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专题1 氧化还原反应②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专题1 摩

班级: 姓名: [课标要求]:1.认识摩尔质量及其单位的含义,初步学会定量的研究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联系,能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进 行相关的计算。
3.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体会定量研究的 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作用。
[重点]:摩尔质量及其单位的含义。
[难点]: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联系及有关计算。
阅读教材第8页至第9页,完成以下内容。
一、相关知识1.摩尔质量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符号____ 表示,常用单位为___________.2.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及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预习自测1.参考下列解题方式,完成下列计算:[例题]483 g Na 2SO 4·10H 2O 中所含的Na +和SO 42-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所含H 2O 分子的数目是多少?[解]Na 2SO 4·10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2,摩尔质量为322 g ·mol -1。
()molmol g gO H SO Na M O H SO Na m O H SO Na n 50.1322483)10()10(101242242242=⋅=⋅⋅=⋅-则Na +的物质的量为3.00mol ,SO 42-的物质的量为1.50mol ,H 2O 的物质的量为15.0mol 。
24123221003.91002.60.15)()(⨯=⨯⨯=⨯=-mol mol N O H n O H N A答:483 g Na 2SO 4·10H 2O 中所含的Na +的物质的量为3.00 mol ,SO 42-的物质的量为1.50mol ,H 2O 分子的数目约为9.03×1024。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专题1 单元清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Mn 55 Cl 35.5 k 39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根据物质的分类,水不属于 ( ) A.氧化物 B.单质 C.化合物 D.纯净物2.下列各组物质都是氧化物的是 ( ) A. KClO 3 O 2 MnO 2 B. SO 2 CaO Fe 2O 3 C. NaOH H 2SO 4 CaO D. H 2O MgO C 5H 6O 3.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CaCO 3==== CaO+ CO 2↑B .2HClO===2HCl+ O 2↑C .2Na 2O 2+ 2CO 2===2Na 2CO 3+ O 2↑D .Fe+CuSO 4===FeSO 4+Cu4.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体积最大的是A 、2gH 2B 、20gSO 2C 、23gNaD 、160gBr 25.在标准状况下,1LN 2中含m 个氮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A 、28m mol B 、22.4 mol -1C 、22.4mD 、22.4m mol-16.下列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置换反应 7.胶体最本质的特征是A 、丁达尔现象B 、可以通过滤纸C 、布朗运动D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 之间 8.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氯化氢B. 酒精C. 三氧化硫D.铁9.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 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 .溶液B .悬浊液C .乳浊液D .胶体10.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变化是( ) A .MnO 2→MnSO 4 B .AlCl 3→Al(OH)3 C .KI →KIO 3 D .HNO 3→NO 11.物质的量相同的甲烷(CH 4)和氨气(NH 3),一定相同的是A .质量B .体积C .电子数D .原子数12.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1nm=10—9m ,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专题1 物质的分散系2

班级:姓名::知道电解质导电的原因,并能正确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氯化钠固体是否导电?熔融氯化钠是否导电?氯化钠水溶液是否导电?乙醇和蔗糖溶液是否导电?为什么?阅读教材第15页至第16页和第53页,完成以下内容。
一、相关知识1. 电解质:2. 非电解质:3. 强电解质:4. 弱电解质:5.混合物物质纯净物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强酸、强碱强电解质大多数盐、金属氧化物等:弱酸、弱碱、水等6.什么叫电离?7.分析教材第15页和第53页的例子,试总结书写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特点。
二、预习自测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HNO3B.Cl2 C.SO2D.NH4NO32.判断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硝酸钾B.蔗糖C.金属铜D.氢氧化钠溶液三、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电解质的水溶液,是因为通电了才发生电离,还是因为电离了才能导电。
2.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吗?3.分析以下物质的归类:(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等)HCl 盐酸NH3NH3.H2O氨水钠氧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SO3硫酸稀硫酸当堂检测:1、①固态NaCl ②NaCl溶液③熔融NaCl ④盐酸⑤氯化氢气体⑥液氨⑦氨水⑧CO2⑨胆矾晶体⑩铜丝⑾蔗糖晶体⑿酒精溶液(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 _⑵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 __⑶上述状态下的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是_____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NaCl溶液导电,所以NaCl溶液是电解质;(2).固体NaCl不导电,但NaCl是电解质;(3).Cu能导电,所以Cu是电解质;(4).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5).BaSO4的水溶液不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专题1 物质的量训练案(苏教版)

