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一中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福建专用)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福建专用)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

5. 难度系数:0.75。

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3分)1. (8分)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一切景语皆情语。

同样的季节,在不同的文人骚客眼中也是各着色彩。

“①,百草丰茂。

②,洪波涌起”是曹孟德眼中豪情壮志的秋日胜景。

“③,小桥流水人家,④”这凄凉的深秋图景却让羁旅他乡的马致远肝肠寸断。

早春时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了“⑤,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景象;感慨时序交替,新旧更迭:“⑦,⑧。

”【答案】树木丛生秋风萧瑟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易错字有“萧瑟、藤、昏鸦、瘦、阔、悬、残”。

2.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发展,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

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移动社交软件层出不穷。

这些社交软件,虽然给我们的沟通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但是丰富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福建省漳州市漳州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九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漳州市漳州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九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科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3分)1.(8分)(1)沉舟侧畔千帆过(2)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后天下之乐而乐2.(9分)(1)娆嘶曳(2)A(解析:生生不息主要强调事物的生长、繁殖和变化,而源远流长则更侧重于事物的历史悠久和传承。

“汇入…洪流中”,“汇成…洪流”。

“墨守成规”指的是严格遵守老规矩办理事务,不肯稍作变更或革新;“固步自封”则偏重在不求进取,满足于现状,缺乏进取心。

)(3)D(解析:动宾搭配不当:改为“提高…能力”“树立…意识”;语序不当:只有先树立某种意识后才会提高相应的能力。

)3.(6分)(评分标准:选择具体方法2分,结合具体内容2分,谈谈具体收获2分)示例一:阅读《海底两万里》时,我采取了快速阅读的方法。

我快速阅读名著后,首先知晓主人公是尼摩船长,与尼摩船长有关的内容专心细读,再梳理他与阿龙纳斯等人在大海上航行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这样阅读使我能够尽快把握全书的内容,对小说有个概括的了解,体会了科学和幻想带来的魅力。

示例二:阅读《西游记》时,我采取了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

我对作品“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精彩情节进行精读,对作品中一些打斗场面、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和环境描写的诗句,我运用了跳读。

从而体会出师徒四人取经过程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示例三:阅读《骆驼祥子》时,我采取了圈点批注的方法。

我在阅读《骆驼祥子》时,对文章中出现的有关祥子语段做圈点批注,祥子“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了解其悲惨命运的原因。

这样阅读使我能够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和巩固。

二、阅读(67分)(一)(7分)4.(3分)A(解析:不是诗人被贬三年,而是贾谊被贬长沙三年。

)5.(4分)对贾谊不幸遭遇的悲叹,对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二)(16分)6.(3分)A7.(3分)(1)岁:②年;(2)缘:沿着;(3)寤:醒8.(6分)(1)(3分)我撑着(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023年漳州市高三语文1月份第二次质量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漳州市高三语文1月份第二次质量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漳州市高三语文1月份第二次质量检测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崇龙”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渗透在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

龙是多种动物的结合体,代表多元文化的融合。

多种动物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经过不断的艺术加工、提炼,演变到商朝最终定型,成为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以后历代龙的本体。

中国的崇龙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

红山文化遗存主体分布在中国北方的西辽河流域和燕山南北地区,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代表性考古学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

这一时期,中华文明格局形成期的仰韶文化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正在散发着蓬勃的影响力,红山文化的南端跨过燕山,与仰韶文化遥相呼应,将自身的农耕与渔猎交融的色彩融入中华文明的大家庭之中。

从红山文化的内涵、性质、社会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看,红山文化是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元,也是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初步形成的重要标识。

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这种文化及意识形态与中原等地存在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是促进文明起源与形成的重要动力,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基因,由此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考古发现的史前崇龙遗迹和遗物,在燕北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存中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题材与造型也最为丰富。

可以断定,燕北西辽河流域是中国“崇龙”文化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红山文化时期,尤其是晚期阶段,燕北西辽河流域发现了大量龙形遗迹和遗物,主要是玉龙、石龙。

