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换电交流充电桩的设计
充电站(充电桩群)建设典型设计

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群)建设典型设计国家电网公司2014年1月目录前言 (I)第一篇总论 (1)第1章概述 (1)1.1编制概况 (1)1.2技术方案 (1)第3章设计依据 (2)2.1电动汽车技术标准 (2)2.2充换电设施技术标准 (2)2.3电气技术标准 (2)2.4土建技术标准 (2)第3章使用说明 (3)3.1适用范围 (3)3.2图纸目录 (3)3.3编号说明 (3)第二篇典型设计技术方案 (4)第1章CDZ-A-1方案 (4)1.1概述 (4)1.2总平面布置 (4)1.3充电系统 (4)1.4供配电系统 (4)1.5二次系统 (5)1.6土建 (6)1.7消防 (7)1.8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与节能减排 (7)1.9劳动安全卫生 (8)1.10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8)1.11概算 (8)1.12图纸 (12)第2章CDZ-A-2方案 (24)2.1概述 (24)2.2总平面布置 (24)2.3充电系统 (24)2.4供配电系统 (24)2.5二次系统 (25)2.6土建 (26)2.7消防 (27)2.8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与节能减排 (27)2.9劳动安全卫生 (28)2.10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28)2.11概算 (29)2.12图纸 (34)第3章CDZ-A-3方案 (47)3.1概述 (47)3.2总平面布置 (47)3.3充电系统 (47)3.4供配电系统 (47)3.5二次系统 (48)3.6土建 (49)3.7消防 (50)3.8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与节能减排 (51)3.9劳动安全卫生 (51)3.10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51)3.11概算 (52)3.12图纸 (56)第4章CDZ-B-1方案 (68)4.1概述 (68)4.2总平面布置 (68)4.3充电系统 (68)4.4供配电系统 (68)4.5二次系统 (69)4.6土建 (70)4.7消防 (71)4.8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与节能减排 (72)4.9劳动安全卫生 (72)4.10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72)4.11概算 (73)4.12图纸 (77)第5章CDZ-B-2方案 (89)5.1概述 (89)5.2总平面布置 (89)5.3充电系统 (89)5.4供配电系统 (89)5.5二次系统 (90)5.6土建 (92)5.7消防 (93)5.8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与节能减排 (93)5.9劳动安全卫生 (93)5.10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94)5.11概算 (95)5.12图纸 (99)第6章CDZ-B-3方案 (112)6.1概述 (112)6.2总平面布置 (112)6.3充电系统 (112)6.4供配电系统 (112)6.5二次系统 (113)6.6土建 (115)6.7消防 (116)6.8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与节能减排 (116)6.9劳动安全卫生 (117)6.10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117)6.11概算 (118)6.12图纸 (122)前言本次典型设计工作遵循“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标识、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按需建设”的原则,采用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归并设备参数和材料种类,满足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设计

电力电子• Power Electronics214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关键词】电动汽车 智能 充电桩 设计 研究 智能监控 CAN 总线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众所周知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而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卡尔•弗里特立奇•奔驰发明了第一辆汽车后,市面上的动力交通工具都以燃烧石化燃料为主,也就是文明平时所说的煤炭、石油等。
但常规石化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环境污染大且消耗速度逐年增长。
基于此背景,为了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也开始了对于电动汽车领域的研究,节约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电动汽车值得开发和研究是有原因的,第一是零污染,因为电动汽车主要能源是电力,所以它的污染排放量几乎为零;第二是零噪音,由于电机的运行声音要比传统内燃汽车的发动机小的多,因此在行驶过程中几乎没有太大声响;第三是驾驶简单,目前电动汽车就是一个档位,前进的速度方面主要看驾驶者踩加速的力度而定,因此驾驶起来比较方便,也比较容易上手……这些都是电动汽车成为各国主要研究开发对象的原因,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电动车环保、便捷的同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耗电快续航能力弱、无法随时随地充电等等,所以导致现在电动汽车还是无法替代传统汽车地位,大范围地投入市场。
目前,在仅装备蓄电池的纯电动汽车中,蓄电池的作用是汽车驱动系统的唯一动力源,所以此时的弊端显而易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设计文/杨晶见,那就是当电压较低时,就需要及时进行电能补给,否则汽车性能会受到很大影响。
电动汽车现有的充电方式有:交流充电、直流充电、快速更换电池和非接触充电等,因为电动汽车蓄电池比较笨重,快速更换电池不是十分便捷,所以外接式充电方式较受到大家的推崇。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出现,首先可以解决车辆及时充电问题、还可以对车辆的动力电池进行维护。
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双电力接口充电桩

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双电力接口充电桩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v2g技术也逐渐成熟。
v2g (Vehicle-to-Grid)即车辆对电网的双向能量交互技术,可以使电动汽车不仅可以接受电网供电,同时也能将储存的电能返还至电网,实现了电动汽车与电网的互联互通。
