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敷脐疗法简称

合集下载

民间疗法—敷脐

民间疗法—敷脐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民间疗法—敷脐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2.敷脐疗法2.1.含义:是将药物放在脐部,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敷脐疗法属中医外治疗法的范畴,可广泛应用于内、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常见疾病,不但见著于历代典籍,而且广泛流传应用于民间。

其疗效可靠,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作用迅速而痛苦小,尤适用于儿童、妇女、老人等畏针忌药者,是群众乐于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

(505神功元气袋、贴肚脐治痔疮的肛泰等).它是以中医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制成膏、丹、丸、散、糊等剂型敷于脐部,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特点:简、廉、效、安全。

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肚脐填药、敷药、涂药及角灸脐法的记载,此可谓开脐疗实际运用之先河。

历代医家均有所发挥。

2.2.理论基础:先天之根、胎儿营养来源。

“神阙”穴,认为“脐通百脉”.2.3.常用药物和剂型:根据病情和体质不同而辨证之。

脐疗用药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脐疗用药必须遵循辨证施治、选方用药的原则。

②所用药均应有一定的刺激性,但又不致发泡溃破,损伤皮肤。

③所用药物应气味俱厚,但有毒之品一定要控制用量,做到低毒高效。

④应注意选择具有浓烈芳香走窜性味的药物,以便增强药剂的皮肤穿透性。

⑤一般选用醋、酒、油、水等作调和剂,或以其减缓药物性味,或以其增强药物通达走窜之性,或以其调和赋形,也均是必不可少的。

散表寒:葱白、生姜、荆芥、紫苏等;温里寒:肉桂、附子、干姜等;消食积:莪术、莱菔、莪术等;驱虫积:乌梅、槟榔等;利尿:猪苓、大戟、甘遂等;理气:陈皮、木香等;活血:当归、川芎、丹参、红花等;补虚:人参、黄芪等;健脾:党参、白术、甘草等;泻实:大黄、巴豆等;泻火:黄连、黄柏、山栀等;消肿解毒类:蟾蜍、雄黄等。

敷肚脐疗法

敷肚脐疗法

敷肚脐疗法敷脐疗法属中医外治法之一种,简称脐疗。

脐疗是指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如糊、散、丸、膏等)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如艾灸、针刺、热熨、拔罐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换言之,脐疗是以脐(神阙穴)处为用药或刺激部位,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1 敷脐疗法的历史沿革1. 1 萌芽时期药物敷脐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是从古代药熨、敷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脐疗法历史悠久,其渊源虽无文字可考,但据彭祖蒸脐和太乙真人熏脐法防病治病的传说和后世典籍记载的推测,至少早在殷商时期便已开始应用。

若见诸于文字,成书于春秋时期的医学专著《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脐疗填药、敷药、涂药及角灸脐法的记载,此可谓开脐疗实际运用之先河《彭祖小续命蒸脐法》中云:“脐者,肾间之动气也,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内走脏腑经络,使百脉和畅,毛窍通达。

”《灵枢·营卫篇》曰:“足厥阴肝……其别支循脊入骶属督脉,上过毛中上行入脐中”。

这说了脐与脏腑、经络的联系,并为后世敷脐疗法的应用奠定了实的理论基础。

《难经·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命也,十二经之根本”,认为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为气之汇海,五脏六腑之本。

这些论述无疑为脐疗法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晋·皇甫谧在其所著的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中,明确指出脐中禁刺,并运用灸脐法治疗不孕症、水肿、腹水、脐疝、腹痛、肠鸣、气上冲心等病症,至今仍有临床指导意义。

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已经开始运用常见的药物(如食盐、人尿等)填入脐部以治疗疾病,如用“令人骑其腹,溺脐中”的方法治疗“卒腹痛”。

“以盐纳脐中,灸二七壮”以治疗霍乱“苦烦闷凑满者”,这是最早的隔药灸脐治病的记载。

1. 2 发展时期《千金要方》:“泻泄暴利,大蒜捣贴两足心,可贴脐中”。

《千金翼方》记载:“治霍乱吐泻,筋脉挛急……急救暖脐散填脐”。

硫磺贴敷肚脐案例

硫磺贴敷肚脐案例

硫磺贴敷肚脐案例硫磺贴敷肚脐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这种疗法通过在肚脐周围贴敷硫磺贴,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温通脏腑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关于硫磺贴敷肚脐的案例,展示了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效果。