其中,“猪首龙形器”——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奥,也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龙”的实物之一,红山文化玉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数量最多、形象最完备、构成最清晰、功能较明确的玉龙,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中,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是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发现的“C”形玉龙。

该玉龙猪首蛇身,琢制精细,是已知年代最早的玉龙。

福建省福州市九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福建省福州市九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福建省福州市九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本题共7小题,14分)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朱拓(tuò)炮烙(páo)帝喾(gù)前合后偃(yǎn)B. 新正(zhēng)酒馔(zhuàn)言筌(quán)灵鼍(tuó)之鼓C. 朔(shuò)风迂讷(nà)迤(yǐ)逦抢(qiāng)呼欲绝D. 央浼(miǎn)牲醴(lǐ)强聒(guō)翘然矜(jīng)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在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拓”应读“tà”;“喾”应读“kù”;C.“讷”应读“nè”;D.“浼”应读“měi”;“矜”应读“jīn”。

故选B。

2. 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 不能独完完:保全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特:仅,只B 廊腰缦回缦:萦绕今君实所以见教者见:被C.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和杀人如不能举举:完、尽D. 洎牧以谗诛洎:最终董之以严刑董:督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

句意:不能独自保全。

/不只是朝廷上士大夫而已。

B.见:指代我。

句意:走廊如绸带般萦回。

/现在君实用来教导我的。

C.与:结交,亲附。

句意: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

/杀人唯恐不能杀尽。

D.洎:等到。

句意:等到李牧因受污蔑而被杀死。

/用严刑来督察他们。

故选A。

3.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可以尽豫游之乐破灭之道也B.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二败而三胜C.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其势弱于秦D.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天下理财【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助词,的。

句意:能够极尽畅游山水的乐趣。

高考语文-鉴赏诗词的形象-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语文-鉴赏诗词的形象-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鉴赏诗词的形象1.杜甫在《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登高》中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安徽合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忆昔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①名无忌②,南国佳人号莫愁③。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注】①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②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③莫愁:女子的名字。

《旧唐书音乐志》:“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

”(1)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昔日怎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2)结合全诗分析颈联(五六两句)典故在思想情感表达上的妙用。

(6分)7.【福建厦门一中高三上开学分班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更漏子毛文锡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

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千结。

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飞燕。

(1)清人陈廷焯云:“‘红纱一点灯’真妙”。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指出这一句有哪些妙处,并作简要分析。

(5分)(2)这首词由夜至晨,总共描绘了三处富有寓意的春景。

请指出这三幅春景图,并写出它们各自的寓意。

(6分)8.【福建漳州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黄庭坚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①间?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2021届高三语文模拟金卷分项汇编(第02期)专题08 名句默写(含解析)(1)

2021届高三语文模拟金卷分项汇编(第02期)专题08 名句默写(含解析)(1)

专题8:名句默写1、(15届广东佛山南海区高三摸底)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份。

(任选3题,多项选择只按前3题计分)(6分)(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2),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王羲之《兰亭集序》)(3)亲友无一字,。

,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4)恰同窗青年,;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答案】(1)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亦犹今之视昔(3)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4)风华正茂挥斥方遒【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显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15届辽宁实验分校高三上期初)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份。

(6分)⑴至人无己,____________,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2)__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滔滔来。

(杜甫《登高》)(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4)_________________,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离骚》)(5) _____________?只是那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6)_____________,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答案】(1)神人无功(2)无边落木萧萧下(3)濯清涟而不妖(4)民生各有所乐兮(5)此情可待成追思(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偏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显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平常常积存,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

名句范围一样是初高中必修、选修,和部份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

答题时笔画要清楚,答完后要检查,幸免低级错误。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小楼拟写了卷首语,请你修改文稿。

