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陕西省城镇化与服务业的互动关系研究
陕西省城镇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陕西省城镇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化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陕西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其城市化率逐年提高。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城市扩张过程中的土地资源浪费、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都影响着城市化的质量与可持续性。
因此,对陕西省城镇化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次研究旨在分析陕西省城镇化的现状,重点研究以下内容:1. 陕西省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布等情况分析2. 陕西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 陕西省城镇化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及作用4. 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推动陕西省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具体而言,通过收集陕西省城镇化方面的相关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运用SPS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陕西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的城市居民及相关行业人员进行调查,以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分析结果。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深入了解陕西省城镇化现状,为探索陕西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预期成果包括:1. 对陕西省城镇化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并预测未来城镇化发展的趋势。
2. 提出针对陕西省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3. 探讨陕西省城镇化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及作用。
4. 为其他地区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AGIL模型下村庄共同体建设的行动逻辑——基于陕西省袁家村的案例阐释

袁家村是陕西省礼泉县的一个行政村,地处陕西 关中平原腹地。20 世纪 50 年代,袁家村贫困干旱,地
作者简介:龙歆娴(1999—),女,汉族,福建龙岩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 调查思考 /
·119·
理条件恶劣,是礼泉县有名的“烂杆村”。20 世纪 70 年 代,郭裕禄成为该村的党支部书记,他领导村民整地 造田、发展生产,摘掉了“贫穷帽”。改革开放后,袁家 村相继建立起水泥厂、印刷厂、砖窑厂等村办集体企 业,逐渐发展成为小康村。90 年代中后期,由于产业 政策的调整,袁家村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五小企业”纷 纷倒闭,随着农村人均收入下降,村民相继进城打工, 袁家村因此变成了一个濒临消亡的“空壳村”。2007 年,老 支书郭裕禄的儿子郭占武挑起重担, 振兴袁家村,他 积极引导村民,以村民为主体,以村庄为载体,将关中 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与乡村特色旅游相结合,积极发 展乡村旅游业。
19 世纪 80 年代, 德国社会研究家斐迪南·滕尼 斯系统地重新定义了共同体,他指出,共同体是构建 在相关人的本能中意或习惯约束下的一致适应性,和 与思想相关的一致记忆上的有机体[2]。在滕尼斯眼中, 共同体的 3 种形态分别为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 精神共同体。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作者:易莹莹席艳乐来源:《商业研究》2012年第11期摘要:基于我国1986-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内生性;通过测算其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并且构建两者的联立方程模型得出的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更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更需提高。
因此,我国必须要充分重视并利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机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实现良性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联立方程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B一、引言伴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世界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全球产业服务化的突出表现之一是生产者服务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并且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
所谓的生产者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是指那些被其他商品和服务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
在现代经济中,由于具有广泛的关联效应,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市场资源强大的“调配器”,能直接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并提高整体经济绩效。
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的是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制造业对服务业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
伴随着制造业的“服务化”,生产性服务得以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具有增长力的部门。
因此,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国家或地区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举措。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行的逐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对于我们更好地抓住未来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探索---以陕西地区为案例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探索---以陕西地区为案例摘要:在新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城镇与乡村是一种既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也是一种命运共同体,城镇化的目的在于培育和发展城市,而乡村振兴则是以发展与建设乡村为目的,二者具有异质性,同时,也存在着自然的耦合与内在的联系,使得它们可以在现代化的实践中实现共同的发展。
本文以陕西地区为案例,对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新时期两个战略的协同推进提出了对策。
1.陕西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探索陕西省近几年来对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建设的探索,为推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1.1新型城镇化引导乡村产业发展城市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促进了我国的工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而现代化的农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第一,指导和推动农产品供应体制的变革。
