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真相——你必须了解的秘密
关于癌症的四大真相

关于癌症的四大真相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癌症的早期检查预防治疗对预后影响非常大。
然而在癌症的认识和治疗过程中很多人对癌症只有恐惧,对癌症的认识还停留在“患癌就死人”的阶段,其实癌症并不可怕,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癌症的真相吧。
真相一:人人都有癌基因从医学上讲,倘若能检查出癌细胞,就可以诊断这个人患癌症了。
所以绝对不是人人身体里都有癌细胞,但是,每个人身体里都有原癌基因,它主管细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长需要它。
人身体里还有抗癌基因,事实上的作用是抑制原癌基因使它不过分“活跃”。
在平常,它们维持着一种平衡。
但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过分活跃,而抑癌基因却失去活性。
归根结底,还是外面有一个致癌因素在作用于它。
这个致癌因素主要的,或者说80%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存在于不良的生活行为之中。
真相二:癌症的易感性可以遗传近年来对基因的研究非常深入,甚至把人体结构基因图都解密了。
现在已经知道癌症是一个多基因遗传易感性疾病,基因是管理遗传的,科学研究发现不少基因都与癌症有关,但它不是一个必然的因素,即父亲患癌,子女并不一定得癌,那么遗传的究竟是什么呢?实际上,遗传的是对致癌因素的易感性,不是癌。
例如父亲是患肺癌去世的,儿子便会对烟雾里的致癌因素易感,因为父亲把它遗传给了儿子,但儿子不抽烟,得肺癌的几率就很低了。
真相三:半年一次体检比较合适癌症的整个进展过程比较短促,癌症是等不及的,除宫颈癌高危人群可以有较长的间隔外,其余癌症的高危对象应每年检查2次。
这样能早期发现癌症,争取最佳治疗机会。
我们不可能使每个健康的人都一年两次去查癌,医学研究知道,得癌的机会并非人人均等的,某一种人是某种癌的高危对象。
如抽烟的人是肺癌的高危对象,小伙子抽烟虽厉害,但年轻人得肺癌的几率低,因而我们就让40岁以上抽烟厉害的人每年做两次胸部X线检查。
真相四:许多“患者”实际上已经被治愈其实有不少癌症在治疗后效果绝对是好的,尤其是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等。
癌症的10个真相医生绝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癌症的10个真相医生绝不会告诉你的秘密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和家人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在面对癌症的治疗过程中,不少人会依赖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然而,有些关于癌症的真相,医生可能不会直接告诉患者。
本文将揭示癌症的10个真相,这些是医生可能不会主动告诉你的秘密。
第一,每个人的癌症病情是独一无二的。
尽管同一种癌症可能在不同个体上有类似的症状,但每个人的生理和情况都是不同的。
因此,每个人的治疗方案与预后也会有所不同。
第二,医生无法确定治疗方案的成功率。
尽管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经验提供治疗建议,但实际上他们无法确切预测治疗的结果。
治疗的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癌症类型和病程等。
第三,化疗可能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化疗是一种主要的癌症治疗方式,但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和整体健康状况造成一定负担。
化疗可能导致恶心、脱发、疲劳等不良反应,同时还会增加感染风险和其他长期健康问题的可能性。
第四,适当的营养对癌症患者至关重要。
饮食对癌症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医生可能会忽视这一点。
合理的饮食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轻治疗的副作用,并促进康复。
第五,心理状况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癌症患者常常面临着各种心理压力和焦虑,这些情绪状态对治疗的效果和康复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
然而,医生往往只关注体征和病情,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健康。
第六,癌症的复发是一种常见现象。
尽管在治疗期间癌症可能会有所缓解,但复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医生可能不会主动提及复发的可能性,这样可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焦虑。
第七,疗效评估可能存在误差。
