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
模式: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较强的实践能力。 . 高校 工科应用 型人才最基本 的 技 能 就是 要有 一定 的实践 动 手能 力 和较 强 的操 作技 能, 这点也 是区别 于其他专业人才 的重要体现 。主要体 现在工程专业技术 的操作 性和熟练程度 ,如车辆工程
往往不能适应现代 化 的社会 发展需 要 。在教学过程 中 要坚持适应 市场的主体地位 ,合理 地设 置教学培养计 划 。在培养计 划的设置上 ,首先要 把握住专业核 心课 程 ,这类课程是 以传授专业基 本知识和培养本专 业的 基本技能为 目标的课程 , 对学生要有更 高的要求 。另外 可开设一些 任选课 程 , 此类课程较 为灵活 , 学生 可以 自 由选择 。学校在制订工程专业 的培养计划时 , 不仅要对 专业 核心课 有要求 ,而且要设 置一些较为全 面的选修 课程供学生 依个人 的专长或 兴趣爱好进行选 择。以培 养既具有较 强 的专业基 础知识 ,又有一定 专长的应用
问题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突 出综合 素质 , .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工科课 程 的
实践性较强 , 应强调理论在实践 限的 。一方面
可 以在课程的实 习中加强 实验 , 多开设实验 课程 , 让每 个学 生都有 自己动手 的机会 ,培养学生 的实践操作能 力 ;另一方 面还可 以在 大学 四年级 的毕业设 计过程 中 让 学生深入工厂 ,大 多院校在 四年级 的最后 一学期没 有课 程 ,毕业设 计 的指 导教 师可给学生提 供一次时 间
外, 即使是 同一个专业都有 不 同方 向 , 个人不 可能全部 掌握 所有的工程知识 , 因此 , 工科应用 型人 才要有较强 的团队合作 精神 ,也是工 科应用型人才 的必备条件之
地方院校工科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地方院校工科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
地方院校工科专业作为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主要渠道,更是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本文将对地方院校工科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进行详细阐述。
一、当前地方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 教学资源不足:一些地方院校工科专业缺乏师资力量和实际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教学质量。
2. 课程设置单一:一些地方院校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
3. 缺乏实践机会:一些地方院校工科专业的实践机会较少,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4.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一些地方院校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传统,缺乏个性化和创新性。
以上问题使得地方院校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改革和创新。
1. 构建师资队伍: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应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4. 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可以探索更加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引入项目式教学、开展学生导师制度等,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成长需求。
1. 个性化导师制度:某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实行了个性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都有一位来自企业或院校的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和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2. 实践课程和项目式教学:某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开设了一系列与企业合作的实践课程,并将部分实践课程改为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 企业合作实习:某地方院校工科专业与当地企业合作,每年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锻炼,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以上实践探索的效果较好,学生对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可度较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职业发展前景也有了显著提升。
玉溪师范学院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创新论文

玉溪师范学院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处在一个“量”、“质”不均衡的发展氛围当中,而在这种氛围下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就会屡屡出现一些怪现象,限于我国的国情,高等教育的大环境暂时不会改变,因此本人认为,创新人才能力塑造途径不失为一个可以减少这些怪现象的发生对策。
本文通过对玉溪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途径中存在的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作为一所地方院校,要完成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重点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理念、流程、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寻求创新,保障人才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地方院校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创新0 引言随着1995年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截止200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已跃居世界第一。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的“量”确实得到了发展,但是却缺乏“质”的提高。
高等教育“量”“质”处于不均衡的发展氛围当中,则会引起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出现进校容易,出校难、高学历低能力、毕业学生就业率低甚至“被就业”等怪现象。
因此本人认为,创新人才能力塑造途径不失为一个对策。
本文试着结合玉溪师范学院的现实条件以及笔者的求学经历,对玉溪师范学院旅游专业人才能力塑造途径进行创新研究,以期为我校及同类院校的人才能力塑造提供参考。
1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能力培养体系的内涵1.1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笔者认为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旅游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办学特色,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职业特点需要的学生而努力。
因此,我校旅游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是为地方旅游行业培养侧重于实践操作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1.2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高校应用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人才在管理学科知识平台上实现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复合(见表1)。
表1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表格要素来源于:李因,汪艳丽等人撰写的《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1.3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21世纪世界旅游业及入世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即必须具有大旅游的发展观念,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掌握未来旅游业发展所需的国际语言、网络语言和专业语言。
玉溪师范学院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

玉溪师范学院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引言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对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玉溪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具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致力于培养符合旅游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玉溪师范学院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
1. 课程设置的创新玉溪师范学院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中,课程设置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该学院积极与相关旅游企业合作,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参观实习以及实践项目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2. 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方法上,玉溪师范学院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教室授课外,还引入项目式教学、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战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实践环节的创新实践是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玉溪师范学院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中,实践环节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学院与旅游企业、旅行社等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各种实习、实训和实践机会。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 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玉溪师范学院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通过组织学术研讨会、科研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
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论文的撰写和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
5.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玉溪师范学院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中,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地方高校大学生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探究——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

