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程

合集下载

水产动物疾病控制ppt课件

水产动物疾病控制ppt课件
内脏等部位有无颜色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肉 眼检查有无异物(寄生虫)。
2. 调查饲养管理情况: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投饵种类、数量和质
量;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
3. 调查水体环境因子 4. 调查发病史及以往采取的措施
患小瓜虫病、 粘孢子虫病、 卵鞭虫病等都 可形成小白点 必须进一步用 显微镜检查。
水产动物疾病控制
制约当前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有哪三 大因素?
病 害 苗 种 饵 料
水产动物病害发展简史
我国:
1. 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海水鱼类寄生虫病的研究; 2. 20世纪70年代:初步开展海水鱼类细菌性病的研究; 3. 20世纪90年代: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立我国首个“海水养殖动物病
等 预防:四消 — 鱼种消毒、饵料消毒、食场消毒和工具消毒

病原对宿主的危害
1)夺取营养 2)机械损伤 3) 分泌有害物质
有些病原有严格的“专一性”,如鰤本尼 登虫,就专门寄生在鰤鱼的皮肤;也有对 宿主非专一性,如刺激隐核虫可以寄生在 数十种海水鱼,小瓜虫可寄生多种淡水鱼 。
病原、宿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疾病的控制
微观观察诊断:
通过镜检(放大镜、显微镜和电镜)查找病原及宿主的病理变化
1.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
病原分离 → 纯化培养 → 人工感染 → 细菌鉴 定
病原分离
纯化培养
人工感染:注射、浸浴、口服
细菌鉴定
疾病的控制
2. 病毒性疾病的诊断:
a. 组织学检测:只适于具有包涵体的病毒种类 包涵体: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的胞核或胞质内由 病毒颗粒和未装配的病毒成分组成的光镜下可 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团块。
黄褐色、 绿色、 蓝绿色、红色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PPT课件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PPT课件

现不同的颜色,如红、黑、灰白色等,透明度也会随之
大大降低.
水中的溶解氧、硫化氢、pH值、氯化物、硫
化物等与鱼病流行的关系极为密切.
了解周围的环境中是否存在污染源或流行病的
传播源,鱼池周围的环境卫生等.
<三> 了解饲养管理情况 对投饵、施肥、放养密度、放养品
种和规格、各种生产操作记录以及历 年发病情况等都应作详细了解. 另外,对当地气候变化情况,各地敌 害的发生情况也应一并进行了解.
二、病鱼的检查
<一>鱼体的肉眼检查
一些较大的寄生虫和真菌如蠕虫、 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幼虫、体型较大 的原生动物、水霉等,用肉眼即可识别 出来.
一般病毒性和细菌性鱼病,通常表现 出充血、发炎、腐烂、脓肿、蛀鳍、 竖鳞等.
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常表现出粘液过
1 、体表
将病鱼置白搪瓷盘中,按顺序从嘴、 头部、鳃部、体表、鳍条仔细观察.
4、使用时注意原则
1>必须有足够的剂量和疗程,首剂常用加倍量,使 血中磺胺药迅速达到有效抑菌浓度.
2>内服时,应给予等量碳酸氢钠,使尿液呈碱性, 避免在肾脏内出现磺胺结晶引起肾结石的发生.
5、常用的磺胺药
1>磺胺嘧啶<SD>
用于治疗全身性感染,鱼病防治上用以治疗赤皮 病、肠炎病,鳗鱼弧菌病等.
2.呋喃西林
本品难溶于水,能耐热,对光敏感,容易分解,应遮光 ,密封保存.内服毒性较大,因此主要是外用,治疗细 菌性皮肤病.
3.呋喃那斯
抗菌作用强,对鱼类病原菌如弧菌和产气单胞菌 的抗菌作用比呋喃唑酮或四环素强10-30倍.其用 法为:
1>口服—每100kg鱼每天用药2-4g混于饵料中 投喂,连喂3-5日;

