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需求扩展与城市公用事业边界变化——兼论政府规制调整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的调整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的调整近年来,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公共政策的调整变得尤为重要。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和措施。
它旨在确保社会的公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调整的关系,以及这种调整的必要性和挑战。
首先,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原有的公共政策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教育、医疗、环境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网络安全、大数据隐私等。
这些新问题对现有的公共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公共政策必须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其次,公共政策的调整必须与社会发展的变化相配套。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及时调整政策来适应变化。
例如,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养老保障政策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此外,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交通、住房等问题也需要政策的调整。
只有政策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
公共政策的调整也需要考虑社会的多元需求和利益平衡。
社会是由各个群体组成的,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利益可能存在差异甚至冲突。
因此,在进行政策调整时,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各方的利益,努力实现利益的平衡。
例如,在制定教育政策时,政府需兼顾学生、家长、教师等各方的利益,以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高。
只有在考虑多元需求和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政策调整,才能取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同时,公共政策的调整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政策调整可能引发社会的不满和抵触。
有些人可能会因为政策的变化而受到不利影响,产生不满情绪。
因此,政府在进行政策调整时,需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商,以便减少社会的抵触。
另一方面,政策调整也需要考虑其可行性和实施成本。
一些政策的调整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源来实施,这对政府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因此,政府在进行政策调整时,需要权衡利弊,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
公用事业规制革新观察

公用事业规制革新观察公用事业规制革新检视本文关键词:革新,公用事业,规制,观察公用事业规制革新观察本文简介:【摘要】公用事业改革大自然由于其具有自然垄断特点和公益属性,必须在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建立起有效的监管。
文章先对公用事业以及规制短文革新等一些概念进行解析,然后在厘清了为什么要成功进行规制改革的基础上提出公用事业规制改革目标。
同时,以我国高速公路规制所研究为例,找出我国高速公路传统规制的缺陷,提出相关机构革新措施。
公用事业规制革新观察本文内容:【摘要】公用事业改革由于其具有自然垄断特性和公益属性,必须在引入市场机制须的同时建立起有效的监管制度。
文章先对公用事业以及规制革新等一些规章概念进行解析,然后在厘清了为什么要进行基础上改革的规制制定公用事业规制改革目标。
同时,以高速我国高速公路规制研究为例,找出我国高速公路传统规制的偏差,提出相关革新措施。
【关键词】公用事业,政府规制,自然垄断性作者:朱晓琴,杜朝辉公用事业以及规制革新相关革新概念解码“公用事业”一词源于英语“PublicUtilities”,也有人译为“公用行业”、“公用部门”或“公用服务行业”。
它水利建设是基础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关系到公众生活质量的行业,是指提供公用物品或公共服务的产业和市楼部门,但其产品总体上更接近于家电产品私人产品①。
城市公用服务行业即是指通过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些必要的公共产品或养老的方式达到对公民的公共利益考量目的的部门。
城市公用事业是城市不可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都进行或缺的部门或事业,是城市赖以生存、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的条件。
