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三篇】导读:本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材分析:《七颗钻石》是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童话,它是根据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改写的。

文中的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变成了七颗星星,告诉我们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里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根据这点本设计抓住让学生感悟爱心的神奇力量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两个重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爱心,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凋、罐、翼、喘、涌;要求会写的字有:钻、旱、焦、缝、滴、捧、嘴、银、凉、需、股;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钻石、旱灾、焦渴、岩缝、一滴、嘴边、清凉、需要、一股。

情感目标: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学会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能力目标: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关心他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阅读、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启动感情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北斗七星)今天学的课文与北斗七星有关系。

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去了解它神奇的来历。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9 七颗钻石 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9 七颗钻石 教学设计

19课七颗钻石(公开课教案)一、复习巩固,认读词语二、激情导入(课件展示:星星图片)【教师导语】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我们会看到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的星星,同学们一定想到了昨天读过课文,课文的题目就是(生答:七颗钻石)。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了解它神奇的来历。

三、品读、领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谁来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完,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呢?(大旱灾)(出示相关句子)2、师:从哪些词语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次旱灾之大,画出这些词语。

3、学生回答,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通过词语,体会水的重要。

师:a、哪些地方没有水了?河流和水井没有水了,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干涸)b、水可是生命之源啊。

没有了水,大家想象一下地球上的情景。

那就是——干枯)(那干涸和干枯能不能换一下位置,为什么不能?)c、是啊,到处都没有了水,人和动物都没有水喝,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焦渴)3、师:我们来看看图片。

(师解说:因为没有水,大地笼罩在死亡的阴影里。

所以,当时最缺的是什么?(水)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生命)4、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读出旱灾的严重程度,读出地球万物对水的渴望。

5、过渡:是呀,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这生命之水又在哪里呢?一个小姑娘拿着空木水罐,要为生病的妈妈去找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贴板书:空水罐)(二)、默读课文,小组讨论:【课件出示】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最为神奇的是空水罐的变化。

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在文中画出水罐变化的句子体会体会,并完成第一列表格。

(生找答案,师巡视)1、学生汇报:(课件展示句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名生读)(出示表格)2、师: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水罐呀!那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如此神奇呢?(三)、体会第一次“变化”,感受孝心【课件出示】一个夜里,一个姑娘…………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教师导语】水罐发生了怎样神奇的变化?原来是空的,醒来就装满水了。

《七颗钻石》教案优秀5篇

《七颗钻石》教案优秀5篇

《七颗钻石》教案优秀5篇教学目标1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2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看幻灯),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展开各种想象。

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师评价:是的,你已经很渴了;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还不忘他人,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多么珍贵的一罐水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

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拿出放在课桌里的文章,放声地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三.交流自学成果1.检查朗读情况师:看大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4个)我们就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是你读得好还是他们读得好。

(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读得这么流利,真能干;知道自己读错了,能及时纠正,你真棒;你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你的声音很响亮,读得真好听。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9《七颗钻石》精品教案共7页文档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9《七颗钻石》精品教案共7页文档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9《七颗钻石》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水管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爱心的神奇力量,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一、预习探究1、欣赏图片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钻石吗?生:见过。

[教师板书:钻石]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世界上最名贵的钻石的图片。

生:漂亮。

师:钻石是世界上最尊贵的宝石,象征着尊贵和永恒。

请看老师写课题,补充课题。

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怎样的一些问题?生:为什么是七颗钻石?生:七颗钻石怎么来的?生:七颗钻石是什么样子?生:七颗钻石到哪儿去了?生:会不会变成星星?2、我们下面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篇著名的文学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体会水的重要性)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展开合理想象,说说理由)同学们的猜想都很有道理,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这篇课文就是围绕这一个水罐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读完课文,你就知道七颗钻石是怎么来的,去哪儿了。

好,开始吧。

【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二、合作交流师:读完了没有,接受一下检查怎么样?【课件出示六个句子】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

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

小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

2023最新-《七颗钻石》优秀教学设计(最新6篇)

2023最新-《七颗钻石》优秀教学设计(最新6篇)

