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之二_三年级语文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优秀6篇篇一:《七颗钻石》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熟读课文,领会爱心能创造奇迹,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七颗钻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旱灾,谁能来说一说当时的情形?指名学生说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话,读出旱灾的严重。
师: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都能体会到什么很重要?(水)二、读中领悟水罐的神奇变化。
过渡:是的,如果没有水,每个人都将无法生存下去,在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姑娘,为了生病的妈妈出门去找水,她拿的那只水罐发生了许多神奇的变化。
打开书本80页,自己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
然后把直接描写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划出来。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
师:现在,让我们看大屏幕,自己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读。
你感觉到了什么?(水罐很神奇)师:是呀,真的很神奇,我们来读读第一句。
1、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齐读。
师:你发现了吗,句子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水罐的神奇变化,哪个字。
(竟)点红竟是什么意思?(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没想到。
)师:那你能试着再来读读看,读出水罐的神奇吗?指名读。
评价:他读得够神奇吗?你还能读得更神奇些吗?齐读师:多不可思议呀,现在你能用上这个“竟”来说一说水罐的其他神奇变化吗?自己先准备一下。
指名说。
指导:原来竟可以直接加入,把还换成竟就行了,把又换成竟就行了,把突然换成竟就可以了。
师:这么神奇的变化,让我们来告诉在座的所有人,好吗?起三、透过神奇,感悟“爱心”师:水罐是如此的神奇,那么到底是什么事让它这么神奇呢,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再一次默读2-4自然段,,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1、感受到小姑娘很爱妈妈。
板书:爱妈妈(1)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你从句子的哪里体会到她的爱呢?谁能来读读看。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七颗钻石》教案教学设计(2)

语文(S)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7 七颗钻石语文(S)教学设计
教课板材:语文(S)三年级上册文:17 七颗钻石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植物、人和动物都干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过程中发生的神奇故事。
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的水流,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大熊星座。
1. 启发想象,让学生们理解和体会作者于文中寄寓的道德期盼和美好的追求:无私的博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2. 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想象,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目标
1.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学
会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3.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凋、罐、翼、喘、涌;要求会写的字有:钻、旱、焦、
缝、滴、捧、嘴、银、凉、需、股;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钻石、旱灾、焦渴、岩缝、一滴、嘴边、清凉、需要、一股。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想象,感悟“爱心”的神奇力量。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阅读、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最新10篇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最新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最新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研读课文,体会感悟篇一1、(师:看来大家已经能读通课文了。
那么请你再仔细地放声读读课文,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问题想问?可以把问题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自由提问: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水罐里装满了水?(是啊,好奇怪啊!)(2)为什么水没有洒?(真是奇迹啊!)(3)为什么水罐变成了银的?(老师也想知道啊!)(4)为什么水罐又变成了金的?(难道它会变魔术吗?)(5)为什么从水罐里会跳出七颗钻石,还会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钻石还会变成星星,越升越高?(主要问题)(真是太神奇了!)(你很会思考;你的眼光很敏锐;你的问题很有价值;)(6)为什么水罐会发生神奇的变化?……2、师:是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水罐里会装满清澈新鲜的水?师: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原因。
(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旱灾,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生病的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
)(1)。
师:天上的神仙看到了什么?(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
师:神仙看到后,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生:神仙会想,小姑娘为了她的母亲,不知辛劳到处去找水,她翻山越林,跋山涉水,脸被树枝划破了,衣服也被构破了,手指也已经流血了,她却不喊一声累啊,这是多么孝顺的孩子啊,多么善良的心灵啊,神仙被感动了。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2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七颗钻石》,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2. 开拓学生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3. 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细节理解: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描写人物、描述环境等,提高学生的细节理解能力;2. 情感认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2. 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七颗钻石》的故事背景,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钻石,钻石的特点是什么等。
Step 2:阅读故事并回答问题(15分钟)1. 教师进行预读,提问学生“怎样才能拥有钻石?”;2. 学生分组阅读故事《七颗钻石》;3.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故事中情节、人物、环境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
Step 3:讨论分享(10分钟)1. 各组派代表分享组内的讨论结果;2. 教师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进行评价和总结。
Step 4:欣赏诗词(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七颗钻石》中的一段诗词;2. 教师播放或朗诵这段诗词,引导学生欣赏和体会;3.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Step 5:绘画活动(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彩色纸、颜料等绘画工具;2. 学生根据自己对《七颗钻石》故事的理解和感受,绘制相关的图画;3. 学生可在画上写下自己对钻石和祖国的情感。
