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分界界标之研究

合集下载

夏商文化分界探讨的思考

夏商文化分界探讨的思考

夏商文化分界探讨的思考
《夏商文化分界探讨的思考》
夏商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重要的文化流派,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今天的世界文化。

那么,夏商文化的分界究竟在哪里?
一般认为,夏商文化的分界在夏朝和商朝之间。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统治权的王朝,它的文化主要表现为以祭祀为主的宗教文化,以及以礼乐为主的社会文化。

商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有统治权的王朝,它的文化主要表现为以礼乐为主的社会文化,以及以书法为主的文学文化。

此外,夏商文化的分界还可以根据不同文化的特征来界定。

夏朝文化的特征是以神祇为中心,重视宗教信仰,注重礼仪,重视祭祀文化。

商朝文化的特征是以礼乐为中心,重视儒家思想,注重文学创作,重视书法文化。

夏商文化的分界可以根据夏朝和商朝的时代界定,也可以根据不同文化的特征来界定。

这两种分界方法都可以用来探讨夏商文化的分界,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高中历史 1.2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 1.2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备课资料一、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启攻益而夺天下,宣告了夏王朝的建立,并开创了父传子、家天下的局面。

这是上古史上一件大事。

它标志着原始氏族制社会的解体,阶级社会的出现。

这一点,古人的认识是很清楚的,所以《礼记·礼运篇》中把这一事件作为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分界。

考古学研究的成果说明:中国大约在五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财富私有的现象,因为在墓葬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少等方面都反映出贫富间的明显分化。

随着生产的发展,一个人生产的产品已超过了本人的消费而有了剩余时,战争中的俘虏将不再被杀死而被作为奴隶去从事生产,创造更多的财富。

这样私有制出现了。

氏族或部落的首领为了攫取财富或奴隶,不断地进行战争。

同时,为了防御敌人,保护自己,筑起了城堡。

如今,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城遗址已有数十个之多。

这说明,这一时期原始氏族制度已遭到严重破坏。

因此,夏启破坏禅让制而夺取天下的事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古代文献中把两种制度的变革归咎于夏启夺权这一件事,显然有点简单化。

但它深刻地揭示了私有制是导致社会发生变革的根源,并且指出了家天下的小康社会中父死子继的世袭制的本质与特点,这是很深刻的。

但这一变革,毕竟使人们最终告别了野蛮时代,并向文明时代的门槛迈进,这是有进步意义的。

二、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夏王朝在经历了四百余年之后被成汤所灭,中国第一个王朝从此在历史舞台上落下帷幕。

应该说,这个结局有它的必然性。

因为夏王朝的统治者剥削、压迫民众,贪图享受的阶级本性,使它与民众之间始终处于对立状态。

统治阶级追求穷奢极欲的生活,必然要加大对民众的剥削和压榨。

当民众不堪忍受时,又必然要起来反抗。

国内矛盾尖锐,诸侯也纷纷反叛。

商汤就是在夏桀无道、国内外矛盾十分尖锐的形势下发兵攻伐夏桀的。

他以天意为命令,以替天行道为号召,得到民众与诸侯的响应。

所以鸣条大战,一举击溃了夏桀的军队,桀出奔后死于南巢。

夏王朝从此灭亡。

一个统治了四百余年的强大国家从历史上消失了。

读《追迹三代》有感_心得体会

读《追迹三代》有感_心得体会

读《追迹三代》有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读《追迹三代》有感,感谢您的阅读!如椽之笔追迹三代——读《追迹三代》有感宋佳《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

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至圣先师孔子依靠文献材料来追迹三代史事,考古学想要复原历史,则主要依据实物资料,夏商周考古学史正是考古学者追寻三代史迹的历史。

尽管具体的研究方法有所不同,却同为探究历史真相,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这,便是《追迹三代》书名之缘起。

