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潘塘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分析及热储靶区预测
苏北盆地地热资源靶区优选

苏北盆地发育复杂的断裂构造格局,主要分为:
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界地层。热储 1.3.1 北东向断裂系统
层主要为新近系 盐 城 组、古 近 系 三 垛 组、古 近 系 戴 南 组 和 寒 武
总体向东发散,向西南归为一束,呈右阶组合形式,显示右
系地层。
旋的应力场特征。 主 要 控 凹 断 裂 为 基 地 断 裂 发 育,长 期 发 育,
1 地热地质特征 1.1 区域构造特征
江苏省地热资源主要集中在苏北盆地。其位于扬子准地
台苏北坳陷区,北抵宿迁、响水相邻,西傍安徽省,东临黄海,南 至镇江、南通两 市。 研 究 区 内 地 理 位 置 优 越,交 通 发 达。 行 政 区划有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盐城市和淮安市。
苏北盆地属苏北 -南黄海盆地陆上部分,为中 -新生代形 成的典型陆相箕状断陷型盆地。该构造单元西侧为鲁苏隆起,
地热资源是 一 种 绿 色 低 碳、可 循 环 利 用 的 清 洁 能 源,具 有 储量大、分布广、清 洁 环 保 的 优 点,近 些 年,我 国 在 中 低 温 地 热 资源开发利用上 有 加 速 发 展 趋 势。 目 前,在 河 北、河 南 地 区 已 形成我国最 大 的 地 热 供 暖 城 市 群。 过 去,受 到 经 济 条 件 的 限 制,国家仅在黄河以北地区规定必须有采暖设施。江苏省处于 南北交界处,冬季没有取暖设施,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 们对建筑采暖有了迫切的需求。因此,本文调研苏北盆地地热 资源情况,以地温场特征、热储类型和热储分布特征为基础,结 合市场情况,优选 出 苏 北 盆 地 有 利 靶 区,为 江 苏 省 地 热 资 源 开 发提供基础性勘探资料。
3 热储类型与分布特征
苏北盆地内主要发育孔隙型热储[4],已开发的热储层主要 为新近系盐城组和古近系三垛组,井口温度在 40~60℃,推测 古近系戴南组亦有可能成为有利热储。其中,盐城组热储底板 埋深在 200~1800m,厚度 400~1000m,孔隙度高、储水性好,盐 城组的地热井井口水温 26~55℃,导水系数在 1.4~159.6m3/ d,储厚 比 平 均 为 15% ~35%。三 垛 组 热 储 顶 板 埋 深 80~ 1560m,厚度 0~1356m,地热井出口水温 40~73℃,导水系数 22 ~75m3/d。本区地热井揭露三垛组厚度在 200~300m,储厚比 22% ~33%。戴 南 组 热 储 温 度 较 三 垛 组 高,一 般 分 布 25~ 100℃,厚度 0~1051m。寒武系的碳酸盐岩热储主要分布在隆 起区,热储温度分布 40~90℃(图 2)[5]。
基于热储法的银川盆地地热资源评价

基于热储法的银川盆地地热资源评价一、地热资源概况银川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典型的新生构造盆地,地处祁连山与贺兰山之间,地形较为平坦。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显示,银川盆地内分布有多处地热异常区,主要集中在盆地的东北部、中部和西北部,分布范围较广。
盆地内的地热资源主要以热水资源为主,温度较高,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潜力。
二、热储法评价(一)地热资源的储量评价1. 热源分布情况通过地质勘探和地热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的分析,银川盆地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河谷、裂缝和岩石层等地质体中。
裂缝型地热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北部和中部地区,资源储量较大。
岩石层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西北部地区,储量较为可观。
2. 热水储量评价热储法评价中,需要对地下热水的储量进行评估。
通过地下水钻孔数据和地下水化学分析资料的分析,可以得到热水的储量分布情况。
根据分析得出的数据,银川盆地的热水储量较大,盆地东北部和中部地区的热水储量较为丰富,为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地热资源的温度是评价其开发利用潜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地热勘探钻孔的温度资料和地热水的温度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地热资源的温度分布情况。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银川盆地内的地热资源温度较高,其中部分地区的地热水温度超过100℃,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潜力。
(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建议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以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1. 加强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工作,尤其是在盆地的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加大勘探投入,寻找更多的地热资源点。
