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广东省肇庆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题08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广东省肇庆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题09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肇庆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题09 Word版含答案

2017肇庆市高中高二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09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逶迤.(yǐ)碾.砣(niǎn)扃牖.(yǒu)情不自禁.(jìn)B.妊.娠(rèn)怂.恿(sǒng)栏楯.(sǔn)强颜.欢笑(qiáng)C.鹰隼.(sǔn)攒.射(cuán)缧.绁(lěi)物之汶.汶(wèn)D.菲.薄(fěi)绯.闻(fēi)脱臼.(jiù)呱.呱坠地(gū)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陨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B.我呵气,融化一角冰凌,透过湿润的玻璃遥望那种辽阔的白——我知道,看似无痕的雪地上其实有着细碎的纹饰。

C.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

D.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霭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谍血呢?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_______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②少读如果彻底③多读而不求甚解④少读而不求甚解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A.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⑥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今年五一节,我去北京旅游,竟与十年不见的老朋友在颐和园萍水相逢....,我们高兴极了。

B.我不会唱歌,也不会唱戏,可是昨天晚会上大家非要请我唱一曲“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京剧,这不是差强人意....吗?C.“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12分)1. (3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汉代,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发达,以至于绘画、雕刻也无一表现一种飞舞的状态。

图案画的组成部分常常由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刺也常常是雄壮的动物,还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

这种飞动之美,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很多文章描写当时的宫殿建筑________,看来似乎只是夸张,只是幻想,其实不然。

我们现在从地下坟墓中发掘出来实物村料,看到那些颜色华美的古代建筑的点缀品,说明古代文献中的描写是有现实根据的,离现实并不是那么遥远。

东汉王延寿有一篇《鲁灵光殿赋》,这篇赋告诉我们,这座殿内部的装饰,有许多飞动的动物形象:有飞腾的龙,有愤怒的奔兽,有红颜色的鸟雀,有张着翅膀的凤凰,有转来转去的蛇,有伸着颈子的白鹿,有伏在那里的小兔子,有抓着椽在互相追逐的猴,还有一个黑色的熊,背着一个东西,蹬在那里,吐着看头……各种动物造型活,________。

()。

中国建筑特有的“飞檐”,就是起这种作用,屋顶上部巍然高耸,檐部如翼轻展,使本来机无趣、极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本来建筑物是以静态而存在的,而这种反宇飞檐的________,化静态为动态,翩翩欲飞,显得轻盈俏丽,可谓________。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中国汉代,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发达,以至于绘画、雕刻也无一不表现一种飞舞的状态。

图案画的组成部分常常由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

B . 中国汉代,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发达,以至于绘画、雕刻也无一不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

图案画的组成部分常常由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

广东省肇庆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03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肇庆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03 Word版含答案

2017肇庆市高中高一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03一.(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相称.(chèn)弄.堂(nòng)着.急(zháo)锲.而不舍(qiè)B.蛮横.(hèng)横亘.(gèng)酝酿.(niàng)长歌当.哭(dàng)C.撰.写(zhuàn)浸.渍(jìn)喋血.(xuè)转弯抹.角(mò)D.婆娑.(suō)租赁.(lìn)解剖.(pó)屏.息以待(bǐn)2、下列各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大雨落幽燕,白浪涛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摘自《毛泽东诗词》)B、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变法的主角。

/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色苍茫。

(摘自《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C、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竿。

/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茵。

(摘自《短新闻两篇》)D、母亲的眼神和表情有自责,有曲辱,有无奈的隐忍。

/现实生活中,动人心旋的场景并不少见。

/提炼素材的过程,往往是发掘主题、深化意蕴的过程。

(摘自《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不仅是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而是..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拒腐防变、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

B、没有父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和孩子到外地打工,他们担负着养老育小的沉甸甸的责任呀!多多理解理解、关心关心他们吧,孩子们!那种做客..异乡的滋味不好受!C、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

【语文】广东省肇庆市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语文】广东省肇庆市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关键字】语文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题语文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丑与喜剧喜剧与丑有着不解之缘。

在喜剧发展史上,丑始终被作为喜剧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贯穿于喜剧进程中。

这是基于人类对美丑辩证关系的科学理解。

正像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说的:“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一般而言,丑总是与美相伴相随,相比较而存在,孤立的、纯粹的丑无疑并不具备审美价值,而当它以无害的感性形式进入喜剧世界,即被赋予积极的审美价值。