既然要品读三代考古史,不妨遵史家之观,一探究竟。

早在唐代,刘知妆闾岢鍪芳倚爰姹甘费А⑹肥丁⑹凡湃方面的素养,而纵观全书,作者将史家之长完整体现。

史学,学识之博。

一部《追迹三代》,围绕夏商周考古重大学术问题,对夏商周考古学史的若干方面进行精心梳理。

十篇文章相互独立又构成一有机整体,以顾颉刚先生"古史辨"为开端,论述"古史辨"运动与中国科学考古学兴起的关系,对于夏商周考古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学术问题、代表性学者均有清晰无误、细致入微的分析,乃名副其实的学术史。

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总结了近百年来夏商周考古的得失,为学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涉及学术面之广博,剖析问题之深刻,足可证作者功力。

史识,忠史之断。

作者秉笔直书,"述而不论,点到为止",不对各家观点的优劣进行评骘,向读者展现真实、客观的夏商周考古学史。

读者可以通过作者精彩解读的夏文化探索、夏商文化的界标、商文化探索、殷墟文化以及先周文化研究等关键历史事件,纵览三代考古之核心问题与发展现状。

史才,辞章之美。

考古学史,看似学术性极强、可能会略显枯燥乏味的内容,经过作者的生花妙笔,环环相扣,其味无穷,让读者在流畅素雅的文字中品读三代考古之精妙。

作者良好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将夏商周考古学史的跌宕起伏描绘得淋漓尽致。

二里头文化,能证明夏朝存在吗?考古专家回应:说不清楚

二里头文化,能证明夏朝存在吗?考古专家回应:说不清楚

二里头文化,能证明夏朝存在吗?考古专家回应:说不清楚导读:现在学界对夏文化其实有不同的观点,甚至有人对它避而不谈,没有这个的存在。

考古学当中的二里头文化,跟我们历史学中的夏朝是不是可以完全相对应,为什么现在在历史学和相关一些领域里面会对夏文化和夏朝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有一些争论?作者:许宏我是二里头考古队的队长,大家知道二里头是探索夏商文化及其分界的关键性因子。

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如果说叙事的话语系统可以分为历史文献学和考古学。

考古学以小地名命名仰韶、前仰韶、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历史文献的话语系统,三皇五帝然后是禹、夏商周这样来排序的,那么这两大话语系统到什么时候能够契合呢?只能是殷墟。

为什么?因为发现了当时的带有自证性的,自己能证明自己王朝和主属的文书出来才可以契合,我们才知道它是晚商时期,这样来就好理解了。

在这之前,因为我们中国有丰富的文献,又有浓厚的重史传统,我们一旦发现一点什么考古学遗存,我们一定要把它对号入座的搞清它究竟姓夏还是姓商?但是在甲骨文之前,任何把考古文献跟文献记载上的古主和王朝做对应的这些研究,都只能是推论和假说,根本说不死的,因为就是像甲骨文那样的当时的自证性文书,是一个解决狭义史学的不可逾越的门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现在只能说二里头它有可能是夏,极有可能是夏,但是我们不能肯定说就是夏。

你刚才说的有些学者避而不谈,然后说没有夏,本人是避而不谈者,因为说不清楚,说多了也没有意义,说多了也是推论和假说,要有待于当时的文字的验证,而那个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本人不是夏文化的否定论者,因为我们既不能证真也不能证伪,我们根本证明不了这些不说话的考古遗存有没有。

我们只能说殷墟卡死了,然后商后期,商前期二里岗,有人说是二里岗就是二里岗,有人二里岗前面还得加上二里头,有人说二里岗就是商的头,二里头就是夏,这就是推论和假说的。

所以说徐旭生先生,著名的古史学家,他的名著《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1943 年出版的,现在已经过了七十多年了,他当时就说甲骨文使中国历史成为现实,之前的时代只能看成是传说时代,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考古学证据可以推翻和否定这个论断。