《七颗钻石》优秀教学设计(最新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七颗钻石》优秀教学设计(最新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颗钻石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新词并积累新词,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 通过品读,感悟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和“爱”的神奇力量。

3. 借助旁批,让学生一步步地感受这篇童话故事的神奇魅力。

教学准备教师:幻灯片两张或多媒体课件一个,生字词语卡片,《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碟片,其他有关北斗星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学生:搜集北斗七星的图片。

教材简析七颗钻石变成了北斗七星!你相信吗?读读这篇课文,它将带你进入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

课文以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想象,讲述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把生命般珍贵的水奉献给别人的故事。

课文是按照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来写的,文笔流畅,字里行间洋溢着真、善、美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一颗善良、美好的心在跃动,一股爱的洪流在奔涌。

本文是作者观察天空中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闪闪的星星而展开想象写成的故事。

故事离奇生动,夸张而富有感染力。

空空的水罐,随着人物爱心行动的变化而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小姑娘为母亲找水——水罐有水了;小姑娘想到母亲,舍不得喝水,摔倒后——水罐端端正正,里面的水满满的(木头做的);小姑娘给小狗喂水——银水罐;母亲留水给小姑娘——金水罐;小姑娘让水给过路人——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一股巨大水流。

这些变化,有层次又合情合理,其中蕴涵了深刻的哲理——爱具有神奇的力量,给人启迪,引人深思。

小姑娘舍己为人的品格不正像钻石那样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品读课文,了解水罐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一步步感悟人生哲理。

感悟哲理,不求一律。

可从“给母亲找水”、“给小狗喂水”、“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小姑娘让水给过路人”等感悟小姑娘和母亲的美好心灵,也可从水罐的变化过程,感悟爱具有神奇的力量……这篇课文以大胆的想象、巧妙的构思,层层推进,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可读性强,是培养学生想象、联想能力的好文章,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人格培养的好教材。

19七颗钻石 教学设计

19七颗钻石 教学设计

19七颗钻石大连市金州区先进小学关美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看,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同学们,如果你就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指名答)此时此刻你最需要什么?2.是呀,人人都需要水,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找到水吗?(指名答)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女孩不但为生病的目前找到了水,也为全世界找到了水,这究竟是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呢?读读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了,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前老师让大家做了预习,这里有些词语自己先练习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问问你的同桌!(1)词语干涸、焦渴、水罐、累倒、竟然、绊倒、哀叫、舔净、递给、瞬间、凑上、咽下、唾沫、匆匆忙忙①男女生对读(男生女生都很了不起)②翻波浪读(浪花一朵比一朵美)③开火车读,你来开(这列小火车畅通无阻的到达了终点)3老师把这些生字的伙伴都去掉了,看看能不能难倒你们自己练习读一读老师读一个你们读一个开火车读4.读得这么准,你有什么秘诀吗?告诉大家你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一瞬间”什么意思?你们的记字方法真好5.老师这有几组形近字,谁来组词。

形近字:(竟、竞)(匆、勿)三、再读课文过渡:同学们词语掌握得又快又好,相信再读课文会更加流利。

1、谁愿意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汇报主要内容。

(1人汇报说)(1)你能不能简单的说说谁来说故事的起因那事情的经过是什么样的,用一句话简单的说一说。

《七颗钻石》的教案(最新3篇)

《七颗钻石》的教案(最新3篇)

《七颗钻石》的教案(最新3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

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而当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

鉴于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同时知道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由于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为此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本课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1、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童话故事,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一般情况;2、教师需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学习气氛,带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3、需制作反映课文主要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想象1、出示:旱灾干涸干枯焦渴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看到这四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想象后自由表达)2、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指名读。

分别出示反映旱灾的图片,指导感情朗读。

3、“就在这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草木丛林也都干枯,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的时候,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水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19、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19、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19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七颗钻石》是义务教育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专栏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小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这个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喝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多数学生能借助字典、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但在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方面还是一大难点。

因此,我在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学习,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姑娘那美好的心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姑娘乐于助人、孝敬长辈的美好品质,教育孩子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重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难点:感悟故事中作者神奇的想象。