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双电力接口充电桩就是利用这一技术,将电动汽车与电网通过充电桩连接起来,实现双向能量交换,为电动汽车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
研究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双电力接口充电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一技术,可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促进清洁能源的普及和应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双电力接口充电桩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通过研究该技术原理,了解其如何实现电动汽车的双向能量传输,以及如何将电动汽车作为能源存储设备来参与电力系统调度和能源管理。
分析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双电力接口充电桩相较于传统充电桩的优势,探讨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益和可行性。
通过总结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以推动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双电力接口充电桩的应用和推广,同时促进电动汽车在能源转型和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作用,从而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2. 正文2.1 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双电力接口充电桩技术原理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双电力接口充电桩是指利用车辆对电网进行双向电能传输的技术,可以实现电动汽车在停车充电时向电网输出电能,实现电动汽车对电网的支持和调节。
其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双向直流-交流变换技术:充电桩通过双向直流-交流变换技术,可以实现电动汽车在充电时从电网获取电能,或者将车载电池中的电能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并输出到电网。
2. 通信技术: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通过通信技术实现数据交互,包括充电需求、电能传输速率、充电状态等信息的传输,从而实现电动汽车和电网之间的互动和协调。
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充电桩与换电站设计

02 充电桩设计
充电桩的结构与布局设计
结构设计
• 充电桩的壳体需要具备防护、散热和防水功能 • 充电桩的内部电路需要具备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过充保护等功能
布局设计
• 充电桩的布局需要考虑车辆通行和充电需求,合理布置充电桩位置 • 充电桩的布局需要考虑安全距离和电磁干扰,避免设备间的相互影响
充电桩的充电策略与控制系统
换电站分类与特点
• 按换电池方式分为整体式和分体式换电站 • 按换电速度分为人工换电站和自动换电站 • 换电站具有充电时间短、效率高、减少电池损耗等特点
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关键技术
充电策略与控制系统
• 充电桩的充电策略需要根据电池类型和充电需求进行优化 • 充电桩的控制系统需要具备智能调度和故障诊断功能
DOCS SMART CREATE
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充电桩与换电 站设计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概述
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
重要性
• 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充电装置的性能和便捷性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接受度 • 充电装置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充电桩与换电站的充电标准与互联互通
充电标准
• 充电桩和换电站需要遵循统一的充电标准,实现互联互通 • 充电桩和换电站需要支持多种充电模式,满足不同用户的充电需求
互联互通
• 充电桩和换电站需要具备互联互通功能,实现设互通和大数据分析
安全保护
• 换电站需要具备防触电、防火灾等安全保护功能,确保 换电过程安全可靠 • 换电站需要具备过热保护、过流保护等电路保护功能, 防止设备损坏
电动汽车换电站设计方案

电动汽车换电站设计方案电动汽车换电站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电池更换服务的设施。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池充电和续航能力一直是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
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等问题,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和普及度。
本文将对电动汽车换电站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选址规划1.交通便利:电动汽车换电站的选址应尽量靠近道路交通要道,方便电动汽车进出。
2.充电桩需求:根据附近的电动汽车数量和需求预计,确定充电桩的数量。
充电桩的分布应均匀,方便用户使用。
3.整体规划:电动汽车换电站应有足够的停车位和充电桩空间,并考虑展车和售后服务的区域。
二、建筑设计1.建筑外观: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建筑外观应简洁、现代化,符合环保理念。
可以选择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绿色植被进行装饰,提高建筑的美观性。
2.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应根据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包括充电桩区域、维修保养区域、展车区域、停车位等。
同时,要考虑到未来的扩张需求。
3.空调系统: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室内空调系统应根据站点的面积和人流量进行设计,保证室内温度适宜,并能有效节能。
三、设备配备1.充电设备:选用高效、稳定的充电桩,能够快速充电、保证电池安全。
充电设备应考虑到不同型号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并提供兼容的接口。
2.换电设备:选用高质量、高效率的电池更换设备,能够快速完成电池更换,保证更换过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同时,更换设备应具备自动化功能,减少人工操作。