这是因为喜剧是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的艺术,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喜剧的笑是通过丑获得的,其中包括恶的丑和善的丑。

一张丑怪的面孔,一个笨拙的动作,一种狼狈的姿态,一个愚蠢的字眼……都会产生滑稽感,赢得笑声,激起喜剧愉悦。

喜剧的“主角”是丑,这在传统喜剧创作中是显而易见的,《秋江》中的老艄公,开的是“螃蟹脸”,笑纹如网;《十五贯》中娄阿鼠的鼻子上涂成白色小鼠,两片膏药皮挂在太阳穴上。

丑而有趣,丑而滑稽。

喜剧主角的丑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内在外在都丑的作为旧制度、旧势力代表的丑类,例如贪官污吏、劣绅恶棍、腐儒蠹禄等等。

喜剧并不表现他们如何作恶、如何残害百姓,而是将其置于可笑的历史“小丑”的位置上,展示其可笑的“自炫为美”,装模作样的滑稽,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不自量力。

艺术家在勾勒其丑态时是嘲笑、鞭挞、讥刺他们。

这些丑类不唯因了艺术刻划而成为审美的对象,而且其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愚蠢的妄想破灭,也从另一面证实了美对丑的摧毁、美对丑的胜利。

人类得以“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

一类是外在、表面丑,而内在美。

丑的表象使其本质的美更加楚楚动人。

《首发》广东省肇庆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题10Word版含答案

《首发》广东省肇庆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题10Word版含答案

2017肇庆市高中高二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10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题(共2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胚胎(pēi)创痕(chuàng)强颜(qiáng)长歌当哭(dàng)B.龟裂(jūn)筵席(yán)骄横(héng)更相为命(gēng)C.菲薄(fēi)汲取(jí)坳堂(āo)恰如其分(fēn)D.粗犷(guǎng)纤维(x iān)挨打(ái)殒身不恤(yǔ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工,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B.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

C.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因为砖石的墙垣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爱情的力量所能够做到的事,它都会冒险尝试,所以我不怕你家里人的干涉。

D.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蜗角虚名,营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双双殉情。

在两人的灵柩前,不共戴天....的两个家族最终和解。

B.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C.他们一家十口人曾经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但自从战乱时期劳燕分飞....后,至今仍然音讯全无。

D.史铁生逝世后,网友倡议在北京地坛公园为史铁生立塑像并将骨灰长留地坛,而地坛公园方面深孚众望....,表示地坛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骨灰安放在地坛尚无先例。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勤政为民,扎实工作,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

(2)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即使资历浅一些,也不应自己的观点。

(3)许多国家在议会召开期间,电视台辟有专门的频道对其进行现场转播。

广东省肇庆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题及01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肇庆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题及01 Word版含答案

2017肇庆市高中高二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01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 迄.(yǐ)逦酒馔.(zuàn) 熟稔.(rěn) 睢.(zuī)园B. 恁.(nèn)地央浼.(měi) 鞶.(bān)鼓帝阍.(hūn)C. 赍.(jī)发懿.(yì)范夭阏.(è) 下乘.(chéng)D. 搠.(shuò)倒泠.(lín)然优渥.(wò) 玉笏.(hù)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拇指插坐昏聩落霞孤鹜B. 彤云坍缩尺牍不落言荃C. 蓦然亲睐衣袂锱铢必较D. 鞭笞嬉闹忖度涸辙之鲋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种宣泄带有普遍性,很容易引发共鸣。

于是,在舆论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下,焦虑慢慢在扩散中被放大。

B. 2012年伦敦奥运会美国代表团的制服因为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而意外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美国政客们借此上演了一场“政治秀”。

C. 诸如“挖坑充数”制造开工率,以商品房假冒保障房,挪用保障房资金,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在这一领域已经屡见不鲜....。

D. 《辩证看务实办》一书以其独特的思想魅力,求真务实的精神,从浩瀚的书海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道亮丽的“理论风景线”。

4. 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连续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的价值。

②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

⑨但是,用来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

④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呢。

⑤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

广东省肇庆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题04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肇庆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题04 Word版含答案

2017肇庆市高中高二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04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词”作为这种诗体的专称,还是比较后起的。

