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设计优化裂褶菌发酵全液多糖提取工艺

合集下载

正交法优化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

正交法优化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

正交法优化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作者:王毅穆麒麟田小海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20年第15期摘要:以恩施市药用经济植物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地上的茎和叶为试验材料,水为提取溶剂分别对黄精的茎和叶进行试验,得到优化后的提取工艺。

研究发现,在料液比为1∶20(g∶mL),提取时间为2 h,温度为80 ℃时,黄精茎多糖的提取率为19.87%,黄精叶多糖的提取率为17.13%。

结果表明,黄精茎中的多糖含量高于叶,但总体来看黄精的茎和叶中的多糖含量还是较高的,工业生产可以考虑进一步利用。

关键词: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多糖;提取工艺;正交法中图分类号:R283.3 ; ; ; ;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5-0114-04Abstract: The stems and leaves of medicinal economic plant Polygonatum sibiricum in Enshi city were used as test materials, and water was used as the extraction solvent to test the stems and leaves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 respectively, the optimized extraction process was obtained. The study found that when the ratio of material to liquid was 1∶20 (g∶mL), the extraction time was 2 h and the temperature was 80 ℃, the yield of polysaccharide from Polygonatum sibiricum stems was 19.87%, the yield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Polygonatum sibiricum leaf was 17.1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ysaccharide content in the stems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 are higher than that in leaves, but in general, the polysaccharide content in stems and leaves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 are still relatively high,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can be considered for further utilization.Key words: 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 extraction process; orthogonal method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是百合科黄精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1],已被作为中草药使用超过2 000年[2]。

正交设计多糖提取实验方案

正交设计多糖提取实验方案

多糖正交实验方案基本提取工艺流程:黄精、百合干燥粉碎——石油醚脱脂2次——加水热提——提取液过滤——水浴浓缩——离心取上清——加入Sevag试剂脱蛋白操作——取上层水层——加无水乙醇沉淀——收集沉淀——用水溶解——过滤除杂质——重复1次醇沉——收集沉淀——加水溶解定容——成为贮备液。

精密量取贮备液——加水稀释定容——供测多糖含量。

精密量取贮备液——置锥形瓶水浴蒸干——干燥3h——冷却后——称重,计算浸膏得率。

一、提取过程的正交方案:1、称取黄精、百合各10g干燥至恒重——粉碎成粗粉(过筛)——(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5倍量(100ml)石油醚——水浴50℃加热回流1h,共2次,进行脱脂及除去小分子糖——弃液留渣,药渣晾干(置于培养皿中于通风处过夜晾干,或置于圆底烧瓶中水浴上加热至能轻松倒出)——(按照正交设计表的要求)加适量蒸馏水,于适宜温度,水浴加热回流提取规定次数——合并提取液—减压抽滤——水浴——浓缩(90℃)——至固定量30ml(浓缩过量时补足体积)——4000r/min离心10min——(注射器抽取)取上清液2、——置于锥形瓶中——加入Sevag试剂(氯仿:正丁醇=5:1)约等量——置于恒温水浴振荡器50℃振荡15min——改置于分液漏斗中静置20min以上——待其分层后,取最上层(从上口倒出)——重复操作2次——置于广口瓶,加醇处理,加入4倍量的无水乙醇(预冷过)——冰箱冷藏过夜使其沉淀——减压抽滤,收集沉淀——(连同滤纸一起)用20ml蒸馏水溶解——过滤除去水不溶物——重复1次加醇沉淀,减压抽滤——收集沉淀,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加水稀释——定容至50ml容量瓶中,成为贮备液。

3、精密量取1ml贮备液,加至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定容摇匀。

供测定多糖含量。

4、精密量取10ml贮备液,置于(已干燥并精密称重的)小锥形瓶中,水浴蒸干,于105℃烘箱干燥3h,取出迅速置于玻璃干燥器内冷却30min,迅速称重,计算浸膏得率。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提取平菇多糖的工艺研究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提取平菇多糖的工艺研究

