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水产养殖动物抗应激反应能力的对策

合集下载

池塘养鱼产生应激反应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池塘养鱼产生应激反应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池塘养鱼产生应激反应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应激反应是应激因子对池塘养殖鱼类机体突然产生有害作用所引起或各种环境因子的超常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理反应。

应激原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营养的(如创伤、失血、感染、中毒、缺氧、饥饿等情况)。

池塘养殖鱼类一旦出现应激反应,体质将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生长缓慢,繁殖力下降,免疫机能低下,发病率升高,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由于,产生应激反应的应激因子是多样性的,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只有采用及早发现、提前预防、综合防治、生态治疗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和危害。

笔者根据的多年工作经验,把池塘养殖鱼类产生应激反应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1产生应激反应的原因1.1水体的温差过大在一般情况下,水体的温差超过±4℃就会出现应激反应,如在冬季池塘水温过低或夏季池塘水温过高,从外地运回的鱼种直接放入温差过大的水体中,就会出现鱼种在水中横冲乱窜、甚至死亡的应激现象。

1.2养殖水体环境突变养殖环境发生突变情况如:水体中溶氧低,有机物耗氧量高,pH值偏低或过高,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以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残留、过度用药等都有可能使养殖鱼类出现体色变化、鳃丝肿胀、食欲减退、突眼、充血等应激反应的症状,从而发生死亡,特别是冬季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低、溶解氧低,养殖鱼类更易产生应激反应。

1.3放养密度不合理在生产中养殖鱼类放养密度不合理以及有害生物的侵袭也能使养殖鱼类出现食欲不振、游动缓慢、生长迟缓、体质消瘦、体色发黑等应激反应的症状。

1.4饲料营养不足有些养殖户由于长期投喂量小,使养殖鱼类营养不足;或突然更换饲料品牌和更改饲料配方,长期缺乏某些营养成分等,也有可能使养殖鱼类出现体弱、体色变异、出血、集群狂游等应激反应的症状。

1.5生产操作不当在生产中,拉网过急或没有停食就拉网也可使养殖鱼类产生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打转、昏迷、仰翻等现象。

2应激反应的预防措施2.1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在池塘养殖过程当中,要运用传统及现代的检测手段,采取预防和调控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水体的pH值、溶解氧、温度、盐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以及生物种类的数量符合不同养殖品种的要求,并把水质调控在养殖鱼类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尽量缓解诸多因素对养殖鱼类的应激,维系养殖鱼类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及稳定。

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现状

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现状

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现状摘要: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产动物病害的防治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传统的病害防治使水产动物残留等一系列,人们开始用免疫学的方法改善水产动物的体质,增强它们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成为热点,本文总结了从现在应用较多的水产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现状,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非特异性免疫目前,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使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持续增长。

但是,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水产动物生活环境中的应激条件日益增多,病害也越来越严重,水产动物的疾病防治和健康养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的病害防治主要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物来抑制或杀死病菌,但是水产动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其免疫功能下降,药物在水产动物中的残留问题日益严重,影响食物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

人们开始尝试用免疫学的方法改善水产动物的体质,增强它们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因此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成为热点。

免疫增强剂是一种添加到饲料中,通过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改善水产动物的营养状况,并能够显著增强其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的物质。

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免疫增强剂能够通过提高水产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增强其抗应激、抗感染能力,提高其生产性能。

另外,这类物质能增强鱼类抵抗外界病原体侵袭的能力,并减轻外界环境胁迫对鱼类的免疫抑制作用。

免疫增强剂具有性能稳定、作用广泛、安全高效等特点,成为目前解决水产动物病害的重要途径之一。

免疫增强剂的种类主要包括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核苷酸、微生态制剂、中草药等。

1 多糖类多糖是指10个以上单糖形成的聚合糖,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大类生物大分子,具有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能增强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并可以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应激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多种生物功能。

如多糖类物质可明显提高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SOD活性和酚氧化酶活性[1]。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免疫与免疫增强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免疫与免疫增强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免疫与免疫增强方法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和食品供应源,对于养殖鱼类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至关重要。