亲爱的读者,新一期校刊又和大家见面啦!本期主题是“悦读知己”。

有时,知己的相遇不是在人海,而是在文字里【甲】知己的相守不是在身边,而是在心上。

翻开浩如烟海的典jí① ,跨越【乙】的历史,穿过shùn② 息万变的风云,我们与书本中的知己诗词唱和,让浮zào③ 的心平静下来。

曲水流觞,好友相聚的情景【丙】。

在本期阅读旅程中,我们将与词人陆游建立深刻友谊,与海滨邹鲁提高精神交流,与同窗好友共话友情真谛。

人生难得知己,知己贵在相知。

我们和诸子百家为友,理解儒家推崇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2)。

”(《大道之行也》)的理想社会纲领;想象庄子笔下的大鹏“水击三千里,(3)。

”(《北冥有鱼》)的朝翔姿态和磅礴气势。

我们和文人墨客为友,和范仲淹同赏岳阳楼“(4),横无际涯”(《岳阳楼记》)的雄伟景象;和李白同看静默的山、流动的水,在“(5),(6)。

”(《送友人》)的环境中送别;与苏轼共叹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7)。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志趣;与欧阳修一起体会“(8),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的山水之乐。

我们和黎民百姓为友,怜惜卖炭翁“(9),(10)。

”(《卖炭翁》)的矛盾心理。

我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

它会让我们觅得真知己,教我们珍惜真朋友。

1. 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第一段横线处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①处___ ②处___ ③处___2.依次填入第一段【甲】处的标点,【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接踵而至历历在目B.,川流不息前呼后拥C.,接踵而至前呼后拥D.;川流不息历历在目3.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本期阅读旅程中,使我们与词人陆游建立深刻友谊,与海滨邹鲁增进精神交流。

B.在本期阅读旅程中,我们将与词人陆游建立深厚友谊,与海滨邹鲁增进精神交流。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福州市高三年级4月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生态位”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一个生态学术语,其意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空间上的位置以及这个种群与自然及其他种群之间的功能和价值关系。

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类显然有属于自己的生态位,但人类的生态位不是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某一固定区域,而是指人类的活动有其特定的边界并受特定规则的约束。

人类的生态位责任包括补偿性责任与前瞻性责任。

德国学者约纳斯将责任区分为追溯性责任与前瞻性责任。

这为人类履行生态位责任提供了有益启迪。

追溯性责任也就是补偿性责任,它要求人类必须对人类活动已经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负责,竭尽全力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而前瞻性责任则是指人类必须对自己的经济政治决策、科学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科学评估与预测,从而择优弃劣而行。

无论是履行补偿性责任还是前瞻性责任,都要求人类通过生态环境立法、政府的制度设计、公民的生态道德践行乃至国际社会的协同合作,一方面弥补、修复我们已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另一方面有效预防人类对生命共同体造成更进一步的伤害。

人类履行生态位责任的根本途径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因为这是既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人类需要的社会实践。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人类既可以享有、又可以放弃的权利,而是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

履行这一责任包含着“肯定性”与“否定性”两方面的现实要求。

就肯定性要求而言,就是人类要将符合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要求的理念、技术、政策、法律、方案等运用于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中;从否定性要求看,就是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其他物种的生命来换取人类的利益和发展,彻底摒弃那些非绿色、非生态与反绿色、反生态的理念、技术、政策、法律、方案,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科技创新方式的绿色化变革,从源头上防范生态环境危机的再次发生,以造福生命共同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漳州一中高三5月月考语文测试 说明:本试卷共五部分18小题。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 (27分) (一)1.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 (1)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苏轼《赤壁赋》)(2) ?,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3),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5) ,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

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

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竞居之。

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

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时斗米直十三缗④,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予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 (注)①楮(chǔ)币:纸币。

②平章:平章政事,元代官职,中书省高官。

③淫祠:滥设的不合礼制的祠庙。

④缗( mín):贯,成串的钱。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养浩心系百姓的一组是(3分) ①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 ②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③养浩至,尽置诸法 ④又刻十贯、五贯为券,给散贫乏 ⑤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⑥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养浩从小酷爱读书。