图 4 pH 值对平菇多糖得率的影响
2 2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法设计试验
2 2 1 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试验设计: 在单因素试
验的基础上, 选取 各因 素较 佳的 水 平进 行二 次回
归旋 转正 交 组合 设计, 试验 因素、水平 及编 码见
表 1。
表1
因素水平编码表
因素
水 平 X 1 微波处理 X 2 提取液 X 3 液料比 时间 /m in 初始 pH 值 /( mL /g )
[ 3] 张立伟, 赵春贵, 王进东, 等 连翘酯甙分离提取及抑制 弹性蛋白酶 活 性研 究 [ J] 化 学 研 究与 应 用, 2002, 14
( 2) : 219 221 [ 4] 张立伟, 赵春贵, 杨频 连翘 酯苷抗 氧化活 性及构 效关
系 [ J] 中国药学杂志, 2003, 38( 5): 334 336 [ 5] 崔燕岩, 冯少 勇, 赵光 连 翘 有 效成 分 HPLC 法 测 定
X 4 微波 功率 /W
-2
4
4
30
1 40
-1
6
5
40
2 80
0
8
6
50
4 20
1
10
7
60
5 60
2
12
8
70
7 00
2 2 2 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试验结果: 二次回归旋转
组合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 2。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3。
根据表 2结果, 计算各项回归系数, 以这些回归
系数建立平菇多糖得率与 4 因素的数学回归模型,
% 1490%
Journa l of Ch inese M edic inalM ater ia ls 第 33卷第 9期 2010年 9月

黄芪多糖的不同提取优化工艺

黄芪多糖的不同提取优化工艺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60102);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JR3RA185);甘肃农业大学盛彤笙科技创新基金项目(GSAU STS2037);甘肃农业大学人才引进专项(GSAURCZX201704) 作者简介:余萍(199505—),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药分析及质量评价,Email:shinianyue@qqcom 通信作者:李欠(198402—),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药分析及质量评价,Email:liqian1984@gsaueducn
世界中医药 2021年 6月第 16卷第 12期
·1787·
研室陈垣教授鉴定为中药黄芪;D无水葡萄糖标准 品、苯酚、浓硫酸均为分析纯。
HHS2数显恒温水浴锅(江苏正基仪器有限公 司);离心机(湖南凯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 平(慈溪市天东衡器厂,型号:HX203T);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计(岛津企业(中国)有限公司);超声波清洗 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多糖提取方法 黄芪饮片经干燥后粉碎,过 40目筛,取 10g黄芪粉末并按设计液料比加纯水, 按设计的相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超声提取, 经纱布或脱脂棉滤过后浓缩至 20mL,加入 3倍体 积无水乙醇静置数小时,置冰箱中过夜沉淀,然后于 离心机离心最后干燥,得到粗多糖[8]。 122 标准曲线绘制 把 D无水葡萄糖标准品粉 末在 105℃下干燥至恒重,并置于分析天平上进行 精密称定,最后于 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 100mL, 最终得到浓度为 100μg/mL的 D无水葡萄糖标准 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然后放置于 4℃冰箱中保存 备用。用移液管移取标准溶液 0、02、04、06、08、 10mL浓度为 100μg/mL的标准溶液,分别置于不 同的试管之中,加蒸馏水至 20mL。再在试管中分 别加入 5%的苯酚溶液 10mL,然后迅速在试管中 加入浓硫酸 50mL,摇匀后置于水浴锅中在40℃下 保温加热 15min,取出后置于装有冷水的烧杯中冷 却 10min,然后在 490nm处测定吸光度值并记录。 浓度作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作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 线[9],在 00100~01000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 关系良好,求得出回归方程为:Y=00128X+002, R2=0996。见表 1。

正交设计优选甘草多糖的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优选甘草多糖的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优选甘草多糖的提取工艺作者:刘永岭王艳艳来源:《价值工程》2018年第26期摘要:本文主要对甘草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

