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定小麦品种
小麦高代品系品质性状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小麦高代品系品质性状的近红外光谱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个用来表征化学成分、组分、特性和结构的重要技术,在许多科学和工程应用中,它已成为分析和生产的有力工具。
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小麦品质性状等特性。
本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三个不同的小麦高代品系的品质性状、营养成分及粉粒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
首先,本研究选取了三个小麦高代品系,包括6011、8012和9104品系。
这三个品系分别采用品质性状检测方法,包括最大水分吸收(MFA)、水分吸收率(WGSR)、水分容量(WCV)、面筋吸水量(Gel)、面筋性(G-value)以及淀粉含量(Starch)等,在本研究中,采用经典的AACC方法对这三个品系的品质性状进行了检测,以确定它们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及其特性。
接着,本研究在这三个品系上进行了近红外光谱检测,主要采用Nicoletft6700系统和高效液相色谱-近红外光谱(HPLC-NIR)仪。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在实验室中模拟的小麦品质性状检测结果与近红外光谱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该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小麦品质性状、营养成分及粉粒的形态特征。
最后,本研究还比较了三个小麦高代品系的近红外光谱特性,发现有一些变化,特别是在最大水分吸收量(MFA)、水分吸收率(WGSR)和淀粉含量(Starch)方面明显不同,这表明,小麦高代品系在这三项性状上有差异,根据实际需要可采取适当措施。
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精确地检测出小麦高代品系的品质性状以及营养成分及粉粒的形态特征,这些信息有助于改进小麦品质,为小麦品种改良提供依据。
因此,本研究为小麦及其他农作物的品质科学研究提供了借鉴,为实现小麦优良品种的筛选提供了新的途径。
总之,本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有效地对小麦高代品系的品质性状及微结构特性进行分析,这对于筛选高质量小麦种子有着重要的意义。
未来,本研究将持续探索以近红外光谱技术为基础的高效筛选及生物指纹识别技术,以期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大麦中蛋白质_淀粉和赖氨酸含量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大麦中蛋白质、淀粉和赖氨酸含量闵顺耕*覃方丽 李 宁 于飞键(中国农业大学应用化学学院,北京100094)摘 要 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大麦中蛋白质、淀粉、赖氨酸的含量,并用光谱影响值法(leverage)对异常值进行判断和处理。
蛋白质、淀粉和赖氨酸含量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测定系数R 2分别为0.985、0.973和0.978;检验集的化学值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 分别为0.9853、0.9644和0.9172,分析模型的预测相对标准偏差RSD 分别为4.0%、2.4%和5.4%,该结果可替代经典分析方法,满足农产品快速分析的需要。
关键词 蛋白质,淀粉,赖氨酸,大麦,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异常值2002-08-15收稿;2003-01-27接受1 引 言农产品品质分析不同的指标需采用不同分析法,如农产品中粗蛋白分析采用凯氏定氮法,淀粉含量测定采用碘蓝比色法,赖氨酸含量要用氨基酸分析仪或高效液相色谱法[1]。
这些测定过程复杂、费用很高且非常费时。
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快速多组分分析方法,已成为农产品品质分析的主要手段[2]。
光谱和化学值异常的判断和剔除是建立一个好的近红外分析模型的第一步。
常见的近红外光谱异常值的判别方法有马氏距离法、Cook 距离法、光谱影响值法(leverage)及光谱残差法等。
化学值异常的判断采用绝对误差法(Y-i Y ^i)[3]。
本文采用近红外光谱同时测定大麦中蛋白、淀粉和赖氨酸的含量,并用光谱影响值法(leverage)对光谱异常值进行判断和处理,取得较理想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
2 实验部分2.1 试剂与仪器不同品种的大麦样品50个,化学值由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所提供。
Perkin -Elmer 公司Ident 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及配套Quant+定量分析软件,积分球附件,InGa As 检测器,石英样品杯。
2.2 光谱测试采用漫反射积分球附件,扫描范围为10000~4000cm -1,扫描次数为32次,分辨率为8cm -1,标准陶 图1 大麦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Fig.1 Near infrared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 of barley瓷片作为参比。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不同类型小麦品质

