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 第二章 第5节 复习题(已校正)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总结详解+题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总结详解+题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总结详解+题型一、耳朵的结构和功能1.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1)耳的结构: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1)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3)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4)各结构的功能耳廓能收集声波;外耳道能传导声波;鼓膜能接受声波产生振动听小骨能把声音放大并传入耳蜗咽鼓管能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耳蜗内充满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振动并传导到大脑半规管和前庭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

感受器过敏产生晕车晕船。

(2)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空气传声和骨传声(3)空气传声:声源→空气振动→骨膜振动→听小骨、半规管、前庭→听觉神经例1、七年级的学生到世界之窗春游,李丽同学做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A. 耳蜗和前庭B. 前庭和半规管C. 半规管和鼓膜D. 鼓膜和听小骨例2、如图是人的耳和脑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陆续走进教室。

请用图中字母及箭头写出听觉形成过程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_________产生的。

(填名称,同下)(3)一位战士的耳朵被炮声震聋,损伤部位最可能是_________,卫生员告诉其他军人遇到巨大声响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使开放,以免耳被震聋。

(4)有些人晕车,这与耳的 _________发达有关。

(5)当A受损时,造成的是耳聋;能否治愈? (填“能”或“不能”)。

二、声音1.声音的产生(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2.声音的传播(1)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2)介质的种类:传声的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3)真空不能传声3.声波(1)声波:振动面的不断振动,介质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我们把它叫声波。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默写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默写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组别______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受器有:____觉、听觉、____觉、味觉、痛觉、____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______。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____,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____。

4、嗅觉的形成:气味→________(接收刺激)→嗅觉神经→____(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___________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____,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________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________(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______(形成味觉)。

67干扰)。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

声音可以在固体、______和气体中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____(能或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____;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______;声音传播的方式:____。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组别______第三节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____、鼓室、____、咽鼓管;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______。

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__________。

位觉感受器在____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

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____(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____(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____越大,音调越____)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____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____)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4-6节专题测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4-6节专题测试

第二章:第4-6 节专题测试一、选择题1.广告企业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成效,在暗室里用红光照耀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站在旁边的拍照师将看到()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2.以下图,在凸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蜡烛渐渐远离凸面镜时,挪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渐变大B.蜡烛渐渐凑近凸面镜时,光屏要凑近凸面镜才能承接到清楚的像C.蜡烛在a 点时,所成的像是倒立减小的D.应用蜡烛在 b 点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近视眼镜M ,且∠ AOC=∠ BOC,甲、乙两3.以下图,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室之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人分别站在A、 B 两点,面向平面镜观望,则()A.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B.甲、乙互相都能够看到对方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4.以下图,物体AB 直立于垂直搁置的平面镜前。

此刻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稍凑近镜面上方的一侧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木板 CD 的下端与物体AB 的中点等高,则物体在平面镜内()A.只有 AB 下半部分的虚像B.不出现AB 的虚像C.只有 AB 下半部分的实像D.仍有 AB 完好的虚像5.人站在哈哈镜前,会因为哈哈镜的特别形状而令人体不一样部位的像或被拉长或被压短而变形,令人发笑。

现有一个如图甲所示由两个水平方向的柱面镜连结而成的哈哈镜,竖直置于水平川面上。

当一个与哈哈镜等高的人站在其正前面(如图乙所示 ),他看到的像的状况是 () A.上半身的像被拉长B.下半身的像被拉长C.浑身的像都被拉长D.浑身的像都被压短6.以下图两个平面镜互相垂直搁置,点光源在平面镜内成三个像。

现让点光源 S 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能够察看到的三个像()A.全做顺时针运动B.全都做逆时针运动C.一个顺时针运动,此外两个逆时针运动D.一个逆时针运动,此外两个顺时针运动7.一面镜子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 1 米处,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上半身,他想看到自己的浑身,则 ()A.应退后到距镜子 2 米远处B.应行进到距镜子米远处C.应退后到距镜子 4 米远处D.不论行进或退后都不可以实现8.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背着月亮走,地上亮处是积水B.迎着月亮走,地上暗处是积水C.迎着月亮走,地上亮处是积水D.不论迎着、背着月光走,地上亮处都是积水9.以下图,一束方向不变的光芒从右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

