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PPT课件8(1)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ppt优秀课件

04
《孙权劝学》的主题探讨
学习的意义
01
学习的意义
通过《孙权劝学》的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
重要性。学习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获取知识,还能开拓我们的视野,提高
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02
学习的目的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学习建议
实践应用1ຫໍສະໝຸດ 21. 在写作或演讲中尝试运用《孙权劝学》中的观 点和论据
3
2.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 ,与《孙权劝学》中的观点进行对比和思考
未来展望
拓展阅读 1. 推荐学生阅读与《孙权劝学》相关 的文献和资料,如《三国演义》、《
三国志》等
教学改进
1. 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教学 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重视教育和学习
通过《孙权劝学》的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教育和学习的重 要性。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适应社 会的发展和变化。
领导者的作用
孙权作为一位领导者,他深知人才和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 倡导学习。这启示我们,领导者应该重视教育和学习,为下 属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更多的人 才。
学习方法
80%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孙权和吕蒙的人物性格 特点,以及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100%
角色扮演
学生扮演孙权和吕蒙,模拟对话 情境,深入理解人物心理。
80%
写作练习
根据故事情节,写一篇读后感或 者分析文章,提高阅读理解和写 作能力。
02
《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意义
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23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见(往事)耳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 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蒙乃始(就)学 古义:从事。 今义:就。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古义:认清。 今义:看见。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文 白 对 译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 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 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
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 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 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 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 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人物简介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三国时临淮东城(今安 徽定远)人,东汉末年战略家、外交家、政治家,孙吴 势力著名的将领,为孙权策划未来战略蓝图《榻上策》。
197年,因向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而得到赏识。 208年,大败曹军于赤壁,奠定三国鼎立格局。210年, 接替周瑜职务并力劝主公孙权让刘备督导荆州,从而减 少东吴防线压力。215年,与关羽谈判,促成湘水之盟。 217年去世,孙权亲自为其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3、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劝
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
名
5、策马前途学努力,莫学龙钟需叹息。
言
6、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课堂小结
《孙权劝学》是选自《资治通鉴》的一 篇小短文,通过写孙权劝导吕蒙学习及 吕蒙接受劝告认真学习后发生的变化, 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作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 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蒙乃始(就)学 古义:从事。 今义:就。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古义:认清。 今义:看见。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文 白 对 译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 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 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
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 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 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 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 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人物简介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三国时临淮东城(今安 徽定远)人,东汉末年战略家、外交家、政治家,孙吴 势力著名的将领,为孙权策划未来战略蓝图《榻上策》。
197年,因向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而得到赏识。 208年,大败曹军于赤壁,奠定三国鼎立格局。210年, 接替周瑜职务并力劝主公孙权让刘备督导荆州,从而减 少东吴防线压力。215年,与关羽谈判,促成湘水之盟。 217年去世,孙权亲自为其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3、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劝
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
名
5、策马前途学努力,莫学龙钟需叹息。
言
6、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课堂小结
《孙权劝学》是选自《资治通鉴》的一 篇小短文,通过写孙权劝导吕蒙学习及 吕蒙接受劝告认真学习后发生的变化, 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作用。
孙权劝学PPT_(公开课课件)

三、读出语气(品读本文的说话人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对吕蒙说话,表现出君主对臣子的关切之情,从自 身的体会谈起,既亲切又中肯。 (2)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表现出鲁肃的惊异之色,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显出既敬 佩又羡慕的神态。 (3)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现吕蒙学后大有长进,表现了 他非常自豪的心理。
练习:
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分别是什么,请解释?
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 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也作“刮目相看”。 刮:擦,摩 刮目:擦眼 相待:相看待
作业:
1.背诵全文 2.找出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试句、
格言
再
见
品读课文内容
【问题探究】
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结尾这
一笔有什么作用?
吕蒙由一介武夫而变成一名儒将,前后发生
这么大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感悟反思:
学了课文,你从孙权 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 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 到哪些启示?
教师寄语
冰 心
读 好 书 读 读 好 好 书 书
———
二、读懂文意,注意绿颜色字的意思
初,权 谓 吕蒙
掌
曰:“卿今当涂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耳。卿言多务,
权曰:“孤岂
但 当涉猎,见往事
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论 议, 大
惊曰:“卿今 者
《孙权劝学》PPT教学课文课件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推脱
事务
古时王侯 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者
粗略的阅读 了解历史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 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3.“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 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 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4.课文是怎么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通过鲁肃与吕蒙谈话过程中鲁肃的 议论来表现吕蒙的进步。“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 课件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通过侧面描 写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大。
整体感知——背景介绍
在著名的赤壁之战前后,孙权 既要北拒曹操,又要防止刘备鸠占 鹊巢,所以在招揽人才、巩固势力 的同时,劝勉臣下读书明理,提高 自身素质。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 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文中人物
吕蒙:吴国名将
孙权:吴国创始人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如今,现在
不再是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天下大事 , 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 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孙权劝学》ppt课件

