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微观实验模拟研究——以塔河油田为例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替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 要 : 河油 田缝 洞 型碳 酸 盐岩 油藏 随 着 开发 的进 行 , 层 能 量 日趋 衰 竭 。对 定 容 积 油藏 注 水 替 油 技 术进 行研 究 , 塔 地 对 单 井 进行 注 水补 充地 层 能 量 , 复 地 层压 力 , 用 油 水 重 力 分 异 增 加 采 出 量 , 过 注 水 降 低 油 水 界 面 实现 压 锥 。 恢 利 通
2 00 / 4 0mg L。
1 注水 替 油机 理 研 究
单 井注水 吞吐机 理主要 以油藏 物质平衡 方程 为
研究方 法[ : 1 ]
W —— 在 油藏压力 降到 P时底 水 量 , ; w m3 S —— 含 水饱 和度 ; B —— 原始条 件下 的气体 体 积系数∞ 。 ]
中 图分 类 号 : E 4 T 34 文献 标 识 码 : A
塔 河油 田主力 产 层 为碳 酸 盐岩 奥 陶系 储 层 , 其 储集 空间 以裂 缝 隙 、 蚀 孔 隙和 溶蚀 孔 洞 及 大型 洞 溶
Np Bo — NB Co o △P + W iBw— W p ( ) f n , Bw 2
由( ) 2 式可 以看 出对 于封 闭的缝 洞单 元 , 注水 可
NP B [ 0+ ( P R ) ]一 NB × R — sBg
f 些哇 t D
a
+
J
0
+( ̄) [- × -- 1m
( 1 )
以增加 右边 的前 两项 , 压力升 高 , 使 补充地 层压力 损 失, 降低 油水界 面 。提高 二项 的值 , 必然 导致 累积采
分异 , 弹性驱动 是油藏开 采 的主要 动力 , 开采过程 在 中无外 界能量 补充 , 能 逐 渐下 降 , 产 开发 效 果 变 差 。
碳酸盐岩油藏油井堵水效果评价——以塔河油田为例

总井数 堵水 施工井数(3 , 1) : 具体井名 施工成功率 ( %)堵水有效率( %)
1 T 3 K4 2 1o 0 1o 0
2o 02
2o 0 3 2o O4
3
1 2
T 3 、K 2 T 0 K4 4 T 4 9、 K4 7
T 4l K 1 _O 、K 0 r 2T 49 4
6 . 66
1o 0 1o 0 1o 0
这 类 井 ~ 口 : K 3 。所 属 单 元 T 4 7, 洞 单 元 类 型 是 I 类 。但 T 44 K0 缝 I 油 井 所 在 缝 洞 单 元 储 集 体 是 封 闭 性 的 , 期 通 过 酸 压 投 产 , 要 动 初 主 态 特 征 是 生 产 中 产 液 快 速 衰 竭 式 变 化 , 体 能 量 弱 。 该 类 井 由 于 先 水
充 足 , 油 量 的 的绝 对 值 也 比较 高 , 堵 水 增 油 的 主要 贡 献井 。 增 是
第 二 类 : 平 窜 进 型 水 这 类 井 一 口 :K4 9 T 0 。所 属 单 元 T 4 6, 洞 单 元 类 型 是 I 类 。储 K6 缝 I
20 0 1年 1 1月 对 塔 河 四 区 T 4 2井 实 施 堵 水 .是 塔 河 油 田 碳 酸 K3
一
由 以 上 分 析 可 以 看 出 : 从 缝 洞 单 元 划 分 类 型 来 看 , 总 体 上 讲 . I
般 ,K 2 T 4 9和 T 4 1效 果 待 观 察 。 我 们 认 为 , 所 以 会 出 现 这 种 差 类 缝 洞 单 元 与 I 缝 洞 单 元 地 层 能 量 相 对 充 足 . 适 宜 开 展 化 学 堵 K1 之 I类
缝洞型油藏微观驱替规律可视化实验研究

新疆地质XINJIANG GEOLOGY 2021年3月Mar.2021第39卷第1期V ol.39No.1中图分类号:TE341;TE3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845(2021)01-167-04缝洞型油藏微观驱替规律可视化实验研究孙瑞仪,付美龙,徐传奇,李雪娇(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100)摘要:针对缝洞型油藏出水规律不明确的问题,结合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储集体特征设计制作了单向连通缝洞储集体与多向连通缝洞储集体两种可视化物理模型,并借助基于微观可视化技术的缝洞型油藏微观驱替可视化装置,从微观上探究了缝洞型油藏微观驱替规律。
结果表明,裂缝中,水相主要“优宽”驱进,并会在水流优势通道形成后对非优势通道产生“屏蔽效应”。
从驱替形态与效果来看,水驱油方式可分为“活塞式”驱替与“非活塞式”驱替两种。
当裂缝中的水相进入大溶洞,一定条件下大溶洞内的油相可“逆流”进入裂缝,导致油水两相“卡断”、“互驱”。
当水相进入大溶洞后,一般会先向洞底移动、汇聚,之后以“类活塞”的形式纵向驱替上方原油。
驱替结束,剩余油除油膜外,还包括储集体顶部的楼顶油、大溶洞顶部未被完全驱出的洞顶油以及裂缝中的缝间油等。
该研究对理解缝洞型油藏底水抬升过程、油藏出水规律以及指导油井堵水、剩余油挖潜等均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屏蔽效应;逆流;卡断;剩余油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由于储层地质条件复杂、非均质性强、油水赋存形式多样、渗流机理特殊等,具有初期产量高但递减快,见水早、含水上升快,原油采收率较低等开发特征[1]。