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摩尔质量就是其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H的质量是1 gB.1 mol HCl的质量是36.5 g•mol-1C.Cl2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13.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A.原子数B.分子数C.摩尔质量D.物质的量4.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A.Cl2 C.Br2 D.HBr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醋酸的摩尔质量与NA个醋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B.NA个氧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6:1C.2.4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 D.17gNH3所含的原子数目为4NA,所含的电子数目为10NA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C.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 D.摩尔的基准是——0.012kg的碳—12所含有的碳原子数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1 mol Mg与足量盐酸反应时失去0.1 NA电子B.含有6.02×1023个H原子的H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C.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D.阿伏加德罗常数等于0.012 kg 碳所含的碳原子数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B.1 mol 12C的质量是12 g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就是1 molD.1 mol O2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9.1mol氯化钙中含有()A.6.02×1023个氯化钙分子B.6.02×1023个氯离子C.2 rnolCl- D.3×6.02×1023个电子10.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A个N2分子与NA个CO分子的质量比为1∶1B.水的摩尔质量等于NA个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C.1 mol O2的质量等于NA个氧原子的质量D.分别由NA个水分子组成的冰、水、水蒸气的质量各不相同11.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A.0.4 mol NH3 B.4℃时5.4 mL水C.10 g氖气D.6.02×1023个硫酸分子12.含有3.01×1023个O原子的H3PO4中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A.1 mol B.0.5 mol C.0.25 mol D.0.375 mol13.1g O2中含有m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m可表示为()A.m/16 B.16m C.m/32 D.32m14.有15 g A物质与10.5 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 g C物质、1.8 g D物质和0.3mol E物质, 则E的摩尔质量是A.27.5 g/mol B.55 g/mol C.100 g/mol D.111 g/mol15.将ag氯化钾溶于1.8L水中,恰好使K+数与水分子数之比是1︰100,则a 值为()A.0.745 B.0.39 C.39 D.74.516.质量相同的N2O4和NO2,它们所含的()A.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 B.氮的质量之比为1︰1 C.氧原子的质量之比为1︰2 D.氮原子个数之比为1︰217.10 g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H2量最多的是()A.FeB.ZnC.MgD.Ca18.如果1g水中含有n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A.n/1mol-1 B.9n mol-1 C.2n mol-1 D.n mol-1 19.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和、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专题1 物质的量

班级:姓名::1.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初步学会定量的研究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联系,能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作用。
: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
: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联系及应用。
阅读教材第7页至第8页,完成以下内容。
一、相关知识2.物质的量是一个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符号为____,单位为_________,单位符号为___________。
3.1 mol粒子的数目是_____________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___________个。
4.1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_______________,符号为_____,单位_________。
近似值为_____________.5.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______,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6.粒子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三者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二、预习自测1.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A. 1 mol氢B. 1 molCO2C. 1 mol小米2.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
(1) 1.204×1024个H2含多少摩尔氢分子?(2) 5 mol O2中有多少个氧分子?(3)N A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3.填空(1)0.5 mol H2O中约含有个水分子。
2 mol H2SO4中含有个H2SO4分子,个氧原子,个硫酸根离子。
(2)1 mol 纯碱溶于水中,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3)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 mol H2O中呢?三、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专题1 物

班级:姓名:[课标要求]:灵活运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重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理解。
【难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推导和应用。
一、相关知识1.标况下,22。
4LH2物质的量为;含分子数;原子数;22.4LO2物质的量为;含分子数;原子数;22.4LCO2物质的量为;含分子数;原子数;2.通过以上三个数据说明: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3.你能推出下列结果吗?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比=4.阿伏加德罗定律:二、预习自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体积也越大B.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体积也越大C.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原子数D.体积相同的气体,所含分子数也相同2.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下列气体,体积最大的是()A.CO2 B。
NH3 C。
Cl2 D。
SO23.同温同压下,下列气体密度最小的是()A.N2 B。
O2 C。
H2S D。
H24.与17gNH3所含H原子数相同的是()A.3molH2 B。
98gH2SO4 C。
标况下11。
2LC2H6 D。
3。
01×1023个HCl三、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能不能从微观角度分析,为什么同温同压下,气体物质的量相同了,体积也相同了?2.物理中有一个公式,叫克拉帕龙方程,其表达式为:PV=nRT(其中P代表压强,V代表气体体积,n代表气体物质的量,R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T代表温度),你能不能据此公式推出上面基础知识第3题的结果吗?你能推出更多的东西吗?当堂检测:1.下列物质含分子最多的是( ) A.1.204×1024个O2B.3molCO2C.标准状况下89.6LCl2 D.标准状况下90mL水2.瓦斯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时极易发生爆炸,则此时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是( )A.1︰4 B.1︰8 C.1︰1 D.2︰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视22.4为准确数) ( )A.在0℃、1.01×105Pa的条件下,某气体的体积为2.24×10-2 m3,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B.1 mol某气体的体积为22.4 L,该气体所处的状况必定为标准状况C.在0℃的温度下,1 mol某气体的体积为22.4 L,该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D.固态的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含CO2 1 mol的干冰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必定小于22.4 L4.在273K、1.01×105Pa条件下,将1.40 g氮气、1.60 g氧气和4.00 g氩气混合。
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专题1氧化还原反应②