养殖鱼类的免疫系统在维持其生物学免疫和抗病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了解养殖鱼类的免疫机制,并采取适当的免疫增强方法,对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养殖鱼类的免疫机制养殖鱼类的免疫机制包括自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自然免疫是指养殖鱼类天生具备的免疫防御机制,如鱼类皮肤和黏液层的物理屏障功能、非特异性溶菌酶和抗菌肽的产生等。

特异性免疫则是指养殖鱼类在接触到病原体后,通过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应答来对抗病原体。

二、养殖鱼类免疫增强方法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免疫增强方法。

通过引入病原体或其抗原成分,诱导养殖鱼类产生免疫应答,提高其对特定病原体的抗性。

疫苗接种可以采用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具体选择取决于病害类型和养殖环境。

2. 饲料添加剂在养殖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益生菌或免疫增强剂等物质,可有效提高养殖鱼类的免疫力。

抗生素的添加可以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益生菌可以维持鱼类肠道菌群平衡,免疫增强剂则可以刺激和增强鱼类的免疫应答。

3. 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对于养殖鱼类的免疫力至关重要。

保持水体清洁、减少底泥积累、合理投放水化学剂等措施可以提高养殖鱼类的免疫力。

同时,合理调节水质参数,如温度、pH值等,以满足养殖鱼类的生理需要,也是免疫增强的重要环节。

4. 饲养管理正确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养殖鱼类的免疫力。

例如,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和竞争,减少鱼类之间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提高其免疫能力。

此外,合理的饲料投喂和饲料组成也是养殖鱼类免疫增强的重要方面。

总结:水产养殖中,养殖鱼类的免疫与免疫增强方法对于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养殖鱼类的免疫机制既包括自然免疫,也包括特异性免疫。

在免疫增强方法方面,疫苗接种、饲料添加剂、水质管理和饲养管理等措施都可以有效提高养殖鱼类的免疫力。

水产动物应激的营养调控

水产动物应激的营养调控
的、 长期 的 , 引起水 产动物摄 食量减 少 , 能量 的需 力业 已证 明是行之有效 的 。 会 对 本文综述 了几种抗应激效 求增 加 , 致使 水产动 物生长下 降 , 发病 率增加 , 严重 阻 果较好 的营养添 加剂 , 以缓解 或预 防应激所带 来的负 碍了水产养殖 业 的健 康发展 , 给水产养 殖者造 成 了巨 其作 用机理 , 寻找消 除或缓解应 激带来 的负 面影 响成
2 0 , 513 — 5 . 0 6 2 :46 3 3
t gae eeso deaypoen ad l i 【1 q autr e o rd dlvl f it rti n i d J. uc l eR — r p A u
sac , 0 1 2 1: 6 5 . e rh 2 0 , () 4 — 2 3
l r e y l w c o k r s u o ea na Cr e a R.I r o h r s o s a g el r a e .P e d s i e o e o :g wt e p n e
海 洋 大 学 ,0 8 1 — 0 2 0 :5 2 .
[ 】 李会 涛. 中有毒有 害物质对 鲈鱼和大黄鱼生长 的影响及 其 1 O 饲料 在鱼体组 织残 留的研究f1 D. 中国海洋大学 ,0 4 1— 9 20 :4 1. [ ] 张春晓. 鱼、 1 1 大黄 鲈鱼主要 B族 维生素和矿物质一 的营养生理 磷
《 饲料工业》2 1 ・00年第3 卷第 2 期 1 4
营 养
撒 产 魂
磨 溉 翰 蕻 毳 碱 礁
芦洪梅 王 桂 芹
现代水 产养殖 以集约化 养殖方 式为 主 , 这种 高密 扰 以及选 育抗逆 性强 的品系等 等。但是 , 在实际生 产 许多应激 因子 是不可避免 的。 例如 , 由于气候 度集约 化养殖模 式存在很 多不 足 ,如空 间的不 足 、 水 过程 中 ,

抗应激药物在水产养殖的应用案例

抗应激药物在水产养殖的应用案例

抗应激药物在水产养殖的应用案例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需求的日益增长,水产养殖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养殖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应激因素,如气温波动、水质变化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水产动物的健康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一些农民开始尝试使用抗应激药物来应对这些挑战。