初中科学七年级第二章 观察生物 第5节 常见的植物(第1课时)练习题

初中科学七年级第二章 观察生物 第5节 常见的植物(第1课时)练习题

第5节常见的植物(第1课时)A组基础训练1.在植物界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是( )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苔藓植物2.长兴的白果(银杏种子)和德清的枇杷是我市的特产。

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枇杷属于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 )A.白果与枇杷的甜度B.叶的形状C.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D.白果与枇杷的颜色3.据某杂志报道,美国普林斯顿物理学家表示,寒冷的土卫二上可能存在以花朵形式存在的植物。

若土卫二上真有这种植物,按照地球上的植物分类,它应该属于( ) A.种子植物B.藻类植物C.苔藓植物D.蕨类植物4.下列植物中,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的是( )A.水杉B.雪松C.桫椤D.珙桐第5题图5.我国有一种高达40米的名贵植物——鹅掌楸(如图所示),它的叶片长约6~12厘米,形似马褂,所以又称“马褂木”,独特的叶形使其成为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

鹅掌楸零星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一些地区,属于被子植物。

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B.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C.被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有利于萌发D.常见的农作物、花卉、果树、蔬菜等绝大多数都是被子植物6.在下列植物中,全部属于裸子植物的一组是()①竹子②侧柏③银杏④青菜⑤苏铁⑥梧桐⑦黑松⑧郁金香⑨珙桐A.①②③⑦B.②③⑤⑦C.②③④⑨D.①③⑤⑧7.李红同学从《植物志》上检索到白菜、萝卜在生物分类上属于被子植物十字花科。

它们属于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是()A.能进行光合作用B.种子外面有果皮C.营养方式自养D.有根、茎、叶的分化8.下列都是我们平常所吃的食物,其中属于果实的是()9.小明在山间的伯父家住了一段时间,他很喜欢吃伯父家的板栗、玉米、蕨菜和松子,他想要把这些植物的种子带回家去种。

他不可能...得到种子的是()A.板栗B.玉米C.蕨菜D.松树10.下列我们食用的部分不属于...植物营养器官的是()A.番薯B.甘蔗C.黄瓜D.白菜11.下列关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B.裸子植物能产生种子,但种子外无果皮包被C.被子植物的种子外一定有果皮包被D.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属于绿色开花植物12.下列植物全部属于被子植物的是()A.郁金香、玉兰、睡莲、黑松B.油菜、玉米、青菜、苏铁C.冬瓜、扁豆、红松、罗汉松D.小麦、菊花、玫瑰、海棠13.小东学习了“常见的植物”一节后,找到了下列四种“果实”。

23【七年级科学习题精选】--第二章第5节常见的植物练习题(1)

23【七年级科学习题精选】--第二章第5节常见的植物练习题(1)

2.5 常见的植物(1)1.判断某种植物是裸子植物还是被子植物的根本依据是(D) A.种子的大小B.种子的子叶数C.种子是否坚硬D.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2. 下列植物中,全部属于裸子植物的一组是(C)A.水杉、油菜、红松 B.红松、银杏、地钱C.水杉、红杉、侧柏 D.郁金香、玉兰、睡莲3. 在植物界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是(A)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4.下列植物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C)5.下列食物中,不属于...果实的是(D)6. 裸子植物最显著的特征是(D)A.树干高大 B.叶为针形C.子房裸露 D.种子裸露7. 枣庄的“市树”——枣树属于(B)A.裸子植物 B.被子植物C.藻类植物 D.蕨类植物8. 如图所示是切开的苹果,从结构上可以判断这种植物属于(D)(第8题)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9. 银杏树上结“白果”,对白果的描述正确的是(B)A.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成熟时果皮脱落B.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C.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没有果皮和种皮包被D.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没有种皮包被10. 请将下图所示的四种植物依据一定标准分成两类:(第10题)你的分类依据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一类是向日葵、水稻,属于被子植物;另一类是红松、苏铁,属于裸子植物。