医生通常根据肿瘤的大小和数量来评估治疗效果,但这种评估方法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其他因素如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患者的整体状况等,对治疗效果也有很大影响,医生往往不会深入解释这些细节。
第八,临床试验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式,一些癌症患者可能符合参与临床试验的条件。
癌症的十大真相

龙源期刊网
癌症的十大真相
作者:朱奕飞
来源:《大众健康》2016年第08期
你了解癌细胞的真相吗?癌细胞是异常的体细胞。
它们繁殖迅速,有不断复制和生长的能力。
这种生长不受控制的异常细胞会导致肿瘤的形成。
肿瘤能不断地生长,其中有些肿瘤被称为恶性肿瘤,它们可以从身体的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有很多的不同点。
癌细胞不会像正常细胞一样衰老,具有不断分裂的能力,也不会回应身体发出的“自我终结”的信号。
下面是十个关于癌细胞的令人震惊的真相。
1. 有超过100种癌症
癌症的类型多种多样,甚至超过100种。
癌细胞可以由任何体细胞突变而来。
癌症通常由发生癌变的器官、组织或细胞来命名。
最常见的癌症就是上皮细胞癌,即上皮细胞发生了癌变。
上皮细胞构成了包裹人类身体的皮肤、器官、血管和腔室的表面。
肉瘤癌则在肌肉、骨骼和软结缔组织中形成,如脂肪组织、血管、淋巴管、肌腱和韧带。
白血病起源于骨髓细胞。
在人体中,骨髓细胞负责制造白细胞。
淋巴瘤会在称为“淋巴细胞”的白细胞中形成。
淋巴癌会影响免疫B细胞和T细胞。
癌症的10个真相医生绝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癌症的10个真相医生绝不会告诉你的秘密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是导致全球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往往追求医生的建议和治疗,希望能够击败这个可怕的疾病。
然而,有些关于癌症的真相医生却从不会告诉你。
下面是癌症的10个真相,它们可能对改善我们的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帮助。
第一,饮食是重要的。
虽然医生通常会讲述关于癌症治疗的药物和手术,但他们很少提及饮食的重要性。
饮食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免疫系统和身体的能量水平。
饮食应该富含蔬菜和水果,避免过多摄取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
第二,癌症治疗不仅仅是化疗和手术。
化疗和手术是常见的癌症治疗方式,但是他们的副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医生也对其他更自然的治疗方式进行研究,如中药、针灸和饮食疗法等,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
第三,情绪对癌症的影响非常大。
情绪的稳定对癌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积极的心态和情绪能够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和身体抵抗力,对治疗和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四,预防胜于治疗。
癌症的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
远离吸烟、健康饮食和规律的锻炼等可以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因此,定期体检和预防措施的采取是非常必要的。
第五,沟通是重要的。
与医生和家人之间的良好沟通对癌症患者的康复有着巨大的帮助。
及时与医生沟通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能够让医生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
第六,化学物质的危害。
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对癌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的工作环境和食品,很容易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减少这些有害物质对我们的身体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七,癌症并不总是遗传的。
虽然遗传因素是癌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癌症都是遗传的。
饮食、环境和生活方式等都与癌症的发病率有关。
第八,自我治愈是可能的。
虽然官方医学界并不承认自我治愈的可能性,但是有很多病例证明了自我治愈的可能性。
积极的心态、健康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有助于患者的自我治愈。
第九,医生并不总是对的。
虽然医生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但并不代表他们的意见一定是正确的。
癌症有哪些真相?你知道多少?

