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ppt优秀课件PPT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ppt优秀课件

04
《孙权劝学》的主题探讨
学习的意义
01
学习的意义
通过《孙权劝学》的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
重要性。学习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获取知识,还能开拓我们的视野,提高
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02
学习的目的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学习建议
实践应用1ຫໍສະໝຸດ 21. 在写作或演讲中尝试运用《孙权劝学》中的观 点和论据
3
2.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 ,与《孙权劝学》中的观点进行对比和思考
未来展望
拓展阅读 1. 推荐学生阅读与《孙权劝学》相关 的文献和资料,如《三国演义》、《
三国志》等
教学改进
1. 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教学 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重视教育和学习
通过《孙权劝学》的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教育和学习的重 要性。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适应社 会的发展和变化。
领导者的作用
孙权作为一位领导者,他深知人才和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 倡导学习。这启示我们,领导者应该重视教育和学习,为下 属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更多的人 才。
学习方法
80%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孙权和吕蒙的人物性格 特点,以及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100%
角色扮演
学生扮演孙权和吕蒙,模拟对话 情境,深入理解人物心理。
80%
写作练习
根据故事情节,写一篇读后感或 者分析文章,提高阅读理解和写 作能力。
02
《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意义
《孙权劝学》ppt课件

生,北宋 史学 家、 政治 家。世称司
马温公。 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宋神宗时,因反对 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为人温良恭谦 、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持之以恒 。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有《司马文正公集》传世。
初读课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 qīng)/今/当涂/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 qĭ )欲卿/治经为( wéi )博士邪( yé )!但当 /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shú )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 更( 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 遂( 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令:令尊、令堂、令兄、令郎 尊:尊上、尊公、尊驾、尊兄
贤:贤妻、贤弟 仁:仁翁、仁兄、仁弟 先:先严、先父、先考、先母
高:高堂、高朋、高邻
用表敬称的代词, 一般是单音词
常用的有“子、公、君”等,可译作“您”
用自己的姓或者名自称,表示谦下
用某些名词来代替 代词“我”
用“臣、仆、某、小人”自称 君主常用“寡人、孤”等自称,表示谦下
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 要求严格,同时又对他十分关心,寄予厚望,孙权语重心长, 谆谆告诫。 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
蒙辞以军中多务 一劝不成
精读细研 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 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邪”,强烈的反问,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 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耳”,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 围的意味。“耳”后用了句号,语气变得委婉。
马温公。 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宋神宗时,因反对 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为人温良恭谦 、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持之以恒 。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有《司马文正公集》传世。
初读课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 qīng)/今/当涂/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 qĭ )欲卿/治经为( wéi )博士邪( yé )!但当 /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shú )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 更( 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 遂( 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令:令尊、令堂、令兄、令郎 尊:尊上、尊公、尊驾、尊兄
贤:贤妻、贤弟 仁:仁翁、仁兄、仁弟 先:先严、先父、先考、先母
高:高堂、高朋、高邻
用表敬称的代词, 一般是单音词
常用的有“子、公、君”等,可译作“您”
用自己的姓或者名自称,表示谦下
用某些名词来代替 代词“我”
用“臣、仆、某、小人”自称 君主常用“寡人、孤”等自称,表示谦下
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 要求严格,同时又对他十分关心,寄予厚望,孙权语重心长, 谆谆告诫。 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
蒙辞以军中多务 一劝不成
精读细研 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 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邪”,强烈的反问,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 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耳”,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 围的意味。“耳”后用了句号,语气变得委婉。
《孙权劝学》ppt课件(15页)

大有所益 很有好处乃始就学 于是开始学习,就:从事
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 见事 认清事物
光看待
翻译以下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卿言多务,孰假设孤
古今异义
治经为博士 :古: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学位的级别
但当涉猎 : 古:只
今:但是。转折连词。
见往事耳 : 古:了解 今:看见
学情绪,你是他〔她〕的好朋友, 你该怎么办?
希望大家这节课有所 收获,再见!
读准字音
qīng qǐ yé shú suì gēng
▪卿 岂 邪 孰 遂 更
读准停顿
卿/ 今 /当 涂 掌 事 蒙/ 辞 /以 军 中 多 务 孤/ 岂 欲/ 卿 治 经 为 博 士 邪 自 以 为/ 大 有 所 益 及/鲁 肃 过 寻 阳
解释以下词语
当涂 当道,当权 掌事 管事
岂 难道
见往事 了解历史 涉猎 粗略地阅读 以为 认为欲涉Fra bibliotek多益读
卿 猎语 治 ,重 经 见心 为 往长 博事
务 。 书现 , ,身 孰 自说 假 以法 设为
士耳
孤大
。
?
吕蒙:士别
之 晚
自
三乎 信
日!
……
人物形象分析
孙权:爱护部下,平易近人,善劝 吕蒙: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 鲁肃:忠厚长者,爱惜人才。
《孙权劝学》启发
人生必需要在不断地学习中取得进步。 开卷有益。 要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待人真诚,友谊常在。 什么时候都来得及学习,要趁早。 知识让人自信,自信赢得尊重。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是司马光主持编纂zuăn
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
《孙权劝学》ppt课件

