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组态
MCGS的组成部分

MCGS组态软件五大组成部分
MCGS组态软件所建立的工程由主控窗口、设备窗口、用户窗口、实时数据库和运行策略五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分别进行组态操作,完成不同的工作,具有不同的特性。
●主控窗口:是工程的主窗口或主框架。
在主控窗口中可以放置一个设备窗口和多个
用户窗口,负责调度和管理这些窗口的打开或关闭。
主要的组态操作包括:定义工程的名称,编制工程菜单,设计封面图形,确定自动启动的窗口,设定动画刷新周期,指定数据库存盘文件名称及存盘时间等。
●设备窗口:是连接和驱动外部设备的工作环境。
在本窗口内配置数据采集与控制输
出设备,注册设备驱动程序,定义连接与驱动设备用的数据变量。
●用户窗口:本窗口主要用于设置工程中人机交互的界面,诸如:生成各种动画显示
画面、报警输出、数据与曲线图表等。
●实时数据库:是工程各个部分的数据交换与处理中心,它将MCGS工程的各个部分
连接成有机的整体。
在本窗口内定义不同类型和名称的变量,作为数据采集、处理、输出控制、动画连接及设备驱动的对象。
●运行策略:本窗口主要完成工程运行流程的控制。
包括编写控制程序(if…then脚
本程序),选用各种功能构件,如:数据提取、定时器、配方操作、多媒体输出等。
什么是组态

什么是组态?组态可以理解为工业控制中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一方面连接现场设备,将采集的现场数据存储,另一方面通过动画、曲线等方式将现场数据以动态体现在图形界面,操作图形界面即可控制现场设备。
换句话说,组态软件可以理解为在现场设备和操作人员中间增加了一个层,使操作更方便,具有一定的自动控制功能。
组态软件本身不是监控系统,它是用来设计实施监控系统的软件,只是将监控系统中通用的内容封装起来,以各种直观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用户通过使用组态软件可以轻松的实现各种监控系统。
从这个意义上讲,组态软件本身是一个半成品,但是将最复杂的底层操作封装起来,使用户能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组织,进而实现实际的监控系统。
所谓“组态”,“组”似乎可以理解为进一步组织,设计,使用组态软件提供的底层操作,是动作;“态”似乎可以理解为组织中使用的各种功能、命令,是“组”的动作对象。
只有经过“组态”后的组态软件才是可实施的监控软件。
我给你举个具体的例子,现场加了一块压力控制表,操作工要在控制画面看到这个表的测量值,根据需要给出设定值,调节阀位,除了硬件的连接,你在工程师站上要做的工作就是组态过程。
包括定义I/O模件,量程,单位,正反作用等等,还要完成控制图,定义输入输出的点地址,还有细目中的相关条目。
如果不涉及联锁,控制部分的就完成了可以下装了。
操作画面部分,要根据要求画上表,阀就可以完成了,我们经常要加报警的变色条件,重要的位号还要加到趋势组中。
基本组态就是这些。
当然如果有逻辑控制就会复杂些。
DCS或者PLC的组态要完成的任务在DCS或PLC完成订货以后,那么该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的配置方案就确定了,然后供货商会将硬件组装在控制机柜内(控制器、I/O卡件、通讯模块、电源模块等,包括柜内所有的通讯、连接电缆成套附件),这时候利用DCS或PLC厂家提供的软件平台,通过控制逻辑、过程I/O数据表、工艺流程图等,对被控对象的应用软件的进行编制,在上位机的显示画面做出动态流程图,并通过对控制器的控制策略的软件编制,完成整套工艺的控制,这个过程我们把它叫做组态。
2023年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问题

2023年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问题【2023年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问题一】1、交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的四种基本组态?答: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组态,即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和电流并联,有时也称为交流负反馈的四种方式。
2、放大电路中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后,将对性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答:对电压增益有削弱作用、提高其增益稳定性、降低失真、提高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等。
3、放大电路中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将对性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答:对电压增益有削弱作用、能提高其增益稳定性、降低失真、降低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等。
4、放大电路中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后,将对性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答:对电压增益有削弱作用、能提高其增益稳定性、降低失真、降低输入电阻、提高低输出电阻等。
5、放大电路中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后,将对性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答:对电压增益有削弱作用、能提高其增益稳定性、降低失真、降低输入电阻、降低低输出电阻等。
6、什么是深度负反馈?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如何估算放大倍数?答:在反馈放大器中,如中?1,则,满足这种条件的放大器叫深度负反馈放大器,此时的放大器的闭环增益已经完全由反馈系数决定。
7、负反馈愈深愈好吗?什么是自激振荡?什么样的反馈放大电路容易产生自激振荡?如何消除自激振荡?答:不是。
当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闭环增益中 =0,则,说明电路在输入量为0时就有输出,称电路产生了自激振荡。
当信号频率进入低频或高频段时,由于附加相移的产生,负反馈放大电路容易产生自激振荡。
要消除自激振荡,就必须破坏产生振荡的条件,改变AF的频率特性,使。
8、放大电路中只能引入负反馈吗?放大电路引入正反馈能改善性能吗?答:不是。
能,如自举电路,在引入负反馈的同时,引入合适的正反馈,以提高输入电阻。
9、电压跟随器是一种什么组态的放大器?它能对输入的电压信号放大吗?答:电压跟随器是一种电压串联放大器。
它不能对输入的电压信号放大。
10、电压跟随器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反馈放大器?答:电压跟随器是一种电压串联反馈放大器。
原子物理学思考题