癌症有哪些真相?你知道多少?世界卫生组织披露癌症十大真相:事实1:癌症有100多种,身体的任何部位均可能受到影响。
事实2:2012年,癌症造成820万人死亡。
事实3:在所有癌症死亡中,70%以上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事实4:就全世界而言,造成男性死亡的5种最常见癌症(按发生频次排列)为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直肠癌症和食道癌。
事实5: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妇女死亡的5种最常见癌症(按发生频次排列)为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直肠癌和宫颈癌。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宫颈癌是最常见的癌症。
事实6:烟草使用是最重大致癌风险因素,它导致全球超过22%的癌症死亡。
事实7: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癌症是由慢性感染引起的,例如人乳头瘤病毒引起宫颈癌,乙肝病毒引起肝癌。
事实8:如果在早期得以发现并得到充分治疗,诸如乳腺癌、宫颈癌和结肠直肠癌等具有重要公共卫生相关性的癌症可以被治愈。
事实9:如果目前关于疼痛控制护理的知识得到应用,以及硒维康口嚼片补硒调理在医学上广泛投入使用,对所有需要缓解疼痛的患者带来极大的帮助。
事实10:主要通过不使用烟草、采取健康饮食、保持身体活动和适度使用酒精,就能够预防30%以上的癌症。
在发展中国家,通过实施计划免疫,预防乙肝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就能够预防高达20%的癌症死亡。
烟草和肥胖是两个重要致癌因素在世卫组织公布的事实中,烟草使用被认为是最重大致癌风险因素,它导致全球超过22%的癌症死亡。
也就是说,超过1/5的癌症是由烟草引起的。
专家说法: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比例,但是烟草和肥胖,确实和癌症有密切关系,是癌症的两个比较重要的致癌风险因素。
专家说,如果BMI(体重指数)超过25,达到了超重肥胖的地步,那么,就会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这是大家的共识,至于每增加多少患癌的风险增加多少,到目前为止,争议很大,也没有一个定论。
超重容易引起的癌症有乳腺癌、宫颈癌、肠癌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确实有助于防癌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癌症是由慢性感染引起的,例如人乳头瘤病毒引起宫颈癌,乙肝病毒引起肝癌。
癌症的真相

癌症的真相我相信癌症是一个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接触,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比如现在做一个简单的调查,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身边有亲人或者朋友被诊断为癌症?其实有些时候我觉得这个调查应该反过来做,有多少人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呢?我相信几乎等于很多年,一直在做抗癌新药的研发。
2013的时候我开始写科普,有人问是什么东西让我在工作之余写科普,还坚持了这么多年。
其实有很多事情影响了我,但有一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那就是魏则西的事件。
大家都知道在2016年,魏则西,一个大学生,发现恶性肿瘤后被莆田系的医院忽悠去做了一个生物疗法,花掉了20多万,最后去世。
他当时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问题,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把自己的经历写了下来。
这件事情对很多人来说很愤怒,很痛苦,但对我来说很遗憾。
为什么很遗憾,因为在魏则西事件发生一年半以前,我就已经写过科普文章说明他接受的这种疗法是无效的,当时我用的标题是《谋财不害命,中国的免疫疗法现状》。
这篇文章出来以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因为这个东西被淹没在很多的伪科学里面,被淹没在很多的商业推广里面,它后来也被收入我的书里,但是很显然魏则西没有看到。
我坚持在科研的业余时间做科普,是因为我觉得如果我写的东西能够让更多人看到,或许真的能够挽救他们的生命,挽救他们的家庭,虽然不能让他长生不老,但至少到后来不会人财两空,这是让我坚持做科普的最大的一个动力。
为什么刚才做调查很多人都举手了?因为癌症现在确实是中国最大的问题之一。
现在每一年中国新诊断的癌症患者数目已经超过了400万,因癌症去世的人超过280万。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每分钟会有超过8个人被诊断为癌症,会有5个人因为癌症去世,所以我们几乎每个人身边都会遇到这样的人。
根据美国现在的统计,37%的女性和42%的男性在一生之中会遇到癌症,这个比例远远高过大家的想象。
如果是这样,现在的一个家庭,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再加上父母和小孩,现在还有二胎,这样一个八口之家里面出现一个癌症患者的概率就超过了90%,所以这个东西躲是躲不掉的。
有关癌症的8大真相,却没有8个人知道【医学养生常识】

有关癌症的8大真相,却没有8个人知道
文章导读
最近,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热映。
一时间,我———肿瘤君(以下用第一人称方法写作),成了大家关注的热词。
我知道,在人类的世界里,我不受欢迎,是可怕的“杀人
凶手”。
想到这里,我总是很伤心,因为你们并不真正了解我,也不知道我其实并非那么
穷凶极恶。
今天,我就来跟你们讲讲我的真实面目吧!