Step 6:展示和分享(5分钟)1. 学生逐个展示自己的作品;2. 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分享自己画作背后的故事和思考。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整个教学过程;2. 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自己在这堂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感受。
Step 8:课后拓展(家庭作业):1. 要求学生在家阅读《七颗钻石》并填写阅读感悟;2. 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写一篇关于“点滴守候”的小故事。
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2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课前准备1、能够表现课文内容的课件。
2、随文阅读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1、爱心的神奇力量。
2、丰富的想象。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1、导入: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话故事是陪伴我们成长,那你知道有哪些动人的童话故事,能向同学们讲讲吗?(生自由讲)今天老师出为你们带来了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你们想听吗?待会你们认真听后谈谈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出示课件)这故事正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2、揭题,读题。
(二)授新课初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现在让我们读读课文)(一)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低声速读,可以大声朗读,可以两人同读,也可以个人自读等。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二)把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用线画出来。
2、质疑:同学们,你们读了之后有什么疑问吗?(生自由质疑)3、出示练习:在括号中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_______(干涸干燥干旱)了,草木丛林也都_______(打蔫干枯枯竭)了。
许多人及动物都_______(焦虑焦躁焦渴)而死。
4、这一段通过环境的描写你能体会到当时的情况怎样吗?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在这种情况下,要是给你一罐水,你会怎么样用呢?1、让学生自由讲: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
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2、有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又会怎样用这罐水呢?(板书:空罐-有水)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在读时把你认为神奇的地方画下来,并想想为什么?出示学习提示二: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想为什么?哪个地方让你最感动?先想一想然后说一说。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黄承薇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理解“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词。
2、理清文章线索,找出水罐五次神奇的变化。
3、改变唱读式朗读习惯,学习通过理解文字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懂得用语言和行动去关心、帮助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改变唱读式朗读习惯,学习通过理解文字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用语言和行动去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的道理。
教具:PPT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展示钻石图片,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这是一个()的水罐。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句子,用横线勾画下来。
3、用PPT展示学生找到的句子,并相机板书水罐的变化过程。
空(木)—水—没有洒—银—金—钻石三、品读课文,体会爱心的珍贵。
1、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感觉水的珍贵。
(1)师介绍故事背景,出示“干涸、干枯、焦渴而死”三个词。
(2)出示干涸的水井、干枯的草木、焦渴而死的小鱼的三幅图片,理解三个词的意思。
(3)让学生感受水的珍贵,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大地万物的焦渴。
2、理解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原因,感受小姑娘无私的爱。
(1)明白小姑娘找水的原因。
(2)展开想象:小姑娘会去哪些地方找水?用“小姑娘来到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干涸了,她__________地离开了。
”来进行说话练习,体会小姑娘的着急与辛苦。
(3)出示句子“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前半句读出着急与失望,后半句读轻些因为小姑娘睡着了,别吵醒她。
(4)小姑娘醒来后发现了什么?体会小姑娘的孝心。
(5)在第三自然段中寻找哪些包含着浓浓爱意的句子,用波浪线勾画出来,并进行交流。
(6)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对小狗的怜爱,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小姑娘的过路人的爱心,理解水罐发生一次次变化正是因为这广博的爱心。
(三年级语文教案)《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一、创设情境,初读课文,质疑1、同学们,请看。
看到了美丽、神奇的夜空,看到了明亮的北斗七星,大家一定想到了昨天我们读过的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就是──《七颗钻石》。
2、昨天我们在阅读中解决了同学们在字词方面遇到的问题。
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看看同学们有没有新问题。
3、梳理学生的问题,并板书重要问题:大旱灾有多严重?(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发生自然灾害可不稀奇,一些灾害常常给人们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木头做的水罐为什么变成了银的?银水罐为什么又变成了金的?金水罐里为什么跳出七颗闪闪发光的大钻石,还涌出一股清澈的水流?神奇?(贴水罐:我和你们有同感,也觉得这些变化很神奇。
)你们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会读书。
这节课我们还可以尝试着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处理第一自然段1、刚才有的同学问“大旱灾有那么严重吗?”(想了解旱灾时的情景),这个问题我们通过阅读哪个自然段就能解决?(生:第一自然段)2、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出示第一自然段)3、大旱灾严重吗?(指着板书)你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名两人说)生: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干涸就是一滴水都没有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干枯就是植物都没有水分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焦渴就是比干渴还渴。
(指名一人补充)4、自由读:你们体会的真好,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残酷。
5、指名一人读。
三、精读课文,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过渡语:看,大旱灾多么严重,多么残酷啊!就在这场大旱灾中,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很多神奇的变化。