2. 发挥地热资源在供暖、发电等领域的应用价值,推动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3. 加强地热资源的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对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影响的监测和治理。
4. 加强地热资源的科研合作,推动地热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
本文基于热储法对银川盆地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盆地内的地热资源储量大、温度高、开发利用潜力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银川盆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地热能的可持续发展。
地热资源的勘探工作研究与展望

地热资源的勘探工作研究与展望发布时间:2022-08-03T06:17:29.122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3月6期作者:郭祥震[导读] 目前世界资源日益紧缺,各个国家都在积极的寻求新能源以代替不可再生资源郭祥震辽宁省第八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前言:目前世界资源日益紧缺,各个国家都在积极的寻求新能源以代替不可再生资源。
资源的探索使得世界的视角转向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地热资源对于现在的世界来说是一种有着无限发展潜力和开发运用作用的新能源。
它的开发与应用能够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经济效益。
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如用于发电、采暖、医疗洗浴、疗养、农业种养殖等领域。
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够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世界人民的生活品质的提升有很大好处。
现阶段,地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采暖、空调、农业和水产养殖、发电等生活生产中。
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对沧州市献县地热资源的勘探工作进行分析研究与展望,以期能为今后该地区的地热资源利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地热资源;勘探;前景摘要:地热资源是一种正在被世界很多国家广泛应用的新资源,它开发出来以后价格比石油更便宜更经济更实惠。
地热资源最大的优点是无污染,完全符合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的要求。
地热在我国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比如燃烧转化成热能为人们提供暖气,为人们在洗浴、游泳等诸多方面提供帮助。
热水中往往含有一些特殊的气体、化学组分、微量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具有医疗保健作用,可大规模地用于洗浴、饮用、医疗、地热旅游等。
因此,地热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1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现状1.1我国地热资源现状我国地热资源的勘探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进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地质勘探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多次大型地质矿产勘探工作,实现了大面积航空测量同地面地质、遥感地质等勘查,检测到面积极大得到金属矿产,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金属矿资源,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物质保证。
潘三矿热害调查及风温预测研究

潘三矿热害调查及风温预测研究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加深,热害成为矿井必须面临的问题。
热害不仅加大了煤矿开采的成本,同时也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热害产生的原因调查是热害治理的前提,而风温的预测则是降温措施设计的关键。
本文以潘三矿为研究对象,对矿区井下热力状态参数进行了测试,根据热源的计算公式对井下热源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地热是导致井下高温的主要因素。
本文结合矿区地温钻孔资料,采用理论综合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矿区地温分布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表明潘三矿区平均地温梯度为3.2℃/hm,属于地温正异常区;-650m水平已处于一级热害区和二级热害区之间,热害较为严重。
矿区出现地温正异常特征与多种地质因素有关,如褶曲构造、地下水的运移、地层的岩性以及岩浆岩活动等地质因素都会对地温的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结合潘三矿区地质资料对引起矿区地温异常的地质因素进行了主次分析,得出褶曲构造是导致地温异常的最主要因素。