教法:引读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爱的奉献》音乐。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二、板书课题,紧扣“钻石”,明确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自学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四、交流初读所得。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2、指名读文,读后评议。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4、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示例:“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七颗钻石大连市金州区先进小学关美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看,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同学们,如果你就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指名答)此时此刻你最需要什么?2.是呀,人人都需要水,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找到水吗?(指名答)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女孩不但为生病的目前找到了水,也为全世界找到了水,这究竟是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呢?读读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了,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前老师让大家做了预习,这里有些词语自己先练习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问问你的同桌!(1)词语干涸、焦渴、水罐、累倒、竟然、绊倒、哀叫、舔净、递给、瞬间、凑上、咽下、唾沫、匆匆忙忙①男女生对读(男生女生都很了不起)②翻波浪读(浪花一朵比一朵美)③开火车读,你来开(这列小火车畅通无阻的到达了终点)3老师把这些生字的伙伴都去掉了,看看能不能难倒你们自己练习读一读老师读一个你们读一个开火车读4.读得这么准,你有什么秘诀吗?告诉大家你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一瞬间”什么意思?你们的记字方法真好5.老师这有几组形近字,谁来组词。

形近字:(竟、竞)(匆、勿)三、再读课文过渡:同学们词语掌握得又快又好,相信再读课文会更加流利。

1、谁愿意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汇报主要内容。

(1人汇报说)(1)你能不能简单的说说谁来说故事的起因那事情的经过是什么样的,用一句话简单的说一说。

结果怎么样?(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2)完整的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能说吗?你来说(3)像他这样自己练习说。

(4)同学们,以后遇到写事的文章,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学习课文1.初读了课文,我们知道文中的小女孩在给妈妈找水的时候,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请你快速读课文,圈一圈水罐发生了那些变化。

2.找到了吗?都发生了哪些变化?简单地说一说(课件)3.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水罐?(神奇)4.说得太对了,这个水罐太神奇了,那你们知道是什么让水罐发生了这一次次神奇的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拿出手中的笔找一找、划一划有关水罐发生变化的语句,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句话?(从一天到装满了水)a.看大屏幕,这段话写了什么?(为妈妈找水)b.对!这段话写了小女孩为生病的妈妈找水,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看看小女孩是怎样给妈妈找水的?抓住主要语句说说你体会到什么?c.谁来说一说 ̄1).生:“累得”师:看出小女孩找水的时间怎样?(时间长)2).除了时间长,还有呢?(哪儿也找不到)师:看来啊,小姑娘找了许多地方,你能联系第一段说说,为什么哪儿也找不到水吗?3).小姑娘是什么时候去找水的?(一天夜里)师:你晚上一个人出门吗?生:不去师:夜里,路边树立着明亮的路灯,同学们都不敢出门,而小姑娘却独自一人在漆黑的去找水,你觉得文中的小姑娘勇敢吗?(勇敢)师:为了给生病的妈妈找到水,小姑娘勇敢的在夜里到处找水,她找到水了吗?(找到了)齐读(当她……)4).你知道是什么让这个小姑娘找到了水?(对妈妈的爱)师:说得对极了,是小姑娘对妈妈的爱,让小姑娘找到了水,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读出小姑娘对妈妈的爱,谁来读?(1人读)师:嗯!哪儿都找遍了,却一点水也没找到,再找不到,生病的妈妈就会渴死,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着急)谁来读?师:真是急死了,天太黑,周围又都是枯死的树木,渴死的动物,真吓人啊!但是为了生病的妈妈,再累也要找到水,怎么读?(勇敢,坚定,)谁来读师:多么孝顺,多么勇敢,坚强的小姑娘啊,你喜欢她妈?用你个朗读表达出来,自己有感情地读一读。