班级:姓名::能用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能根据常见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
阅读教材第44页至第45页,完成以下内容。
一、相关知识1.当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化合价只能降低,只有性;当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化合价只能升高,只有性;当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化合价能升能降,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对于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出现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二、预习自测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化合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C.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D.凡是氧化还原反应,都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氧化剂本身发生氧化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加C.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D.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3.一定条件下KClO3与I2发生反应:2KClO3+I2=2KIO3+Cl2,由此推断下列相应的结论,错误的是A 该反应属置换反应B 还原性:I2>Cl2C 非金属性:I>ClD 氧化性:KClO3>I24.用双线桥和单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①Cl2+2KI=2KCl+I2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③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三、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有些氧化还原反应中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分析以下反应,总结出同种元素化合价变化规律:3S+6KOH(浓)2K2S+K2SO3+3H2OCl2+2NaOH =NaCl+NaClO+H2OCO2+C 2COH2S + H2SO4(浓) = S↓+ SO2↑ + 2H2O6HCl + KClO3 = KCl + 3Cl2↑ + 3H2O2Na2O2 + 2H2O = 4NaOH + O2↑强氧化剂浓硫酸与强还原剂二氧化硫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导学案《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高一化学导学案氧化还原反应(1)【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35—37页,结合初中知识,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学案预习自学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2.联系课本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案合作探究内容;,点评结果,规范完成学案当堂巩固练习,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学案所有内容。
【学习目标】1. 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和本质2. 理解元素价态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关系3. 会用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重点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和本质难点: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预习自学【回顾】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而实际中反应和反应是同时发生的。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1. 请列举几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讨论并交流这类化学反应得分类标准。
2.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为什么一定是同时发生的。
[阅读]课本P35-37页,填写下列有关内容:1、得到原子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失去原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有原子得失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 元素的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元素的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元素的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3. 元素的原子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元素的原子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有的转移(得失或偏移)的一类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不发生的转移(得失或偏移)的一类化学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4.分析钠和氯气的反应,钠元素从零价升高到价,一个钠原子一个电子,钠元素被了。
氯元素从零价降低到价,一个氯原子一个电子,氯元素被了。
在H2 + Cl2 =2HCl的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从零价升高到价,氢元素被了。
氯元素从零价降低到价,氯元素被了。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的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的转移(得失或偏移);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的总数相等,化合价的相等,且化合价的总数等于的转移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
:能用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能根据常见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
阅读教材第44页至第45页,完成以下内容。
一、相关知识
1.当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化合价只能降低,只有性;
当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化合价只能升高,只有性;
当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化合价能升能降,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对于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出现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二、预习自测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化合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D.凡是氧化还原反应,都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化剂本身发生氧化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加C.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D.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3.一定条件下KClO3与I2发生反应:2KClO3+I2=2KIO3+Cl2,由此推断下列相应的结论,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属置换反应
B 还原性:I2>Cl2
C 非金属性:I>Cl
D 氧化性:KClO3>I2
4.用双线桥和单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①Cl2+2KI=2KCl+I2
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③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三、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有些氧化还原反应中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分析以下反应,总结出同种元素化合价变化规律:
3S+6KOH(浓)2K2S+K2SO3+3H2O
Cl2+2NaOH =NaCl+NaClO+H2O
CO2+C 2CO
H2S + H2SO4(浓) = S↓+ SO2↑ + 2H2O
6HCl + KClO3 = KCl + 3Cl2↑ + 3H2O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强氧化剂浓硫酸与强还原剂二氧化硫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同种元素化合价变化规律:
当堂检测:
1.根据以下4个反应:
①H2S+I2=S↓+2I-+2H+②SO2+2H2S=3S+2H2O
③2I-+Br2=I2+2Br-④SO2+I2+2H2O=H2SO4+2HI
确定Br-、I-、H2S、SO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H2S>SO2>I->Br-
B. I->Br->SO2>H2S
C. H2S>I->Br->SO2
D. I->Br->H2S>SO2
2.在下列反应中:①2F2+2H2O==4HF+O2↑②2Na+2H2O==2NaOH+H2↑
③CaO+H2O==Ca(OH)2 ④2H2O==2H2↑+O2↑⑤2Na2O2 + 2H2O = 4NaOH + O2↑
其中水是氧化剂的是___________,水是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___,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__,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3.已知反应3S+6KOH(浓)2K2S+K2SO3+3H2O,则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是
A. 3∶1
B. 1∶3
C. 2∶1
D. 1∶2
4.已知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当有8.7克二氧化锰参加反应,问盐酸中有多少克氯化氢参加反应?有多少克氯化氢被氧化?
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