11. 在下面的种子植物中,属于裸子植物的有②③⑦⑩(填序号,下同);属于被子植物的有①④⑤⑥⑧⑨。

①马铃薯②侧柏③苏铁④玫瑰⑤垂柳⑥荷花⑦金钱松⑧桑树⑨板栗⑩银杏12.海边种植的防风林林木的叶片大多细小,可能的原因是(A)A.减少风对它的作用力B.便于吸收二氧化碳C.使植物生长加快D.减少水分的散失【解】生物必须与环境相适应。

因为是防风林树木,其叶片细小最有可能是因为海边风大,可减少风对它的作用力。

13.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和“绿色开花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B)A.“绿色植物”都会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B.“绿色植物”和“绿色开花植物”都利用光合作用合成营养物质C.“绿色植物”均是“绿色开花植物”D.“绿色开花植物”和“绿色植物”都主要以种子繁殖【解】“绿色开花植物”指的是被子植物,只有被子植物才会开花。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1-5节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1-5节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1-5节练习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34分,每题2分)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马路边的电线杆相对太阳是运动的B.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不同C.房屋相对于运动的汽车是静止的D.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2.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分子的运动 B.树木的生长C.月球绕地球转 D.空气的流动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在空中飞行的飞行员,伸手到窗外,竞轻易抓住了一颗敌人射来的高速飞行的子弹,这是因为这颗子弹( ).A.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 B.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相对于飞机和地球是静止的 D.相对于宇宙是静止的4.足球守门员将足球踢飞后,感觉脚有点疼,使脚疼的原因是( ).A.运动员踢球的力 B.球给运动员的力C.运动员受地面对他向上的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6.一个大磁铁吸引了一个小铁钉,给铁钉一个力的作用,而铁钉对磁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钉对磁铁没有力的作用,因为铁钉没有磁性B.铁钉对磁铁有力的作用,但铁钉对磁铁的吸引力小于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C.铁钉对磁铁有力的作用,且铁钉对磁铁的吸引力等于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D.以上说法都不对7.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几倍,因此物体的质量就是物体的重力B.一吨棉花和一吨铁块相比,铁块受的重力大C.质量为9.8千克的物体,所受重力为1牛D.物体所受到的重力跟它所含的物质的多少成正比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B.运动着的物体也可作参照物C.静止的、运动着的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D.没有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是否静止9.与在箱形电梯中的乘客处于相对运动的是( ).A.同在电梯中的乘客 B.同在电梯中的售票员C.该乘客乘坐的电梯 D.电梯所在的商店大楼10.两人各骑一辆自行车行驶,他们处于相对静止是指( ).A.两人以相同的速度相向行驶B.两人以相同的速度行驶,一人向北,一人向南C.两人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D.只有在两人并肩同行时,他们才相对静止11.两辆汽车同时从武汉某车站出发开往宜昌车站,它们同沿高速公路行驶,而且它们从武汉到宜昌的平均速度相同,则它们( ).A .同时到达宜昌车站B .在途中每通过1千米路程,所用的时间都相等C .在途中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相等D .经过沙市车站时的运动速度相同12.一个物体以速度v 1,通过一段路程的1/3,又以速度v 2通过后2/3的路程,则它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212123v v v v + B .221v v + C .2121t t v v ++ D .21t t s +13.下图中两物体M 、P 不存在相互作用力的是( ).A .图a 中物体P 吊在绳子M 静止B .图b 中,M 、P 为吊在丝线上的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小球C .图c 中,M 为磁铁,P 为一铁块D .图d 中,M 、P 为两个相互接触的放在水平面上的两木块 14.下面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向上抛出去的石头,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受重力作用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的C .物体的重心一直在物体上D .地球附近的物体在没有支撑物的时候要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的缘故 15.炮弹射出炮口在空中飞行,若空气阻力可忽略,那么炮弹的受力情况是( ). A .炮弹在枪膛中受力,一旦飞出就不再受力B .炮弹在空中飞行时受到一个沿水平方向的推力C .炮弹离开枪口后,只受到重力作用D .炮弹将同时受重力和推力的作用16.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对物体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路程越大,速度越大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路程增大时表示速度也增大D .路程与相关运动时间的比值对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而言是一个定值 17.在远离地球的宇宙飞船上,下列测量能正常运行的是( ). A .用弹簧秤测一金属块的质量 B.用天平测一金属块的质量 C .用刻度尺测笔记本的长度 D .将烧杯中的水倒进量筒测体积 二、填空题(共23分,每空1分)1.在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是__________,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2.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中有句这样的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江中游”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七下科学第二章第节复习题(已校正)

