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2高二生物学案:2.4《免疫调节》(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2012高二生物学案:2.4《免疫调节》(人教版必修3)

免疫调节【考点分析】1、三道防线的组成及特异性免疫的相关过程2、免疫系统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3、免疫失调疾病及艾滋病的产生及预防【课前预习】一、人体的三道防线及与免疫的关系:二、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免疫细胞产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2、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______________(包括T淋巴细胞和___________)3、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

三、抗原与抗体:1、抗原: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特点:①异物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③特异性:只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结合。

特异性的基础是抗原表面特殊的蛋白质等物质(即__________________)2、抗体:1)化学本质: 2)分布:三、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卫功能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和清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免疫失调疾病:抗原:________1、防卫_____:免疫缺陷病:例:艾滋病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母婴传播预防:洁身自爱,不共用卫生用具等。

2、防卫过强:1)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正常组织器官引起损伤。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___________、风湿性心脏病等。

2)过敏反应:________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发作______,反应____,消退_____,一般_________组织细胞,有_____倾向和_____差异。

【课堂探究】一、特异性免疫的过程:1、体液免疫:2、细胞免疫:分析归纳:1)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主要依靠__________2)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红细胞___________细胞--- 吞噬细胞 ____细胞_____细胞(胸腺中)淋巴细胞抗原刺激 ____细胞B细胞(_____中) ____细胞_____细胞3)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对抗原的识别____(有/无)特异性。

高中生物2.4免疫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2.4免疫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课堂提问问题准备,包括自主预习问题、上课问题、课后学生思考问题等。
3.课堂上进行直观教学的图片、表格准备,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图等。
4.实例准备,为了使内容讲解的条理性好,便于学生理解,需要多收集实例,做到内容讲解和实例相结合。




1.通过实例引题,吸引学生认真学习。如艾滋病的病原体、主要病症及其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等。介绍病例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
4.教师归纳: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其作用机理如何?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如何预防?结合本素材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5. 教师归纳:免疫学的应用,包括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器官移植。
1.知道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综合征等病的原因。
2.明白打预防针、注射免疫球蛋白、器官移植的道理。
PPT展示相关病人的画面
第三
2.回顾初中所学的免疫类型: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复习抗原和抗体的区别与联系。
3.引导学生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对免疫系统的组成进行归类。
4.人体三道防线学习。
5.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学习,这是重点,叙述清楚两种免疫的场所、过程以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6. 结合实例分析免疫失调疾病。
4.在病毒感染中,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如何?
5.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哪些?免疫学的发展能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吗?
1.通读教材,梳理出《免疫调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2.完成教师提出的问
题,其中特别注意免疫
细胞、白细胞、吞噬细
胞等细胞的关系。
PPT展示预习要思考的5个问题
交流
讨论
安排学生讨论导学案的基础学习交流
第一

高中生物人教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人教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

项目内容课题免疫调节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3个层次上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和免疫系统的防御、监视和清除功能。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关系。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1)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和关联性,理解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自学与讨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归纳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热点问题,强调疫苗接种和预防艾滋病问题,提升分析判断、防范疾病的意识。

(2)立足生活习惯的实际,设置增强免疫力的“头脑风暴”活动,提升自觉增强免疫力的意识。

(3)通过了解免疫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疫苗接种卡的照片。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各种病的大致症状和危害程度。

提问:怎样预防这些疾病?引入课题:第四节免疫调节举例:伤口感染后会红肿、化脓,而后是自动痊愈,这是白细胞等吞噬细胞到达组织间隙吞噬病菌进行的免疫调节过度:吞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成分之一,免疫调节是通过免疫系统实现的。

免疫系统的组成展示:完整的人体免疫系统图:①点出吞噬细胞、B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构成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让学生认识各种免疫细胞,并结合“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来说明它们的起源及分化过程。

③指出图片中的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和脾脏等。

④同时指出在免疫调节中还有抗体、淋巴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发挥重要作用。

过渡提问:免疫系统主要负责人体的什么功能?免疫系统的功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设置简单的问题,进行复习和回顾。