公共事业能否得到完善,是能否大都市提高这个城市的工作效率、劳动生产率,甚至以求节约社会劳动,为公众生活创造良好环境的不可或缺条件。
公用事业具有一些鲜明具有特点,首先,因为公用事业的发展要受到来自资源资源优势方面、经济效益方面以及市政府对城市发展规划要求等方面的制约,要它在经营上能够形成充分的竞争是不大可能实现的,这就使得公用事业具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性质②。
公用事业行政规制刍论

( ) 用 事 业 与 公 共 事 业 一 公 有 论 者 指 出 , 当 代 中 国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的公 共 事 业 是关 系 到社 会 成 员 集 体 消 费 、 涉 及 公 共 利 益 、 以 单 纯 赢 利 为 目 的 、 公 共 经 济 部 不 由 门所从 事 的公 共 经济 事务 的活 动 及 其成 果 。公共 事 业 的基 本 内容 , 要 是 公 共 教 育 、 共 卫 生 、 主 公 公
13 2
维普资讯
公 用 事 业 行 政 规制 刍 论
洛 透 斯 的脸 了 。 我 们 认 为 , 像 我 们 难 以 界 定 公 共 就
利 益 一 样 ,公 共 部 门 只 是 对 涉 及 到 社 会 公 共 利 益 的 实 体 的 概 括 指 称 , 它 可 以 根 据 不 同 的 标 准 解 构 为 不 同 的类 别 , 用 事 业 是 其 类 别 之 一 。 公
法 律概 念 。
则 是 大多 数 为 电力 、天然 气 和 通信 行 业 厂 商构 成 的 一 组 厂 商 ,受 到 一 个 或 多 个 政 府 机 构 的 严 密 规
制 。 这 些 机 构 控 制 着 企 业 的 进 入 、 定 价 格 、 定 制 确
产 品质 量 , 影 响 着厂 政 公 用 事 业 为 视 角 , 述 了政 府 对 公 用 事 业 的 行 政 规 制权 , 为 公 用 事 业 行 政 规 制 权 应 包 括 市 场 准 入 论 认
监 管权 、 营 监 管权 和 竞 争秩 序 监 管权 。 运 关 键 词 公 用 事 业 行 政 法 规 制 市政 公用 事业
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事的规制路径变迁

在 此基础上 展开讨 论 。
1 城 市公 用事业 市场化与放 松规 制 2 0世 纪 7 0年代 , 方 国 家 的经 济 发 展 进 入 西
滞胀 时期 , 长期 的通货 膨胀 与经 济停 滞 使 人们 开 始反思政 府在市 场 中所真 正能够 发挥 的作 用 。与 此 同时 , 市公 用 事业 国有 化 浪 潮经 过 二 十多 年 城
第一 个 阶段 是 2 0世 纪 7 0年 代末 至 9 0年代
初 的私有 化运 动 。在这 次 私 有化 浪 潮 中 , 制 机 管
构放 松 了许 多竞 争性领域 的进 入 限制 , 包括 汽车 、 有线 电视 、 电力 、 城市供 水等公 用事业部 门。私有 化的主要 目的在 于通 过缩 小 公共 部 门 的范 围 、 作 用 和规模 , 改变被 管制企 业 的所 有权关 系 , 使公 迫 共部 门进行新 的结 构 重组 , 使 其 与私 有 部 门展 促 开竞 争 , 高效率 。但 随即产生 的结果 是 , 然政 提 虽
各 国公 用事业 的市 场化 改 革实 践 中, 似乎 更 多地 表现为 政府 的主观 、 术性行 为 , 技 而非 经济 发展 和
产业运行 客 观 、 内在 和 必然 的要 求 。这 主 要 是 由 于越来越严 重 的财政赤 字扩大 、 失业率 上升 、 公共 企业 低效 率和 政府 规 制腐 败 , 公共 机 构 带来 了 给
府通 过私有 化部 分 转移 了 自己的财 政 负担 , 在 但
私有 化模式 下 , 业 会利 用垄 断势 力 采 取 交叉 补 企 贴 、 绑 出售 等 各种 策 略 行 为 , 避 政府 规 制 , 捆 逃 侵
年 至 15 年 和 17 91 9 4年 至 17 9 9年 之 间 经 历 的 两
公用事业民营化规制问题的思考

摘要公用事业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公用事业的改革方向是市场化,其中,民营化是基础,有效竞争是关键,政府规制保障,它们应当协调发展,从而提高政府规制的能力。
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需要政府规制作保障,既需要政府放松规制,又需要规制重构。
政府应尽可能运用经济手段和规制手段,发挥“催化剂”和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的作用,而不是简单推向市场。
在现实中,政府会面临信息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规制决策。
在我国,政府规制的能力总体不高。
目前我国的政府规制存在目标偏离,需求与供给失衡,规制机构设置不合理等现状。
鉴于此,本文从公用事业管理入手,结合其民营化大背景,探讨如何更为有效地开展公用事业管理民营化过程中政府规制问题,以期推动我国公用事业管理发展。