状相关显 著 , 可利 用其进 行小麦早 代品质初 步筛选 ; 因 但 为对于小麦 的不 同品质性状 , 二者 的相关程度不同 , 所以该法 对小麦不同品质性状测定结果 的准确性也有一定差异。 本研究拟通过利用 G / 7 2 - 19 B T 130 9 8国标方 法和 近红
外谷物籽粒分析法对待测小麦样 品的蛋 白质含量 、 湿面筋含
一
4 2一 2
江苏农业科学 2 1 0 1年第 3 卷第 5期 9
段 国辉 , 园, 张 高海涛, 等.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不 同类型小麦 品质 [] 江 苏农业科学 , 1 , ( )4 2 4 4 J. 2 1 3 5 : — 2 0 9 2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不 同类型小麦 品质
中图分类号 :s 1.0 52 1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2—10 (0 1 0 o 2 0 10 3 2 2 1 )5一 4 2— 3
我国小麦优质育种进展迅 速 , 而小 麦品质鉴定 又是优质 育种不可缺少 的重要手段。 目前小麦 品质鉴定的方法 主要有 国标方法 ( 中蛋 白质含量测定 为 G / 7 2- 19 , 面 其 B T13 0 9 8 湿 筋含 量 测 定 为 G / 4 0 - 19 , 降 值 测 定 为 G / B T 16 8 93 沉 BT 16 5 19 ) 5 8 - 95 和近红外谷物籽粒 品质分析法 但是费时费力 , 操作程序繁琐 , 测
定价格 昂贵 , 不适合大批量测 定样 品。此方法需 样品量较 大
以期为提高近红外光谱品质分析在小麦品质测定上 的准确性 提供科学参考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试 验 材 料 .
( 测定 1 次大约需 25k 小麦籽粒 ) , . g … 不适合育种早代材 料 的品质测定。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近期新崛起的高效快速 的现代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在 近红外 区用漫反射或透 射光谱作定量 分析 , 用作近红外分 析 的样 品必须含有 C N O S H、 H、 H、H等含 H基 团 。而在农 业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已成为化学品分析中一种最常用的仪器方法之一,其检测结果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的一些相关内容:1. 仪器原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是通过测量样品中吸收的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信号来确定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存在状态。
检测过程中,将一定量的样品加入光学池中,然后将红外光源的光束引导到样品处。
样品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并且发生光强度的减弱,从而产生吸收光谱。
通过测量吸收光谱可以确定样品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信息。
2. 检测原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原理是基于化学品分子中各个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不同的振动频率不同的特点进行的。
不同化学键振动时,会产生特定的红外光吸收谱,从而识别不同的化学键。
通过对样品中的各种不同化学键进行光谱分析,可以确定样品的含量、组成和结构等信息。
3. 检测范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范围广泛,可以用于纯物质的鉴定和混合物的质量分析。
同时,该技术也可以用于确定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和质量,包括化学药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植物提取物、动物组织和环境样品等。
4. 应用领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已成为化学分析领域中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技术。
它被广泛用于食品、制药、化妆品、环境监测、农业、纺织品、塑料、化学工程等领域。
同时,由于其非常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技术也被应用于法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
总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是一种有效的化学分析技术,可用于确定各种化学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信息,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数据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数据傅里叶变换在红外光谱数据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红外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光区域的吸收和散射来分析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技术。