1.玻尔理论的核心是什么?其中那些理论对整个微观理论都适用?答:前提: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二者是点电荷,二者的电场力提供向心力假设:定态假设(原子只能较长久地停留在一些稳定状态)、量子条件主要结果:原子内部能量量子化(能级)其中定态和量子条件理论对整个微观理论都适用。
2.为什么通常总把氢原子中电子状态能量作为整个氢原子的状态能量?答:因为原子核内部能量比较恒定,一般容易发生变化的是电子的状态能量,所以通常总把氢原子中电子状态能量作为整个氢原子的状态能量。
3.要确定一个原子的状态,需要哪些量子数?答:主量子数n、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自旋方向量子数ms、轨道方向量子数ml4.什么实验证明原子能量是量子化的?答:弗兰克-赫兹实验、光电效应、黑体辐射、康普顿效应1.量子力学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与旧量子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答: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旧量子论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
旧量子论对经典物理理论加以某种人为的修正或附加条件以便解释微观领域中的一些现象。
由于旧量子论不能令人满意,人们在寻找微观领域的规律时,从两条不同的道路建立了量子力学,分别是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
2.微观粒子的状态用什么来描述?为什么?答:波动方程。
因为1924德布罗意从光的二象性推断微粒的波动性,并且由戴维孙和革末实验得到证实。
3.怎样理解测不准关系(或不确定原理)?答:测不准原理来源于物质的二象性。
既是微粒,有时波,这是微观物体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测不准原理是物质的客观规律,不是测量技术和主观能力的问题。
4.用量子力学解氢原子问题得出哪些主要结果?这些结果与旧量子论有何区别与联系?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答:略1. 什么叫原子实?碱金属原子的价电子的运动有何特点?它给原子的能级带来什么影响?答:原子中,原子核和除价电子以外的内层电子组成原子实。
运动特点:原子实的极化,轨道在原子核中的贯穿。
DCS操作的基础知识

• 2、 DCS有什么特点? DCS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网 络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DCS通常采用若干个控制器(过 程站)对一个生产过程中的众多控制点进行控制,各控制 器间通过网络连接并可进行数据交换。操作采用计算机操 作站,通过网络与控制器连接,收集生产数据,传达操作 指令。因此,DCS的主要特点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分散控 制集中管理。
• 12、什么是组态? 通过专用的软件定义系统的过程就是 组态(configuration)。定义过程站各模块的排列位置 和类型的过程叫过程站硬件组态;定义过程站控制策略和 控制程序的过程叫控制策略组态;定义操作员站监控程序 的过程叫操作员站组态;定义系统网络连接方式和各站地 址的过程叫网络组态。
• 3、 DCS的结构是怎样的? 上图是一个较为全面的DCS系 统结构图,从结构上划分,DCS包括过程级、操作级和管 理级。过程级主要由过程控制站、I/O单元和现场仪表组 成,是系统控制功能的主要实施部分。操作级包括:操作 员站和工程师站,完成系统的操作和组态。管理级主要是 指工厂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作为DCS更高层次的应 用,目前国内纸行业应用到这一层的系统较少。
•
13、我公司的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采用什么操作系统? 目前,我公司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采用的操作系统是中文 Windows NT。
• 14、什么是PLC? PLC就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 15、PLC能用于过程控制吗? 早期的PLC只是用来完成一 些电气逻辑控制和开关量,现在的PLC在性能上,特别是 对模拟信号的处理能力上已经大大提高,因此现在PLC是 可以用于过程控制的。
DCS简答题