根据城市居民的消费喜好,促进和指导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渭南市华州区与城市集市紧密结合,以蔬菜为主,时令水果和干果为副的产业,成为全国蔬菜基地、中国蔬菜生产十大品牌。
第二,服务业带动的非农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村三产发展是我国农村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陕西省安康市为了解决农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和共性问题,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安康市科技局主动组织指导市场主体与高等院校院校联合申报科技项目,联合研究开发,定位堵点,聚焦难点,在畜牧、核桃、水产等主导产业上突破了一大批技术难题,并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为农业生产提升质量和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石泉县在农旅融合方面取得新突破,成功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1.2城市辐射带动乡村发展通过对当地的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进步。
第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带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以渭南葡萄园、牒吴农业博物苑、下邽古镇为中心的贤乡紫韵农庄建设循环农业、农业体验、农业观光等,将其提升为4 A旅游景区,带动周围村庄葡萄种植、旅游观光等优势产业得到发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信息化贡献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11

科研热词 绩效评估 经济增长 电子商务 方法 岭回归分析 国际贸易 国际技术外溢 固定效应模型 信息要素 信息经济 信息化 信息与通讯技术 s-曲线 fdi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科研热词 面板数据 资本劳动比 要素结构 泰尔指数 旅游化 广西工业增长 广义矩估计 工业化 城镇化 区域发展差异 劳动力市场 农村金融 农业现代化 全要素生产率 信息化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信息化 面板数据 非我与损我 陕西 评价 融合发展 自我与益我 胡锦涛 联立方程模型 经济发展 社会环境 生产函数 理论贡献 现实状况 新闻思想 弹性 工业化过程 工业化水平 基本内涵 发展要求 区域经济 内部控制 信息服务业 两化融合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科研热词 信息化 面板数据 金融 资本深化 评价指标体系 行业面板数据 经济增长 比较研究 格兰杰因果检验 工业化 商务成本 向量自回归 全要素生产率改进 信息化贡献 低碳经济发展贡献 低碳经济发展要求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低碳经济 互动关系 中部四省 ict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人口城镇化、地方公共品供给与住宅价格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

于 推进城 镇化 进程 。
( 三 )房 价 与 地 方公 共 品供 给 的 关 系
系 。研 究 结果 证 实 了这 种 内 生性 关 系 ,
同 时 各 地 区 间人 口城 镇 化 、 地 方 公 共
住房需求的增加和土地成本 的增加共 同推
公 共品供给 对房 地产 价格 有显著的正 向影
响, 中国存在地方公共服务资本化现 象。 王
文军等人 ( 2 0 1 2)以特征价格模型为基础 构建了房价 与公共投资的关系模型 ,通过 实证研 究发现公 共投 资各个资本变量对商 品住宅价格 有显著的影响 ,并且不同公共
研究结果显示 ,房地产价格对城镇 化有正 向推动作用 ,而城镇化对房地产价 格的推 动作用并不 明显 。
人 口,住房需求随之增加 ;另一方面 ,城
理 论表 明地 方 公共 品供 给 水平 是 影 响居
民居住 地 选择 的一 个 重要 因 素 ,居 民倾
镇化加剧 了城市土地资源 的稀缺性 ,同时 也 由于我国地方土地财政 的制度 因素 ,土 地价格涨幅 明显 ,住宅价格与 土地价格 之 间存在联立性 ( 张 娟锋 、刘洪玉 ,2 0 1 0) ,
程 ,并分 别 以 全 国、 东部 、 中部 、西部
地 区 的 面板 数 据 为 样 本 , 实 证 考 察 了
2 0 0 5 — 2 0 1 1 年 各 区域 的人 I 3 ' 城 镇化 、地
方 公 共 品 供 给 和 住 宅 价 格 的 内 生性 关
向于选 择公 共 服务 好 的 的地 方居住 ,从
项 目,编 号 :1 1 X J A7 9 0 0 0 5
项目公示信息

项目公示信息项目名称:技术—经济—环境间的多维互动:内在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完成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财经学院完成人:蔡建峰,张之光,刘成梅,张晶,戴小园,Mahmood Nasir 项目简介: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是经济领域和管理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国家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改善与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等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信息技术投资与科技孵化器是国家技术创新的政策性工具,现有的研究主要针对产业与企业层面,相比之下,国家层面的研究寥寥无几。
绿色发展管理理论强调经济与碳减排两者协调发展,从已有研究来看,当前大部分研究更多集中于国家层面,研究方法上也主要以静态模型和单方程估计为主。
该项目围绕上述问题,对国家层面的信息技术投资、宏观领域与地区的科技孵化器、区域角度的碳减排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国家层面构建了信息技术投资效果分析框架,构建了一种新的预测宏观科技孵化器生态系统的就业效能模型,剖析了行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发展趋势,为从国家层面检验信息技术投资、促进科技孵化器的动态发展与制定差异化的减排政策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
主要工作与创新如下:1. 从国家层面构建了信息技术投资效果评估框架。
研究了信息技术投资效果及“生产率悖论”问题,从经济增长及生产效率、经济结构和就业等三个维度分析了信息技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国家层面的研究直接反映了信息技术投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相对于企业层面的财务指标,更能反映信息技术投资的真正价值,为发展中国家进行信息技术规划,战略定位和信息技术投资的效果评价提供了依据。
2. 构建了一种新的预测宏观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就业效能的模型。
从纵向动态角度出发,将孵化周期纳入考虑范畴,揭示了宏观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的就业创造、创新输出与孵化周期之间的影响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度量宏观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就业效能与创新效能的指标,完善和丰富了当前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绩效评价方法;以就业效能度量指标为基础,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一种新的预测宏观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就业效能的模型,丰富了当前的企业孵化器的绩效评估方法,同时以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我国宏观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的就业与创新现状,并检验了所构建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经济分析