3.后台管理系统:建议搭建一个后台管理系统来管理电动汽车换电站的运行,包括充电桩的监控、维护、统计充电数据等功能,提高管理效率和用户体验。
四、安全措施1.火灾防护:采用先进的火警报警系统,安装自动灭火装置,保证换电站的消防安全。
2.防盗防破坏:安装监控摄像头,保证换电站的安全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3.安全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应急设备:备有一定数量的备用电池,以备电池出现故障或其他问题时进行更换。
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设计标准

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设计标准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是支持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设计标准直接关系到充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营以及用户体验。
制定和遵循严格的充电站设计标准,能够确保充电设施的可靠性、可持续性,并促使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深入讨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设计标准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可能包含的要素以及标准的应用。
一、重要性安全性:充电站设计标准首先关注的是用户和设备的安全。
通过规范化设备选型、电气系统设计等方面,可有效预防事故发生,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设备互通性:充电站设计标准能够规范充电接口、通信协议等关键要素,保障不同厂家生产的电动汽车和充电设备的互通性,提高充电网络的覆盖率。
充电效率:标准化设计可以优化充电设备的布局和配置,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环境友好:设计标准可以引导充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更加环保,例如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电网负荷峰值等措施,推动绿色出行。
成本控制:标准化的设计可以减少充电站建设和运维成本,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总体投资。
二、主要内容基础设施设计:包括充电站的场地选择、布局规划、通道设置、停车位布置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场地合理利用,满足车辆充电的需求。
设备选型和布置:规定充电桩的类型、功率、数量,以及设备的布局和配置,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行和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电气系统设计:包括电源系统的设计、电气安装规范,以及对电缆、接头等关键部件的要求,确保充电设备的电气安全。
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规范充电接口的设计和标准,确保各个充电设备之间的互通性,以及通信协议的一致性,方便用户使用。
安全保障:设计标准应明确充电站的安全保障要求,包括火灾防范、紧急救援措施、设备故障处理等方面,确保用户和设备安全。
环保要求:引导充电站在建设和运营中考虑环保因素,鼓励采用清洁能源、减少能源浪费等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可能包含的要素充电桩类型:规定直流快充桩、交流慢充桩等不同类型的充电桩的设计和配置标准。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系统设计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系统设计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
但是由于其充电时间较长、续航里程不足等问题,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还比较低。
因此,建设足够数量和方便快捷的充换电站是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关键。
充换电站的系统设计将会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
一、充换电站的类型选择充换电站主要分为纯电动汽车充电站和纯电动汽车换电站两种类型。
纯电动汽车充电站主要用于为新能源汽车进行电量充电,其通常需要较长的充电时间。
而纯电动汽车换电站则将车载蓄电池全部更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电池充电和更换,因此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连续使用的场景。
二、充换电站的布局设计充换电站的布局设计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确保其可以方便快捷地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服务。
具体包括充换电站与主干道的距离、入口和出口的设置以及交通流线等。
三、充换电站的充电功率设计充换电站的充电功率设计关系到充电的速度和安全性。
根据新能源汽车电量消耗的速度和用户需求,应该确定充电功率的大小。
同时,需要考虑到充电桩的数量、电源的供应、充电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多个方面因素。
四、充换电站的充电桩设计充换电站的设计离不开充电桩的设计。
应根据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设置不同种类的充电桩。
例如,在城市快速充电站中,需要将充电桩的功率设置得较高,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在行驶途中需要几分钟充电的需求。
而在旅游景区或停车场充电站等场所,可以设置较低功率的充电桩,满足普通用车的充电需求。
五、充换电站管理系统的设计充换电站管理系统需要实现对充电桩、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信息的管理。
需要开发强大的后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信息处理、数据存储、报表分析、计费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
六、充换电站维护与服务为了保证充换电站的可靠性和使用效率,需要定期对充电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
此外,还需要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如为用户提供车辆充电信息、提供新能源汽车销售、保险等相关服务。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设计与研究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设计与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性的日益关注,电动汽车(EV)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正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