对影响甘草多糖提取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研究,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L9(34)正交实验,最后得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小时,料液比1:20提取效果为最佳。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ys on the extraction of Glycyrrhiza polysaccharide. Influencing factor of effect of extracting Glycyrrhiza polysaccharide is the temperature of extracting, the time of extracting, the amount of dissolvent. To choice the best condition of the extraction of Glycyrrhiza polysaccharide, we contrive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s,conclusion: the temperature of extracting is 90℃, the time of extracting is 2h, the amount of dissolvent is 20 times,which is the best condition.关键词:甘草多糖;蒽酮-硫酸法;正交设计;提取工艺Key words: glycyrrhiza polysaccharide;anthrone and sulfuric acid method;orthogonal design;extract technology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6-0249-030 引言大量的研究已证实,植物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如有报道证明甘草多糖溶于水,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体免疫系统,活化休眠的免疫细胞,使其分泌出更多的免疫因子,从而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同时,还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衰老以及修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功效。

香菇菌丝发酵及胞内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

香菇菌丝发酵及胞内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
(2) 在热水浸提法中, 浸提时间对香菇菌丝体胞
粮油加工
2009 年第 12 期
<<< 食品工程·技术
CEREALS AND OILS PROCESSING
香菇菌丝发酵及胞内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
尹艳丽 1 曹 健 1,2 王卫国 1 黄 亮 1 田 青 1 罗 宇 1 (1.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2. 中原工学院)
【摘要】 通过摇瓶培养研究香菇菌丝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条件,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香菇菌丝 胞内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和方法。 结果表明: 最适发酵培养时间为 7d, pH 值 6.5, 乳糖 2%, 硫 酸亚铁 0.2%, 大豆蛋白胨 0.6%, 所得菌丝体为 94.0g / L (湿重); 热水浸提法的最佳条件为 : 料 液比为 1∶10, 浸提时间 4 h, 浸提温度 90℃, 多糖含量最高为 10.3%; 超声波法的最佳提取条件 为 : 超声 功 率 400W, 处 理 时 间 50min, 料 液 比 1∶15, 多 糖 含 量 最 高 为 12.5%。 通 过 对比 , 确 定 超声波法为香菇菌丝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 菌种。 香菇 (Lentinan edodes), 由河南农友生
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 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 (g / L): 土豆 200, 蔗糖
20, 琼脂 20; 液体培养基 (g / L): 土豆 200, 蔗糖 20; 发 酵 培 养 基 (g / L): 土 豆 200, 蔗 糖 20, 大 豆 蛋 白 胨 5, MgSO4 2, pH 值自然。
图 2 起始 pH 值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由图 2 可知: 菌株生长受培养基起始 pH 值的影响 较为显著, 菌株在中性偏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 弱碱 性条件下生物量急剧下降。 香菇真菌 在 pH 值 6.5 时生 物量最高可达 48.7g / L。 2.1.3 最适培养碳源

高分子量裂褶菌多糖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组合

高分子量裂褶菌多糖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组合

V0 l _ 2 9 No . 1 2 DC C. 201 3
高分子量裂褶菌 多糖发酵培养基 的优化组合
张 虽栓 . 王 霞
( 河南质 量工程 职 业学 院 食 品与化 工 系,河南 平顶 山 4 6 7 0 0 0 )