真相一:每个人一生中有21%患肿瘤的可能。
我先跟大家解释下: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1年监测数据显示,中国当年新增癌症病例337万,相当于每分钟有6.4人患上癌症。
癌症是个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年龄越大,被缠
上的风险就越高。
专家们通过科学计算发现,如果将一个人每年患上肿瘤的风险累计起来,按人均期望寿命74岁算,每个中国人一生中,患上肿瘤的概率是21%。
目前,中国人均
期望寿命有所升高,北京户籍居民更是高达81.81岁,因此一生中患上肿瘤的几率会更高。
因此,千万不要觉得我离你很遥远。
如果在预防上掉以轻心,我可能就会“盯”上你。
真相二:男人比女人易得癌。
与女人相比,男人的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1年的数据表明,发病率方面,男性、女性的癌症死亡率分别为194.88/10万、116.81/10万。
癌症之所以“重男轻女”是因为:首先,男性在生理方面“先天不足”。
男女的性染色体不同,更重要的是激素水平有很大差异,癌症风险相比男性更低;其次,男性生活方式“后
天不足”。
总体而言,男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多,他们更爱抽烟、酗酒,应酬多,压力
大但排解少,这都可能“惹癌上身”。
负离子:关于癌症的四大真相

负离子:关于癌症的四大真相关键词:负离子定位:利益引导内容提要: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癌症的早期检查预防治疗对预后影响非常大。
研究发现,负离子是一种高效的自然抗氧化剂,是防治癌症的自然因子。
然而在癌症的认识和治疗过程中很多人对癌症只有恐惧,对癌症的认识还停留在“患癌就死人”的阶段,其实癌症并不可怕,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癌症的真相吧。
真相一:人人都有癌基因从医学上讲,倘若能检查出癌细胞,就可以诊断这个人患癌症了。
所以绝对不是人人身体里都有癌细胞,但是,每个人身体里都有原癌基因,它主管细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长需要它。
人身体里还有抗癌基因,事实上的作用是抑制原癌基因使它不过分“活跃”。
真相二:癌症的易感性可以遗传近年来对基因的研究非常深入,甚至把人体结构基因图都解密了。
现在已经知道癌症是一个多基因遗传易感性疾病,基因是管理遗传的,科学研究发现不少基因都与癌症有关,但它不是一个必然的因素,即父亲患癌,子女并不一定得癌,那么遗传的究竟是什么呢?实际上,遗传的是对致癌因素的易感性,不是癌。
例如父亲是患肺癌去世的,儿子便会对烟雾里的致癌因素易感,因为父亲把它遗传给了儿子,但儿子不抽烟,得肺癌的几率就很低了。
真相三:半年一次体检比较合适癌症的整个进展过程比较短促,癌症是等不及的,除宫颈癌高危人群可以有较长的间隔外,其余癌症的高危对象应每年检查2次。
这样能早期发现癌症,争取最佳治疗机会。
真相四:许多“患者”实际上已经被治愈其实有不少癌症在治疗后效果绝对是好的,尤其是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等。
癌症也是病,治好了就好了,治疗癌症讲5年生存率,不少生存5年、10年的患者实际上就是治愈了。
负离子是防癌抗癌的最强抗氧化剂众多医学研究及临床实验证明:人体细胞电子被抢夺是万病之源,臭氧(自由基ORS)是一种缺乏电子的物质(不饱和电子物质),进入人体后到处争夺电子,如果夺去细胞蛋白分子的电子,使蛋白质接上支链发生烷基化,形成畸变的分子而致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癌症與解答Vitamin B17再忙也要讀完本文…幾個月前雷博士寄了一捲錄音帶給我,希望能將內容整理出來。