关键词:公用事业,市场化,政府规制ABSTRACTUtility reform is an inevitabl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ublic utilities reform direction is market-oriented, where privatization is the basis of effective competition is the key to government regulation protection, they should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thereby enhancing the ability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s of the utilities need government regul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both the need for the government to relax the regulation, but also need to regulate remodeling. Government should, as far as possible, the use of economic instruments and regulatory means, to play a "catalyst" and "escort" business, rather than simple market. In reality, the government will face the problem of lack of information, and thus affect the regulatory decision-making.Overall, the ability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in our country is not high. China's government regulation exists target deviate from the imbalance between demand and supply, regulatory agencies setting unreasonable situation. In view of this, we start from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utilities, combined with its privatization background, to explore ways to more effectively carry out utility management privatization process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ublic utilitiesmanagement development.Keywords: Utility market,Government,Regulation目录1 引言 (6)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6)1.2国内外研究现状 (7)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8)2 公用事业民营化概述 (10)2.1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背景 (10)2.2政府公用事业管理现状分析 (12)2.3公用事业民营化发展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与政府规制改革

上 市 公 司支 付 给独立 董 事 的监 督 费用 本 质上 是投 资 者支 付的。 按利益相关t硅论, - 上市公司应该是与上市公司有 密切 利 益关 系 的利 益集 团共 同所 有 , 利益相 关者所 承担 从 的 风 险程 度来 分析 , 东 即投 资 者所 承担 的风 险最 大 , 股 因 而股 东 即投 资者拥 有上 市公 司最 大 的剩余 索取权 , 市 公 上 司 支付 费用 的增加 , 接 减 少投 资 者在 上市 公司 的剩 余 , 直 上 市 公司 支付 的监督 费用 是 以减 少投 资 者在 上市 公 司 的 剩 余为 代价 的 。 独 立 董事 从事 上 市 公司 的监 督工 作 必须 获取 收益 以 弥补 其 在监 督过程 中 的成本 耗 费 , 上市 公司应 如何支 付独 立 董事 的监 督 费用 呢 ?如 果上 市 公 司直 接 向独立 董事 支 付监 督 费用 , 必会形 成独 立 董事 与上 市公司 利益紧 密联 势 系 的捆 绑 式关 系 , 使独 立 董事 处 于被 动地位 , 其监 督 的 客 观 公 正性 会 受 到上市 公 司 的干 预 。为确 保独 立董 事 的监 督质 量 , 免 上市公 司与独 立 董事 之 间形成利 益捆绑 式关 避 系 ,上 市 公司支 付 的监 督 费用 不能 直接 支付给 独立 董 事 , 而 应通 过 中介 组织——证 监 会转 交 , 因为证 监会 是制 度 的 制 定者 , 能有 效监 督上 市 公司 的行 为 。 2 上 市公 司支付 费用 的确 定 。 . 根据 成本 定价理 论 , 上 市 公 司支 付 的 费用应 以能 弥补 独 立 董事 在监 督过 程 中各 种 耗 费 的总 和 并有一 定 的 利益 来 确 定 。从独 立董 事 对 上 市 公司 履行监 督职 能 的工作 量 来考 查 , 上市 公司支付 的费 用 至少 应为 原上 市公司 支付 的独 立 董事薪 酬 , 否则上 市 公 司 独立 董 事制 度运 行模 式 的社 会化 、 品化 、 商 市场化 构 建 不 符合 成 本效 率原 则 。 3 .证 监 会采 取招 标方 式 聘用 独 立董 事 。为了保 证 监 督 效 果的 质量 , 为上市 公 司 的监 督机 构 , 监会不 能 以 作 证
技术变革与制度创新_转变政府职能的路径选择