商周考古界标平议---林沄

商周考古界标平议---林沄

2004年9月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Sep.,2004第5期 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5・边疆考古与华夏文明・“商—周考古界标”平议林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摘要:考古学上的先周期和西周初期这两个陶器群所代表的年代,在武王克商前后是交错重叠的。

徐良高说武王克商后丰镐地区商文化因素突增不符合实际。

因此,把97SCM T1西周初期地层叠压先周期灰坑的地层关系称为“商—周考古界标”是不科学的。

碳十四测年方面的专家,听信“商—周考古界标”的错误主张而获得的克商年代范围,可信度受到影响。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由此获得的克商年代范围作为推定武王克商年的出发点,是很大的失误。

关键词:商周考古界标;武王克商年;先周文化;夏商周断代工程 中图分类号:K8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2834(2004)0520005210早在1999年国庆前夕,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学术报告会”,当时,断代工程已获得一系列重大进展,因此请了200多位有关专家,对工程已取得的学术成果展开研讨,提出修改意见。

记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徐良高在大会上就商周考古界标问题作了长时间的报告,据称,1997年沣西发掘的97SCM T1这一探方中一组有叠压打破关系的单位所提供的碳十四测年,对确定武王克商的具体年份有重要意义。

我对这种提法当时就有很大的疑问。

在分组讨论的时候,提出:一个探方中的可辨认的层位区别,是因为堆积成分的质、色等差异造成的,像武王克商这种政治事件,和居址中堆积成分的改变并无必然的联系。

所以确指T1中H18的堆积就是武王克商之前形成的,T1④的堆积就是武王克商之后形成的,是无从证明而十分滑稽可笑的。

把这两种堆积中出土标本的碳十四年代作为推定武王克商年代的依据,是根本没有说服力的。

不过考虑到考古界目前在区分武王克商以前的先周文化遗存和武王克商以后的早期周文化遗存方面,已经有了基本一致的共识,我也不反对把H18这样含典型的先周文化遗存的堆积中测得的碳十四数据,和T1④这样的含早期周文化遗存的堆积中测得的碳十四数据,作为我们从其他途径(如文献考证或天象记录推算)所获得的武王克商年份的比较参考数据。

夏商周断代工程详细介绍

夏商周断代工程详细介绍

题目:三代纪年揭秘—解读夏商周断代工程提要:夏商周断代工程从1996年开始,2000年结束,是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了深远影响的大事件,其成果赞成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

文章讲述了工程提出的背景、经过、成果、影响、各方质疑,最后附上自己的小结。

关键词:夏商周断代工程,碳14测年,成果,质疑正文: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第九个五年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

它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

下面综合各方资料介绍夏商周断代工程。

一、提出背景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埃及、印度、和巴比伦文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相继在发展的过程中断裂颓废甚至彻底毁灭,唯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然而在年代学上,中华民族与古代埃及、两河流域等古代文明相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确切纪年只能追溯到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

再往前的历史纪年,或缺失,或说法不一,难以考证。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於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1]。

几千年来,无数学者为解决这一疑团殚精竭虑(比如西汉晚期的刘歆),然而由于涉及的问题太多,靠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此任务。

20世纪20年代,以史学家顾颉刚为首的疑古学派兴起,他们以《古史辨》为依托,否认中国远古文明的存在,认为中国三黄五帝与夏商周三代根本无信史[2]。

同时,中国年代历史学的缺失使得西方的学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不断提出各种质疑,提出了诸如春秋以前无信史、中华文明西方起源说等不恰当的观点。

这更激发了国人还原中华古代文明,建立夏商周三代纪年的决心。

现代考古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历史的研究不再单纯依赖于古代文献,而是可以从历史遗迹、天文历算、科技测年等多方面综合研究历史,补充文献的不足。

有鉴于此,当时的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的宋健倡导提出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希望利用现代考古学手段对我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代的年代问题作出科学的、精确的论证,以此解决困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难题。