在红外光谱中,不同的化学键和功能团表现出特定的振动模式,因此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来确定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然而,由于红外光谱数据的复杂性和噪声等因素的干扰,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常常是困难的。
在这方面,傅里叶变换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
傅里叶变换是一种能将函数从时域转换到频域的数学方法。
在红外光谱数据处理中,傅里叶变换可以将时域中样品的吸收强度转换为频域中产生吸收的波数。
这种转化能够清晰地展示不同波数的吸收峰,从而方便我们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傅里叶变换还可以帮助我们去除红外光谱数据中的噪声,从而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在进行傅里叶变换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红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通常包括对数据进行平滑和去除基线漂移等步骤。
平滑可以帮助我们去除数据中的噪声,从而使得后续的数据处理更加准确和可靠。
而去除基线漂移则可以消除由于实验仪器等原因导致的数据偏移,从而提高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在进行傅里叶变换之后,我们可以得到样品在不同波数下的吸收强度谱。
通过对谱图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特定化学键和功能团。
不同化学键和功能团的振动模式表现为特定的吸收峰,通过比对样品的吸收峰与参考数据,我们可以对样品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初步的推测。
除了对样品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外,傅里叶变换还可以用于参数的计算和定量分析。
例如,通过计算吸收峰的峰值和峰面积,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特定化学键和功能团的含量。
这对于药物研发、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非常重要。
此外,傅里叶变换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多变量数据分析。
多变量数据可以包含多个样品的红外光谱信息,通过傅里叶变换和相关的数学方法,我们可以对样品进行分类和区分。
这对于样品的质量控制和品质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傅里叶变换在红外光谱数据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用途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用途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是一种材料表征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以下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常见用途:
1. 分子结构分析: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带,可以确定分子的官能团、化学键和结构。
2. 化学成分鉴定:不同化学物质会在红外光谱上显示出不同的吸收带,因此可以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3. 药物分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确定药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分子结构和判断药物的纯度。
4. 食品质量检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污染物等,用于监测和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5. 环境监测: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检测大气中的污染物以及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用于环境质量监测和保护。
6. 医学诊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用于检测人体组织和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用于疾病诊断和医学研究。
7. 材料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用于材料的组成分析、结构表征、相变研究以及材料的表面特性分析等。
总而言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技术,
