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育学考研复习考点:洋务学堂的兴办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授课地点——院内一、选择题1.古代教育起源于 B 。

A.与人类同步产生B.生产劳动C.生产关系2.墨子的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是 A 。

A.科学技术教育 B.政治道德教育 C.生产劳动教育3.“六艺”中除了《诗》、《书》、《礼》、《乐》和《春秋》外,还有 B 。

A.《中庸》 B.《易》 C.《论语》4.《学记》中提出了“预、时、孙、摩”的施教原则,其中,“孙”指的是 A 。

A.循序渐进 B.及时施教 C.因材施教5.韩愈关于人性的看法是 A 。

A.“性三品”B.“性本恶”C.“性本善”6.洋务派在创办企业的同时,招聘外国教习,兴办外语学堂,当时也叫“方言教育”。

在1862年创设了 B 。

A.上海广方言馆 B.京师同文馆 C.天津水师学堂7.张之洞的教育代表作是 A 。

A.《劝学篇》 B.《大同书》C.《师说》8.癸卯学制于 B 公布实行。

A.1903年 B.1904年 C.1905年9.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的代表作是 B 。

A.《颜氏家训》 B.《新教育大纲》 C.《家庭教育》1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 C 改革北京大学时提出的办学方针。

A.陶行知 B.黄炎培 C.蔡元培11.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 B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A.墨子 B.孔子 C.荀子12.《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指的是 B 原则。

A.长善救失 B.教学相长 C.启发诱导13.唐代采取了 A 的文教政策。

A.重振儒术兼重佛道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中体西用14.韩愈的主要教育著作是 A 。

A.《师说》 B.《春秋繁露》 C.《劝学篇》15.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是 B 。

A.中国教育会 B.中华教育会 C.全国教育联合会16.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洋学堂,是 B 在北京创办的,隶属于总理衙门。

A.1861年B.1862年C.1864年17.时务学堂的主持人是 C 。

地主阶级的探索高频考点指导

地主阶级的探索高频考点指导

地主阶级的探索高频考点指导一、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这一点,认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害”,俄国是“肘腋之忧”,英国是“肢体之患”,所以“灭发(指太平天国)、捻(指捻军)为先,治俄次之,,要自强”,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第一,兴办近代企业。

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

1890年以前,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军工局厂。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个: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次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因此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重点是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铁路、电讯等事业。

这些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方式外,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

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都是李鸿章筹办或控制的。

近代史核心知识点:洋务事业的兴办

近代史核心知识点:洋务事业的兴办

近代史核心知识点: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这一点,在奕 等人的奏折中说得很明白。

奕 认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害”,俄国是“肘腋之忧”,英国是“肢体之患”,所以“灭发(指太平天国)、捻(指捻军)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具体怎么办?奕 提出,“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自强之术,必先练兵”。

李鸿章的主张与奕 基本一致。

他认为,“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第一,兴办近代企业。

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

1890年以前,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军工局厂。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个: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次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因此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班辅导课)2

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班辅导课)2

第三章 近代教育体制的改革
(4)改革教学体制
在学科设置上,他将文、理、法、商、工等
多科,改为文、理、法三科。 1919年,废科设系,共11个系,要求文理兼 习,学文科的兼习理科,学理兼习文科。 实行选科制(学分制)。 其目的在于文理渗透与交叉。
第三章 近代教育体制的改革
总结蔡元培的大学改革实践与思想: 经过蔡元培的整顿,北大改变了以前沉闷和腐败的
第三章 近代教育体制的改革
(2)整顿教师队伍,广招人才(思想自由,兼容并包)(07年、09年


选择题) 蔡元培主张学术自由、言论自由、思想自由。 他认为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但不是研究某一家某一派的学问, 更不是研究被某些人指定的学问。他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 众家’之学府也。”他声明在学术上“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 包主义。”这是蔡元培办理北京大学的指导思想。 因此,他在延聘新教员时,只问学识不问派别、资格、年龄、国籍。他 认为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每一种派别,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 就应让他们并存。 经过蔡元培的整顿,北大教师队伍焕然一新。 评述: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思想为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发展争得了地盘, 正是由于这一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的阵地,并使北大完成了从封建 旧式大学堂向资产阶级现代大学的转化。同时,这一主张也为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二章 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六、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重点掌握) 1、“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07年选择题) 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称“壬寅学制”,1904年《奏
定学堂章程》,称“癸卯学制”。前者颁布(未实施),后 者颁行(颁布且实施)。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 个比较完整的、并经法令正式公布在全国实行的学校体系。 学制仿自支系列(实业类与师范类 学堂) 主系列(普通教育)三段七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 教育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总分300, 做题时间180分钟)单项选择题1.【2008-11】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 )。