在唐五代时,这种新诗体原被称为曲子词。

后来在发展过程中它又有了诗馀、乐府、长短句等等别名。

这些名称都代表着词体的特点。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就是歌词的意思。

曲子词这个名称,最清楚地表明了词体的性质,表明了词与曲的关系。

曲是指音乐的部分,词是指文辞的部分。

在乐曲歌辞中,这二者原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不可分离的。

清刘熙载《艺概》卷四说“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清宋翔凤《乐府馀论》说“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这些都对词曲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了正确的解释。

所以,我们可以说曲子词是词体最确切的全称。

诗馀的名称是晚出的,大约始于南宋。

南宋初林淳的词集名《定斋诗馀》,廖行之的词集名《省斋诗馀》。

如果说这些集名是后人所加,那么,至迟宋宁宗庆元年间编定的《草堂诗馀》,已经表示诗馀这个名称的成立。

把词称为诗馀,有两种解释。

一种认为词是诗的下降,是诗的馀绪剩义。

这是轻视词的看法。

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说:“填词不得名诗馀,犹曲自名曲,不得名词馀(元明散曲又称为词馀)。

又诗有近体,不得名古诗馀,楚辞不得名经馀也。

故填词本按实得名,名实恰合,何必名诗馀哉!”清汪森《词综序》也说:“古诗之于乐府,近体之于词,分镳并骋,非有先后;谓诗降为词,以词为诗之馀,殆非通论矣。

”都是反对把词贬低称为诗馀。

另一种认为词是出于唐代的近体诗,是从律诗绝句中变化出来的;唐人是先用五、七言诗入乐,到了唐末五代,才改用长短句。

如宋翔凤《乐府馀论》解释词之所以“谓之诗馀者,以词起于唐人绝句。

如太白之《清平调》,即以被之乐府;太白《忆秦娥》、《菩萨蛮》,皆绝句之变格,为小令之权舆。

旗亭画壁赌唱,皆七言断句。

后至十国时,遂竞为长短句,自一字两字至七字,以抑扬高下其声,而乐府之体一变。

肇庆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肇庆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肇庆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20·合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酒驾、系安全带等安全问题之所以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关键是立法和执法的△。

但我国目前《道路交通安全法》条款中没有专门针对儿童道路交通安全的相关规定,国家层面的相关立法仍然是空白。

(),亟须将儿童乘车安全纳入交通安全范畴,用法律法规来加大儿童乘车安全的执行力。

当然,立法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儿童年龄问题,不是以郑坚江代表建议的7岁以下,就是目前地方实施的4岁以下,以及儿童安全座椅的质量、价格如何监管等问题,都还需要科学验证,△,力图完善。

同时还要加大法规宣传力度,提升规则意识、文明意识,强化家长的监管责任,△儿童乘车安全。

总之,树立正确的儿童道路安全观念,建立健全儿童乘车安全法律已△。

毕竟“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儿童乘车不规范,亲人空流两行泪”。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雷厉风行集思广益护佑刻不容缓B . 雷霆万钧集思广议护佑迫不及待C . 雷厉风行集思广议保佑迫不及待D . 雷霆万钧集思广益保佑刻不容缓(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关于儿童交通安全,我国私家车在近几年也几近完成基本普及,儿童乘车安全问题早已迫在眉睫,我国也已经到了强制立法的阶段B . 我国也已经到了强制立法的阶段,我国私家车在近几年也几近完成基本普及,儿童乘车安全问题早已迫在眉睫,关于儿童交通安全C . 我国也已经到了强制立法的阶段,我国私家车在近几年也几近完成基本普及,关于儿童交通安全,儿童乘车安全问题早已迫在眉睫D . 关于儿童交通安全,我国也已经到了强制立法的阶段,我国私家车在近几年也几近完成基本普及,儿童乘车安全问题早已迫在眉睫(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不是以郑坚江代表建议的7岁以下就是目前地方实施的4岁以下,以及儿童安全座椅的质量、价格如何监管等问题,都还需要科学验证B . 不是以郑坚江代表建议的7岁以下就是以目前地方实施的4岁以下,以及儿童安全座椅的质量、价格如何监管等问题,都还需要科学论证C . 是以郑坚江代表建议的7岁以下还是以目前地方实施的4岁以下以及儿童安全座椅的质量、价格如何监管等问题,都还需要科学验证D . 是以郑坚江代表建议的7岁以下还是以目前地方实施的4岁以下,以及儿童安全座椅的质量、价格如何监管等问题,都还需要科学论证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二上·江苏期末)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肇庆市高中高二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08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居其所而众星共.(gòng)之其为人也孝弟.(tì)B.人焉廋.(sōu)哉钻燧取火,期.(qī)可已矣C.吾其被.(pī)发左衽矣周监.(jiàn)于二代D.曾.(céng)是以为孝乎?有若对曰:“盍(hé)彻乎?”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放肆气馁襁褓举一返三 B.接踵迁徙谄媚逢迎陈利就列C.俸禄奸佞辅仁以德抱怨 D.笃厚逾越反躬自省中道而废3.下列各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①忠告而善道之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③孙以出之B.①吾其被发左衽矣②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③今之从政者殆而C.①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②见其二子焉③五世希不失矣D.①女安,则为之②夫子之说君子也③周监于二代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由与求也相.夫子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B.何以伐.为愿无伐.善,无施劳C.求!无乃尔是过.与观过.,斯知仁矣D.既来之,则安.之察其所安.,人焉廋哉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若想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

