这8个词语你了解哪个词的意思?生:俸禄就是薪水。

师:不太完整,谁来补充?
生:俸禄就是古代官员的薪水。

师:你一定很爱看课外书。

由“锐利”你们想到什么东西?
生:我想到了剑。

生:我想到了针。

生:我想到了搭在弓上的,能射出的箭。

生:我想到了自己才买的小刀。

师:“逼真”就是什么?
生:“逼真”就是靠近真的,很像真的。

师:“张口结舌”就是说——
生:张着嘴巴,舌头打结。

生:说不出话来了。

生:由于理屈而词穷。

师:反过来说就是?
生:妙语连珠
生:口若悬河
生:高谈阔论
……
师:你在什么时候会“惊叹不已”?
生:我和妈妈到马戏团看空中飞人的表演时惊叹不已。

生:我到常州恐龙园看侏罗纪时惊叹不已。

生:看到机器人弹琴,我惊叹不已。

生:看到“天宫一号”成功发射时,我惊叹不已。

师:你惊叹的是什么?
生:我惊叹中国的航天技术。

师:再读这两个成语,读出其中的感情。

(生读)
师:读课文后,你除了知道词语的意思,你还知道了什么?
(小组内交流,每个人必须说)
师:小头靠到一起去,这样说话就可以听得更清楚了。

师:表扬薄荷队,他们已经交流好了,准备发言。

师:请每组推出说得有价值的同学来发言。

(被推选出来的同学站在那里自由发言)
生:“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师:你课前认真预习了,并从自己的资料上摘录了知识点,老师给你打优秀,如果你能不看书说出来,老师给你打优秀加星。

生:“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上精辟的词语,使内容更加生动。

生:我知道矛是攻击的武器,盾是防御的武器。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图,这是矛,这是盾。

生:我知道了我们不能像那个卖矛又卖盾的楚国人那样,说话、做事不动脑子,前后抵触。

……
生:我要说的全被他们说完了。

师:请坐下,刚才春笋队、亮剑队、薄荷队的同学表现真不错,从他们的发言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想好了赶紧发言,不然就被别人抢着说了。

生:别人说过的不要再重复,要说有新意的。

生:机会来的时候要好好把握,要不就追悔莫及了。

……
师:希望大家能用今天悟出的道理,来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学习。

故事学到这儿,现在,你知道编书的人为什么把这三个成语编在一起,成为一篇课文了吗?
生:想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生:让我们能从这些道理中引以为鉴,扬长避短。

生:让我们用这些道理来指导我们的说话、做事、学习。

……
师: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比一比,谁提出的问题有价值。

生:那个楚国人为什么卖矛又卖盾?
师:他笨就笨在这里,他这样做的后果会怎样?
生:用他的矛来戳他的盾,可能矛断了,盾还好好的,那就说明他的矛不是什么盾都能戳穿的。

生:可能矛完好无损,盾被刺穿了,这说明他的盾并非坚固得很。

生:还有可能盾被刺穿的同时,矛也断了,这说明他刚才说的两句话都是错误的。

生:这个楚国人一心只想做生意赚钱,说话不经大脑考虑。

生:张僧繇为什么把画画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
师:谁能回答?(学生无言)
这个问题老师来答,古代人往往把天子看作是龙,据说这是南北朝时的梁高祖让当时画技高超的张僧繇画的。

生:龙点上眼睛后真的飞起来了吗?
生:我认为龙飞起来了,因为眼珠是龙的身体中的关键部位,有了眼睛就可以看见一切了。

生:有了眼珠龙就活了,有生命了。

生:我认为这只不过是人们创造出“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想象,是否真飞起来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在说话、写作的时候,能用上这种画龙点睛的方法。

……
师:这节课我们交流了大家自学后知道的知识,也了解了读后还没理解的内容,但课文还没有认真朗读,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思考:这三个成语故事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评析:
10月9日上午,李校长为我们五年级所有语文老师展示了一节精彩的课改示范课:《成语故事》,令人深为感动。

作为一校之长,
学校事情千头万绪,可他却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老师做示范。

课堂上,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成果,小手直举,小脸通红,争先恐后,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展示自我、成就自我的舞台。

一、教学设计简约,学生个性飞扬。

在这堂课中,李校长紧紧围绕“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学完,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这两大板块,以学定教,清晰明了。