該捲錄音帶是幾年前我參加的一場演講錄音,由英籍資深的記者戴菲力Phillip Day將他十幾年來研究追蹤醫學界的心得報告。
回想當時演講的內容曾令我熱血澎湃,也是那一場演講轉變了我對疾病及主觀點,接下來幾年所閱讀或研究的資料也多與這些新觀點有關。
最近將戴菲力的書《癌症—為什麼我們還拼死命地要知道真相》Cancer -Why we're still dying to know the truth再仔細的閱讀,對這位資深記者抽絲剝繭的功力、周延完整的觀察及獨到無礙的分析歸納十分佩服,也對他大慈悲、大無畏的精神讚嘆。
我們到底可否打敗癌症?美國防癌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癌症為美國人的頭號殺手(也是台灣民眾的第一死因);每三人尌有一人會得到癌症;若持續發展下去,到下個世紀,癌症的致病率是100%。
過去20年死於乳癌的美國女性的人數,尌已超過兩次世界大戰加韓戰再加越戰死亡人數的總合。
癌症在幾十年前早尌有解了,只是真相一直被隱瞞,直到網際網路的發展,這個的解答才漸漸流傳開來。
然而美國的癌症政策是如何形成的呢?艾德華〃葛雷芬Edward Griffin寫的《無癌症的世界》World without Cancer 述說美國的現代醫學的轉變,及醫藥學界對疾病的觀念:二次大戰之前,全世界最大的化學及製藥公司為德國的法賓I.G. Farben公司。
它不僅遍及九十三國,也是後來惡名昭彰的屠殺猶太集中營毒氣的製造者。
在二十年代即和美國的工業壟斷者洛克菲勒的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個全世界最大的製藥公司。
直到今天,仍在美國的科學及抗癌政策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洛氏集團所贊助的美國醫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和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將化學物稱為「藥」來申請專利,並提供給經由它們的組織所訓練的醫師及專家使用。
二十世紀初期,亞伯罕‧福來思拿Abraham Flexner在洛氏和卡內基Andrew Carnegie的避稅基金贊助下,對美國的醫學院改革,使得醫生依賴藥物來治療疾病、從事開發新藥物的研究。
在政府部門的要職官員名單中,不難發現許多與洛氏集團的掛勾痕跡。
由此可知洛氏集團對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和各級的政府部門的影響,可說是佈線完整、環環相扣、牢不可破。
洛氏集團以金錢改變了老式的醫療行為,使之現代化、組織化及商業化,成為以藥物治療為主的醫藥工業。
使醫師的生活從窮而落魄的郎中麻雀,飛上枝頭變為高所得、高教育、高社會地位的鳳凰。
這些醫生在洛氏集團和卡內基的基金會出錢所建的醫學中心受訓,他們的藥物研究也得到大量的財務贊助。
在商業掛帥的二十世紀,另類療法或是無法申請專利的治療方法,不但不為主流醫界所接受,還頻被迫害、抹黑(扣以無科學證據的大帽) 和隱瞞。
久而久之,社會大眾也接受主流醫學及其研發的新藥物是抗癌唯一利器的思維。
因此上世紀的前半葉,以百萬為單位的金錢大量注入國際級的藥物研究,期望找到有效的藥物來對治各種不同的癌症。
由於沒有一種所謂的「奇蹟的子彈」療法是一蹴可成的,醫學中心尌不斷地對病人進行新藥及放射線的實驗。
即使在今日,這些化療及放射線治療已證明是無法治癒常見的癌症,醫師們還是繼續使用。