然而,电动汽车的普及与推广仍受限于其充电设施的发展。
因此,智能充电桩的研究与设计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设计与研究,包括其核心技术、设计理念、实际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将首先介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当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接着,将详细阐述智能充电桩的核心技术,如无线充电技术、快速充电技术、智能调度系统等,以及它们在充电桩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还将探讨智能充电桩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方法,包括其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方面,本文将分析智能充电桩在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中的应用场景和优势,如提高充电效率、优化充电资源配置、增强用户体验等。
还将讨论智能充电桩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领域中的融合应用,以及其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展望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政策支持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旨在为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设计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概述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环保问题的日益关注,电动汽车(EV)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正逐步成为未来交通出行的重要选择。
而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则是电动汽车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其发展与优化对于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交流充电(AC Charging)、直流充电(DC Charging)和无线充电(Wireless Charging)。
交流充电通常使用家用或公共充电桩进行,电流和电压较低,充电时间较长,但设备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家庭或日常慢速充电。
直流充电则采用高电压和高电流,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为电动汽车充满电,适用于商业充电站或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需要快速充电的场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检测与工程控制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电动汽车充换电交流充电桩的设计作者:高星辰学号:141835012所在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任课老师:张金龙教授论文时间:2015年6月15日电动汽车充换电交流充电桩的设计高星辰(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2)[摘要]石油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同时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同时还产生了温室气体,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具有良好的环保节能效益的电动汽车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在配电网中属于间歇性、分布式、随机性的电力负荷,同时为了让人们使用更加方便快捷,电动汽车的充换电站应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这样,短时间内完成充电,必然对配电网造成一定的影响。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发展对电动汽车整个产业的发展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电动汽车充换电交流充电桩作为最常见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对电动汽车的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换电装置;交流充电桩;影响Design of AC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postsXingchen GaoAbstract:The oil belongs to the non-renewable resources. Fossil fuels not only caused the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produced greenhouse gas when burning.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electric vehicles comes into people's life. EVs, belongs to the power load of intermittent, distributed, randomnes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Also, in order to be more convenient and quick for EVs'uesers, people want to charge their EVs in a short time,which will cause certain influence to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the whole industry. Electric vehicle in electric ac charging pile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EVs charging device, is quite important to development1引言目前,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加之政策的大力扶持,在未来两年内电动汽车会进入成长快速期,电动汽车的市场及生产规模会迅速扩大。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产业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同时还应充分兼顾充电设施的发展。
