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源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陆)(教师版)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教师版)年级:高三修订:陆浩冲审定:高三语文备课组日期:2015年8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文言翻译的考点和基本要求。
②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③能把文言句子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语句。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讨论借鉴——教师点拨——训练提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技巧,学会判断句式,能够在古人身上借鉴,吸收,提升自我。
【知识链接】一、考点阐释:“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就是把古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参看《核按钮P36》全国新课标卷翻译试题题型稳定。
得分点的词,一般是通假字、多义词、多音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了的词、易误解其意义和用法的虚词。
在句子的“大意”方面,考虑整体翻译得对不对(语意)、通不通(语法)、好不好(用语)。
这就涉及特殊句式、句间关系与前后文的联系等等。
二、文言翻译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参看《核按钮P37》二、直译和意译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
这两者虽有分别,却又是相辅相成的。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以直译时,辅以意译。
例:《张衡传》末段的译文:永和初年,张衡被调离京城,做河间王(刘政)的相。
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典章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同国王一起胡作非为。
张衡一到任(“衡下车”),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制,暗中探知奸党分子的姓名,把他们同时抓了起来。
于是官民上下都很敬畏,称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
张衡到职工作三年(“视事三年”),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乞骸骨”),朝廷却调他回京,任命为尚书。
张衡活到六十二岁,在永和四年逝世。
这段话,绝大部分是直译,但有些词语,如“下车”“视事”“乞骸骨”等,则是意译。
这些词语不好照字面直译为“下了车子”“看事情”“乞求骨骼”之类,因为表达不出原意,甚至无法理解。
语文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语文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文体,被视为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现代人来说,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一、理解文言文理解文言文首先要了解其特点和语法。
相较于现代汉语,文言文在词汇、句法结构、语法规则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词汇理解:文言文的词汇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有些词汇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或被废弃。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或专业文献来获取它们的含义。
2. 语法分析:文言文的句法结构常常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动宾结构、修饰成分的位置等都与现代汉语不同。
因此,在理解文言文时,我们要仔细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句子的主谓宾等基本成分。
3. 上下文推测:由于文言文使用的是古代语言,其中可能存在一些文化背景或历史事件,这些对于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上下文推测来获取更准确的理解,不要过于局限于词语的字面意义。
二、翻译文言文翻译文言文要注重准确传达原意和保持文言文的特色。
下面是一些翻译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1. 清晰明了:将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时,要注意避免混用古代和现代汉语,保持语句通顺和易理解。
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2. 传达原意:当我们翻译句子时,要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尽可能使用与原文相近的表达方式。
这样可以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与情感。
3. 保持文言文特色:尽量保持文言文词句的特色,不过多使用现代汉语的语言风格。
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味和古朴之美。
通过以上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规则和特点,培养对于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这对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水平和翻译能力,将文言文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文言文阅读技巧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上)

文言文阅读技巧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上)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9年第38期文言文翻译,我们应把“取法于课内(重点在于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积累于课外”视为基本的原则。
我们知道,文言语句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
对高中生而言,主要应达到前两条:“信”就是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达”就是译文要明白通畅,无语病。
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同学们具备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见的文言虚词、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都能准确把握;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决不能断章取义。
一、正确翻译的前提是理解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基础。
理解句子,既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
具体应做到: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
要求同学们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难以理解,往往是有两三个词语有较大难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
一般来说,关键词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用法特点(即词类活用)。
例1.(2018年全国Ⅰ卷)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在这个句子中,“诸葛诞”“魏帝”“芝”是人名,“寿春”“荆州”是地名,“叛”“出征”“率”“文武”等也都不难理解,难的是“以”和“以为先驱”。
“以”作为一个介词,支配“寿春”,诸葛诞是把“寿春”作为根据地或者说一种依仗(据有寿春是其优势)来发动叛乱的,那么这个“以”当取“凭借”之义。
再考虑“以为先驱”。
“以为先驱”自然是动宾短语,“先驱”在现代汉语中常指引导的人(多虚用),如先驱者、革命先驱,本句讲的是领军作战,“先驱”又是名词,自然该是“先锋”“先头部队”的意思;相应的,动词“以为”就不是“认为”或“以之为”,而应直接解释成“作为”。
第四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第四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文言句式〕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①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注】①御,迎接。
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
(1)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答案:(1)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2)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主观臆断,千篇一律。
【参考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1.近年来高考对文言文翻译考查有什么特点?(1)从考查形式上看,绝大部分地区高考卷采用的是主观题的形式,包含2~3个小题;仅有个别地区高考卷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给出四个句子及各句的翻译,要求考生选择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2)从考查内容上看,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具体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以及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2.考生在文言文翻译题上的失分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低分的原因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采分点意识,即翻译语句的时候忽略了对一些关键词语的翻译,从而丧失了本该得到的分数;二是忽略对相关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没有对翻译后的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序进行调整等。
3.针对失分情况,应该如何复习文言文翻译?(1)文言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认真推敲语句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意,坚持直译为主但绝不忽略意译的原则。
