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检测技术电子教案第9章几何量差检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PPT课件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PPT课件
第九页,共38页。
量块的用途
作为长度尺寸标准的实物载体,体现测量单位;
作为标准长度标定量仪,检定量仪的示值误差;
比较测量时用来调整仪器零位; 可直接用于精密测量、精密划线和机密机床的调整。
第十页,共38页。
量块的尺寸
长方体的量块有两个平行的测量面,其余为非测量面, 测量面
极为光滑、平整,其表面粗糙度Ra值达0.012 μm以上,两测量面之间的距离为量块的工作长度(也称公称长 度)。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第一页,共38页。
一、测量的定义和作用
实现互换性生产的两个必要条件:
(1)制定和贯彻统一的公差与配合标准; (2)统一计量单位并采取相应的计量措施。
量值:指一个数和一个特定测量单位表示的量,例如: 1m、5kg、10V。
测量:指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也就 是将被测量与测量单位(标准量)在数值上相比较,确定
第十八页,共38页。
五、计量器具分类及其度量指标
1、计量器具的分类
按被测几何量在测量过程中的变换原 理的不同分
机械式计量器具:百分表、千分尺
光学式计量器具:光学仪
电动式式计量器具:电感测微仪
气动式计量器具:水柱式气动量仪 光电计量器具:光电显微镜
机械测 微仪
水柱式气 动量仪
第十九页,共38页。
数学关系,求出被测量的数值。
电子卡尺 阿基米德测量皇冠的比重
第二十三页,共38页。
2、按被测量是否与基准量比较分 绝对测量:由计量器具直接读出被测量的数值。 相对测量:先用标准件校准零位,再由标尺读出被测几何
量相对于标准件的偏差,被测几何量= 偏差+标准件量值。
此方法一般比绝对测量精度高。

机械制造技术课件:几何公差及检测

机械制造技术课件:几何公差及检测
的要素,即作为参照物的要素。
几何公差及检测
3.按结构特征分类
(1)组成要素(轮廓要素)。组成要素是构成零件轮廓的点、
线、面的要素。
(2)导出要素(中心要索)。导出要素由一个或几个组成要
素得到的中心点、中心线或 中心面。
4.按功能关系分类
(1)单一要素。单一要素是只有形状要求的要素,即与其
他要素无关的几何要素。
几何公差及检测
几何要素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按存在的状态分类
(1)理想要素。理想要素是设计时给定的图纸上的要素。
(2)实际要素。实际要素是加工后实际零件上的几何要
素,在测量时由测得的要素 代替
2.按所处地位分类
(1)被测要素。被测要素给出几何公差要求的要素。
(2)基准要素。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位置
即为直线度误差。当光隙较小时,误差值按标准光隙估 读,一
般光隙在0.5~0.8mm 时呈蓝色,在1.25~1.7mm 时呈红色,大于
2.5mm 时呈白 色。当光隙较大时,误差值用塞尺测量。
几何公差及检测
图8-16 刀口尺和塞尺
几何公差及检测
(2)指示表法。
指示表法适用于轴套类零件轴线直线度的测量(任意方
几何公差及检测
图8-8 基准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的标注
几何公差及检测
图8-9 基准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的标注
几何公差及检测
当基准要素或被测要素为视图上的局部表面时,可将基
准符号(公差框格)标注在 带圆点的参考线上,圆点标于基准
面(被测面)上,如图8-10所示。
图8-10 局部表面基准标注
几何公差及检测
准)上,用指示表测量被测平面 上具有代表性的测点的数值,