SSS_SINGLE_SELA都学B乡学C国学D官学分值: 10答案:C国学是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入学对象为贵族奴隶主子弟。

2.【2019-14】据史料记载,我国学校教育设立“小学”是在( )。

SSS_SINGLE_SELA夏B商C西周D两汉分值: 10答案:B商代的左学即小学,是史料记载最早设立小学的时期。

3.【2013-14】《学记》将大学教育的年限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第一年到第七年,第二阶段从第八年到第九年,第九年考试合格,称之为( )。

SSS_SINGLE_SELA博士B大成C翰林大儒分值: 10答案:B《学记》中可以看出古代年级制的萌芽,大学教育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

一、三、五、七学年,共四级,为一段,七年完成,谓之“小成”。

第九学年为第二段,共一级,谓之“大成”。

4.【2017-16】《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的一篇文章,它提出大学的终极目标是( )。

SSS_SINGLE_SELA“明明德”B“止于至善”C“化民成俗”D“明人伦”分值: 10答案:B《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终极目标是“止于至善”,就是说每个人都应在其不同身份时做到尽善尽美。

5.【2009-14】对于先秦儒家学者所概括出的五种人伦关系,董仲舒最为强调的三种是( )。

SSS_SINGLE_SELA君臣、父子、兄弟B君臣、父子、夫妇C君臣、父子、朋友D父子、兄弟、夫妇分值: 10答案:B“三纲五常”是董仲舒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其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6.【2016-16】王充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鸿儒,其有别于儒生、通人、文人的显著特征是( )。

洋务教育

洋务教育

第九章洋务教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传统的封建教育开始逐渐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转化。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和兵舰轰开了关闭了120多年的中国大门,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帝国被无情地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的漩涡中。

中国传统封建教育的解体和近代新式教育的产生发展,正是在这样一个广阔的背景下起步的。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轨迹,一般认为从洋务教育开始,经历近代化与封建主义的多次交锋,最终在民国教育时期完成了从传统教育向资产阶级新教育的转变。

教育近代化,其内涵是推翻封建主义教育之旅,行资本主义教育之新。

一、晚清教育的空疏腐朽中国封建教育绵延两千多年,其间虽有发展和改良,但总体宗旨和模式没有本质的变化,即一直隶属于封建政治,以儒家经典(《五经》和后来的《四书》)为主体教学内容,培养恪守封建伦理纲常和通晓儒家经学的士大夫阶层,作为统治阶级的后备力量,并通过选士制度(隋唐以后为科举制度)从中选拔充任政府官员。

传统教育的空疏腐朽早已有之,教育界人士对它的批判也是不绝于耳,只是由于它适应封建专制制度的需要,中国社会又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所以能一直延续下来。

到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尤其展示了西方“坚船利炮”的军事优势,而这种军事优势又是建立在先进的科技和工业生产基础上的。

在挨打认输后,痛定思痛,必然要反思自己的落后之处,可以说鸦片战争是我们民族反思的一个起点。

最初是在军事技术上,进而就会联系到生产、技术、政治、文化等方面,而这诸多方面归根到底都是要由人来运作的,又必然将落后的原因归结到人的素质上。

于是在痛感旧教育空疏无用的同时,还意识到自己闭塞狭隘。

近代教育改革的思想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萌发起来的。

在鸦片战争的刺激下,冯家地主阶级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地主阶级改革派对传统的教育和科举制度进行了抨击和揭露,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主张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知识。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0(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90.00)1.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分数:2.00)A.上海广方言馆B.京师同文馆√C.京师大学堂D.广州同文馆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洋务学堂的兴办。

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它是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

目标是培养洋务人才(外国语人才和外交官),教学内容主要是“西文”、“西艺”。

2.宋元时期最有影响的蒙学教材是(分数:2.00)A.《劝学》、《百家姓》、《发蒙记》B.《启蒙记》、《兔园策》、《幼学琼林》C.《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D.《三字经》、《太公家教》、《开蒙要训》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蒙学教材。

宋元时期最有影响的蒙学教材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3.约翰逊于1907年创办的费尔霍普学校,以下列哪项而闻名(分数:2.00)A.贫儿之家B.快乐之家C.儿童之家D.有机教育学校√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进步教育实验。

1907年美国教育家约翰逊在亚拉巴马州的费尔霍普创办了费尔霍普学校,该校以“有机教育学校”而闻名。

4.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的课程属于(分数:2.00)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实行的课程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课程的概念。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分别是: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其中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是正式的课程。

5.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分数:2.00)A.《论语》B.《理想国》C.《论演说家的教育》D.《学记》√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教育学的萌芽时期相关知识点。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西方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昆体良的《雄辨术原理》。

