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班幼儿成为音乐活动中的主人
幼儿园小班活动区游戏优秀教学案例:《音乐区——好听 好玩 好快乐》

幼儿园活动区游戏优秀实例游戏名称:音乐区——好听好玩好快乐年龄班:小班游戏由来在角色区中,孩子们常拿着筷子或调羹在锅碗瓢盆的边缘敲敲敲打打,如在演奏爵士鼓一样如痴如醉;在建构区中常看见孩子拿积木如木匠一样边敲击边建构,偶尔还会无意地敲出了一两个节奏来。
从此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对能发出声音的物品有着浓厚的兴趣与探索欲望,也有较强的演奏欲望。
因此,为了满足幼儿对声音的兴趣,对演奏的渴求,我和孩子们开始创设了音乐区。
环境支持与材料投放孩子们一起在大自然和生活中寻找能发出声音的物品,第二周他们带来了锅碗瓢盆、酸奶瓶、酱油瓶、奶粉罐、树叶、石头、木头等。
在美工区内,孩子们通过绘画、涂鸦,把这些自然的乐器装扮得十分漂亮;在操作区中,孩子们又在各种瓶子里装上豆子、沙子、小石头等,把它们变成了摇摇乐器,如拨浪鼓、响瓶等。
游戏进展一:感受不同的声音与节奏,积累演奏经验观察分析【观察】音乐区开展的第一周,孩子们的参与热情都很高,他们争着寻找敲击的棍子(筷子或音棒等)兴奋地这里敲敲那里打打,经常会相互模仿一起敲打,说说笑笑的,觉得很是好玩。
偶然间,我看琪琪敲敲锅底,再敲敲锅边,觉得挺好听,接着又在锅的这两个部位交替地敲击起来,这两种不同的声音结合在一起,煞是好听,其他孩子听了也纷纷试着用同样的方法在自己的乐器上探索敲击了起来。
孩子们的脸上挂满了得意的笑容,音乐区中传来的不仅是好听的敲击声,还夹着快乐的笑声。
音乐区开展的第二周,我发现区中孩子的人数少了许多,出现的依旧是涛、凝等一些几个平日里喜爱音乐,爱表现的孩子,且这一周他们仍还拿着筷子、棍子在不同发声物体上不停地敲敲打打,敲打的声音更大了,音乐区显得吵杂,缺少了美感,让人体验不到美的感受。
【分析】小班孩子年龄小,音乐经验较缺乏,如果我们不给予适当的支持来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那么就会造成幼儿在音乐区中不敢表现或者表现水平停滞不前的情况,渐渐地孩子们对音乐区的演奏就会失去兴趣。
初试小班公开课教案范文: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帮助幼儿开发感官?

初试小班公开课教案范文: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帮助幼儿开发感官?引言:音乐教学在幼儿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培养音乐兴趣与能力,还可以帮助幼儿开发感官。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帮助幼儿开发感官呢?一、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活跃的思维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趣味性为先导,创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幼儿爱上音乐。
二、创编活动,激发听觉感受在音乐教学中,创编活动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可以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开发感官。
例如,让幼儿利用身体动作模仿音乐的节奏、旋律等,或者以玩具、器材等制作简易乐器,让幼儿通过听觉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开发听觉感官。
三、利用眼观体验开发视觉感官视觉感官在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营造出多样化的视觉氛围,让幼儿在观赏绘本、视听节目时,通过眼观体验获得更多的感受,进一步开发视觉感官。
四、触摸感受,开发触觉感官触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感官,幼儿在触摸不同材质和形态的乐器时,可以发现其独特的触感、形状、重量等特点,从而开发触觉感官。
五、味觉与嗅觉感官开发除了五种基本感官外,味觉和嗅觉也是能够开发的感官,例如,利用水果、巧克力、糖果等食品,让幼儿在音乐的陪伴下品尝美食,也可以在教学中加入花香、香皂等物品,让幼儿嗅到不同的气味,从而开发味觉和嗅觉感官。
总结: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趣味性为导向,利用创编活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创造出多样化的学习氛围,促进幼儿感官的发展。
通过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能力,还可以开发幼儿的五种感官,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小班音乐教案:如何让孩子走进音乐的世界