正是这看似简单的两个问题,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离开了老师预设的教学环节的束缚,敢想了,敢说了,读书表达更显个性化。

记得在这堂课上,当一个孩子问及“龙真的飞起来了吗?”这一问题时,其他孩子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语言表述放得开,不受拘束,灵活地解剖问题,巧妙地处理了故事和它的引申义之间的关系,可谓学得入木三分。

事实让我不得不承认:放手,也会收获精彩!
二、教师从容大气,课堂幸福快乐。

这节课上,李校长的大气、从容、机智,让所有听课老师叹服不已。

我知道,这一切来源于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长期的教育实践,正如我们组学科组长所评价的那样:李校长的人格魅力就像酒,既冲味十足,又绵柔甘甜,乃刚柔并济也。

从他的身上,我深切感受到,既要多读书,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更要勤于实践,用心反思,努力钻研,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新型教师,这样才能给予学生一个幸福的语文课堂。

执教:李建国校长
时间:2011年9月28日
地点:教研中心
听课人员:市二小教师、潘黄实验小学教师
整理:宋永干
实录:
师:同学们,前天晚上上演了一场激动人心的篮球比赛,知道的请举手。

(部分学生举手)
那场篮球比赛中,哪个队赢了?
生:中国队。

师:中国队以1分的优势赢得了比赛,听到这个消息,你心情怎样?生:激动、高兴、自豪……
师:因为你也是——中国人!(板书:中国人)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看李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生书空课题。


师:一起读!“励志”是什么意思?
生: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完成一件事情,而奋发努力。

师:什么事情?
生:学画,证明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

师:是呀,为了证明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刻苦学画,超过别人,这就叫“励志”。

师:下面我们来听写词语。

你已经发言两次,给你机会,报给大家写。

三个词一行。

生:嫉妒震惊承认激怒不知疲倦轰动
师:“嫉妒”两个字都是什么旁?“承”还可以组成什么词?可以查什么部?“怒”上面是什么字?还可以组什么词?
(生边听写,边作答。


师:写好后,请大家横过来读一读,看写得是否正确。

再看看第一行词写谁?第二行呢?有发现吗?
生:第一行写外国学生,第二行写徐悲鸿。

师:小组内检查,全对的站起来。

(生互相批改,互相纠正。


只错一个的也站起来!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站的人多?阳光组、智慧组、雏鹰组表现不错,请坐下。

学语文就该认真、扎实,第一节课的任务就该按时完成。

有些同学后悔了,希望下次表现精彩。

(师出示学生课前写的小黑板,也是学生的疑问: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
师:成语一般是4个字,也有4个字以上的。

大家一起读!
(生读成语)
师:响亮但不美妙,拖腔拖调。

有了停顿就会美妙,听老师读。

(范读)
练练看!
(生练读,齐读)
师:觉得有进步的举手!原来停顿就是阅读的一把金钥匙。

就请智慧组说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意思。

生:只要用心,就能把事情做好。

师:“负”什么意思?“有心人”是谁?生:辜负。

“有心人”是徐悲鸿。

师:“功夫”意思是什么?时间、本领给你选?
生:“功夫”的意思是时间。

师:用心、花时间努力做事,都会获得成功!
阳光组,这个成语什么意思?(师指“有眼不识泰山”)
生:不认识地位高或本领强的人。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成语写的是谁?
生:徐悲鸿。

师:“有眼不识泰山”呢?
生:外国学生。

师:我们四(4)班同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有充满智慧的头脑!
师: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的呢?默读课文4到6自然段,画出写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

圈画好以后小组内就可以交流了。

(生先自主学习,再在小组里交流)
师:头靠在一起,说话就可以听得更清楚了,要说说自己为什么画这个句子。

(生继续交流)
师:表扬智慧组,动作最快。

师:请大家捧起书,把你画下的词句读一读,读着读着,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我们比谁会想。

(生读句子,想情景)
师:想到徐悲鸿励志学画、潜心临摹情景的请举手!放飞语文想象的翅膀说明你会学语文。

请人读句子,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梦想组带领大家放飞想象的翅膀!
生: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师:为什么把徐悲鸿比作马?看图,说一说。