由于电能是一种二次能源,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及其配套设施充电站的建设,也要朝智能化,高效利用电力资源方向发展电动汽车充电桩采用的是交、直流供电方式,以电能作为动力,解决了因汽车尾气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适合低碳城市的发展。
近年,作为充电站建设配套设施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也因此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交流充电桩是一种供电装置,主要是为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车载充电机提供交流电源的。
交流充电桩没有充电功能,只提供电力输出,需连接车载充电机为电动汽车充电。
交流充电桩设计要求的功能规范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交流充电桩可以提供 AC220V/7kw 供电能力;②交流充电桩要具备相应的保护功能,如漏电、短路、过压、欠压、过流保护等,以确保其自身安全可靠运行;③交流充电桩应具备必需的人机接口,如显示、操作等;④交流充电桩应具有交流充电计量功能;⑤交流充电桩应设置支持 RFID 卡、IC 卡等常见的刷卡方式的必要的刷卡接口,并配置打印机,提供票据打印功能;⑥交流充电桩还应具备充电接口的连接状态判断、控制导引等完善的安全保护控制功能。
综合交流充电桩设计要求的功能,设计的电气系统原理框图如下:图1.1交流充电桩电气系统原理框图2 充电桩硬件电路设计2.1 控制器硬件整体充电桩控制系统是充电桩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C44B0X 微处理器进行控制管理电池管理系统从控制器、充电机、与从控制器及上位机进行通讯,CAN/LIN网络通讯,和动力电池组基本信息的采集和状态显示等,充电桩控制器硬件框图如图 2-1所示。
C44B0X 控制器系统的控制下,用户可自助刷卡实现用户鉴权、余额查询、计费查询等功能。
用户还可根据液晶显示屏指示选择充电模式,包括按时间充电、按电量充电、自动充满、按金额充电等。
图2-1充电桩控制器硬件框图时控制系统硬件主要包括微处理单元电路、电能输出控制单元电路以及控制系统电源电路。
一部分是针对充放电控制的电路,包括信号采集电路、信号调理电路;另一部分则是微处理单元电路、电能输出控制单元电路、控制系统电源电路以及传统的 S3C44B0X 的外围电路,其中包括实现该系统所需要的 5V、3.3V、2.5V 电压转换的电源电路、液晶显示接口电路、NandFlash 电路设计、NorFlash 电路设计、声光报警电路等。
2.2 电源电路S3C44B0X 的 I/O 接口采用的是 3.3V 供电,内核采用的是 2.5V 供电,但是系统的外部是用 5V 直流稳压电源进行供电的。
这就要考虑到系统供电的可靠稳定性,因此我们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旁路、去耦电容,来消除各种干扰信号,最终选用集成线性稳压电源转换芯片对内核和 S3C44B0X 的 I/O 口进行供电。
本系统分别选用 LM1117-2.5 电源转换芯片和 LM1117-3.3 电源转换芯片来现5V 电压到 2.5V 电压的转换以及完成 5V 电压到 3.3V 的电压转换。
如图2-2所示的电路中,电容和电解电容起到了提高回路稳定性和瞬态响应的作用:电容的作用是滤除高频信号,电解电容的作用是滤除低频信号。
图2-2 电源电路2.3 NorFlash 电路设计在处理器工作的过程中,难免避免掉电情况的发生,掉电后仍需要保存的数据和代码是通过 ROM 来保存的,可是处理器 S3C44B0X 自身不带 ROM,掉电后就需要通过外接 ROM 来保存需要的数据和代码。
Flash ROM 很适合作为处理器 S3C44B0X 的外接 ROM,它具有以下优势:①Flash ROM 在处理器断电的情况下,所存储的数据信息并不丢失,所以它是长寿命、非易失性存储器。
该存储器是以固定区块为单位进行数据删除的,而不是以单个字节为单位的,且各个单位的区块大小大致是 256KB~20MB。
Flash ROM 与EEPROM 功能相似,但它不是整个芯片的擦写,而是在字节水平上的删除和重写。
这也是 Flash ROM 与 EEPROM 不同的地方,实际上 Flash ROM 更新速度较 EEPROM快。
②Flash ROM 与处理器之间的交互所采用的是标准总线接口,控制器对它的读取仅需通过硬件设定 OM1~0 和大小端,很方便地计算出 Flash ROM 的数据长度和位序,而不需要任何软件上的繁琐设置。
Flash ROM 要存放系统的启动代码,系统启动代码应该放置在地址0x00000000处,系统上电复位后,处理器就会从 0x00000000 地址处开始取指令运行。
本设计选用的片外 ROM 是 SST 公司的 CMOS 多用途 Flash ROM SST39VFl601,其容量是1M× 16b,芯片内部有一个 256 位的安全 ID 空间、可靠性较强。
它的特点是:低功耗、快速读取、能锁存地址和数据、能自动进行写时序、写结束的检测,并且其与CMOS 电平的 I/O 口相兼容、符合电子器件工程联合委员会(JEDEC)标准。
如图 2-3所示的是 S3C44B0X 控制器和 SST39VFl601 之间的接口电路,SST39VFl601 的数据宽度为 16 位,数据接口为 DQ15~0。
Flash ROM 映射在处理器的 Bank0 的地址空间,因此 SST39VFl601 的片选线与处理器 S3C44B0X 的nGCS0相连接。
又由于微处理器 S3C44B0X 是按字节编址的,SST39VFl601 的存储单元是以 16 位为一个单元的,因此 S3C44B0X 的地址位 ADDR20~1 对应着SST39VFl601的地址 A19~0,相当于处理器的地址“左移”了一位。
图2-3 S3C44B0X 控制器和 SST39VFl601 的接口电路2.4 NandFlash 电路设计在充电桩控制系统中,S3C44B0X 是硬件部分的中央处理器,而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 是硬件资源的调度中心,它和启动程序就存放在 FLASH ROM 中。
本控制系统把电压、电流和温度传感器的历史记录存放到 NandFlash 中,以方便监控和历史数据查询,实现很好的人机交互功能。
当需要存储少量的代码、需要多次擦写的情况下,NorFlash 更适合一些;而当面对高数据存储密度的情况下,NandFlash 就比较适合。
Nand 结构提供了极高的单元密度,并且写入和擦除的速度也较 NorFlash 快。
S3C44B0X 控制器也没有直接提供与NandFlash 存储器的接口解决方案,因此在读写的过程都要靠软件编程来实现。
系统选用了三星公司生产的 NAND 型存储芯片 K9F2808U0C,它是 NAND 结构 FLASH存储器件,是一款性价比颇高的大容量数据存储器。
该芯片的特点是:①供电电压时 2.7V~3.6V;②芯片容量是 132Mbits,由1024块组成,每块由 32 页组成;③读和写以页为单位,擦除以块为单位,其读、写、擦除操作都很方便地通过命令来完成的;④其有 8 位可复用的并行口,可作为地址和数据的输入输出引脚,还可作为命令的输入引脚。
S3C44B0X 控制器与 K9F2808U0C的接口电路如 2-4 图所示。
在图中,GPC0 为输入,GPC1~GPC3 为输出,K9F2808U0C的 GPC0~GPC3 作为信号控制线,或门 74HC32 产生了NandWE 和 NandRE 的信号。
图2-4 S3C44B0X 控制器与 K9F2808U0C 的接口电路2.5 LCD 接口设计本设计选用的控制芯片 S3C44B0X 集成有常用的 LCD 液晶显示器控制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