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诊断基础:紫绀的病因及病理

合集下载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言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学科,本课程是临床医学备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诊断原理和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实习,学会采集与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在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方面要求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熟悉各系统各部位的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重点了解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掌握血压测量方法。

了解心电产生的原理及常用导联,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象、正常值,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以及几种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

了解心脏超声及腹部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

实验诊断方面要求掌握常用实验诊断项目的选用适应征;掌握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及常用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检查的标本采集和送检要求;掌握常用检验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最终达到掌握诊断过程的思维方法,能独立进行病史采集、系统体检、正确选择辅助检查项目并作出初步诊断;能完成格式正确、文笔通顺、简练,有系统分析与符合逻辑的完整病历;初步具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分配表 (检体诊断部分)绪论目的要求诊断学是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它是临床备科的入门和基础,是由基础过渡临床学习的桥梁课程。

因此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及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一、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

三、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与体征、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及其他一些特殊检查,还包括病史采集与书写,通过临床思维分析得出初步诊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篇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目的要求1.掌握发热的病因与分类2.熟悉发热的伴随症状及其与病因的关系3.了解临床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主要内容1.发热的定义及体温的生理变异2.外源性致热原的常见种类3.发热病因与分类①感染性发热②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变态反应、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发热的常见的病因。

紫绀的名词解释病理学

紫绀的名词解释病理学

紫绀的名词解释病理学紫绀的名词解释与病理学紫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皮肤和黏膜的发绀。

它通常是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的,可能是由于呼吸系统、心脏系统或血液循环系统的问题所引起的。

在病理学上,紫绀是一个重要的指示器,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和诊断许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紫绀是氧气供应不足的结果,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氧量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会带氧输送给全身各个部位。

然而,当氧气供应不足时,血液中的含氧量减少,导致皮肤和黏膜发生变色,出现发绀。

这种发绀可能呈现为淡紫色、红紫色或青紫色,取决于氧气供应不足的原因以及发生的部位。

氧气供应不足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当呼吸系统受到影响时,例如肺部感染、气道阻塞或肺功能不全,将导致氧气无法充分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引起紫绀。

类似地,心脏问题如心肌梗塞、心衰竭或心脏瓣膜疾病也可能导致紫绀,因为心脏无法将含氧的血液充分供应给身体各个部位。

此外,血液循环系统的问题,如贫血、血管扩张或血管收缩不良等也可能是紫绀发生的原因。

病理学上,紫绀的出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例如,如果紫绀只出现在手指和足趾部位,则可能表明患者存在周围血管疾病或低血氧症。

相比之下,全身范围内的紫绀可能暗示着心脏或肺部问题。

此外,紫绀的出现还可以提示医生疾病的严重程度。

紫绀程度越重,通常意味着氧气供应不足的问题越严重。

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来确定紫绀的原因。

通过仔细的病史采集和身体检查,医生可以初步推断紫绀的可能原因,并进一步进行相关的检测,如血气分析、心电图、X射线或超声波检查等来确认诊断。

在治疗紫绀的过程中,医生首先需要针对潜在原因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呼吸系统的问题,可以通过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或氧气补充来改善氧气供应。

对于心脏问题,药物治疗、手术修复或心脏起搏器等方法可能会被采用。

其他血液循环系统的问题也可能需要针对具体原因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紫绀是一种在病理学上具有重要含义的症状。

