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总需求I:建立IS-LM模型)【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曼昆《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第19章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第6版)一、简答题1.什么是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周期理论模型。

(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假设①在短期内价格有完全伸缩性。

②在短期内货币中性,古典二分法在短期也成立,即名义变量不影响实际变量。

③经济经历技术的波动,这种波动影响了投入变为产出的能力,它会引起产出与就业的波动。

(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应该保持古典模型的假设,价格是有完全的伸缩性的。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的实际冲击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实际冲击指对经济的实际方面发生的扰动,比如影响生产函数的冲击、影响劳动力规模的冲击、影响政府购买实际数量的冲击等。

同时它也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最重要的因素。

2.试说明实际经济周期模型的传导机制。

答:传导机制指某种干扰扩散到整个经济的过程。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用劳动的跨期替代来说明为什么某种冲击的发生使人们在某个时期工作较多而在另一个时期工作较少。

例如,假定经济经历一个正向技术冲击,劳动边际产品增加从而工资暂时上升,直至市场出清。

由于技术冲击的正面影响逐步递减,工人知道将来的工资比现在将有所降低,因此他们现在宁愿多工作,加班加点,而将来多休息,这会导致产量发生一个先高后低的波动。

虽然技术冲击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不是很大,但通过劳动的跨期替代,产量的波动就会较大。

3.新凯恩斯主义怎样用菜单成本说明价格粘性?答:菜单成本是指企业为改变销售商品的价格,需要给销售人员和客户提供新的价目表所花费的成本。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中的厂商具有一定垄断地位,能够选择价格,是价格决定者。

当调整价格存在一定成本时(如需重新印菜单,需向客户解释等),发生某种变动时,厂商是否调整价格就要取决于调整价格后的利润变动与调整价格引起的成本变动的比较,只有调价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厂商才会调价。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章节题库(一国收入的衡量)【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章节题库(一国收入的衡量)【圣才出品】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一、名词解释1.国民收入答:国民收入即NI,是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因从事生产和提供劳务,按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全部收入,NI可由NDP 减去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上政府补助金得到。

这里的国民收入,实际上是按要素费用计算的国民净收入。

在西方国家,有时简称为(狭义的)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的核算公式为:NI=ND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2.实际人均GDP答:实际人均GDP指标是指,实际GDP除以人口数量,是每个人的平均实际GDP。

实际人均GDP在某些情况下是一个比较有用的指标,例如,它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

然而,它本身并不足以作为政策目标,因为它没有表明一个国家会如何使用这些产量来提高社会生活水平。

二、判断题1.GDP度量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

()【答案】×【解析】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它不能度量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也是有局限性的:①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②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③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④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例如,即使两国人均GDP水平相同,但一国贫富差距比另一国大得多,显然,前一国的社会总福利要比后一国低的多。

基于GDP在度量社会福利水平上存在的诸多不足,经济学家们纷纷构建了一些新的指标来衡量社会福利水平,比如经济净福利指标、绿色GDP等。

2.购买100股苹果公司股票是宏观经济学中投资支出的一个例子。

()【答案】×【解析】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包括房屋建筑、机器制造,以及企业存货的增加等。

购买股票是个人与个人之间重新配置资产时发生的购买,不属于经济学中的投资。

3.如果有人在中国购买了澳大利亚生产的柑桔,那么这个支出就会计入中国GDP中的消费部分,也会计入中国GDP中的进口部分。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章节题库-第11章 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章节题库-第11章 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圣才出品】

第11章 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一、判断题1.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当利率水平低到一定程度后,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

( )【答案】T【解析】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其中,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有利时机而在手边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不大可能继续下降,也就是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不太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这时流动性偏好趋于无穷大,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

2.在IS-LM模型中,IS方程中的利率与LM方程中的利率都是指名义利率。

( )【答案】F【解析】在IS方程中的利率是实际利率,因为决定投资的是实际利率,在LM方程中的利率是名义利率,因为名义利率与货币供给与需求相联系。

3.货币交易需求反映了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

( )【答案】T【解析】交易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故反映了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