生:马日夜奔驰,不知疲倦,而徐悲鸿学画不知疲倦。

师:徐悲鸿就是这匹不知疲倦的奔马!继续交流。

生: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
师:他强调了哪个词?
生:每逢。

师:每逢就是每次。

节假日,留学生都出去游览了,节假日是消遣的时间。

而徐悲鸿呢?
生: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

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徐悲鸿正在那里临摹。

我仿佛看到了徐悲鸿在美术馆里临摹,有的画比较难,他一画就是一整天。

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

师:也许馆里没有其他人,只有他一个人在静静地看,在用心地画。

不知不觉已到了晚上,出去游玩的同学回来后,看到徐悲鸿在画画,会说些什么呢?
生:你真用功呀!
你的画技有了提高!
……
师:这就叫励志!继续交流。

生: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

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师:每次读这段文字,李老师就想起自己十七八岁时学画,父母每学期给二百元,而我大概要花一百二三十元买画纸、颜料等,学画需要很大的代价。

徐悲鸿为了学画怎样做?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吗?生:刻苦努力……
师:用在这里不太合适。

生:省吃俭用。

师:老师心里想的就是这个词!声音再响亮一些!我们现在也提倡节俭,我们可以省下钱来买书,你也是小徐悲鸿,你的行为就是励志读书!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没关系,说错了老师也表扬你。

生:中心句。

师:这叫过渡句。

在文章中,有的句子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就叫——过渡句。

如果是一个自然段就叫过渡段。

跟老师一起读——过渡句。

生:过渡句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快乐组来读!
生:三年过去了……轰动了整个画界。

师:她强调了哪个句子?
生:轰动了整个画界,我觉得徐悲鸿很了不起!
师:三年过去了,这是怎样的三年?
生:辛苦的三年。

刻苦努力的三年。

不分白天黑夜、励志努力的三年
……
师:正所谓——
生:功夫不负有心人!
师:此时,徐悲鸿在那个外国学生眼里,已经成为——
生:泰山。

师:是刻苦努力的——泰山!是不知疲倦的——泰山!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画展,会怎样说?
生:徐先生,我觉得你很有才能!
师:你说得很诚恳,少了动作。

你可以站起来,到我这边来,大家比较一下谁更像那个外国学生?
(师生对话,师不知不觉将学生带入情境。


生:(鞠躬)徐先生,我以后再也不说中国人没有才能了。

徐先生,我感觉中国人很有才能,看来我真的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
师:看来,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励志不可少。

再读这三个字——生:中国人!
师:什么样的心情?
生:兴奋、激动、自豪……
师:明天晚上,令中国人激动万分的时刻就要到来,天宫1号发射,中国人一定要看,这是中国人走向太空又迈出的一大步。

做中国人光荣,成为光荣的中国人要——励志!
评析:
这节课,李校长结合学生质疑的两个成语“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适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朗读、感悟、想象、表演等活动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三段五步式”有效课堂模式呈现得自然、精彩。

一、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

学生在读成语时,拖腔拖调,教者给予指导并亲自范读,让学生明白停顿是阅读的一把金钥匙。

教者引领学生展开想象读课文4-6自然段,做到了“读进去,想开来”,学生通过想象,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感受到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

同时,明白放飞语文想象的翅膀才更会学语文。

再如,关于过渡句的概念,教者联系课文,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知道有的句子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就是过渡句,如果是一个自然段,就是过渡段。

以上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阅读方法的指导,这些方法的渗透将逐步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果在交流第6自然段时,让学生懂得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就更好了。

(描写徐悲鸿生活清苦是为了衬托他学画刻苦)
二、重视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实现有效、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者根据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感兴趣、探究欲望强烈的内容,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单如下:默读课文4到6自然段,画出写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句子,写出
自己的感受。

圈画好以后小组内就可以交流了。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合作,拓展了思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对徐悲鸿的认识。

三、及时、多样的评价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听写词语过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批改,这其实发挥了学生互相评价的作用。

教师冷静、智慧的评价语言给所有学生以启示:学语文就该认真、扎实。

这次表现不好没关系,希望下次表现精彩!这样的语言给表现好的同学以赞许,给暂时落后的同学以激励,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了老师的期待,学习的热情自然而然地被调动起来。

学生在想象外国学生如何向徐悲鸿道歉时,教者客观地评价:你说得很诚恳,但少了动作。

这样的评价给了学生启发:原来加上肢体语言,表达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后来学生兴趣高涨,主动到讲台前与老师对话,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也理解了“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