内科学_各论_症状:紫绀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症状:紫绀_课件模板

谢谢!
病因:
蛋白分子中的二价铁被三价铁所取代,使 之失去携氧能力,同时由于这些异常血红 蛋白呈蓝褐色,当在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 (高铁血红蛋白大于30g/L或硫化血红蛋白 大于5 g/L)时即出现发绀。某些药品或化 学品中毒均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或硫 化血红蛋白血症,另外尚有少肥学性发绀 见于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
病因:
两种: (1)淤血性周围性发钳:可见于右心
功能不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肢端发绀 症、下腔静脉或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 系因体循环静脉淤血、周围血流缓慢,氧 在组织中消耗过多所致。
(2)缺血性周围性发绀:如严重休克 时,由于周围血管收缩、组织缺氧,患者 皮肤我膜出现发绀;另外,肢体
内科学症状部分:紫绀>>>
内科学症状部分:紫绀>>>
检查项目: 血清比黏、血清血管、肺上皮细、皮肤试 验、平均红血。
内科学症状部分:紫绀>>>
相关症状:
胸骨裂 体液潴留 三凹征 呼吸道阻塞 肋骨及胸骨下吸入性凹陷 剧烈运动后哮喘 呼吸浅慢 室间隔缺损 肺淤血 肺弥散功能障碍。
内科学症状部分:紫绀>>>
相关疾病:
硼酸中毒 强酸类中毒 氰化物中毒 驱蛔灵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 水合氯醛中毒 马桑果中毒 氯喹中毒 毒蛇咬伤 吡唑酮类中毒。
内科学症状部分:紫绀>>>
简介:
垂、甲床等处较易观察到。有时黄疽、水 肿或异常色素沉着可以掩盖发绀的存在。 良好的自然光线是早期发现发绀的必要条 件。
内科学症状部分:紫绀>>>
病因:
病因分类 一、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一)中心性发绀 1、肺性发绀 (1)呼吸道阻塞性病变 上呼吸道阻塞综合征 重度支气管哮喘 肺闭锁综合征 (2)肺部病变 左心功能不全所致的肺淤血、肺水肿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紫 绀PPT课件

紫   绀PPT课件
(2)心源性紫绀: 病因:先天性心血管病异常通道引起。 机制:静脉血未经肺泡即直接进入动脉系统,右→左分流(>1/3)
2019/11/27
.
8
【病因分类与临床表现】
2.周围性紫绀 病因:①淤血性:体循环静脉淤血
如右心衰竭、心包压塞或缩窄 性 心包炎等; ②缺血性:严重休克、肢体局部血管阻塞或寒冷、小动脉强烈 收缩、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特点:非全身性,限于肢体下垂部位(肢端、耳垂),皮肤发凉,按摩或加 温可消失
机制:体循环淤血、血流缓慢、氧在周围组织中被摄取过多;或血管收缩, 血容量不足,组织灌注↓、缺氧所致。
2019/11/27
.
9
【病因分类与临床表现】
3.混合性紫绀 病因:中心性与周围性并存,见于 慢性心衰。 机制:肺淤血通气障碍使Hb氧合不足,体循环淤血血流缓慢, 周围组织摄O2↑。
2019/11/27
.
13
谢 谢 聆 听
2019/11/26
.
14
2019/11/27
.
11
伴随症状
呼吸困难:重症心肺疾病
杵状指趾:病程长的心、肺疾病
意识障碍及衰竭:休克、中毒、严重 感染或心衰
2019/11/27
.
12
小结
紫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含异常 血红蛋白衍生物所致的皮肤、粘膜呈现青紫 现象。 病因可由于心、肺疾病或周围循环障碍引起。 某些药物、化学物中毒所致的高铁血红蛋白 血症或硫化血红蛋白血症也可引起紫绀。 不同病因的紫绀临床特点有异,应结合临床 分析鉴别。
2019/11/27
.
6
【病因分类与临床表现】
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真性紫绀) 1.中心性紫绀 病因:严重的心、肺疾病致SaO2↓ 特点:全身性,皮肤温暖

临床诊断学:发绀(cyanosis,发绀)

临床诊断学:发绀(cyanosis,发绀)

8.X线胸片
常可提示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肺结核、肺间质性疾病、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肿瘤、 肺源性心脏病、气胸、胸腔积液等)、纵隔疾病以及部 分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 病、心包疾病等)。必要时可行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 以明确病变的部位、性质和范围等。对疑有支气管及 肺疾病者可考虑行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纤维支气管镜肺 活检明确诊断。肺功能检查有助了解肺功能受损的性 质、类型及严重程度。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 检查及选择性心血管造影等,有助确定紫绀是否为心 血管疾病引起。
2.紫绀发生急缓
缓慢发生的紫绀常提示慢性心肺疾病。
原无心脏病者突然发生的紫绀,应了解有无用 药史或化学物品接触史,考虑异常血红蛋白血 症可能。进食含有高量亚硝酸盐的蔬菜、腌制 咸菜或变质的剩莱后突然发生的紫绀,则需考 虑肠源性紫绀症。反复发作的肢端发绀,常由 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
3.紫绀程度
但临床实践表明,此说不尽可靠。以正常血 红蛋白浓度150g/L计,50g/L为还原血红 蛋白,提示有1/3血红蛋白氧不饱和。当动 脉血氧饱和度(SaO2)为66%时,相应动脉血 氧分压(PaO2)已低至4.5kPa(34mmHg)的危险 水平。
紫绀有相当大部分不能确切反映动脉血氧下降情况
事实上,正常血红蛋白浓度的病人,如Sa02<85%时, 口腔黏膜和舌面的紫绀已明确可辨。近来,观察分 析紫绀与SaO2的关系,发现轻度紫绀者中Sa02 >85% 者近60%。此外,在红细胞增多症中,Sa02虽>0.85, 但亦会有紫绀出现;相反,重度贫血(Hb<60g/L)病 人,即使Sa02有明显降低,亦难发现紫绀。可见临 床所见紫绀,有相当大部分不能确切反映动脉血氧 下降情况。

