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木质纤维在SMA中性能
纤维材料对SMA性能的影响

从 表 5可看 出 ,就 对 沥青 的吸 附作 用 而 言 ,木 质 素 纤 维 最 好 ,石 棉 纤 维 效 果 最 差 .在 石 棉 纤 维 中 加 入 碳 黑 ,碳 黑有 较 高 的 活性 ,是 早 年常 用 的 改性 剂 ,碳 黑 的 比 表 面 积 大 ,加 入 沥 青 后 ,可 吸 附 沥 青 ,降低 了 沥 青 的 流 动 性 , 同 时 使 沥 青 的 劲 度 增 大 ,与松 散木 质 素纤 维 的稳 定 效果 基 本一 致 . 1.4 沥 青最 佳 用量
32
一
———
—
—~
重 庆 交 通 学 院 学 报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一
第 21卷
一
1.3 纤 维 的 吸 附 性 能
采用 三 种纤 维 ,一 种 为水 选 石棉 纤 维 ,净纤 维 掺 加量 为 混 合 料 总 重 0.40% .一 种 是 松 散 木 质 素 纤 维 ,净 纤 维 掺加 量 为 矿 料 混 合 料 总 重 的 0.3% .第 三 种 为石 棉纤 维 和碳 黑 的复 合 纤维 ,用 量 为 0.3% .
SMA首先 起 源 于 德 国 ,后 传 至 波 兰 、奥 地 利 、 意大 利 等 国 ,9O年 代 始 流 行 于 美 国 、 日本 等 国 , 近 年 我 国也 对 SMA技 术 进 行 了 大 量 研 究 和 实 践 , 如广 佛高 速 公路 ,首 都机 场 路 ,首 都机 场 跑 道 等都 成 功 地使 用 了 SMA.在 SMA 的 发 展 初 期 ,所 使 用 的纤 维 为石棉 纤 维 ,在 施工 时纤 维 飞散 对施 工 人 员 的 身 体有 危 害 ,逐 渐被 现 在 流行 的木 质 素 纤维 所 取 代 .但 木 质 素纤 维来 源 少 ,价 格较 高 .石 棉纤 维 具 有较 好 的 性能 ,且造 价 低 ,造 价仅 为木 质 素纤 维 的 1/3,如能 解 决 其 施 工 中存 在 的 问 题 ,定 会 得 到 大 规 模 的 推广 .
木质纤维对SMA面层的影响

木质纤维对SMA面层的影响【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工程占据了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本文从木质纤维的组成、木质纤维在SMA结构中的作用及木质素纤维对SMA的评价方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木质纤维;SMA面层;影响一、前言近年来,由于道路工程的不断壮大,木质纤维的使用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道路工程一旦发生失误,势必将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恶果。
虽然一些我国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在经济突飞猛进的新时期,加强木质纤维对SMA面层的影响分析,对我国道路工程有着重要意义。
二、木质纤维的组成木质纤维俗称为木质素纤维,而国外称为cellulose fiber,德国的JRS公司的木质纤维是直接由木材加工而制得木质纤维,美国INTERFIBER及国内各生产单位主要是对各种纸类进行加工而制得木质纤维。
不管生产原料有何不同,但是木质纤维最终都是以纤维素为骨架,以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作为填充或粘结物的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纤维素的化学式(C6H10O5)n,n是重复的糖单元数量或聚合度DP,大多数造纸纤维的加权平均聚合度为600-1500。
纤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其重复单元实际上是两个联在一起的葡萄糖酐单元称之为纤维二糖(C12H22O11)。
组合纤维素时的聚合连接作用,使链型呈伸展状态,因此纤维分子适于联合成较长的链段,增大了结合强度,这是纤维素物质具有高强度的原因所在。
半纤维素是五种不同糖类的聚合物,即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
根据植物品种的不同,这些糖类和糖醛酸形成各种聚合物结构,有些与植物的纤维素相联,有些与木质素相联。
木质素的主要作用是组成胞间层,这是纤维粘结在一起的胞间物质,另外木质素还存在于纤维的其余截面内。
木质素的化学组成非常复杂,其结构主要由由苯丙烷结构单元通过醚键和碳-碳键联结而成的复杂的、无定型的三维空间结构,在酸作用下难以水解的高分子无定型物质,其主要单体为香豆醇(coumaryalcohol)、松柏醇(coniferylalco-hol)和芥子醇(sinapylalcohol)。
SMA-13_沥青混合料掺不同纤维路用性能研究

0引言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蓬勃发展,沥青路面作为主要的铺装形式得到大面积推广。
由于我国交通运输量不断增加,在环境因素和持续重交通荷载量的作用下,沥青路面往往过早出现松散脱粒、车辙、水损害、开裂等病害现象,而沥青混合料掺入纤维材料后可有效提升其各项性能、防止路面病害的发生,该结论已得到相关文献的证实[1-3]。
纤维材料主要应用于SMA 沥青混合料中,起到减少路面破坏、延长道路使用年限的作用。
目前,纤维材料在SMA 沥青混合料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木质素纤维和玄武岩纤维。
刘福军[4]对比分析玄武岩纤维、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改善AC-16C 、SMA-13两种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效果,得出结论:玄武岩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性能方面优于木质素纤维和聚酯纤维。