案例一:治疗腹痛李女士,40岁,因多年来经常出现腹痛而就诊于中医门诊。

经过中医师的检查和诊断,发现李女士的脐部有寒凝的现象,故给予了硫磺贴敷肚脐的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贴敷,李女士的腹痛症状明显减轻,同时伴随的消化不良等症状也有所改善。

案例二:改善女性生殖系统问题王女士,35岁,因长期出现月经不调、经期痛经等问题而就诊。

经过中医师的诊断,发现王女士的肚脐部位气血不畅,故给予了硫磺贴敷肚脐的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贴敷,王女士的月经恢复了正常,痛经也明显减轻。

案例三:治疗腰腿疼痛张先生,50岁,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因腰腿疼痛而求医。

中医师诊断为寒湿痹痛,给予了硫磺贴敷肚脐的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贴敷,张先生的腰腿疼痛明显减轻,行走也变得更加轻松。

案例四:改善睡眠质量刘先生,45岁,长期失眠,求医于中医门诊。

经过中医师的诊断,发现刘先生的肚脐部位气血不足,故给予了硫磺贴敷肚脐的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贴敷,刘先生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白天精神焕发。

案例五:增强免疫力赵女士,30岁,容易感冒,求医于中医门诊。

中医师诊断为气虚,给予了硫磺贴敷肚脐的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贴敷,赵女士的免疫力明显增强,感冒的次数明显减少。

案例六:改善消化不良陈先生,50岁,长期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求医于中医门诊。

中医师诊断为脾胃虚弱,给予了硫磺贴敷肚脐的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贴敷,陈先生的消化不良症状明显改善,食欲也恢复了正常。

案例七:缓解便秘杨女士,40岁,长期便秘,求医于中医门诊。

中医师诊断为气滞血瘀,给予了硫磺贴敷肚脐的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贴敷,杨女士的便秘问题得到缓解,排便恢复了正常。

案例八:改善痔疮王先生,55岁,长期患有痔疮,求医于中医门诊。

敷脐疗法

敷脐疗法
1感 冒 : 芥 2克 , . 荆 防风 2克 , 羌活 1 8克 , 白适 量 。前 葱
收的通道 , 尤其是一些高分子物质 , 不同体表部位的皮肤 结 构有一定的差异 , 而使药物吸收程度也不一样。 二 、 脐 疗 渣 的 特点 敷
1搠作简 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
中药敷 脐疗 法可根 据 不 同疾病 需要 ,取 一 定量 的 鲜 药
种 方法 。肚脐 为神 阙所 在 。 任脉 由此通 过 , 与督 脉 命 门对 且
3适应 证广 .
临床 实践及 医学文献记载表明,敷脐疗法对于妇科疾
应; 由于任 、 二 脉 统领 全 身 经络 之 气 血运 行 , 督 联络 五 脏 六 病 如 月经 不调 、 经 、 痛 产后 尿 潴 留等 , 儿疾病 如 疳 积 、 尿 小 遗
敬 脐 疗 藩 作 用 祝 理
可以补 内治 之 不及 。 敷脐 疗 法是 中医学 外治 法的 一种 , 它利 用各 种 治疗 手 治 疗作 用发挥 尤为 突 出, 4注意 事项 . 段 作 用于脐 部 , 通过 经络 以调 整人 体脏 腑 气血 功 能 , 而达 从 到扶 正 祛邪 、 整 阴阳 、 调 治愈 疾病 的 目的。几 千年 的 历 史与
Xl ANG CUNYI SHENG
o 张俊龙
敷脐 疗 法是将 配好 的 药物敷 于患 者 的肚脐 上 ,并盖 上 般不会对机体造成损 害, 且患者和 家属易于接 受和掌握 , 安
塑料薄膜和纱布 , 然后 用胶布固定( 古代的方法是 , 盖上树 全 可靠 。
叶或菜叶, 然后用布条捆扎)从 而达到治疗疾病 目的的一 ,
内服 或 注射 药物 ,有时会 因药物 的毒 副 作 用或是 对 药 物 的过敏 难 以及 时消 除而造 成 负面影 响 ,甚 至可 导致 出现

脐疗法_精品文档

脐疗法_精品文档

脐疗法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也被称为脐注疗法或者脐贴疗法。

它基于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生命力和身体的健康与人体的脐部有着密切的关系。

脐疗法通过刺激脐部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身体的平衡,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虽然脐疗法在现代医学中仍然是一个争议的话题,但是它在一些人群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脐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中医理论,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据历史记载,脐疗法最早是由古代医师发现并使用的,他们观察到人体脐部的特殊性质,并认为通过刺激脐部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脐疗法在中国的中医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健康保健。