抗应激药物是指能够帮助生物在适应外界应激情况下维持稳定生理状态的药物。

在水产养殖中,抗应激药物的应用可以帮助鱼类、虾类等水产动物减轻应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它们的抗逆能力,增强养殖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探讨抗应激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案例一:氧化还原剂的应用**氧化还原剂是一类常见的抗氧化应激药物,在水产养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鱼类为例,鱼类的呼吸主要依靠水中的溶解氧,而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往往会受到气温、水流等因素的影响。

当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时,鱼类往往会感到应激,生长速度减缓甚至出现疾病。

而使用氧化还原剂可以帮助维持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减轻鱼类的应激反应,保障它们的生长和健康。

**案例二:抗菌药物的应用**在水产养殖中,病原菌的感染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病原菌的感染不仅会直接影响水产动物的健康,还会导致养殖水体的污染,对养殖业产生严重影响。

抗菌药物的应用成为了许多水产养殖场常见的做法。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病原菌的感染,减少水产动物的疾病发生率,提高养殖的产出和品质。

**案例三:抗氧化剂的应用**在水产养殖中,氧化应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氧化应激会导致水产动物体内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对蛋白质、脂肪等生物分子造成损伤,影响它们的生长和健康。

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成为了许多养殖场的选择。

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水产动物的负面影响,提高它们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

以上三个案例充分展示了抗应激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作用。

合理使用抗应激药物可以有效减轻水产动物在养殖过程中面临的应激压力,提高它们的免疫力和生长速度,从而提高养殖产出和质量。

水产养殖场安全应急预案

水产养殖场安全应急预案

水产养殖场安全应急预案1. 引言水产养殖业在现代农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及时应对各种安全事故和灾害,保障水产养殖场的安全,制定一份完善的安全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给水产养殖场提供一套详细而全面的安全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出及时而有效的响应。

2. 预案目的本安全应急预案的目的是确保水产养殖场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妥善地处理,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在事后尽快恢复正常运营。

3. 应急组织与职责3.1 应急组织• 3.1.1 指挥部:由水产养殖场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设立一个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指挥小组。

• 3.1.2 应急专家组:由专业领域人员组成,提供应急指导和技术支持。

3.2 职责• 3.2.1 指挥部职责:负责组织和指挥应急工作,包括事故信息收集、快速响应、指导协调等。

• 3.2.2 应急专家组职责:提供技术支持、制定应急方案、培训应急人员等。

4. 应急预案4.1 火灾应急预案• 4.1.1 火灾预防措施:加强火灾巡查,安装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设施,定期检查火灾防护设备的使用情况。

• 4.1.2 火灾应急措施:一旦发生火灾,立即报警并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同时展开灭火行动,保护水产养殖设施和人员的安全。

4.2 水质污染应急预案• 4.2.1 污染预防措施:定期进行水质监测,确保饮水安全,建立水质监测台账,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 4.2.2 污染应急措施:一旦发现水质污染,应立即停止污染源的排放,通知相关部门,同时采取措施封锁和隔离受污染的水体,并进行紧急的水质恢复工作。

4.3 疫病爆发应急预案• 4.3.1 疫病预防措施: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卫生检查,建立健全的防疫制度,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监控和防控。

• 4.3.2 疫病应急措施:一旦发生疫病爆发,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实施隔离、消毒等措施,同时加强兽医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提高异育银鲫在高温密度环境下的应激能力的饲料及其应用

提高异育银鲫在高温密度环境下的应激能力的饲料及其应用

提高异育银鲫在高温密度环境下的应激能力的饲料及其应用提高异育银鲫在高温密度环境下的应激能力的饲料及其应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高温和密度环境对于鱼类生长和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异育银鲫这种常见的淡水鱼类。

为了提高异育银鲫在高温密度环境下的应激能力,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特殊的饲料,并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一、异育银鲫在高温密度环境下的应激能力异育银鲫是一种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