1、指名读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上节课,同学们在读书时画出了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
现在我们再请几个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2、默读二、三自然段:(指板书)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大家能不能还像刚才那样通过阅读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默读课文的二~七自然段,试着找一找答案。
指名说。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二课时)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二课时)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改写的。
课文讲述的是一位小姑娘用一个木水罐出去给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她好不容易找到了水,当她在路上把水给小狗喝后,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当她把水给妈妈喝时,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当她把剩下的水给过路人喝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闪闪发光的大钻石,而且涌出了一股清澈的水流,那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美好的追求,告诉我们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学情分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自读自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凋、罐”等10个生字,掌握“钻、旱”等10个生字的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3.感受小姑娘的美好心灵,从小做一个善良的人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难点:感受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文挂图课件等。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哪位同学见过钻石?钻石晶莹剔透,非常贵重,今天我们来习一篇关于钻石的课文。
板书:七颗钻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2.画出本课的生字。
3.同桌互读,要读准确。
4.“开火车”读生字,其他同学边听边纠正字音。
5.出示生字卡片,检查掌握情况。
6.再读课文,要求读流利7.指导书写,特别是“滴、端”笤画较多,要写出正确笔顺。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
2.课题是“七颗钻石”,那么课文中讲钻石了吗?(没有)3.读了课文后,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4.同桌讨论,回答,全班归纳。
四、小结五、作业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七颗钻石钻旱灾泉滴抱端朝银涌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重点词语、重点句子;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提高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之二_三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朗读;能复述故事;概括探究课文主旨;培养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图片与投影辅助教学;一课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列举有爱心的人和事,激发他们对待生活要充满爱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它们闪闪烁烁,似乎想要告诉我们无数的秘密。
你知道有关一些星星的秘密或者故事吗?(学生谈)是的,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出示大熊星座的投影片)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
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介绍大熊星座的来历: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个美丽的少女,叫卡力斯托。
她成天跟着狩猎女神在深山密林中追逐野兽。
有一天,天上最大的神宙斯从这儿经过,他爱上了她。
后来,卡力斯托便怀了孕,不久,她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取名阿卡斯。
这件事被宙斯的老婆神后赫拉知道了,女人的嫉妒心使她再也按奈不住,她便来到密林,使用法力把这个美丽的少女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大狗熊,临走还抢走了她的儿子阿卡斯。
过了15年,阿卡斯已长成了一
个英俊的少年,神后便设法使他们母子俩在林中相会。
阿卡斯来到卡力斯托所在密林中打猎,卡力斯托一眼便认出眼前的少年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张开双臂去拥抱他,阿卡斯看到一只大狗熊向他扑来,便张弓搭箭准备一箭把她射死。
危急之时,宙斯来了,为了拯救她们母子俩的性命,也使用法力把阿卡斯变成了一只小狗熊。
阿卡斯一变成小狗熊,马上认出眼前的大狗熊是自己的母亲,于是扑上去,娘俩紧紧地偎依在一起。
为了使其母子免受神后加害,宙斯把他们提升到了天界,并且给了他们两个荣耀的宝座,这就是大熊座和小熊座的来历。
)可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另一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他重新阐释了大熊星座的来历。
一起去感受吧。
(二)整体把握:
1、学生分散朗读,四人一组,每人一节,一生读,其余三人听。
再推选代表朗读。
(投影加点字,在书上注好音;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读准字音:
干涸(he)水罐(guan)绊(ban)倒舔(tian)净
一瞬(shun)间咽(yan)了一口唾(tuo)沫(mo)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让水的感人故事。
(三)课文探究:
出示探究题,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
1.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2.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3.是什么让这个罐变得如此神奇?为什么?
女孩→母亲(孝心)母亲→女孩(母爱)女孩→小狗(善心)女孩→陌生人(爱心)
4.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朗读并说说理由。
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
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小结: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童话)
提示:爱心像北斗七星那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四)拓展延伸:
提示:这个罐子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周围的人都充满了爱心,是“爱”让这个罐子变得神奇起来。
同学们,你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许多充满爱心的事,请把你知道的和“爱”有关的故事讲给我们大家听,好吗?
(五)当堂作文训练:
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大家的想象也
是很丰富的,接下来,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
1.文中小姑娘找水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如果你是她会梦到什么?
2.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写出上帝的心理活动。
3.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欣喜之景。
4、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成怎样的世界?
(六)总结: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歌词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七)作业:
1.发挥想象,另创一个故事,讲述大熊星座的来历。
2.制作爱心贺卡,送给你周围有爱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