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在家乡摇桂花、赏桂花、咏桂花的美好回忆,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插图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语言美、学习生字词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词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训练。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和怀念之情可能有所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和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写作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小练笔。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写作纸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如:“你们的童年有哪些美好的回忆?有没有和家乡有关的趣事?”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课件或用黑板展示课文,让学生跟随课文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课文朗读,其他组员听后判断代表是否正确。

然后,组员轮流朗读,最后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

巩固(15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并组词。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抢答。

对于容易错的字词,教师要及时讲解和巩固。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词语、句子的基本意思。

2.了解桂花雨的来历和象征意义。

3.能够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审美情感。

4.能够初步表达对春天的美景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桂花雨的象征意义,感受春天美景。

2.难点:表达对春天美景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桂花雨》PPT。

2.讲解人物:桂花、小蝶。

3.知识点整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观看桂花树的图片,引出问题:你们知道桂花有什么特点吗?
2. 学习课文
•朗读课文,分段解释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结合PPT展示桂花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

3. 学习桂花雨的象征意义
•讲解桂花雨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桂花雨代表着什么,为什么作者选择桂花来描写春天。

4. 表达情感
•让学生围绕春天的美景,发挥想象,用诗歌或散文表达对春天的情感。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想象,写一段描述春天美景的文字。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桂花雨的象征意义,感受到了春天美景,培养
了审美情感。

六、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眼中的春天美景,可以参考今天学习的诗歌《桂花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本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认真思考,努力进步。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重点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重点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重点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主题思想《桂花雨》是一篇以回忆童年生活为题材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全文通过描绘桂花的香气、摇花时的欢乐以及思乡之情,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二、重点内容桂花的香气和特点文章开篇即描写桂花的香气,用“香气弥漫”等词语形容桂花的浓郁芬芳,为全文定下了情感基调。

接着,作者详细描述了桂花的特点,如“小小的黄花”、“密密麻麻地开在绿叶丛中”、“四季常绿”等,突出了桂花的独特之处。

摇花时的欢乐文章中详细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摇桂花的情景,通过描写孩子们的欢乐和兴奋,展现了摇花时的美好时光。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孩子们摇桂花时的场景,如“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等,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欢乐的场景之中。

思乡之情文章最后,通过母亲的话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恋之情。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句话不仅表达了母亲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通过这句话,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三、写作特点情感真挚《桂花雨》是一篇情感真挚的散文,作者通过对桂花的香气、摇花时的欢乐以及思乡之情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文章中的情感真挚动人,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语言生动形象《桂花雨》的语言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香气弥漫”等词语形容桂花的浓郁芬芳,“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等语句描绘了孩子们摇花时的欢乐和兴奋。

这些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描绘的场景。

结构紧凑《桂花雨》的结构紧凑,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从桂花的香气到摇花时的欢乐再到思乡之情,层层递进,情感逐渐深入。

这种紧凑的结构使得文章更加紧凑有力,让读者更加容易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场景变换。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试讲课讲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试讲课讲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试讲课讲稿【开头】尊重的评委老师好!我是小学语文的1号考生。

【鞠躬】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桂花雨。

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走上讲台】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金秋十月,桂子飘香。

古往今来,桂花走进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诗篇,比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同样,桂花也走进了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下面我们一同欣赏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桂花雨】来,齐读课题——桂花雨二、整体感知1.生字(1)好!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开始读吧!(2)嗯!老师看见大家都可以坐端正了!a现在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组句子,谁愿意来尝试着读一读呢?注意标红的词。

b你手举的最高,你来读!【停顿】嗯,读的字正腔圆,而且非常准确,请坐!注意标红的“糕饼”的“糕”,来,组个词,请你来,嗯!蛋糕,很好!一起来读一读“糕饼、蛋糕”!2.课文(1)学会了生字,相信同学们可以把课文读得更加准确流利。

回到课文,谁来说一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呢?(第一排的这位同学,请你来说!)哦!你说桂花带给“我”的回忆有:桂花迷人的香气,以及摇桂花的欢乐。

(2)嗯!非常棒!你的表达很完整!那可以再简洁些吗?请你来,哦!你概括为闻花香、摇花乐。

(3)嗯!大家说觉得怎么样呢?嗯!没有问题,而且很简洁!来,让我们把赞美的掌声送给这两位同学!【板书:闻花香、摇花乐】三、品读同学们,那这么多美好的回忆,哪些令你印象深刻呢?现在请大家再次仔细阅读课文,划出相关的的词语,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写好之后可以前后四人交流讨论!待会,我请同学来分享!给大家5分钟时间,现在开始!【巡视】1.好!我听见大家的讨论声已经渐渐弱了,哪位同学想来分享一下呢?举手最快的这位同学,请你来。