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食品、环境等领域,用于材料分析和质量控制,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麦高代品系品质性状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小麦高代品系品质性状的近红外光谱分析近几十年来,小麦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全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粮食安全保障,小麦品质性状的优劣影响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人们关注。
由于传统的粮食质量检测方法存在时间消耗长、投入大和准确性低的特点,近年来,利用近红外光谱(NIR)技术来分析小麦品质性状越来越受到关注。
近红外光谱作为一种无损、快速的检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麦品质性状的测试和分析中。
它主要利用光谱仪检测样品的吸收率和反射率,通过分析吸收率的指数变化特征,来确定样品的品质性状,包括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等。
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准确性高、反应时间短、仪器成本低、样品投入量小,因此在农业质量测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针对小麦高代品系的品质性状,本研究采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近红外光谱仪,对10个小麦高代品系的粒状、粉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糙米、水分含量进行测试,并通过分析普尔法(P)和偏移量(d)系数,以及检测结果和标准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小麦高代品系的品质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小麦高代品系的粒状、粉粒、淀粉含量、糙米、水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检测均与标准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37、0.935、0.937、0.945、0.926和0.951,表明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小麦高代品系品质性状测试中的有效性。
结论:小麦高代品系的粒状、粉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糙米和水分含量等均可准确、有效地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且可以与标准值精确匹配,从而提高小麦农业质量控制的准确性和效率,有助于保障小麦农业的高产稳产。
本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小麦品质性状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它为小麦种质育种提供了一种准确而快速的检测手段,进一步提升了小麦质量的控制。
研究也表明,由于小麦的品质性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季节、土壤条件等,远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小麦品质性状时,需要把多种因素考虑在内,才能准确检测出小麦的品质性状。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植物学中的应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植物学中的应用
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通过把非定向隐式被测量元素转
换为定向显式可测量结果的技术。
这种技术不仅可用于检测分子,还
可以用于检测植物的一些物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是一种测量不同
物质组成的方法,它可以使用单位波长分辨率的黑体红外照射源来测量,从而获得比较精确的测量结果。
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植物学中的应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植物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植
物学的研究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来鉴定植物的种类和
特征。
它可以检测植物,并进行分析,以判断植物的性质、状态、质
量等,甚至可以发现植物特有的小有机化合物。
此外,还可以用来监
测植物生长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各种变化,为营养改良、病虫害防治等
提供参考。
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的优点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植物学中非常有用,它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分析植物不同合成物质时非常精确,比较灵敏。
其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植物受
到环境和其它外界影响而引起的变化,从而确保研究可靠性。
