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鼎脔》编者考实

合集下载

唐诗研究文献资料

唐诗研究文献资料

《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

半页11行,行21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

版框16.6cm×11.5cm。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

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

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季振宜(1630—1674),字诜兮,号沧苇,扬州泰兴人,为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甲于江南。

他整理唐诗,始于康熙三年(1664),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历时十年,始得告成。

全书凡七百十七卷,收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

所据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

据《季沧苇藏书目》载,其所藏宋版唐诗总集、别集,多达一百五十馀种,如宋刻《万宝诗山》、明抄《诗渊》,皆为罕见的大型类编诗集。

在其开始编集后,又得到钱谦益原拟“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的未完稿。

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吴琯《唐诗纪》的成果。

具备了这些条件,以季氏的学力,经过十年的反复校订、广事补遗,终于编成该书.书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

当时书稿未曾付梓,不久即转入内府。

胡震亨(1569—1645),字孝辕,号遁叟,浙江海盐人,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

《唐音统签》为其费毕生精力编成的唐诗总集,全书凡一千零三十三卷,以十干为序,按时代先后辑录唐及五代的诗作以及词曲,歌谣,酒令,占辞等,末附《癸签》,为唐诗研究资料汇编。

高考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有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的。有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的,有表达对山河沦陷国破家亡的痛楚的。有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穷兵黩武 的。②建功报国。有抒写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的,有表现贬官谪居 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表达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的,有抒
发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咏叹的。③思乡怀人。有羁旅天涯的愁思,思亲
内容。
(4)评技法。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有利于更加深 入地体会诗歌的特征和思想感情。
考纲解读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态度,是指诗歌的主旨,诗歌所创造的意境,融入主旨、意境中的作者 的思想感情。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讥讽什么、赞美 什么;在诗人创造的意境中,诗人是愉悦还是苦恼,是开朗还是抑郁,是愤激还 是平和,是冷眼漠视还是热心关注„„所有这些,都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 (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 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 的烙印,因此,分析诗中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 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
考纲解读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1.理解作品的主旨,即作者的思想态度 任何人写作总是有其目的,都是为宣传某一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

朱则杰 李美芳:卓奇图《白山诗存》与伊福纳《白山诗抄》两种早期八旗诗歌总集及其编者考辨

朱则杰 李美芳:卓奇图《白山诗存》与伊福纳《白山诗抄》两种早期八旗诗歌总集及其编者考辨

朱则杰李美芳:卓奇图《白山诗存》与伊福纳《白山诗抄》——两种早期八旗诗歌总集及其编者考辨清朝八旗作家是文学创作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于诗亦然。

专门以八旗作家作品作为收录对象的诗歌总集,既是整个清诗总集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有其自身相对的独立性,原则上可以作为省级单位的地方类诗歌总集看待,并通常置于各省之首。