对于聚合物化学纤维的研究,也有大量的结论可供参考[5]。
矿物纤维和聚合物化学纤维造价成本较高,木质素纤维大部分取自原木,生长周期慢,并且为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及绿色生态环境环保的政策,应尽量采用绿色环保材料。
我国具有丰富的竹资源[6],竹纤维是一种天然环保的有机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7]、较高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
鉴于竹纤维SMA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包括竹纤维在内的3种纤维对SMA-13沥青混合料综合性能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优选纤维种类,为工程实践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原材料及配合比1.1沥青本文采用SBS 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沥青为国产品牌,相关技术指标见表1。
表1SBS 改性沥青技术指标项目指标针入度(25℃,100g ,5s )/(0.1mm )软化点(℃)5℃延度(cm )135℃运动黏度/(Pa·s )25℃弹性恢复(%)闪点(℃)溶解度(%)密度/(g/cm³)TFOT 加热试验后质量损失(%)针入度比(%)5℃延度(cm )试验结果5169281.58326099.61.0300.26920规范要求40~60≥60≥20≤3≥75≥230≥99实测±1≥65≥151.2矿料采用的集料来自广西来宾市某石场,粗集料为辉绿岩、细集料为石灰石石屑,矿粉为磨细石灰石粉,性能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要求。
木质素纤维类型对SMA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研究探讨 Research246 木质素纤维类型对SMA 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穆徐淮(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14)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9-0246-01摘要:本文对SMA 沥青混合料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并且在保证SMA 沥青混合料具有相同的油石比的前提下,分析了木质纤维类型对SMA 沥青混合料性能所产生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SMA 沥青混合料性能特点;木质素纤维;比对分析1 SMA 沥青混合料性能特点以往公路建设中大部分采用悬浮密实结构的沥青混凝土,而现阶段在向骨架密实结构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转型。
SMA 沥青混合料与普通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两种沥青混凝土级配分别属于间断级配、连续级配,其类型分别属于骨架密实型混合料、悬浮密实型混合料;2、SMA 混合料使用的过程中需使用纤维稳定剂,普通沥青混凝土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纤维稳定剂。
2 木质纤维素类型及作用SMA 混合料使用的过程中所添加的纤维稳定剂主要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矿物纤维。
其中最常用的是木质素纤维,在SMA 混合料中添加纤维有着许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SMA 混合料中添加适量的纤维能够有效避免混合料出现析漏现象;2、能够起到混合料加筋作用,提升路面的抗开裂性能,可大大增加公路路面的使用年限。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絮状及颗粒状木质素纤维对SMA 混合料性能所产生的影响。
3 试验3.1试验原材料本文主要将絮状木质素纤维和颗粒状木质素纤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了探究两者对SMA 混合料的影响,并形成对比试验。
因此,将这两者分别掺合在等量的SMA 沥青混合料中,并将这两种纤维的含量分别控制在0.4%,并按照《沥青路面用木质素纤维》(JT/T 533-2004)对混合料纤维技术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主要如表1所示。
不同类型纤维SMA-13力学性能研究

不同类型纤维SMA-13力学性能研究邵曼;刘馥铭【摘要】纤维沥青混合料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道路工程.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纤维种类、掺量对沥青混合料温敏感性能、抗剪、水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材料的粘附性和“加筋”作用对沥青胶浆的“粘结力”有较大的提高,纤维SMA-13表现出较好的路用性能;综合试验结果表明当纤维参量在0.4%左右时不同纤维SMA-13性能均达到最佳且玻璃纤维SMA-13的力学性能优于其它传统的纤维沥青混合料.【期刊名称】《湖南交通科技》【年(卷),期】2014(040)004【总页数】4页(P47-49,62)【关键词】道路工程;纤维SMA-13;力学性能;掺量【作者】邵曼;刘馥铭【作者单位】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湖南长沙410008;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湖南长沙4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40 引言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不但能在沥青中起到“加筋”的作用,而且对沥青粘附作用有一定的影响[1]。