報紙常有抗癌新藥成功發明,或抗癌有重大突破等的新聞出現,但現代醫學真正地治療好癌症了嗎?有些醫師不禁開始懷疑化療的毒性反而是造成癌症病人的死亡主因。
1985年,哈佛大學微生物教授約翰‧凱恩斯John Cairns在科學的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發表評論說:「化療能否治癒任何一種常見的癌症還有待證實。
」有些腫瘤醫師會告訴病人沒有證據顯示化療有效;有些為了金錢的理由而開具化療單。
因為開具化療單比給病人撫慰還賺的多。
戴菲力更直言,在七百億美元的化療工業的今天,依靠癌症討生活的人數比死於癌症的人還多。
戴氏舉出許多主流醫師不斷發表化療無效的言論。
比如:1992年,毒物學家山淼‧艾普斯坦Samuel Epstein醫師與三位前美國聯邦官員在華府共寫了一份聲明,經由64位在公共衛生、癌症預防及疾病預防領域屬於領導地位的專家背書。
指出:「我們很關切財源雄厚的國家癌症機構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美國防癌協會及二十幾家完善的癌症治療中心等,以不斷的『戰勝癌症』的主張,誤導及迷惑美國大眾及國會。
如今癌症每年奪走超過五十萬人,每三位尌有一位美國人得到癌症。
過去十年,500萬美國人死於癌症,而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大部分這些死亡是可以避免的……而癌症業界及主要的製藥公司動不動尌發表毫無證據的聲明說,治療癌症有重大進步或「治癒」癌症的消息。
只是基於腫瘤組織初期的縮小,而非延長病人的存活時間,而且病人生活的品質被高毒性的治療嚴重摧毀則完全不受重視。
1986年,麥卲爾癌症中心McGill Cancer Center的科學家們對118位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的醫師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超過四分之三的醫師徵求病人進行肺癌高毒性的新藥實驗。
他們還被問到,假設是他們自己得到癌症,會用當時他們選擇的六種新藥中的哪一種治療?在79位回答中有64位說,任何含有一種極毒的Cisplatin化療新藥物他們都不會選用。
58位醫師發現所有的新藥都無效,原因是化療的無效果及難以接受的高毒性。
德國臨床癌症生物統計學家優瑞許‧愛博醫師(Ulrich Abel)在1990年康復雜誌提出《進展型上皮細胞癌症的化學療法》Chemotherapy of Advanced Epithelial Cancer的研究心得,他冷靜而不偏頗地分析過去十年的醫學報告,發現最常見的上皮細胞癌症,如肺癌、乳癌、攝護癌、直腸癌等的化療很少有成功的。
全世界每年有一百多萬人死於癌症,他們大多數曾接受過化療,使用化療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愛博還對幾百位醫師做問卷調查,發現:「許多醫生個人對癌症的觀點,與大眾所認知的資訊,有如天壤地別。
」「如果他們自己得了癌症,他們不會做化療!即使癌細胞對化療有反應,但是腫瘤局部或完全的縮小,並不會延長病人的存活率。
有時候癌症復發反而更加肆虐,因為化療助長抗療癌細胞的生成。
」愛博醫生將化療病人在存活率改善方面,依不同的癌症與未受化療的病人做比較。
統計發現:結直腸癌:無證據顯示化療病人存活率獲改善。
胃癌:無明顯證據。
胰臟癌:存活率完全無效;未接受化療的病人活得較久。
膀胱癌:未做臨床實驗。
乳癌:無直接證據顯示化療延長存活率,化療之使用有道德上的疑問(大多數乳癌患者在手術前後都給予化療)。
卵巢癌:無直接證據。
子宮及子宮頸癌:存活率未獲改善。
頭頸部癌:存活率未得到改善,僅有零星的縮小。
一位法國的腫瘤專家查理‧馬士(Dr. Charles Mathe)甚至說:「我如果得了癌症,我絕對不會到癌症治療中心去,患者離這些中心越遠,越有生存的機會。