机械工程检测技术.ppt

机械工程检测技术.ppt

• 五、试分析测量扭矩时扭力轴上的应变片 应如何布片和接桥才能消除轴向力和弯矩 的影响?并画出接线电路图。
力的测试
• 测力传感器通常是位移型、加速度型或物 性型
• 应变式测力传感器 • 压电式测力传感器
• 压阻式测力传感器 • 差动变压器测力传感器 • 应用实例 切削力的测试 • 扭矩的测量 • 力臂型扭矩测量装置 • 应变式扭矩传感器 • 数字相位差式扭矩仪
• 直线度误差的测量最小区域法、俩端点连线法
• 圆度误差的测量:评定最小包容区法、最 小二乘圆法、最小外接圆法、最大内切圆 法
• 测量方法:圆度仪测量法、极坐标测量法、 直角坐标测量法。
• 同轴度误差的测量:心轴打表法、光轴法、 圆度仪法、径向圆跳动替代法。
• 跳动误差的测量它在被测件上没有具体的 几何特征,而是按测量方法来定义的。
• 理想的检测装置具有叠加性、频率保持性。
• 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灵敏度、线性度、 回程误差
• 检测系统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频率响 应函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 不失真检测的条件:一、测试装置的幅频 特性为常数,二、测试装置的相频特性是 过原点且具有负斜率的直线。
• 常用传感器构阻、电容、电感参量的 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 测力传感器有: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压电式测力 传感器、压阻式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测力 传感器等。 • 扭矩是机械量中一个重要参数。扭矩测量方法按 工作原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作用力矩测量 法,另一类是通过测量扭转角或应变的大小来确 定扭转的大小。
• 三、假设有一矩形悬臂梁,在其悬空端受 垂直力作用下。试问如何贴片,组桥才能
• 得下如下读数:①ε ② 2ε ③(1+ν)ε ④ 2 (1+ν)ε ⑤(1-ν)ε ⑥ 4ε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4版)》基本课件第9章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4版)》基本课件第9章
滑线电阻的结构形式有缠绕式和单丝式。缠绕式是用电阻丝缠绕在绝 缘骨架上制成。骨架的材料常用电木或塑料,其形状可根据需要而定。缠 绕时应保证一定的张力,且缠绕均匀。单丝式是用单根电阻丝张紧后固定 在绝缘骨架的槽中而成。除自制的滑线电阻外,可利用现有的产品,如滑线 变阻器、多圈电位器等。
滑线电阻式位移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输出大、性能稳定 等优点,但由于触头运动时有机械摩擦,其使用寿命受限、分辨率较低、输 出信号噪声大,故不宜用于频率较高时的动态测量。
显然,e0是调频输出,载波是e,调制信号是位移变化量Δl。差动变压器也是一 种调制器。对于这样一个调制信号,在后续的测量环节中一般要设置一个典型的 测量电路——相敏检测电路,目的是既能检测位移的大小,又能分辨位移的方向。
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测量系统及其组成中各环节的工作原理可参阅 本书的有关内容。下面再介绍一种可与差动变压器配用的测量电路——差动整 流电路。
第9章 位移测量
目录
9.1 概述 9.2 常用的位移传感器 9.3 位移测量的应用
9.1 概述
位移测量是线位移和角位移测量的统称。测量时应根据具体的测 量对象,来选择或设计测量系统。在组成系统的各环节中,传感器性能 特点的差异对测量的影响最为突出,应给予特别注意。表9-1介绍了一 些常用的位移传感器及其性能特点,通过该表可以对位移传感器有一个 总体的了解。
9.2 常用的位移传感器
如图9-6所示,差动整流电路与相敏检测电路的功能基本相同,虽然检波 效率低,但因其测量线路简单,故用得也很多,差动变压器的最后输出一般可 用示波器直接显示。由于示波器振子的内阻都很小,当差动变压器的测量电 路是电压输出时,振子回路应接入电阻,以保证线性。
国产的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已有多种,其测量位移范围 有:0~±5mm,0~10mm,…, 0~300mm等。