八旗诗歌总集的编纂本身同样也有一个不断积累、逐步发展的过程。

最初出现的是康熙年间玛尔浑辑《宸襟集》和文昭辑《宸萼集》,专收宗室作家。

其后扩大到整个八旗,则最早是乾隆年间成书的卓奇图辑《白山诗存》和伊福纳辑《白山诗抄》。

但关于这两种八旗诗歌总集及其编者,不少记载相当混乱,甚至存在各种错误,因此有必要予以梳理考辨。

为叙述方便起见,先说《白山诗抄》,再说《白山诗存》。

一、伊福纳《白山诗抄》关于伊福纳(“纳”或作“讷”)辑《白山诗抄》最早而又最具体的文献记载,见于乾隆《钦定八旗通志》卷一二○《艺文志》白山诗抄八卷伊福讷撰。

伊福讷字兼五,号抑堂,所著有《农曹集》、《蜕山诗稿》。

是编盖选撷诸家之诗,总为一集,分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卷。

首卷为慎郡王允禧、宗室国鼒、宗室岳端、宗室博尔都。

次卷为宗室文昭、宗室塞尔赫、宗室伊都礼、宗室永年、觉罗满保、觉罗成桂。

三卷为费扬古、性德、文明、索泰、西库、吴麟。

四卷为僖同格、明鼐、关奇方、蒙额图、傅伸、伊麟、赛音布、关舒、观宝、拉歆。

五卷为柏格、高述明、高斌、王敏、峻德、法海、夸岱、长海、石芳、何溥、官保、何贯曾、车柏、常安。

六卷为保禄、西泰、西成、卓音图、佟应、常裕、诺岷、诺穆泰、赵玉、永宁、胡星阿、塞尔登、额尔登萼、罗泰、塞兰泰。

七卷为方泰、德龄、关宁、明泰、萨哈岱、舒瞻、素禄、梦麟、那霖、傅泽布、福增格、英廉。

八卷为苏章阿、兆勋、陆世琦、那穆齐礼、绳武。

凡所搜罗,共七十二家,可谓勤矣。

然伊福讷所作《农曹》、《蜕山》二集,亦自列焉,既乖选家体例,而名编巨集率多遗漏,讨寻未广,实为此书深惜之。

【海桑集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

【海桑集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

【海桑集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海桑集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陈谟撰。

谟字一德,泰和人。

生于元成宗时。

洪武初,召赴阙,以疾辞归。

后屡聘为江浙考官。

事迹具《明史?儒林传》。

是集有谟《家传》,称“卒年九十六”。

考集中年月止于洪武十七年。

晏璧于永乐七年作《海桑集序》称谟卒后二十年,则卒于洪武二十一年戊辰也。

谟《书刘氏西斋唱和卷后》,称“生大德闲,为前朝太平幸民六十余年。

”由洪武戊辰上推大德元年丁酉,仅九十二年,或晏璧所称乃约成数也。

其诗集、文集各五卷,为其甥杨士奇所编。

国朝康熙庚申,其裔孙邦祥重刊,然《灵山寺》诗以五言长律入古体,《悼刘生》诗以七言拗律入古体,而《崆峒云居》诗又以古体入律体。

士奇未必舛误如是,殆邦祥又有所窜乱欤,集中《通塞论》一篇,张微子、箕子,反复申明,谓革代之时,不必死节,最为害理。

故其客韶州时,为太祖吴元年,元尚未亡,已为卫官作贺表,而集中颂明功德不一而足,无一语故君旧国之思。

其不仕也,虽称以老病辞,然孙仲亨跋其墨迹,称:“太祖龙兴,弓旌首至。

先生虽老,犹舆曳就道,一时老师俗儒,曲学附会先生之论,动辄矛盾。

是以所如不合,遂命驾还山,拂衣去国”云云。

则与“柴桑东篱”之志固有殊矣。

至于文体简洁,诗格舂容,则东里渊源实出于是。

其在明初,固沨沨乎雅音也。

【畦乐诗集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梁兰撰。

兰字庭秀,又字不移,泰和人,右赞善梁潜之父也。

田居不仕,故以“畦乐”自号。

于杨士奇为姻家,士奇尝从之学诗。

此集即士奇所编,前有洪武三十一年士奇序。

考士奇所作兰墓志,称卒于永乐八年,则编此集时,兰犹及见之也。

旧本列《泊庵集》后,盖用山谷集后附刻《伐檀集》之例。

今以各自为集,仍分着于录。

原目列古今体诗二百三十四首。

而五言古诗中注“阙七首”,实二百二十七首。

题中有阙字二处,诗中亦有阙字二处,均无别本可补。

今亦仍之。

士奇序称其“志平而气和,识精而思巧,沨沨焉,穆穆焉,简寂者不失为舒徐,疎宕者必归于雅则,优柔而确,讥切而婉”。

清诗总集编者及版本丛考

清诗总集编者及版本丛考

清诗总集编者及版本丛考朱则杰【摘要】清诗总集数量繁多,研究薄弱,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解决.某些总集的编者及版本,或者其情况不清楚,或者存在各种错误,都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考察和辨正,为了解、研究总集本身提供有益的帮助.【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8(030)002【总页数】5页(P239-242,261)【关键词】清诗;总集;编者;版本;考证【作者】朱则杰【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浙江,杭州,31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清诗总集研究薄弱,有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即如有关编者及版本,目前有很多还不清楚,或者存在各种错误,需要予以考察和辨正。

考虑到篇幅,本文先谈五种。

一、《续宛雅》编者蔡蓁春《续宛雅》又称《宛雅续集》、《宛雅二编》,原系清初蔡蓁春、施闰章继明人梅鼎祚所辑《宛雅》初编而作。

后施闰章曾孙施念曾与张汝霖合辑《宛雅三编》,又稍加补辑,一并重刻。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三集部总集类存目之三曾予著录(可见中华书局1965年6月第1版,下册第1764页),现已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73册(包括全三编,据“首都图书馆藏清乾隆十四年[己巳,1749]西陂草堂刻本”影印)。

