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历史影响[优质ppt]
![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历史影响[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60dded49649b6649d74727.png)
容:
A、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
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准
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B、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C、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
面和岛屿,领土主权受到破坏。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
庚申之变
三、失败原因与历史影响
奕䜣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感谢观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林则徐
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 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一)战争的背景
3、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二)战争的失败
(二)战争的失败
1、器不如人
(二)战争的失败
1、器不如人
(二)战争的失败
2、技不如人
3、识不如人
杨芳
(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主要内
定,即所谓协定关Biblioteka ;E、在中国之英国人只受英国法律和英国法庭的约
中法黄埔条约 束,即所谓治外法权; F、中英两国官吏平等往来。
中美望厦条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战争起因
亚罗号事件
马赖
(一)战争起因
叶名琛 不战不和不守 不死不降不走
(二)战争的惨败
(二)战争的惨败
1、实力对比悬殊
(二)战争的惨败
讲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历史影 响
1
、 中 英 贸 易 状 况
一、鸦片战争
(一)战争的背景
解析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这两次战争及其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鸦片战争的起因。
19世纪初,英国通过贸易逐渐控制了中国的鸦片市场,而鸦片的流入导致了中国人民的药瘾问题。
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和人民健康,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鸦片贸易,这引起了英国的不满。
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沿海港口,并赔偿大量赔款。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首先,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严重侵犯,国家地位大幅下降。
其次,中国的经济受到了重创,不仅失去了重要的贸易港口,还需要支付巨额赔款。
这导致中国的财政困难,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此外,中国政府的无能和腐败也被暴露无遗,引发了对清朝统治的不满情绪。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社会的不满情绪不断积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这次战争更为惨烈,英法联军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侵略,北京的圆明园也被洗劫一空。
中国再次战败,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割让更多领土,并进一步加大了赔款。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
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传统的军事技术已经无法抵御外敌的侵略,于是开始探索新的途径。
这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同时,战争也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清朝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试图加强国家实力。
然而,由于改革的局限性和内部的阻力,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果。
除了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外,鸦片战争还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冲击。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一些中国人开始怀疑传统的价值观和观念,开始寻求新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三总复习历史课件 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明课标
划重点
1.两次鸦片战争
①一个“目的”:打开中国市场。②两次“战争”: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
认识 片战争。③三大“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④两大
列强侵华 “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对中国社 2.列强侵略的加剧
会的影响 ①三次“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②两大“条
返回
3.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日本明治维新壮大了国力。 ②朝鲜农民起义。 (2)时间:1894~1895 年。 (3)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返回
(4)结果: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割地 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款 2 亿两白银
返回
知识点 2 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64 年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2)1875~1878 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3)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
返回
2.中法战争 (1)时间:1883~1885 年。 (2)战役:马尾海战、法军进攻台湾、镇南关大捷。 (3)结果 ①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② 1885 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
返回
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 (1)租界: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划定由他们永久或长期占用的地域。列强在租 界内设立司法、审判、警察、监狱、市政管理机关和税收机关等殖民统治机构,使租 界变成“国中之国”。 (2)租借地:指帝国主义列强出于军事目的, 强行向软弱的清政府租借的大片战略 要地,多数附有军事设施。 (3)势力范围:是指列强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其享 有独占的特殊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插手。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0XX年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实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那么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对中国的第一个影响:军事方面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国防建设的现代化。
为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列强侵略,洋务派先后创建了一批军工企业,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开启了国防建设现代化的历程。
总之,列强的侵略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客观上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正象马克思在《不列颠的印度统治未来结果》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殖民主义)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对中国的第二个影响:经济方面的影响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深感西方科技的先进,要“剿发捻,勤远略”,就要学习西方。
于是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工业,由此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两次鸦片战争后,都被迫开放了大批通商口岸,列强通过“合法”手段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分离,加之外商在华企业和洋务派民用工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机器,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的民族工业诞生了。
对中国的第三个影响:政治方面的影响中国由“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自明朝中后期起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西方正常的科技文化交流,造成了中国落后。
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虽不是清政府的意愿,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