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有三种类型:交易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

4.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可以通过价格水平的提高或者是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来达到。

( )【答案】F【解析】实际货币供给m=M/P,这里M是名义货币供给,M增加时m是增加的。

但是,当价格水平P提高时,实际货币供给m减少。

5.在不存在所得税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同时转移支付等量减少,则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量即为政府增加的购买量( )。

【答案】T【解析】政府购买乘数为:1/(1-MPC),转移支付乘数为:MPC/(1-MPC),政府购买增加与转移支付等量减少,则ΔY=ΔG/(1-MPC)-ΔG·MPC/(1-MPC)=ΔG。

6.如果在一个新的联邦预算中的人均政府购买提高了100美元,并且通过一项新的每人100美元的居民人均税支付它,这样政府赤字没有改变,中央银行使利率保持不变,这样GDP也不会改变。

( )【答案】F【解析】平衡预算乘数是1。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章节题库(生活费用的衡量)【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章节题库(生活费用的衡量)【圣才出品】
(3)这两种价格指数中,CPI 更倾向于高估通胀。在现实中,由于以下多种原因,CPI 倾向于高估通胀:
①替代偏差:由于 CPI 衡量固定的一篮子产品的价格,所以,它没有反映出消费者用 相对价格下降的产品迚行替代的能力,所以 慢。
②新产品的引迚:当一种新产品迚入市场时,消费者的状况变好了,因为消费者有了更 多可供选择的产品。实际上,新产品的引迚提高了本币的实际价值,但本币贩买力的提高幵 没有体现在 CPI 的下降上。
④消费者价格指数难以反映和衡量产品和服务质量。如果一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了, 而这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保持丌变,单位货币的贩买力实际上是上升了;反乊,则下降。但 由于 CPI 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组合是固定的,所以也难以反映和衡量产品和服务质 量。
2.请说明 CPI 不 GDP 平减指数的区别(拉斯派尔指数不帕氏指数的影响)。这两种价 格指数哪一个倾向于高估通胀,原因是什么?
②消费者价格指数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替代倾向。由于 CPI 衡量固定的一篮子物品的 价格,所以,它没有反映消费者用相对价格下降的物品迚行替代的能力。因此,当相对价格 变劢时,真实生活费用的增加比 CPI 慢。
③消费者价格指数没有考虑到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出现。当新产品或新服务出现后,消费 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而更多的选择意味着消费者为了维持既定生活水平所需要支出的钱可以 减少了。因此 CPI 会高估生活费用的变化。
4.当有些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转而贩买价格相对较低的商品。这会导致 CPI 夸大实际的通货膨胀率。( )
【答案】√
1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由于 CPI 里的市场一篮子商品是固定丌变的,因此,当某些商品的相对价格 上涨时,仍假定消费者会贩买同涨价前相同数量的物品不劳务。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第14章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一、概念题1.泰勒规则(Taylor rule)答:泰勒规则是常用的简单货币政策规则之一,由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泰勒于1993年根据美国货币政策的实际经验,而确定的一种短期利率调整的规则。

泰勒认为,保持实际短期利率稳定和中性政策立场,当产出缺口为正(负)和通胀缺口超过(低于)目标值时,应提高(降低)实际利率。

泰勒规则的表达式如下:名义联邦基金利率=通货膨胀率+2.0+0.5×(通货膨胀率-2.0)+0.5×GDP 缺口方程中第一个常数2%可以被解释为自然利率的估计值,第二个常数(通货膨胀率-2%)可以被解释为通货膨胀目标。

2.泰勒原理(Taylor principle)答:泰勒原理是以经济学家约翰·泰勒的名字命名的关于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一项准则,其主要结论是:为了稳定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必须通过上升名义利率来应对通货膨胀的上升。

也就是说,方程()()t t t t Y t t i Y Y ππρθππθ*=++-+-,即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规则方程中的参数πθ必须大于零。

如果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不遵循这条准则,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失控和无休止的增长。