七下科学第二章第节复习题(已校正)

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第3节耳和听觉复习题学生用1.有关人的耳廓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没有耳廓很难看,所以主要作用是美观B.耳廓是为人遮风挡雨的C.耳廓主要防止杂物进入耳道中D.耳廓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使人听声音更加清楚2.(2013•广东)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3.(2012•广元)小张看到蝴蝶翅膀在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但能听到蚊子声,这是因为()A.蝴蝶翅膀振动产生次声波,蚊子声是超声波B.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超过90dB,超出人的听觉范围C.蝴蝶翅膀振动频率低于人的听觉频率范围,蚊子声的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D.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比蚊子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慢得多4.根据下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B.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小C.人不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5.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C.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仪器()A.引起头骨、颌骨振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B.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C.产生超声波直接作用在听觉神经引起听觉D.产生声波直接作用在听觉神经引起听觉7.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A.听小骨损坏B.听觉神经损坏C.鼓膜被震破D.以上都不对8.关于人的听觉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人耳的听小骨断裂,人就永远失聪B.若只是传导障碍,只要将声音的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感知声音C.若人耳的鼓膜破裂,人就无法听到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9.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A.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声神经B.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觉声神经C.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声神经D.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声神经10.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7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假如你闭上眼睛,这两种昆虫从你头附近飞过,那么()A.能听到甲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乙昆虫飞过B.能听到乙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甲昆虫飞过C.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能听见,但甲的声音更微弱D.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听不见11.在夜深人静时,偶尔会发现猫突然警觉起来,并竖耳谛听,这是因为()A.猫听到了响度很小的声音,而人却听不到B.猫听到了低频声,而人却听不到C.猫听到了高频声,而人却听不到D.猫的发声频率范围较宽12.现有正在振动着的物体甲单摆每秒摆动10次,乙蝙蝠的声带以105Hz的频率振动,丙口琴上的簧片每秒振动800次,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均是声源,且人耳都能听到声音B.甲、乙、丙均是声源,且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C.甲、乙不是声源,丙是声源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13.贝多芬患了耳疾以后为了创作,他用一段木棍顶在钢琴的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A.利用骨传导听声音B.牙齿可以发出声音C.利用气体传声D.贝多芬不同于凡人,有特异功能14.关于双耳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大小B.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远近C.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准确判定声音传来的方向D.声音从人的正前方或正后方传来时,人耳不易分辨清楚15.(2013•武汉)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16.(2012•中山)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17.(2012•宜宾)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18.(2007•南充)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A.影响了车铃的正常振动B.车铃就不会振动C.没有铃声传出D.车铃周围就没有了传声介质19.(2003•福州)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的“高”、“低”指的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20.频率为100Hz的声音()A.每分钟振动100次B.人耳听不见C.响度比10Hz的一定大D.以上都不对21.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音调的是()A.“引亢高歌”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C.“请勿高声喧哗”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22.(2011•张家界)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23.(2005•柳州)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A.瓶子振动,水的高度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24.某同学将一把长15cm的钢尺紧压在课桌边缘,拨动它使之振动发声,三次露出桌面的长度分别是10cm、8cm、5cm,比较三次发声音调,最高的是()A.10cmB.8cmC.5cmD.一样高25.(2013•漳州)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26.(2012•荔湾区一模)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之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紫外线、可见光和无线电波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A.次声波B.紫外线C.可见光D.无线电波27.(2012•泰安)使用复读机学习英语,调节音量按钮时改变了声音的()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28.(2007•荆州)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29.(2009•济宁)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册第二章 对环境的感觉 5-6节 专题复习 练习题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册第二章 对环境的感觉 5-6节 专题复习  练习题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5-6节专题复习一.选择题(共14小题)1.手电筒发出的光垂直地照射到一个空的烧杯的底部。