战后,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量割地、赔款,使中国人民认清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逐渐对它丧失了希望;为支付大量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阶级矛盾更加激化,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对中国的第四个影响:思想方面的影响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
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
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
3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4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5、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对满清王朝刺激较大,开始痛定思痛,进行
洋务运动
6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可以借师助剿,引用外国军队来帮助镇压内乱。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八年级上册历史的基本内容,掌握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2)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思维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单元:太平天国运动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4课捻军起义第三单元: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第5课洋务运动第6课戊戌变法第四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7课辛亥革命第8课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五单元: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9课五四运动第10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2)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
2. 教学难点:(1)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2)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评价: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
2.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history learning outes。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周)第1课鸦片战争(1周)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周)2. 第二单元:太平天国运动(2周)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周)第4课捻军起义(1周)3. 第三单元: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周)第5课洋务运动(1周)第6课戊戌变法(1周)4. 第四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周)第7课辛亥革命(1周)第8课中华民国的建立(1周)5. 第五单元: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周)第9课五四运动(1周)第10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周)七、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与影响

第⼆次鸦⽚战争的原因与影响第⼆次鸦⽚战争的原因与影响第⼆次鸦⽚战争发⽣的原因(1)国际形势①19世纪50年代,英国的资本主义⼯业有了更进⼀步的发展,法国、美国基本上完成了⼯业⾰命,占据海外市场,掠夺原材料,是这些资本主义⼯业国(尤其是欧洲国家)共同的迫切要求。
这种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的必然后果,是列强发动新的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②在鸦⽚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通商,认为这样便可以将中国变为他们的⼴阔市场,但由于中国⾃然经济的顽强抵抗,他们在华的商品销售情况远不如其所愿。
因此,企图通过修改条约,进⼀步打开中国市场,扩⼤侵略权益,这便是资本主义列强进⾏新的⼀轮侵略活动的⽬的。
③在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被拒绝后,英法决定以武⼒来实现其扩⼤侵略权益的⽬的,于是抓住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等偶发事件⼤做⽂章,借题发挥,使之成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的借⼝。
(2)国内情况①政治上,鸦⽚战争虽然使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侵犯,但清政府还没有完全放弃“天朝上国”的迷梦,并未从战争的失败中认真吸取教训。
另外,本已江河⽇下的清帝国⼜经历⼀场空前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进⼊⾼潮,清政府忙于镇压农民起义,⼒量分散。
②经济上,鸦⽚战争后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掠夺和倾销,使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然经济开始解体。
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保护下,侵略者的鸦⽚⾛私活动更加猖獗,攫取了中国的巨额财富。
但就整个中国⽽⾔,⾃然经济仍居于绝对优势地位,顽强地抵抗着外国的商品倾销。
我们从国内外情况综合分析,就不难认清英法为什么要在这时候发动⼀场更⼤规模的侵华战争了。
第⼀次鸦⽚战争后英国对华⼯业品贸易徘徊不前的原因。
(1)中国⾃给⾃⾜的⾃然经济,对西⽅的商品有顽强的抵抗⼒。
西⽅资本主义的势⼒尚局限在通商⼝岸等极为有限的地区,⼴⼤地区的以个体农业与家庭⼿⼯业相结合为特征的⾃然经济,对商品的需求量不⼤。
加之残酷的封建剥削,⼴⼤农民的购买⼒极低。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复习 两次鸦片战争和影响 课件

返回
7、为何说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原因是继续和扩大:一鸦为打开(2)过程是继续和扩大:国家增多;战争时间延长, 地区增加,规模扩大。
(3)危害是继续和扩大:鸦战签订后签订一系列条 约,破坏中国各项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社 会;二鸦损失大片国土,开始控制中央,深入地方内 地,在政治经济上都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程度。
1898年通过 《展拓香港界址 专条》强租新界
返回
1860年通过 《北京条约》割占 九龙司地方一区
1842年通 过《南京条约》 割占香港岛
营口
返回
天津
烟台
上海
南京
宁波 福州 厦门 广州
汉口
镇江
九江 淡水 汕头 台湾
琼州
1864年《中俄堪分西北 界约计》44万多
1858年《瑷珲 条约》60多万
返回
返回
2、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采取了哪些手段? 效果如何?
(1)正当贸易——结果中国出超(顺差) 英国入超(逆差)。原因—自然经济抵制。
(2)鸦片贸易——结果扭转了逆差,严重 危害中国利益。中国政府禁烟。 (3)发动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用武 力打开中国市场。
返回
3、白银外流的成因和危害? (1)成因:鸦片输入;战争赔款支付白银。
返回
4、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结论? (1)根本: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中国全方 位的落后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2)直接:清政府的无能和各级将兵的无 耻是失败的直接原因。 (3)客观:英军的实力和装备是失败的客 观原因。
结论:落后必然挨打,强大才能自卫。人 民是战争主体。
返回
5、为何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政治巨变:社会性质由独立自主封建国家变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由阶级矛盾变为 民族阶级矛盾并存;革命任务由反封变为反殖反封。 (2)经济巨变: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卷入到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思想巨变:思想上西学东渐,新思潮兴起。 最根本:社会性质巨变,因此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同时期的中国腐败落后,地大物博,成为列强侵略的理想对象。
思考2
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西方列强所共享。反映
这一过程的条约包括有哪些? 答案:《南京条约》 《望厦条约》
把西方的基督教义、中国儒家 小农经济和其阶级立场决 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相 洪秀全 定的;缺乏先进的思想理 结合,主张推翻清政府,以绝 论 农民 对平均的思想改造中国 阶级 洪仁玕 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鸦片战争和西学传入的影 响;洪仁玕个人的经历和 修养等
重难点解读
解读提示:鸦片战争后,由于社会性质的变化,故社会经济、主 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也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前 社会 领土完整、主权独立 性质 的封建国家 社会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经济 主要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 矛盾 的矛盾 革命 任务 反对封建统治 鸦片战争后 主权遭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势力渗入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 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归纳提示:鸦片战争的影响