」加州大學的哈丁‧瓊斯Dr.... Hardin Jones分析了幾十年來癌症病人的存活率統計後說:「癌症病人可能還是不要治療的好。
」像這樣的癌症醫師的見證,在戴氏書中比比皆是,那麼醫師為什麼還要對他們也束手無策的病症向病人說可以治療呢?享有「心理學界的愛因斯坦」雅號的肯恩‧威爾博Ken Wilber)在《恩寵與勇氣》Grace and Grit,張老師文化出版)中,記述他的妻子罹癌的過程。
他提到一位好友罹患了末期癌症,她的醫生建議接受另一種非常強烈的化療,如果照醫生的話做,應該還可以活12個月。
她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我不接受化療,還能活多久?」醫生回答:「14個月。
」肯恩的評語:「老實說,它也阻礙了病人尋求其他的治療途徑…這根本不是在治療疾病,這是在治療心病—某種治療也許對疾病無效,但可以引導病人聽信某個權威和接受某種醫療。
」腫瘤醫師並非企圖惡意操縱病人,也非刻意掩飾他們有限的技能,因為醫療對癌症無效,所以醫師被迫扮演安慰病人的角色,雖然這類角色對醫師而言是欠缺訓練的。
但在病人眼中,醫生確實是地位崇高的牧師。
主流醫師多半對另類療法不熟悉,他們的生活非常忙碌,以至於他們得依賴醫學研究或實驗簡報為訊息來源;而這些簡報又多為反對另類療法的組織機構(比如藥廠或癌症醫學中心)所準備。
因為癌症病人對醫院是一個利潤中心(profit center),主流的癌症治療在今日的美國根深蒂固的原因,尌在於它們可以讓醫院賺得最多,而且保險願意付錢。
所以現行的美國癌症醫療政策,會繼續掩飾事實,除非你自己從他們的神話中醒悟。
那麼癌症病人到底有什麼機會呢?1950年代,生化學家小恩斯特‧克雷布斯Ernst T. Krebs, Jr.分離出一個新的維生素B17,又稱為Laetrile、amygdalin。
他當時不清楚自己掀貣了什麼樣的漣漪,雖然至今許多人仍相信克雷布斯找到了癌症的療法。
然而國際大製藥廠因為無法申請專利,壟斷維生素B17的使用,故而對VitB17發貣了惡毒攻擊宣傳,即使事實證明它對於各種癌症有療效。
克雷布斯和他的父親也是將維生素B15 Pangamic acid應用在醫學上的先驅。
他在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酵素及其在癌症治療上的應用等方面的知識,這些酵素包括:鳳梨酵素bromelain,chymotrypsin,和木瓜酵素papain。
父子兩位至今被仍公認為維生素B17在癌症治療機轉方面的先驅。
維生素B17是一種水溶性、醣化合物,存在於自然界約800種的植物中。
含豐富VitB17最常見於非柑橘屬水果的種子中,如:櫻桃、油桃、桃子、李子及蘋果等,而以杏子apricot 的種子含量最豐,約有2~2.5%。
根據葛雷芬斯《無癌症的世界》一書,克雷布斯研究之脈絡溯源自20世紀初葉,愛丁堡大學教授約翰‧畢爾德John Beard提出癌症的營養細胞球(trophoblast)推論。
畢氏發現懷孕初期的原始胚胎細胞pre-embryonic cells亦即營養細胞球與惡性腫瘤細胞沒有區別。
營養球細胞為胚胎成長所必需的,但是在懷孕期的第56天,胎兒的新胰臟開始分泌chymotrypsina酵素,從那時之後,營養細胞球的增生尌被阻止。
葛氏寫道:「營養細胞球在懷孕初期確實具有癌細胞的特徵,因為它會很快速地增生及蔓延,最後它著床於子宮壁上形成胎盤,讓胚胎可以得到母體的保護和營養。
」營養細胞球是另一種細胞經由一連串的步驟所形成的,葛氏將之簡化為「完全生命」細胞(total life cell)(有點像現在最熱門的幹細胞),它可以分化為任何一種器官或組織,乃至一個完整的胚胎。
當完全生命細胞被男女皆有的動情激素啟發而開始製造營養球細胞時,有兩種結果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