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案附习题

合集下载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质人教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五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质人教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五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质人教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五篇)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2.会读比、写比、知道比的各个部分名称。

3.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

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一、初步理解比是一种关系1、引入比。

(1)问题:一个摸球游戏,在盒子里要放黄球和红球两种球,要求黄球和红球按4比1,应该怎么放方案1:黄球4个,红球1个。

方案2:黄球8个,红球2个。

讨论:8个对2个应该是8:2,为什么也可以说成4:1,你能说明理由吗学生独立思考。

交流:1个看作1份,4个就是4份,2个红球也可以看作1份,黄球有这样的4份,所以是4:1。

黄球个数是红球个数的4倍。

方案3:红球12个、白球3个;红球16个、白球4个;......讨论:为什么这些方法都是4:1(2)红球和黄球的比呢(3)小结:黄球个数除以红球个数等于4,黄球除以红球等于1/4。

两个数的比其实就是两个数相除,4:1就是4除以1,1:4就是1除以4。

2、认识比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中间象冒号的叫做“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后面叫做比的“后项”。

二、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1、出示羊毛衫图。

(1)讨论:从这个2:3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交流:兔毛是羊毛的2/3;羊毛是兔毛的1.5倍;兔毛是这件衣服的2/5。

羊毛是这件衣服的3/5。

……(2)2:3是羊毛和兔毛的比,那么,3:2是谁和谁的比2、出示新生儿图。

(1)讨论:这里的1:4是什么意思交流:1:4是指新生儿的头长是身长的1/4,身长是头长的4倍。

(2)如果新生儿的头长是10厘米,那么身长是多少头长是15厘米呢新生儿的头长是1米呢说明新生儿的头长是有一定范围的。

一般新生儿的身高在40到60之间。

(3)讨论:(指名以为学生)这位学生的头长与身长的比是:4吗那么你估计大概是多呢也就是说这个1:4是特指新生儿的。

3、举例。

三、完善比的意义1、出示:我坐飞机从杭州出发到成都,飞行的路程大约上1800千米,大约飞行了3小时。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6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6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6篇)篇一:《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教学过程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通常怎么比较?(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

)导入:今天我们借助于除法来学习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一)准备题(事先板书)口头列式解答。

1、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板书: 1002=50(千米)师:观察上面的两道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用除法)(二)讲授新课:比的意义1、观察练习1。

问:32表示什么?(3是2的几倍。

)谁和谁比?(长和宽比。

)23表示什么?(2是3的几分之几。

)谁和谁比?(宽和长比。

)师:无论是长除以宽,还是宽除以长,比较结果都表示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也可以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是两个数量的比。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

宽和长的比是2比3。

也就是说,32可以说成3比2,23也可以说成2比3。

提问:3分米、2分米都表示什么?(长度)师小结:3分米、2分米都表示长度,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2、观察练习2。

提问:求的是什么?(速度)谁和谁进行比较?(路程和时间)谁除以谁?师: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放手让学生讨论)路程除以时间可以说成什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即100∶2可以说成 100比2。

)路程和时间是同一类量吗?(不是)不同类量比的结果是什么?(产生一个新的量:速度。

)3、归纳总结。

师: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用红笔画线,标上除法。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13篇)《比的意义》篇1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

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

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着重说明两点:(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是用整数表示。

(2)比的后项不能是0。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2~53页比的意义。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在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时,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4、通过主动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媒体:电脑、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引入:同学们,2008年的北京将要举办什么盛会啊?(北京奥运会),在上届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那么关于奥运会你都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播放奥运会的相关资料)在学生说出的资料中选出中国金牌数和俄罗斯金牌数:中国获得金牌32块。

俄罗斯27块。

你能列出算式表示中国与俄罗斯所得金牌块数之间的关系吗?(这里可能有学生列加减法,也可能会有除法。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4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4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具有意义。

·生物多样性对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具有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生活的环境。