水产动物常见疾病的防治

水产动物常见疾病的防治

水产动物常见疾病的防治目录(1)、草鱼出血病 (1)(2)、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1)(3)、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2)(4)、鲤痘疮病 (2)(5)、鳗开口病毒病 (2)(6)、鳗狂游症 (3)(7)、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 (3)(8)、斑点叉尾鲴病毒病 (4)(9)、高首鲟虹彩病毒病 (4)(10)、烂鳃病(乌头瘟) (4)(11)、赤皮病 (5)(12)、烂尾病 (5)(13)、头白嘴病 (5)(14)、肠炎病 (6)(15)、打印病(腐皮病) (6)(16)、细菌性败血症 (7)(17)、竖鳞病(松球病、鳞立病) (7)(18)、鲤白云病 (8)(19)、疥疮病 (8)(20)、罗非鱼溃疡病 (9)(21)、鳗赤鳍病 (9)(22)、鳗红点病 (9)(24)、病霉病(水霉病) (10)(25)、鳃霉病 (11)(26)、卵甲藻病(卵鞭虫病、打粉病) (12)(27)、隐鞭虫病 (12)(28)、锥体虫病 (13)(29)、内变形虫病 (13)(31)、粘孢子虫病 (14)(33)、球孢虫病 (15)(34)、肤子虫病(单孢虫病) (16)(35)、车轮虫病 (17)(36)、斜管虫病 (17)(37)、半眉虫病 (18)(38)、杯体虫痛 (18)(39)、毛管虫病 (18)(40)、肠袋虫病 (18)(41)、指环虫病 (18)(42)、三代虫病 (19)(43)、双身虫病 (19)(44)、鳜鱼锚首吸虫病 (19)(45)、血居吸虫病 (20)(46)、扁弯口吸虫病 (20)(47)、侧殖吸虫病 (21)(48)、九江头槽绦虫病 (21)(49)、鲤蠢病 (21)(50)、舌状绦虫病和双线绦虫病 (21)(51)、毛细线虫病 (22)(52)、嗜子宫线虫(红线虫)病 (22)(53)、长棘吻虫病 (23)(54)、似棘头吻虫病 (23)(55)、湖蛭病(颈蛭病) (23)(56)、尺蠖鱼蛭病 (24)(57)、桡足类引起的疾病 (24)(58)、锚头蚤病(针虫病、铁锚虫病) (24)(59)、新鱼蚤病 (25)(60)、鲺病 (25)(62)、钩介幼虫病 (26)(63)、病毒性神经坏死病 (27)(64)、淋巴囊肿病毒病 (27)(65)、虹彩病霉病 (28)(66)、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28)(67)、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29)(68)、病毒性红细胞坏死病 (29)(69)、师幼鱼病毒性腹水病 (29)(70)、弧菌病 (30)(71)、链球菌病 (30)(72)、屈挠杆菌病 (31)(73)、假单胞菌病 (31)(74)、爱德华氏菌病 (31)(75)、气单胞菌病 (32)(76)、细菌性肾病 (32)(77)、水霉病(肤霉病) (33)(78)、鱼醉菌病 (33)(79)、变形虫性鳃病 (33)(80)、淀粉卵涡鞭虫病 (34)(81)、隐鞭虫病 (34)(82)、球虫病 (34)(83)、微孢子虫病 (35)(84)、增生性肾病(胀鳔病) (35)(85)、昏眩病 (35)(86)、车轮虫病 (36)(87)、瓣体虫病 (36)(88)、隐核虫病(海水鱼白点病) (36)(89)、杯体虫病 (37)(90)、三代虫病 (37)(92)、布娄克虫病 (38)(93)、鳞盘虫病 (38)(94)、双阴道虫病 (39)(95)、锚头蚤病 (39)(96)、绦虫病 (39)(97)、线虫病 (39)(98)、棘头虫病 (40)(99)、鱼虱病 (40)(100)、鱼蛭 (40)(101)、对虾杆状病毒病 (40)(1)、草鱼出血病【本病特点】病原体为呼肠孤病毒属双链RNA的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

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6 学分:2 适用专业:本科水产养殖、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一、课程教学目标水产动物疾病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水产动物疾病学特点;学会水产动物疾病学的研究方法。

2 理解病理学,药理学及寄生虫学的基本知识。

3 理解水产动物各种常见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水产动物养殖中病害的发生。

4 理解水体及生态调控在疾病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二、水产动物疾病学的性质和任务水产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是一门比较系统的水产动物医学,包括疾病概论,寄生虫学,药理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引起水产动物各种疾病的详细阐释。

在水产养殖上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应用学科。

随着水产养殖的日益发展,其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扩大,不仅包括常规养殖鱼类疾病的研究,也包括其它特种水产品疾病的控制。

水产动物疾病学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研究范围,加深研究内容,提高诊断和防治水平,从而使其更完善地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服务。