小班音乐教案:如何让孩子走进音乐的世界音乐是一门艺术,可以唤起人们的感官和情感反应,还可以促进人们的身体和思维发展。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音乐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他们在灵敏期内,感知艺术和发展潜能的最佳时期。
一位音乐教师应该让孩子们走进音乐的世界,体验音乐的美妙,享受音乐的乐趣。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为小班的孩子提供一份优质的音乐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
一、为什么要进行小班音乐教育1.提高情感表现能力小班的孩子处于情感敏感期,他们非常善于感知各种情感色彩。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应该鼓励孩子们表现自己的情感。
唱歌、跳舞、打鼓等活动可以让他们用歌声和舞蹈来表达情感,这不仅使孩子更加快乐,而且可以提高孩子的情感表现能力。
2.促进身体协调发展小班的孩子身体协调发展尚未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应该注重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
唱歌、跳舞、打鼓等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手脚协调能力,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平衡感和节奏感。
3.培养音乐素养小班的孩子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他们对声音、音调非常敏感。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可以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让他们更好地认识音乐,了解音乐文化。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儿童的音乐感受,让他们自然地发现音乐的美妙和神奇。
二、小班音乐教育策略1.音乐教育内容小班的音乐教育内容应该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包括唱歌、跳舞、敲打乐器等形式。
教材可以选取一些儿歌、童谣等,让孩子们能够听得懂、会唱,还可以创设各种音乐环境,如三角铃声、洛科索等,创造出一种和谐、快乐的音乐氛围。
2.音乐教育方法小班的音乐教育方法应该具有开放、自由、互动、创意等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方法:①融入游戏元素: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音乐教育,可以使孩子们更加轻松地接受教育,增加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②手工制作:在音乐教育中可以让孩子们亲手制作一些音乐器材,如手拍鼓、铃鼓等,这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对音乐的感知力。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让孩子感受音乐的魔力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让孩子感受音乐的魔力音乐是一门神奇的艺术,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通过恰当的音乐教学方法,我们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魔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音乐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素质,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语言、认知等多方面能力。
本文将从幼儿园小班音乐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教学目的1. 激发孩子的音乐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使孩子产生浓厚的音乐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2. 培养孩子的音乐表达能力: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孩子的音乐表达能力,让孩子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培养孩子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孩子的音乐鉴赏能力,让他们在欣赏音乐时,能够从中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精神内涵。
二、教学内容1. 身体韵律:通过动作、舞蹈等方式,开发孩子的身体韵律感知和协调能力。
2. 音乐律动:通过节奏和旋律,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和旋律感,让他们能够欣赏、演唱各种不同类型的歌曲。
3. 声音比较:通过听辨、对比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孩子能够分辨各种乐器和音乐风格之间的不同。
三、教学方法1. 身体感知法:通过身体动作、舞蹈等方式,让孩子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参与体验法:通过音乐合唱、音乐游戏等方式,让孩子参与音乐活动,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和热爱。
3. 贴近生活法:通过唐诗、民谣等方式,让孩子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注意事项1. 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孩子处在一个充满音乐元素的环境中,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2. 创设多样性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孩子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感受音乐魔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 鼓励孩子参与: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促进他们的发展。
小结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还能够促进孩子的身体、认知、语言、情感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小小歌唱家教育故事创作活动

幼儿园小班小小歌唱家教育故事创作活动1. 从简到繁 - 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培养音乐素养在幼儿园小班阶段,教育工作者们可以通过开展小小歌唱家教育故事创作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这个活动既简单易行,又能有效锻炼孩子的音乐能力。
教育者可以在课堂上安排时间,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音乐方面的才艺。
可以引导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历、感受或想象,创作一些简单的歌曲或故事,并进行表演。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与故事的魅力。
2. 由浅入深 - 培养孩子全面的发展通过小小歌唱家教育故事创作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交流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可以适当引导孩子们在创作歌曲或故事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鼓励他们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孩子们在参与音乐创作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
这对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文章总结和回顾性内容 - 小小歌唱家教育故事创作活动的意义小小歌唱家教育故事创作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和语言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交流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与故事的魅力,并且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
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以及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4. 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 我对小小歌唱家教育故事创作活动的看法个人观点和理解略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从简到繁地探讨了幼儿园小班小小歌唱家教育故事创作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培养孩子们的音乐与语言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个活动对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与故事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情感交流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小小音乐家:音乐公开课表演活动