卿今当涂掌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学其文——品读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语气词,可译为“罢了”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
学其文——品读
孙权
启示: • 作为团队领导,要考虑长远,重视人才培养; • 给人提建议、指方向时要充分尊重对方,要有
换位思考意识,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才能说 服对方; • 不但要自己好学,还要催动身边的人一起学习, 这样才能使社会进步。
学其文——研读
从吕蒙接受劝学和取得的成果来看,他是一 个虚心受教、勤奋刻苦,有进取心的大臣。
董宇辉
“时代在变但人们内心对于最 真、最善、最美的追求,没有 变过,这些可以通过读圣贤书 感受到。”
“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 书,眼前就是世界。”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学其人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来自著有《资治通鉴》。学其人——AI助学
请你用AI查找本文三位历史人物的事迹,猜一猜这三个图片分别对应哪个人物?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学其文——研读
再次朗读课文,试着揣摩一下人物语气,思考:本文的 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能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孙权
吕蒙
鲁肃
学其文——研读
从孙权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个好学、善劝 的君主。他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 诱、耐心教导;不仅表现了对吕蒙的亲近、 关心、期望,却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学其文——品读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语气词,可译为“罢了”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
学其文——品读
孙权
启示: • 作为团队领导,要考虑长远,重视人才培养; • 给人提建议、指方向时要充分尊重对方,要有
换位思考意识,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才能说 服对方; • 不但要自己好学,还要催动身边的人一起学习, 这样才能使社会进步。
学其文——研读
从吕蒙接受劝学和取得的成果来看,他是一 个虚心受教、勤奋刻苦,有进取心的大臣。
董宇辉
“时代在变但人们内心对于最 真、最善、最美的追求,没有 变过,这些可以通过读圣贤书 感受到。”
“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 书,眼前就是世界。”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学其人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来自著有《资治通鉴》。学其人——AI助学
请你用AI查找本文三位历史人物的事迹,猜一猜这三个图片分别对应哪个人物?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学其文——研读
再次朗读课文,试着揣摩一下人物语气,思考:本文的 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能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孙权
吕蒙
鲁肃
学其文——研读
从孙权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个好学、善劝 的君主。他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 诱、耐心教导;不仅表现了对吕蒙的亲近、 关心、期望,却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孙权劝学》(共30张PPT)