孙权简介
吴国君主,政治家、军事家,对国家 治理和人才选拔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实 践。
人物介绍
01
02
03
孙权
吴国君主,本名孙仲谋, 政治家、军事家,善于用 人,尤其重视人才的培养 和选拔。
吕蒙
吴国将领,勇敢善战,但 文化水平不高,曾因不学 无术而受人嘲笑。
鲁肃
吴国重臣,政治家、战略 家,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实践。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途径,而实践则是检验知识的标准。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孙权劝学》的故事,我们认识到学习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还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实践的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能力。 同时,实践还能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02 《孙权劝学》内 容解析
故事概述
故事背景
三国时期,孙权和吕蒙都 是东吴的重要将领。
故事情节
孙权劝说吕蒙学习,吕蒙 起初以军务繁忙为由推辞 ,但孙权以自己为例,鼓 励吕蒙接受教育。
故事结局
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 始认真学习,最终成为了 一位博学多才的将领。
孙权的角色与性格
角色定位
东吴的君主,也是一位有远见的 教育家。
展前景。
领导与下属的关系
领导应该关注下属的成长
作为领导,应该关注下属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个 人价值。
下属应该积极学习和发展
下属应该珍惜学习和发展的机会,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团队的发展做 出贡献。
《孙权劝学》ppt优秀课件

吕蒙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屡次立 下战功,成为东吴的一名杰出将
领。
03
人物性格分析
孙权的性格特点
善于劝说
孙权能够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 行为激励吕蒙学习,并且能够用 恰当的语言劝说吕蒙,让他明白
学习的重要性。
明智开明
孙权作为一位领导者,能够认识到 学习的重要性,并且鼓励手下学习 ,提升自己的能力。
关心下属
组织文化
通过倡导学习型组织文化,企业可以营造良好的 学习氛围,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孙权劝学》ppt优秀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内容解析 • 人物性格分析 • 主题思想探讨 • 实际应用与启示
01
课程导入
孙权的简介
孙权
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以其政治和军事才能闻名。
孙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巩固江东基业,与曹魏、蜀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孙权劝学》的背景
鲁肃的性格特点
诚实守信
鲁肃在文中没有太多的描 写,但是可以从他的言语 中看出他是一个诚实守信 的人。
有远见
鲁肃能够看出吕蒙的潜力 ,并且对他寄予厚望,展 现出了他的远见卓识。
待人真诚
鲁肃对吕蒙的态度非常真 诚,没有因为吕蒙曾经的 无知而对他有任何偏见或 歧视。
04
主题思想探讨
关于学习的意义
学习是个人成长的必要途径
孙权对吕蒙的成长非常关心,希望 他能够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 素质。
吕蒙的性格特点
01
02
03
接受建议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能 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并且开始努力学习。
《 孙权劝学》ppt课件

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双重否定 重要性和必要性
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限止语气 目标明确
③ 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语气 阻断借口
④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切身体会 亮明益处
5.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1)通过鲁肃的神态描写、语言赞美和行为活动。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 阿蒙!”
墨剑飘雨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一词多义
卿今当涂掌事 当
但当涉猎
动词,掌管,担当 动词,应当,应该
与蒙论议,大惊曰 副词,表程度高或范围广,十分 大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形容词,年长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
自以为大有所益
介词,用 认为
见往事耳
了解
见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知晓
读准字音
卿( qīnɡ ) 邪( yé )
即更刮目相待( gèng ) 遂( suì)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 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 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 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当道,当权
副词。“怎么,难道” 研究儒家经典 只,只是
历史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古时王侯的自称 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粗略地阅读 通“耶”,“吗”
《孙权劝学》ppt课件