专题08 文言句子翻译(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8文言句子翻译(原卷版)【考点穿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综合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从各地区中考试卷来看,其考查特点有: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
其中,以主观题为主。
主观题又分两种考查形式,一是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出几个句子要求翻译,二是另给一则文言短文要求翻译。
其中,以前者为主。
2.在考查内容上,既涉及重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等,还涉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要想准确翻译文言语句,考生必须做到:(1)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有充分的理解,对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固定句式、固定短语等都有准确把握。
(2)首先,要严格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其次,要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翻译时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再次,要遵照原文的风格,切忌断章取义。
预计2020年中考仍然会重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考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翻译的过程中,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切勿漏译、错译。
【典例在线】【1-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2)把“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成现代汉语。
【2-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一钱太守》,完成下面小题。
一钱太守刘宠任会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征为.将作大匠①,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②谷间出,人赍③百钱以送宠,曰:“山谷鄙人,未尝识朝政。
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④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值圣明,故相扶而送。
高考文言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要点诠释重点点击文言翻译是综合性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检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同时,由于这类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而,它又是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较好方式。
高考要求直译,就是句句、字字落实。
特别是一些虚词、实词的含义。
但是,文言文的翻译从根本上讲,还是理解文意、句意的问题。
要想翻译正确,必须要对此句前面几句话全面理解,这是做此题的诀窍。
文言文翻译,一般赋8―10分。
难点解剖一、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类型有四种:第一类是全文翻译题,要求遵循行文顺序,从开头译到结尾。
第二类是择句翻译题,即根据考题要求,选取文言文中的某一句进行翻译。
高考要求直译,即字字落实。
第三类是翻译题,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根据考题所指定的句子(或注释)进行翻译。
第四类是译文辩证题。
这类题不要求考生翻译,而是要求考生从命题人所列举的几种翻译中,对照原文,辨识正误,选取正确的翻译。
从实质上看,它属于选择题类型。
翻译的具体方法有:1.加字法。
即在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如: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意义),匹夫之有重(重要作用)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2.解释法。
即对某个词怎样解释就怎样翻译。
例如:而世之奇伟、瑰(珍贵)怪、非常之观(景象),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3.区别法。
即对有些词的解释和翻译是不同的,不能把解释当作翻译。
例如:今操得荆州,奄(解释是“覆盖、包住”,而翻译应为“完全、全部”)有其地。
(《赤壁之战》)4.转述法。
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
例如:天下云(比喻用法,译为“像云一样地”)集响(比喻用法,译为“像回声一样地”)应,赢粮而景(比喻用法,译为“像影子一样地”)从。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 专题24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 翻译(原卷版)

(3)关键字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常常因为对句中关键字词不能准确把握,从而影响对全句的理解。对于关键字词,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推断,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翻译文言文实践性很强。只有很好地理解古汉语关于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以及音韵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民俗、地理、社会等背景,真正地读懂、读通古代的文章,掌握适当的翻译技巧,并不断地进行训练,就能提高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各种有关知识,反复琢磨,积累经验,掌握翻译的技能,才能使所要求翻译的语句真正达到“信、达、雅”的完美要求。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穿透
专题24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 翻译
【考点穿透】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理解B级。这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2020年高考必然考查到。翻译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解是翻译的前提。所谓“理解”,是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和句意;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文言文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人教版

1
中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8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
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
……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
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
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①给孤寺:寺名。
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
③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
④馀:同“余”。
⑤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皆.
数百年物也( ) ②藤今犹.
在( ) ③始.
能支拄( ) ④其蔓旁引.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 ) 例句: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A .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B .其真无马邪
(《马说》) C .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幼时记趣》) D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
次 则 余 家 之 青
桐
4.翻译下列句子。
(1)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岳阳楼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译: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 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王、霸,都用 作动词,足,意动用法;莫之若,“莫若之”的倒置)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译: (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其,表推测的语气词;几,将近,接近;是以,“以是”是倒 置)
练习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 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 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 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 马价十倍。 (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译文: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他。(比,
考点解读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根据上 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 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等方 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所谓“翻译文 中的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为合乎规 范的现代汉语,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 流利畅达。翻译是以理解为基础的,如果不 能正确地理解文中句子,是不可能准确地把 它翻译成现代汉语的。
当堂训练
⑽岂管仲之谓乎?