1.什么是集散控制系统?其基本设计思想是什么?答:集散型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是以多台微处理器为基础的集中分散型控制系统。
世界上第一台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TDC2000型集散控制系统于1975年由美国Honeywell公司推出。
设计思想是“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所谓集中管理,就是把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部操作、显示集中在同一个操作站进行;而分散控制就是用多个微处理器来分散承担生产过程的控制,每个微处理器只控制少量回路。
2.简述集散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各层次的主要功能。
答:按照DCS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分布,自下而上分别是现场控制级、过程控制级、过程管理级和经营管理级。
与这四层结构相对应的四层局部网络分别是现场网络(Field Network,Fnet)、控制网络(Control Network,Cnet)、监控网络(Supervision Network,Snet)和管理网络(Management Network,Mnet)。
(1)现场控制级的典型设备是各类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器。
现场控制级设备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连,是DCS的基础。
它的主要功能为三个方面。
一是完成过程数据采集与处理;二是直接输出操作命令、实现分散控制;三是完成与上级设备的数据通信,实现网络数据库共享;四是完成对现场控制级智能设备的监测、诊断和组态等。
(2)过程控制级主要由过程控制站、数据采集站和现场总线接口等构成。
主要功能表现在一是采集过程数据,进行数据转换与处理;二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输出控制信号,实现反馈控制、逻辑控制、顺序控制和批量控制功能;三是现场设备及I/O 卡件的自诊断;四是与过程操作管理级进行数据通信。
(3)过程管理级的主要设备有操作站、工程师站和监控计算机等。
操作站是操作人员与DCS相互交换信息的人机接口设备,是DCS的核心显示、操作和管理装置。
DCS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DCS?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
2、 DCS有什么特点?DCS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
DCS通常采用若干个控制器(过程站)对一个生产过程中的众多控制点进行控制,各控制器间通过网络连接并可进行数据交换。
操作采用计算机操作站,通过网络与控制器连接,收集生产数据,传达操作指令。
因此,DCS的主要特点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3、 DCS的结构是怎样的?上图是一个较为全面的DCS系统结构图,从结构上划分,DCS包括过程级、操作级和管理级。
过程级主要由过程控制站、I/O单元和现场仪表组成,是系统控制功能的主要实施部分。
操作级包括: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完成系统的操作和组态。
管理级主要是指工厂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作为DCS更高层次的应用,目前国内纸行业应用到这一层的系统较少。
4、 DCS的控制程序是由谁执行的?DCS的控制决策是由过程控制站完成的,所以控制程序是由过程控制站执行的。
5、过程控制站的组成如何?DCS的过程控制站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由电源、CPU(中央处理器)、网络接口和I/O组成6、 I/O是什么?控制系统需要建立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通道,这就是I/O。
DCS中的I/O一般是模块化的,一个I/O模块上有一个或多个I/O通道,用来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调节阀)。
7、什么是I/O单元?通常,一个过程控制站是有几个机架组成,每个机架可以摆放一定数量的模块。
CPU 所在的机架被称为CPU单元,同一个过程站中只能有一个CPU单元,其他只用来摆放I/O 模块的机架就是I/O单元。
8、I/O单元和CPU单元是如何连接的?I/O单元与CPU是通过现场总线连接的。
9、什么是现场总线?现场总线是应用于过程控制现场的一种数字网络,它不仅包含有过程控制信息交换,而且还包含设备管理信息的交流。
共集组态电路

共集组态电路,也被称为射极跟随器,是电路的一种类型。
这种电路的输出端从发射极取出,输入信号为交流信号,输出信号为交流信号,具有电压跟随器的功能。
这种电路通常应用在交流放大器中,作为交流放大器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特点是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而且具有电压跟随器的特性。
在分析共集组态电路时,可以采用近似分析法和精确分析法。
近似分析法中,可以将输入端的偏置做一个戴维南等效化简,然后计算出静态工作点。
而精确分析法则需要对输入端的戴维南等效电压和电阻进行计算,然后求出静态工作点。
共集组态电路的放大倍数通常为1,输出电压基本上等于输入电压。
这种电路的应用场景主要是用来作阻抗匹配用。
总的来说,共集组态电路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其应用场景广泛,对于电子工程领域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组态?
组态可以理解为工业控制中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一方面连接现场设备,将采集的现场数据存储,另一方面通过动画、曲线等方式将现场数据以动态体现在图形界面,操作图形界面即可控制现场设备。
换句话说,组态软件可以理解为在现场设备和操作人员中间增加了一个层,使操作更方便,具有一定的自动控制功能。
组态软件本身不是监控系统,它是用来设计实施监控系统的软件,只是将监控系统中通用的内容封装起来,以各种直观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用户通过使用组态软件可以轻松的实现各种监控系统。
从这个意义上讲,组态软件本身是一个半成品,但是将最复杂的底层操作封装起来,使用户能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组织,进而实现实际的监控系统。
所谓“组态”,“组”似乎可以理解为进一步组织,设计,使用组态软件提供的底层操作,是动作;“态”似乎可以理解为组织中使用的各种功能、命令,是“组”的动作对象。
只有经过“组态”后的组态软件才是可实施的监控软件。
我给你举个具体的例子,现场加了一块压力控制表,操作工要在控制画面看到这个表的测量值,根据需要给出设定值,调节阀位,除了硬件的连接,你在工程师站上要做的工作就是组态过程。
包括定义I/O模件,量程,单位,正反作用等等,还要完成控制图,定义输入输出的点地址,还有细目中的相关条目。
如果不涉及联锁,控制部
分的就完成了可以下装了。
操作画面部分,要根据要求画上表,阀就可以完成了,我们经常要加报警的变色条件,重要的位号还要加到趋势组中。
基本组态就是这些。
当然如果有逻辑控制就会复杂些。
DCS或者PLC的组态要完成的任务
在DCS或PLC完成订货以后,那么该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的配置方案就确定了,然后供货商会将硬件组装在控制机柜内(控制器、I/O卡件、通讯模块、电源模块等,包括柜内所有的通讯、连接电缆成套附件),这时候利用DCS或PLC厂家提供的软件平台,通过控制逻辑、过程I/O数据表、工艺流程图等,对被控对象的应用软件的进行编制,在上位机的显示画面做出动态流程图,并通过对控制器的控制策略的软件编制,完成整套工艺的控制,这个过程我们把它叫做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