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课件说课稿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鸦 片战 争说课稿

初中历史鸦 片战 争说课稿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课先介绍了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两国的情况,包括英国的工业革命、对外扩张以及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等,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接着详细叙述了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以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最后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以及民族危机的加深。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历史概念和复杂的历史事件理解起来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他们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较高,喜欢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历史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包括英国的工业革命、对外扩张以及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等。

掌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知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认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让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认识到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鸦片战争+说课稿+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鸦片战争+说课稿+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鸦片战争》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1课。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对于中国的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给后世的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二)课标要求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与签订《南京条约》三个子目的内容。

这样的安排遵照了鸦片战争的开端、经过和结果的完整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时序和逻辑性。

(三)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五大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在讲授课程的时候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鸦片战争。

2.时空观念培养学生在清朝的时间背景下和鸦片战争发生的地理位置中对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和存在的器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3.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观察《鸦片战争形势图》,培养学生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和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努力重现真实历史的态度,掌握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4.历史解释简述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经过、《南京条约》的签订等基本史实;了解《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签订。

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鸦片战争对于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理性分析能力和客观评判的态度。

5.家国情怀感受中国人民面对侵略时反抗的斗争精神、林则徐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直面中国曾被侵略的屈辱历史,使学生对于振兴中华的原因和概念更加透彻,培养学生爱国、努力奋斗的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说课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说课课件
探究三:风雨飘摇——论影响
4.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 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战前
战后
社会性质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与农民 增加了中华民族和资本主义列强之间
社会主要 阶级的矛盾 矛 盾 (即阶级矛盾)
的矛盾 (既有阶级矛盾又有民族矛盾)
革命任务 反封建
探究一:山雨欲来——寻原因
4. 找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山雨欲来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 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 销毁!这是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 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 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 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 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
目录
1
说教材
2
说教学过程
3
说教学效果
说教材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
地位
八年级第一单元“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的第一课。
内容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 国发动侵略战争、《南京条 约》的签订。
作用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 端,在全书中具有开篇点题 的作用。
教学效果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程度高、讨论积极、对 基础知识良好掌握。提升了认识,史料分析能力、读图能力有所 提高,基本实现教学三维目标。
教学建议
线要不断 点要凸显 价值实现
牢牢把握鸦片战争的原因—— 经过——影响这条主线。
凸显鸦片战争前世界格局,虎门销烟,鸦片战 争过程,《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这些重点和难点。

《两次鸦 片战 争》 说课稿

《两次鸦 片战 争》 说课稿

《两次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次鸦片战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两次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所进行的不懈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了解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以及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为后续学习中国近代的抗争与探索奠定基础。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先介绍了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包括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对外扩张等;接着详细叙述了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如《南京条约》的签订;然后阐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如火烧圆明园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两次鸦片战争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往往依赖于直观的感受和形象的记忆,对于抽象的历史概念和复杂的历史关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掌握《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

(3)理解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观看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精品优质说课课件】第1课 鸦片战争 说课课件_1

【精品优质说课课件】第1课 鸦片战争 说课课件_1

18
鸦 片 战 争 形 势 示 意 图
19
鸦片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官兵
人物 陈连升 关天培 葛云飞 郑国鸿 王锡朋 裕谦 陈化成 官职 副将 水师提督 总兵 总兵 总兵 两江总督 江南提督 牺牲时间 1841.1 1841.2 1841.10 1841.10 1841.10 1841.10 1842.6 牺牲地点 广州沙角大角 广州虎门 浙江定海 浙江定海 浙江定海 浙江镇海 上海吴淞
11
第三招 第二招 第一招
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市场
用罪恶的鸦片打开中国市场
用廉价的商品打开中国市场
12
材料1:英国最初是打算用商品打开中国大门的
单位:千万元
1818年
1820年
1827年
1831年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13
材料2:接着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市场
35445箱
40200箱