二、过程与方法用图表、文字或小论文等方式阐释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到生物多样性对于整个生命世界的重要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25张A4纸;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1.出示“为鸭子家庭让路”图片及文字(5月9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彼得伯勒的车道上,众多汽车在一名男子的指挥下纷纷停下,为匆匆赶往河中的鸭妈妈和她的小宝宝们让道)。

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和其他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数百万种生物物种它们彼此相依共同构成了一个美好和谐的生命世界。

为什么我们会和那么多的生物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呢?请看一段历史故事(播放视频:1941年9月,德国法西斯切断了列宁格勒与外界的联系,企图以饥饿征服这座城市。

在德国人围城的900天里,全俄瓦为洛夫植物研究所里有四个人被饿死,但没有一个人去动他们所采集的各种各样的种子,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科学家宁肯饿死也不动种子库里的一粒种子?(利用大自然多种多样的基因培育对人类更有价值的物种将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利益。

)(板书课题。

)2.出示小资料: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它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我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生物圈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多样性。

(板书:人类)3.植物除了给我们提供食物还有什么作用?出示:植物的作用(书88页)。

4.1.1《比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4.1.1《比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4.1.1《比的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2.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3. 比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比的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的意义。

例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2.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比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比的定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叫做比。

3.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讲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

1)比与除法的关系比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除法运算,比的两个数相除,就是它们的比。

例如:a:b = a÷b2)比与分数的关系比可以表示为分数的形式,比的两个数分别作为分子和分母。

例如:a:b = a/b4. 比的应用通过讲解比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

1)比的性质比的两个数相乘或相除,比的大小不变。

例如:a:b = (a×c):(b×c) = (a÷c):(b÷c)2)比的应用比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比的概念的理解。

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解清楚比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同时,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

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预设情况:(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一)同类量的比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

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这5篇《比的意义》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比的意义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引入新课。

上面是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

当其中有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今天,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出示例l。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2\\)长方形的面积随着那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能看出它们变化的特点吗?(3)分别找出面积与款项对应的数,面积与宽的比各是几比几?比值各是多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1)表里的两种量是长方形的宽与面积(长与面积)。

宽与面积(长与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面积随着宽(长)的变化而变化。

(2)宽(长)扩大,面积也扩大;宽(长)缩小,面积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面积与宽(面积与长)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板书: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因为面积和宽(面积与长)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5(2)。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意义,理解比的大小的概念。

2.了解简单的比的表示方法和常见的比的单位。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判断等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和大小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大小的概念,能用简单的方法表示比。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组数字“18:14”或“18/14”,然后询问学生,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会回答“18比14大”,“18和14的比是18:14或18/14”等。

二、讲解“比”的概念1.定义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例如教室里的凳子和桌子,楼房和街道等,并且发现它们之间有大小关系。

这个大小关系就可以称为“比”。

因此,比可以理解为在两个物体或数量之间建立大小关系的方式。

2.常用的表示方法教师用18:14这组数字为例,请学生回答这个比的读法,这组数字可以读作“18比14”,“18和14的比是18:14”。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出比的其他常见的表示方法,例如用小数、百分数、分数等表示。

3.常见的比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常见的比有很多,如食物的重量比、人口的密度比、跑步速度比等等。

让学生自己举例子并讲解。

三、讲解“比”的大小概念1.等比当两个比的大小关系相同时,我们称这两个比是等比的。

例如,5:3和10:6就是等比的。

2.相反数当一个比大于另一个比时,我们说这两个比是相反的。

例如,5:3和3:5就是相反的。

3.比的大小教师用两个不同的比例来比较大小。

例如,比较5:3和4:2的大小。

可以将5:3换算成1000:600,4:2换算成1000:500,这样比较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我们发现,1000:600大于1000:500,所以5:3大于4:2。

四、练习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举出不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然后给出比的大小关系。