哦!你找到了第4自然段中对桂花香气的描写:“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课件

18 威尼斯的小艇
➢ 威尼斯在哪儿? ➢ 小艇的样子怎样? ➢ 小艇的作用如何?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威尼斯 船艄 翘起 保姆 祷告 雇定 哗笑 纵横交叉 操纵自如
纵横交叉:写的是河道交叉在一起。 操纵自如:写的是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 得心应手。
两个“纵”字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纵横交叉”的“纵”指竖、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3 桂花雨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桂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香花,素以芳香而著 称。花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种类较多, 有金桂、银桂、四季桂等,桂花经蜜饯后,可做 各种甜食。
作者简介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 江人。作家、散文家。 1949年赴台,曾任 台湾中国文华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 《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 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 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 桂花的香气里。
为什么说“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 的香气里”?
桂花香 甜了人们的 生活。
从第3自然段的“桂花一开”,第4自然段 的“桂花盛开”,第6自然段的“摇落以后” 和“过年时”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桂 花香气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
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 感情的深与浅。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 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 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
朗读指导
朗读第7、8自然段时,一边读一边 体会母亲内心的感受,读出怀念之情。
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
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原文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原文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原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原文《桂花雨》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参考!【1】《桂花雨》课文原文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

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桂花雨》说课稿5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桂花雨》说课稿5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桂花雨》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课,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摇桂花、赏桂花、晒桂花、吃桂花糖等有趣的生活片段,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桂花的喜爱。

课文语言朴实、生动,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他们也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生活经验较为陌生的词汇和表达,可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桂花的喜爱,培养学生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受作者情感,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和文化背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童年生活,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情感。

3.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体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桂花的喜爱,培养学生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档】文字说明《桂花雨》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档】文字说明《桂花雨》

《桂花雨》名词解释
1.专有名词
桂花: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桂花清
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

尤其是仲秋时节,
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
令人神清气爽。

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
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

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
被视为传统名花。

以桂花做原料制作的桂花茶是中国特产茶,它香气柔和、味道可口,为大众所喜爱。

木兰花:木兰花花朵开放时傲立枝头,纯白圣
洁,因为木兰花是先开花,花谢后才长叶,所以木
兰花开时满树洁白,毫无杂色,让人陡生敬仰之感。

2.背景资料
不用“摇”桂花树,桂花还可以这样收集
满觉陇,位于杭州西湖以南,是南高峰南麓的
一条山谷。

满觉陇因桂花而闻名,每年秋天,桂花盛开,香满空山,落英如雨,故有“满陇桂雨”之美誉。

满觉陇桂花农都是在清晨将至的时候,扛着宽约3米,长约六七米的“纱帐”,背着2人高的长竹竿上山,一人用长长的竹竿,轻轻敲树枝,另外两个人撑开纱帐,在树下接桂花……在满觉陇,桂花树可是传代的财富,桂农们都很珍惜,舍不得大力地打,不然枝条容易折断受伤,桂农们是要心疼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情景读题,就题质疑.
读完课题,让学生就课题提出疑问。
三、作者简介,交流资料.
1、简介作者情况:【课件出示】
本文作者琦君在1949年离开大陆去了台湾,她在台湾常常回想起自己的故乡,尤其是故乡的桂花,于是就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桂花雨》。
2、交流桂花资料:
老师布置让大家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现在把你们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吧!
教学内容
7、桂花雨
备课老师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中的2个生字,积累词汇;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说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欢。(先写作者喜欢桂花的香气,再写摇桂花的事,最后写我的思乡之情。)
五、精读课文,想象情景,体会感情
1、了解桂花树的样子:
琦君笔下的桂花树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树“笨笨的样子”的可爱,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2、梳理课文脉络:
3、生自由交流资料:
有多少文人墨客都在赞美桂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和赞美桂花的。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提示:【课件出示】
⑴ 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课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 想一想“桂花雨”指什么?
2、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老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法设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执教个性化调整
一、谈话激趣
1、让学生自由说童年趣事。
2、有位作家叫琦君,她也有难以忘怀的童年,让我们一起分享她童年的快乐,好吗?
5、感受母亲的思乡之情:
⑴ 出示母亲说的话:【课件出示】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⑵ 为什么母亲这么说?(感受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一)先从两处写桂花香的句子分析。气味上区别不大,甚至小山上的树更浓郁
(二)、母亲不是用嗅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他。在母亲眼里,月是故乡的明,人是故乡的亲,花也是故乡的香。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⑵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个“浸”字形象写出了桂花的香气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3) 把桂花的香和甜通过读表达出来。
4、感受摇花的乐:
桂花的确很香,作者很喜欢它。其实最让作者高兴的事是──帮妈妈摇桂花。
⑴ 找出写作者想摇花的句子:
6、体会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此时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引读最后一句话)
由母亲对故乡的思念,引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勾起了“我”“深深的思乡之情”。
六、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琦君八十多岁为寻根,再次来到故乡。她吃着桂花饼,品着桂花茶,泪水盈盈。琦君虽然身在台湾,可故乡一直没有离开过她,因为故乡一直在她的心里。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读句子感受作者急切的心理。)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感受摇花的高兴,动画演示“作者帮妈妈摇桂花”的情景,理解“桂花雨”指什么?)
(2) 再次把摇花的乐用读表达出来。
2、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肯定引起了我们对童年的回忆,让我们把童年的趣事像作者一样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板书再设计
7*、桂花雨
桂 花 飘 香 十 里
摇 花 真 像 下 雨
爱 花 赏 花 拾 花
仿 佛 回 到 故 里




附:相关链接
桂花:也称木樨,木樨科。常绿乔木,高达 15 m,树冠卵圆形。叶对生,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琦君为什么还要写桂花呢?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有关内容,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桂花?(最后一段)
通过读书让学生发现是从“桂花的香多香,让我们通过读书去感受吧!
⑴ 找出写桂花香的句子:
重点指导的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