紫绀名词解释

紫绀名词解释

紫绀名词解释
紫绀(cyanosis)是一种临床症状,指的是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减少,导致皮肤、黏膜和指甲床颜色变为暗紫色。

紫绀通常是由于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出现问题而引起的,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减少。

紫绀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种。

中央型紫绀是由于心血管系统的问题引起的,包括心脏病、心脏衰竭、动脉血栓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无法充分地进行氧气交换,从而导致组织缺氧和皮肤出现紫绀。

周围型紫绀则是由于呼吸系统的问题引起的,包括肺病、呼吸困难综合征、肺动脉栓塞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氧气无法有效地进入血液,从而造成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减少,皮肤出现暗紫色。

紫绀是一种严重的症状,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

一般来说,对于中央型紫绀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例如治疗心力衰竭、梗塞等疾病,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对于周围型紫绀,需要通过呼吸系统的治疗,例如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等,以提高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

紫绀除了是一种症状外,也可能是一些疾病的表现。

例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病、血液循环障碍等,都有可能导致紫绀的出现。

因此,当患者出现皮肤、黏膜和指甲床颜色变暗的情况时,应尽早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紫绀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紫绀是一种临床症状,是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的减少所
致,通常由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的问题引起。

紫绀需要通过治疗原发疾病来进行管理,并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对患者身体的严重影响。

手足紫绀症的病因及病理变化

手足紫绀症的病因及病理变化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手足紫绀症亦称手足发绀症、手足紫蓝症,以手足对称性、持续性皮色发绀为特征的末梢血管功能性疾病。

发病年龄多在20岁左右,以青年女性为多见,很少见于男性。

至中年后症状趋于缓解,亦有持续存在者。

精神异常患者中发病率较高。

1、病因
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⑴内分泌功能失调;⑵交感神经、血管神经中枢功能失调;⑶微血管缺陷;⑷高血粘稠度;⑸遗传因素;⑹寒冷。

2、病理变化
在内分泌功能失调和血管神经中枢紊乱的情况下,皮肤的细小动脉(毛细血管前小动脉)处于持续痉挛状态,而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则是呈持续扩张,血流缓慢,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和体温散失过多,故皮色呈发绀,皮温低。

显微镜下可见毛细血管袢扩张、纡曲、血流缓慢,呈淤血状态。

病理变化是皮肤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增生,组织水肿,真皮纤维化和小动脉壁增厚。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内因在虚,外因在寒。

素体阳虚,或脾肾阳虚,或气血衰损,或营卫不和,复受外寒侵袭,寒凝肌肤,经络阻塞,气滞血瘀所致。

阳气不能外达四末,故有疼痛发凉。

气滞血瘀,血瘀阻塞经络,故有紫暗征象。

另外情绪波动,怒气伤肝,肝失疏泄,也可致气滞不行,血瘀四末。

或金刃所伤,瘀血停聚,肢端血脉阻滞等亦可诱发本病。

紫绀 的名词解释

紫绀 的名词解释

紫绀的名词解释紫绀(英文名:cyanosis),是指皮肤和黏膜发绀,是由于血液中氧气不足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

当人体的氧气供应不足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氧量降低,导致皮肤和黏膜呈现出发紫的颜色。

紫绀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期存在的症状,其严重程度与氧气供应不足的程度有关。

导致紫绀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分为中心性和外周性。

中心性紫绀是由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引起的,通常与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相关。