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的光圈如图中虚线所示,把水倒入烧杯中,烧杯注满水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化为图中的()A.B.C.D.2.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B.C.D.3.平时我们能在公园的湖里看见天上的云和水里的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云是反射形成的虚像,鱼是折射形成的虚像B.云是反射形成的虚像,鱼是反射形成的虚像C.云是折射形成的实像,鱼是折射形成的实像D.云是折射形成的虚像,鱼是折射形成的虚像4.小强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强的光路图是()A.B.C.D.5.如图,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直树枝OA斜插在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OB、OC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B.OB、OC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C.OB、OC都是实像,OC与物体等大D.OB、OC都是虚像,OB与物体等大6.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7.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14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

那么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3cm B.6cm C.9cm D.12cm8.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粘上一个灰尘颗粒(如图),那么拍摄的相片()A.其上部将出现一个黑点B.其下部将出现一个黑点C.其上部和下部皆无黑点D.其上部和下部各出现一个黑点9.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

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A.增大物距,成像更大B.增大像距,成像更大C.增大取景范围,成像变小D.减小取景范围,成像变小10.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题学生用一、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及其反射的种类1.(2013•永州)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水中倒影B.日食形成C.小孔成像D.铅笔“折断”2.(2013•南充)下列事实或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清澈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B.路灯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C.饭店墙壁上装一面大镜子,使人有空间增大的感觉D.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3.(2013•德州)下列成语涉及的光现象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凿壁偷光--光的反射B.一叶障目--光的折射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4.(2012•邵阳)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际对电视机的控制.如图所示,遥控器没有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也能实现控制电视机。