8-几何公差与检测PPT模板

8-几何公差与检测PPT模板
国标GB/T 1182—2008规定,几何公差包括形状公差、方 向公差、位置公差和跳动公差。几何公差的几何特征项目及 符号如表4-1所示,几何公差的附加符号见课本表4-2。
表4-1 几何公差的几何特征和符号
1.3 几何公差带
几何公差带是指用来限制被测要素变动的区域。几何公 差带由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要素确定。
① 设计时,应根据实际要素的功能要求和要素间的几何 关系来选择基准。例如,对于旋转轴,通常以与轴承配合的 轴颈表面作为基准或以轴心线作为基准。
② 从装配关系方面考虑,应选择零件相互配合、相互接 触的表面作为各自的基准,以保证零件的正确装配。
③ 从加工、测量角度考虑,应选择在工夹量具中定位的 相应要素作为基准,并考虑用这些要素作基准时便于设计工 具、夹具和量具,还应尽量使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统一。

公称要素




实际要素
公称组成要素 公称导出要素
是指由技术制图或其他方法确 定的理论正确组成要素
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公称组成要 素导出的中心点、轴线或中心平面
是指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测量时,一般由实际测得的要素 代替实际要素。实际要素仅有实际组成要素,没有实际导出要素
3.按所处地位处
按 所
被测要素
是指图样中给出了几何公差要求的要素,是被测量的对 象。如图4-2所示,φd1的圆柱表面及其轴线为被测要素