由于纤维材料对沥青混合料韧性和强度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使得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也会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因此,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一直倍受关注。
Lin Kueiyi,Bradley J.Ptu-man[2,3]就聚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的成果,并认为聚酯纤维和聚丙烯纤腈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丁智勇等[1]进行了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认为聚合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性能改善明显。
近年来道路工程中常用的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木质纤维都没有很好的解决纤维不耐高温、强度不足等缺点。
怎样在满足沥青混合料生产条件和路用性能的前提下找到一种合适的纤维材料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因此,本次将对不同掺量的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木质纤维和玻璃纤维沥青混合料采取冻融劈裂、车辙、水稳定性、三轴剪切试验进行性能分析研究,确定不同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优化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纤维的甄选。
对沥青混合料SMA中添加玄武岩纤维和纤维木质素纤维作用的简单分析

对沥青混合料SMA中添加玄武岩纤维和木质素纤维作用的简单分析前言SMA混合料可以认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粗细料构成的空间骨架结构;二是由沥青、矿粉、纤维构成的玛蹄脂。
玛蹄脂填充骨架的空隙,形成密实结构的沥青混合料。
因此,SMA必须使用纤维材料作为沥青稳定剂。
相对SMA来说,普通沥青混合料(AC)对沥青稳定剂无要求,但随着路面的荷载持续增大,改性沥青逐步形成路面的标准配备,相应的沥青稳定剂——纤维也被赋予更多的作用特点。
1、纤维的分类纤维种类很多,有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有无机纤维和有机纤维。
SMA应用初期主要使用石棉纤维,出于对人体健康的考虑,石棉纤维在许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
现在许多新型的纤维材料代替了石棉纤维,在各种路面上应用广泛。
1.1木质素纤维木质素纤维是植物纤维,植物在加工成纸浆和纤维浆液过程中,通过物理、化学处理,形成棉絮状木质素纤维。
颗粒状纤维是将木质素纤维与沥青按2:1或4:1质量比拌制而成。
木质素纤维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在我国使用广泛。
其缺点是:易吸水腐烂、耐热耐磨性较差。
典型的国产絮状木质素纤维技术性质如表1.1。
表1.1 絮状木质素纤维技术性质1.2聚酯纤维在聚合物化学纤维中,聚酯纤维(涤纶)和聚丙烯腈纤维(腈纶)是最通用的纤维品种。
一般而言,聚酯纤维是人工有机合成纤维,按生产厂家介绍:其分子链长、强度高、在溶剂中不溶胀、吸油率高、耐温性强、分散性好、强度高,能有效改善沥青胶体结构,形成三维分散状态,起到加筋作用,并且能使沥青、矿粉等组分在沥青混合料中均匀分散,可有效地防止胶团和泛油。
国内聚酯纤维生产厂家较多,典型的技术性质如表1.2。
表1.2 聚酯纤维技术性质1.3聚丙烯腈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和聚酯纤维一样,同属于人工有机合成聚合物纤维。
国内很多文献均指出:它拥有高抗拉强度、良好的吸油性、耐高温、不溶胀、吸附性强、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
在沥青混合料中,不仅能充当稳定添加剂,更能改善胶体的结构,起到加筋的作用。
纤维对SMA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讨 [1 结这 些 研 究 成 果 。 存 在 一 些 不 足 。首 先 , 同 类 型 1。总 4 仍 不 的纤维 在 S MA 沥 青 混 合 料 中增 强 作 用 机 理 还 需 进 一 步 完
善 : 入 纤 维 后 S A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水 稳 定 性 指 标 与 飞 散 损 掺 M 失 之 间 的关 系需 要 进 一 步 完善 ; 后 , 维 的 高 温 性 能 增 强 最 纤
5 —5 0 7 6 1
2~4 0 3 2 4
1~ 6 5 2 2 l
1- 4 4 2 l 8
1- 0 2 2 1 . 55
l~ 6 0 1 1 3
9 5 -1 1 1
8 2 ~1 95 .