当前,明确缝洞型油藏出水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堵水方案,是提高缝洞型油藏油井产量与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为明确缝洞型油藏出水规律,国内众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物理模拟研究[2-5],从宏观上探究了储集体类型、注水速度、注入压力等因素对含水率、原油采收率的影响规律[6-12],但甚少从微观角度就缝洞型油藏微观驱替规律进行可视化研究。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曲线特征——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例

1 王庆 华 , 王新 海 , 世 祥 . 用 水 驱 特 征 曲 线 在 八 面 河 油 田 中 刘 常
供 可靠 的依据 。通 过本 文 研 究认 为 T 0 7 1井 存 在
两个 水 体 , 0 T7 1井 生 产 历 史 来 看 含 水 率 上 升 比 较快 一 直 是 8 %以上 , 0 有水 淹 趋势 。下 部水 体 通 过 裂缝 上 窜至 井 筒 , 致上 部 出 油层 的 出油 能 力 导 受 到一 定 的 限 制 , 此 需 要 封 住 下 部 出水 层 , 因 以 解 放 上 部产 油 层 。 为 了延 长 该 井 堵 水 有 效 期 , 增 加 该 井 产 能 , 井 于 20 该 0 4年 1 1月 1 日进 行 了 0 深 部 堵水 施 工 , 下 部 产 水 层 进 行 化 学 封 堵 、 对 封 堵 地 层 深 部 纵 向 裂 缝 , 高 该 井 水 泥 塞 塞 面 高 提
l 陈元 千 , 惠 芝 . 型 水 驱 曲线 的 扩 展 推 导 及 其 在埕 北 油 田 的 3 王 丙
5 结 论
1 )碳 酸 盐 岩 油 藏 典 型 水 驱 曲线 是 以 两 直 线 段 呈 台阶状 为 特 点 的 , 映 了碳 酸盐 岩 油 藏 具 有 反
第 1 期
陈
青 , . 洞 型 碳 酸 盐 岩 油 藏 水 驱 曲线 特 征 等 缝
3 7
供给 。这一 生产 特征从 T 4 5井 水驱 曲线直 线 段 K3 呈 台阶状可 以看 出 来 , 一 个 直 线 Ⅱ段 代 表 产 层 第
2 )选 取 两 口典 型 井 对 其 两 直 线 段 水 驱 曲线 进 行详 细论 证 。根 据 水 分 析 资 料 、 产 特 征 曲线 生 证 明 了台 阶状水 驱 曲线具 有多 个水体 供 给能量 。 3 )对 于 碳 酸 盐 岩 油 藏 具 有 两 直 线 段 水 驱 曲 线 特征 的单 井 , 该 注 意 开 发 中后 期 及 时 采 取 堵 应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技术的认识与思考--以塔河油田和顺北油气田为例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技术的认识与思考--以塔河油田和顺北油气田为例计秉玉;郑松青;顾浩【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22(43)6【摘要】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油田开发面临的新的油藏类型,存在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和储量动用率低等问题。
剖析了中国石化塔河油田和顺北油气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面临的挑战,系统总结了中国石化在缝洞型油藏描述、开发建产和提高采收率等方面的技术进展,针对塔河油田和顺北油气田的不同开发阶段,提出了下一步技术攻关建议。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岩溶作用和油气充注,储集体非均质性极强,油、气、水分布复杂,给油藏描述、地质建模、储量评价、效益建产、注水-注气、钻井工程、酸压改造、井筒举升等带来一系列挑战。
经过20年的开发实践,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形成了基于地球物理的体积雕刻、断裂精细解析和岩溶系统表征技术,以及基于岩溶相控的地质建模、靶向酸压和注水-注气提高采收率等技术。
为实现顺北油气田高效开发,需进一步开展基于断裂解析的成藏特征研究以及基于地球物理雕刻的储集体相控地质建模、流体相态特征及高压物性、油藏组分数值模拟、油藏地质力学与数值模拟耦合、油气藏与举升一体化模拟、井位优选和钻井轨迹优化等工作。
为实现塔河油田大幅提高采收率目标,需进一步开展缝洞结构描述、岩溶成因系统研究、储量动用评价、注水-注气机理及规律研究、缝洞井节点网络模拟和动态监测系统研究等工作。
【总页数】7页(P1459-1465)【作者】计秉玉;郑松青;顾浩【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4【相关文献】1.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三维建模方法技术研究——以塔河奥陶系缝洞型油藏为例2.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划分方法研究——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主力开发区为例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曲线多样性与生产特征关系——以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例4.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量化注水开发技术5.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块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技术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化学堵水技术初探