5.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当时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哪儿也找不到水,但是小女孩为了能给妈妈找到水,竟然累得睡着了,这是了多么孝顺的孩子啊,正是小女孩对妈妈的爱,让这个水罐有了第一次的变化,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那水罐又为什么摔到地上后还是满满的?没洒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妈妈的爱)1)联系课文说说你是从哪看出来的?(从“赶紧”这个词)赶紧这个词还可以换成那个词?2)师:是呀,找到水了,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把水给妈妈,她是多么的爱妈妈呀,还能从哪体会出?(真想喝个够)3)你还找到了哪个词?(生)说说你怎样理解“喜出望外“的?4)是什么让小女孩这么高兴呀?(找到水了)师:同学们理解的真好,是呀,找到水了,太高兴了,当时小女孩也渴极了,真想喝个够,但是她没有喝,因为妈妈正生着病呢,得赶紧把水送给妈妈喝,这是一种多么急切地爱啊,来,(课件),读读这段话,读出小女孩对妈妈这种急切的爱(1)1.有点急,不是很着急,来急切的爱,谁读?(1)2.迫不及待地要把水送给妈妈喝,再来读(1)3.就像他们这样,同桌互相读一读,读出小姑娘对妈妈的爱师:接着说水罐为什么又会变成银的呢?(汇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1.是呀,当小女孩找到水后,自己没舍得喝,却给了小狗喝,正是小女孩对小狗的这种怜悯的爱,让水罐变成了银的。

2.再来说,水罐又为什么变成金的呢?水罐是怎样变成金的,书上有一个词(一瞬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这一次是妈妈对小女孩无私的爱感动了上苍,让水罐一瞬间变成了金的。

3.最后又是因为什么让水罐不但跳出了七颗钻石,而且,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呢?(1)能不能联系水罐的一次次变化说说小女孩为什么再也忍不住了。

(2)所以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对吗?那她喝着水了吗?(生答)(3)对呀,没有喝只是咽了一口唾沫,你能做一个咽唾沫的动作吗?想想你在什么情况下想咽唾沫(4)是啊,再也忍不住了,谁能读出小女孩此时的心情?谁想来试一试(5)再也坚持不住了,忍不住了,谁再来读一读(6)渴啊,太渴了,再也忍不住了,齐读4.尽管自己再也忍不住了,但她还是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师:小姑娘,我快不行了,能把水给我喝吗?(快递)谢谢你,小姑娘,你真善良啊,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么快就把水递给了我吗?继续和同学要水喝遇到慢递的同学谢谢你,你为什么犹豫了一下才递给我你也是一个善良的好孩子师:多有爱心的小姑娘啊,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吗?(生答)师:对,无私的爱,就是小女孩对妈妈急切的爱,对小狗怜悯的爱,对陌生人舍己的爱,让水罐涌出了一股巨大的又新鲜的水流,不但为生病的母亲找到了水,也为全世界找的了水,这就是博爱的力量。

师:看!有了水以后(课件)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样的花草树木?美吗?你知道是什么让世界这么美吗?(爱)对!是爱。

就像歌词中说的一样,只有世界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七颗星星升到天空以后啊,就变成了人们说的大熊星座,也叫做北斗七星,这节课,我们虽然学完了,但老师相信,当同学们在夜晚,仰望星空,看到北斗七星的时候,一定会想起这个善良的小姑娘,这位慈爱的母亲和这个动人的故事。

教材分析:《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神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的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随后跳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

这篇神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教学反思:课文含义深刻,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内容,我借用重点词语,让重点词语开启学生情感的大门,比如“一天夜里、哪儿、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匆匆忙忙、再也忍不住、咽”等,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吐沫”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

给小狗喝水的时候,她还牵挂着母亲,所以她分一点水给小狗,而现在从母亲手里接过水罐后,她把水毫无保留地送给了过路人,这里再次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

从备课到上课,我常常地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外,还要深钻教材,课堂要体现新的理念,要有大胆创新的勇气,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不足:1、在多种形式认读词语后,我又让学生看着本课生字说说应该注意的地方,从字形到字义再到读音,占用了大约一半时间,没有突出三年级的年级特点,应该过渡到以理解句段为主。

生字教学只选取代表性的即可。

2、读了课题后,我问学生最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七颗钻石代表什么?为什么用七颗钻石做题目?为什么是七颗不是六颗?七颗钻石是从哪来的?在学习课文时,应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我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只将这一步当做了引入的一个桥梁,没有起到实质作用,让这个环节成了空架子,走过场。

3、指导理解句子时太直白,没有让学生亲自去找重点句,重点词,有的直接告诉了学生,有点不条理,也没有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另外,有的过渡语重复,不够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