许宏:方法论视角下的夏商分界研究

许宏:方法论视角下的夏商分界研究

许宏:方法论视角下的夏商分界研究小瓜按:很多网友总关心二里头遗址是不是夏都,它到底姓啥?其实这个问题国内外考古学界已经争论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始终未能有统一且明确的答案。

到目前为止如果诸位一定要个答案,国内的主流答案应该是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都城。

当然学术就是如此,始终在争论,在争论中慢慢前行。

许宏先生这篇文章很好地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关于夏商分界这个焦点问题。

应该对大家看这个问题有帮助。

文章很长可以先收藏慢慢看。

夏商分界研究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是现代考古学参与古史重建后的一个命题。

这一课题试图从考古学遗存中辨析出文献所载国史上最早的两个王朝的更替,即从对夏、商文化分界的探究入手,最终确认夏、商王朝分界。

它成为数十年来为学界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

许宏一、由已知推未知的探索通观上个世纪学术界对中国早期文明史的探索历程,其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是由已知的文明实体往上推,从其成熟的国家社会所表现出的明显的特征中,探究早期国家的某些本质的萌芽及其发生发展过程。

由于丰富的文献材料及由此产生的史学传统,这一探索理所当然地以对具体王朝的确认为中心,即便在现代考古学诞生之后也是如此。

20世纪初叶,王国维对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进行释读研究,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商王世系表基本可靠、商王朝的事迹为信史[1]。

这一重大学术收获给了中国学术界以极大的鼓舞。

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李济于1926年赴山西南部考察,其中就包括“关于舜帝和夏代的一些古老传说都集中”的中条山一带,以及夏县——“传说的夏朝王都”,在那里寻访了“夏后氏陵”。

随后又有夏县西阴村的发掘,这是第一次由中国学者主持进行的考古发掘[2]。

位于晋南的夏县,是保留尧、舜、禹和夏王朝传说较多的地方,西阴村的西南即是安邑“禹王城”的传说地。

循着文献提供的线索寻找夏王朝的遗迹,是李济在晋南考察与发掘的动机之一。

其后,就曾有学者把其发现的含有彩陶的仰韶文化看作是夏王朝的文化[3]。

夏商制度与西(ZHOU)封建

夏商制度与西(ZHOU)封建

二里头夏朝宫殿复原图 正面俯视
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左传襄公四年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鲧 禹的父,
——淮南子·原道训
夏朝把天下划分为九州进行统治;出现了刑罚;统治 者筑城郭以保护自己,奴隶制国家机器产生了,
夏朝活动区域图
成汤




殷墟妇好墓:妇好,商王武丁宠妃,曾率

兵征伐羌、夷、土方等族、方国,她

一次伐羌用兵达13000人,
二、封邦建国 1.西(ZHOU)的建立
课堂设问一
西(ZHOU)由何人建立于何时 都城在哪 里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了殷商, 建立(ZHOU)朝,定都镐京,史称西(ZHOU)
陕西扶风境内的(ZHOU)
南洛阳 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
建立典章制度,主明德慎罚,其言
论见于尚书的大诰、康诰、多士、
无逸、立政等篇,

Z
H
O U) 公
课堂设问
西(ZHOU)的政治制度是谁制定的 由哪几部分组
成西(ZHOU)执政的(ZHOU) 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而制 定的,
主要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和起
二、封邦建国 1.西(ZHOU)的建立 2.分封制的确立与结果
夏商制度与西(ZHOU)封建
Add the author and the accompanying title
课堂设问
相传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 是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这种方法被称做什 么
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称做禅让,
大禹像
禹陵 今浙江绍兴市东南郊会稽山麓
启像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为维系宗法分封制度,(ZHOU)公又制定了一 套完整、严格的等级礼仪制度,作为各级贵族必须 遵从的生活准则,谁也不得逾越,分封制度、宗法 制度和礼乐制度,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反映了 (ZHOU)朝政治制度的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