2肯 塔堡 飞散 试 验
3.2
3
定 沥 青玛 蹄 脂 碎 石 混 合 料 ( MA) 排 水 性 开 级 配 磨 耗 层 沥青 S 、
纤维对 S MA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林 丽 , 魏 永 强 . 陈 丽 芳 。
2 .
1 郑州市弘锐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50 2 2 4 0 0 ) 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50 2 400 ) 3 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50 2 40 0 )
摘 要: 过 在 S 通 MA一 3沥 青 混 合料 中外掺 木 质 素 纤 维 和 玄 武 岩 矿 物 纤 维 . 行 肯塔 堡 飞 散 试 验 、 1 进 水
验 为 依 托 究 纤 维 沥青 胶 浆 的性 能 、 研 纤维 沥 青 混凝 土 的 高 、
低 温 等 路用 性 能 以及 纤 维 沥 青 混 凝 土 的 动 态 性 能, 用 复 合 运
木质素纤维SMA-13沥青混合料高性能化研究分析

木质素纤维SMA-13沥青混合料高性能化研究分析作者:唐从荣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8期摘要:木质素纤维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和抗老化能力,高温稳定性好,与沥青、水泥等材料具有很好的的融合性和握裹力,在我国的沥青路面施工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马歇尔试验对LFSMA-13沥青混合料与SMA-13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能够更好的为交通工程沥青路面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LFSMA-13;沥青混合料;比较;高性能木质素纤维是公路路面工程建设中常用的的沥青改性剂,能有效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和路用性能,在路面工程建设中被广泛的得到应用。
一、木质素纤维的技术性指标及特点木质素纤维的制作过程就是利用高新技术将天然木材捣磨拉丝进行加工,纤维直径45µm 左右,长度1.2mm左右,木质素纤维的外观见图1。
木质素纤维的技术性指标见表1。
由图1可以看出木质素纤维成絮团状,长度短仅有1.2mm,质轻单一密度小,化学稳定性良好,耐久性差,具有良好的增韧增粘性能,能有效提升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能以及抗老化的的作用。
但木质素纤维吸水吸湿性大,易结团,抗水性能差,结构有空隙易吸油,增加沥青的消耗量。
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要求做到防水防潮。
二、LF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1.原材料LFSMA-13沥青混合料原材料选用:集料热料仓取料(玄武岩4#、3#、2#分别为11-16mm、6-11mm、3-6mm,石灰岩1#0-3mm)、<0.6mm矿粉、埃索SBS I-D改性沥青、BCF15-6-261F玄武岩纤维,油石比选用5.9,级配选用:44:31:15:10,设计级配曲线见图2,符合规范要求。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最佳油石比体积指标见表2。
三、BFSMA-13沥青混合料与普通SMA-13沥青混合料性能比对分析为检验BFSMA-13沥青混合料与普通SMA-13沥青混合料性能,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规范设计要求分别对BFSMA-13沥青混合料与普通SMA-13沥青混合料进行谢伦堡析漏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动稳定度试验、低温抗裂性能检验[1],试验过程中检测数据见图3、图4、图5、图6、图7图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入研究木质纤维在SMA中的性能摘要:针对一种新型本质纤维,提出了木质纤维的重要作用,确定了新型木质纤维最佳掺量.并与常用纤维对此评价了高温抗车辙性能,此外还将sma车辙试件与ac级配及改性沥青进行了性能对比。
关键词:纤维;sma;性能
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
型的沥青混合料,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的细集料组成的沥青马蹄脂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间隙而成。