提问:①刚才提到的疫苗属于免疫中的什么物质?②除了疫苗外还有那些物质或结构是抗原?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抗原,抗原侵入人体依次经过的途径有哪些?提问:三道防线的组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

环节二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身体周围有流感病毒或其他病原体,而我们并不一定得病。

免疫系统对我们的机体具有什么功能?(一)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1.流感病毒来了,我们身体首先起到阻挡作用的是?介绍第一道防线
2.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内,对抗流感病毒的过程中,哪些细胞或物质起了重要作用?介绍第二道防线
3.小结第一、二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倘若病毒突破了前两道防线,引出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三)淋巴细胞: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片认识淋巴细胞
(四)抗原与抗体
通过分析资料理解抗原和抗体的定义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展示两则资料和如下图片
环节三体液免疫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也体现了体液免疫的特异性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下列问题:
1. 体液免疫的概念是什么?
2. 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1.找出体液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

2.哪位同学能尝试描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3.什么细胞能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B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多数情况下,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展示体液免疫示意图
组织学生活动
1. 学生构建体液免疫概念模型
2. 出示某位同学构建的概念图,引导学生判断正误,并改正
设置情景,引出二次免疫
1.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2.用箭头补充抗原-记忆细胞-浆细胞之间的关系,完善概念图。

在流感盛行时期,有的人患流感,有的人不患流感。

也许与所处环境有关,当然也与个人免疫力有关。

希望大家经常锻炼身体,提高个人免疫力,也要注意预防流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设计:2.4免疫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设计:2.4免疫调节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教学目标:1.教育目标:①通过了解各种免疫失调疾病及发病机理,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复杂性、物质性和生命现象的多样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世界观②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起学生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③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发扬崇高的奉献精神,为救死扶伤作贡献2.知识目标:掌握过敏反应的机理;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懂得预防知识;了解自身免疫病;免疫预防的应用3.能力目标:①通过了解疾病的机理,使学生形成分析、判断、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②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过敏反应机理;艾滋病知识及预防;免疫学应用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问题情境式、多媒体辅助设计思路:本节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

过敏反应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过敏反应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病例很多,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归纳特点;但过敏反应的机理却相对复杂,采用新旧知识对比、分层次讲解的方法突破难点。

了解它的患病机理,可以帮助学生本人及其周围的人减少病痛。

免疫缺陷病重点讲解艾滋病为本节重点,明确相关知识,懂得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内在动力,增加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引课:地球上最高等、最聪明的动物是什么?而人类也是十分脆弱的动物。

漫长的进化史也是人类与多种疾病顽强斗争的血泪史。

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由于人类自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二、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忆什么叫免疫,既然是一种保护机制是不是越强越好?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都应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过强过弱都不行。

免疫功能过强会引起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过弱则是免疫缺陷症。

三、学习新知(一)过敏反应[交流]过敏生活中较常见,你知道哪些过敏现象?并总结过敏特点。

人教版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两篇

人教版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两篇

人教版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两篇五、板书设计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体液免疫的过程3、细胞免疫的过程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六、教学反思本课题基础知识多、基本概念多,当然重点难点也较多。

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尝试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如免疫的物质基础、人体的三道防线;引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从整体上做到教与学的互动,体现主导教与主体学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填鸭。

让学生想学、有兴趣学、自觉地学习、学有所用,这是我的教学观念和设想,我努力去实践。

《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第二篇)理综生物备课组一、教材分析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器官移植等免疫学相关信息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

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对免疫系统及其作用有较细致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和责任心。

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阅读、思考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体验生物学科关于某些生理过程发生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2.4免疫调节》学教案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2.4免疫调节》学教案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四节免疫调节一、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知识要点免疫的概念: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 ,排除“非己”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

--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2、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胸腺)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骨髓:造血↑ ↑转移到淋巴器官抗原刺激干细胞↓ ↓(骨髓)B细胞浆细胞→抗体【例题1】下列既属于内分泌器官,又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BA.骨髓B.胸腺C.脾D.淋巴结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强调: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例题2】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粘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例题3】(多选)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包括ABCA、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C、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D、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液中的盐酸2、抗原⑴概念: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包括人体内部和外界环境中的各种物质。