考研教育学复习:中国教育史知识点

考研教育学复习:中国教育史知识点

考研教育学复习:中国教育史知识点考研专业频道为大家提供考研教育学复习:中国教育史知识点,希望大家好好掌握下面的知识点。

考研教育学复习:中国教育史知识点一、近代教育的起步1.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举办①英华学院:1818年马礼逊在马六甲创立,1843年前往香港,为第一所主要面向华人的近代学校;②马礼逊学堂:1839年布朗在澳门建立,为第一所在中国本土建立的近代学校;③教会学校的竞相设立:主要在开埠的港口,绝大多数为小学教育的程度,规模小设施差,主要面向贫民子弟,一般都设立天文、地理、数学等科目;2.洋务学堂的兴办(1)洋务学堂的举办、类别和特点:最初目的是为了培养洋务运动所需要的翻译,其主要类型包括①外国语(“方言”)学堂,②军事(“武备”)技术学堂3专门技术实业学堂;其特点为①培养目标为造就洋务运动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②在教育内容上以西文、西艺为主,开设自然科学的一般性课程以及各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课程,注重理解;③在教育方法上是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的安排课程4普遍设立了分年课程计划,确立了学年制度,采用班级授课制;(2)京师同文馆:1862年6月正式开学,是第一所洋务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

创立之初,是专修外国语的学校,初创时只有英文馆,1866年增加天文算学馆,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其特点为①在培养目标上不再是为封建统治阶级在就后备力量而是培养懂翻译、外事的洋务人才②在课程设置上以西文西艺为主,汉文经学贯穿始终③在教学组织上采用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④在教学管理上以外国人为主,受列强的控制;其意义在于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性,是清政府在教育上和外国资本主义结合的产物,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的开端,具有新的办学形式,而且使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育之中,教育向前迈了一步;(3)福建船政学堂:又称“求是堂艺局”或“福州船政学堂”,左宗棠等于1866年创立,1867年开始正式上课;是晚清政府为培养造船和航海技术人才而创办的学校,历时半个世纪,是洋务学堂中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所,是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3. 留学教育的起步:(1)幼童留美:始于1872年,最早提出建议的是容宏,1871年9月,曾国藩、李鸿章等在容宏“教育计划”的基础上上奏《选派幼童赴美肄业》,1872-1875年先后有4批留美幼童,由于诸多矛盾在1881年下半年分三批被撤回;(2)派遣留欧:1876年,魏瀚、陈兆翱随法国工程师日意格赴法,并留在法国学习,他们实际上是我国近代官派留欧的前导;1877年3月31日,中国近代第一批正式派遣的留欧学生出发赴欧;(3)留学教育的意义:1规模虽小,但它却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教育中最名副其实的一步,就引进西学而言,没有比这更彻底的途径了2传播了资产阶级奢华的政治学说和哲学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和中国教育近代化;4.“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1)“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早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人(魏源、冯桂芬、薛福成、郑观应等)用“主辅”、“本末”、“体用”等来表述“中体西用”的概念,最早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人是沈寿康(1896年);但直到1898年春张之洞撰成《劝学篇》,“中体西用”才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2)张之洞与《劝学篇》:①《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从中学发题,最注重的是纲常名教;外篇从中学发题,讲述西政西史西艺,尤重视西政和西艺;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②中西学的关系:“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用偏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教育学考研复习考点:洋务学堂的兴办2018考研,小编为大家汇总了洋务学堂的兴办的相关信息,有报考相关专业的同学,希望能在大家的考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祝教育学考研的同学们一切顺利!
洋务学堂的兴办
(1)洋务学堂的举办、类别和特点:最初目的是为了培养洋务运动所需要的翻译,其主要类型包括
①外国语(“方言”)学堂,
②军事(“武备”)技术学堂
③专门技术实业学堂;
其特点为
①培养目标为造就洋务运动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
②在教育内容上以西文、西艺为主,开设自然科学的一般性课程以及各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课程,注重理解;
③在教育方法上是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的安排课程
④普遍设立了分年课程计划,确立了学年制度,采用班级授课制;
(2)京师同文馆:1862年6月正式开学,是第一所洋务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

创立之初,是专修外国语的学校,初创时只有英文馆,1866年增加天文算学馆,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其特点为①在培养目标上不再是为封建统治阶级在就后备力量而是培养懂翻译、外事的洋务人才②在课程设置上以西文西艺为主,汉文经学贯穿
始终③在教学组织上采用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④在教学管理上以外国人为主,受列强的控制;其意义在于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性,是清政府在教育上和外国资本主义结合的产物,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的开端,具有新的办学形式,而且使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育之中,教育向前迈了一步;
(3)福建船政学堂:又称“求是堂艺局”或“福州船政学堂”,左宗棠等于1866年创立,1867年开始正式上课;是晚清政府为培养造船和航海技术人才而创办的学校,历时半个世纪,是洋务学堂中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所,是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