是指用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位置的要素。基准要素

基准要素 在图样上标有特定的基准符号或基准代号。如图4-2所示,
φd2的左端面A为基准要素
4.按功能分
是指仅对被测要素本身给出
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如图4-2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9.4.1概述
2.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2)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 测量坐标值原则 测量特征参数原则 测量跳动原则 控制实效边界原则
25
9.4.2 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直线度误差的定义是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的变动量,而理 想直线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
1. 直线度误差的评定
“最小条件”原则:当被测实际要素与其理想要素进 行比较时,显然,理想要素可以处于不同的位置,这样就会 得到不同大小的变动量。因此,评定实际要素的形状误差时, 理想要素对于实际要素的位置,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评定准则, 这个准则就是“最小条件”原则。所谓最小条件,是指被测 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封闭准则:一个圆应当是360°,圆分度首尾相接,其间距
误差的总和为零。圆分度误差的封闭条件为 2. 相对测量
n
fi 0
i 1
(1)角度量块ຫໍສະໝຸດ (2)直角尺(3)多面棱体
18
9.3.1 角度测量的基本方法与器具
3. 绝对测量 (1)测角仪 (2)光学分度头 (3)角度尺
4. 间接测量 (1)用正弦尺测量角度
(1)最小区域法 所谓“最小区域法”
就是指被测实际要素 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 变动量为最小,并以 此作为评定形状误差 的依据。
26
最小包容区域判别的方法是:当两条平行直线包容误差 曲线时,若误差曲线上的高低点与上下包容线成相间的三点 接触时,如低-高-低,或高-低-高,如图所示,则此包容线的 包容区域为最小区域。这一判别方法,常称为相间准则。
3. 外径千分尺 外径千分尺是指利用螺旋副运动原理进行测量和读数的一种测微量具。 千分尺的螺纹传动间隙和传动副的磨损会影响测量精度,因此主要用于 测量中等精度的零件。
外径千分尺
外径千分尺的刻线原理与读数
12
深度千分尺
杠杆千分尺结构
13
9.2.1 普通计量器具的测量原理、基本结构和功能
4. 机械式量仪 机械式量仪是利用机械结构将直线位移经传动、放大后,通过读数装 置表示出量值的一种测量器具。主要用于长度的相对测量以及形状和相 互位置误差的测量等。
百分表的结构
14
图9.13 杠杆百分表的结构 1-齿轮 2-游丝 3-指针 4-扇形齿轮 5-杠杆测头
图9.14 内径百分表结构
1-活动测头 2-可换测头 3-量脚 4-手把 5-转动杆 6-测力弹簧 7-百分表 8-杠杆 9-定位护桥 10-弹簧
15
9.2.1 普通计量器具的测量原理、基本结构和功能
8
9.2 尺寸误差的测量
9.2.1 普通计量器具的测量原理、基本结构和功能
1. 光滑极限量规 光滑极限量规(简称量规)指一种无刻度的、定值的专 用检验工具。用量规检验工件方便简单、迅速高效、准确 可靠。用量规检验工件,只能确定工件是否在允许的极限 尺寸范围内,不能测出工件的实际尺寸及形状和位置误差 的具体数值。
任何机器设备都是由许多零件和部件组装而成的,而任何 零件又都是由若干个实际表面所形成的几何实体。
尺寸误差
最基本的误差
微观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状误差 中间 波度(不常见)
宏观 形状误差 相对位置误差
形位误差
22
9.4.1概述
1.形状误差、位置误差及其公差
23
9.4.1概述
2.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1)形状误差的评定原则
9
用塞规检查孔
用卡规检查轴
光滑极限量规(塞规)
10
9.2.1 普通计量器具的测量原理、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是游标类量具的一种。游标类量具按测量面位置的不同,分 为游标卡尺、游标深度尺、游标高度尺等。
三用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与读数
11
9.2.1 普通计量器具的测量原理、基本结构和功能
量块的研合
5
9.1.2 计量器具
1. 计量器具的分类 (1)量具 (2)量规 (3)计量仪器 (4)计量装置
6
9.1.2 计量器具
2. 计量器具的技术指标 (1)刻线间距 (2)分度值 (3)分辨力 (4)示值范围 (5)测量范围 (6)灵敏度 (7)示值误差 (8)修正值 (9)不确定度 (10)测量重复性
机械工程检测技术
第9章 几何量误差检测
1
本章要求
了解长度测量基准及尺寸传递系统 了解常用检测量仪的结构及功能 掌握尺寸误差检测方法 理解几何量误差与公差项目 掌握常用的几何量误差检测方法 了解三坐标测量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
第9章几何量误差检测
9.1 长度测量基础知识 9.2 尺寸误差的测量 9.3 角度的测量 9.4 几何量误差的测量 9.5 跳动误差的测量 9.6 螺纹误差的测量 9.7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9.8 三坐标测量机简介
7
9.1.2 计量器具
3. 测量器具的选择原则 1)按被测工件的外形、部位、尺寸的大小及被测参数 特性来选择测量器具,使选择的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满足被 测工件的要求。 2)按被测工件的公差来选择测量器具。考虑到测量器 具的误差将会带到工件的测量结果中,因此,选择测量器具 所允许的极限误差约占被测工件公差的1/10~1/3,其中对低 精度的工件采用1/10,对高精度的工件采用1/3甚至1/2。
19
9.3.1 角度测量的基本方法与器具
4. 间接测量 (2)测量外锥角和两外表面的夹角
20
9.3.2小角度测量
角度测量除了对圆周闭合的圆分度及非圆分度角度测 量之外,还应包括小角度测量技术。
实现小角度测量的方法 有水平仪测角;自准直仪 测角;激光小角度测量仪 测角。
21
9.4几何量误差测量
9.4.1 概述
3
9.1 长度测量基础知识
9.1.1 尺寸传递
1. 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为了进行长度测量,需 要将基准的量值传递到实 体计量器具上。为了保证 量值的统一,必须建立从 国家长度计量基准到生产 中使用的工作计量器具的 量值传递系统。
4
9.1.1 尺寸传递
2. 量块 量块是长度量值传递系统中的实物标准,是机械制造中实 际使用的长度基准。 (1)量块的特点和用途 (2)量块的外形和尺寸 (3)量块的精度等级 (4)量块的使用
5. 电子数显量仪 电子数显量仪是带有采 用容栅(光栅、电感等) 传感器、大规模集成电路 进行信号处理的数字显示 的检测量仪 。
图9.15 电子数显百分表的结构
16
9.2.2 尺寸误差检测举例
1.轴径的尺寸检测举例
2.孔径的检测举例
17
9.3 角度的测量
9.3.1 角度测量的基本方法与器具
1. 角度测量的封闭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