水产动物疾病学运用动物学知识,流行病学原理,微生物技术系统地研究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流行和控制的科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重要课程,在水产养殖和病害控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

具有应用性学科自身的教学特色。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翔实的材料,丰富的图片和具体的示范,向学生传输病害控制的理论。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四年制本科水产养殖专业必修课,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

理论课教学内容包括绪论、寄生虫学基本原理、病理学基本原理、药理学基本原理、疾病的预防、病毒引起的疾病、细菌引起的疾病、真菌及藻类引起的疾病、原虫引起的疾病、蠕虫引起的疾病、甲壳、软体动物引起的疾病、病因不明疾病。

《水产动物免疫学》课件

《水产动物免疫学》课件

2
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3
环境管理
优化水质、饲料和养殖条件,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增强免疫力。
水产动物免疫学的研究进展
在水产动物免疫学领域,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以下重要工作:
免疫应答机制
探索水产动物免疫应答的分子机 制和调控路径。
疫苗研发
贝类免疫
研究和开发用于水产动物的疫苗, 提高抗病能力。
《水产动物免疫学》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水产动物免疫学》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讨水产动 物免疫学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性,并介绍研究方法和技术。
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动物免疫学
深入了解水产动物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
免疫机制
探索水产动物的免疫机制,包括免疫应答、抗体产生和细胞免疫等关键过程。
水产动物免疫疾病的分类与预防
水产动物免疫疾病主要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
由病原体直接或间接传播,如细菌、病毒、寄生虫 等。
非传染性疾病
与环境和饲养条件等因素相关,如水质变化、营养 不良、应激等。
水产动物免疫增强与免疫调节
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力和调节免疫应答的方法包括:
1
免疫增强剂
使用免疫佐剂和疫苗等方法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
3 流式细胞术
通过颜色标记和定量技术,分析和分离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以及它们的功能。
水产动物免疫系统概述
水产动物的免疫系统与哺乳动物有着相似之处,包括:
1 非特异免疫
水产动物通过皮肤、鳃、黏液等方式抵御病原体感染。
2 特异免疫
触发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并生成抗体来清除病原体。
3 免疫细胞
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负责免疫应答和清除病原体。

预防水产动物疾病主要措施

预防水产动物疾病主要措施

预防水产动物疾病主要措施概述预防水产动物疾病是保障水产养殖生产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水产动物的健康水平。

本文将介绍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主要措施,包括环境管理、饲养管理、疫苗预防等方面。

环境管理良好的环境管理是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环境管理措施:水质管理合理的水质管理对于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这包括以下方面:•定期监测水质,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确保水质处于适宜范围。

•控制底泥积累,定期清理池塘或鱼缸底泥,以防底泥中的有害物质对水产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利用生物滤池、藻类和水生植物等进行水质净化,提高水质的稳定性。

温度管理水产动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要注意以下温度管理措施:•根据不同水产动物的要求,保持适宜的水温范围。

•在寒冷季节提供保温设施,避免水温过低。

•在夏季炎热天气中采取降温措施,例如增加水流、喷泉等。

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有助于提高水产动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饲养管理措施: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饲料管理的建议:•根据水产动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饲料,满足其营养需求。

•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以免造成水体污染和消化道问题。

•定期检查饲料的质量,确保其新鲜和富含营养。

密度管理水产动物的密度过高会导致饲料不均匀分布、水体污染和病害传播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密度管理的建议:•根据水产动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合理确定养殖密度,以防止过度拥挤。

•定期清理养殖池或鱼缸,保持良好的水体循环和养殖环境卫生。

•避免过度投放新进水产动物,以免引起群体应激和疾病传播。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疫苗预防措施:预防疫苗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水产动物和疫病种类,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水产养殖病害》课件