二、复习题1.在一个仔细标记横轴和纵轴的图上作出动态总供给曲线。

解释为什么它的斜率是那样的。

答:动态总供给曲线如图14-1所示。

写出DAS 曲线的方程表达式:()1t t t t t Y Y v ππφ-=+-+从中可知DAS 曲线的斜率由φ决定。

φ是一个大于零的常数,衡量了企业的报价对于产出波动的敏感程度。

当产出增加时,边际成本上升,企业就会相应的提高产品的价格。

反映在DAS 曲线中就是价格上升幅度(即通货膨胀率)与产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如果φ越大,即边际成本和企业相应报价上升越快时,DAS 曲线就越陡峭。

图14-1动态总供给曲线2.在一个仔细标记横轴和纵轴的图上作出动态总需求曲线。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宏观经济学科学)【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宏观经济学科学)【圣才出品】

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一、概念题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实际GDP(real GDP)答:实际GDP指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以2010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实际GDP,意味着在计算实际GDP时,用现期的产品产量乘以2010年的价格,便可得到以2010年价格出售的现期产出的价值。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inflation and deflation)答:(1)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涨。

它包含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ch10总需求1-建立IS-LM模型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ch10总需求1-建立IS-LM模型

计划支出: E C (Y T ) I G
均衡条件: Actual expenditure Planned expenditure
实际支出 = 计划支出
Y E
slide 5
10.1.1.1 计划支出
E
计划支出
E =C +I +G
MPC 1
slide 6
收入,产出, Y
图示均衡条件
E
计划消费
会增加产出,
并且收入会向
新的均衡点趋
近。
slide 9
Y
E1 = Y1
Y
E2 = Y2
求解 Y
Y C I G
均衡条件
Y C I G C G MPC Y G
用增量替换
因为 I 是外生的 因为 C = MPC Y
将Y 移到等式左边,上
式可记为:
(1 MPC)Y G
slide 10
最后,可解得 Y :
出。 • 通过运用凯恩斯交叉图,考察财政政
策是如何使IS 曲线移动的…
slide 23
移动 IS 曲线:G
在r,的任意值时, E G E Y
…因此IS曲线向右 移动.
IS移动的水平距 r 离等于
r1
E =Y E =C +I (r1 )+G2 E =C +I (r1 )+G1
Y1 Y2
Y
Y 1 G
slide 27
MP
M/P
实际货币余额
M2
• 央行发布的2011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9 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8.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0 %,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0.5和6.7个百分点,再现 近期低点。此前数据则显示,8月末M2增幅为13.5%, 7月末M2同比增长14.7%;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5.6 8万亿元,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700亿元,同比少增1 311亿元。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圣才出品】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圣才出品】

第14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1.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答:(1)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使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产生了影响。

(2)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该理论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

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

凯恩斯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

汉森和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

(3)IS-LM模型不仅可以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且还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

政策的相对有效性也称为政策的效果,是指政策手段(或工具)变化使IS(或LM)曲线移动,最终对收入变动的影响。

它是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经济理论整个体系所做的标准阐释,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因此,可以说,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2.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3%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需要花费100万美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125万美元;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130万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总需求I:建立IS-LM模型
一、判断题
1.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当利率水平低到一定程度后,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

()【答案】T
【解析】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其中,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有利时机而在手边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不大可能继续下降,也就是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不太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这时流动性偏好趋于无穷大,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

2.在IS-LM模型中,IS方程中的利率与LM方程中的利率都是指名义利率。

()【答案】F
【解析】在IS方程中的利率是实际利率,因为决定投资的是实际利率,在LM方程中的利率是名义利率,因为名义利率与货币供给与需求相联系。

3.货币交易需求反映了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

()
【答案】T
【解析】交易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故反映了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

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有三种类型:交易需求、预防需求、
投机需求。

4.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可以通过价格水平的提高或者是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来达到。

( )
【答案】F
【解析】实际货币供给m =M/P ,这里M 是名义货币供给,M 增加时m 是增加的。

但是,当价格水平P 提高时,实际货币m 减少。

5.在不存在所得税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同时转移支付等量减少,则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量即为政府增加的购买量( )。