() 2 纵深沟通型。指油井钻遇纵 深断裂或大 裂缝与纵深断裂相连( 地震剖面上可观察) 油井 ,
收稿 日 :0 1 0 0 。 期 2 1 — 7— 5 作 者简介 : 张磊, 在读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为提高采 收率 与 采 油化学 。 基金项 目: 国家 9 3 目, 酸盐岩 缝洞 型油 藏开采 机理及 7 项 碳 提高采 收率基础研究 。
2 油 井水 淹 特征 和类型
在碳酸盐岩油 田开发过 程中, 通常沿高渗透裂 水 缝与大孔道舌进 , 而且这些 高渗 透裂缝孔道在垂 直剖面上不能明显划分层段 , 因而就不能采取简
单 的机 械 卡隔 , 此 化 学堵 水 技 术 将 成 为 缝 洞 型 因 碳 酸盐 岩油 藏稳 油控 水 的重要 措施 。但 是 由于碳 酸盐岩 油藏 的特 殊 性 , 得 油 井 的 出水 规 律 完 全 使
造 出一 个水 泥 隔层 , 在上层 射孔 、 酸化后 生产 。 暴 性水 淹或 含水 快速 上升 的井堵 水增油 效果 较差 , 台阶式 上 升 和缓 慢 上 升 型井 堵水 增 油效 而 果 较 明显 。暴性 水淹 或含 水快速 上升 的地层 中存 在 大 的溶洞 , 水泥 浆进 人地 层后 , 法从 横 向上延 无 伸, 从而 形成 不 了有效 的水 泥 隔层 , 无法 达到 堵水
及 大型 洞穴 为 主要 的储 集 空 间 , 洞 及 裂 缝 为 主 孔
要的流动通道 , 基质不参与储集 和流动 。该油藏 的原油 密度 0 891— .9 /r 油 品性 质从 .0 09 87ge , a 轻质 到 重 质 , 面 上 差 异 大 , 油 运 动 粘 度 平 原 118 2 — 1 . 9I l s含 盐 量 32 2 2 5 . 1 25 7 6 n , n/ 3 . 6— 65 14 gL 地层水 p 9 .6r / ; a H值 5 5— . , . 6 5 呈弱酸 性, 矿化度 2 .6 × 0 ~ 3 15 × 0m / 。 0 671 1 2 .5 1 gL 8 该 油藏温度为 15~18℃, 温梯 度 ( 0 ) 2 2 地 101 " 1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酸压技术研究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酸压技术研究摘要:为确保塔河油田长裸眼段水平井的改造效果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依照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所表现出的油藏特点,本文针对侧钻水平井酸压工艺技术施工所面临的难点作出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就酸液体系的最优化选择以及侧钻水平井酸压施工工艺的优化方式做出了详细研究与说明,确保储层油井中的酸压措施能够较好的与井下缝洞达成沟通。
这对于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层结构下水平井产量的提升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特点酸压水平井分析在针对水平井酸压技术进行研究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基本属性及相关指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与了解: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地层温度为120~150℃,压力参数在0.9~1.2之间,已探明储层埋深深度为5400~6900m范围当中,深度高、温度高以及压力高是这一储层最基本的属性特点。
对于奥陶系基质的岩块岩体而言,其自身含油率比较低。
油气储集类型按照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裂缝型、裂缝-溶洞型以及裂缝-孔洞型。
一般来说,该储层所储集油气的渗流通道多应用裂缝方式。
正是受到以上特殊地质结构因素的影响,当前技术条件作用之下进行施工建设的大部分侧钻水平井在完井之后仍然无法正常的投入到运行过程当中,储集体的整合与优化需要在酸压改造的作用之下加以完善。
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由于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水平井的裸眼井段长度大约在500~700m作用,属于长裸眼井段,因而传统意义上全井段的酸压施工作业方式无法确保该储层各个油井酸压效果的显著性。
针对现阶段酸压技术存在的缺陷加以认识与完善,已成为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侧钻水平井酸压技术难点分析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塔河油田所具备的特殊性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结构使得其缺少统一化的油水界面反应模式,仅仅依照地震及测井资料是无法对油藏储层结构当中储集体同水平井井筒之间的距离参数以及储集体当中流经流体性质属性加以系统分析与判定的。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开发规律研究——以塔河油田为例的开题报告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开发规律研究——以塔河油田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碳酸盐岩储层是全球重要的油气资源储藏类型之一,占据着全球石油储量的40%以上。