幼儿园小小音乐家:音乐公开课表演活动在幼儿园的音乐公开课上,孩子们穿着可爱的服装,手拿简单的乐器,用天真无邪的嗓音和灵动的舞姿,展现出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
这个活动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表演,更是一个展示孩子们音乐才华和个性的舞台,也是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活动。
1. 活动背景及意义音乐公开课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此类活动,可以发现和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天赋,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孩子们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音乐公开课也为家长提供了观摩和了解孩子音乐成长的机会,增强了家庭与学校的交流与通联。
2. 孩子们的表现和特点在音乐公开课表演活动中,孩子们通常会演唱简单的童谣歌曲,弹奏小型乐器,或是进行简单的舞蹈表演。
他们的表演充满了天真和可爱,有的害羞,有的大胆,但无不散发出孩子们纯真的音乐情感。
3. 对孩子的影响参与音乐公开课表演活动对孩子们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表演中,孩子们可以培养自信心,提高表达能力,学会合作与共享,锻炼动手能力和表演能力。
这些品质对孩子们今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4. 家长的参与与反馈音乐公开课活动通常会邀请家长前来观摩和参与。
家长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孩子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音乐兴趣与态度,同时也能够看到其他孩子的表现,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于幼儿园音乐公开课表演活动,我始终坚信它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发现和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潜能,更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表现能力和自信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明确主题,根据要求深入浅出地探讨,反复提及主题关键词,并最终进行总结回顾。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够全面、深刻且灵活地理解和表达。
该文章以非Markdown格式的普通文本撰写,遵循知识文章格式,使用序号标注并在内容中多次提及指定的主题文字。
文章字数超过3000字,以丰富的内容和多角度的观点呈现了音乐公开课表演活动的意义和影响,符合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要求。
小小班音乐教案:如何让孩子走进音乐殿堂?

【小小班音乐教案:如何让孩子走进音乐殿堂?】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是天生的音乐家,教育科学家早已经证明了婴儿听觉相似于音乐创造和识别的器官,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学班级是孩子接触音乐的第一步,我们该如何让他们深入了解音乐世界呢?又怎么才能让他们爱上音乐呢?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宝贵的小小班音乐教案,以帮助孩子们踏入音乐殿堂。
一、构建音乐的基本概念在音乐教学的初始阶段,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为孩子们建立一些音乐概念。
这些概念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阶、音高、音色和节拍等。
教育者应当使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些概念。
例如,通过音高图表和手势让孩子们学习音高,利用鼓点和身体动作让他们感受节奏,通过模仿和发声来感受音色等等。
二、挖掘孩子们的音乐天赋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中可能有一些孩子在某些音乐方面有天赋,而有些孩子则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才能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
教育者需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水平,为他们量身定制合适的音乐教学计划。
对于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教育者应该给他们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挥和表现自己的才能,提供更具挑战性的练习材料,以及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音乐的深层次。
三、寓教于乐,把游戏融入音乐教学孩子们喜欢玩游戏,游戏是他们学习的自然方式之一,而且我们可以把游戏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
例如,孩子们可以在音乐游戏中学习乐器和音符,或者通过制作各种乐器的手工制作来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加有趣地学习音乐,并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将日常生活和音乐教学相结合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环境是他们了解音乐的最重要资源之一。
把日常生活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是非常有益的。
教育者可以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唱歌、打鼓,或者鼓励他们将所学的音乐技巧应用于日常的音乐活动中。
例如,在雨天教孩子们做拍手音乐,或者在节日时制作音乐节日装饰品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小小音乐家:音律感知与演奏教育计划