同时,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检测速度快,仪器设备易于操作,方便快捷,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4 总结
综上所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植物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此外,它还具有准确性高、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省时等优点,是一种
可靠而有效的检测植物状态和特征的方法。
未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谱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3 4 0 峰 ,见图 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第 2 4卷 ) 在4 3 0 0~10 0 0c m-1 指纹区波数范围 内 ,因 取 代 类 型 ( 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谱带 ,见图 4。
犉 犻 2 犜 犺 犲 狊 犲 犮 狋 狉 犪 犾 犮 狅 犿 犪 狉 犻 狊 狅 狀狅 犳犱 犻 犳 犳 犲 狉 犲 狀 狋 狏 犪 狉 犻 犲 狋 犻 犲 狊狅 犳 犵 狆 狆 狑 犺 犲 犪 狋犫 犲 狋 狑 犲 犲 狀28 0 0犪 狀 犱29 8 0犮 犿-1 犉 犻 4 犜 犺 犲 狊 犲 犮 狋 狉 犪 犾 犮 狅 犿 犪 狉 犻 狊 狅 狀狅 犳犱 犻 犳 犳 犲 狉 犲 狀 狋 狏 犪 狉 犻 犲 狋 犻 犲 狊狅 犳 犵 狆 狆 ) 在 15 2 1 0~17 3 0c m 波 数 范 围 内 ,受 酰 胺 的 氮 原 子 ( ,不同品种 的 谱 带 呈 现 出 的 碳原子取代基的性质的影响 及α 吸收峰形状也不同 ,有 肩 峰 、有 分 裂 峰 、还 有 大 范 围 吸 收 的 精细峰 ,各峰所 处 波 数 也 有 所 不 同 。此 区 域 差 别 比 较 明 显 , 这种差别可能是源于基因的差异 ,见图 3。
犉 犻 3 犜 犺 犲 狊 犲 犮 狋 狉 犪 犾 犮 狅 犿 犪 狉 犻 狊 狅 狀狅 犳犱 犻 犳 犳 犲 狉 犲 狀 狋 狏 犪 狉 犻 犲 狋 犻 犲 狊狅 犳 犵 狆 狆 狑 犺 犲 犪 狋犫 犲 狋 狑 犲 犲 狀15 1 0犪 狀 犱17 3 0犮 犿-1
0 0~4 0 0c m-1 之间 ,差异更为明显 ,因此 ,根据三 c m-1 和 10 个差别区域的相互对照分析 ,能够准确鉴 别 出 各 不 同 小 麦 品 种。
参
考
文
献
[ ] , ( ( , ( ) : 杨娇兰 ,罗 添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1 GJ a o l a n L UO T i a n . S e c t r o s c o n dS e c t r a lA n a l s i s 2 0 0 2, 2 2 4 6 1 0. YAN p p ya p y [ ] , ( ( :A ( 阎隆飞 ,李明启 ) 基础生物化学 ) 北 京 :农 业 出 2 o n f e i L IM i n i . B a s i cB i o c h e m i s t r . B e i i n r i c u l t u r eP u b l i s h i n o u s e YAN L g g q y j g g gH , 版社 ) 1 9 9 4. [ ] , ( : 卢 涌 泉 ,邓 振 华 ) 实 用 红 外 光 谱 解 析) 3 UY o n u a n D E N GZ h e n h u a . P r a c t i c a lA n a l s i so f I n f r a r e dS e c t r u m( . B e i i n P u b l i s h i n L g q y p j g g ( ,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 H o u s eo fE l e c t r o n i c s I n d u s t r 1 9 8 9. y [ ] ( ( 谢晶曦 ) 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和药 物 化 学 中 的 应 用) 4 I EJ i n x i .A l i c a t i o no f I n f r a r e dS e c t r o s c o i nO r a n i ca n dD r u h e m i s t r . X g p p p p y g gC y : (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B e i i n S c i e n c eP r e s s 1 9 8 7. j g [ ] , , , ( 孙素琴 ,周 群 ,梁曦云 ,杨显荣 ) 5 UNS u i n Z HOU Q u n L E UN GH e i w u n Y E UN GH i n w i n . S e c t r o s c o n dS e c t r a lA n a l s i s S q g p p ya p y ( , ( )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 0 0 2, 2 2 4 6 0 0. [ ] ,HAN Y , ( ( , 郭振楚 ,韩永生 ,封惠侠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6 h e n c h u o n s h e n F E N GH u i x i a . S e c t r o s c o n dS e c t r a lA n a l s i s GUOZ g g p p ya p y ( ) : 1 9 9 9, 1 9 1 2 5.