碳酸盐岩储层的缝洞类型油藏是其中的主要类型,其油气开发成本高、开发难度大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油田的开发利用。
因此,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开发中,深入研究其开发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研究以中国大型油气田之一的塔河油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开发规律的深入研究,旨在为该区域油气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开发规律探究通过油藏地质特征、地质构造、油藏物性等因素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进行分析,探究其注水替油开发的规律。
2.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开发现状分析收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开发的现状和历史生产数据,分析其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3. 油藏物性和注水方案对注水替油效果的影响分析通过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物性特征的分析,结合不同注水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分析注水替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注水方案。
4. 油藏数值模拟建立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模拟实验,验证注水替油方案的可行性。
三、预期成果及创新点1. 研究得出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开发规律和适用的注水方案,为该油田的注水替油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2. 发现注水替油效果受油藏物性和注水方案影响,制定合理的注水方案可以提高注水替油效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 本研究可以为其他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注水替油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研究进度安排1. 文献调研和分析:2021年2月-2021年4月2.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开发现状分析:2021年4月-2021年6月3. 油藏物性和注水方案对注水替油效果的影响分析:2021年6月-2022年2月4.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数值模拟:2022年2月-2022年10月5. 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2022年10月-2023年3月五、参考文献1. 王志奇. 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开发中注水方案的优化[J]. 大行天下, 2008(10):35-38.2. 于大浩. 注水量对强缝性碳酸盐岩油藏注水替油效果的影响[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14(1):5-9.3. 赵晓楠, 王敬波.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开发技术[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 46(6):100-107.4. Adibhatla B, Mohanty K K, Panigrahi A K.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of a fractured carbonate reservoir using well logs and seismic data in western offshore, India[J]. Journal of Petroleum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2019, 9(4): 3007–30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P 7J ” , , r “ E pl ato l Ir du lon Ree ,h I siue。SI z or in a i  ̄ o  ̄ i sa ntt t d ( NOPEC.Bejn 0 0 3 iig 1 0 8 .