6.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保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B.小小三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是可忍,孰不可忍........?C.相互间的猜忌终于使原本感情和睦的夫妻俩分崩离析....,各走各的路了。

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处。

7.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础,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B.子贡认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其中“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录。

D.楚狂接舆以凤鸟来比孔子。

据说凤鸟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而孔子身处乱世却周游求仕,因此说“德衰”。

李白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便是用到了这个典故。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文质论①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

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

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

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

《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

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

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

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②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

《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

……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

”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

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

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

“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

“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

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③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

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

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

“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8.根据原文,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文”和“质”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其中“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

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C.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

D.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含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是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

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

C.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

这是“文”、“质”涉及社会生活的一个例子。

B.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

C.“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相应题目。

(16分)《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妈妈”时代老愚“《于丹〈论语〉心得》签售一日过万册”,这个新闻近几日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因为它不是个枯燥的阿拉伯数字。

签售当日,我路过中关村图书大厦,看见好多人绕着楼排队,起先以为是商场要大优惠,他们在抢购什么东西,走近才知道,原来是为了于丹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

冬天的风在他们身上肆意拍打着,蛇样的队伍却越来越庞大,从这样的人群旁边走过,心情颇为复杂。

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

本来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

一批嘴皮厉害的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

自余秋雨开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

人们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就去如饥似渴地阅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

比如,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演义》,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

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

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

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给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

我把讲解者称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以找到这么两条:一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不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

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

二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

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

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

他们尽管不是最有水准的学者,不能给我们提供学术标杆,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

当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时候,有这样安慰国人的二手经典,当然不是坏事。

如果往深里思考,忧虑也不少。

已经出版的种种解释,都是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毫无疑问,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

在读者与经典之间,他们可能是桥梁,也可能是阻燃剂。

出版的一窝峰,使咀嚼式文化产品急速繁殖,读者越来越懒了。

由此造成的阅读依赖心理,将使名著远离人们,取椟还珠。

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惕。

在我看来,“奶妈文化”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先就是急功近利,以市场定选题定人选,完全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

其次,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

三是庸俗化家常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你们吃的东西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如果想弄明白中国文化的原味,一定要去啃原著啊!《论语》固然要看,但重在实行。

孔子塑造了中国人的特征和行为准则,昭示了礼乐调和的人生境界。

人之为人的奥秘皆在于此。

用心去读,用力实践,《论语》才有价值,否则就只是滑稽的装饰。

我们如果只是冲着某人的签名才会读孔子,孔子真的像艺术家金锋塑造的那样——要哭了。

(选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12月4日,有删改)11.对抢购“于丹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这种现象,作者有怎样复杂的心情?(3分)12.请简要阐释“文化方便面”的内涵。

从“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这一现象,请分条概括这个时代有些人对中国文化的精神追求。

(6分)13.文章用“我们如果只是冲着某人的签名才去读孔子,孔子真的像艺术家金锋塑造的那样——要哭了”结尾,其意图是什么?(4分)14.综观全文,你如何看待“文化奶妈”这一人文科学领域的传承方式?请就作者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