编者按院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袁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 对人才的需求袁精准化的就业指导服务是现阶段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遥 本文总结 了目前地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尧信息平台建设尧指导深入程度尧就业服务理念尧 就业市场开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袁针对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袁为进一步提高地方高校精准 化就业指导服务提供了理论基础袁提高了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遥
高校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的重中之重就是做好就业困难学 生的指导和服务袁满足他们的实际 需要遥 当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 响袁 就业困难学生的结构复杂袁呈 现出很大的差异性遥 有性格内向尧 家庭经济困难尧 心理状况不稳定尧 身体残疾尧偏远地区和部分少数民 族的学生袁以及部分行业性别歧视 带来的部分女性群体袁传统的就业 指导并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袁只有 从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发袁抓住 问题根源袁提供精准化的就业指导 服务袁做到野一人 一方案冶袁才能 满 足他们的实际需求袁才能稳步提升 高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遥
中袁特别提出要野做好高校毕业生 就业创业工作冶袁并要求野加强精准 化就业指导服务袁切实做好建档立 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尧 残疾毕业生尧 少数民族毕业生等困难群体毕业 生就业帮扶工作冶遥 因此袁在当前严 峻的就业形势下袁如何做好学生的 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袁进一步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袁成为了高 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 任务遥
高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 重要任务遥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更加全面尧多元化和多样化袁这就 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袁不仅 高校需要办出特色袁大学生也需要
2019.5 人才资源开发 31
地方高校工科设置问题研究——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

地方高校工科设置问题研究——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沐士光;罗增勇;颜鸿淋;刀学龙【摘要】工科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发展工科符合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符合向综合大学发展的目标要求、也是综合大学必不可少的标志性学科门类.另外,工学学科专业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未来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培养,这是地方高校工学学科专业设置的前提条件.【期刊名称】《玉溪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6)005【总页数】4页(P63-66)【关键词】地方高校;工科;专业设置【作者】沐士光;罗增勇;颜鸿淋;刀学龙【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工程学院,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工程学院,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工程学院,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工程学院,云南,玉溪,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8.4作为区域性的地方高等院校,应该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其所在地区以及在该地区所处的地位、学校的办学条件与办学现状、学校为地方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服务的需要等为依据来确定学校的类型与办学层次,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这一点,玉溪师范学院在其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自评报告中已做了明确的描述,即: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型本科师范院校;办学层次定位:本科教育为主体;发展目标定位:以现代大学制度为基本特征,教师教育特色、学科特色和地方特色显著,在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的开放性、多学科、教学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专业型教师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此外,玉溪市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在关于地方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描述中也指出:“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知识贡献的力度还难于满足玉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玉溪师范学院要紧密结合玉溪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发展非师范教育和高职教育,为将来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打好基础。
地方师范院校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

地方师范院校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师范院校开始发展非师范工科专业,向综合性大学转型。
地方师范院校在专业设置时应遵循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则,突出特色,统筹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关系,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教学改革;工科应用型人才师范类高校为了拓展学校办学空间,服务地方经济,提高学校社会地位,纷纷向综合性高校转变,开办了许多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型专业,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蓬勃发展[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改革开放再一次拉开序幕。
香港中华电力、日本京瓷与振华集团、南方汇通微硬盘、香港瑞安集团、美国旗盛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贵州,富士康工业园、中关村科技园区等亦相继落户贵州,需要大量能够满足现代工程应用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
因此,贵州地方师范院校再次迎来了发展的契机,也迎来了新挑战。
大力发展非师范工科专业,为贵州工业强省培养应用型人才,已势在必行。
1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高等师范院校为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师资,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国发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2],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改革开放再一次拉开序幕,工业强省、大力发展贵州经济成为又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电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重点开发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支持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电子功能材料产业发展,建设贵阳、遵义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软件、混合集成电路等产业;支持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关产业,建设光伏产品研发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贵州地方师范院校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但高等师范院校能否把握住机遇,确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将直接关系到高等师范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玉溪师院人才培养方案初探