要: 目的: 优 选 高分子 量裂褶 菌 多糖 的培养基 的 最佳组 合. 方 法: 对提 高 高分 子量 裂褶 菌 多糖 的质量
第2 9卷 第 1 2期( 下)
2 0 1 3年 1 2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Ch i f e n g U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1 . 3 . 2 裂褶 菌 多糖百分 含量 测定 方法 裂褶菌 多糖 百分含 量 的测定 方法 : 采 用常 用 的 苯酚 一硫 酸 比色法测 定 .
2 结 果 与 讨 论
在 1 0 0 k D a以上 的 裂 褶 菌 多 糖 具 有 较 强 的抗 肿 瘤 活性 , 在 医 药领 域 的应 用最 为 广 泛 , 需 求 量 最 大 . 我们 在微生 物发 酵技术 研究 的基 础上 , 利 用 正交试
基 和发 酵培养 条件 下得 到 高分 子量 裂褶 菌 多糖 的质 量分数 达 1 . 7 6 8 %. 关键 词 :裂褶多 糖 : 分 离纯化 : 培养 : 正 交试验
中图分类 号 : ¥ 6 4 6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3 — 2 6 0 X( 2 0 1 3 ) 1 2 — 0 0 6 0 — 0 3
验 的方 法 优化 培 养基 的组合 , 改 进培 养 工 艺 , 提 高

裂褶菌发酵液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缺氧效果研究

裂褶菌发酵液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缺氧效果研究

裂褶菌发酵液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缺氧效果研究郝利民;邢新会;张延坤;李政;穆军;吴天一【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07(028)007【摘要】本实验对裂褶菌发酵液的抗缺氧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裂褶菌发酵液具有显著的抗缺氧效果(p<0.01).对其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裂褶菌发酵液中总糖含量为13.3%,其主要成分葡萄糖的含量为10.08%,其次为麦芽糖以及微量的果糖与乳糖.总酸含量为1.38%,其主要成分乳酸的含量为0.96%,其次为酒石酸以及微量的柠檬酸和苹果酸等有机酸成分.蛋白质含量为2.98%;发酵液中14种游离氨基酸的总含量为320.7mg/100ml;总氨基酸含量为641.0mg/100ml,蛋白水解液中含16种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裂褶菌发酵液中还含有酚性物和微量油脂等化学物质,不含皂甙类、黄酮类和生物碱类物质.发酵液用乙醇进行提取,其乙醇提取物和乙醇不溶物均具有抗缺氧功能(p<0.01),而乙醇提取物的抗缺氧效果明显高于原发酵液(p<0.05).初步判断,裂褶菌发酵液中的抗缺氧有效成分为一类具有一定极性的醇溶性代谢物质.【总页数】4页(P320-323)【作者】郝利民;邢新会;张延坤;李政;穆军;吴天一【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100084;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北京,100010;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100084;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天津,300050;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北京,100010;青海高原医学研究院,青海,西宁,8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3【相关文献】1.裂褶菌及裂褶菌多糖研究进展 [J], 王振河;霍云凤2.正交设计优化裂褶菌发酵全液多糖提取工艺 [J], 王振河;万学东;武忠伟;田丹丹3.裂褶菌F17固态发酵产锰过氧化物酶及其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J], 杨兵;荚荣;王丹;李平生4.栽培裂褶菌与野生裂褶菌的营养效价研究 [J], 李朝东;马布平;陈孟迪;罗祥英;闻绍峰;曹瑶;5.裂褶菌多糖发酵培养基优化及其活性研究 [J], 鲁铁;陈怀中;金阳;周牧野;刘通;叶延欣;姬晓娜;刘宇;李冰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1-21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0424420021)作者简介:王振河(1966-),男,河南辉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食药用真菌研究。

正交设计优化裂褶菌发酵全液多糖提取工艺王振河1,万学东2,武忠伟1,田丹丹1(1.河南科技学院生物工程系,河南新乡453003;2.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摘 要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进行了裂褶菌发酵全液中裂褶菌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的研究。

结果表明:影响多糖提取的因素依次是料水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三个因素的最佳组合是A 4B 2C 3,即料水比为1∶3,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4h 。