宾语前置句⑾信而Leabharlann 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被动句
⑿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句
⒄、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译文:我入关后,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方法七:变
“变”,就是变通。主要是对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格作意 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对偶、排比、用典等修辞的 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的说法、互文的说法,直译时会 不明确,只有意译才能明白。比喻要翻译出一定的文采, 借代要译出它的代体,委婉应了解它的本义,用典要知道 它的作用。
二、掌握一个原则
高考翻译文言文还要遵循“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的原则,字字落实,准确翻译, 恰当转换古今句式,巧妙处理古代修辞, 译出原文的语气和风格特点。
三、文言文翻译七个技巧
留、扩、换、删、补、调、变
⑴、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译文: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任命为右丞相 兼枢密使。 ⑵、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译文: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老师。
练习2
管仲曰:“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 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 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 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 身下之。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 ①译文: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 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 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②译文: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 能够识别人才。
“君”、“恶”、“过”、“忠”、“直”、“言”、 翻译时分别扩展为:“国君”、“厌恶”、“过错”、 “忠诚”、“正直”、“言论”。
译文: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 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
⑸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使”译为“让,命令”;“造”译为 “制定”;“属”译为“写作”。
一、明确三项要求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有三项: 1、“信”。指译文准确无误,如实地、恰当地 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意思翻译出来。 2、“达”。指译文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 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3、“雅”。指译文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 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对于考生而言,关键是要做到“信”和“达”。
方法一:留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专用名词、 古今同义的词。(古代的专用名词指古代 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典章 制度、度量衡单位等。)
当堂训练
①有识允恭者,怜其(他母亲)老,告 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 往依之?” 现在的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 朋友吗?
⑶荆轲 尝 游 过 榆次。
小结:
从整体把握入手, 抓关键词句
通假字、古 今异义词、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 多义实词、 常见虚词
了解常识,强化意识
注重虚词,落实实词
省略句、被 动句、倒装 句、判断句
及时补充,注重完整
注重句式,正确翻译
文言文翻译得分关键
翻译原则:
1.三字要领:“信”“达”“雅”。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 首先要求准确表达 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 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例: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答案: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 常,就可以知道了。 其中,“超乎寻常”符合“雅”的要求。 2.译句要求: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 为辅,文从字顺。直译,就是对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 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 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 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⑺、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如果有一个人进入到别人的果园,偷窃别人的桃子和李子。
⑻、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方法四:删
“删”,即删除法,就是在不影响原文意思的前 提下,删除原文中的某些词句。一、某些无实际 意义的语气词、音节助词、连词、发语词等虚词; 二、几个同义词叠用时,只需译出其中一个即可; 三、偏义复词中,删去的那个无意义的词。
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日旦出,骑弱 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即书投囊中。 ①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 暮归,足成之。…… ②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 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①(他)不是先定好一个题目然后写诗,也不像别 人那样受那些条框的限制。 ②他母亲让婢女掏出锦囊中的诗句,看见许多 写过的纸条,就生气地说:“这孩子要呕出心来 才肯停下来啊!”
注重虚词
当堂训练
⑤居顷 之。
译文:过了一些时候 ⑥秦王 之 遇 燕太子丹 不善。 译文:秦王 对待 燕太子丹 不好。
⑼、(李广)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译文:(李广)接着重新再射击石头,始终不能再射进石头 了。 (补主语)
⑽、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为乐)。
译文:军营中没有什么可娱乐的,请允许我用舞剑(助兴) 吧。(补谓语动词) ⑾、晋军(于)函陵。 译文:晋军驻扎(在)函陵。 (补介词) ⑿、拔剑撞(之)而破之。 译文:拔出剑撞击(它)并且击破它。(补宾语 )
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
诊断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 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 也。今日果然!”(《隋唐嘉话》)
①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 ①宇文士及就跟着赞不绝口。或“宇文士及就跟着对这 棵树夸个不停 ②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 明也。今日果然! ②魏公常劝我疏远那些爱奉承的小人,我不明白这小人 是谁,心里常怀疑你而不能确定。现在看来果真如此!
副词,接连地;旦,早晨,这里指一天;“人莫之知”是“人莫知之”的 倒置,翻译时应注意下文“人莫与言”)
(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译文: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还,通“环”;
去,离开,顾,回头看)
练习4
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 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 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 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 杂事第一》 [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译文:荆轲 曾经 游历 经过 榆次。
⑷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方法二:扩
“扩”,即扩展法,就是把原文中的单音词, 扩充地译成以这个词为语素的双音词。常用 的方法就是组词法,多方组词,筛选出最合 语境的一个。
当堂训练
②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 佞化为忠。
⒁、求人可使报秦者。 译文:(我)想找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定语后置句) ⒂、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译文: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他 们。(状语后置句 ) ⒃、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主谓倒装句 )
方法六:调
“调”,即调整法,就是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语序 包括:宾前、定后、介后、被动等句式和各类活用。
方法五:补
“补”,即补充法,就是要增补原文省略句中被省略而现 代汉语中又不能省略的部分,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 范。常见的有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兼语。
及时补充,注重完整
当堂训练
⑦十一年, ( 武王 )伐纣,(军队 )至牧野。 ⑧使其子伯禽代( 之 )就封于鲁。 ⑨必葬我( 于)成周。。
⒀、沛公安在? 译文:沛公在哪里?(宾语前置句 )
巩固练习
1.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广)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 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 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 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 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大概是说李将军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及死之日,天下知也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 竭尽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