玉溪师院人才培养方案初探
章新;莫晓辉
【期刊名称】《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17)0z1
【摘要】本科学历中学教师的培养,要以教育现代化的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教学体系现代化建设为核心,应着重抓好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抓好学院的"硬件"、"软件"建设.
【总页数】4页(P119-122)
【作者】章新;莫晓辉
【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教务处,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师范学院,教务处,云南,玉溪,65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0
【相关文献】
1.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田径普修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r——以玉溪师院为例 [J], 赵艳艳;杨文斌
2.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途径与措施——以玉溪师范学院"十一五"人才培养方案为例 [J], 程斌;谢永安;聂锐新
3.幼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基于对6所幼师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 [J], 杨恩慧;邱学青
4.玉溪师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现状及改革创新的途径 [J], 罗祥黎
5.献给玉溪师院的歌 [J], 蔡威;彭灿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s t dy o Ca e S u fYux r lUn v r i iNo ma i e s t y
刀 学龙 Da e n ; 增 勇 L oZ n y n oXu l g 罗 o u ego g
( 玉溪 师范 学 院信 息技术 工程 学 院 , 溪 630 玉 5 10)
A s a t h nier g p f s n o a rg n lu i r t i n csa oc o s t h o g — ae r nn o e Fo ely o rg nl b t c :T e e g e n r e i f e oa n esy s e e r t h oe e n l b sd t ii m d . rm ra t f e o a r n i o s o i v i sy c o y a g i i c l g, n e i t t i n bet e f p l a o n i e n l t t ii c t n ad se ict n, n l c a s utr d sr ecnt ci o ee ivs g e r n go j i s p c t ne gn r gt e s r n gl a o n p c i i s i e et l t c e e i o s u t n l ta a i cv o a i i ei a n , a n o i f ao tl u r u , c b r o
o o re s se i ppiain e gn ei g tan n ,p o o e t e t n i g o ngn e i rc ie a ii n h c nim fa p iain n ie rn fc u y tm n a l t n ie rn r ii g r p s h hik n fe i e rng p a tc blt a d t e me ha s o p lc to e gn ei g s c o y
Ke r :rgo a nie st a l d e gn e igtlnt;ri n de y wo ds e in lu v riy;ppi n ie rn ae s tanig mo e
中图分类号 : 6 0 G 4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0 6 4 1 (0 0)4 0 1— 2 10 — 3 12 1 1— 2 3 0
(c o l fIfr t nT c n lg n n ie r g Y x o a U iest, x 5 10, hn ) S h o o nomai e h ooya dE gn ei , u i r l nvri Yu i 3 0 C ia o n Nm y 6
摘要: 多数 区域 性 高校 的工 科专 业都选 择 了技 术应 用型人 才培养 模 式。 结合 区域性 高校 的 实际 , 讨 工科应 用 型人 才培 养 目标 、 养 定位 与 探 培 规 格 、 识 能 力结 构 , 知 阐述 了工 科应 用型 人 才培 养模 式的课 程体 系构 建 , 出 了强 化 工程 实践 能 力培 养 的思路 以及 建 立 工科应 用 型人 才培 养模 提 式的保 障机 制 , 图为 区域 性 高校 办_科 专 业提供 参考 。 试 T -
型 人 才 培养 模 式 。 们 的最 佳 选 择 。 玉 溪 师范 学 院 作 为 一 所 区 域 性 的地 方 本 科 院 校 , 有 基础 是 师 原 1 更新观念 , 理清思路 。 制定切合 实际的工科应用型人 才培 养
范教育 , 设置工科专业起步较 晚 , 经过几年的摸索 , 虽然积 累了一些 方 案 经 验 和成 果 , 工 科 办 学基 础 还 相 对 比较 薄 弱。 要表 现在 : 观 念 但 主 从 通 过现代教育观念和 新形势下应 用型人才培养 模式 的学 习与 层面上来看还较 多地停留在过去几十年形成 的师范教育上 , 未完 讨 论,提出区域性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的指导思想 : 还 全 从 以 前 的 师范 教 育 模 式 中跳 出来 , 工 科 人 才 培养 模 式 的认 识 不 培 养 方 案 的修 改 应 首 先考 虑 培 养 人 才 培 养 的 定 位 和 规 格 , 用 型 本 对 应 足 : 师资 队 伍 上 说 , 有 师资 队 伍 较 多 偏 重 于 理 论 型 , 少 工 程 实 科 培 养 面 向 生 产 、 设 、 理 、 务 第 一 线 的 高 素 质 应 用 型 本 科 人 从 现 缺 建 管 服 应 学 应 践 方面 的经 验 , 在 着 重 ” ” ” ” 象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上 看 , 存 学 轻 术 现 从 重 才 , 以本 科 层 次 的基 础 理 论 教 学 、 生 基 本 素 质 培 养 、 用 能 力 培
Vau g n e i l e En i e rng
・21 ・ 3
区域性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的探讨
— —
以玉 溪 师范 学院 为例
Re e r h o s a c fEng ne r n ple Tr n ng M o n Re ona le e: i e i g Ap id ai i de i gi lCo l g
tln stann de ae t r iig mo ,prvd ee e c o n i e rn r fs in lo e in lu v riy o ie rfr n efre gn ei gp oe so a fa rgo a nie st.
关键 词 : 区域性 高校 ; 科应 用型人 才; 工 培养 模 式
创新能力 的技术应用型人 才。在调查 中还 发现: 方的基层 相关单 地 从 高 等 教育 工 科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来 看 , 般 可 将 其 分 为 研 究 型 人 位 , 需 要 的 就 是 既 有 扎 实 的理 论功 底 , 有 较 强 工 程 实践 能 力 , 一 最 又 求 踏 安 瞄 才培养模 式和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 式。 培养研究型人才主要是重 真 务 实 、 实 肯 干 , 心基 层 工 作 的 工 程 技 术 人 员 。 由此 , 准 就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