在此条件下,发酵全液中多糖的最大得率达到3165g/L 。

关键词 裂褶菌;裂褶菌多糖;提取;正交设计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90(2007)04-0050-02O pti m u m Extracti on of Polys acchar i de fro m Tot a l Ferm en t a ti onof Sch izophyllum comm une Established by O rthogona l TestW ang Zhenhe 1,W an Xuedong 2,W u Zhong wei 1,Tian Dandan1(1.Depart m ent of B i o 2Engineering,Henan I 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Xinxiang 453003,China;2.School of Medicine,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Luoyang 471003,China )Abstract The polysaccharide extacti on technol ogy of S chizophyllum co mm une t otal fer mentati on was studied by orthogonal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i on fact or such as the rati o of materiel and water had the p ri m ary affacti on,the extacti on te mperature and extacti on ti m e were in the next p lace,the fittest co mbinati on was A 4B 2C 3,that was the rati o of materiel and water was 1∶3,extracting 4h at the 80℃.I n the conditi on,the highest extract yield of polysaccharide reached 3165g/L.Key words Schizophyllum co mm une ,Schiz ophyllian,extracti on,O rthogonal test 裂褶菌(S chizophyllum co mm une Fr .)又名白参、树花、鸡冠菌等,是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裂褶菌科、裂褶菌属的一种食药兼用菌[1]。

裂褶菌人工栽培的生物学效率只有35%~50%[2],所以,对于裂褶菌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利用液体发酵生产的菌丝体和发酵液。

发酵生产的菌丝体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

液体培养裂褶菌菌丝中粗蛋白的含量为28176%,含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20113g/kg ,必需氨基酸占营养菌丝中总氨基酸的37176%[3]。

裂褶菌多糖(Schiz ophyl 2lian,简称SPG )是从裂褶菌子实体、菌丝体以及发酵液中提取出来的水溶性多糖,是裂褶菌中最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量4×104μ,结构是以单一组分的β-(1-3)-D 葡聚糖,其中每3个葡萄糖分子上连有一个β-(1-6)的分支,SPG 具有抑制肿瘤、抗菌消炎、抗辐射、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理活性[2-4]。

冀颐之(2003)和邓桂芳(2004)进行了裂褶菌液体培养的研究,通过优化发酵工艺,摇瓶培养裂褶菌胞外多糖最大得率分别为2170g/L 和1100g/L [5-6]。

裂褶菌液体发酵后发酵醪黏稠,菌体和发酵液很难进行分离,所以,为了减少生产工序,我们对自己分离的野生裂褶菌进行了液体培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含水量及不同浸提时间对裂褶菌发酵全液多糖提取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裂褶菌多糖提供基础资料。

—05—第26卷第4期2007年8月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Chinese W ild Plant Resources Vol .26No .4Aug .2007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供试菌株 裂褶菌(S ch izophyllum co mm une Fr.),利用野生裂褶菌经过多孢分离获得,保存在河南科技学院微生物实验室。

1.1.2 培养基 斜面种子培养基:采用综合P DA 培养基[11],配方为马铃薯200g/L,葡萄糖20g/L, KH2P O4310g/L,蛋白胨5g/L,MgS O4・7H2O115 g/L,琼脂20g/L,pH自然。

液体培养基:葡萄糖40g/L,蛋白胨5g/L, KH2P O4310g/L,MgS O4・7H2O115g/L,水1000 mL,pH自然。

1.2 方法1.2.1 菌种活化 将配制好的斜面种子培养基分装在试管中,于121℃温度下灭菌30m in,冷却备用。

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然后在26℃的恒温箱中培养,将保存母种活化,菌丝长满斜面后备用。

1.2.2 液体培养 将制备的液体培养基分装于锥形瓶中,每个250mL锥形瓶中分装100mL,共制备了30个三角瓶。

在超净工作台上,每个三角瓶中接种4~5块面积约为013c m2的菌种块,在26℃下, 160r/m in的恒温摇床上培养。

当菌丝生长最快的锥形瓶中形成大量的菌丝球,几乎无液体培养基时终止培养。

1.2.3 裂褶菌发酵全液多糖提取工艺流程 发酵全液→破碎→以不同加水量、不同浸提温度和时间进行提取→离心→取上清液→Sevage法除蛋白→离心→取上清液→醇沉→湿多糖→冷冻干燥→干多糖。