利益主体、 公众、 社 会组织 参与政 府决 策和职 能运 行的重 要 性。三是研究更量化, 政策 主张更具操 作性。这一时期 的主 要代表人物和著作为 : 朱光 磊 《当代 中国政府 过程》 、 王强《政 府治理的现代视野》 、 周天勇《中国政治体 制改革研 究报告》 、 石亚军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实证研究》 、 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 治》 、 郑永年《 全球化与中国国家转型 》等。 综合国内外政府职 能问题 的研究 , 笔 者以 为 , 从 研究 方 法上看集中在两个方 面 , 一 是以马 克思主 义为 代表 , 着眼 于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 主张通过调整和改善政治制 度 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 二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理论立 足 维护现有根本制度 , 主张对政府治理体制做技术和方法层 面 的改革。从研究内容上看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 一是针 对 政府的经济职能 , 在政府应 不应该 干预经 济、 怎样干 预经 济 上 , 西方国家经历了 放任 干预 再放任 再干 预 的徘 徊 和反复。二是政府职 能的结构 优化 问题。认 为经济 职能 只 是政府职能的一个主 要方面 , 政府 在履行 经济 职能、 转变 经 济管理模式的同时 , 应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当作更加迫 切 的职能和任务承担起来。
一是相对于大的政治生态政府机构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但是之前的改革大多只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其他系统如政党机构人大机构法院检察院机构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则很少纳入整体改革比如一方面要求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将一些职能转交给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承担另一方面又缺乏对事业单位的有效改革和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有效举措转变政府职能往往成为一纸空文
马 斌
730000) ( 兰州大学 政治与行政 学院 , 兰州 [摘
*
要 ] 当前 , 我国正处在复杂的社会转型期, 经济市场化 、 政治民主化 、 社会民生化 、 文化多元化 趋势加快, 经
关于我国政府规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于我国政府规制改革的几点建议【摘要】政府规制是针对市场失灵进行的一种政府干预行为。
本文在阐述了政府规制的理论基础之后,对美国政府规制的特征进行了探讨。
通过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关于我国政府规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政府规制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博弈政府规制本质上是一种政府干预,由于市场存在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非价值物品、风险等微观方面的缺陷,政府通过控制进入、价格和质量控制等手段对市场主体(主要是企业)进行微观干预,以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
规制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针对政府规制的过程及作为其结果的市场均衡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政府规制的理论基础1、早期的政府规制经济学成因由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主要源自人们对市场失灵的认识,因此由市场失灵的几大因素所形成的公共物品论、外部性理论和信息不对称论就成为了政府规制的早期理论基础。
公共物品通常指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的商品。
公共物品论认为,这种非竞争性的特征决定了市场机制在公共物品领域中的失灵,为了纠正市场失灵,政府不仅要提供公共物品,而且还要对公共物品提供和交易过程进行社会规制。
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因素——外部性是指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其他人的福利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有好有坏:好的或积极的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坏的或消极的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
外部性的存在扭曲了价格机制,价格体系不能传达正确的信息,资源无法实现最优配置。
外部性理论认为,外部性的普遍存在决定了政府规制的必要性。
一方面政府规制减少或消除外部不经济的行为;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外部经济的活动。
信息不对称主要指市场活动的参与者所拥有的市场特定交易信息存在着不对称。
一些参与者拥有更多的信息,处于信息优势,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且双方都知道这种信息分布状态。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市场交易发生的前后可能分别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市场机制运行的无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技术 而言 , 城市公用事业 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网络性 , 即必须 借助 网络管道 才能完成生产 经营 , 因此 其