Ab ta t sr c :Fr c u e - vu gy c b n t e e v i e a foft e T a e (ife d i rm s n i e of a t r d- g ar o a e r s r o ron b h l h h )lil n Ta i Ba i son s e ilr s r oi t e . whe e e o d ho e n a g a iis a e m an s o e s a e f r o la d ga p ca e e v r yp s r r de l s a d l r e c v te r i t r p c o i n s, a nd
缝洞 型碳 酸盐岩 油藏水 驱 油微 观 实验模 拟研 究
以塔 河油 田为例
李 江 龙 陈志海 , 树 生 ~, 高
( . 国科 学 院 渗 流流 体 力 学 研 究 所 , 北 廊坊 1中 河 0 50 ; 6 0 1 2 中 国石 油 化 股 份有 限 公 石油 勘 探 开发 研 究 院 北 京 1 0 8 ) . 0 0 3
Li n l n 。 .Ch n Z i a i go g ! Ja e hh i ,G a h s e g -o S u h n
n S i n e .La k z ,H e e 06 O1。(^i a n g h i 5O t . nttt 1 Po o sF/vr m Fl i c a is C i e eA( d my of ce c s I siue( 1 } r u o :“ ud M k n ̄ k n s a e
s r t e fa t ea d e o d fa t r st i l p t o l i .By me n i — r de c o o — tue ur r c ur n r de r c u e i he ma n fow a h f rfu d a sofl ghte o d mir c s
r s ls s w t a wa e ~ o l u u lph s r “ son d i e t e n’ o a e drve c n e i t n t e u t ho ht tr i m t a a e o pit rv n pa t r ’f r pln i a x s i he
m i a s p a e m o 1 c gl s l n de .wa e — rv n— lm e ha is i h y e o e e v r ss ud e t r d i e oi c n c n t e t p fr s r oisi t id. Thee e i e a xp rm nt l
摘 要 : 里 木 箍地 塔 河 油 [ 属于 缝 洞 型碳 酸 盐 岩 油 藏 . 塔 f t 占岩 溶 作 用形 成 的 溶蚀 孔 洞 和 大 型洞 穴 为 油 气 主要 储 集 空 间 , 造 缝 和 溶 构 蚀 缝 为 主要 流 动通 道 。借 助 光蚀 刻 微 观玻 璃 平 面 模 型研 究 其 水 驱 油 微 观 机 理 。 实 验 表 明 : 小规 模 溶 洞 内 水 驱 油 会 发 生 “ 油 中 水 交 7” “ 塞 式 ’ 面推 进 ; 大规 模 溶洞 内 因重 力 驱 出现 “ 塞 式” 向推 进 ; 或 活 ’ 平 较 活 纵 裂缝 内水 驱 油 t现 前 缘 跳 跃 、 断 、 段 运 移 与 优 P , 卡 分
f r此 类 油藏 注 水 川 发对 策 。 { ; :
关键词: 水驱 油 : 观 机理 ; 内 实验 ; 余 油 分布 ; 洞 型油 藏 : 河 油 阳 微 窀 剩 缝 塔
中图 分 类号 : 3 l TE l 文献 标 识码 : A
M I CRoCoS I EXPERl ENT oDELI M C M M NG oN ATER— W DRI VEN- L OI M ECH ANI M N S I FRACTURED — VUGGY RES ERVoI RS
势 路 径 等流 动 形 式 。 水驱 后 残 余油 分 布 形式 有连 续 型 和分 散 型 : 连续 型剩 余 油 包括 “ 肠 状 ” 内剩 余 油 和 与 主 流道 方 向 正 交 裂 盲 洞
缝 内 剩 余油 ; 敞 刑剩 余 油 包括 段 辈状 、 分 膜状 、 滴 状 和 角状 等 分 布形 式 。据 此 分 析 _塔 河 油 田 油 井 生 产 动 态 的 不 稳 定 现 象 ・ 油 r 提
2月
石 油 褒 劈 饱 届
PETROLEUM GEOLO GY & EXPERI ENT M
Vo . N o 1 31 .6 De .. 00 c 2 9
文 章编 号 :0 1 1 ( O 9 0 0 3 —0 1 0 —6 1 2 0 ) 6 6 7 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