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经济分析作者:侯卓君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9期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经济分析侯卓君英国利物浦大学摘要: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在城镇化这个命题中,中外众多学者从不同领域入手,研究了其与宏观经济变化,平均人口收入变化和产业重构调整升级等众多领域的关系,结果均显示正相关关系,因此得出了城镇化是人类社会进程推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的结论。
本文将运用数学模型,将定理结合实际来分析我国城镇化与农副产品产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城镇化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关系;动态计量经济分析中图分类号:F323.8;F299.27;F22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8-000-01一、背景通过阅读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农业产业化之间的关系,认为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人均GDP、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工业化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等因素都关系密切,且呈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
但是,专门就城镇化与农业增长关系的研究较少,定量研究的资料更是缺乏。
农业增长与城镇化相互作用的效果如何?如何结合中国数据定量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个问题有利于正确把握我国城镇化与农业增长的互动机制,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下文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对我国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分析我国城镇化与农业增长相互影响的动态变化。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 单位根检验首先对所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
如果序列存在单位根,则进行一阶差分,一阶差分后,序列成为平稳过程,则称时间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记作I(1)。
如果非平衡时间序列经过 p 次差分才能达到平稳,则称其为 p 阶单整序列,记为I(p),其中 p 表示单整阶数。
本文采用 ADF 检验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9卷第2期 2017年4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Xi’an Univ. of Arch.Tech. (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 49 No. 2八pr. 2017DOI: 10. 15986/j. 1006-7930. 2017. 02. 021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陕西省 城镇化与服务业的互动关系研究郭斌,贺楚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55)摘要:为了全面了解并深入分析陕西省城镇化与服务业的互动关系,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以陕西省2004—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将城镇化与服务业作为内生变量,选取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基础设施 建设状况、教育水平、消费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等因素作为外生变量,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 )对陕西省城镇化与服务业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城镇化;服务业;互动关系;联立方程模型中图分类号:TU — 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930(2017)02-0289-07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action of urbanizationand service industry of Shaanxi province based on the 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GUO Bin , H E Chuqian(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Univ. of Arch. & Tech. , Xi’an 710055,China)Abstract : A simultaneaits equ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interach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gation and service industry of shaanxi Proviuce so to achieve a coordinate development in both spheres. The facfors such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izationg,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ducation,consumption and specialigationg are taken as exogenous variables. And the time series data of the province from 2004 to 2016 in both urbanization and service industry were also faken as eogenous varibles. A 3-stage least square(3 SLS)method was use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policy making.Key words : urbanization ; service industry ;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 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现阶段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我国 的社会经济发展始终保持着加速向前的态势,近 年来,我国将城镇化发展视为国家建设的重点. 然而,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 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诸如资源利用粗放、高污 染、高排放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及就业困难等 等[1].因此,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单单追 求速度,更要保证质量,进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及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发展是产业升级且结构不 断调整优化的过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 显,同时产生良好的外部性[2].在全球经济结构 由“工业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趋势和背景下,服 务业的发展是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在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 影响作用,是实现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关键[3].调研发现,在全国范围内,不论是城镇化的 建设还是服务业发展,都呈现出东部高,中西部 低或发达地区高,欠发达地区低的不均衡态势, 正如此,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和服务业的发展 具有较大的潜力[45].