区域吸收峰一样 ,但在低频率范围内吸收 峰 有 明 显 的 差 别 如 。此区 品 6、品 7 的 29 7 3, 29 4 5, 28 8 5, 28 3 5c m-1 4 个峰 ) 域反映的是甲基 、亚甲基的伸 缩 振 动 。化 合 物 的 分 子 链 的 长 短 、分子量的大小在此区域有 显 现 ,分 子 量 小 者 表 现 出 有 精 细结构小峰 吸 收 ,分 子 量 大 者 吸 收 峰 相 互 重 叠 成 为 一 个 大
-1
狑 犺 犲 犪 狋犫 犲 狋 狑 犲 犲 狀4 0 0犪 狀 犱10 0 0犮 犿-1
3 结 论
对于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若在同一条 件 下 测 得 的 谱 图 完 全一致即是同一化合物 ,否则 为 不 同 的 化 合 物 。因 为 影 响 化 合物吸收峰波数 、形 状 和 强 度 的 因 素 主 要 有 取 代 基 的 质 量 、 同一分子中 数 种 振 动 频 率 的 耦 合 效 应 、立 体 因 素 如 空 间 张 力 、场效应和环的张 力 ,以 及 诱 导 共 轭 电 性 效 应 ,另 外 还 有 氢键等 。即便是同一基团在不同化合物中 吸 收 峰 的 波 数 往 往 也不一样 。在不 同 品 种 的 小 麦 根 尖 组 织 中 ,其 化 学 组 成 ( 或 可能存在 着 某 些 差 异 ,它 们 导 致 这 些 品 种 的 红 外 遗传基因 ) 光谱中的差异 ,特别是在 29 8 0~28 0 0c m-1 , 17 3 0~15 1 0
2] ) 纤维素 、蛋白质 、脂类 、糖及核酸等 [ 的各化学成分的综 合
本文采用傅里叶变换 红 外 ( 光谱法对不同的小麦品种 F T I R) 进行了测定 ,通过对 所 测 红 外 光 谱 的 分 析 、比 对 ,发 现 了 各 小麦品种特征谱带所在区域及其品种间 差 异 ,为 小 麦 品 种 的 方便快速鉴定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和途径 。
3 6] 。( 氨基酸等化 合 物 的 N— H 变 形 振 动 [ 6) 12 4 0~13 2 0 -1 c m 的吸收峰由来自脂肪酸及酚类的 C—O 伸 缩 振 动 ,也 有
1 3 3 9
( ) 7 10 5 0c m-1 附 近 的 强 吸 收 峰 为 多 糖 的 C—O 伸 缩 振 动 吸 3 6] 。( 收峰 [ 8) 6 5 0~10 0 0c m-1 之 间 的 吸 收 峰 为 脂 肪 胺 的
2 0 0 3 0 6 0 6,修订日期 : 2 0 0 3 1 0 1 8 收稿日期 :
吸收峰为羧酸脂类 化 合 物 及 酮 类 化 合 物 中 羰 基 的 CO 伸 3 6] 。( ) 缩振动 [ 4 16 4 0c m-1 附近 的 吸 收 峰 为 酰 胺 化 合 物 的 吸 收谱带 Ⅰ ( 包括 —C ONH— 中 CO 伸 缩 振 动 及 有 机 羧 酸 盐 , C O O— 的不对称振动 ) 15 5 0~15 1 5c m-1 附 近 的 吸 收 峰 为
2 2 不同品种间红外谱图的差别 比较各品种的谱图并对 照 以 上 的 谱 图 解 析 , 8个品种的 主要特征和差别谱带在以下几个区域 : ( ) 在 28 1 0 0~29 8 0c m-1 波 数 范 围 内 ,表 现 为 各 品 种 峰 的形状 、峰的多少 、峰的波数不一样 ,( 虽然有个别品种在 此
反映 ,因此增加了解 析 谱 图 的 难 度 ,但 是 ,根 据 官 能 团 的 特 征峰总 能 找 到 相 应 的 官 能 团 的 归 属 。 可 以 看 出 ( 1) 33 0 0 c m-1 附近强而宽的吸收峰 ,很显然是典型缔和羟基 O— H 伸 缩振动和氨基酸 、核苷酸的 N— H 伸 缩 振 动 的 叠 加 ,这 部 分 的吸收主要反映出小 麦 根 部 中 碳 水 化 合 物 ( 纤 维 素 ,半 纤 维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定小麦品种
赵花荣 ,王晓燕 ,陈冠华 ,温树敏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 保定 0 7 1 0 0 1
摘 要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 ( 光谱法分析了 8 个 不 同 小 麦 品 种 根 部 的 红 外 光 谱 图 ,对 红 外 光 谱 图 F T I R) 的吸收峰进行了归属分析 ,通过对各谱图的比对发现 ,在相同波数范围内 ,不同的小麦品种其红外谱图的形 状 、波数及吸收峰的多少有所不同 。结果表明 :不同小 麦 品 种 的 红 外 光 谱 图 有 明 显 的 差 异 ,其 一 在 28 0 0~ 29 8 0c m-1 波数范围内 ,此区反映的主要是甲基 、亚甲基的伸缩振动 ,化 合 物 分 子 链 的 长 短 、分 子 量 的 大 小 在此区有显现 ;其二差别较大的区域在 15 碳原 1 0~17 3 0c m-1 范围 内 ,它 反 映 的 主 要 是 酰 胺 的 氮 原 子 及 α 子取代基的性质 ,可能是源于基因的差异 ,此区域内谱图差异较大 。因此 F T I R 光谱法可用于不同小麦品种 的鉴别 。 主题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小麦 ;品种鉴定 ( ) 中图分类号 : O 6 5 7 . 3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0 5 9 3 2 0 0 4 1 1 1 3 3 8 0 4 在小麦品种鉴定中 ,目前主要采用凝 胶 电 泳 法 来 鉴 定 小 麦品种之间的差异 ,这些方法 操 作 复 杂 、受 人 为 和 环 境 因 素 影响较大 ,而 且 实 验 成 本 较 高 ,另 一 方 面 实 验 药 品 具 有 毒 性 ,危害人身健康污 染 环 境 ,给 鉴 定 工 作 带 来 极 大 不 便 。红 外光谱具有特征性很强 ,不同结构的化合 物 一 定 不 会 有 相 同 的红 外 光 谱 图 的 特 点 。它 既 快 捷 、方 便 、直 观 ,又 无 毒 副 作 用 ,并且在中药鉴定 、预 防 医 学 领 域 、生 命 科 学 领 域 等 方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