《孙权劝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勤奋努力是成功关键
故事中吕蒙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代名将,启示个人成长中勤奋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吕蒙在孙权的劝诫下改变命运,启示个人成长中应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孙权劝学》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作为东吴的君主,孙权具有远见卓识和领导才能。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并能够以身作则、劝人向学,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胸怀。
孙权
吕蒙最初推辞学习,但能够听取孙权的劝告并刻苦读书。他的性格中既有自大的一面,也有勇于改变自己的勇气和决心。
吕蒙
鲁肃在与吕蒙交谈后,能够发现他的学问大有长进,并给予称赞。这表明鲁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公正的态度。
《孙权劝学》对后人的影响
关注个体差异
孙权针对吕蒙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启示现代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培养终身学习习惯
孙权劝学的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启示现代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重视启发式教学
孙权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吕蒙主动学习,启示现代教育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孙权的简介
吕蒙的简介
吕蒙,字子明,是东吴的名将,以勇敢善战而著称。
他最初以豪勇著称,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读书学习,逐渐展现出文武双全的才能。
孙权和吕蒙是君臣关系,但也是亲密的朋友和战友。
吕蒙在孙权的信任和重用下,屡立战功,成为东吴不可或缺的将领。同时,孙权也十分关心和器重吕蒙,常常给予他指导和帮助。
孙权与吕蒙的关系
02
CHAPTER
《孙权劝学》的背景与情境
勤奋努力是成功关键
故事中吕蒙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代名将,启示个人成长中勤奋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吕蒙在孙权的劝诫下改变命运,启示个人成长中应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孙权劝学》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作为东吴的君主,孙权具有远见卓识和领导才能。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并能够以身作则、劝人向学,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胸怀。
孙权
吕蒙最初推辞学习,但能够听取孙权的劝告并刻苦读书。他的性格中既有自大的一面,也有勇于改变自己的勇气和决心。
吕蒙
鲁肃在与吕蒙交谈后,能够发现他的学问大有长进,并给予称赞。这表明鲁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公正的态度。
《孙权劝学》对后人的影响
关注个体差异
孙权针对吕蒙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启示现代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培养终身学习习惯
孙权劝学的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启示现代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重视启发式教学
孙权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吕蒙主动学习,启示现代教育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孙权的简介
吕蒙的简介
吕蒙,字子明,是东吴的名将,以勇敢善战而著称。
他最初以豪勇著称,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读书学习,逐渐展现出文武双全的才能。
孙权和吕蒙是君臣关系,但也是亲密的朋友和战友。
吕蒙在孙权的信任和重用下,屡立战功,成为东吴不可或缺的将领。同时,孙权也十分关心和器重吕蒙,常常给予他指导和帮助。
孙权与吕蒙的关系
02
CHAPTER
《孙权劝学》的背景与情境
《孙权劝学》ppt课件(37页)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 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 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 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 他可要刮目相待。
• 5、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 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 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 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 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 是过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
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
这么迟呢?
〔语言〕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
蒙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
〔行动〕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第一小组〕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第二小组〕
虚心好学 大有长进
• 3鲁肃:敬才爱才 文人雅士
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 你有什么样的启发?
吕蒙
当涂掌事 乃始就学
年长乃学 学有所成
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方仲永 五岁能诗、文理皆有 少年不学
可观、贤于材人远矣 一事无成 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 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 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 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 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 态和心理。
孙 权
鲁
吕
肃
蒙
《资治通鉴》是司 马光主持编纂的一 部编年体通史,记 载了从战国到五代 共一千三百六十二 年的史事。书名 “资治〞,说明本 书编撰的目的为统 治者治国提供历史 经验和教训的。宋 神宗认为此书“鉴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 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 他可要刮目相待。
• 5、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 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 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 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 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 是过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
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
这么迟呢?
〔语言〕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
蒙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
〔行动〕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第一小组〕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第二小组〕
虚心好学 大有长进
• 3鲁肃:敬才爱才 文人雅士
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 你有什么样的启发?
吕蒙
当涂掌事 乃始就学
年长乃学 学有所成
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方仲永 五岁能诗、文理皆有 少年不学
可观、贤于材人远矣 一事无成 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 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 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 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 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 态和心理。
孙 权
鲁
吕
肃
蒙
《资治通鉴》是司 马光主持编纂的一 部编年体通史,记 载了从战国到五代 共一千三百六十二 年的史事。书名 “资治〞,说明本 书编撰的目的为统 治者治国提供历史 经验和教训的。宋 神宗认为此书“鉴
4《孙权劝学》课件(共38张PPT)

曹操(魏)
刘备(蜀)
孙权(吴)
孙权劝学
七年级 下册 语文 部编 RJ
作者简介
司 马 光 (1019 ~ 1086) , 字 君 实 , 陕 州夏县人,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政治 家。王安石实行新政时,司马光竭力反 对,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
晚年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死 后追封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自 幼嗜学,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
“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严厉中又 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不悦、责备
“卿言多务, 孰若孤? (孙权) 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
有所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
吃惊,赞叹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吕蒙)
深感自豪
8.总结概括三人的性格特征。
孙权
劝
吕蒙
赞
对部下要求严格、循循善诱、有耐 心、平易近人、好学等。
卿言多务, 孰若孤?
(委婉的批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5.文中从哪些方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大?结合 文句作答。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语言 夸赞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具体 行动
6.可用文中哪两个词语来概括鲁肃与吕蒙对话
的主要内容?
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7.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
【鲁肃】情不自禁地赞叹,可见鲁肃十分 惊奇的神态,在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 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 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 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此番话,更可表明吕 蒙的长进非同一般。
今:治理)
孙权劝学课件ppt课件