刚十岁时,读书不停,以致父母为他过于勤奋而担忧劝阻,他就白天默默诵读,夜间关上门,点灯偷偷读书。

B.张养浩很得不忽木的赏识。

不忽木惊异于他的文章,提拔他为礼部令史;到他家里探问病情时,发现他家徒四壁,赞叹他是真正的官员。

C.张养浩为民之心感动上苍。

赴陕西做官时,他沿途赈济灾民,安葬死难的百姓;到西岳庙求雨,诚心动天,结果连下了两天雨,解除了旱情。

D.张养浩勤于政务,鞠躬尽瘁。

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他日日住在官府,白天赈济灾民,夜间为民祈祷,后来因忧心百姓,一病不起。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6分) 祭常山回小猎 [宋]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注] ①西凉簿:指晋将军谢艾,曾任西梁州主簿,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

(1)请赏析“弄风骄马跑空立”一句中的“弄”字。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5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当琴听到二表哥觉民说 “外专”暑假要招收女生,十分高兴;但一想到进入男学堂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心情不免沉重起来。

见此,觉民和觉慧兄弟竭力安慰和鼓励她。

(《家》) B.老葛朗台死后,孤单一人的欧也妮变得富有了,但财富并不能安慰她,她需要的是温暖和爱情。

七年中,她一直盼望着查理归来,并把他留给她的首饰盒当做随身的宝物。

可是,他去后连个音讯也没有。

(《欧也妮·葛朗台》) C.端阳节后,杜竹斋来到吴公馆提醒吴荪甫说,和赵伯韬斗很危险。

吴荪甫发现杜竹斋的不满,想用策略激发杜竹斋的雄心,但是杜竹斋无论如何也不肯冒险。

此时,吴荪甫产生了不祥的预感。

(《子夜》) D.卡西莫多得知爱斯梅拉达爱弗比斯,主动请求帮爱斯梅拉达找弗比斯。

卡西莫多找到弗比斯,求他去见爱斯梅拉达。

弗比斯虽然很想见爱斯梅拉达,可是实在脱不开身,卡西莫多只得无功而返。

(《巴黎圣母院》) E.宝玉挨打后,宝钗也天天去探望宝玉,并劝宝玉读书上进。

宝玉一听就生气,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宝钗听了,自觉没趣,只好离开。

(《红楼梦》) 6.简答题。

(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复活》中“涅赫柳多夫第一次到监狱中探望卡丘霞”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第一次重逢的时候,涅赫柳多夫以为卡丘霞见到他,知道他要为她出力并且感到悔恨,一定会高兴,一定会感动,一定又会恢复原来那个卡丘霞的面目。

他万万没有料到,原来的那个卡丘霞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了一个现在的玛丝洛娃。

这使他感到又惊奇又恐惧。

涅赫柳多夫第一次探监时准备跟卡丘霞说哪些事情?卡丘霞听后有怎样出乎他意料的反应? (2)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吾何颜复见冀州之人乎!”遂欲拔剑自刎。

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纳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

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许攸背弃袁绍的原因有哪些?他投奔曹操后献上了什么计策?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 (1)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分别简要概括“自暴者”和“自弃者”的行为表现。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仁”的各自看法。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从不会遏止,因此,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现“神”的概念。

之所以出现“神”而不出现“人”,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现出人类的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

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跟自然对抗的和谐。

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的内涵:西方的神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

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愚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其成功已势在必然。

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微弱了,《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老人出海终无功而返。

但作为自然的征服者,他们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然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这种力量很微弱,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向自然宣战,同自然抗争,正如《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 也就是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鼓舞,充满了乐观、自信。

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个严峻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强烈的征服欲。

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因此,西方人看重个人的力量;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因此,中国人看重外物的利用。

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解放,故探索永远不会停止,人类自身也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

幻想主宰神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者,故不去或很少去探索,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

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一切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获得对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有助于今后的努力——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素的移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自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

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多出于一种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有节、有度,不太合常理但符合实情,有很强的现实性;中国多缘于感性认识上的一种理论,没有什么限制,虽有道理却不符合实际,有很大的盲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