脐疗法的原理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和脏腑关系。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有多条经络贯通全身,而所有的经络都汇集到脐部。

脐部被视为人体的生命之根,通过刺激脐部,可以调节和促进气血的运行,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和平衡。

同时,脐疗法也与中医的脏腑学说有关,中医认为人体的器官与脐部有关联,通过刺激脐部可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

脐疗法在实践中有多种方法和技术,最常见的是使用脐贴或者脐注来刺激脐部。

脐贴是一种由草药制成的贴片,可以直接贴在脐部,通过药物的渗透来刺激脐部。

脐注则是通过在脐部注射药物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除了刺激脐部外,脐疗法还可以结合其他疗法,如按摩、针灸等,以加强治疗效果。

脐疗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根据中医理论,脐疗法可以对多个系统和器官产生影响,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

在中医传统的观念中,脐部被视为人体的中枢,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时起到重要的作用。

脐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如胃痛、腹泻等。

此外,脐疗法也被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和调理,如经期不调、子宫肌瘤等。

虽然脐疗法在中医传统中被广泛使用,但是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存在争议。

一些人认为脐疗法的效果是基于理论而非科学证据,缺乏临床研究的支持。

在临床实践中,脐疗法的效果可能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

敷脐疗法巧治小儿疾病

敷脐疗法巧治小儿疾病

敷脐疗法巧治小儿疾病医将脐部称为神厥穴,又名气会、维合。

它在人体经络中的任脉上。

任脉乃阴脉之海,它能和督脉互为表里,共同调理人体的诸经诸脉,故脐部能与诸经诸脉相通。

研究表明,脐部在人出生后才最终闭合,也是腹壁最后闭合之处。

脐部的皮肤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相比,其表皮的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

因此,药物最易穿透脐部而被人体吸收。

而且脐部的皮下无脂肪组织,脐周的血管丰富。

这就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人体对药物的吸收。

因此,在脐部敷药能起到内服药物起不到的作用。

敷脐疗法正是利用了脐部的这些特征治疗各种病症的。

此疗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那么,用敷脐疗法能治疗哪些儿科疾病呢?1、可治疗婴幼儿腹泻原料:取白胡椒2克。

制用法:将白胡椒研成细末备用。

先将患儿的神阙穴及长强穴(在尾骨尖下0.5寸处,相当于尾骨尖与肛门的中点)清洗干净,然后分别将白胡椒粉1克置于神阙穴和长强穴上,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

每天换药1次,3天为1个疗程。

用此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非常显著。

2、可治疗小儿便秘原料:取生大黄适量。

制用法:将生大黄烘干后研成细末备用。

每次取生大黄粉末10 克,用适量的白酒将其调成糊状。

将药糊敷在患儿的肚脐上,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然后,再用热水袋热敷肚脐处10分钟。

每天换药1次。

一般3—5天后即可见效。

3、可治疗小儿遗尿症原料:取生姜30克,附子6克,补骨脂12克。

制用法:将生姜捣烂如泥,将附子、补骨脂研为细末。

把上述的生姜泥和药末混合成膏状。

将药膏敷在患儿的肚脐处,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

每5天换药1次。

一般用药4—6 天即可见效。

4、可治疗小儿口舌生疮原料:取细辛2.5克。

制用法:将细辛研为细末,然后用适量的面粉及温开水将细辛末调成直径为3—4厘米,厚度为0.5厘米的面饼,并将此药饼敷在患儿的肚脐处。

在药饼上盖一层塑料薄膜、一块无菌纱布,再用胶布固定好。

每日早晚各换药1次。

3天为1个疗程。

脐疗

脐疗
• 8、告知患者艾灸过程中的体位和 注意事项
第二步:施灸
• 9、观察皮肤,询问患 者的感觉,及时更换艾
柱至6柱完全燃尽。 每一柱燃至还剩1/5时更 换下一柱,每柱约15分 钟,整个治疗约90分钟。 燃尽的艾灰不用清理出
来,下一柱直接堆放上
即可,若艾灰过多时可往
面碗内的四周拨一拨。
第三步:撤柱
• 10、撤面碗,将填埋在脐孔的药 粉用敷贴封于神阙穴内12-24小 时后,以温水清洗出。
• (3)放泡时,研究者多与患者交谈,操作轻巧即可避免晕泡。 • (4)针对药物过敏,应及时清除药物,轻者不需处理,较重者可涂
搽皮炎平等药物,一周左右即可恢复。
“十字”灸
腹部十字灸
简介
• 在腹部以神阙穴为中心,向上下左右各旁开4寸,即上至中脘、下至中极、 左右各至大横。用隔姜灸调理三焦疾病的一种方法。