此集所在整个系列,属于编者原籍安徽宣城一地的诗歌总集(宣城旧称“宛陵”,即简称“宛”)。

其中此集,据蔡蓁春原序,所录作者的时代范围为明“嘉靖洎崇祯”(第7页)。

但如卷八刘芳显等人,后来已经进入清代,因此可以看成是一种跨代的清诗总集。

不过,关于此集编者蔡蓁春,《四库全书总目》该条称其“始末未详”。

而就在施闰章的《施愚山集》内(点校本凡四册,各册页码另起,黄山书社1992年5月至1993年6月第1版),保存着不少有关蔡蓁春的资料。

特别是其中《文集》卷六为蔡蓁春而撰的一篇《来谂居诗选序》(第1册第120—121页。

下引《文集》均同册),有意详细记录蔡蓁春的生平事迹,尤其具有重要的价值。

韵语阳秋-宋-葛立方

韵语阳秋-宋-葛立方

《韵语阳秋》宋葛立方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序隆兴元年,常之由天官侍郎罢七年矣,于是《韵语阳秋》之书成,贻书谓余叙之,会余以病未暇也。

明年,常之卒。

干道改元,三月九日,夜梦常之如平生。

既寤,怆念畴昔,泫然流涕,乃题其首,而归其书于其孤。

曰:《诗》三百篇,上而公卿大夫歌于朝廷,荐于郊庙,下而小夫贱隶咏于闾衡(中间从“共”)播于田野,莫不传焉。

达者以理,昧者以情,皆成于自然者也。

文从字顺,宜乎无得而议矣。

至其不可通,则犹当以意逆志。

理与情者,志所寓也,苟通矣,辞为可略。

《诗》亡之后,作者盖寡,将即其辞而求其志之所在,义之当否,则思之何可以不熟,讲之何可以不详,而责之何可以不恕哉。

然去古益远,学者之弊甚,方(《历代诗话》本作“多”,从上句读)且因物以索句,因句以命题,以至赓和之习盛,则又因韵以造语,因语以命意,言之支离,体之骫骳,情之抑郁,理之乖悖,凡以此也。

今欲求风雅之正,探本而遗末,读常之之书,庶乎进于是哉!常之传家学,故其源深;贯羣书,故其论辩;禀秀质,故其辞(《历代诗话》本作“词”)华。

既尝登禁掖代王言矣,天不使之从容从官之内,赋《云汉》、《常武》以赞中兴,颂《清庙》、《思文》以扬先烈,流落江湖之上,而见于遗文者如此,此有识所屡叹,非余独为之深惜也!常之葛氏,清孝之孙,文康之子,予(《历代诗话》本作“余”)先大夫之从侄云(《历代诗话》本作“也”)。

八月十二日,敷文阁直学士左朝议大夫致仕武夷徐林叙(《历代诗话》本作“序”)。

韵语阳秋序韩愈疑《石鼓》之篇不入于诗,而杜子美之诗世或称为诗史。

夫以《诗》三百篇皆出圣人之手,其不合于礼仪者,固已删而弗取,岂容致疑其间。

子美诗虽比物叙事,号为精确,然其忧喜怨怼,感激愤叹之际,亦岂容无溢言。

余以是知观古人文辞(《历代诗话》本作“词”)者,必先质其事而揆之以理。

言与事乖,事与理违,则虽记言之史,如《书》之《武成》,或谓不可尽信;质于事而合,揆之理而然,则虽闾巷之谈,童稚之谣,或足传信于后世,而况文士之辞(《历代诗话》本作“词”)章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董子文集》·一卷(编修朱筠家藏本)汉董仲舒撰。