陕西省城镇化和服务业的 发展较我国平均水平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滞后. 因此,深入分析陕西省城镇化与服务业的互动关 系及其内在机理,能够帮助政府制定出切实可行 的发展城镇化和服务业的方案和相关政策建议, 为陕西省实现“追赶超越”的目标提供决策支持, 为陕西省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收稿日期:2015-12-31修改稿日期:2017-03-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53201)作者简介:郭斌(1972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城市建设及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工程经济与管理.E-mail: guobin9602@29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9卷1理论分析城镇化与服务业的互动关系钱纳里最早开始研究关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动相互间的联系,并认为经济结构变迁的两个表现最为突出:一是城镇人口在数量方面持续增加的城镇化过程;二是服务业在就业人数和产值方面持续增加的服务化过程[6].目前,既有的关于 城镇化与服务业关系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城镇化与服务业之间的单项作用机制;其二,城镇化与服务业之间的双向作用机制[7].具体而言:(1) 城镇化对服务业的影响根据城市化理论中的城市化演进规律所述,城市化的进程必然会经历从初始阶段逐渐至加速阶段,最后进入稳定阶段的3个过程.在城市化加速阶段,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其占据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伴随着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集聚的动态过程,经济总体的需求结构随之改变,从 而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城镇化聚集人口及劳动力要素,引致生产性和消费性的服务业需求,从 而使得服务业总量增长,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国内学者针对城镇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探讨,曾桂珍等[8]、唐保 庆等[9]基于全国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对我国 各省份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化都不同程度的促进了服务业的增长.曾淑婉等[1°]、伍先福等[11]将城市化、经济 发展水平、工业规模及人口密度等影响因子引入面板模型,对我国省域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对服务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 服务业对城镇化的影响产业结构理论中的配第•克拉克定律指明,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表现为先从第一产业逐步过渡至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不断移动的演进趋势,同时,服务业最后也将超过并代替农业和工业,进而转化为城镇化前进的主要动力[12].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与其他产业相比较强,能够提 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得劳动力从乡村向城镇迁移,加快了城镇化程度.同时,服务业的发展凭借其高附加值的特性,实现城市经济的聚集效益,助推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城市转型,从而推动城镇化发展并完善城市功能.可以看出,服务业是从质的方面推动发展城镇化. 现有研究中,李小建等[13]、黄勤等[14]、杨雪锋等[15]认为在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经济结构优化和城市功能提升,在 调结构、转方式、促就业、保环境等方面促进城镇化“质”的提高.欧阳敏华等[16]、王耀中等[17]分 别对服务业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作用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 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对城镇化发展的提高具有较为明显的推动效果.(3)城镇化与服务业的互动影响国内学者逐渐意识到城镇化与服务业的相互作用关系,在研究二者的发展时,开始从双向作用的角度展开.王向[6]、王毅等[18]、杨艳琳等[19]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从城市、全国甚至全球的角度来考察服务业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化与服务业二者相互作用与影响,且它们彼此的影响都具有持久性,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其城市化与服务业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互动性.现有的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不论从城镇化与服务业的单项作用机制角度,还是从双向作用机制角度,二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得到了一致地公认,但针对二者之间是存在单向还是双向因果关系,以及是城镇化对服务业的影响更为显著还是服务业对城镇化的影响更为显著却有着不同观点.鉴于此,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认为陕西省城镇化与服务业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应将两者放在一个系统内进行解释,运用陕西省2004— 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以城镇化与服务业为内生变量,对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探讨,以期可以更加确切地揭示出陕西省城镇化与服务业的互动关系.2模型的建立2.1模型的设定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之间本质上是一个互相作用的过程,但现阶段的研究都多偏重于通过建立单方程计量模型来探讨服务业对城镇化的作用或城镇化对服务业的影响,单方程模型容易忽视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只考虑 到变量之间单方面因果作用关系,无法确切地解释各变量之间复杂的经济现象.也有学者通过建第2期郭斌,等: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陕西省城镇化与服务业的互动关系研究291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探讨城镇 化与服务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向量自回归模型 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是一类以数据驱动,基于数 据统计性质建模的动态计量经济学模型.但从系 统学的角度出发建立的联立方程模型,考虑到不 同变量之间的互相影响关系,可以相对准确地表 达和揭示出经济系统之间的互相作用关系,并以 经济理论为基础来描述变量关系,是用来分析特 定经济系统内部各种复杂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2°].因此,城镇化与服务业之间相互关 系的这类系统性的问题更加适合于用联立方程模 型来探讨,模型估计结果也会更加有效.借鉴陈立泰[21]、曾淑婉[1°]已有的单方程模 型,为了反映经济系统的连续性和动态性,选择 内生变量滞后一期的值作为滞后变量,拟建立以 下的联立方程模型,来刻画陕西省城镇化与服务 业之间的内在关系:^InUrb =a 〇+a i \npgdp-\-a3 \nlnd~\~ai I n J n /+a 5 InUrb ( 一1) +£i[lnSer = /?〇+/?i InUrb fl2l n E d u -\-lnCon+/?4 \nspe~\-fls lnSer( — 1)由于所选数据为宏观经济变量,各个变量取 值单位也有所不同,为减少模型本身所存在的异 方差等的影响,使估计结果更加科学可靠,所有 变量数据都取自然对数.其中,〇6、5«"、^^-Jw <i 、Jw /、Eiiw 、Cow、S fe 分别代表城镇化 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 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教育水平、消费水平 和专业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