第二步:施灸
• 1、将脐灸粉填满脐孔
• 2、放面碗 • 3、通过面碗的孔再次将药粉填
满,平孔与肚脐的药粉相接
第二步:施灸
• 4、面碗内放艾柱 • 5、点燃艾柱
第二步:施灸
• 6、局部保暖,腹部两侧可搭盖浴 巾
• 7、红外线灯照射局部,灯距离皮 肤20cm,随时询问患者感觉,适 当调整灯与皮肤的距离
脐疗概述
• 脐疗是指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如糊、散、丸、膏等) 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如艾灸、针刺、 热熨、拔罐等)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止疾病的一种方法。
• 应用于170多种疾病 • 具有简、便、验、廉、捷等特点
02 脐疗的作用机理
脐疗的作用机理
06 脐疗的注意事项
脐疗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敷脐疗法

糖尿病敷脐疗法

糖尿病敷脐疗法敷脐疗法简称“脐疗”,是将药物放在脐中(神阙穴),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肚脐又叫“神阙”穴,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会,能通调周身经气,通过各经脉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密切相关。

药物入脐,先作用于胃与小肠,再通过脏腑的气化和输布作用,散布于五脏六腑乃至全身,以达到保健防治百病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在脐下用药,可穿透弥散,吸收于血管进入血循环,发挥治疗作用。

另外,药物不断地剌激脐下皮肤,可激活神经内分泌轴反馈作用,促进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促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该疗法便捷易行,可作为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措施在家庭中使用。

填法:将药物研成细末,或制成丸剂填于脐中,胶布固定。

敷法:把新鲜的植物药捣烂或用干的药物研末,加水或加酒等调和成膏状或做成饼状敷于脐部,胶布固定。

贴法:将药物先制成膏药,贴于脐部或将大小适度的布膏直接贴于脐部,固定紧扎。

覆法:将用量较多的药物捣烂或研末调成糊膏,覆盖在脐部或脐周。

熨法:将药物粗末或其他辅料炒热布包,趁热责于脐部,以散寒止痛。

一、上消:症见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脉洪而数,舌红少苔,脉数乏力。

1.天花粉散【组成】生萝卜适量、鲜藕适量、天花粉30g(研末)。

【制法】萝卜、鲜藕捣汁,调天花粉成糊,敷于脐部,外盖塑料薄膜,用胶布固定。

【用法】每日换药1次。

2.桑白皮散【组成】糯米50g、桑白皮50g。

【制法】二药共研细末,用适量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盖塑料薄膜,用胶布固定。

【用法】每日换药1次。

二、中消:症见胃脘燥热,多食,尿频量多,舌口少苔,脉数乏力。

中消敷脐散【组成】石膏30g、黄连10g、麦冬10g、芒硝10g、天花粉60g、山药60g。

【制法】前4味共研细末,后2味水煎取浓汁。

药汁调药面如糊,取药糊适量敷脐,胶布固定。

【用法】每2~3天换药1次。

三、下消:症见尿频量多,尿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敷脐疗法
简称“脐疗”,是将药物放在脐中(神阙穴),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1.根据病情选定方药。

2.将选定的药物研细末,或作散剂用,或用调和剂调匀作膏剂用。

如为新鲜湿润药物,可直接捣如泥,作膏剂用。

3. 将患者脐部洗净擦干,然后将配制好的药粉或药膏置入脐中,然后用脐布或纱布垫敷盖固定。

4.根据病情,或l-2天换药二次,或3-5天换药1次。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一、禁忌证
本法无绝对禁忌证,但敷脐的药物一定要与疾病相符合。

二、注意事项
1.明确疾病,辨证施治,正确选用和配制敷脐药物。

2.敷脐后如局部有皮疹痒痛,应暂停3-5天;如出现局部溃疡,应停止敷脐,改用其他疗法。

3.用此法7-10天后仍无效,改用其它疗法。

4. 此法对有些病收效较慢,可配合药物内服、针灸、推拿等疗法同时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