外周性紫绀则可能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或气体传递障碍造成的,常见的病因包括血栓栓塞、中毒性血红蛋白血症等。

紫绀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和黏膜的发紫,尤其是口唇、手指和足趾等末梢部位,但也可能波及到其他部位。

发紫的程度可以从轻微的青紫色到明显的深紫色,严重者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头晕、心悸等症状。

紫绀的诊断通常是基于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如血气分析、心电图等。

针对紫绀的治疗取决于其病因。

对于中心性紫绀,基础疾病的治疗是关键,如给予氧气治疗、使用药物控制心血管病变等。

对于外周性紫绀,可以采取改善血液循环的措施,如使用抗凝剂、进行物理治疗等。

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干预来解决疾病根源。

除了疾病的治疗,预防和注意紫绀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期锻炼、均衡饮食、戒烟限酒等,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

在高海拔环境下活动或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时,要注意保暖和适当增加氧气供应。

总之,紫绀是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的皮肤和黏膜发紫的症状。

其病因复杂多样,治疗和预防措施也各不相同。

在面对紫绀时,及时就医并积极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注意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紫绀的发生,保障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皮肤和粘膜的颜色随血流的颜色而变化。

血液的红色是由于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

当血红蛋白充分地和氧结合,成为氧合血红蛋白时,它的颜色是鲜红的;当它放出了氧,成为还原血红蛋白时,颜色就变为暗红。

动脉和毛细血管里的血,含氧合血红蛋白多而还原血红蛋白少,因此它的颜色鲜红,透过薄的粘膜和半透明的指甲,红色仍明显。

皮肤较厚,且含有色素,因而是白里透红或微棕色透红。

静脉血因含还原血红蛋白多、氧合血红蛋白少,所以它是暗红色,透过皮肤,就呈现青紫色。

手臂上一条一条的一般所称的“青筋”就是静脉。

苯胺、硝基苯和亚硝酸盐等化学品可使血红蛋白变为变性血红蛋白,这种血红蛋白本身就是紫色的。

因此,凡粘膜、指甲和皮肤里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里血液的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而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出现变性血红蛋白的时侯,都会出现紫绀。

可有紫绀症状的疾病,有下列三类:
1.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是使血红蛋白能够和氧结合,成为氧合血红蛋白的地方,凡能阻碍血红蛋白和空气接触的任何支气管和肺的疾病,都可使全身动脉血的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产生紫绀。

这些疾病包括喉部或气管阻塞(如痰液阻塞、气管异物)、支气管哮喘、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和重的肺部疾病(如肺结核、肺炎、尘肺、肺气肿、肺水肿等)等。

空气里氧含量不够,如在高空里,即使呼吸系统是健康的,也会因为血红蛋白不能充分氧合而产生紫绀。

2.循环系统疾病:
(1)紫绀型先天性心脏血管病:有些先天性心脏病在心脏内或大血管之间有不正常的通路,使右半边心脏里未经氧合的血,不经过肺而直接流到左半边心脏和主动脉里去,因而动脉血里混进了许多还原血红蛋白,产生紫绀。

常见的有先天性紫绀四联症、肺动脉高压性右至左分流综合症和肺动静脉瘘等。

(2)心力衰竭和休克:这时心脏排出的血液减少、血液循环缓慢、静脉里血液郁积,尤其肺里的郁血可以阻碍血红蛋白的氧合,同时血液经过周围组织时氧的消耗又增多,所以血里还原血红蛋白多,产生紫绀。

(3)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在局部停留时间长,氧被多量地消耗,局部可出现紫绀,如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血管遇冷收缩,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唇、耳、鼻尖、手指和足趾处可出现紫绀。

阵发性肢端动脉痉挛病时,四肢肢端血管收缩,可引起手指和足趾的紫绀。

3.其他: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这种病红细胞数量显著增多,部分血红蛋白得不到氧合的机会,还原血红蛋白多,产生紫绀。

(2)苯胺、硝基苯和亚硝酸盐等中毒,产生变性血红蛋白病,引起紫绀。

有些人,特别是儿童进食大量不新鲜的青菜可引起亚硝酸盐中毒,出现紫绀,叫做“肠原性青紫症”。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