自然垄 断特征 明显 : 首先 , 城市公用事业生产 的主要环节高度垂直相关 , 如电力 的生产 、 供应 、 高压输 电、 电 低 配电, 主要产 品结合 紧密 , 又具有 明显 的范 围经济性 。其次 , 管网建设是城市公用事业 固定成本 的主要部分 , 其基本设施一旦建成 , 即形成规模经济 效应 , 就具有 典型 的规 模经济 特性 , 即如沃特 森所 言的 , 少数 企业 能 够 比多数企业更有效率地 向市场提供产 品和服务 。 规模经济性 和范围经济性 共 同决定 了城市公用事业 的 ③
成本 弱增性 。此外 , 城市公用事业 的管 网系统所传输的产品和服务是特定的 , 因此具有很强 的资产专用性 。
城市公用事业 自然垄断 的经济特征最终收敛于技术 因素 , 术进步可 以使生 产者的边 际成 本呈下 降趋 技
① K n ehW .C ak o ,R g r eo l r I d s ilO g n ain h oy vd n e a d P bi P l y Mc rw—H l B o o en t l sn o e L ryMi e , n u t a ra i t :T e r ,E ie c , n u l oi , G a r l r z o c c i o k C m— l
关键词 城 市公用 事业 政府规制 边界
【 中图分类号] 24 【 F9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4 4 0 7—62 2 1 )4— 0 2— 6 6 XI0 2 0 0 5 0
城市公用事业是政府规制 的一个传统领域 。随着市场需求 与规模的不断扩 大 , 学技术 的发展及其 应 科 用, 城市公用事业 和政府都面临着与 以往不 同的新环境 , 因此 , 不存 在没有变化 的规制过程及相 关的规制 制 度安排 。实 际上 , 随着制度变革 的深化进行 , 制度深化 、 术变迁必然加 快城市公用 事业 自然垄 断边界 的变 技
◎ 郭 蕾
内容提要
城市公用事业天然具有 自然垄断性, 因此成为政府对其进行规制 的依据。
在新的科技革命 的带动下, 市场需求和范围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 得城 市公用事业传 使
统边界模糊, 这对政府规制提 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 了保 证我 国城 市公 用事 业的健康 发 为
展, 政府应该根据城市公用事业 自 然垄断边界动态变化的特点, 及时调整规制的思路和方法。
化过程 , 因此 , 政府规制边界也要加快调整 。
一
、
城市公用事业 的“ 自然” 边界
城市公用事业基本上属于 自然垄断 ( a rl npl) N t a Mooo 产业范畴 。从经济特征的角度看 , u y 沃特森 ( tr Wa — e sn 认 为 , o) 自然垄断是指 由一家企业 向市场提供产 品和服务能 比两家或 多家企业 更有效率 。 韦尔( r ) ① Wae 则 以社会剩余最 大化而 不 以成 本最小 化来定 义 自然 垄断 , 会剩余 最大化 , 自然 垄 断存在 。夏 基 ( hr 社 则 Sa— ky 和鲍莫尔( am 1则把成 本函数 的弱增性作 为 自然垄 断最显著 的特征 。 e) B u o) ②
( ) 一 技术革新 : 垄断边界变 迁的内在推动力
Vsui V ro i s, e n和 H rnt c n a ig n指 出, 在我们技术进步 的世界里 , r o “ 不应该 假设今 天是 自然 垄断 的产业 , 明 天还会是 自然垄 断产业 。 ①技术发 展将 决定和影响着城市公用事业 的边界变 化。 ”
③ 邹东涛 、 秦虹 :社会公用事业改革攻坚》 中国水利水 电出版社 , 0 《 , 2 6年 , 4 。 0 第 页
技术进步 、 需求扩展 与城 市公 用事业边界变化
势。当出现替代原有城市公用事业 的产品和服务的不受规 制的新产 品或服务 时 , 或者 当技术得 到不 断更新 和换代时 , 都会影 响和改变原 有城市公用 事业 的平均成 本 、 际成本 和投入 要素 的价格 。这就不 可避 免地 边 使得城市公用事业 的 自然垄 断特征不再具备 , 至少不完全具备原有 的 自然垄 断特 征。
Co tT ssf r Nau a n p l n a Mu t r d c n u ty s e t o t rl Mo o o y i l p u tI d io rc o o c Re i w 9 7.
pn a y,1 8 9 2,P 1 9. . 1
② Wiim W. hre , h hoyo la S aky T eT er l fNaua np l, a r g nvrt rs,18 , P 4— W .J am l O ePo e trl Moo o C mbi eU i syPes 9 2 P . 5; y d ei .B u o,“ nt rpr h
二 、 市公 用事业 自然垄断动态边界 : 城 微观规制变革 的基础
城市公用事业 由于表现为显著的规模经济性 、 成本弱增 性和资产 专用性而被 天然 的认 为属于 自然垄断 领域 , 传统经济理论认 为 , 城市公用事 业只能 由一家或极少 数几家企业 垄断经 营 , 否则 , 就会损 失效率 , 增加 成本 , 甚至会使企业不 能维护 简单再 生产 , 产生 “ 不可维 持性 ” 问题 。但 随着城 市公用 事业 的市场需求 与规 模 的不断扩大 , 科学技术 的发展及其应用 , 克服 了原有 的技术控 制 , 大 了原 有 的市场范 围 , 扩 因而大 大减弱 了城市公用事业 的 自然垄 断性 , 原来属于 自然垄断 的业务演变为非 自然垄 断业务 。 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