20331箱
12576箱
7889箱 4000多箱

14
1799
1820
1824
1825
1829
1830
1834
1835
1838
1839
小组合作
阅读教材,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从对 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等角度, 谈谈鸦片的危害。
(价值观教育:远离毒品)
15
虎门销烟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播放视频2分半钟)
3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重 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 源;《南京条约》及其危害。
难 点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中国 战败的原因。
4

《两次鸦片战争》说课PPT

《两次鸦片战争》说课PPT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在《海国图志》 中......也可以看到无须“师夷” 即可“制夷”的言论……土法 “制夷”的生动事例......《瀛 寰志略》对外部知识的介绍,比 魏源更详尽准确......它对西方 的人文制度多有褒评,却又使用 着旧观念。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4、学习西方的主张未能引起重视,社会反响极为有限。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 的局限性。
四、说教学目标
1、立足于时空观念,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认 识19世纪中期中外历史的发展走向。 2、探究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明确两次鸦片战争的过 程,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了解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的思想进程及其局限性。 3、通过分析史料,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培养史 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意识和分析史料的能力。 4、感悟林则徐等有识之士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培养对 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1854年2月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材料三:合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 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又合约既经批 准后,两国官民人等均应恪遵,至合众国中各国均不得遣员到来,另有异议。
——1844年中美《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条约
内容
影响
割地(香港岛)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南京条约》
赔款(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
加重人民经济负担 打开中国东南门户
协定关税
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五口通商章程》
领事裁判权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虎门条约》
片面最惠国待遇

人教版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人教版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樊城区太平店中学章文涛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该单元以“侵略与反抗”为主题展开,本课以“鸦片战争”为主题,主要叙述了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阐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况,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是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

学习本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二)、课标要求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与激励作用,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近代同期中、英基本国情,虎门销烟的过程及鸦片战争经过;认识鸦片贸易的原因及危害;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前导学,利用——知识储备中心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构建平台,活动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图、阅读、分析、思考、表达、归纳、比较等多元智能,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辩论,培养学生正确的辩证思维。

2、了解民族英雄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3、体会“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结合上述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确定依据: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一次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鸦片战争说课课件

鸦片战争说课课件

《鸦片战争》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的内容,是教材专题“侵略和反抗”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交汇。

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是学习八年级上册的基础和前提。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使学生了解英国先后用“商品”“鸦片”“大炮”打开中国国门的史实;②掌握林则徐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虎门硝烟的壮举;③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目标】①通过讨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能否归罪于林则徐禁烟?”和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以及让学生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②通过让学生结合《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上台讲述鸦片战争的大致经过,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③通过让学生写一篇“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小论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加工各种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介绍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不惜走私鸦片和挑起战争,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惟利是图的本质;②应该让学生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③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使学生树立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虎门硝烟中英《南京条约》难点: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说学生本节课是初二教材,对学生的情况做如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小学五年级学过鸦片战争,至今已经两年多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心理上,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老师应抓住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综合学科,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讲授,启发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4)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进行讨论,探究问题,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3)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3、教材重点与难点
(1)重点:《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正确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难点: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B、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C、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依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年。

第一次战争是在1842年就已结束,由于时间相隔较远的原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继续关系,所以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多媒体辅助法:增加课堂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启发式提问法:通过设置争议性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猜想,引入课题)
如果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像这个腐烂了的苹果,那同学们你能想到它衰败的原因有哪些吗?而这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呢?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原因是本课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政局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看、读、评、析、练来突破)详见课件。

3、小结:结合板书设计,让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4、课后练习
四板书设计: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一)背景:1、西方强大(根本原因)
2、中国落后(提供条件)
3、虎门硝烟(直接原因)
(二)过程:1840年开始;1842年结束
(三)结果:中英《南京条件》
1、内容:开通商口岸
2、割地
3、协定关税
4、领事裁判权
5、片面最惠国待遇
(四)影响: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
(五)战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根本原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二)经过:1856 开始;1860攻占北京,战争结束
(三)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四)影响:清政府权利结构变化
洋务运动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