它是利用()A.光的反射B.光的色散C.光的折射D.光的直线传播5.(2012•大连)下列光现象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B.用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C.路灯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D.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的“自己”6.(2011•桂林)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A.平面镜发出的B.像s′发出的C.平面镜反射的D.人的眼睛发出的7.(2010•岳阳)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低碳为核心,采用了LOW-E双层中空钢化玻璃,这是一种新型节能安全玻璃,可以阻挡阳光中的大部分热能和紫外线,能透过高达80%以上的可见光,反射的可见光却很少.下列关于LOW-E玻璃说法错误的是()A.能起到较好的隔音效果B.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C.保证了建筑物良好的采光D.对环境造成了很强的光污染8.(2008•自贡)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白色污染是最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都能造成白色污染,形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A.光沿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C.光的色散D.光的反射9.(2006•北京)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11m10.(2005•金湖县)以下给出的光学器件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是()A.潜望镜B.近视眼镜C.照相机D.放大镜11.(2004•广安)雨过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12.下列现象属于利用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爷爷戴着老花镜看书B.我们看到树上的小鸟C.挖掘隧道时用激光准直D.我们看到蜡烛的火焰13.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B.“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实像C.“皓月”是人造光源D.“皓月”是自然光源14.公路交通标志由基板和附着其上的反光膜组成,夜晚它可以反射汽车射来的灯光,使司机看清交通标志.以下反光膜结构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球形小凹面B.玻璃微珠C.球形小凸面D.互成直角的小平面15.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A.光射到像上,所以会变亮B.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C.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D.有光照射,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比原来亮16.(2011•宁阳县模拟)北京时间08年9月27日下午16时43分,中国“神七”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出舱后翟志刚抬头仍然看到天上的一轮红日,但周围的其它景象应是()A.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但不闪烁B.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且星闪烁C.一片明亮,无法看见星星D.一片天蓝色,能看见地球和星星17.两平面镜M、N相交,若平行于镜面M的光线经过N、M两次反射后与镜面N平行,则两镜间夹角为()度A.90B.60C.45D.3018.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射向地面,若将此光引向竖直向下的井里,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55°B.65°C.75°D.85°19.中国有古诗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根据你掌握的自然知识和物理知识判断,月光是()A.月球自己发的光B.月球对太阳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C.月球对太阳光的漫反射形成D.月球对九大行星发生的反射形成20.光线与平面镜镜面的夹角为30°,光线位置不动,使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转过10°,这时的反射角是()A.80°B.70°C.60°D.50°21.晚上,小明在台灯下用右手写作业,铺在桌面上的玻璃板“反光”刺眼,下列改进方法中,最合适的是()A.把台灯放在正前方B.把台灯放在左臂外侧C.把台灯换成吊灯D.把台灯放在右臂外侧22.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射向地面,用一块平面镜使太阳光变为沿水平方向射出,则这块平面镜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可能是()A.15度或60度B.15度或75度C.60度或75度D.75度或85度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黑色的物体反射太阳能的本领强B.白色的物体吸收太阳能的本领强C.表面粗糙的物体吸收太阳能的本领强D.表面光滑的物体吸收太阳能的本领强24.如图所示,两平面镜镜面夹角为α(锐角),点光源S位于两平面镜之间,在S发出的所有光线中()A.只有一条光线经镜面两次反射后经过S点B.只有两条光线经镜面两次反射后经过S点C.有两条以上的光线经镜面两次反射后经过S点D.以上情况由S所处的位置决定25.两平面镜OM1、OM2之间夹角为θ,入射光跟平面镜OM2平行,经两个镜面两次反射后,出射光跟OM1平行,如图所示,那么此θ角应为()A.30°B.45°C.60°D.75°26.(2012•淮安)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绕ON前后转动板EB.绕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D.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27.(2012•江宁区一模)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沿ON只前后转动板EB.沿ON只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28.将一束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反射角为___度,此时让镜面绕入射点顺时针转动40°,则反射光线的方向改变___度()A.0°、80°B.0°、40°C.90°、80°D.90°、40°29.如图所示,AB和DE是两块固定的平面线,∠A=∠B=∠D=∠E=112.5°、∠C=90°,若一细光束沿着与CD连线垂直的方向射到平面镜AB上,则最后光束将()A.从AE连线上某点射出B.从CD连线上某点射出,且与入射光线平行C.从BC连线上某点射出,且与入射光线垂直D.从BC连线上某点射出,但与BC连线不垂直30.入射光线和平面镜间的夹角为35°,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增大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A.70°B.110°C.80°D.120°31.一束阳光照射到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25°,转动平面镜,使光束与镜面的夹角增至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与原来相比()A.减少了5°B.减少了10°C.减少了15°D.减少了20°32.(2012•天津)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

这是因为光在()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B.地面发生漫反射C.水面发生漫反射D.水面不发生反射33.如图,小明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A.墙壁和镜面都发生了漫反射B.墙壁和镜面都发生了镜面反射C.地面发生了漫反射,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D.墙壁发生了漫反射,地面发生了镜面反射34.(2013•锦州)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花能发出黄色的光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D.“背日喷乎水,成霓虹之状”,这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35.(2012•海珠区一模)如图是研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光在反射时可逆”,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改变光线OB与法线ON的夹角B.改变光线AO与法线ON的夹角C.沿法线ON前后转动F板D.让另一束光从BO入射36.(2011•抚顺)暑假妍妍到劳动公园游玩,她坐在湖边的树荫下,看到湖水映衬着树的倒影,鱼儿在水中嬉戏.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绿色树叶能反射光;湖中树的倒影是光的形成的;在岸上能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现象;树荫是光的形39.“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射到黑板上发生而造成的,而全班同学都能看到讲台上二、平面镜成像1.(2006•株洲)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

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C.倒影人物的高度比真实房屋略大一些D.倒影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助真实位置正好相反2.(2011•许昌二模)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可以用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原理图,水上某处物体发出的光,沿AB方向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沿BC方向再射向另一个平面镜,最后再沿CD方向射向艇内人员。

关于艇内人员看到的水上发光物体的大致位置,下列正确的是()A.在入射光线AB上B.在光线BC的反向延长线上C.在反射光线CD的反向延长线上D.在光线BC上3.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向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