纤维作为sma 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有吸附沥青的作用,而且能起到加筋及稳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尤其是抗车辙性能有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sma性能评价时,国内的研究重点主要在集料级配及沥青性能的评价上,对纤维使用性能的‘研究与评价并不多,而且在纤维的掺量上经验性太强。
目前国内用于sma的纤维种类越来越多,但掺量一般是0.3%,然后通过析漏试验检验其析漏损失是否小于0.2%,通过车辙试验检验其动稳定度是否达标。
这种检验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目前的析漏损失标准0.2%偏大,各种纤维均比较容易满足要求,以此来作为评价标准,无法很好地区分出不同纤维在使用性能上的差别;其次对sma进行车辙试验评价时,如果不合格,通常会将原因归于改性沥青或者集料级配不合格,很少从掺加的纤维上找原因,而实际上不同的纤维对车辙性能的影响很
大。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根据杭州市余杭区范围内使用的多个交通和市政项目实践总结,并长期跟踪多种木质纤维的使用效果,根据某新型木质纤维的特点,提出对sma中掺加的纤维从确定掺量到性能评价的一套简单有效的系统评价方案,并对新型木质纤维的抗车辙性能进行评价。
1 木质纤维评价方案
选用几种新型木质纤维,提出了如下纤维使用性能评价方案。
(1)纤维的比选试验,采用析漏试验,在同样条件下析漏损失小的纤维为优质纤维,‘从几种比选纤维中选出使用性能良好的纤维。
(2)纤维掺量的确定。
常用的sma混合料中纤维掺量一般为
0.3%,但对于本方案中采用的新型木质纤维,必须重新确定其最佳纤维掺量,同样采用析漏试验,不以0.2%的析漏损失作为评价标准,做不同纤维掺量下析漏损失关系图,综合考虑析漏损失和经济角度,确定新型木质纤维的最佳掺量。
(3)在确定掺量后,首先采用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用油量,再用车辙试验评价新型木质纤维的高温性能,并与其他常用纤维进行车辙试验比较,以此来评价新型木质纤维的高温性能。
(4)将加入新型木质纤维的sma混合料、普通级配混合料及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进行比较,评价新型木质纤维sma对抗车辙能力的提高效果。
2 木质纤维的比选及最佳掺量的确定
本文选用3种木质纤维样品,通过混合料的析漏试验,以纤维的吸油性能作为评价标准来确定最优质的木质纤维。
混合料的析漏试验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的规定进行,混合料均采用相同的级配sma一10,其集料级配组成见表1。
表1 sma-10的级配组成
方孔筛尺寸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mm
通过率100 96 29 24 21 18 14.5 12.1 10.6
对该级配,根据经验值采用6.0%的油石比用油量,沥青为sk70号沥青,根据所选3种木质纤维的特点,采用较高的用量0.5%(纤维与集料之比)来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木质纤维析滑试验结果
纤维种类析漏掼失/%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木质纤维a 0.316 0.499 0.463 0.426
木质纤维b 0.078 0.084 0.091 0.084
木质纤维c 0.266 0.479 0.195 0.313
从表2可以看出,木质纤维b的吸油性能明显优于木质纤维a 与木质纤维c,因此通过本试验确定采用木质纤维b进行进一步评价试验,以下将木质纤维b统一简称为新型纤维。
采用相同的级配,根据经验值采用6.0%的油石比用油量。
沥青为韩国sk70号沥青,新型纤维分别采用0.4%、0.6%、0.8%、1.0%(纤维与集料之比)的掺加量,进行了析漏试验,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纤维掺量的析疆试验结果
纤维掺量/%析漏损失/%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
0.4 0.152 0.215 0.093 0.153
0.6 0.068 0.074 0.081 0.074
0.8 0.057 0.083 0.071 0.070
1.0 0.061 0.037 0.039 0.046
从图1可以看出,纤维掺量从0.4%增加到0.6%时,析漏损失明显减少,并且远小于规范规定的析漏损失小于0.2%的要求,表明采用0.6%的纤维掺量是比较合适的,而当纤维掺量增加到0.8%和1.0%时,析漏损失减少幅度并不明显。
综合析漏试验结果及经济考虑,确定新型纤维掺量0.6%(纤维与集料之比)为最佳掺量。
图l 不同纤维掺量下的析漏试验
3 新型纤维sma的车辙性能评价
3.1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在确定了新型纤维的最佳掺量后,对该纤维的抗车辙性能进行评价,仍采用级配sma一10。
马歇尔试验的试验结果见表4。
表4马歇尔试验结果
油石比
% 空隙率
% vma
% vfa
% 稳定度
kn 流值
0.1mm
5.6 5.179 17.1 69.4 7.1 30
6 4.473 17.3 72.