仲舒有《春秋繁露》,已著录。

《隋书·经籍志》载《仲舒集》一卷。

又注曰:“梁二卷,亡。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俱仍载二卷。

《宋史·艺文志》又作一卷。

後两本并佚。

明正德己亥,巡按御史卢雍行部至景州,为仲舒故里。

因修复广川书院,祀仲舒,并裒其逸文以成是集。

然自采录本传外,仅益以《西京杂记》、《古文苑》所载数篇,不及张溥《百三家集》之完备,故仅存其目於此焉。

△《诸葛丞相集》·四卷(内府藏本)国朝朱编。

字青岩,常熟人,官至南阳府知府。

是编首卷所录诸葛亮遗文一卷,陈寿所上目录皆不载。

盖摭拾《三国志注》及诸类书而成。

其《黄陵庙记》,明杨时伟作《诸葛书》,尝以摭用苏轼“大江东去”词语驳辨其伪。

今考陆游《入蜀记》作於乾道六年,记黄牛庙事,引古谚及李白、欧阳修诗,张咏赞甚详,独一字不及亮记。

袁说友所刻《成都文类》作於庆元五年,亦无此文。

然则赝托之本出於南宋以後明甚,乃仍然载入,绝无考订。

至《心书五十条》,显然伪托,亦取以苟充卷帙。

且《武侯十六策》其伪与《心书》同,晁氏《读书志》著录,则犹出宋人之手。

既取《心书》,又不取是策,何也?二卷以下皆为附录,所列《八阵图》及分野诸条,猥杂尤甚。

末一卷全为及其子瑞图诗文。

是非刻亮集,乃刻家集矣。

△《陶诗析义》·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黄文焕撰。

文焕有《诗经考》,已著录。

崇祯中文焕以召试擢翰林。

会其乡人黄道周以论杨嗣昌、陈新甲逮问,词连文焕,同下诏狱。

狱中笺注《楚辞听直》八卷,并著此书。

《自序》所谓“首夏之廿五日,ゎ被就白”者是也。

其析义之例有三,一曰练句练章,不专平淡;一曰忧时念乱,不徒隐逸;一曰理学标宗,圣贤自任。

每首附批句下,而又总论於篇末。

陶诗之妙,所谓寄至味於淡泊,发纤於简古,其神理在笔墨之外。

可以涵泳与化,而不可一字一句求之於町畦之内。

陆游入蜀记原文及翻译

陆游入蜀记原文及翻译

陆游入蜀记原文及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陆游入蜀记原文及翻译《入蜀记》六卷,宋陆游撰,有清乾隆鲍廷博刻《知不足斋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四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等,俱无序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5年 3月 第 1 9 卷第 2 期
扬州大学学报 ( 人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Ya n g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Hu m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刘子寰 、楼治等 。严羽有诗题云 《 惜别行赠冯熙之东归 》《 相逢行赠 冯熙之 》 ,冯 氏有 词 《 沁 园春 ・ 用前韵谢 魏
菊 庄 》《 沁园春 ・ 和 答 吕柳 溪 》 《 沁园春 ・ 二 月 二 日寿 玉 林 》 ,又 有 《 金 菊 对 芙 蓉 》 词 ,题 注 云 : “ 奉同刘篁嵊 , 魏 菊 庄 、冯 竹 溪 、 吕柳 溪 、道 士 王 溪 云 , 赏 西 渚 荷 花 ,醉 中走 笔 用 篁 嵊 韵 。 ”胡 德方 《< 花 庵 词 选 )序 》 云 :
的评 论 ,《 玉 林 诗 话 》全 称 是 《 玉林 中 兴诗 话 补
遗》 ,那 么就 可 能是 对 《 诗 家 鼎 脔 》所 选 诗 人 的
评论 。 ” E 3 ] 此说 非 是 。 《 中兴 词 话 补 遗 》计 十 五
则 ,除 “ 游龙 溪 ”条 外 ,词人 、词 作 皆出 自 《 中 兴 以来绝 妙 词选 》并 加记本 事 ,二 者对举 ,尚在 情理 。《 玉 林 诗 话 》二 十 九 则 言及 南 宋 诗人 四十
Ma r . 201 5
Vo 1 . 1 9 NO . 2
诗 家 鼎 脔

编 者 考 实

俊 ,陈
( 扬 州 大 学 文 学 院 ,江 苏 扬 州 2 2 5 0 0 2 )