【答案】T
【解析】政府购买乘数为:1/(1-MPC ),转移支付乘数为:MPC/(1-MPC ),政府购买增加与转移支付等量减少,则
111MPC Y G G G MPC MPC ∆=⋅∆-⋅∆=∆--
6.如果在一个新的联邦预算中的人均政府购买提高了100美元,并且通过一项新的每人100美元的居民人均税支付它,这样政府赤字没有改变,中央银行使利率保持不变,这样GDP 也不会改变。

( )
【答案】F
【解析】平衡预算乘数是1。

税收对总需求的负效应被MPC 抵消了一部份,与此同时G 的变化对总需求有1∶1的正效应。

也就是说,人均政府购买提高100同时人均税收增加
100,此时人均产出也增加100。

7.在凯恩斯45°线模型中,当GDP 小于均衡水平时,企业的销售量小于实际生产,所以应该扩张生产以达到均衡水平。

( )
【答案】F
【解析】GDP 小于均衡水平时,计划支出大于实际生产,企业的存货减少,此时扩张生产可以达到均衡水平。

8.边际进口倾向越高,自发性投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就越大。

( )
【答案】F
【解析】四部门模型中,投资乘数的表达式为:
()111I k MPC t γ
=--+ 因此,边际进口倾向γ增加会使得投资乘数减小,自发性投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就越
小。

9.在每一收入水平上意愿投资额的减少会减少总需求,但总需求的减少小于投资额的减少。

( )
【答案】F
【解析】由于乘数效应,投资额的减少会加倍的减少总需求,一般来说,总需求的减少大于投资额的减少。

10.自动提款机的使用对GDP 有正面的影响。

( )
【答案】T 【解析】自动提款机的使用会降低对货币的需求,从而使LM 曲线右移,最终导致更低的利率和更高的GDP 。

11.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增加,收入将会减少。

( )
【答案】F
【解析】边际消费倾向增加,则消费则会相对增加,直接导致收入增加,同时使得政府购买以及投资乘数增大,间接导致收入增加。

12.边际进口倾向越高,乘数越小。

( )
【答案】T
【解析】四部门模型中,投资乘数的表达式为:
()111I k MPC t γ
=--+
因此,边际进口倾向γ越高,乘数越小。

13.如果税收和收入成比例关系,即T =tY ,且t >0,那么乘数就更大。

( )
【答案】F
【解析】税收乘数是()
()111MPC t MPC t --
--。

与定量税相比,乘数变小,税收减少对产出增加的效果会被减弱。

14.在不存在所得税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同时转移支付等量增加,则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量即为政府增加的购买量。

()
【答案】F
【解析】根据乘数效应可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量为政府购买的增加量乘以政府购买乘数加上转移支付的增加量乘以转移支付乘数。

当政府购买增加,同时转移支付等量减少,则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量等于政府增加的购买量。

二、单项选择题
1.在IS-LM模型中,IS曲线上每一点所对应的是()。

A.产品市场均衡
B.货币市场均衡
C.劳动市场均衡
D.国际收支均衡
【答案】A
【解析】IS曲线指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组合点的轨迹。

当产品市场实现供求均衡时,有投资等于储蓄,即I=S,因而称为IS曲线。

2.一般而言,位于IS曲线左下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属于()。

A.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B.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C.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
【答案】A
【解析】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中,位于IS曲线左下方的收入和利率组合意味着存在超额产品需求,即投资>储蓄。

3.引起IS曲线向左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决定降低个人所得税
B.政府决定通过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
C.政府决定取消原有的冬季采暖补贴
D.政府将原计划用于进口设备的资金投入到修建公路中
【答案】C
【解析】取消补贴意味着政府的转移支付在降低,进而引起消费者收入的减少,总需求下降,IS曲线向左移动。

4.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1美元,则均衡收入水平将()。

A.保持不变
B.增加3美元
C.增加1美元
D.增加4美元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