幼儿园小小音乐家:音律感知与演奏教育计划1. 前言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一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音乐,幼儿可以培养音律感知和演奏技能,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和情感发展。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小小音乐家的音律感知与演奏教育计划,从简单的音律感知训练到幼儿乐器演奏的全面教育。
2. 音律感知的培养在幼儿园阶段,音律感知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基础。
音律感知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比如通过简单的歌曲教学、音乐游戏和听力训练等。
在这个阶段,老师需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幼儿感知音律,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3. 乐器演奏的启蒙在音律感知培养的基础上,幼儿园小小音乐家还应该接触乐器演奏。
通过乐器演奏,幼儿可以更深入地感受音乐,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乐器教学,比如小提琴、钢琴或小鼓等,帮助幼儿认识不同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方法,激发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4. 音律感知与演奏教育计划的总结通过音律感知与演奏教育计划,幼儿可以在幼儿园阶段就接触音乐教育,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这种教育计划不仅有利于幼儿的音乐能力培养,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和情感发展。
幼儿园小小音乐家的音律感知与演奏教育计划是非常有价值的。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深知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律感知与演奏教育计划可以帮助幼儿在音乐领域得到全面的培养,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在实施这样的教育计划时,我会注重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兴趣,同时也会注重培养他们的演奏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6. 结语幼儿园小小音乐家的音律感知与演奏教育计划确实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培养和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希望在日后的幼儿教育中,能够越来越多地关注音乐教育,让更多的幼儿在音乐中茁壮成长。
7. 深入探讨音律感知的培养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音律感知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进行。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和歌曲教学来培养幼儿对音律的感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小班幼儿成为音乐活动中的主人
音乐活动对幼儿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体验音乐的美、追求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看不见,摸不着,幼儿对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等抽象的概念是不理解的,因此需要我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音乐融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活动之中,让幼儿通过唱唱、跳跳、玩玩、动动的游戏活动,轻松愉快的学习。
音乐又是一门表演艺术,要使幼儿感受各种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
它必须让幼儿也参与表演活动,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直接体验,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从而加深领会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并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小班幼儿正是处于萌芽时期,对于音乐这门艺术更应准确把握。
因此,在开展音乐活动时,我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点,从他们喜欢的音乐入手,注重他们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的表达方式,让幼儿成为音乐活动的小主人。
1.注重创设音乐情景
一首乐曲如果没有环境的支持,单靠教师的传授,幼儿的注意力是得不到集中的,更谈不上坚持了,倘若我们在情景设置中结合与教育有关的事物,常常以问题情景的设置形成幼儿的认知冲动,并激励幼儿认真探究的兴趣,幼儿通过对环境中的探索理解问题情景中所隐含的条件,从而去关注很多事物的因果关系,寻找各
种各样的解决办法。
在这探索、解决的过程中,孩子要始终投入集中注意力,最后注意力也得到了发展,音乐才能得到了发挥。
又如教唱歌曲《春雨沙沙》,我引导幼儿倾听春雨的声音,讲讲春雨像什么,孩子们对着茫茫细雨,七嘴八舌:“春雨滴答滴答的响”,“春雨沙沙的响”“春雨像一条一条的线,从天上落下来”让孩子捧来种在盒子里的种子淋淋雨,启发他们想象“种子在泥土里干什么”,有的说“种子在睡觉!”有的说“它没睡觉,好象在说话。
”“说什么哪?”孩子们静了下来,捧着盒子侧耳细听,一会儿,孩子们嚷开了,“我喝饱了,不要再浇水了,”“我要晒太阳,”“我闷死了,我要出来”通过以上活动,《春雨沙沙》的歌词内容全理解了,难点突破了,力度掌握了,其效果要比老师示范、幼儿模仿好的多。
这样既带给幼儿丰富的音乐感受,又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让幼儿在美妙的音乐中心情愉快、思维活跃。
2.调动激发音乐情感
音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理解、欣赏。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习惯采用“示范——教唱”的教育模式,重在灌输技能,干预和束缚了幼儿双手和大脑,禁锢了幼儿的思想和感情,收到的效果则是普遍缺乏童稚的审美直觉,更谈不上让幼儿喜欢音乐活动,通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我转变了教育观念,学会了运用启发式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并注重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提供幼儿自由表现
的机会,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主动的、自信的、参与到活动之中,并达到调动和激发幼儿的音乐情感。
在音乐欣赏活动《迷路的小花鸭》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带来了一只小花鸭,并和小朋友谈谈小鸭子,让幼儿说说有关小鸭子的故事,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们带着愉快、积极的情绪参与活动。
由于孩子们都喜欢可爱的小鸭子,看到小鸭迷路而伤心的哭着找妈妈,孩子们也跟着伤心地哭了起来,并一直关心着小花鸭,“我们一起帮着小花鸭找妈妈吧”,“小花鸭、别伤心,我会照顾你的”等等。
孩子们关心照顾小花鸭的着急劲,说明了他们积极投入的情绪已深深地受到作品情绪的感染,所以积极投入情绪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急小花鸭所急,想小花鸭所想,积极的想办法帮助小花鸭找妈妈,在不知不觉中幼儿的情感激发起来了。
3.选材贴近幼儿生活
幼儿喜欢的音乐内容一般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我在选择音乐教材时,注重了幼儿的这一特点,并且尊重每个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给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表现的自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尽情的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如学习歌曲《树妈妈过冬》时,请幼儿说说怎样演唱,有的幼儿说:“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有的幼儿说;“用温暖的声音演唱,因为树妈妈也害冷了”,有的幼儿说:“用响亮的声音演唱,树妈妈才能听见,树妈妈就不觉得冷”……我觉得只要给幼儿空间,他们就会展开自由翱翔的翅
膀,自由的飞翔。
在学习歌曲《走路》时,我引导幼儿根据歌词,自己创编动作,他们在唱到小兔走路时会欢快的蹦跳,唱小鸭走路时,他们会模仿着小鸭摇摇摆摆的样子,很是可爱,当唱到小乌龟走路时,他们会慢慢地慢慢地爬,当唱到小花猫走路时,他们会悄悄地悄悄地走倒座位上,虽然他们的动作不是很优美,姿势不是很准确,但都能把小动物的样子和形象、通过自己的经验去表现出来、而且发挥的淋漓尽致,另外我还在活动室里创设了音乐表演区,提供幼儿喜爱的音乐、道具,供幼儿与同伴一起表演,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又给幼儿提供了音乐表现的舞台,促进幼儿音乐技能和能力的提高。
总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要引导他们喜欢音乐,教师只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兴趣、爱好,把音乐与生活、玩耍融为一体,运用唱唱、跳跳、玩玩、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感受音乐的美和表达的内容,从而达到幼儿喜爱音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