英 雄
明。少时以胆气称,后发奋苦读,智勇双全。
鲁肃(172—217年),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孙
权 劝 《
资 治
学 通
鉴 》
走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 近
作
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今
者
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王安石变法”
分肆 析 形 象
• 分析人物形象 照片粘贴处
人物形象卡
人物姓名: 孙权
人物金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性格特征: 平易近人,严于驭下,在
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表 现出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 又有王者的权威。
• 分析人物形象 照片粘贴处
人物形象卡
人物姓名: 吕蒙
人物金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
编年体通史。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
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
了 解
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
作 品
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 兄何见事之晚乎!
拜蒙母,(与蒙)结友而别。
• 课文研读
鲁肃与吕蒙的这番对话,发生在如下的情景中:
资料链接: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病死,鲁肃接任。鲁肃到陆口,途经 吕蒙驻地。鲁肃为一代儒将,认为吕蒙是武夫出身,有些轻视他。 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益显赫,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他,您应 当去拜访他。"于是鲁肃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受重 任,与关羽邻接,将要采取何种策略,以防止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呢?"鲁肃仓促回答说:"临时看情况办。"吕蒙说:"现在孙、刘虽然是一 家,但关羽实在是个如熊虎一样的将领,怎么不预定计谋呢?"于是, 吕蒙详尽地分析当时的利害。鲁肃闻后,大惊,越席而起,靠近吕 蒙,亲切地拍着他的背,发出了记于本文中的赞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讲解
1、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怎样劝说 吕蒙学习的?结果怎样?
权谓吕蒙曰: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学习的必要性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要求不高,可行性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身说法
结果:蒙乃始就学。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 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 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品味语言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 求,又充满期望。 2、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
3、卿言多务,孰若孤?
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 说明“学”的可能性。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既感到惊奇,又为吕蒙的进步感到由衷的 高兴,侧面表现吕蒙因“学”而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 多务,
只 应当
历史 罢了 说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与……相比怎样
以(之)为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于是 开始
与蒙论 议,大 惊曰:“卿今者 和 讨论 议事 很,非常 惊奇 现在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
之就
长兄为什么 无实义
鲁肃(172—217),三 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 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 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 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 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 ,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
读准字音
卿( qīng ) 岂( qǐ ) 孰( shú )
涉猎 ( shè ) 邪( yé ) 遂( suì )
2、复述课文内容,揣摩人物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使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完善 和发展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积累文言字词,学习运用“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等成语。
作者简介
司马光(公元1019— 1086),北宋杰出的 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sù) 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 先生。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 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 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 月病死,追封温国公。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稽古录》等。
孙权
曹操
刘备
讨论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 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莫 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疑难解析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 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 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 心理。
2、比较吕蒙与方仲永的变化。
吕蒙 当涂掌事 乃始就学
年长乃学 学有所成
方仲永 五岁能诗、文理 皆有可观、贤于 材人远矣
少年不学 一事无成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指责中带有自豪,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能力拓展
1、古人勤学的故事。
匡衡凿壁借光读书
车胤捉萤火虫当灯
孙康在雪地映光读书
李密牛角挂书
No Image
苏秦悬梁刺股读书
司马光用圆木警枕睡觉,写出《资治通鉴》
2、说说三国时期,魏、蜀、吴 三个国家的国君分别是谁?
《资治通鉴》
三国人物
孙权:(182—252)即吴 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208年 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 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 后迁都建邺。
吕蒙:(178— 219),字子命,三 国时吴国名将。他接 受孙权劝告,多读史 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 ,袭破关羽,占领荆 州。不久病故。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的时候, 鲁肃和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 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如 今的才干谋略来看,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吴 下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 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 他的才能,长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 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 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而去。
导入新课
No Image
三国时的战争
题目介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 本文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三国时吴国的 名将)要浏览群书,广泛学习的事。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并掌握文中的文 言词语。
2、初步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 分析人物形象。
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迟
于是 拜见
表顺接
译文
当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 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营 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 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当博士吗?只应 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 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 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词语解释
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 以
自以为大有所宜 (认为) 见往事耳 (了解) 见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
整体感知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 曰:“卿今当涂 当初 对……说, 说 现在
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掌管 事情
用
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难道 想要 做 句末语气词
No Image
3、找出文中出现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一下意思。
两个成语是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 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 从低下而攀高了,以至穷困而富有了,都可 以说:非复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 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刮目:擦眼睛,表 示用新眼光看人。
司马光
司 马 光 砸 缸 救 人
No Image
山西夏县司马光祠
资料链接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 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 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对史料取舍慎 重,考证详密。其中像《赤壁之战》《淝 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神宗以 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 《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 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