由于潘三矿热害较为严重,井下风流温度高,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而具体降温措施的设计,需要基于对井下风流温度进行预测评估,否则会导致成本过高或达不到降温要求。
因此,预测井下风温是降温措施设计的关键。
目前井下风温预测模型大都是数学理论模型,公式复杂,公式中的一些参数不易获取,导致应用推广能力较差。
因此本文在基于对BP算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之上,提出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风温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在潘三矿井筒井底以及11163掘进面风温的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风温预测的绝对误差不超过1℃。
因此,该模型预测结果对于潘三矿降温措施的设计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为了提高风温预测模型的可操作性,本文基于matlab环境下,编制了BP神经网络风温预测GUI界面,并对界面进行了详细的操作,可实现对风温的智能预测。
基于热储法的银川盆地地热资源评价

基于热储法的银川盆地地热资源评价
地热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
为了开发和利用地热资源,需要进行地热资源评价。
本文以银川盆地为例,基
于热储法对其地热资源进行评价。
通过地质调查和勘探,获取银川盆地的地质概况。
银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质
构造复杂,主要由古生代和新生代的沉积物组成。
在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银川盆地
的地热潜力。
然后,进行热储量评估。
热储量是指地下岩石中储存的热能的总量。
根据银川盆地的
地质特征和地温数据,计算出盆地内岩石的热储量。
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地热储量
模型,通过计算模拟得到热储量的分布和大小。
还需评估热储岩的热导率、容重和孔隙度
等参数,以确定盆地内热储岩的储存能力。
接下来,进行地热水资源评估。
地热水是指地下岩层中储存的热水资源。
根据银川盆
地的地下水位、水文地质和地温数据,评估盆地内地热水的分布和含量。
还需分析地热水
的温度、流量和水质等指标,以确定其可利用性和经济性。
进行地热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综合考虑热储量和地热水资源的评估结果,评价银川盆
地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
结合地热利用技术和经济因素,确定地热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规模,为银川盆地的地热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靶区深部温度预测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靶区深部温度预测汪集;胡圣标;程本合;李铁军;杨文采;程振炎【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01(044)006【摘要】依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两口先导孔中地热测量和岩石样品热物性参数,对5000m深钻的可能钻遇温度进行了预测.先导孔中地温梯度介于19-26℃/km;岩石热导率变化为2.64-8.81W/(m@K),平均(3.94±1.26)W/(m@K);实测热流值为76-80mW/m2;30块岩石样品放射性生热率变化为(0.09-2.17)μW/m3,450m深度以上层平均(0.76±0.5)μW/m3,以下层段平均(0.48±0.2)μW/m3,生热率随深度递减,但变化趋势难以明确判定.分别对热流和热导率取上、下限,采用不同的生热率随深度的分布函数,区分考虑或不考虑热导率的温度相关性,分别计算出5000m深度内可能的温度分布剖面.计算结果表明,超深井于5000m垂直深度上的温度将达到110-140℃,2000m深度的探井钻遇温度将介于54-64℃.此外,考虑热导率的温度效应后预测的温度一般高于未考虑热导率温度效应5-8℃.【总页数】9页(P774-782)【作者】汪集;胡圣标;程本合;李铁军;杨文采;程振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4【相关文献】1.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深部地层微生物研究——两株未培养地下微生物菌株原位含量的分析 [J], 王远亮;夏莹;东秀珠;董海良;杨克迁;董志扬;黄力2.苏鲁超高压变质岩区深部流体He-Ar的系统关系: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线流体监测的解析 [J], 曾令森;詹秀春;梁凤华;罗立强;许志琴3.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的垂直地震剖面调查 [J], 朱光明;杨文采;杨正华;杜有成;杨贵明;姚虹;杨占江;程振炎4.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井区深部构造地震波反射特征 [J], 杨正华;朱光明;张宇航;吴永新5.变质岩区地震波速度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为例 [J], 姜修道;朱光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津地热潘庄凸起构造区热储动态调查与浅层地温能勘查招标文件【技术分册】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2018年地质调查项目委托业务第1包:潘庄凸起构造区热储动态调查与浅层地温能勘查(项目编号/包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01)磋商文件(技术要求分册)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五矿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4月第三章评分标准评分标准1234第五章技术要求一、委托业务名称及概况委托业务名称:潘庄凸起构造区热储动态调查与浅层地温能勘查。