孙权的劝学还表达了强调自我修养的 主题思想,认为只有通过自我修养才 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05
孙权劝学的现实意义
如何培养学习动力
总结词
激发内在动机
详细描述
了解学习的真正意义,将学习与个人兴趣和价值观相结合,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 动力。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总结词
制定合理计划
详细描述
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
领导者的作用
领导者应该引导和鼓励下 属学习,为其提供学习的 机会和资源。
学习的目的
学习不仅是为了个人发展 ,更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 福祉。
03
孙权劝学的历史影响
对三国时期的影响
促进三国鼎立的形成
孙权的劝学行动,不仅提升了东吴的文治武功,也间接促成了三 国鼎立的格局。通过培养人才,东吴在三国中逐渐崭露头角,成 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晓之以理
孙权以自身的例子和历史经验,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使吕蒙明白 学习对个人和国家的益处。
100%
动之以情
孙权深情地表达对吕蒙的期望, 希望他能够通过学习提升自己, 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80%
导之以行
孙权不仅言语劝说,还亲自指导 吕蒙学习的方法和方向,为其提 供学习的资源和环境。
孙权劝学的效果
提升东吴文化地位
孙权劝学,鼓励学习和培养人才,使得东吴地区的文化逐渐繁荣 ,提升了其在三国中的文化地位。
对后世的影响
树立典范
孙权的劝学行动,为后世的统治者树 立了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的典范,影 响了后世的治国理念。
推动教育发展
孙权的劝学行动,激发了民众的学习 热情,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后 世培养了大量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 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 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
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 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 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 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 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 (172-217),字子敬,临 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 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 之
就
为什么 无实义
晚乎!”肃 遂
迟
于是
拜蒙母,结友而别。
拜见
表顺接
1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2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 十分惊奇地说: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 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4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1、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
理批解注文,划意出:读不懂的句子。
2、质疑,共同讨论。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 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 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 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 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 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 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 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 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 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 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 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 施,喜欢习武骑射。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 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 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 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 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shú
suì gēng qǐ
孰遂
更岂
méng qīng dāng tú jí
吕蒙 卿 当 涂 即
yé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 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 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朗读并理解: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劝学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
涉__猎__,__见__往___事__耳____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 希望的一句话是_卿__今__当_ 涂掌事,不可不学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 学!”“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shè
邪(通假字,“耶”)涉猎
《孙权劝学》范读录 音.mp3
听读课文,注意 读音与停顿。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
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吴 国
谋
吴国创始人
士
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 字 君实,北宋政治家, 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 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 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治理朝政的历 史借鉴)。
孙权(181-252),字仲谋,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6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 就分别了。
《孙权劝学》 是一个著名的劝学 故事。题目中最关 键的词是“劝”。 请找出孙权“劝” 吕蒙学习的语句。
1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 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 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 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 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 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 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
吕蒙(178-219) ,东吴国
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
疏通文意
初,权 谓 吕蒙 涂 当初 对……说
曰:“卿今当
说 现在
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掌管 事情
用
事务
权曰:“孤岂
难道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想
做 句末语气词
但 当涉猎,见往事
只
应当
历史
耳。卿言多
罢了 说
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与……相比怎样
认为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 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 不可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3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5卿言多务,孰 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 6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司马光 北宋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 能力目标: 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 情感目标: 1.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
精神。 2.感受人物语言的艺术美。
人物简介
吕蒙
孙
No 吴 鲁肃
权
国
Image名 将
这话表现孙权对吕蒙的什么态度? •亲近、关心,有长者之风。
四书《论语》《中庸》 《大学》《孟子》 五经《诗》《书》 《礼》 《春秋肃过寻阳,
开始
与蒙论
议, 大惊曰:“卿今
和 讨论 议事 非常(十分) 惊奇
现在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再,又 读书人,有抱负或有特殊才能的人
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 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 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 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 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 (172-217),字子敬,临 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 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 之
就
为什么 无实义
晚乎!”肃 遂
迟
于是
拜蒙母,结友而别。
拜见
表顺接
1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2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 十分惊奇地说: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 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4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1、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
理批解注文,划意出:读不懂的句子。
2、质疑,共同讨论。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 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 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 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 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 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 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 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 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 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 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 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 施,喜欢习武骑射。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 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 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 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 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shú
suì gēng qǐ
孰遂
更岂
méng qīng dāng tú jí
吕蒙 卿 当 涂 即
yé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 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 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朗读并理解: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劝学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
涉__猎__,__见__往___事__耳____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 希望的一句话是_卿__今__当_ 涂掌事,不可不学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 学!”“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shè
邪(通假字,“耶”)涉猎
《孙权劝学》范读录 音.mp3
听读课文,注意 读音与停顿。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
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吴 国
谋
吴国创始人
士
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 字 君实,北宋政治家, 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 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 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治理朝政的历 史借鉴)。
孙权(181-252),字仲谋,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6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 就分别了。
《孙权劝学》 是一个著名的劝学 故事。题目中最关 键的词是“劝”。 请找出孙权“劝” 吕蒙学习的语句。
1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 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 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 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 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 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 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
吕蒙(178-219) ,东吴国
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
疏通文意
初,权 谓 吕蒙 涂 当初 对……说
曰:“卿今当
说 现在
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掌管 事情
用
事务
权曰:“孤岂
难道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想
做 句末语气词
但 当涉猎,见往事
只
应当
历史
耳。卿言多
罢了 说
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与……相比怎样
认为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 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 不可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3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5卿言多务,孰 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 6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司马光 北宋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 能力目标: 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 情感目标: 1.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
精神。 2.感受人物语言的艺术美。
人物简介
吕蒙
孙
No 吴 鲁肃
权
国
Image名 将
这话表现孙权对吕蒙的什么态度? •亲近、关心,有长者之风。
四书《论语》《中庸》 《大学》《孟子》 五经《诗》《书》 《礼》 《春秋肃过寻阳,
开始
与蒙论
议, 大惊曰:“卿今
和 讨论 议事 非常(十分) 惊奇
现在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再,又 读书人,有抱负或有特殊才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