7 6.
8 28
6.4 2.692 16.9 83.1
7.1 38
规范要求 3~4.5 >17 70~85 >5.5 20~50
根据表4的马歇尔试验结果,确定该级配的最佳油石比为6.1%。
3.2 掺加不同木质纤维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以6.1%的油石比作为最佳用油量进行了车辙试验。
新型纤维的用量为0.6%,同时采用某国产木质纤维和德国某进口木质纤维进行了对比试验(用量均为0.3%),用沥青路面分析仪(apa)进行了车辙性能评价,即在60℃条件下对旋转压实仪成型的试件进行8000次轮压,测其车辙深度,车辙深度值越大表明其抗车辙性能越差。
试验结果见表5。
表5不同木质纤维的车辙试验结果
纤维类型车辙深度/mm 平均车辙深度
mm
新型纤维 4.1 4.5 4.3
某国产木质纤维 3.3 4.5 3.9
某进口木质纤维 5.1 5.7 5.4
从车辙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在纤维掺量为0.6%时,新型纤维的抗车辙性能优于进口木质纤维,比国产木质纤维的抗车辙性能要差,但抗车辙性能没有本质的差别。
图2结果还显示进口木质纤维的抗车辙性能最差。
在以前对3种进口木质纤维的评价中也发现,同为进口木质纤维,其性能有很大的差异,这再一次表明目前对木质纤维的性能评价要有足够的重视,应制定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正确的性能评价。
图2 不同木质纤维车辙试验结果
3.3 掺加新型纤维的sma与普通及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对比分析
加入新型纤维的sma混合料还与普通级配混合料及使用改性沥青的混合料的抗车辙性髓进行了比较,采用ac一10级配,成型了普通沥青混合料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apa车辙试验,结果见表6。
表6 sma与ac级配车辙性能比较
混合料类型车辙深度/mm 平均车辙深度
mm
纤维sma 4.1 4.5 4.3
aclo 6.9 7.1 7
ac10+sbs改性沥青 2.1 2.3 2.2
从图3可以看出,新型纤维sma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明显优于ac沥青混合料,但与sbs改性沥青的抗车辙性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建议在使用纤维时,应配合使用性能良好的改性沥青,以进一步提高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图3 sma与ac级配车辙性能比较
4 结语
(1)所选用的新型木质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油性能,掺加该纤维的sma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
(2)纤维的使用性能对sma性能有很大影响。
进行sma设计时不仅要注意集料级配和沥青对sma性能的影响,还应当注意纤维的使用性能及掺量对sma性能的影响。
(3)纤维在sma中的掺量不应是固定的,针对不同的纤维,应通过实验研究确定其在sma中的最佳掺量。
(4)纤维的吸油性能可以通过析漏试验进行评价,但析漏损失0.2%的标准较低,应当提高。
(5)车辙试验是评价纤维是否有效及所用掺量是否合适的重要方法,在车辙试验评价纤维性能时,最好采用非改性沥青,以突出
纤维使用性能对sma性能的影响。
注:文章内的图表及公式请以pdf格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