委托业务概况:本标段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二级项目“天津潘庄凸起构造区地热资源调查”浅层地温能调查工程,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潘庄凸起构造区热储动态调查与浅层地温能勘查,基本查明工作区热储压力、温度、水质、开采量和回灌量等要素年际变化特征,分析近三年来热储动态变化规律,为工作区地热资源的勘查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开展浅层地温能勘查,实施勘探孔施工与原位热响应试验。
经费控制数及来源:2018年度经费控制数175.00万元,经费来源于中央财政。
二、工作起止时间起止时间: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
三、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及交通工作区位于天津市东丽区,地处位于天津市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之间。
气候气象上隶属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高湿、雨热同期;春季干旱多风,冷暖多变,秋季天高云淡,风和日丽。
构造单元上位于潘庄凸起构造区,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7°13′~117°36′,北纬39°00′~39°21′,南北长约40km,东西宽约35km。
行政单元上主要隶属天津市东丽区,工作区涵盖的主要行政区划有:东丽区、宁河区西南部、津南区北部、北辰区东南部、以及中心城区东部。
工作区核心区距天津市中心24km,距天津港30km,距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19km,距京津塘高速公路出口10km,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12.5km。
工作区已形成地下城市轨道交通、陆上铁路公路系统、河运海运路线、以及航空运输航道的三维立体式交通网,交通条件便捷。
地热能的地质勘探与资源评价研究

地热能的地质勘探与资源评价研究地热能是一种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对于我国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地热资源的勘探与评价是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和地热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备受关注。
一、地热资源的概念及特点地热资源是指地球内部储存的热量,是一种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能源。
地热资源主要分为高温地热资源、中温地热资源和低温地热资源。
高温地热资源温度在150℃以上,适合直接利用;中温地热资源温度在60℃-150℃之间,适合发电、供暖等利用方式;低温地热资源温度在60℃以下,适合浴疗、温室等利用方式。
地热资源具有分布广泛、稳定可靠、环保清洁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
但由于地热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勘探成本高、开发利用技术复杂等限制,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一直面临着挑战。
二、地热能的地质勘探地热能的地质勘探是确定地热资源分布、温度和规模的过程。
地热能的地质勘探工作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勘探等环节。
地质调查是地热资源勘探的起点,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样品分析等工作,获得地热资源的地质背景和热点分布情况。
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参数,如地温、地热流、地磁等,确定地下热源的位置和温度。
水文地质勘探是研究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位、水质等信息,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地热资源的地质勘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配合。
地热勘探人员需要具备地质、地球物理、水文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勘探技术和方法,才能顺利完成勘探任务。
三、地热资源的资源评价地热资源的资源评价是对地热资源进行数量评估和经济评价的过程。