⑵性质:①异物性。

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

应当指出的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癌细胞等。

②大分子性。

③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的抗原决定簇。

3、抗体⑴概念: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2.4【教学设计】《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2.4【教学设计】《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本节内容属于生物必修3,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人体三道防线的相关内容,知道一些有关免疫的内容,但由于学生是在八年级第一学期学习该内容的,时间跨度较大,对知识遗忘较多,因此对本部分知识点的认识可能会有些模糊。

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等。

虽然高二学生通过各科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材料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构建概念图的能力等,但这些能力还不是很强,还需要继续加强培养。

【知识与能力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通过探讨分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5、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阅读、比较、概括、表述等方法,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辨别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和关联性,理解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关注热点问题,强调疫苗接种和预防艾滋病问题,提升分析判断、防范疾病的意识;2、立足生活习惯的实际,设置增强免疫力的“头脑风暴”活动,提升自觉增强免疫力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描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教学难点】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的资料。

第一课时【引入新课】PPT投影艾滋病的图片,引导看教材41页的“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引入本节内容。

师艾滋病之所以会致人死地,是艾滋病本身的原因吗?为什么?生不是。

因为艾滋病损害了人的免疫系统,使得其他病原体乘虚而入,正是这些病原体最终夺取了人的性命。

师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免疫调节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

联系前面三节有关稳态维持的内容,从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出发,突出免疫调节在稳态维持中的重要作用,是个体水平上稳态维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通过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免疫有关的问题,利用合理的问题设置主动地探究其科学原理,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需求又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且,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态度,形成关心社会的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解决方法]
⑴让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讨论人体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⑵讲解第三道防线。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解决方法]
⑴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抗体,故从体液免疫开始讨论,设置相关问题,结合示意图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归纳。

⑵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细胞免疫的教学。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收集的相关资料、图片。

六、学生活动
1、交流和讨论各自收集的资料。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七、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1课时
导入: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⑴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⑵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⑶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⑷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⑸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再深入讨论:
⑴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
⑵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
⑶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
⑷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立即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这些都与人体免疫的防卫功能有关。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学生阅读教材P36有关内容,教师总结之: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呈现教材P37体液免疫示意图,设问:
1、抗原进入机体后首先会引起怎样的变化?
2、有几种细胞参与这个过程?
3、最后抗原是怎样被消灭的?
4、特异性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归纳:
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
呈现教材P37细胞免疫示意图讲解,然后归纳:
教师归纳一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例如,进入体内的细菌外毒素,需要有特异的抗毒素与它结合,才能使它丧失毒性,因此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是胞内寄生菌,也就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而抗体是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的,这就需要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才能将这些病菌消灭;而在病毒感染中,则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
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作业布置
教材P40练习一1、⑴⑵,2
(五)板书设计
第4节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及过程
3、细胞免疫的三个阶段及过程
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导入:上节课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称为自身免疫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医生给病人注射青霉素一定要皮试,有的人对花粉有严重的反应,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

呈现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示意图
设问:
1、什么叫过敏反应?
2、过敏反应有哪些特点?
3、如何防治?
为什么?
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我们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免疫系统时刻监视着突变了的“自己”成分,并将它们及时清除。

艾滋病人由于免疫功能缺失,所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

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疾病。

四、免疫学的应用
教师举例讲解疫苗的应用,利用免疫原理进行疾病的检测。

[资料分析]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一方面解决器官的排异问题,克服免疫抑制药物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以及通过器官克隆等方法解决供体器官来源问题,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解决目前供体器官严重不足的问题需要人们科学地认识器官移植,更需要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心。

(三)总结
过敏反应机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
教材P40练习一1、(3)3、4,二
(五)板书设计
6、自身免疫病
7、过敏反应
⑴概念
⑵机理
四、免疫学的应用
1、疫苗的制取和应用
2、检测人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3、器官移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