《水产养殖病害》课件

案例二:虾类病毒性疾病
总结词
对虾养殖业危害严重的疾病
详细描述
虾类病毒性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常见于对虾养殖。病虾表现出体色发红、活动力减弱、食欲减退等症状, 死亡率极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预防措施控制疾病传播。
案例三:贝类寄生虫病
总结词
影响贝类生长和繁殖的疾病
详细描述
贝类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寄生于贝类体内引起的疾病,常见 于牡蛎、扇贝等养殖贝类。病贝表现出生长缓慢、活力减弱 、死亡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药物和改善养殖环境。
05
水产养殖病害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新发水产养殖病害的威胁
新发水产养殖病害不断涌现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模式的改变,新的水产养殖病害不断 出现,对养殖业构成威胁。
病原菌的变异
病原菌的变异导致原有药物防治效果下降,增加了病害防控的难度 。
养殖环境的恶化
养殖环境的恶化导致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增加了病害发生的概率 。
03
04
生长受阻
病害会影响水生动物的正常生 长,导致生长缓慢或停滞。
繁殖能力下降
某些病害会影响水生动物的繁 殖能力,导致繁殖率降低或繁 殖失败。
死亡
严重的水产养殖病害会导致水 生动物大量死害会导致水生动物品质下降 ,影响其食用价值和市场销售 。
02
常见水产养殖病害及症状
01
02
03
生态防控的重要性
生态防控是通过改善养殖 环境、调整养殖结构等方 式,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
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改善水质、增加水体 溶氧量、减少有害物质的 排放等措施,降低病原菌 的滋生和传播。
养殖结构的调整
通过合理配置养殖品种和 密度,降低养殖系统的压 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水产动物病害学课件大纲

水产动物病害学课件大纲

04
水产动物病害诊断与防 治技术
诊断技术
观察症状:观察水产动物的行为、外观、颜色等变化 实验室检测:进行病原体检测、生化检测等 影像学检查:使用X光、超声等设备进行诊断 病理学检查:对病灶进行切片、染色等检查 基因检测: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病原体鉴定 环境监测:检测水质、水温、pH值等环境因素
防治技术
病原:真菌
传播途径:水、饲料、工具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症状:皮肤溃烂、鳞片脱落、内脏 病变等
防治措施:消毒、隔离、药物治疗 等
寄生虫病
寄生虫种类:包括原生动物、 蠕虫、甲壳类等
感染途径:通过水体、食物、 接触等方式传播
症状:包括食欲不振、生长缓 慢、体色异常等
防治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改 善水质、加强管理等
添加项标题
近年来,水产动物病害学研究开始关注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意义与目的
研究水产动物病害学的目的 是为了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健 康发展,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 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诊断 和防治的科学
研究水产动物病害学有助于 提高水产养殖技术水平,降
低养殖风险
的发生
营养因素
营养不良:缺乏某种营养素,导致 免疫力下降
营养不均衡:营养素比例失调,影 响生理功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营养过剩:摄入过多营养素,导致 代谢紊乱
营养污染:摄入含有有害物质的营 养素,导致中毒
应激因素
环境因素:水温、水质、光照等 生物因素:病原体、寄生虫等 营养因素:饲料质量、营养成分等 管理因素:养殖密度、养殖方式等
水产动物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程代码:01716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1.课程性质:水产动物疾病学是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属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是保证鱼类养殖获得高产,保证水产品质量,为养殖生产服务的一门核心课程。

2.课程特点:水产动物疾病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一门较为综合性的学科。

该课程一方面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生理学、动物组织学、病理学、药理学和水环境学等学科为基础,另一方面同水产动物养殖生产密切结合起来,应用于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实践中。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1.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掌握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原因、病理变化、流行规律和防治方法。

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诊断和防治水产动物疾病的能力具备相关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能适应现代化水产养殖的高技能型人才。

2.基本要求:较完整的掌握水产动物病害的发病原因、致病机理、主要症状、流行规律和基本的药理知识和给药方法,具备能正确诊断、预防和治疗常见病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水产养殖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要掌握这一门知识,首先要学好水
化学,因为水化学是对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作全面分析,为水产动物疾病预防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为水产养殖服务的,因此也应具有池塘养鱼的知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知什么是水产动物疾病,全面了解我国水产动物疾病的发展过程、现状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明确水产动物疾病的基本任务,以及全面掌握这一门知识为水产养殖生产服务的重要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水产动物疾病学的任务
识记:我国水产动物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理解:我国水产动物疾病今后发展的方向。

第二章疾病的基本知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能认识疾病的实质,了解水产动物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为诊断、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因此,要求学生掌握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疾病发展的基本过程,熟知疾病的诊断与检查的主要方法。

(一)重点:掌握引起水产动物疾病的原因和条件,疾病的发展与结果。

识记:本章相关的名词。

理解:要充分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之间相互关系。

应用:引起水产动物疾病的三大因素;疾病现场调查方法及病体目检的方法与步骤。

(二)次重点:基本病理过程
识记:掌握相关病理名词的含义。

理解:掌握循环障碍、组织损伤和代偿修复的基本概念、过程。

第三章药理学基础及常用药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