资源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地热资源的储量、可开发程度和经济价值,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资源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地质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和数学模型等。
地质方法是通过地质勘探数据,分析地热资源的产热机制、分布规律和矿床特征,推断地热资源的规模和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育 推覆断层 , 裂 隙甚 为发育 。 盆 地 内的 内碳 酸盐 岩“ 岛丘 ” 原 本 由断裂 构造 所 分 割 , 进 而 为火 山岩 所 包 围 ,火 山活 动势必 提高 了原本 裂 隙发育 的碳 酸盐岩 岩层 的裂 隙率 ;后 期 断裂构 造 的进一 步活
化, 增强 了裂 隙系统 的连 通性 , 从而 为盆 地 内深层
岩“ 岛丘” 裂隙发育程度将得到提高 , 富水性应 随 之 而提 高 。
表1 盆地 内以往探井抽水试验成果
的良好条件 , 但 以往施工 的 C J 一 1 、 C J 一 2 两井未获 热 水 的 原 因不 难 看 出 : C J 一 1井 终 孔 于火 山 熔 岩
中, 裂 隙 不发 育 , 未 进 入理 想 的碳 酸 盐 岩热 储层 ,
潘 塘盆 地周边 为丘 陵高地 接受 大气 降水 的天
隙发育的碳酸盐岩 , 富水性好。 寒武系上统多为薄
层 灰岩 , 岩溶 发育程 度 相对较 弱 ; 中寒武 统 张夏组 厚度约 2 5 0 m, C J 一 2孔 钻 厚约 3 2 0 m, 由厚 层 灰岩 所组成 , 岩溶 发 育 程度 高 , 为 良好 的岩 溶 含水 层 。 震 旦 系魏集组 一张渠 组 、 九顶 山组 、 赵 圩组 等碳 酸 盐 岩地 层 ,也 为较好 的岩溶 裂 隙含 水层 , c J 一 2孔 6 0 1 . 7 0 i n 起 在 九顶 山组下段 揭 示 的最大 溶洞 高度 3 . 6 I n , 只是 在 推 覆体 下 盘 的深 部 , 裂 隙 发 育相 对 较少 ,岩溶发 育程度 可 能相对 较弱 , C J 一 2孔 分段 抽水 试验 结果 说 明了盆地 外推 覆体 下盘 的下 构造
异常明显 , 1 6 0 0 i n地 温 达 4 6 . 8 ℃, 1 6 5 5 I n为
储 ,从成井合理深度考虑 ,应以张夏组为主要 目 标, 兼顾 上寒武 统及奥 陶系 中下 统 。 ③成 井 瞄准碳
酸盐 岩 “ 岛丘 ” 。 由于盆地 内多个 火 山通道 分 割 了 碳酸 盐岩 热储层 为多 个 “ 岛丘 ” , 故而 , 盆地 内的理
然补给区。 盆地西缘以 F 6 0 断裂为边界, 该断裂走 向延伸约 4 0 k m,并与多条晚期 N W 向张性导水 断裂 相连通 , 加之 N W 向断裂 的多期活 动 , 裂隙 系
统较 为发育 ,形 成 了向盆地 深部含 水层 的 良好 补 给通道 。 盆地基 底 主要 由碳 酸盐 岩地层 所 构成 , 并
。 一 s …
热储靶 区预测及下步井位 建议
分 析潘塘 盆地地 热条 件认 为 ,潘 塘 盆地 找寻
顶
。 一 s …
。 ,
奥
地 热应把 握下 列要 素 : ① 立足 于盆地 内 , 而不 是盆
地外 。纵 然盆 地西侧 向斜 构造 下部 可能存 在 的推
s ㈣ 3 0 6 . 2 3 2 . 3 8 o — o
只能是 有热 无水 ; C J 一 2井施 工 于 盆地 之外 ,虽然 涌 水量 大 、 水质好 , 但不 具 热 盖层 和 热储 条 件 , 远
离 热源 , 只能 是有水 不热 。
C J 一 全 孔
c 卜z z
5 5 . 7 0 1 3 1 . 5 8 z . 3 7 9 ㈣ s t 寨 垩 系 。 侏 罗 4
能 源 技 术 与 管 理
1 4 4 E n e r g y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2 0 1 4年第 3 9卷第 6 期
V0 1 . 3 9 No . 6
3 . 2 热储层 条件
显小 于盆地 内的 C J 一 1 井, 主要是 盖层 条件 及深 部 热源 的差异 。 C J 一 2井 的异 常深度 与 C J 一 1 井相 近 , 应为 盆地 内热源 侧 向传 导结 果 。
层涌水量明显减少 ,只是张夏组整体在第 3 层段
抽 水 时被套管 阻 隔 ,富水性未 能反 映 ,如表 1 所 示。 但是 , 在 盆地 内 , 由于火 山热 动力 活动 , 碳 酸盐
地下水及热源的循环 、 传导提高良好条件 。
3 . 5 以往成 井未获 地 下热水 的原 因分析
根 据 以上 分析 ,潘 塘盆地 具备 找寻 地下 热水
3 . 4 盆 地 内地下水 补 给条件
盆地 内位 于盖层之 下 的 由奥 陶系 一震 旦 系碳 酸盐 岩组成 的 “ 岛丘 ” , 岩溶裂 隙发 育 , 为盆 地 内的
主要 热储层 。 从 区域地 层含 水层 情况来 看 区一致 , 普遍 为 岩溶裂
覆 断层下 盘也 可能存 在一 定 的有利 空间 ,但不 能
排 除类 同 C J 一 2井有 水不 热 的风险 。 ②较 有利地 层
3 . 3 地温 场特征
应 是奥 陶 系 、 寒 武系 中统 张夏组 一上寒 武 统 、 震 旦
系 张渠组 一九顶 山组 。盆地基 底 推覆断 层下 盘热
据C J 一 1 、 C J 一 2井 测 温 资 料 H ] , 盆 地 内 的C J 一 1
在 1 3 0 0 m 以浅 ,平 均地 温梯 度 1 . 7 4 ℃/ h m,属 于 地温正 常区 , 1 3 0 0 ~ 1 6 0 0 m r l l平 均 地 温 梯 度 2 . 5 3  ̄ C / h m, 地温 梯度 显 著增 高 ; 1 6 0 0 I n以深 地 热
5 2 . 7 ℃, 地温梯度达 1 0 . 7 3 ℃/ h m, 深部地热异常显 然与 火成岩 有关 。盆 地东侧 盆地 外 的 C J 一 2井 , 在
1 6 4 0 m 以浅 , 平 均地 温梯度 1 . 7 2 o C / h m, 属 于地 温 正常 区 ; 1 6 4 0 ~ 1 6 6 0m地温突变 , 由3 6 . 9 ℃ 突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