它们通常生活在清澈、流动缓慢或静态水体中,适宜温度为20-30℃。

然而,在夏季或长时间养殖中,水体温度可能会升高到35℃以上,同时还会因为过度密度养殖而增加竞争和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异育银鲫容易受到各种应激的影响,如免疫能力下降、消化系统紊乱、生长受阻等。

因此,提高异育银鲫在高温密度环境下的应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特殊饲料的研发为了提高异育银鲫在高温密度环境下的应激能力,科学家们针对其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研发出了一种特殊的饲料。

该饲料主要包括以下成分:1. 蛋白质:采用多种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混合而成,以满足异育银鲫在高温环境下增强免疫力和促进生长的需求。

2. 脂肪:采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类来增加异育银鲫对抗应激的能力,并提高其消化吸收率。

3. 碳水化合物:采用易消化、低糖低淀粉的碳水化合物来保证异育银鲫在高温密度环境下正常运转代谢。

4. 维生素和矿物质: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异育银鲫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三、特殊饲料的应用特殊饲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用于异育银鲫的养殖中:1. 调整配方:根据异育银鲫在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环境下的需求,调整特殊饲料的配方,以达到最佳效果。

2. 混合使用:将特殊饲料与普通饲料混合使用,以提高异育银鲫在高温密度环境下的应激能力,并促进其生长发育。

3. 适量喂养:根据异育银鲫的大小、数量和养殖环境等因素,适量喂养特殊饲料,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和健康发展。

抗应激药物在水产养殖的应用案例

抗应激药物在水产养殖的应用案例

抗应激药物在水产养殖的应用案例【抗应激药物在水产养殖的应用案例】1. 引言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水产养殖业面临着各种应激因素的挑战,如温度变化、水质波动、疾病爆发等。

为了应对这些应激因素,抗应激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抗应激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案例,以及其对养殖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2. 抗应激药物概述抗应激药物是一类可以帮助生物体适应外界环境应激的药物,包括荷尔蒙类、抗氧化剂、免疫增强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水生动物在面对应激时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其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

3. 抗应激药物在虾养殖中的应用案例以虾养殖为例,虾类在养殖过程中易受到温度、氧气、盐度等环境变化的影响,容易产生应激反应。

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抗应激药物可以有效减缓虾类的应激反应,提高其免疫力和生长速度。

在南方地区,虾养殖户在养殖池中添加了一定量的抗氧化剂,有效帮助虾类适应高温、低氧等应激环境,提高了虾类的存活率和产量。

4. 抗应激药物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案例在鱼类养殖中,抗应激药物同样发挥着积极作用。

以鲤鱼养殖为例,研究发现添加一定量的荷尔蒙类抗应激药物可以促进鲤鱼的生长发育,提高其对应激因素的抵抗能力。

抗应激药物也可以帮助鱼类缓解由于运输、疾病等引起的应激反应,保障养殖的稳定性。

5. 总结抗应激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为养殖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通过合理使用抗应激药物,养殖户可以更好地帮助水生动物适应环境,提高其产量和免疫力。

然而,在应用过程中,养殖户也需要注意抗应激药物的使用量和频率,以免对水产养殖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6.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名水产养殖业的从业者,我深切体会到应激因素对养殖业的影响。

抗应激药物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生动物面临的各种压力,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量。

然而,我也认识到抗应激药物的应用需要谨慎,养殖户应当了解不同药物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尊重自然规律,保障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对抗应激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案例进行全面探讨,我相信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抗应激药物的意义和作用,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水产养殖动物抗应激反应能力的对策
摘要:应激本身不是一种病,但却是一种或多种病的发生原因。

应激反应会抑制动物的免疫功能,经常处于应激状态的养殖动物会造成生理功能紊乱,而逐渐感染疾病;造成水产养殖动物产生异常刺激而产生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及生物因素;增强水产养殖动物抗应激反应能力的对策:加强对养殖水体的管理、确保良好的环境条,选择优良的养殖品种、投喂优质的饵料,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要正确、渔药的使用要科学,加强对水产养殖动物的苗种或亲本检疫、检测的管理。