要 :《 诗 家 鼎 脔 》 一 书 ,历 来 认 为是 宋佚 名 或 元佚 名 编 选 ,惟 丁 日昌 《 持 静 斋 书 目》载 此 书 编 者 为
《 诗家鼎脔 》 的编者与浙 、 闽、 赣等地文化 圈都存 在密
升 明州 为庆 元 府 , 鄞 为 庆元 府 首 邑 。戴 复 古 的诗
词 并 未直接 言及 此地 , 但考 虑到他 与 当地 的楼 氏、
收 稿 日期 :2 0 1 5—0 1— 0 5
周 围 的人 有 关 。 ” E 3 ] 实 际上 ,据 笔者对 《 诗家 鼎
作者简介 :汪俊 ( 1 9 5 7一 ) ,男,江 苏扬 州人 ,扬 州大 学文 学 院古代 文 学教授 ,主要 从 事 古典 文献 学,唐 宋 文学研 究 ;陈宇
古 个人 好 友 的诗 歌 选 集 。 关 键 词 :《 诗 家鼎 脔 》 ; 戴 复 古 ;交 游 中 图 分 类 号 :1 2 0 6 .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7 —7 0 3 0 ( 2 0 1 5 ) 0 2— 0 0 7 5 —0 8
《 诗 家鼎脔 》今之 传本 皆缺 首 页 ,故编 者一

位 、诗 四十 六 首 、句 十 七 联 ,剔 去 摘 引 他 书
者 ,仅有 十 三位 诗人 、七 首诗 、句 五联 见诸 《 诗 家 鼎脔 》 ,二 者 关 系 何 能 如 样 作 拉 郎 配? ①卞 又 云 :“ 《 诗 家 鼎脔 》 的编者 肯定 与南宋 福 建 的文化 圈有 关 系 (《 诗 家鼎 脔 》中所 选福建 籍 诗人 约三 分 之一 ) ,同时 又可 能 和 《 诗 人 玉 屑 》及 魏 庆 之
向不 明 。卷首 有倦 叟小 序 ,亦无 姓 氏 ,四库 馆 臣 以曹溶 别号 倦 圃 ,疑其 所编 。考 明朱 睦桴 《 万卷 堂 书 目》有 跋 文署 日 “ 倦 叟 曹溶 ” _ 1 ] ,则 “ 倦叟” 确 为曹 氏别 号 之 一 。曹溶 为 明清 之 际藏 书 大 家 , 富 藏宋 元古 本 ,于 嘉兴 南湖 筑倦 圃别 业 ,号 “ 静 惕 堂” ,其 《 静 惕 堂 书 目 》未 见 著 录 《 诗 家 鼎 脔》 ,然 其 友 陆渗 《 佳 趣 堂 书 目》 载 “ 宋板 《 诗
家 鼎脔 》 ” l 2 ] ,则 《 诗 家 鼎 脔 》成 书 于 宋 代 无 疑 ,
亦 知书 名未 经 改易 。
卞 东波 疑 《 诗 家鼎 脔 》编者 为 黄升 :“ 《 诗人
玉 屑 》卷 二十 一编 人黄 升 的词话 《 玉林 中兴 词话
补遗》 ,即是对 《 中兴 以来 绝 妙 词下收录的游九功 《 答黄叔呖 》《 题魏 醇父菊 庄》诗 ,又正是 研究黄 、魏二人 生平交游 仅有 的材料 之


《 扬州师院学报 ( 社 会科 学版) 》 ,1 9 9 5年第 4期 ,第 6 9 页。 )

75 ・
脔 收诗人里籍 的统计 , 浙江籍 、 江 西籍 约 占四成 ,
戴 复 古 。 此 说 虽不 知 所 据 , 然据 戴 复 古 生 平 经 历 及 与 《 诗 家 鼎 脔 》所 选 九 十 余 位 诗 人 之 交 游 唱 和 之 事 实 ,
可以作为 《 持静斋 书 目》之 旁证 ,判定为戴复 古无疑 。《 诗 家鼎 脔》可视 为江湖诗 派之微 型选本 ,更是戴复

… …
闽帅秋房楼公 闻其 与魏 菊庄 为友 ,并 以泉石 清士 目之 。 ”而 《 诗人玉 屑》几乎全 录严羽 《 沧 浪诗话 》 ,《 诗
( 参见陈定玉辑校 《 严羽集 》 , 中州 古 籍 出版 社 , 1 9 9 7年 版 ,第 1 0 7 —1 0 8页 ;汪 俊 : 《 黄 升生 平 事 迹 考 述 》 ,
( 1 9 9 0一 ) ,男,江 苏宿迁人 ,扬 州大学文 学院中国古典 文献 学研 究生 ,主要从事文 学文献研究 。
① 二 者 关 系更 合 理 的解 释 应 是 魏 庆 之 、黄 升 、 吕炎 等 人 与 严 羽 、戴 复 古 可 能存 在 交 游关 系 ,其 共 同好 友 有 冯 取 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