例如,体重比、速度比、年龄比等等。

2.游戏让学生进行一个小游戏,让他们根据比例关系在纸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标出它们的大小比例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比的意义﹚
课前百事通
◎目标导航船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4.重点:比的意义,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5.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创意开场白
【方案一】大家都知道美羊羊吧?下面有三张美羊羊的照片,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一张照片更像你所熟悉的美羊羊?哪张不像,为什么?
【方案二】今年市消费者协会和质量监督局在3.15活动中对我市xx家用电器商场a、b 两大系列电视机的质量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见下表)
【方案三】猪妈妈配制了两杯糖水,第一个杯子中加糖10克,水80克,第二个杯子中加糖5克,水50克,你认为贪吃的小猪会喝哪个杯子的水呢?为什么?
课堂一点通
◎课堂巧活动
【活动一】同学们,你知道3.15是一个什么日子吗?今年市消费者协会和质量监督局在3.15活动中对我市xx家用电器商场a、b两大系列电视机的质量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见表一)
表一
提问:如果我想买一台电视机,你们帮我出出主意,应该买哪种系列呢?为什么?
学生:可以通过先求出两大品牌抽查台数与不合格台数间的倍数关系来比:10÷5=2 10÷2=5 a品牌抽查台数是不合格台数的2倍,而b品牌抽查台数是不合格台数
的5倍,所以应该买b品牌。

师: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两种品牌的电视机进行了比较。

其实,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还有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比。

例如:a品牌不合格台数和
抽查台数比较,也就是几和几比较。

(5和10比)
小结: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活动二】2004年4月18日,全国铁路第五次提速。

“火车提速后,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了320千米。

这辆火车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320÷2=160(千米)
提问:同学们看,求火车行驶的速度,是用哪两个量进行比较?(路程和时间)
师:那么,火车行驶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火车行驶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320比2。


小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活动三】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多少枚金牌?(32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在雅典奥运会上32次庄严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32次在雅典上空率先升起。

“五星红旗啊,我们为你自豪”。

教师出示一面长6分米,宽4分米国旗。

提问: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说出哪些比?(长和宽的比是6:4;宽和长的比是4:6)
6 ﹕ 4 = 6÷ 4 = 1.5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6:4还可以写成6/4,6/4是比的另一种分数形式的写法,仍读作6比4,不能读作六分之四。

名称讲解: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和的商,叫做比值。

学生讨论: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
讨论得出:比是指两个数相除,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

它们的意义是不同的。

◎知识全突破
知识点一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我们可以用比来表示两个具有相除关系的量。

【例题1】我国著名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国旗。

﹙1﹚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

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
﹙2﹚“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答案】﹙1﹚长和宽的关系:15÷10 也就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宽和长的关系:10÷
15 也就是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2﹚飞船的速度:42252÷90 即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42252比90。

知识点二比的符号和读、写法
比的符号:比用符号“:”表示,“∶”叫做比号。

比的写法:把“比”字用比号代替。

比的读法:两种形式的比都读作几比几。

【例题2】上题中的15比10记作15∶10或15/10
10比15记作10∶15或10/15
42252比90记作42252∶90或42252/90
知识点三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前项: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

比的后项: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题3】说出下面各比的名称。

15∶10=15÷10=2
3
【答案】15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号,10叫做比的后项,3
叫做比值。

知识点四求比值的计算方法
求两上数比的比值,就是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比值可以用整数、分数或小数表示。

【例题4】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答案】10∶5=10÷5=2
0.3∶0.5=0.3÷0.5=0.6
知识点五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1.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还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可以用下表表示:
用字母表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题5】写出下面式子中各部分名称。

【答案】
2.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区别。

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区别表现在:比是表示两个量﹙或数﹚的一种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一个数。

知识点六 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根据比和除法间的关系,可以推导出比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比的前项=比的后项×比值,比的后项=比的前项÷比值 【例题6】求比的未知项
【答案】
◎随堂小挑战
1.比的( )不能为零。

A 前项
B 后项
C 比值
D 无法确定 【答案】B 2.糖占糖水的
5
1
,糖与水的比是( ) A 1:5 B 1:4 C 1:6 D 无法确定 【答案】B
3.在8:9中,如果前项增加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A 增加18 B 乘2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答案】 A 4.求比值:
35:45 360:450
0.3:0.15 18: 32 0.6:1.8 203:5
4
【答案】97 0.8 2 27 31 16
3
我的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