关键词:增强水产动物、抗应激能力、对策。

鱼、虾、蟹等水产养殖动物都会产生应激反应。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如何增强水产养殖对象的抗应激反应能力是提高养殖效率和生产效益十分重要的技术要求,也是无公害养殖规范的重要内容,在生产中必须引起重视。

一、“应激”的概念及危害
应激这一概念首先是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提取的,应激是动物受到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刺激后,机体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反应或称非特异反应的总合。

它是动物自身演化过程中产生的自我保护的自然反应。

应激反应程度的强弱与动物品种或个体有很大差异。

“应激反应”是靠一般特异反应不能适应时出现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它可以扩大机体的适应范围,是一种特殊合理的生理状态,应激反应时间过长,不论程度强弱都可以引起疾病或死亡。

应激本身不是一种病,但却是一种或多种病的发生原因。

依据应激的程度、持续时间不同,大致可分为慢性应激、急性应激、短性应激及长期应激。

应激反应会抑制动物的免疫功能,经常处于应激状态的养殖动物生理功能紊乱,逐渐感染疾病。

在水产养殖生产中许多难以治愈的顽固性疾病往往是长期处于应激反应的结果,如有的“细菌性”及“病毒性”病症几乎都与动物的应激反应有关联,所以,应激反应是水产养殖的大敌,在水产养殖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对水产养殖动物产生异常刺激而产生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
鱼、虾、蟹等水产动物,在集约化人工养殖过程中,难免要面临着越来越多导致应激反应因素的刺激影响,其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自然因素:主要是水产养殖动物生活的水质环境条件,有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几大作用因子。

其次,盐度及水温的急剧变化也能导致水产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

2、人为因素:一是放养密度。

水产养殖动物养殖密度越大,环境的不稳定性越大,水体环境就越难控制,就极容易造成应激反应。

二是管理不当。

人工投饵(饵料的选择、投喂的数量、质量及方法)、施肥、水质调控等缺乏科学性,也是造成水产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的成因。

三是水产养殖动物在捕捞、运输过程中的剧烈运动和机械性损伤,而造成水产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

3、生物因素:是指来自水产养殖动物的某些敌害生物,如水鸟、凶猛鱼类、水生昆虫、水螅、以及水生杂藻类都会直接或间接造成水产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

三、增强水产养殖动物抗应激反应能力的对策
1、加强对养殖水体的管理,确保良好的环境条件
每一种水产动物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条件,水质若能满足要求,养殖动物就能顺利地生长发育。

维护良好的水质不仅是水产养殖动物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水产养殖动物增强抗应激反应能力、抵抗病原生物侵袭的需要。

影响水质环境的主要因子如下。

(1)溶解氧:水产养殖动物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生存。

一般水产养殖动物溶解氧的正常值在5~8毫克/升,不得低于4毫克/升。

导致溶氧低的原因:一是温度高;二是养殖
密度大;三是化学耗氧量大等因素造成。

增加溶解氧采取的对策:一是在放苗前池塘及其它养殖水域的池底要严格清理消毒;二是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合理控制放养密度;三是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有条件的使用增氧设备等措施。

(2)PH值:PH值的高低是水质管理的重要指标。

它决定着水体中的很多化学和生物过程,如NH3、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由于PH值的不同而表现形式不同,毒性也不同。

海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7.5~8.5,淡水养殖一般控制在6.9~9.0。

水体中生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种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改变。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养殖的水产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不同的水质适当调整。

PH值过低,可向水体中施肥繁殖单细胞藻类或施用生石灰、增氧剂、净水剂等加以调增。

PH值过高,可采用换水、加注新水或开启增氧设备的方法来降低。

(3)氨:氨是由水产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和底层有机物经氧化作用而产生。

氨对水产动物有剧毒。

养殖密度越大、养殖水域底部的有机物就越多,氨的浓度就越高。

通常在养殖生产中,水中氨浓度应控制在0.02毫克/升以下。

降低氨含量采取的对策:一是及时排污;二是选用高质高效饲料投喂水产养殖动物,尽量减少残饵;三是养殖水体的PH值避免过高。

(4)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硝酸盐转化成硝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一旦硝化过程受阻,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中积累。