修约
“亚罗”号事件
广州 城 通商口岸 外国公使 长江各口岸 天津
传
教 军费 英商损失
北京 天津条约 天津 九龙司地方一区 华工出国 800万
外兴安岭 六十多 乌苏里江 四十万
四十四万
七
中外反动势力 内地
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
提示:
易错点备查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 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误 以为仅仅是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海关主权开始丧失,误以为是海关管理权开始丧失。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有关“协定关税”的条款,损 害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这表明中国的海关主权开始丧失。而第二 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任命其国民担任中国的海关高级 职员,才得以攫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
易混点解读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思想特点及成因
政治力量 清政府 地主 阶级 思想特点 原 因
面对侵略,由抵抗到妥协求和, 由其阶级立场及闭关自守、 顽固坚持旧的传统 愚昧自大的观念决定的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 鸦片战争的影响;经世致 抵抗派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 用思想的推动;国外思想 道 文化的传播
园时掠夺的文物的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
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
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
A.道光帝 答案:B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思维启示:从近代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 容来看,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
第二部分
第六单元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
本单元主要叙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
历史。
类 别
内
容
概
要
阶段 特征
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国家主权开始丧失;中国社会性质、 政治 主要矛盾及革命任务、革命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由此中 方面 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经济 方面 一方面随着列强的经济入侵,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另一方面导致中 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 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①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重 新审视西方,注目世界,学习西方,从而萌发了以向西 方学习为核心的新思潮。②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 技以制夷”到洪仁玕的《资政新篇》都显示了向西方学 习的思想变化和“西学东渐”的趋势。 清政府由闭关锁国转为被迫开放;由原来的朝贡外交转 向近代外交;由盲目自大转为对外妥协,中外反动势力 开始勾结。 中国 开始 沦为 半殖 民地 半封 建社 会。
《黄埔条约》。
思考3 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答案:(1)原因 ①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先进强大的资本主义; 中英两国在社会制度、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
差距。
②直接原因:战争中的军事指挥不当,策略上的左右摇摆。 (2)教训:落后必然挨打,妥协必败。
思考4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史料出自徐继畬的《瀛环志略》一书。其主要思想是赞颂华 盛顿领导独立战争的功绩,不称国王的民主思想和品格、创 立总统共和制的功绩。
史料中划线的5部分,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 写出序号:________ ________;结合1787年宪法谈谈美国
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 答案:② ⑤
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回答“圆明园兔首鼠首铜像拍卖”提
问时说,中国有句话,叫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把
从中国盗过来的文物拿出来拍卖,不能算“有道”。当初
“抢夺”图示文物的是( )
A. 俄国军队 C. 日本军队 答案:D
B.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阅读下列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品清单,回答问题。
你如何看待把战争的劫掠品拿到市场上拍卖这种行为?
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 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这样的不义 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 (1)用词不恰当,程度不够。该案例仅 涉及到伤害中国人民感情角度,未能 上升到侵害主权国家财产的角度。 (2)解答主观题时往往由于用词过轻或 过重导致失分。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
学考点睛
◎从高考角度看,本课时高考命题题型全、再现率高。
◎从热点立意看,闭关落后就要被动挨打,对我们今天
的改革开放是一个重要启示。
自然经济
工业革命
销售市场
出超 对华 贸易逆差
海防
珠江口
香港岛
南京下关
香港岛
通商口岸 领事裁 判权
巡查贸易 医院 教堂 自由传教
中国近代史
领土
关税
司法
世界资本主义
革命 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 性质
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高考示例 从命题立意看,本课时例题为图画式材料选择题。本题反映 了高考命题的最新动向,对中学教学有较强的指示性。另外, 从例题内容看虽图文并茂,形式新颖,但难度并不大,仍是 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
【例】 (2009·重庆文综,19)下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
思想 方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外 关系
第一课时
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最新考纲下载
●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2)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3)鸦片战争的过程 ●鸦片战争的影响 (1)《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略》:“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
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①,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
举之法②,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③。其治国崇让善
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④。……米利坚(即美利坚)合众国 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 论⑤,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面的内容。政治上包括割占中国土地、强占租界、攫取政治特权
(如领事裁判权、公使驻京)等;经济上包括勒索赔款、开辟通商
口岸、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等;文化上包括传教等。
研究预测
1.从精典例题变式角度命题。
2.从历史情境设计角度命题。
3.从社会热点角度命题。
研究 2009年3月5日,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没有继承关系,误以为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鸦片战争前中国资本主 义萌芽的继承和发展。
思考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
答案:(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作
为先进的生产力,资本主义本身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要征服世界,
创立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度(或创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点击此处进入 作业手册
答案:(1)根本目的:资本主义发展,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以便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2)性质和方式: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思考5
读图:
从上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答案:图的背景应该是鸦片战争。图中人物应是英国侵略者。
图中主要内容应是通过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获取巨大侵略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