1.2.4 主要操作要点 破碎:将发酵全液用高速组织捣碎机破碎5m in,转速10000r/m in。

浸提:在破碎后的裂褶菌发酵全液中按正交设计的要求(表1),每处理进行不同料水比、不同时间及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浸提。

脱蛋白:Sevage法除蛋白。

在溶液中加入012倍体积的氯仿、正丁醇混合液(体积比氯仿∶正丁醇=5∶1),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30m in,4000r/m in,离心20m in回收上清液,去除蛋白质及有机溶剂。

乙醇沉淀:向浓缩液中加入3倍体积的95%的乙醇,保持乙醇浓度在70%以上。

表1 因子水平表水平因素料水比A/(V/V)浸提温度B/℃浸提时间C/h 11∶070221∶180331∶290441∶310051.2.5 粗多糖含量测定将冷冻干燥后的粗多糖称重,进行极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试验按照L16(43)实验设计,对裂褶菌发酵全液多糖进行提取试验。

结果见表2。

表2 L16(43)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实验号A B C多糖含量/(g/L) 11111.0021221.0031331.5041441.5052121.5062211.8372342.1582432.0093131.50103243.00113312.50123422.33134142.33144233.65154323.17164413.50水平和K15.006.338.83T=34.46K27.489.488.00K39.339.328.65K412.659.338.98水平均值k11.251.582.21k21.872.372.00k32.332.332.16k43.162.332.25极差R1.910.790.25 由正交试验结果及其极差分析可知,影响多糖提取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是A>B>C,即加水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

比较3个因素不同水平下各自的平均值,表明多糖提取的最佳(下转第56页)—15—第4期 王振河,等:正交设计优化裂褶菌发酵全液多糖提取工艺 3.4 花粉保存及其保持生活力是远缘杂交的物质保证关于兰花花粉的保存及生活力的测定,前人所做的研究较少。

兰花花粉属于二核型花粉,具有厚实的外壁,能忍耐干燥,寿命长,比较容易保存[9]。

在实验中对新鲜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发现兰花花粉不能被TT C 染色,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用离体萌发法测定时,发现7月份开花的虎头兰花粉容易萌发,但在其它时间采集的花粉则没有萌发,具体原因也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1] 章玉平.兰花种子繁殖技术概况[J ].中国花卉园艺,2003,(4).[2] 朱根发,陈明莉.兰花杂交育种研究初报[C ]//雷建军,陈日远,陈厚彬.园艺学进展(第五辑).广州:广州出版社,2002:655-660.[3] 段金玉,谢亚红.在无菌条件下激素激素和种子处理对兰属十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J ].云南植物研究,1982,4(2):197-201.[4] 张志胜,何琼英,傅雪琳,等.中国兰花远缘杂交及杂交种子萌发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2(2):62-65.[5] 谷祝平,颜廷进.大花蕙兰茎尖组织培养及其形态建成的研究[J ].实验生物学报,1989,(2):149-151.[6] 吴汉珠,王续衍,林泰碧.中国兰茎顶组织培养研究[J ].园艺学报,1987,14(3):203-207.[7] Kebauy G B.I n vitr o converai on of Cattleya r oot ti p cells int o p r o 2t ocor m like bodies[J ].J P lant physicl ,1991,138:248-251.[8] Kebauy G B.Estudo da f or macao in vitr o de estuturas se mellantesa p r ot ocorns a partir de celulas meristematicas de raiz de Oncidium variccosum lindl[D ].livre Docencia Thesis .Departe ment of Bot 2any,University of Sao Paul o,B razil 88+xxp,1988.[9] 胡 晋.花粉的保存和生活力测定[J ].种子,1992(6):33-35.(上接第51页)组合是A 4B 2C 3,即料水比1∶3,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4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