其控制指标一般在0.2毫克/升以下。

降低亚硝酸盐含量采取的对策:一是经常加注新水,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二是定期使用“复合季铵盐碘消毒剂”,既能杀菌,又能降低亚硝酸盐;三是启动增氧设施增加溶氧量。

(5)硫化氢:其来源,一是由于存在于养殖水域底部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的条件下分解硫酸盐而产生的;二是异氧菌在分解残饵、动物粪便及其他有机物中的有机硫化物而产生的。

硫化氢对水产动物有剧毒。

其控制指标一般在0.1毫克/升以下。

降低硫化氢含量采取的对策:一是充分增氧,高溶氧可氧化消耗硫化氢,并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与繁衍;二是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并使用水质改良剂,如粒粒氧、沸石粉、活性炭等改善水质条件;三是调控PH值,使水质偏碱性;四是合理投饵施肥,尽量减少水中残饵和过量有机物;五是在苗种放养前要彻底清淤、翻耕暴晒,促进硫化氢氧化;六是向养殖水域中补充有益菌如光和细菌、复合益生菌、EM菌等。

2、选择优良的养殖品种、投喂优质的饵料
所谓的优良养殖品种,就是指在养殖水产动物过程和养殖系统中,选育抗病能力强的养殖品种、培育和放养健壮苗种、免疫接种、从而降低水产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

所谓的优质饵料,就是饵料中蛋白质{必需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配制科学合理,各种添加剂用量适宜,完全能满足水产动物生长、生理需求,且对水产动物和人类均安全的的饲料。

要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不同的规格而合理配制相应的饵料配方。

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在饲料中添加有关抗应激反应的饲料添加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鱼肝油、核苷酸、大蒜、腐植酸、牛黄酸、海带、螺旋藻、甜菜碱、黄霉素、虾青素、柠檬苦素类似物、冬宝、几丁聚糖及中药添加剂{如钩藤、延胡索、枣仁、石膏、柴胡、生地、甘草、沸石、麦饭石、绿豆、等}。

这些饲料添加剂不仅对水产养殖动物能起到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而且可提高其多种抗应激反应的能力{如能使水生动物镇静、减少激烈骚动、等多种应激反应}。

3、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要正确、渔药的使用要科学
在水产动物养殖的过程中,对病害要坚持以防为主。

首先要按照规范,在水产养殖动物苗种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

池塘或其它养殖水域是水产养殖动物栖息、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各种病原生物潜藏和繁殖的地方。

水环境的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与健康。

因此清整、消毒养殖水域是减少水产养殖动物应激反应、预防疾病和减少流行病暴发的重要环节。

同时还要根据病害发生的季节性,提前使用生物类药物进行预防,做到“防重于
治”。

渔药的使用,要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不同的规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水温、PH 值、溶解氧、盐度等}使用不同的药物。

禁止使用一些危害水产养殖动物、危害人的药物。

严格按照不同的品种、不同的规格所要求的剂量使用,不可随意增大或减少用量,否则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

其次,在选用渔药时要关注药品的成分、含量、质量、使用剂量和方法、相关厂家等,否则很难达到用药的目的。

4、加强对水产养殖动物的苗种或亲本检疫、检测的管理
由于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地区或国家间苗种及亲本的交流频繁,如果对购买与引进的外地苗种及亲本不进行严格的检验与检疫,就可能造成病原的传播和扩散,从而许多应激反应就会相继发生,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对养殖生产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强化检疫检测制度是保证水产养殖动物养殖环境无病原的基础,也是掌握和控制养殖过程中病原流行和发生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陈葵,朱小惠,陈桂芳,动物应激与无公害水产养殖。

中国水产2003.9
2、向枭,周兴华,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动物营养上的应用。

中国饲料2000(21)23-24
3、韦旭斌,张秀芝,抗动物应激中药的进展。

中兽医医药1992(2)17-22
4、周维仁,李优琴,樊磊,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及其研究进展。

畜禽业2000(1)34-37
作者简介:
郑春波(1964),男(汉),山东烟台人,山东省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技术的推广及水生动物的检疫检验工作。

(电话:0631—8452017 8468762 E—mail:zhengcb58585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